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收集数据回顾与思考.doc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思想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将全章的知识点加以复习,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了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既加强基础,又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式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及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分式方程,并能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进行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熟悉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利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感悟数学中的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2)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去括号及符号问题(2)分式方程的验根问题.对策:回顾知识内容,在做题时查漏补缺教具准备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反思回顾二、归纳总结 解答问题,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下列代数式是分式的是( )A.2xB. x x 1+C. y x +2D. πy +5 2、当x 为何值时,分式21+-x x 有意义?值为0? 3、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mb ma b a = B. bd ac b a = C. ba xb xa = D. )3)(3()3(3-+-=+x x x x x x 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分式?分式与整式的区别是什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2).分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时应注意什么?4、计算:9610253222+--•--x x x x x x x )3(44622+÷+-+x x x x a b a b a b 24222-+- ab b b a a b a -+-++2221 思考下列问题:(3).分式的乘除法则与加减法则分别是什么?(4).通分时,怎样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一般步骤是什么?)5、解方程123+=x x 31329122+=---x x x 6、某村计划新修水渠3600米,为了让水渠尽快投入使用,实际工作效率是原计划工作效率的1.8倍,结果提前20天完成任务。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关系,在现实情境中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通过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图形各顶点坐标,掌握图形变换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法及学法指导:复习本单元知识,将以由浅入深的练习为主线,通过精选典型例题指导学生练习,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一方面巩固基础知识,一方面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在该知识点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复习的目的.教学时首先对本章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再侧重于解题方法的指导,思路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再通过典型的例题讲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发扬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参与意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梳理知识几个概念:1、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个数据:如确定座位用______、_____ 表示,确定战舰位置用_____+_____表示,地图上的城市用_______、_______表示,方格纸上的点用_______向、______向位置表示等.2、在平面内,两条______ 且______的_____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______位置与_____位置,取向_____与向_____ 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_____ 轴或_____ 轴,铅直的数轴叫做_____ 轴或_____ 轴,两条数轴的交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_____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
第四章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在思考与回顾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特殊于一般分类、转化和构造基本图形等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在复习的过程中,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
重点:突出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难点及突破方法:灵活应用所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呢?这一章还有那些内容呢?今天就来对此进行回顾。
二、新课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一)先学1、根据下面的问题串,总结回顾本章内容,看问题。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各有哪些性质?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B.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中,哪些图形具有轴对称性?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大家分组总结,回顾思考,弄清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二)后教1、收集学生之间讨论的结果,制成如下表格2、通过归纳,理清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3、如何制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呢?(通过讨论归纳回顾以上图形的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个直角是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是矩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是菱形,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梯形:是梯形,两腰相等是梯形,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4、回顾了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后,想一想:一般的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有什么关系?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有哪些变化呢?外角和呢?(三)当堂练习1、如图,AD=DB,AE=EC,FG∥AB , AG∥BC,利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研究图中的线段DE 、BF、 FC 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回顾与思考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面积问题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第三课时)——专题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面积问题西安市文景中学安文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的坐标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点的坐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渗透割补、转化(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解决已知点的坐标求三角形面积和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点的坐标问题。
三、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点的坐标问题。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诗歌引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万般好,一旦分离万事休。
”数形结合不仅为我们解题提供思路,也是揭示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专题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面积问题(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已知点的坐标求面积思考:(1)你能否直接求出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中AOB S 的面积? 要求:问题1、问题2学生直接口答;问题3、问题4学生在讲义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用红笔批改,之后随机选学生讲解,其他学生记录、质疑,教师补讲、点讲)(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具备什么样特点的三角形就可以直接求出它的面积? 师生共同归纳:(1) 当三角形两边分别在横轴和纵轴时,可直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当三角形有一边在横轴上时,则以横轴上的边为底边,其长等于坐标轴上的两个顶点的横坐标差的绝对值,这边上的高等于另一顶点纵坐标的绝对值;(3) 当三角形的一边在纵轴上时,则以坐标轴上的边为底边,其长等于坐标轴上的两个顶点纵坐标差的绝对值,这边上的高,等于另一顶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4) 当三角形的一边和坐标轴平行时,则以和坐标轴平行的线段为底边,这边上的高等于另一顶点的到这个坐标轴的距离。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
第四章回顾与思考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利用相关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2、能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准确的确定函数的关系式,并在实际问题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法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采用“自主回顾反思-—例题及时精析--合作讨论竞学”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让学生经历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并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同时培养学生对典型问题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回顾知识点,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设计问题让学生练习,错误原因让学生表述,方法与规律由学生归纳,营造小组互助竞学的氛围•提升强化技能,注重训练反馈•教具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一、构建知识体系1、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为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因变量。
特别地, _______________ 时,称正比例函数是 ________________ 的特殊形式,因此正比例函数都是 ____________ ,而一次函数不一定都是 __________ .A.m<0 ,*0B.m<0, n>0C.m>0, n>0D.m>0 ,n<0二、整合集训目标1知道什么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并能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 数1 11.函数:①y=-、x x;②y=、Zi : -1;③y=H ;④y=x?+3x-1;⑤y=x+4;⑥y=3. 6x, —次函数有— ______ __; 正比例函数有 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b 为常数)y=k x (k 工y 轴的交点坐标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都经过(,)b < 0b > 0k < 0 ------------b < 0*2.函数y=(k2-1)x+3 是一次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A.k 工1 B.k工-1 C.k 工土1D.k为任意实数.*3 .若一次函数y=(1+2k)x+2k-1 是正比■例函数,则k= _______目标3 会运用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1. 正比例函数y=kx,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 ___________ .2. 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则下面正确的是()A.m<0 ,*0B.m<0, n>0C.m>0, n>0D.m>0 ,n<03. 一次函数y=-2x+ 4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____________ ,它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_________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_________.4. 已知一次函 数y =(k-2)x+(k+2), 若它的图象经过原点,则k= ______ ;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__________ .5. 下列各点,不在一次函数 y =2x +1的图象上的是()A(1,3) B(-1,-1) C(0.5,2) D(0,2) 6.若点(3,a )在一次函数y =3x +l 的图象上,贝U a =目标3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初中数学_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经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统计知识,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也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处理的方法,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分析。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本章的学习活动中,利用基本统计知识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一些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整理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会用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培养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会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差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调查、统计、分析、研讨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利用统计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采用了“基于小组合作和分层教学的三段五步n 环课堂内外兼修教学法”, 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步:情境导入;第二步:合作探究;第三步:巩固运用;第四步:收获感悟;第五步:拓展提升。
其中在第二步合作探究部分中又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5个小的环节,即知识框架、例题展示、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跟踪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步:情境导入白明泽、杨航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平均成绩/环 中位数/环众数/环 方差 甲 a 7 7 1.2 乙7b8c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要分析这两名队员的射击训练成绩,需要运用哪些统计量?内容:我们班的白明泽、杨航同学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个话剧,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微视频——最佳射击队员之争目的: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取微视频中的用到的统计知识,为后面的讲解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回顾与思考(教案)
突破方法:讲解分解因式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同类项并进行合并。
(3)实际应用中的方程与不等式:学生在将方程与不等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感到困惑。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提取信息,构建方程与不等式模型。
(4)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计算错误。
4.几何图形的性质:回顾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相似、全等关系。
5.数据的分析: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混合运算、代数式简化等练习,提高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数据的分析:掌握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学会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
举例:给出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
2.教学难点
(1)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符号判断和运算顺序: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容易在符号判断和运算顺序上出错。
突破方法:通过举例讲解,强化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有理数混合运算、代数式简化、方程与不等式解法、几何图形性质以及数据分析等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回顾与思考”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代数式简化、方程与不等式解法、几何图形性质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有不错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与思考》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与思考》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次小结课程。
在授课这一学期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如下几个章节:代数初步、线性方程组、一次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二次函数。
而本次小结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们回顾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1.回顾代数初步、线性方程组、一次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二次函数的知识点。
2.掌握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与综合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首先,通过回顾四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们进行集中复习,查漏补缺。
在代数初步方面,主要回顾集合的概念、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等基本知识点。
在线性方程组方面,主要回顾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组可解性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点。
在一次函数方面,主要回顾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斜率及其意义等基本知识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二次函数方面,主要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及其性质、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二次函数的变形及其性质等基本知识点。
二、知识综合接下来,通过一些综合运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联系,拓宽数学思路,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以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为例:某房地产公司推出的一组房产数据如下表所示。
房屋类型房屋面积(平米)月租金(元)独栋别墅40012000联排别墅2006000公寓1003000公寓802200根据表格数据,先要求建立一次函数y=kx+b1和二次函1数y=kx2+b2,分别描述房屋面积与月租金的关系,并利用2这两个函数分别求出居住面积为 150 平米的联排别墅每月的租金。
老师在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分别引导学生们挖掘和发现不同内容间的隐含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运用与综合。
三、课后思考最后,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们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并留下一些必答题或开放性问题,作为课后自主学习的指导。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回顾与思考(教案)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分析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提高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2.增强学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
3.强化学生对比例与相似的理解,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学生对实数的认识,培养数学运算与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实际应用:分析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在描述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如人口增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教学难点
-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学生需学会将所学性质与判定方法综合运用,解决较复杂的几何问题。
-难点举例: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需要综合运用对角线相等、垂直平分等性质。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将图形变换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几何图形、比例与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实际应用:分析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折叠纸艺等。
-比例与相似:重点理解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的概念,掌握相似图形的性质、判定及应用。
-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黄金分割在美学、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图形:关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实数与平方根:重点巩固实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则,理解平方根的性质,掌握求解平方根的方法。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也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4.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和协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和学习效果。
4.注重小组合作的过程和质量,通过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回顾和总结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发现一次函数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和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次函数。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形成系统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和思维方式。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体系,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的作业和练习成果。通过及时反馈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不断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回顾与思考教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回顾与思考》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回顾与思考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体问题.课标对于“了解”的要求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课标对于“理解,会”的要求是: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课标对于“能”的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之,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课标对于“体会”的要求是: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二、教材分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呈现了一些关于不等关系的相关知识,学生知道生活大量存在着不等关系的量,了解“大于”、“小于”等符号的用法和意义,能比较两数的大小,并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不等式的模型思想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不等式的模型思想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活动能力基础:经历探索、发现不等关系的过程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整理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建构本章知识联系图,体会知识之间的发展脉络与内在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是:1.通过梳理本章内容,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及类比的思想方法.2.通过基础过关题组的训练,进一步夯实基础,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并体会不等式函数、方程之间的联系.3.通过深度研讨环节,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4.通过实际应用,能够建立不等模型,能够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学习重难点重点:梳理本章内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并体会不等式、函数、方程之间的联系.难点: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及类比的思想方法,能够建立不等模型,能够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六、评价设计根据课标要求:评价的主要目的的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环节进行: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本章思维导图的过程,引领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在鼓励的基础上纠正偏差,并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2.通过“基础过关”、“当堂检测”来检验教学效果,并在讲评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3.通过深度研讨环节,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思想相互碰撞,思维得到提升;4.通过自我评价表和组长评价表,对本节课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作业,反馈信息,再次对本节课做出评价,以便查缺补漏.七、学习过程依据“目标导引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交流复习目标1:通过梳理本章内容,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及类比的思想方法.1.通过小组分享,制作思考评价学生思路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合理;2.通过提问,检测学生是否能快速的回答这些问题.1.学生通过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思维导图,并且分享制作思路,对本章内容进行梳理并且再一次画出本章的结构图.2.教师引导,总结本章的核心数学思想以及做题方法,并提出如下问题(1)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它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异同?(2)接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3)举例说明在数轴上如何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4)举例说明不等式、函数、方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整理,建构本章的知识体系. 通过画本章知识联系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对比分析的能力,学生可以互相进行比较、补充,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二、基础过关、大展身手目标2:通过基础过关题组的训练,进一步夯实基础,掌握不等式的基通过独立完成、教师提问、自我评价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基础过关题1.给出下面6个式子:①3>0;②x<-2;③4x+3y≠0;④x=3;⑤x-1;⑥x+2≤3. 其中不等式有()A.2个B.3个C.4个D.5个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则a+1>b+1;②若a>b,则a-1>b-1;③若a>b,则-2a<-2b;本性质,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次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并体会不等式、函数、方程之间的联系.组,进一步查漏补缺.④若a>b,则ma<mb.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若x>y,且(a-3)x<(a-3)y,则a的值可能是()A.0B.3C.4D.5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性质.4.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①3x-7>0;②2x+y>3;③2x2-x>2x2-1;④x+1<7.A.1个B.2个C.3个D.4个5.解不等式113xx+-<.归纳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6.解不等式组3(2)42113x xxx--≥-⎧⎪⎨+-<⎪⎩,并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总结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以及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7.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A.x<0B.x>0C.x<2D.x>28.若关于x的不等式mx-1>0(m≠0)的解集是x>1,则直线y=mx-1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9.如图,直线y=3x和y=kx+2相交于点P(a,3),则不等式3x>kx+2的解集为 .总结归纳: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设计意图要建高楼大夏必须先打好基础,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对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用数轴表示其解集起到了很好的检测目的,然后让学生先独自完成上述各小题的解答,然后教师提问,让学生自己来作评判,找出存在的问题. 对于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教师给予鼓励,使学生对本章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三、深度研讨、再度提高目标3:通过深度研讨环节,能够举反三,灵活应用.通过独立思考、小组探讨、小组分享的方式评价学生对较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参的不等式的问题解决.问题四:含参数的不等式相关问题.10.已知不等式组+21x m nx m+⎧⎨-<⎩>的解集为-1<x<3,求(m+n)2018的值.11.若不等式x-2≤m的正整数解只有3个,则m的取值围为 .12.已知不等式组2xx a⎧⎨<⎩>.(1)如果此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2)如果此不等式组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数学思想:.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己总结做题方法,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与应用,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再次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四、建构模型、实际应用目标4:通过实际应用,能够建立不等模型,能够用一元次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同学分享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不等模型,模型建立后,能否找到符合实13.小丽去文具店买铅笔和橡皮,铅笔每支0.5元,橡皮每块0.4元,小丽带了2元钱,可以买几支铅笔几块橡皮?14.甲、乙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过300元时,超出部分按原价的8折付款;在乙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过250元时,超出部分按原价的85际情况的解. 折付款,设一顾客预计购物x(x>300)元. (1)分别写出该顾客在甲、乙两家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y甲(元),y乙(元)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该顾客到哪家超市购物更优惠?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设置,进一步体会不等式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五、归纳总结、反馈评价培养归纳能力,养成反思习惯.并检测目标1、2、3、4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能否完整清晰地说出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困惑,了解学生理解知识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情况.通过“当堂检测”,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达标情况.总结归纳说说本节课又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还有什么困惑吗?当堂检测:1.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A.2x-4>5y+1B.3>-5C.4x+1>0D.4y+3<1y2.若a>b,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 1122a b< B.-5a>-5bC. a-3>b-3D.4-a>4-b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x ax⎧⎨⎩>>b,其中a、b在数轴上对应点如图所示,则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A.x>bB.x>aC.b<x<aD.无解4.不等式3x+12≥0的所有正整数解的和为 .5.如图,直线y=ax+b经过A(-2,-5)、B(3,0)两点,那么,不等式ax+b<0的解集是.6.小聪用100元钱去购买笔记本和钢笔共15件,已知每本笔记本5元,每支钢笔7元,小聪最多能购买多少支钢笔?通过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学会提炼和阐述自己的认知,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 并通过反馈检测样题,评价知识技能的达成度,确保课堂实效性.在学习指导书的最后附一份个人评价表,对本节课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1.必做:完成课本61页复习题第2、4、7、9、12题(AB组全做)2.选做:完成课本63页复习题第13、15题(B组做)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结构多媒体核心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1.本节课的重点在让每个学生建构本章知识体系. 教师让学生充分思考、练习和交流,同时充分暴露出存在的问题,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2.华罗庚教授说:读书要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 复习重在从厚到薄.每一章的复习要把全章的知识分成块,整理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系统,并加以综合运用,其中采用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习题组等措施复习是有效的,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3.一般复习课的容量比较大,一方面要让充分学生思考和交流,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另方面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主次分明,把握好教学的节奏,提高课堂效率.4.复习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小结及运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案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回顾与思考教学目标(一)知识认知要求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二)能力训练要求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二、讲授新课1.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例如:调查我校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个体:我校八年级每个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例如把上面问题改成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由于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较大,此时就采取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上面我们回顾了为了了解某种情况而采取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但抽样调查必须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因为只有这样,你抽取的样本才能体现出总体的情况,不然,就会失去可靠性和准确性.例如对我们班里某门学科的成绩情况,有时不仅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间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这时,我们只要看一下每个学生的成绩落在哪一个分数段,落在这个分数段的分数有几个,表明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数就是多少,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率就是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商.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例如: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试验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千克)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 40在这个试验点甲、乙两种玉米哪一种产量比较稳定?我们可以算极差.甲种玉米极差为460-430=30千克;乙种玉米极差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种玉米较稳定.还可以用方差来比较哪一种玉米稳定.s甲2=100,s乙2=200.s甲2<s乙2,所以甲种玉米的产量较稳定.三.建立知识框架图通过刚才的几个问题回顾思考了我们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下面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四、随堂练习例1一家电脑生产厂家在某城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调查,产品的销量占这三个大商场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在广告中宣传,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占40%.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该宣传中的数据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分析:这是一道判断说理型题,它要求借助于统计知识,作出科学的判断,同时运用统计原理给予准确的解释.因此,该电脑生产厂家凭借挑选某城市经销本产品情况,断然说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占40%,宣传中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样本容量太小;第二,样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例2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疫情变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根据下面的疫情统计图表回答问题:(1)图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国疫情每天新增数据统计走势图,观察后回答:①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与新增疑似病例人数之和超过100人的天数共有__________天;②在本题的统计中,新增确诊病例的人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③本题在对新增确诊病例的统计中,样本是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2)下表是我国一段时间内全国确诊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数与天数的频率统计表.(按人数分组)①100人以下的分组组距是________;②填写本统计表中未完成的空格;③在统计的这段时期中,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人数在80人以下的天数共有_________天.解:(1)①7 ②26 ③5月11日至29日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人数19(2)①10人②11 40 0.125 0.325 ③25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回顾与思考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共同建立的知识框架图,并进一步用统计的思想和知识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六.课后作业:七.活动与探究从鱼塘捕得同时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3,1.4,1.2,1.7,1.8(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A.300克B.360千克C.36千克D.30千克。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回顾与思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五章回顾与思考1.使学生准确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的概念,并熟练地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举出生活中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实例,抓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找到相等关系,熟练建模;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教学重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图象法.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教学难点: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2.几种数学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教法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采用“构建知识网络—-专题探究---创新探索---巩固反馈”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同时要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把方程组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建构网络师:知识在于积累,能力在于训练,每当学完一章节内容,我们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建构结构网络,查缺补漏,以求厚积薄发.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进行梳理归纳,以求人人达标过关.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中有对章节复习的重要性的渗透,有复习重点的渗透,从而树立了学生信心.从学生昂扬的斗志和铿锵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欲望已经被调动起来,实现了导入的目的.师:很好.我们共同研究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大家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收获,请大家独自回忆后小组合作交流,构建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形成小组的研讨成果,3分钟后要展示你们小组的成果呦!生:积极构建知识网络图,并合作交流各自的知识框架图.【组】:我们构建的本章知识框架图是这样的.(投影展示)师:非常棒,下面就让我们探索解决以下问题吧!(出示例题1)【设计意图】:以前几个单元的复习,都是老师把各章的知识网络图直接展示给学生,本章的知识网络图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本章知识的运用能力.二、专题探究【专题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例1】. (2012年某某凉山州)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12xy x y =⎧⎨+=⎩B .52313x y y x -=⎧⎪⎨+=⎪⎩C .20135x z x y +=⎧⎪⎨-=⎪⎩D .5723x x y =⎧⎪⎨+=⎪⎩ 【思路分析】: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应共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都应是一次的整式方程.解:A ,第一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xy 是二次,故错误;B ,第二个方程中有1x ,不是整式方程,故错误;C ,含有3个未知数,故错误;D ,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答案】:选D【温馨提示】: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共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不要求每个方程一定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方程组中,同一字母表示同一数量.【跟踪练习】:1.二元一次方程21x y -=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不是该方程的解的是()A .⎪⎩⎪⎨⎧-==210y x B .11x y =⎧⎨=⎩ C .10x y =⎧⎨=⎩ D .11x y =-⎧⎨=-⎩ 2.下列方程①250x y +=②128x y -=③527x y +=④43x xy -=⑤145x y += ⑥226x y -=⑦54x y y -+=,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填序号)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上面两题,完成后互相校对你们的结果.生:认真解题后,交流校对.师:请对照上面想一想:我们在利用概念找二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哪? 生1:必须含有两个未知数;生2: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生3:方程是分数形式时,分母中不能含有未知数,即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生4:老师,我们必须先化简.【设计意图】:准确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立的条件是掌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的关键.灵活运用这些条件有助于学生对方程组的理解.通过解题分析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2】:利用方程组解的概念求代数式的值【例2】(2012年某某市)已知11x y =⎧⎨=⎩是关于x y 、的方程组3x y m x my n -=⎧⎨+=⎩的解,则m n -的值为() A .5 B .3 C . 2 D . 1【思路分析】:本题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把方程组的解代入方程组,求得解得到m 、n 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解:∵方程组3x y m x my n -=⎧⎨+=⎩的解是11x y =⎧⎨=⎩∴311m m n-=⎧⎨+=⎩解得23m n =⎧⎨=⎩所以231m n -=-=【答案】:D【温馨提示】:如果要确定某字母的值,往往须得到关于该字母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解决这类题的方法是:当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组的解直接给出时,可先把“给出的解”代入原方程组,从而得到关于字母系数的新方程组,再解这个方程组,求出字母的值.【跟踪练习】:1.若方程组323221x y m x y m +=+⎧⎨-=-⎩的解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等于() A .7- B .10 C .10- D .12-2.(2012年荷泽市)已知21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81mx ny nx my +=⎧⎨-=⎩的解,则2m n -的算术平方根为()A .2±BC .2D .4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上面两题,完成后互相校对你们的结果.生:认真解题后,交流校对.并及时订正,做到查缺补漏.【设计意图】:主要考查方程组解的灵活应用,解决此类问题要从确定字母的值入手,得到关于该字母的方程,通过解方程(组),运用方程思想,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学生通过练习校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专题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例3】:(2012年某某市)解方程组3421x y x y +=⎧⎨-=⎩ ①②【思路分析】:本题根据方程组的系数特征,直接采用加减消元法即可解决.解:①+②得:55x =1x =把1x =代入①得:1y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11x y =⎧⎨=⎩【答案】:11x y =⎧⎨=⎩【温馨提示】: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一般没有强调的情况下,就用消元法.当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是1或-1时,用代入法较简便;当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或成整数倍时,用加减法较简便.【跟踪练习】:1.(2012年某某市)方程组257213x y x y +=-⎧⎨-=⎩的解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回顾与思考 导学案
课题:4.6第四章 回顾与思考教师个性化设计、学法指导或学生笔记 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与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平面图形;3.能用符号表示角、线段;理解与多边形和圆有关的概念;4.会进行线段或角的比较,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会进行角的单位换算;5.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重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线段及角的度量及大小比较;多边形和圆的有关概念.学习难点:运用有关的性质进行合理描述,并会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图形的相关性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一、自主预习:预习内容:(自学课本P126,并完成以下题目)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比较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线段: 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中点射线:不可度量,向一方无限延伸 定义 角 度量 单位:度、分、秒 直角、平角、周角 角的分类及比较方法 1.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度量法、叠合法 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一条射线 多边形定义:多边形 相关概念:边、内角、对角线,及其个数正多边形定义 圆的定义:圆 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 二、合作探究:例1:直线、线段的条数和角的个数问题经过三个点中在任意两点最多可以画______条直线;经过四个点中在任意两点最多可以画_______条直线;经过n 个点中在任意两点最多可以画_______ 条直线。
例2:线段或角的有关计算如图,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
(1)如果AC=8cm ,BC=6cm ,求MN 的长(2)如果AM=5cm ,CN=2cm ,求线段AB 的长 三、当堂检测:1.如图,在射线CD 上取三点D 、E 、F ,则图中共有射线_________条。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_回顾与思考周二课件
身高x/cm
140≤x<145 145≤x<150
学生数(频数)
3 正一 6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学生人数
150≤x<155 正 9 155≤x<160 正正正一 16 160≤x<165 正 9 165≤x<170 正一
140145
145150
150155
155160
160165
数据处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决实际问 题作出决策
知识
拓展
内化为能力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思想
用样本的某些特性估计总体相应的特性. 用样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去估计相 应总体的平均水平特性. • 用样本的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频数 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去估计相应 总体数据的分布情况. • 用样本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去估计相应 总体数据的波动情况.
165170
170175
身高/cm
开启智慧
☞
极差、方差、 标准差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方差(variance)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 数,即
2 2 2 1 s x1 x x 2 x x n x , n 2
其中, x是x1 , x2 ,, xn的平均数,s 2是方差.而 标准差( s tandarddeviat ion)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
1.计算极差:这组数据的最小数是:141cm,最大的数是:172cm,它们的差( 极差)是:172-141=31(cm) ; 2.确定分点:半开半闭区间法; 3.定组距,分组:根据极差分成七组(经验法则:100个数据以内分5-12组); 4.用唱票的方法绘制频数分布表; 5.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6.绘制频数分布折线图.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章回顾与思考(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分式、函数和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章节综合练习:
a.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b.函数解析式的求解与应用
c.几何图形的绘制与性质分析
d.实际问题中的函数与几何应用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回顾分式、函数、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使学生掌握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函数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几何图形的绘制与分析,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在探讨函数性质、几何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形成数学抽象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回顾分式、函数和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分式是表示两个整式之间除法关系的表达式,它在比例计算、化学方程式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无处不在。几何图形则是我们认识世界、构建空间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通过分析一次函数图像,我们可以了解商品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为商家制定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回顾与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五章回顾与思考(一)教学设计西安高新第一学校车大鹏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的最后一节,占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它主要让学生回顾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概念与分式的运算时用到的几种法则,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让学生逐步熟悉运用分式运算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分式的运算能有更深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运算;(2)提高学生分式的基本运算技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典例分析,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2)注重学生对分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运算;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式的基本运算技能.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及分式的运算等有关概念,对分式及其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技巧性较高的运算题还不熟悉.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对比、类比、讨论等活动方法,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法分析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与分式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本课时安排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而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
因此采用“回顾、反思、应用”有机结合的教学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3.实数的运算:介绍实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4.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讲解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能够利用数轴解决实数相关的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实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特别是无理数的理解和应用。
-实数的运算规则,包括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实数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包括实数的概念、分类、运算等基础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运算技能。
2.提高拓展题: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涉及实数混合运算、无理数的计算与应用等,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及时反馈: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实数的重点知识和方法,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归纳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提醒学生注意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实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和联系;
-实数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认知要求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
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章的内容己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
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
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
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
二、讲授新课
1 .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
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
例如:调查我校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个体:我校八年级每
个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 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
例如把上面问题改成“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由于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较大,此时就采取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上面我们回顾了为了了解某种情况而采取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但抽样调查必须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因为只有这样,你抽取的样本才能体现出总体的情况,不然,就会失去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我们班里某门学科的成绩情况,有时不仅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间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这时,我们只要看一下每个学生的成绩落在哪一个分数段,落在这个分数段的分数有几个,表明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数就是多少,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率就是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商.
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例如: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试验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 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40 在这个试验点甲、乙两种玉米哪一种产量比较稳定?
我们可以算极差.甲种玉米极差为460-430=30千克;乙种玉米极差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种玉米较稳定.
还可以用方差来比较哪一种玉米稳定.
s 甲 2= 100, s 乙 2=200.
S甲2<s乙2,所以甲种玉米的产量较稳定.
%1.建立知识框架图
通过刚才的儿个问题回顾思考了我们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下而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例 1 一家电脑生产厂家在某城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调查,产品的销量占这三个大商场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在广告中宣传,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占 40%.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该宣传中的数据是否可靠:,理由是.
分析:这是一道判断说理型题,它要求借助于统计知识,作出科学的判断,同时运用统计原理给予准确的解释.因此,该电脑生产厂家凭借挑选某城市经销本产品情况,断然说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占40%,宣传中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样本容量太小;第二,样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例2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疫情变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根
145
(5月11日至5月29
39\28 28
据下面的疫情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中国内地“非典”疫情新增数据走势图
―一。
新增疑似病例 一。
新
增确诊病例
n ' 95 94 95%猷、/孕 骁$0 86七四秘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期 (1)
图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国疫情每天新增数据统计走势图,
观察后回答:
%1 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与新增疑似病例人数之和超过100人的天数共有 天; %1 在本题的统计中,新增确诊病例的人数的中位数是 ___________ ; %1 本题在对新增确诊病例的统计中,样本是,样本容量是.
(2) 下表是我国一段时间内全国确诊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数与天数的频率统计表.(按人 数分组)
10
4
0 «
「二
L 0.必
?
7DT9
叫
1 rr»
心
1 L Z L3
<
农
0. 02$ 0. QES
Cl 0$ 0
L
ODD
%1 100人以下的分组组距是;
%1 填写本统计表中未完成的空格; %1 在统计的这段时期中,每天新增确诊 病例人数在80人以下的天数共有 天.
解(1)①7②26③5月11日至29日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人数19 (2)① 10 人 ② 11 40 0.125 0.325 ③25
%1.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回顾与思考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共同建立的知识框架图,并进一步用统 计的思想和知识解决问题,作出决策. %1. 课后作业:课本习密复习题A 组 %1. 活动与探究
从鱼塘捕得同时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 1.5,1.6,1.4,1.6,1.3,1.4,1.2,1.7,1.8 (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 A.300克B.360千克C.36千克 D.30千克
110- 100-
90- SO-TO- 60・ 50・ 40- 30 • 20- 10- 0
5
,52
17
6
卜
20 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