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课件(人民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理解近代史的角度
屈辱史 抗争史 革命史 探索史 现代化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各阶层抵抗西方侵略 反封反侵的暴力斗争,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制度 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
理解近代中国史的思路(一)
西方 压力 侵略 示范
局限于中国 看眼看世界
近代史主题
独立: 救亡图存,民族独立 发展: 落后 现代化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向 西
技术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 维新思想:君主立宪
学资本主义
方 制度 制度:
革命派: 革命思想:民主共和
学
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
பைடு நூலகம்
习
制度:
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
技术层面
背景:
时间:
学 习
抵抗派 概况:代表人物,活动,主张 评价: 积极,局限
技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内忧外困
术 人物: 洋务派 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活动: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新式学堂 影响:
1、传入技术,思想,培养人才 2、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 3、一定程度抵制西方侵略 4、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文
5、(阶级)资产阶级壮大 6、(反思)对前期学习西方制度失败的反思
化 反
序幕: 目的:
建立民主共和,促进资本主义
思 概况 派别:
: 新
人物 指导思想: 民主科学,进化论 中心:
文 化 运
内容 前期
后期
前后分期是故意设置的一个历史误区,目的是让人们觉得 马克思主义 成为主流,取代其他思想,事实不是这样。
——《大国崛起·法国篇》
中 埋首于书本 看现实社会
国
思
想 变
学习西方 反思传统
化
选择学习
改造中国
理解近代中国史的思路(二)
西方 侵略
经济基础 中国 社会 结构 变化 上层建筑
生产力 :西方科技传入 生产关系: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思想 政治
维新思想 革命思想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国民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 传入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国民大革命
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学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目的侧重点: 抵抗派:抵抗侵略; 洋务派:镇压人民。
(2)实践结果: 抵抗派主张未能实践;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维新思想
学 习 制 度
革命思想
背景 经济、阶级、思想、危机
概况 评价
总 目的、内涵、主张
康有为 特点、著作、主张
分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背景: 教训、危机、经济、阶级 人物: 方式: 刊物、团体、论战 组织: 意义:
1、(任务)辛亥革命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2、(制度)复辟帝制vs民主共和
背景 3、(思想)尊孔复古vs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4、(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伦理道德 奴才 封建专制制度 民主科学思想 公民 民主共和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解放运动
• 维新思想 •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 • 突破城市中心道路 • 突破个人崇拜 • 突破社会主义传统定义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 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 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动
评价 性质: 阶级+目的+主张+实质
积极:
思想解放:
影响:
思想启蒙:民族民主意识
消极:
文化转型:
新文化运动内容分析
政治上: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 思想上:反对尊孔复古,宣扬民主科学 文化上: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为什么反对儒家思想? ⑴ 儒家思想维护等级制度,封建专制 ⑵ 袁世凯借助复兴儒家思想,为自己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⑶ 儒家思想以及传统伦理道德是培养顺从的臣民 ⑷ 民主共和只能够建立在具有民主思想的国民基础上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理解近代史的角度
屈辱史 抗争史 革命史 探索史 现代化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各阶层抵抗西方侵略 反封反侵的暴力斗争,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制度 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
理解近代中国史的思路(一)
西方 压力 侵略 示范
局限于中国 看眼看世界
近代史主题
独立: 救亡图存,民族独立 发展: 落后 现代化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向 西
技术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 维新思想:君主立宪
学资本主义
方 制度 制度:
革命派: 革命思想:民主共和
学
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
பைடு நூலகம்
习
制度:
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
技术层面
背景:
时间:
学 习
抵抗派 概况:代表人物,活动,主张 评价: 积极,局限
技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内忧外困
术 人物: 洋务派 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活动: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新式学堂 影响:
1、传入技术,思想,培养人才 2、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 3、一定程度抵制西方侵略 4、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文
5、(阶级)资产阶级壮大 6、(反思)对前期学习西方制度失败的反思
化 反
序幕: 目的:
建立民主共和,促进资本主义
思 概况 派别:
: 新
人物 指导思想: 民主科学,进化论 中心:
文 化 运
内容 前期
后期
前后分期是故意设置的一个历史误区,目的是让人们觉得 马克思主义 成为主流,取代其他思想,事实不是这样。
——《大国崛起·法国篇》
中 埋首于书本 看现实社会
国
思
想 变
学习西方 反思传统
化
选择学习
改造中国
理解近代中国史的思路(二)
西方 侵略
经济基础 中国 社会 结构 变化 上层建筑
生产力 :西方科技传入 生产关系: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思想 政治
维新思想 革命思想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国民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 传入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国民大革命
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学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目的侧重点: 抵抗派:抵抗侵略; 洋务派:镇压人民。
(2)实践结果: 抵抗派主张未能实践;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维新思想
学 习 制 度
革命思想
背景 经济、阶级、思想、危机
概况 评价
总 目的、内涵、主张
康有为 特点、著作、主张
分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背景: 教训、危机、经济、阶级 人物: 方式: 刊物、团体、论战 组织: 意义:
1、(任务)辛亥革命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2、(制度)复辟帝制vs民主共和
背景 3、(思想)尊孔复古vs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4、(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伦理道德 奴才 封建专制制度 民主科学思想 公民 民主共和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解放运动
• 维新思想 •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 • 突破城市中心道路 • 突破个人崇拜 • 突破社会主义传统定义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 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 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动
评价 性质: 阶级+目的+主张+实质
积极:
思想解放:
影响:
思想启蒙:民族民主意识
消极:
文化转型:
新文化运动内容分析
政治上: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 思想上:反对尊孔复古,宣扬民主科学 文化上: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为什么反对儒家思想? ⑴ 儒家思想维护等级制度,封建专制 ⑵ 袁世凯借助复兴儒家思想,为自己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⑶ 儒家思想以及传统伦理道德是培养顺从的臣民 ⑷ 民主共和只能够建立在具有民主思想的国民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