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练习题总汇

合集下载

毛概第4章练习题

毛概第4章练习题

第四章练习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过渡性质的社会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4.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6.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7.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BA.全国大陆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C.土改运动D.“三反”“五反”运动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低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D.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9.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B.工农联合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1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5.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16.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1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严复翻译《天演论》B.孙中山创立《民报》B.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新文学运动B.民主、民权运动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3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蔡元培4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A.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B.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5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 “二十一条”的签订B.巴黎和会的召开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北洋政府的镇压6 .中国人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是从()开始的。

A.新文化运动后B.五四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俄国十月革命后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其中“陈”、“李”分别指()。

A. 陈独秀、李大钊B. 陈潭秋、李大钊C. 陈独秀、李达D . 陈潭秋、李达8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B.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D.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9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共产党一大的成功召开B.共产党二大的成功召开B.C.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D.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10 .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

A .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

11 .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12. 1920年8月公开出版的马克思原著是由陈望道翻译的()。

第四章 农药应用技术练习题

第四章 农药应用技术练习题

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练习题一.填空题(0.5/空)25分1.按防治对象,可分为三大类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2.杀菌剂根据能否被植物内吸并引导、存留的特性,可以分(内吸性杀菌剂)、(非内吸性杀菌剂)3.除草剂按杀草作用方式来分。

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内吸性除草剂)4.农药常用的助剂有(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稳定剂)、(防解剂)、(分散剂)、(发泡剂)、(增效剂)、(黏着剂)5.毒饵用于防治(地老虎)、(蝼蛄)、(害鼠)6.一种农药的致死中量或致死浓度的数值(越大),则它的毒性(越低),数值(越小),则毒性(越高)7.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防治效果)和(实际防治效果)等表示药效8.常用的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浓度表示方法)、(倍数法)、(单位面积药量)9.农药进入体内的途径(口)、(呼吸道)、(皮肤)10.农药导致中毒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11.农药中毒导致的毒害:即为农药的“三致性”(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以及(有机磷农药)的(迟发性神经毒性)12.农药施用后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对(土壤)、(大气)、(水体)和(农副产品)的污染13.农药药效试验小区的排列有(对比法)、(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裂区设计)二.单项选择题15分1.下列农药剂型中稳定性较差的是(A)。

A.粉剂B.可湿行粉剂C.乳油D.粒剂2.下列砒霜是属于(D)。

A.植物性性杀虫剂B.有机杀虫剂C.微生物杀虫剂D.无机杀虫剂3.下列氧化乐果是属于(C)杀虫剂。

A.胃毒剂B.触杀剂C.内吸剂D.熏蒸剂4.下列(D)属于微生物杀虫剂。

A.青虫菌B.苏云金杆菌C.井冈霉素D.白僵菌5.洗衣粉属于(B)类助剂。

A.填料B.湿展剂C.乳化剂D.溶剂6.下列(B)属于乳化剂。

A.苯B.土耳其红油C.甲苯D.二甲苯7.下列(A)防治地下害虫,作物苗期害虫及种子带菌的病害。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第四章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第四章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第四章1. 问题一:一辆汽车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

如果汽车在10秒内行驶了多少米?解答:已知速度v = 2 m/s,时间t = 10 s,根据速度公式v = s/t,可得:s = v * t = 2 m/s * 10 s = 20 m所以,汽车在10秒内行驶了20米。

2. 问题二:某人坐电梯上楼,电梯从1楼到8楼共耗时25秒。

如果电梯在这段时间内上升了45米,求电梯的平均速度。

解答:已知上升距离s = 45 m,时间t = 25 s,根据速度公式v = s/t,可得:v = s / t = 45 m / 25 s = 1.8 m/s所以,电梯的平均速度为1.8米每秒。

3. 问题三:小明骑自行车以1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了2小时后,他行驶的总距离是多少?解答:已知速度v = 10 km/h,时间t = 2 h,根据速度公式v = s/t,可得:s = v * t = 10 km/h * 2 h = 20 km所以,小明行驶的总距离是20公里。

4. 问题四: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4小时后停下休息。

休息了30分钟后,他继续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

他行驶的总距离是多少?解答:第一段行驶中,已知速度v1 = 60 km/h,时间t1 = 4 h,根据速度公式v = s/t,可得第一段行驶的距离s1:s1 = v1 * t1 = 60 km/h * 4 h = 240 km休息了30分钟后,继续行驶,已知速度v2 = 50 km/h,时间t2 = 0.5 h,根据速度公式v = s/t,可得第二段行驶的距离s2:s2 = v2 * t2 = 50 km/h * 0.5 h = 25 km所以,他行驶的总距离是第一段行驶距离加上第二段行驶距离:总距离 = s1 + s2 = 240 km + 25 km = 265 km所以,他行驶的总距离是265公里。

行政体制第四章练习题

行政体制第四章练习题

行政体制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我国行政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实行五级行政管理体制B. 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C. 地方政府拥有无限的自主权D. 行政体制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A. 议行合一制B. 议行分立制C. 政务院制D. 人民代表大会制3. 下列关于我国行政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行政组织具有权威性B. 行政组织具有合法性C. 行政组织具有营利性D. 行政组织具有稳定性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转变政府职能B.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C.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D.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E. 改革政府人事制度2. 行政组织的特征包括()。

A. 权威性B. 合法性C. 稳定性D. 服务性E. 创新性3. 下列关于地方政府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方政府具有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职能B. 地方政府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能C. 地方政府具有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的职能D. 地方政府具有保障民生福祉的职能E. 地方政府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三、判断题1. 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2. 我国实行五级行政管理体制。

()3. 行政组织具有营利性。

()4. 地方政府拥有无限的自主权。

()5. 行政组织的权威性来源于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 简述行政组织的特征。

3. 简述地方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

4. 简述我国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

5. 简述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目标。

五、案例分析题(1)该市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应当如何转变政府职能?(2)该市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该市如何通过改革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1)简述该县“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成效。

(2)该县在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3)如何进一步推进该县的“放管服”改革?六、论述题1. 论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及其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练习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练习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 ( )A.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B. 封建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C. 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D. 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文化运动2 .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是 ( )A. 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B.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C. 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D. 共产主义思想的文化运动3 .在《新青年》的发刊词中指出“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的人是()A .胡适B .鲁迅C .李大钊D .陈独秀4 .中国先进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 ( )A. 辛亥革命之后B. 新文化运动之后C.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D. 五四运动之后5 .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 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的是李大钊的()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 Bolshevism 的胜利》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 ( )A. 新文化运动后B. 辛亥革命失败后C. 俄国十月革命后D. 五四运动后7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 20 世纪中国的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C.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D.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8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产业工人数达到()A . 60 万B . 200 万C . 100 万D . 150 万9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 ( )A. 中国共产党B. 中国人民解放军C. 毛泽东思想D. 中华人民共和国10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最早的组织,建立在()A .北京B .上海C .湖南D .广东11 .中国历史上“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是指 ( )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12 . 1920 年 8 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其译者是:()•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陈望道 D .毛泽东13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广州代表是()•刘仁静 B .李达 C .张国焘 D .陈公博14 .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是()A .海丰总农会B .浙江萧山县衙前村农民协会C .韶山农民协会D .广州农民协会15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 )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四大16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其最主要精力是放在 ( )A. 发动工人罢工和开展民众运动上B. 组织农民运动上C. 组织武装斗争上D. 组织学生运动上17 .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党对 ( )A. 农民的领导B. 资产阶级左翼的领导C. 革命武装的领导D. 小资产阶级的领导二、多选题1 . 1916 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局面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 B .由于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C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了分裂剥削政策D .由于袁世凯的死亡2 . 1918 年 11 月和 12 月李大钊发表了歌颂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是()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 .《 Bolshevism 的胜利》3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D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以下类型()•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B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C .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D .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5.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B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C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D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6 . 1920 年底,张东荪、梁启超挑起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其主要观点是()A .中国产业落后,“ 真的劳农革命决不会发生”B .中国不具备成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条件C .资本主义必倒而社会主义必兴D .解决中国的问题要依靠“ 绅商阶级” 来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7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A .《济南劳动月刊》B .《劳动音》C .《工人月刊》D .《劳动界》8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A .打倒军阀B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C .消灭资本主义D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9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 1922 年 1 月到 1923 年 2 月,中国工人阶级掀起了第一个罢工斗争的高潮,其中包括()A .开滦五矿工人罢工B .香港海员罢工C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D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0 . 1924 年至 1927 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A .群众的动员更为广大B .取得的经验比较少C .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D .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三、名词解释1 .新文化运动2 .五四运动3 .《新青年》4 .巴黎和会5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 .五卅运动9 .北伐战争四、简答题1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及其涵义是什么?2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表现在哪些方面?3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4 . 1924 ~ 1927 年中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5 .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6 .大革命中共产党的重大贡献五、论述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做出的一种选择。

第四章_练习题

第四章_练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商品的货币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5.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6.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7.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 c B.I (v+m)+I I (v+m)=I I (c+v+m)C.I(c+v+m)=I c+I I c D.I (v+m)>II c9.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 )A.价值B.效用C.交换价值D.价格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社会再生产规律12.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 )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13.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1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 .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了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年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1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17.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A.超额剩余价值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D.商业利润18.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利润率B.利息率C.剩余价值量D.剩余价值率1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2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D 7.A 8.A 9.C 10.A 11.A 12.A 13.B 14.B 15.C 16.C 17.A 18.D 19.D 20.C二、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上升C.劳动力价值下降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3.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4.生产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B.正常停工时间C.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两者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6.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 )A.地租B.租金C.工资D.债务7.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8.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劳动者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D.劳动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技能9.产业资本的循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有( )A.两个属流通阶段,一个是属于生产阶段B.一个属流通阶段,两个属于生产阶段C.两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D.一个属于购买阶段,一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1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固定资本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有()A.危机B.萧条C.复苏D.停滞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C.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1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15.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和奶牛等属于()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6.资本家用于购买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7.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靠( )。

第四章习题——精选推荐

第四章习题——精选推荐

第四章习题第四章⼀、问答题1、什么叫临界资源?什么叫临界区?对临界区的使⽤应符合哪些规则?(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2、死锁产⽣的4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它们是彼此独⽴的吗?3、何谓死锁?为什么将所有资源按类型赋予不同的序号,并规定所有进程按资源序号递增的顺序申请资源后,系统便不会产⽣死锁?4、什么是安全状态?怎么判断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5、简述死锁定理和解除死锁的⽅法。

⼆、计算和证明1、当前系统中出现下述资源分配情况:利⽤银⾏家算法,试问如果进程P2提出资源请求Request (1,2,2,2)后,系统能否将资源分配给它?2、若系统有某类资源m ×n+1个,允许进程执⾏过程中动态申请该类资源,但在该系统上运⾏的每⼀个进程对该资源的占有量任何时刻都不会超过m+1个。

当进程申请资源时只要有资源尚未分配完则满⾜它的申请,但⽤限制系统中可同时执⾏的进程数来防⽌发⽣死锁,你认为进程调度允许同时执⾏的最⼤进程数应该是多少?并说明原因。

3、n 个进程共享某种资源R ,该资源共有m 个,每个进程⼀次⼀个地申请或释放资源。

假设每个进程对该资源的最⼤需求量均⼩于m ,且各进程最⼤需求量之和⼩于m +n ,试证明在这个系统中不可能发⽣死锁。

4、当前某系统有同类资源7个,进程P ,Q 所需资源总数分别为5,4。

它们向系统申请资源的次序和数量如表所⽰。

回答:问:采⽤死锁避免的⽅法进⾏资源分配,请你写出系统完成第3次分配后各进程占有资源量,在以后各次的申请中,哪次的申请要求可先得到满⾜?5、设有A B 、C 三个进程,它们共享⼗个资源,每个进程最⼤需求量分别为4,7,8,它们对资源请求的序列如下表:(8分)⑴请画出执⾏完序号4时的资源分配矩阵;⑵为使系统不发⽣死锁,执⾏完序号6时,3个进程各处于什么状态,获得多少同类资源?⑶按照上题时的状态,系统会发⽣死锁吗?为什么?6、⼀个计算机系统有6个磁带驱动器4个进程。

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练习题

13.在小组教学时,由于对“安乐死”的适用条件同老 师有不同意见,小马突然愤然离去,指导教师赵老师应

A.马上跟出去叫住小马 B.留在组内进行疏导,告诉大家那只不过是小马个人 的焦虑和气愤的反应,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C.警告其他同学不要采取类似行动
D.让同学传话给小马,让她马上道歉,否则停课处理
7.演示法的优点在于 C A.教师可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 B.可充分调动演示者的积极性 C.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D.让学员观看到真实的情景 8.实验研究证明,造成组的顺应性的强有力因素是 A.组的压力 B.组员关系 A C.组的规模 D.组的历史
9.某实验发现,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与其他组员在一起 会让接受实验者的反应变慢,反应措施减少。用来解释 这种现象的理论是 B A.危险转移 B.责任散射 C.自动力学效应 D.组的顺应性 10.针对某一问题所进行的重要讲座,属于教学小组目 标的 D A.智力范畴 C.社会范畴 B.情感范畴 D.表达范畴
B.“乘方”组
D.“献计献策”技巧
21.电化教学的主要工具有 A.电影 B.电视
AC
C.投影仪 D.收音机
E.VCD
22.小组教学法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A.全组成员共同发言 B.出现个别好说的活跃成员 C.出现争执场面
ABCDE
D.个别组员突然愤然离开
E.学生不愿参与
23.影响小组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 ABCDE A.学生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有
AB
D.课堂练习
A.讲授
B.演示
C.实验
E.课外练习 2.影响讲授汁划的因素有 A.学生因素 D.环境因素
ACDE
C.题材因素

初二上册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初二上册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初二上册数学第四章练习题练习一:填空题1. 若a = 3, b = -2,则a^2 + b^2 = ______。

2. 若x = -5, y = -3,则xy = _______。

3. 若m = -7, n = 4,则mn = _______。

4. 若p = -6, q = 2,则p + q = _______。

5. 若m = -5, n = -2,则m - n = _______。

练习二:选择题1. 若a = -4, b = 2,下列哪个结果是正确的?A) a - b = 2B) a + b = 6C) a * b = -6D) a / b = 0.52. 若x = -3, y = 5,下列哪个结果是正确的?A) x^2 = 9B) x - y = -8C) x + y = 2D) x * y = -153. 若m = 6, n = -2,下列哪个结果是正确的?A) m^2 = -36B) m + n = 4C) m - n = -4D) m * n = -12练习三:计算题1. 计算 (-3)^2 + 4^2 的值。

2. 计算 (-5) * (-7) + (-2)^2 的值。

3. 计算 5 * (-3) - 7 * 2 的值。

4. 计算 (-6) * (-8) + 10^2 - 5 * 7 的值。

5. 计算 (-4)^3 - 2 * (-3)^2 + 5 的值。

练习四:解方程1. 解方程 2x + 5 = 11。

2. 解方程 4y - 7 = 5。

3. 解方程 3a + 4 = 19。

4. 解方程 5b - 9 = 21。

5. 解方程 -2c + 3 = 7。

练习五:判断题(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1. -10 < -82. -4 + 2 = -63. 5^2 = 254. 8 * (-3) = -245. 4 / 2 = 1练习六:应用题某书店举办特价图书活动,原价为80元的图书以每本打7折出售,原价为120元的图书以每本打9折出售,请计算小明购买两本原价为80元的图书和一本原价为120元的图书的总价格。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习题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习题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一、判断题1. 梁截面两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 )2. 梁剪弯段区段内,如果剪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将会出现弯剪斜裂缝。

( )3. 截面尺寸对于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的影响都很大。

( )4.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抗剪承载力略高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的抗剪承载力。

( )5. 钢筋混凝土梁中纵筋的截断位置,在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处截断。

( )6. 梁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 )7. 梁剪弯段区段内,如果剪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将会出现弯剪斜裂缝。

( )8. 截面尺寸对于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的影响都很大。

( )9.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抗剪承载力略高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的抗剪承载力。

( )10. 钢筋混凝土梁中纵筋的截断位置,在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处截断。

( )二、单选题1.对于无腹筋梁,当31<<λ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 .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2.对于无腹筋梁,当1<λ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弯曲破坏。

3.对于无腹筋梁,当3>λ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弯曲破坏。

4.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依据( )破坏形态建立的。

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弯曲破坏。

5.为了避免斜压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限制( )。

A.规定最小配筋率; B 、规定最大配筋率;C.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 D 、规定最小配箍率。

6.为了避免斜拉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限制( )。

A 、规定最小配筋率;B 、规定最大配筋率;C 、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D 、规定最小配箍率。

7.R M 图必须包住M 图,才能保证梁的( )。

A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B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C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D 、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线段、射线、直线》练习题-带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线段、射线、直线》练习题-带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线段、射线、直线》练习题-带答案(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想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他们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 )A.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情况D.没有办法挑选2.如图,甲、乙两地之间有多条路可走,那么最短路线的走法序号是( )A.①﹣④B.②﹣④C.③﹣⑤D.②﹣⑤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0个B.1个C.2个D.3个4.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的是( )A.直线a、b相交于一点mB.延长直线ABC.反向延长射线AO(O是端点)D.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5.如图,下列不正确的几何语句是(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6.如图,线段AD上有两点B,C,则图中共有线段( )A.三条B.四条C.五条D.六条7.如图,一根长为10厘米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若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的长度共有( )A.7个B.6个C.5个D.4个8.A,B两城之间有铁路相通,两城之间有C,D,E,F四个停靠站,则运行于A,B 两城之间的列车,共需制作的火车票有( )A.5种B.10种C.15种D.30种二、填空题9.某工程队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将如图的弯曲的道路改直,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10.木工师傅用刨子可将木板刨平,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就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依据为: .11.如图,点A,B,C在直线l上,则图中共有条线段,有条射线.12.在图中已有的线段中,能用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线段共有条.13.两条直线相交被分成了4段,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分成9段,那么八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中只有三条直线直线相交于一点,则这八条直线被分成段.14.如图,线段AB上的点数与线段的总数有如下关系:如果线段AB上有1个点时,线段总共有3条,如果线段AB上有2个点时,线段总数有6条,如果线段AB上有3个点时,线段总数共有10条,…(1)当线段AB上有6个点时,线段总数共有条.(2)当线段AB上有n个点时,线段总数共有条.三、作图题15.如图,平面上有射线AP和点B、点C,按下列语句要求画图:(1)连接AB;(2)用尺规在射线AP上截取AD=AB;(3)连接BC,并延长BC到E,使CE=BC;(4)连接DE.四、解答题16.(1)如图1所示,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2)如图2,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上述问题中的道理.17.如图,已知数轴的原点为O,点A所表示的数为3,点B所表示的数为-2.(1)数轴的原点左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2)射线OA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数?端点O表示什么数?(3)数轴上表示不小于-2,且不大于3的部分是什么几何图形?怎样表示?18.如图所示,如果直线l上依次有3个点A,B,C,解答下列问题.(1)在直线l上共有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2)在直线l上增加一个点,共增加了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3)如果在直线l上增加到n个点,那么共有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 19.阅读下表: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规律猜测线段总数N与线段上的点数n(包括线段两个端点)有什么关系?(2)根据上述关系解决如下实际问题:有一辆客车往返于A,B两地,中途停靠三个站点,如果任意两站间的票价都不同,问:①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②要准备多少种车票?20.如图,平面内有六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各条射线上写上数字1,2,3,4,5,6,7…(1)数20在射线________上;(2)请写出六条射线上数字的排列规律;(3)数2023在哪条射线上?参考答案1.A2.B3.C4.D5.C6.D7.B8.D9.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0.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1.答案为:3,6.12.答案为:18;13.答案为:6114.答案为:28;条.15.解:如图所示:(1)连接AB;(2)用尺规在射线AP上截取AD=AB;(3)连接BC,并延长BC到E,使CE=BC;(4)连接DE.16.解:(1)河道的长度变小了.(2)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样做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有利于游人更好地观赏湖面风光,起到“休闲”的作用.17.解:(1)射线射线OB(2)非负数0(3)线段线段AB18.解:(1)在直线l上共有6条射线,3条线段.(2)在直线l上增加一个点,共增加了2条射线,3条线段.(3)如果在直线l上增加n个点,则共有2n条射线,12n(n﹣1)条线段.19.解:(1)N=1+2+3+…+(n-1)=n(n-1)2.(2)①A,B两地之间有三个站点,说明在这条线段上有5个点则共有=10条线段,即有10种票价;②由于从A到B和从B到A的车票不同,则要准备10×2=20种车票.20.解:(1)∵20÷6=3……2,∴数20在射线OB上.(2)规律如下:设n为正整数,则数6n-5在射线OA上;数6n-4在射线OB上;数6n-3在射线OC上;数6n-2在射线OD上;数6n-1在射线OE上;数6n在射线OF上.(3)∵2023÷6=337……1,∴数2023在射线OA上.。

第四章:宪法练习题(国家形式)

第四章:宪法练习题(国家形式)
4.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关于我国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县欲更名,须报该县所属的省级政府审批
B.乙省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应由全国人大审议决定
C.丙镇与邻近的一个镇合并,须报两镇所属的县级政府审批
D.丁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国务院授权丁市所属的省级政府审批
(二)多项选择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
B.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决定的
C.民族区域自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自治
D.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三、判断说明题
1.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国家结构形式
C.国务院D.所在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国家结构形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看,我国有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两种地方制度
B.县、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省、自行政区划纠纷或争议的解决是行政区划制度内容的组成部分
宪法练习题(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国家结构形式
政体
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民族区域自治B.单一制C.半联邦制D.“四实三虚”制
2.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某市拟将所管辖的一个县变为市辖区。根据宪法规定,上述改变应由下列哪一机关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章 练习题

第四章  练习题

第四章财务决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本概念中,不属于相关成本的是()。

A.边际成本 B.差别成本 C.沉没成本 D.可延缓成本2.在不确定决策中,选择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值的方法称为()。

A.大中取大法 B.小中取小法 C.大中取小法 D.平衡选择法3.如果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能转移,在何种条件下,应停止生产。

()A.单价大于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大于1C.变动成本率大于1D.边际贡献总额大于零4.下列属于筹资决策的是()。

A.筹资方式选择 B.设备购置 C.应收帐款的催收 D.利润的分配5.有关产品深加工决策中,产品的()是沉没成本。

A.加工前的变动成本 B.加工前的固定成本C.加工前的所有成本D.加工时的变动成本6.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受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就是所谓()。

A.增量成本B.机会成本C. 专属成本D.沉没成本7.下列属于投资范畴的是()。

A.股票买卖 B.银行借款 C.商品赊销 D.现金股利8.下列属于筹资决策的有()。

A.信用标准选择决策B.资本结构决策C.设备更新决策D.股利分配决策9.按重要程度分类的决策()。

A.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B.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C.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D.独立决策和互斥决策10.下列不属于财务决策的原则是()。

A.择优原则B.双方交易原则C.信息原则D.系统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属于短期财务决策内容的是()。

A.产品的转停产 B.新建厂房 C.购买股票 D.新产品的品种决策2.下列属于财务决策系统的构成内容的是()。

A.决策者 B.决策对象 C.信息 D.决策理论和方法3.短期财务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相关收入 B.相关成本 C.相关业务量D。

现金净流量4.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分析可采用的方法有()A.概率分析法 B.大中取小法 C.小中取大法 D.折衷决策法5.确定性的财务决策方法有()。

免疫学练习题集(第四章)

免疫学练习题集(第四章)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一、单项选择题1.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部位是:()A. VHB. VLC. CHD. VH和VL2. IgG与补体的结合部位是:()A. CH1B. CH2C. CH3D. VH和VL3. IgM与补体的结合部位是:()A. CH1B. CH2C. CH3D. VH和VL4. IgG与吞噬细胞或NK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的部位是:()A. CH1B. CH2C. CH3D. VH和VL5.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 IgAB. IgMC. IgGD. IgD6.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 IgAB. IgMC. IgGD. IgD7. 能通过胎盘的Ig是:()A. IgAB. IgGC. IgMD. IgE8. 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A. IgAB. IgMC. IgGD. IgD9. 在初次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机体最早诱导产生的抗体是:()A. IgAB. IgMC. IgGD. IgD10. 分子量最大的Ig是:()A. IgAB. IgMC. IgGD. IgD11. 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是:()A. IgA类抗体B. IgM类抗体C. IgG类抗体D. IgD类抗体12.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 T 细胞B. B细胞C. 浆细胞D. NK细胞13. sIgA为:()A. 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B. 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C. 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D. 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14. 能与肥大细胞表面Ig FcR结合,并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A. IgAB. IgMC. IgGD. IgE15. 天然ABO血型抗体属于:()A. IgAB. IgMC. IgGD. IgD16. 具有J链结构的Ig是:()A. sIgA、IgGB. IgM、sIgAC. IgG、IgDD. IgD、IgE17. 如果一个人合成J链的功能有缺陷,那么哪类(或哪几类)Ig将会受到影响:()A. IgG和IgEB. IgMC. IgAD. IgM和sIgA18. 以下哪种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 IgAB. IgMC. sIgAD. IgG19. Ig分子的基本结构由组成:()A. 2条重链和2条轻链B. 1条重链和1条轻链C. 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D. 4条相同的肽链20. 下列哪项不是免疫球蛋白的功能:()A. 与抗原结合B. 激活补体C. 杀灭细胞D. 调理作用21. 合成s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血管内皮细胞C. 浆细胞D. 黏膜上皮细胞22. IgG易被蛋白水解酶作用的部位是:()A. 铰链区B. VH和VLC. CH1D. CH223. 作为成熟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BCR)的模型Ig类型是:()A. sIgA和IgMB. IgM和IgDC. IgG和IgED. IgE和IgD24. 具有CH4结构域的Ig为:()A. sIgA和IgMB. IgM和IgDC. IgM和IgED. IgE和IgG二、填空题1.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和两条相同的通过链间__________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第四章典型试题练习

第四章典型试题练习

第四章典型试题练习〖直线、射线、线段〗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直线AB 与直线BA 不是同一条直线( ) (2)用刻度尺量出直线AB 的长度 ( )(3)直线没有端点,且可以用直线上任意两个字母来表示( ) (4)线段AB 中间的点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 ) (5)取线段AB 的中点M ,则AB-AM=BM ( ) (6)连接两点间的直线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 ) (7)一条射线上只有一个点,一条线段上有两个点 ( )2.已知点A 、B 、C 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8,BC=5,则线段AC=_________ 3.电筒发射出去的光线,给了我们 的形象4.如图,四点A 、B 、C 、D 在一直线上,则图中有______条线段,有_______条射线;若AC=12cm ,BD=8cm ,且AD=3BC ,则AB=______,BC=______,CD=_ ___5.已知点A 、B 、C 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 AB=8,BC=5,则线段AC=_________6.如图,若C 为线段AB 的中点,D 在线段CB 上,6=DA ,4=DB ,则CD=_____ 7.C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点D 为CB 的中点,若AD=4,求AC+AB 的长。

8.把一条长24cm 的线段分成三段,使中间一段的长为6cm ,求第一段与第三段中点的距离。

9.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E 是AC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若ED=6,则AB 的长为( ). 〖角〗 1.填空:(1)如图:已知∠AOB=2∠BOC ,且OA ⊥OC ,则∠AOB=_________0 (2)已知有共公顶点的三条射线OA 、OB 、OC ,若∠AOB=1200,∠BOC=300,则∠AOC=_________。

(3)如图所示:已知OE ⊥OF 直线若∠AOF=2∠AOE ,则∠(4)2点302.选择题:(1).如图,∠AOE =∠BOC ,OD 角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2).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之差为 A .117.5° B .112.5° C .(3).如图,由A 到B 的方向是(A .南偏东30° B .南偏东60° (4).针的指向( ).(A )南偏东50º (B )西偏北50º (C 3.解答题:....ABCDABC DC A BE D AOBCOAEC D BBA B C D (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29还多1°,求这个角.(2)已知互余两角的差为20 ,求这两个角的度数.(3)如上图,∠AOB =600,OD 、OE 分别平分∠BOC 、∠AOC ,那么∠EOD = 0. (4)老师要求同学们画一个750的角,右图是小红画出的图形.①检验小红画出的角是否等于750;②利用我们常用的画图工具,你有哪些检验方法?③画此角的平分线OD ;④解释图中几个角之间的相互关系.(4)如图,∠AOB=110°,∠COD=70°,OA 平分∠EOC ,OB 平分∠DOF ,求∠的大小。

最新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最新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会计凭证按( A )分类,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A.用途和填制程序B. 形成来源C. 用途D.填制方式2.原始凭证按( C )分类,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等类。

A.用途和填制程序 B. 形成来源 C.填制手续 D. 填制程序3.将同类经济业务汇总编制的原始凭证称为( D )。

A. 一次凭证B. 累计凭证C. 记帐编制凭证D. 汇总原始凭证4.材料领用单是(A )。

A. 一次凭证B. 二次凭证C. 累计凭证D. 汇总原始凭证5.原始凭证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对于金额有错误的原始凭证,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 )。

A. 由出具单位重开B. 由出具单位在凭证上更正并由经办人员签名C. 由出具单位在凭证上更正并由出具单位负债人签名D. 由出具单位在凭证上更正并加盖出具单位印章6.日记账按用途分类属于( B )。

A. 备查账簿B. 序时帐簿C. 订本账簿D. 分类账簿7.从银行提取现金时,登记现金日记账的依据是( D )。

A. 现金收款凭证B.现金付款凭证C. 银行存款收款凭证D. 银行存款付款凭证8.固定资产明细账一般采用( B )形式。

A. 订本式账簿B.卡片式账簿C. 活页式账簿D.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9.卡片式账簿一般适用于下列哪类明细分类账?( C )A. 现金B. 银行存款C. 固定资产D. 预提费用10.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启用新账时,( D )可以继续使用,不必更新新账。

A.日记账 B.总分类账 C. 明细账 D. 固定资产卡片11.( A )账面余额与实存数之间每天都要进行核对。

A. 现金日记账B. 银行存款日记账C. 各种往来款项明细账D. 日记账12.在下列有关账项核对中,不属于账账核对的内容是(A )。

A.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核对B.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其总账余额的核对C.总账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其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合计的核对D.总账账户贷方余额合计与其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的核对13.企业收到支票并填制账单到银行办妥手续后,应借记(B )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1953年到195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6.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7.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8.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农业合作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9.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10.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12.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14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药药剂学》第四章散剂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四章散剂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四章散剂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关于制备含液体药物的散剂叙述错误的是A.当液体组分较大时可加入稀释剂吸收B.一般可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C.当液体组分过大且不属挥发性药物时,可蒸发部分液体,再加入固体药物或辅料吸收D.不宜蒸发除去液体E.可根据散剂中液体组分性质,采用不同处理方法2.散剂中所含的水分不得超过A.9.0%B.5.0%C.3.0%D.8.0%E.6.0%3.下列口服固体剂型吸收最快的是A.胶囊剂B.片剂C.水丸D.散剂E.包衣片剂4.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有时出现的润湿与液化现象,此现象称为A.增溶现象B.絮凝现象C.润湿现象D.低共溶现象E.液化现象5.关于倍散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剂量在0.01-0.1g之间的散剂,可配制成1:l0倍散B.取药物1份加稀释剂9份即为1:10倍散C.药物剂量在0. 01g以下的散剂,可配制成1:100倍散D.取药物1份加稀释剂100份即得1:100倍散E.倍散可保证药物的含量准确6.九分散中马钱子粉与麻黄等,采用下列哪种方法与其余药粉混匀,制得散剂A.研磨法B.过筛混合法C.等量递增法D.分散法E.打底套色法7.按药物组成分类的散剂是A.内服散剂B.含液体成分散剂C.含低共溶组分散剂D.复方散剂E.非分剂量散剂8.在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称为A.外用散B.调敷散C.撒布散D.煮散E.倍散9.以下关于散剂混合的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的原理大致有切变、对流和扩散混合等B.混合的方法一般有研磨、搅拌和过筛混合等C.当药物比例量相差较大时应采用“套色”法混合D.等量递增法亦称等体积递增配研法E.当药物的堆密度相差较大时,应将“轻”者先置于研钵中,加“重”者配研10.以下关于散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易吸湿变质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B.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C.比表面较大、奏效较快D.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E.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处方宜制成散剂11.下列最适宜配制散剂的药物是A.挥发性大的药物B.腐蚀性强的药物C.易吸湿的药物D.较稳定的药物E.味道极差的药物12.散剂制备工艺中关键环节是A、粉碎B、过筛C、混合D、分剂量E、质量检查13.下列关于制备散剂时粉碎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为了减少药物的粒径,从而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B、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调节药物粉末的流动性C、改善药物的混合均匀性和降低其对创口的刺激性D、以上答案均正确二、B型题[1~4]A.8号筛B.6号筛C.9号筛D.4号筛E.7号筛1.用于消化道溃疡病散剂应通过2.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3.眼用散剂应通过4.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9]A.制备低共熔组分B.蒸发去除水分C.套研D.无菌操作E.制成倍散5.益元散制备时,朱砂与滑石粉应6.硫酸阿托品散应7.痱子粉制备时,其中的樟脑与薄荷脑应8.蛇胆川贝散制备时应9.眼用散制备时应[10~14]A.撒布散B.调敷散C.袋装散D.煮散E.吹入散10.吹入鼻喉等腔道的散剂11.使用时以酒或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散剂12.包于布袋中的散剂13.以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煎,去渣取汁的液体药剂14.撒布于皮肤和创伤表面的散剂三、X型题1.中药散剂具备下列哪些特点A.制备简单,剂量可随意增减,适于医院制剂B.比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较快C.制备简单,质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D.刺激性、腐蚀性小,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E.外用散撒布于创面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按医疗用途分类的散剂有A.单方散剂B.内服散剂C.含毒性散剂D.外用散剂E.分剂量散剂3.按药物性质分类的散剂有A.复方散剂B.含毒性药散剂C.含液体成分散剂D.含低共溶组分散剂E.分剂量散剂4.倍散配制时采用的方法为A.水飞法B.稀释法C.等量递增法D.打底法E.配研法5.散剂常用的稀释剂有A.乳糖B.淀粉C.糊精D.硫酸钙E.葡萄糖6.以下关于倍散的叙述,正确的是A.毒性药物剂量小,宜制成倍散B.外用散剂一般多制成倍散C.制备倍散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D.剂量在0.01 g以下的药物应制成10倍散E.制备倍散多加用胭脂红、靛蓝等着色剂7.制备散剂时的分剂量方法有A.重量法B.容量法C.填充法D.估分法E.筛分法8.以下关于含有低共熔组分散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熔现象的发生与药物的品种及所用比例量有关B.可采用分别用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轻混合的方法C.可采用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组分混合的方法D.共熔物的形成可能引起药理作用的变化E.共熔物的形成属物理变化,不会引起药理作用的变化9.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A.均匀度B.细度C.水分D.装量差异E.溶散时限四、问答题1.简述含剧毒药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2.简述含低共熔组分的散剂的制备原则3.简述含液体药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参考答案一、A型题1.D、2.A、3.D、4.D、5.D、6.C、7.D、8.E、9.C、10.E、11.D、12.C、13.D二、B型题1.E、2.E、3.C、4.B、5.C、6.E、7.A、8.B、9.D、10.E、11.B、12.C、13.D、14.A三、X型题1.ABCE、2.BD、3.BCD、4.CE、5.ABCDE、6.ACE、7.ABD、8.ABCD、9.ABCD四、问答题1.答:(1)含剧毒药物的散剂常被制备成稀释散,即在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辅料,常用的倍散有5、10倍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P721.原电池是一种。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极上发生,是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极上发生,是极。

2.用铜和硫酸铜溶液、银和硝酸银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这个原电池的负极是,电极反应式是;正极是,电极反应式是。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c为负极;a、c相连,c为正极;b、d相连,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阳离子()。

A.移向Zn极,阴离子移向Cu极B.移向Cu极,阴离子移向Zn极C.和阴离子都移向Zn极D.和阴离子都移向Cu极5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6.根据下式所表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Zn(s)+Fe2+(aq)=Zn2+(aq)+Fe(s)(1)装置可采用烧杯和盐桥,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2)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3)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4)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习题P781.碱性锌锰电池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电池的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Zn为负极,MnO2为正极B.Zn为正极,MnO2为负极C.工作时电子由MnO2经外电路流向Zn极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MnO2电极发生氧化反应2.铅蓄电池充电时,PbSO4()。

A.在阳极生成B.在阴极生成C.在两个电极上生成D.在两个电极上除去3.镉镍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2NiOOH+2H2O Cd(OH)2+2Ni(OH)2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是()。

A.Cd(OH)2B.Ni(OH)2C.CdD.NiOOH4.写出铅蓄电池在放电、充电时两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试述燃料电池的优越性,设想它的发展远景。

习题P831.下列关于电解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C.在电解槽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槽的阴极2.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锌铜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D.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纯铜作阳极3.原电池与电解池在原理上有什么差异?试举例说明(可从电极名称、电子流方向、电极反应和能量转化等方面进行比较)。

4.试分析电解精炼铜与电镀铜有何相似之处,并写出电解精炼铜的电极反应式。

5.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时,从阴极析出1.42 L氢气,问从阳极析出什么气体?析出多少升?(在标准状况下)6.用铂作电极电解某金属的氯化物(XCl2)溶液,当收集到1.12 L氯气时(标准状况),阴极增重3.2 g,求:(1)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2)电路中有多少电子通过?习题P881.钢铁表面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发生腐蚀时,铁是极,电极反应式为,杂质碳是极,电极反应式为。

2.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有NaCl),不久便会因腐蚀而出现红褐色锈斑。

试回答:(1)铁锅的锈蚀应属于,腐蚀的原因是。

(2)铁锅锈蚀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正极。

正负极反应产物会继续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为。

3.在下列装置中(都盛有0.1 mol/L H2SO4溶液)Zn片腐蚀最快的是()。

4.下列装置中(杯中均盛有海水)能使铁受到保护不被腐蚀的是()。

5.为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它与()。

A.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铜板相连C.锌板相连D.直流电源正极相连6.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7.什么叫化学腐蚀?什么叫电化学腐蚀?举例说明金属腐蚀的危害。

8.钢铁的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有哪些区别?9.现有一块镀锌铁板(俗称白铁)和一块镀锡铁板(俗称马口铁),你能否预测哪种铁板更耐腐蚀?选择必要试剂验证你的假想。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B.形成原电池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D.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3、用锌片、铜片和硝酸银组成的原电池,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2H++2e- =H2B、Zn -2e- =Zn2+C、2H2O+4e-=4OH-D、Ag+e- =Ag4、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 Zn+2OH--2e- =ZnO+H2O 石墨 1/2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A、负极并被氧化B、负极并被还原C、正极并被氧化D、正极并被还原5.在用Zn、Cu片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减少 D. 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6.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确的是()A.Mg片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B.Al片作负极,电极反应:Al+4OH--3e-=AlO2-+2H2OC.电子从Mg电极沿导线流向Al电极D.Mg片上有气泡产生8.下列方法能验证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9.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E﹥DB、A﹥B﹥D﹥EC、D﹥E﹥A﹥BD、D﹥A﹥B﹥E10、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正极11.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的金属或能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流向;电子流动方向是由极流向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极。

④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电子发生反应,其正极总是电子发生反应。

12.近年我国首创以Al──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以海水为电解液.靠空气中的氧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其工作时电极总反应式为:4Al+ 3O2 + 6H2O = 4Al(OH)3;请判断:(1)原电池的负极是______;(2)工作时原电池的两极反应:A.负极______ ;B.正极______ ;(3)工作时原电池正极附近pH______(增大,减小,不变).13.如下图所示,烧杯中都盛有稀硫酸。

(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中的电极反应:Fe:、Sn:;(3)中被腐蚀的金属是、其电极反应式为。

比较(1)、(2)、(3)中纯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拓展练习】1、如图所示(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

两极反应式为:正极;负极。

总反应方程为。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总反应方程为。

2、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C u+2F e 3+=C u2++2F e2+设计成原电池。

你有哪些可行方案?负极:电极;电极反应方程式正极:电极;电极反应方程式电解质溶液:若是采用烧杯和盐桥装置图,采用的电解质溶液又是什么?试画出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巩固练习】:1.日常所用的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氧化吸收H2), 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NH3+H2,根据上述叙述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电池中锌为正极,碳为负极B. 干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极经外电路流向碳极C. 干电池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D. 干电池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和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3.据报到,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大,而且没有铅污染。

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 负极反应为Zn-2e-=Zn2+C 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 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4.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 (s )+2 MnO 2(s )+H 2O (l )=Zn(OH)2+Mn 2O 3 (s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 -2e -+2 OH -=Zn(OH)2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 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5.锰锌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s )+2MnO 2+2NH 4+=Zn 2++Mn 2O 3(s )+2NH 3+H 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 A. Zn B. 碳 C. MnO 2和NH 4+ D. Zn 和NH 36.锌银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2Ag +Zn(OH)2======Ag 2O +Zn +H 2O 此电池放电时,被氧化的物质是( )A. AgB. Zn(OH)2C. Ag 2OD. Zn 7.铅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如下式:Pb (s)+ PbO 2(s) +2H 2SO 4(aq) 2PbSO 4(s)+2H 2O(l)其放电时,负极为( )A PbB PbO 2C PbSO 4D H 2SO 48.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2Ni(OH)2 Cd+2NiO(OH)+2H 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A .Cd(OH)2B .Ni(OH)2C .CdD .NiO(OH)9.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 i + M n O 2=L i M n 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L i 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 i - e - = L i+B 、 L i 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 i - e - = L i+C 、 L i 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 n O 2 + e - = M n O 2–D 、 L i 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 i -2e - = L i 2+10.充电 放电 充电放电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电时,Ag 极接电源的负极B 、充电时,溶液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OH --2e -===Zn(OH)2D 、放电时,当电路上有0.02mol 电子通过时,消耗负极材料2.32g11.对于锌一铜一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 g H 2 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 2A.①和④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12.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