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测报办法
浅谈稻纵卷叶螟测报方法的研究
浅谈稻纵卷叶螟测报方法的研究
唐敏慧;唐洪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015)006
【摘要】稻纵卷口十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1 a发生1~11代,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一生
食叶5~6片,多的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孽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温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猖獗发生.稻纵卷口十螟对水稻的危害非常大,必须做好预防预报.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普查范围、防治药物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唐敏慧;唐洪
【作者单位】四川省岳池县农业局农广校,四川岳池,638300;四川省岳池县农业局
植保植检站,四川岳池,63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2
【相关文献】
1.对稻纵卷叶螟赶蛾系统测报方法的思考 [J], 倪卫华
2.2003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分析与测报方法 [J], 张广超;王正东;刘
志卉;杨薇;梁磊;杨勇;李吉胜;邵成;任才齐;郑仁军;郝绪春;郭厚杰
3.稻纵卷叶螟测报工作中“赶蛾”方法的改进 [J], 胡晓斌;张斗亮
4.环江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测报方法 [J], 杨勤建;覃建政;王华生
5.江西省上犹县二代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方法 [J], 朱学燕;陈爱榕;余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季直播稻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的改进
( 责任 编辑 :阮义理 )
固
澎 学一 学 21第 期 J 0 年 3 : 种 1
期 与 实际 防治适期 基 本吻合 ( 1 。 表 )
1 2 大 田 定 点 赶 蛾 法 .
广 力度 ,使 广大 农 民能 够方情 况 ,接 受 网上农 药 使 用 技 术 培 训 ,
掌握 生 物农 药 的使用 技 能 ,提 高使 用 生物农 药 的积
极性 和 主观 能动性 。 4 小 结
[ ] 徐 先 炉 . 我 国 生 物 农 药 现 状 分 析 及 研 究 对 策 [ ] 安 徽 化 2 J.
工 ,2 0 ( :2—4 0 3 5) .
随着 杭州 市经 济 的高 速发 展 ,人们 生活 水平 大 幅度 提高 和环 保意 识 的 E益 增 强 ,对无 公 害农 产 品 t
[ ] 杨 泽 敏 ,关 故 章 ,孙 金 才 . 我 国生 物 农 药 的 发 展 现 状 及 对 3 策 [ ]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2 0 , 2 ( :5 6— 5 . J. 0 4 3 3) 5 5 8 [ 张锡 贞 ,张 红 雨 . 生 物 农 药 的 应 用 与 研 发 现 状 [ ] 山东 4] J.
抓 住 时机 ,加 强对 农 户和农 药 销售 人员 的生 物农 药 相 关 知识 和使 用技 术 的培训 工 作 ,加快 生物农 药 的 推 广应 用 。 加 快 和健 全生 物农 药 网络建 设 。对 于农药 推 广 部 门来 说 ,要充 分利 用 网络 手段 ,加 大生 物农 药 知 识 、使 用技 术 、药效 、销售情 况 等方 面 的宣传 及推
理 工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2 0 ,1 ( ) 6—10 0 4 8 1 :9 0.
对稻纵卷叶螟赶蛾系统测报方法的思考
对稻纵卷叶螟赶蛾系统测报方法的思考摘要在对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赶蛾法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从提高测报精确度和方法科学性角度,提出了如何以稻纵卷叶螟形态学、生物学为突破口,革新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方法,以期能够准确地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并制定防治策略而减少损失。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赶蛾法;设想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094-01 1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1.1稻纵卷叶螟发生与危害稻纵卷叶螟,俗称白叶虫,近年逐渐成为中国稻区水稻上一种主要害虫,在南方稻区,即月平均气温16℃等温线以南可周年发生危害,对在此线以北稻区是一种迁飞性害虫。
该虫1年发生6代,各稻区主害代因地因时而异。
稻纵卷叶螟在江苏地区与稻飞虱同属于“两迁害虫”,常年主要发生2~3代,其中以四(2)代和五(3)代为主害代,自2003年以来均呈现大发生,2007年出现四(2)代迁入时间早、迁入蛾量大,呈特大暴发态势,严重受害田块白叶穴率高达100%,对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1.2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的重要性由于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借助气流迁飞危害的害虫,而且呈现逐年加重发生趋势,故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精确地系统测报显得十分重要。
在迁入之前,根据当地气象信息数据以及历年测报资料,及时预报迁入始期,对于尽早制定应对防治策略十分重要;在迁入之后,准确地预报发生危害期、精确地测算发生虫量对于拟订详实的综防方案、备足防治药剂、动员和开展统防统治也都十分必要。
2现行的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赶蛾法”2.1“赶蛾法”概述中国各基层植保部门在稻纵卷叶螟实际系统测报过程中均采用“赶蛾法”,即田间赶蛾——从稻田(包括秧田、本田及田边附近杂草丛)始见蛾时开始赶蛾,天天赶蛾,每次调查3块或3块以上的田块。
具体操作就是用竹竿缓慢拨动稻丛上、中部以及杂草丛,每块田赶蛾面积66.67m2(实际中大致1m的有效竿幅直行67m左右,竹竿手握部分0.6~0.8m,竹竿总长度1.6~1.8m),在以竹竿拨动稻丛同时,用肉眼扫描起飞的稻纵卷叶螟蛾子,用心默数蛾量并逐竿累加,当每竿蛾量极大(超过100头)时则可进行目测估计。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
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
3、卵块密度调查⏹大田调查。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秧田调查。
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
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5、防治指标⏹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
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概述
10 . 7亿 k : 由于稻纵 卷 叶螟是一 种远 距离 、 g 。 季节性 迁 飞 的害虫 , 而且 呈 现逐 年加 重 发生 趋势 , 对 其及 故 时、 准确 、 确地测 报 十分重 要 。 目前 农 业 生 产 上 对稻 纵 卷 叶螟 的预 测 预 报包 括 发 生 期 预 测 、 生 量 预 精 发
摘
要 : 述了近年来我国稻纵卷叶螟预测 预报方法研 究进展 , 概 阐述 了 现 有 的 三 类 稻 纵 卷 叶 螟 测 报 方 法 、
特点 , 对今后的测报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 并 关 键 词 :稻 纵 卷 叶 螟 ; 报 方 法 ; 展 测 进 中 图分 类 号 :¥ 3 . 1 ; -3 4 5 1 2 S0 文献标识码 : A
Re i w f t e p o r s n pr d c i n m e h d f v e o h r g e s i e i to t o s o
Cn h l c o i e n ls i i a ap a o r c sm di a i n Ch n
LIQi n — u ’ W ANG n -h n , ILi — i o gy , Do gs e g L n y。
( Pl n oe to sa c n tt t S at Pr tci nRee rh I siu e, AAS, h n h i2 1 0 , ia;Co lg f Fih re n fe S a g a 0 1 6 Ch n le eo s e isa d Li
a h i ha a t itc an s u s d t e e opm e f f e asi e hni u s i h u ur nd t e r c r c ers is, d dic s e he d v l nto or c tng t c q e n t e f t e.
江西省上犹县二代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方法
JIANGXI AGRICULTURE 15江西省上犹县二代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方法文/朱学燕 陈爱榕 余玉华(江西省上犹县植保植检站 341200)摘 要 第二代稻纵卷叶螟是江西省上犹县近十几年早稻穗期、中稻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叶片卷叶后,造成早稻结实率低,中稻分蘖受阻,基本苗减少。
为了做好防治,准确的预测预报是关键。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测报方法;上犹县1 近十几年发生情况第二代稻纵卷叶螟是江西省上犹县近十几年早稻穗期、中稻苗期的主要病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危害损失已超过稻瘟病、稻飞虱等,它主要危害早稻剑叶,造成结实率低,严重影响早稻产量及品质,中稻叶片卷叶后,分蘖受阻,基本苗减少。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不能在上犹县越冬,上犹县第二代稻纵卷叶螟以外地迁入虫源为主。
2005-2015年上犹县连续10 a 重发生,且为害期长,高峰期每年都不一致,有的年份第二代稻纵卷叶螟有多个迁入高峰,防治难度大。
例如:2005年,667 m 2蛾量最高为4 300只,一般为1 400只,盛蛾期为5月24-28日;2006年,最高667 m2蛾量为6 300只,一般为1 400只,盛蛾期为5月26-30日,发生程度重于2005年;2007年,最高667 m2蛾量8 000只,一般2 500只,盛蛾期为5月26日-6月5日;2008年,最高667 m2蛾量为2 000只,一般为1 000~1 500只,盛蛾期为5月27日-6月10日期;2014年,最高667 m 2蛾量3 000只,一般为800~1 500只,盛蛾期为5月25日-6月10日;2015年,最高667 m 2蛾量为2 200只,一般为800~1 200只,盛蛾期为5月30日-6月7日。
2 预测预报依据十几年来,上犹县植保植检站主要根据以下因素来预测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及发生量。
2.1 迁入期和迁入量 准确判断外地虫源迁入期及迁入量,是预报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关键。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锐 意进 取 、大度 ,建立 健全 农作 物病 虫监 测预警 体 系建设 ,完 善 测报 管理 制度 和激 励机 制 ;加强新 形 势下重 大病
虫 害 的发生 灾变 规律 研究 ,充 分利 用现 代监测 科技
次 ,3 更 换 1次性 信息 素诱 芯 。性 信息 素诱 芯 由 0d 浙 江 宁波纽 康生 物技 术有 限公 司提供 。 每 隔 3d结 合更 换粘 胶纸 时 检查 被 粘蛾 子数 量 并 记 录 。7月 初 人 工 赶 蛾 从 早 稻 转 到 单 季 晚 稻 上 ,
性 信息 素诱 蛾观 测试 验也 随之 转移 到单季 晚稻 上 。
马 祺 ,章 云 斐 ,尹 国娟
( 江 省 上虞 市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心 ,浙 江 上 虞 浙 320 ) 13 0
摘
要 :通 过 性 信 息 素 诱 捕 稻 纵 卷 叶螟 的 田 间试 验 , 比较 性 信 息 素 诱 测 与 人 工 赶 蛾 监 测 结 果 ,发 生 高 峰 期
的 时 间 段 基 本 吻 合 ,在 稻 纵 卷 叶螟 测 报 上 有 一 定 的 应 用 前 景 。 关 键 词 :性 信 息 素 ;稻 纵 卷 叶螟 ;人 工 赶 蛾 ;诱 测 ;监 测结 果
澎 雇 学 21第 期 江 0年 3 1
文 献 著 录格 式 :马 祺 ,章 云斐 ,尹 国娟 .稻 纵 卷 叶螟 性 信 息 素 诱 蛾 试 验 及 测 报 技 术 探讨 [ ] J .浙 江农 业 科 学 ,2 1 ( ) 6 6 3 0 1 3 :6 1— 6
圈
稻 纵 卷 叶螟 性 信 息 素 诱 蛾 试 验 及 测 报 技 术 探 讨
单季直播稻田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改进研究
单季直播稻田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改进研究摘要通过对单季直播稻田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改进的研究,结果表明,单季直播稻田稻纵卷叶螟测报办法采用田边杂草赶蛾和大田赶蛾相结合来预测发生期;将大田定点调查改为随机调查卵密度来确定发生量的方法,测报技术简便,准确性高,工作强度比原测报方法有所降低。
关键词水稻;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改进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桐乡市水稻上的主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特别是从20世纪末开始,桐乡市的耕作制度转变为纯单季晚稻之后,稻纵卷叶螟在1季水稻中的发生代次、迁入峰次均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蛾峰迁入早、峰次多、发生量大,虫龄发生不整齐,给预报和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1-3]。
为了寻找出预报单季直播晚稻稻纵卷叶螟准确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以确定最佳的防治适期,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实践,对原测报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探索,现将改进后的方法报告如下。
1稻纵卷叶螟发生期确定方法的改进1.1田边杂草赶蛾法传统的测报方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类型田3块,每块田赶蛾面积66.7 m2,隔1 d赶1次,于清晨(最好在太阳刚出来时为佳)用小竹竿拨动稻株,计算起飞蛾数量,逐块记载,以3块平均数作为当天的发蛾量。
但桐乡市改制为单晚直播稻后,播种期大多在6月上旬至中旬,而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峰最近10年来大部分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这样在单晚大田里很难赶到四(2)代蛾峰。
笔者通过田边杂草地赶蛾(方法同水稻大田),就能很准确地确定迁入高峰,以正确预报水稻大田的防治适期,经过2003—2010年的实践,预报卵孵高峰期与实际防治适期基本吻合(表1)。
1.2大田定点赶蛾法进入7月以后,该地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预测还是以大田定点赶蛾法为主,当田间蛾量激增日为始盛期,蛾量最高日为蛾高峰日,蛾明显下降日为盛末期。
在发生量大的年份,始盛期后应马上调查田间卵量,当未孵卵量超过防治指标时,就应以始盛期来推算防治适期。
3%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药效报告
3%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药效报告
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幼虫以稻叶为食,对稻株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本试验选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进行防治,并对其药效进行评价。
试验地点选择在江苏省农田中,选取一块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稻田进行试验。
试验分为两组,每组5个重复。
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另一组为处理组,使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喷洒处理。
试验进行的一周后,对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进行采样调查。
首先每组随机选取10个样方,每个样方选取0.25平方米的面积进行调查。
在样方中,记录叶片上出现的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并计算每平方米的虫口密度。
调查数据显示,在处理组中,每平方米的虫口密度平均为2.5个,而对照组中为5个。
相比之下,处理组的虫口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还对两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处理
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虫口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
这说明3%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进一步分析数据还发现,在处理组中,受虫危害程度较轻的样方占比62.3%,而对照
组仅为45.6%。
处理组中受虫危害程度重的样方占比仅为15.2%,而对照组为29.8%。
这意味着使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能够有效地减轻稻田的虫害程度。
对试验地进行观察还发现,在处理组中,稻叶的生长状况较好,叶绿素含量较高,而
对照组中则生长状况较差,叶片颜色较黄。
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纵
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
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
3、卵块密度调查大田调查。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秧田调查。
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
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5、防治指标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
3%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药效报告
3%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药效报告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材料
实验材料:GR(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在武汉康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散
斑破损病卷叶螟拍照片,4g/L甲氨基阿维菌素参比,清水参比。
三、实验方法
1、实验条件:室温25℃,相对湿度67%,室内光照强度200lux,试验共计要求5批各20头,每组投放到标示盘中,隔离5秒,记录组间活跃螟数量,并将每组喷雾8次,
浓度由低到高,每次的喷雾间隔60秒。
2、药效测定:用拍照片记录活跃螟数量,活跃螟数量以此时计数减去初始活跃螟数量,并用拍照片来确认后效果,活跃螟数量以此时计数减去初始活跃螟数量来计算减灭率。
3、分析计算:把拍照片记录的螟的减灭率,用Excel 2003计算出各组65小时的活
跃螟减灭率,然后分析结果,计算在所有投药浓度下的平均效果。
四、实验结果
投药量(ml/ha)初始数量(头) 65小时后活跃螟数量(头)减灭率(%)
0 20 18 10
五、结论
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可有效地根除稻纵卷叶螟,投药量越大,杀虫效果越好。
尤其在
投药量为0.8ml/ha,能有效地抑制稻纵卷叶螟,达到100%的药效。
此外,甲氨基阿维菌
素乳油的抗药性也很强,即使在高浓度状态下也能有效抑制稻纵卷叶螟,且具有很好的易
构性、水溶性和稳定性。
稻纵卷叶螟亩蛾量防治指标
稻纵卷叶螟亩蛾量防治指标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农民需要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防治。
本文将介绍稻纵卷叶螟亩蛾量防治指标,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防治工作。
稻纵卷叶螟亩蛾量是指每亩稻田中的螟虫数量。
通过监测亩蛾量,可以及时了解螟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为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稻纵卷叶螟亩蛾量的监测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灯诱法、黄板法和取样法。
灯诱法是利用灯光吸引螟虫,然后进行捕捉和计数。
在晚上,农民可以在田间悬挂一盏强光灯,并在灯下设置一个容器,用来收集被灯光吸引过来的螟虫。
第二天早晨,农民可以对容器中的螟虫进行计数,从而得到亩蛾量。
黄板法是利用黄色的粘板吸引螟虫,并进行计数。
农民可以在田间设置一些黄色的粘板,然后定期检查粘板上是否有螟虫。
通过每个粘板上的螟虫数量,可以计算出亩蛾量。
取样法是通过在田间随机取样,并对取样区域内的螟虫进行计数。
农民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田块,在每个田块中设置几个取样点。
然后在每个取样点上收集一定数量的稻纵卷叶螟,并进行计数。
最后,将每个取样点上的螟虫数量累加起来,并根据田块面积计算出亩蛾量。
除了监测稻纵卷叶螟亩蛾量外,农民还需要根据一定的防治指标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当稻纵卷叶螟亩蛾量超过一定阈值时,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通常情况下,当亩蛾量超过3只时,就需要进行防治。
但是具体的阈值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进行调整。
其次,农民还需要根据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稻纵卷叶螟主要在水稻生长期间(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发生较多,因此在这些时期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
最后,农民还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常用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化学防治是使用杀虫剂对螟虫进行喷洒或撒施;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寄生虫对螟虫进行控制;物理防治是利用人工手段对螟虫进行捕捉或干扰。
稻纵卷叶螟测报办法
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
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及澳洲等地。
我国除新疆、宁夏分布情况不明外,其他稻区均有分布。
稻纵卷叶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趋绿和群集特性。
卵散产于叶片上,通常以叶背为多。
初孵幼虫爬到叶尖卷叶取食,稍大幼虫则钻入叶心、叶鞘内或叶面上咬食叶肉,并吐丝将叶的两边纵卷结苞。
结好苞后就在苞内顺叶脉食叶肉及上表皮,被害叶呈现长短不一的条状叶斑。
幼虫老熟后,在植株下部及叶鞘部重新结苞化蛹。
1头幼虫一生可食害5~9片叶,被害严重田块呈现一片枯白。
水稻分蘖期受害,影响其正常生长;中后期受害,影响产量更明显,特别是后期剑叶受害,造成秕谷率增加,损失严重。
1 预测依据稻纵卷叶螟的预测要根据成虫迁入量(前代蛾量)、气候因子、品种及生育期、天敌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报虫害发生发展趋势。
1.1 气候条件成虫盛发期遇气温22~28℃、高湿、多雨日、雨量大,是大发生的预兆。
尤以8月下旬至9月初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大的为害性,应重点进行防治。
1.2 迁入数量迁入蛾群的降落,多数伴随降雨过程。
因此,迁入期的雨日、雨量常对迁入数量及当代发生轻重有着重要影响。
1.3品种及生育期稻纵卷叶螟产卵有较明显的趋嫩绿习性。
水稻孕穗期产卵多,易受害;乳熟期受害轻。
软质、矮秆、阔叶品种、杂交水稻及氮肥用量大的田块易受害重,反之则轻。
2调查内容与方法2.1 越冬调查(以本地越冬虫源为翌春主要虫源的地区进行)在冬后成虫羽化前调查1~2次。
选稻田、绿肥田及田边、沟边等主要越冬场所,取样20平方米以上,调查稻桩、再生稻、落谷稻、冬稻及杂草上的幼虫和蛹的越冬情况。
统计死、活幼虫和蛹数及被寄生数。
调查结果记入表1。
2.2.2 雌蛾卵巢解剖在主害代及其上一代蛾的主要峰期,结合田间赶蛾进行,剖查2~3次。
迁出代成虫迁出时期内,如遇多阴雨天气时,再剖查1~2次。
第六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预报和防治意见
第六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预报和防治意见
一、发生实况
根据我站近日定点赶蛾和面上调查,9月10日为龙圩镇中村观测区田间稻纵卷叶螟螟蛾高峰日,高峰日田间最高蛾量为4402头/亩,最低1430头/亩,加权平均2540头/亩,百丛幼虫量30-47头,加权平均32头;面上观测点大坡镇交村最高蛾量为4350头/亩,最低1712头/亩,加权平均2803头/亩,百丛幼虫量32-49头,加权平均35头。
9月10日调查观测区,田间每百丛卵量最低34粒,最高97粒;大坡镇交村,田间每百丛卵量最低32粒,最高101粒。
二、发生程度和发生期预报
根据田间蛾量、禾苗长势和近期天气情况综合分析,预计第六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8-9万亩。
2-3龄幼虫盛发期为9月16日至19日。
三、防治意见
由于第六代稻纵卷叶螟蛾峰持续时间较长,迁入量较大,为害期与我县晚稻孕穗期相吻合,主要为害水稻的功能叶,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各镇农技部门要密切监测该虫的发生动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指导农户施药防治,做到家喻户晓,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1、防治适期:9月16日-19日(各乡镇可根据当地实际发生情况调整)
2、防治对象田:凡每百丛幼虫量达30头以上的田块。
3、防治方法:18%杀虫双水剂300毫升加40%毒死蜱150毫升或20%抗虫灵250毫升加40%三唑磷100毫升加水60公斤于晴天傍晚均匀喷施。
加入叶蝉散、大功臣、扑虱灵等,可兼治稻飞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
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及澳洲等地。
我国除新疆、宁夏分布情况不明外,其他稻区均有分布。
稻纵卷叶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趋绿和群集特性。
卵散产于叶片上,通常以叶背为多。
初孵幼虫爬到叶尖卷叶取食,稍大幼虫则钻入叶心、叶鞘内或叶面上咬食叶肉,并吐丝将叶的两边纵卷结苞。
结好苞后就在苞内顺叶脉食叶肉及上表皮,被害叶呈现长短不一的条状叶斑。
幼虫老熟后,在植株下部及叶鞘部重新结苞化蛹。
1头幼虫一生可食害5~9片叶,被害严重田块呈现一片枯白。
水稻分蘖期受害,影响其正常生长;中后期受害,影响产量更明显,特别是后期剑叶受害,造成秕谷率增加,损失严重。
1 预测依据
稻纵卷叶螟的预测要根据成虫迁入量(前代蛾量)、气候因子、品种及生育期、天敌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报虫害发生发展趋势。
1.1 气候条件
成虫盛发期遇气温22~28℃、高湿、多雨日、雨量大,是大发生的预兆。
尤以8月下旬至9月初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大的为害性,应重点进行防治。
1.2 迁入数量
迁入蛾群的降落,多数伴随降雨过程。
因此,迁入期的雨日、雨量常对迁入数量及当代发生轻重有着重要影响。
1.3品种及生育期
稻纵卷叶螟产卵有较明显的趋嫩绿习性。
水稻孕穗期产卵多,易受害;乳熟期受害轻。
软质、矮秆、阔叶品种、杂交水稻及氮肥用量大的田块易受害重,反之则轻。
2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越冬调查(以本地越冬虫源为翌春主要虫源的地区进行)
在冬后成虫羽化前调查1~2次。
选稻田、绿肥田及田边、沟边等主要越冬场所,取样20平方米以上,调查稻桩、再生稻、落谷稻、冬稻及杂草上的幼虫和蛹的越冬情况。
统计死、活幼虫和蛹数及被寄生数。
调查结果记入表1。
2.2.2 雌蛾卵巢解剖在主害代及其上一代蛾的主要峰期,结合田间赶蛾进行,剖查2~3次。
迁出代成虫迁出时期内,如遇多阴雨天气时,再剖查1~2次。
在赶蛾的各类型田块中用捕虫网采集雌蛾20一30头,带回室内当即解剖,镜检卵巢级别和交配率。
结果记入表3
表3:稻纵卷叶螟赶蛾剖蛾记载表
单位:年度:调查人:
2.4 大田普查
2.4.1 卵量调查各主害代发蛾高峰期调查1~2次。
选择具代表性的类型田各1~2块,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10丛,目测所有叶片有效卵、寄生卵、干瘪卵数。
调查结果记入表5。
2.4.2 幼虫发生程度调查各主害代施药防治前二至三龄幼虫盛期,田间普遍发生卷叶时进行。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村进行抽样。
各类型田的调查块数应按比例确定。
调查采用大田巡视目测法。
目测稻株顶部3片叶的卷叶率,对
3 预测方法
3.1 发生期预测
3.1.1 世代划分法稻纵卷叶螟遍布全国稻区,各地发生代数自北至南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