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桥梁的名称由来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dbbca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d.png)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1.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东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桥长67.36米,宽8米,跨径为39米,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大古代单孔石拱桥。
2.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南口。
此桥建于公元937年,它是元大都城中最大的一座桥梁。
桥孔长44米,宽7米,高12米。
这座桥是为了迎接在卢沟桥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建的。
3.卢沟晓月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的护城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形石桥。
它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50年)。
卢沟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桥梁,被称为“世界第一桥”。
4.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境内,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也是杭州地区现存最长的一座桥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
— 1 —
(1616年)建成。
桥面上铺的石板,上面有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大屋以北、南堤上。
— 2 —。
中国著名桥梁的名称由来
![中国著名桥梁的名称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3757bb29227916888486d7ba.png)
“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参见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
启闭式桥梁给大船通过的空间。
1.卢沟桥是北京地区现存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明昌三年(1192)三月建成。
初名“广济桥”,后改称“卢沟桥”。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因旧时称永定河为卢沟河(芦沟河)而得名。
2.赵洲桥又名安济桥(北宋皇帝赐名),位于河北赵县城南,一孔石桥飞跨皎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洲所以通称赵洲桥,有史记载:“赵郡皎河石桥匠李春工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3.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东民谣)这“潮”,指的是潮州;这“桥”,说的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居闽、粤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等同居中国名桥之列,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江古无桥。
《潮州三阳志·桥道》栽:“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
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
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阅一日不能四五济,来往者两病之。
”为渡江,人们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
可见无桥之苦,摆渡之难。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济桥”。
这便是最早的广济桥。
康济桥经越3年,于淳熙元年(1174)夏,被无情的洪水冲毁。
继任的太守常祎重修之,并将浮舟增至106只,使“舳舻编连,龙卧虹跨”,十分壮观。
桥成尚有余资,“遂创杰阁于西岸,以镇江流,名曰仰韩”。
其实,这个“杰阁”就是西岸的第一墩。
它的创建,拉开了从两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旷日持久工程的帷幕。
西岸桥墩从淳熙元年至绍定二年(1228),历54年间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诸太守相继完成桥墩10座。
中国有名的桥梁故事
![中国有名的桥梁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a9aaa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a.png)
中国有名的桥梁故事关于桥的故事(一):桥的故事:糖桥相传,三官(今光明)镇继芳桥原是顶破竹桥,来往行人,十分危险,有一天,有个换糖者走过,就说:“这桥这么没人修?要是我有了钱,造顶新的。
”一次,换糖者在一户破落官史人家,换着一对金弥陀,从此发了财。
于是,他筹集一等石料,聘来巧匠,拆去竹桥,建造三孔石拱桥,取名继芳桥。
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则直呼“糖桥”。
关于桥的故事(二):桥的故事:赵州桥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由隋代桥梁工匠李春建造。
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横跨洨河南北两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
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搞笑的神话故事。
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
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
他们来到桥头,问鲁班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
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
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布袋,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
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
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
关于桥的故事(三):桥的故事:乾隆皇帝看高桥奉城高桥镇有座石拱桥,建于明永乐六年。
相传当地有个乡绅外出,有人问他出生何处?他说高桥。
那人又问高桥有多高?他夸耀说:“初一跌下去,月半咚声响。
”此事传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兴,欲下江南看高桥。
船从淀山湖进黄浦江直驶奉贤,途径得胜港。
乾隆问:“此处何地?”侍从答道:“此乃得胜港。
”乾隆一听“得胜”两字,大悦,即令回朝。
乾隆中途回朝可乐煞高桥乡绅,庆幸免却一场欺君杀身大祸。
关于桥的故事(四):桥的故事:弹琴桥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
桥来历
![桥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6fca352a4b35eefdc8d3332f.png)
一、名称的由来断桥之所以叫断桥是有四个原因。
一是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所以叫断桥。
二是以前桥边住着一户姓段的人家,段与断谐音,因此叫断桥,典故上面那位说的很清楚了。
三是冬季下过雪后,较高的向阳的那段桥的积雪总是先融化,远远看去就像断了一样。
所以叫断桥,断桥残雪的景名也由此而来。
四是清代康熙皇帝来到这里,留下断桥残雪御碑,于是,至此后逐渐统一了口径,叫断桥。
放生桥横跨于朱家角镇东首漕港河上,是珠里(朱家角)十景之一。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由寺僧募款建造,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伍鳖,而不得撒网捕捞,故名放生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1写了山光水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
2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就是对此的写照。
3绝好题材。
著名的如苏州的枫桥,在诗歌中,除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外,还有杜牧的“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等。
绘画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结构非常巧妙。
4、戏剧里,京剧里演出“桥戏”不少。
最著名的是《长坂坡》,还有《断桥》《草桥惊梦》等。
神话传说里“鹊桥”的故事源远流长,张果老倒骑驴过桥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
三、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桥1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
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扬州五亭桥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2白浮桥、蓝靛厂路上的八里庄桥和车道沟桥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建成于1966年。
1974年在城区建成第一座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复兴门桥。
3上较大的跨海大桥已达三十多座。
位于波斯湾上的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大桥全长25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北京玉蜓桥厦门跨海公路大桥意大利墨西拿大桥把状似皮靴的本土与状似足球的西西里岛连为一体。
中国著名桥梁的传说
![中国著名桥梁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06a8da79aaea998fcc220eca.png)
中国著名桥梁的传说赵州桥赵州桥上的仙迹,主要指传说中张果老倒骑毛驴在桥上走留下的驴蹄子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道沟印和膝盖跪下的膝盖印;鲁班为救石桥跃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顶石桥的手掌印,这些仙迹常常成为游人津津乐道的最有趣内容之一,来到赵州桥也都要首先寻觅看个究竟。
这是关于赵州桥的一段最有名的传说。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
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
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
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
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
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
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
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
这还不算,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
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
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
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因推车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
后来,除了因为东侧一度塌毁,手印已经不见,其余的仙迹“都留存下来。
《小放牛》里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桥是美的化身,桥总是连着水,有一种水淋淋的感觉,桥浸润着一个又一个烟雨中的浪漫与悲情。
二千多年前,在江苏沭阳的霸王桥下,漂着一只轻灵小巧的淌淌船,船头微翘,似欲飞去,兰桨未动,船先行。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简介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f1d55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6.png)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简介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分别是潮州的广济桥、河北的赵州桥、泉州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
以下是这四座桥的简要介绍:
-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横跨韩江,坐落在广东省潮安县的潮州镇东面。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潮州太守曾汪为了百姓能顺利渡过韩江而建设。
- 赵州桥:也被称作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之上。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 卢沟桥:联拱石桥,坐落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该桥始建于公元1189年,三年后建成。
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在明清时期,“卢沟晓月”是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 洛阳桥:前身是万安桥,坐落在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该桥的工艺技术非常高超,规模很大,闻名遐迩。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
(整理)中国著名桥梁的传说
![(整理)中国著名桥梁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ba7d7e43168884868762d69a.png)
赵州桥赵州桥上的仙迹,主要指传说中张果老倒骑毛驴在桥上走留下的驴蹄子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道沟印和膝盖跪下的膝盖印;鲁班为救石桥跃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顶石桥的手掌印,这些仙迹常常成为游人津津乐道的最有趣内容之一,来到赵州桥也都要首先寻觅看个究竟。
这是关于赵州桥的一段最有名的传说。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
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
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
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
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
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
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
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
这还不算,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
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
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
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因推车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
后来,除了因为东侧一度塌毁,手印已经不见,其余的仙迹“都留存下来。
《小放牛》里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桥是美的化身,桥总是连着水,有一种水淋淋的感觉,桥浸润着一个又一个烟雨中的浪漫与悲情。
二千多年前,在江苏沭阳的霸王桥下,漂着一只轻灵小巧的淌淌船,船头微翘,似欲飞去,兰桨未动,船先行。
古代著名桥梁介绍
![古代著名桥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437c6691eb91a37f1115c7e.png)
西湖断桥
春波桥底,惊鸿照影
融进生命的一段忧伤——春波桥 春波桥在绍兴,座落于禹迹寺至沈园间,相传因陆游《沈园》 春波桥在绍兴,座落于禹迹寺至沈园间,相传因陆游《沈园》 诗而得名。依然是一段伤心的典故,依然发生在江南,依然, 诗而得名。依然是一段伤心的典故,依然发生在江南,依然, 和爱情有关。 和爱情有关。 陆游他心爱的人,却不得陆母欢心,迫于母命, 陆游他心爱的人,却不得陆母欢心,迫于母命,他们还是分 开了。唐琬改嫁,十余年后偶于沈园邂逅,陆游感慨万千, 开了。唐琬改嫁,十余年后偶于沈园邂逅,陆游感慨万千, 于粉墙上题写一曲《钗头凤》 唐琬看到后,不胜伤感, 于粉墙上题写一曲《钗头凤》。唐琬看到后,不胜伤感,不 久便忧郁而殁了。陆游七十二岁那年重游沈园, 久便忧郁而殁了。陆游七十二岁那年重游沈园,就咏了这首 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 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大石桥, 上。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 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 江 安 平 桥
颐 和 园 的 玉 带 桥
古代桥梁简介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诞生于氏族公社 时代,距今4000至6000年前。经过数千 年前。 时代,距今 至 年前 年的发展,在东汉时期, 年的发展,在东汉时期,基本形成了梁 拱桥、吊桥、 桥、拱桥、吊桥、浮桥四种桥梁基本体 系。 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成果的传播, 世纪后期, 世纪后期 随着工业革命成果的传播, 以砖、 以砖、木为主要材料的古代桥梁渐渐淡 出历史舞台。 出历史舞台。
中国四大名桥
![中国四大名桥](https://img.taocdn.com/s3/m/517d97795acfa1c7aa00cc3f.png)
赵州桥简介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
在大桥洞顶左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桥面两边的栏板望柱,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
在结构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一种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
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隐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
赵州桥历史赵州桥距今13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
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屡被摧毁。
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
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涵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
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
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广济桥简介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
俗称湘子桥。
横跨浩瀚的韩江,居闽粤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桥的来历
![桥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25867c29dd36a32d73758147.png)
中国四大名桥简介
![中国四大名桥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c5a29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c.png)
中国四大名桥简介《嘿,中国四大名桥》嘿,你知道不?中国有四大名桥,那可老厉害了。
有一回啊,我在书上看到了中国四大名桥的介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这四大名桥分别是赵州桥、洛阳桥、广济桥和卢沟桥。
先说说赵州桥吧。
赵州桥那可是历史悠久啊。
它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特别坚固,一千多年了都还好好的。
我就想啊,这李春可真牛,在那么久以前就能造出这么厉害的桥。
有一次,我去赵州桥玩。
站在桥上,看着桥下的河水,心里可震撼了。
这桥的石头都磨得光溜溜的,一看就知道经历了很多岁月。
洛阳桥也很了不起。
它在福建泉州,是一座跨海大桥。
洛阳桥的建造可不容易了,古人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才把它建成。
我听说,建桥的时候,人们在河底铺上很多大石头,然后在石头上种牡蛎。
牡蛎会分泌一种黏液,把石头粘在一起,这样桥就更牢固了。
哇,这古人的智慧可真让人佩服。
广济桥也很有特色。
它的样子很特别,中间是可以开合的。
有船经过的时候,就把桥打开,让船过去。
我觉得这可太神奇了。
要是我也能看到广济桥开合的样子就好了。
卢沟桥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知道卢沟桥的狮子特别多。
有一次,我去卢沟桥数狮子。
哎呀,那些狮子形态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憨态可掬。
我数了半天都没数清楚。
嘿嘿,这卢沟桥的狮子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嘿,中国四大名桥可真是各有各的魅力。
以后我还要去更多的地方,看看这些名桥,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说不定哪天,我也能设计出一座厉害的桥呢。
嘿嘿。
我国著名桥梁的名称由来
![我国著名桥梁的名称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556b9c2552d380eb62946d3c.png)
“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参见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
启闭式桥梁给大船通过的空间。
1.卢沟桥是北京地区现存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明昌三年(1192)三月建成。
初名“广济桥”,后改称“卢沟桥”。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因旧时称永定河为卢沟河(芦沟河)而得名。
2.赵洲桥又名安济桥(北宋皇帝赐名),位于河北赵县城南,一孔石桥飞跨皎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洲所以通称赵洲桥,有史记载:“赵郡皎河石桥匠李春工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3.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东民谣)这“潮”,指的是潮州;这“桥”,说的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居闽、粤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等同居中国名桥之列,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江古无桥。
《潮州三阳志·桥道》栽:“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
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
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阅一日不能四五济,来往者两病之。
”为渡江,人们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
可见无桥之苦,摆渡之难。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济桥”。
这便是最早的广济桥。
康济桥经越3年,于淳熙元年(1174)夏,被无情的洪水冲毁。
继任的太守常祎重修之,并将浮舟增至106只,使“舳舻编连,龙卧虹跨”,十分壮观。
桥成尚有余资,“遂创杰阁于西岸,以镇江流,名曰仰韩”。
其实,这个“杰阁”就是西岸的第一墩。
它的创建,拉开了从两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旷日持久工程的帷幕。
西岸桥墩从淳熙元年至绍定二年(1228),历54年间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诸太守相继完成桥墩10座。
中国十大名桥
![中国十大名桥](https://img.taocdn.com/s3/m/67b8d2a8b52acfc788ebc92d.png)
中国十大名桥中国十大名桥1、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
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265米,有24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亦称永定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5公里。
该桥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
卢沟桥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弧拱跨度为11米,扁平率为0.69。
由于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对卢沟桥有详细的记述,卢沟桥在欧洲被称为马可·波罗桥。
2、广济桥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
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
古人有“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之说。
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撰文指出:广济桥“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
”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
3、五亭桥位于杨州瘦西湖内。
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五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
“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
”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
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4、安平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
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六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平安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
桥的传说
![桥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8695dd36a32d7375a41780b1.png)
桥的传说桥的名字的由来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
先谈单名。
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
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
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
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
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
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
“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
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的诗句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天津著名桥梁的历史典故简介
![天津著名桥梁的历史典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768e5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4.png)
天津著名桥梁的历史典故简介应针对具体桥梁进行撰写,这里可以给您提供几个天津著名桥梁及其历史典故的简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狮子林桥狮子林桥位于天津著名的古文化街——鼓楼西侧,是一座古典石拱桥。
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传说狮子林桥原本是没有桥名的,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由郭沫若题名为“狮子林桥”。
郭沫若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该桥建成后正值天津古文化街园林景区的建设,商户们纷纷挂匾开张,而这些匾上的雕花十分精美,具有古典园林的特点,宛如一个个小狮子,构成了生动的景观画面。
其中,一家专营文化用品的店铺在门匾上写着“狮子林”三个字,被游人误以为这座桥的名字,于是便有了“狮子林桥”这一名称。
二、北洋水师大沽桥大沽桥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卫国道与海门路交口,是连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该桥始建于1989年,全长196.2米,宽21.5米,是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然而,大沽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
原来,大沽桥下曾是蜿蜒曲折的河道,是古代北洋水师操练和运输船只的重要场所。
在近代史上,大沽口炮台曾是海防重地,屡次抵御外敌入侵。
如今,大沽桥已成为连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交通枢纽,而桥下河道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万凌桥万凌桥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东路与凌宾路交口,是一座横跨水面的人行景观桥。
该桥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全长700多米,宽46米,具有现代建筑风格。
然而,万凌桥也曾经历过一段坎坷的历史变迁。
过去,万凌桥所在的位置是一片洼地,积水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时的市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横跨水面的桥梁。
经过多番考察和规划,最终选定了一座造型美观、地理位置优越的桥梁设计方案。
在修建过程中,万凌桥遇到了拆迁等难题,导致工程一度停滞。
后来,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拆迁问题得以解决,万凌桥最终得以顺利建成并成为水上公园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综上所述,天津著名桥梁的历史典故各具特色,既有传说故事,也有历史变迁。
中国著名桥梁的名称由来
![中国著名桥梁的名称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a38be37d31b765ce0508149b.png)
“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参见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
启闭式桥梁给大船通过的空间。
1.卢沟桥是北京地区现存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明昌三年(1192)三月建成。
初名“广济桥”,后改称“卢沟桥”。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因旧时称永定河为卢沟河(芦沟河)而得名。
2.赵洲桥又名安济桥(北宋皇帝赐名),位于河北赵县城南,一孔石桥飞跨皎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洲所以通称赵洲桥,有史记载:“赵郡皎河石桥匠李春工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3.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东民谣)这“潮”,指的是潮州;这“桥”,说的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居闽、粤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等同居中国名桥之列,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江古无桥。
《潮州三阳志·桥道》栽:“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
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
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阅一日不能四五济,来往者两病之。
”为渡江,人们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
可见无桥之苦,摆渡之难。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济桥”。
这便是最早的广济桥。
康济桥经越3年,于淳熙元年(1174)夏,被无情的洪水冲毁。
继任的太守常祎重修之,并将浮舟增至106只,使“舳舻编连,龙卧虹跨”,十分壮观。
桥成尚有余资,“遂创杰阁于西岸,以镇江流,名曰仰韩”。
其实,这个“杰阁”就是西岸的第一墩。
它的创建,拉开了从两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旷日持久工程的帷幕。
西岸桥墩从淳熙元年至绍定二年(1228),历54年间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诸太守相继完成桥墩10座。
桥名的由来
![桥名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dcac18c289eb172ded63b789.png)
桥名的由来断桥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
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也有人说,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于是拟出了桥名和景名,后一种说法似更为可取。
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
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
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昆山并亭,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时,就已成交通要道。
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
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桥,极不容易。
该桥设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减小,材料大大节省,这对当地缺乏矿山资源,造桥石料全靠外运来说是十分经济的。
桥拱主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加强拱石间的联系,使薄墩桥更为坚固。
桥的中孔9节拱石,两边孔分别为7节、5节,每节由9道拱石并列而成。
上下拱石间有独块横系石联接;桥台座石也为整块石板,显得十分稳固。
由于墩薄,加上桥拱自然递增,全桥形成一个缓和顺适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街面,显得雄伟而不笨重。
桥上的石刻技艺也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形态逼真;桥顶四角蹲着石狮4只,仰头张嘴,栩栩如生。
中间有竹节望柱,桥面中央镶嵌雕花石板。
长方形板式桥栏,四角方整,棱角分明。
桥东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临水筑以石驳,凿以锁缆孔,为舟楫停泊所用。
桥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联:“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
”楹联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涧飞瀑,一泻百丈,颇有气势。
它描绘了十里漕港水运繁忙的热闹景象和江河波涛之汹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桥的宏伟气派。
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
“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
桥梁名称的由来
![桥梁名称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3cced1ffd1f34693daef3e70.png)
桥梁名称的由来•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
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
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
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
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
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
”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
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
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
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
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
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
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
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
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
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
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
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
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
桥的知识
![桥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a99d3e3d1f34693daef3ec5.png)
桥名的由来: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
先谈单名。
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
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
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
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
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
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
“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
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参见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
启闭式桥梁给大船通过的空间。
1•卢沟桥是北京地区现存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明昌三年(1192)三月建成。
初名广济桥”后改称卢沟桥”。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因旧时称永定河为卢沟河(芦沟河)而得名。
2•赵洲桥又名安济桥(北宋皇帝赐名),位于河北赵县城南,一孔石桥飞跨皎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洲所以通称赵洲桥,有史记载:赵郡皎河石桥匠李春工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3•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东民谣)这潮”,指的是潮州;这桥”,说的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居闽、粤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等同居中国名桥之列,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江古无桥。
《潮州三阳志桥道》栽: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
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
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阅一日不能四五济,来往者两病之。
”为渡江,人们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
可见无桥之苦,摆渡之难。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济桥”。
这便是最早的广济桥。
康济桥经越3年,于淳熙元年(1174)夏,被无情的洪水冲毁。
继任的太守常祎重修之,并将浮舟增至106 只,使舳胪编连,龙卧虹跨”,十分壮观。
桥成尚有余资,遂创杰阁于西岸,以镇江流,名曰仰韩”。
其实,这个杰阁”就是西岸的第一墩。
它的创建,拉开了从两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旷日持久工程的帷幕。
西岸桥墩从淳熙元年至绍定二年(1228),历54年间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诸太守相继完成桥墩10座。
又以丁允元筑墩最多,功绩最著,西桥因此而称丁侯桥”。
东桥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东岸”筑盖秀亭”为始,经陈宏规、林山票、林会诸公筑建,至开禧元年(1205),共筑成桥墩13座,命桥名为济川”。
开庆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铁缆七十丈,从旁翼而贯之”。
至此,全桥格局始定。
此后,该桥亦兴亦废,时毁时修,风风雨雨又经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叶才迎来了它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明宣德十年(1435),桥又一次被洪水毁坏。
知府王源以修桥为己任,捐俸倡之,所部撩属及富家巨室,皆争先恐后。
于是,购木石,募工佣,凡墩之颓毁者补之,石梁中断者易之”。
完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丈。
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统一全桥名称曰:广济桥。
桥成后,立亭屋百二十六间”,又在桥墩上修筑广济桥廿四楼”,使广济桥的华丽称甲一方,令邦人李龄发出了吾潮胜状在于广济一桥”的赞叹!4•洛阳桥福建泉州惠安县西南三十里,有一条洛阳江,据说当年唐玄宗游此,感慨此地山川胜概,有类洛阳,故得名。
江上有桥,即著名的洛阳桥。
5.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
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 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一对姓段的夫妇。
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
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一夜。
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
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 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
”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
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
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
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
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
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
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
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
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一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
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
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
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
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
后来,因为段” 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放生桥横跨于朱家角镇东首漕港河上,是珠里(朱家角)十景之一。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由寺僧募款建造,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伍鳖,而不得撒网捕捞,故名放生桥6.仙人桥的由来古时候,仙人桥那块地方叫白龙涧,涧底深不可测,其中有六条白龙盘踞于此,为非作歹,兴风作浪。
当地百姓每年都要送去童男童女及牛羊祭品,稍有不周,冬刮狂风,夏降暴雨,灾害不断,生灵横遭涂炭。
当地百姓上山打柴,如果误入白龙洞,便成了6条白龙的美食。
在金阁山修行的何仙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她不顾修行道浅,决定为民除害。
何仙姑同六条白龙从地上斗到空中,从山上斗到山下,直到斗得天昏地暗。
整整年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六条龙败阵逃入了深水涧中,何仙姑从腰间抽出桃条笊篱,捞出了六条白龙,并将他们定在白龙涧上,供人们上山通过。
日久天长,六条白龙变成了六块条石浮架在两崖之间。
人们为纪念何仙姑为民除害,遂命名为仙人桥。
7.腾桥”的由来早在明代以前,腾桥就已是抚州通往闽粤等地的重要通道。
当时有西坑郭,旱桥口,张家口,迷魂园,杨家巷,邱家排等几个小村庄就散落在大路的两边。
明洪武年间又有罗氏迁居至此。
由于人口繁衍较快,村庄逐步扩大,渐渐的就与邱家排、旱桥口等小村连成了一个较大的村庄。
当时在村前有一小河,小河上有一座木桥供人过往。
在木桥旁有棵巨大的枫树,树上附生着薜荔藤缠绕其身,后随着薜荔藤的衍生繁茂,不少藤蔓随风飘动并缠至桥身。
因而往来行人就把这里叫做藤桥村”。
一次,有一巡抚骑马路过此桥,忽被桥边树藤绊倒,人马皆跌于桥下的河水中。
后问及地名为藤桥”村时,该官谓这里水、草不利,皆以去之,并改水为马”即为腾”字。
腾桥”由此得名。
8.酒仙桥的传说在过去北京东郊的酒仙桥地区是很荒凉的地方,从附近的地名比如:六公坟、王爷坟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这里是一片达官贵人的墓地。
我20年前在酒仙桥的河边还看见一块残碑,墓碑的基坐是雕刻的很精美的乌龟,碑体和基坐已经分离并有几米的距离,残碑的左面是满文,右面是汉文,满文我不认识,从残缺的汉字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一等精部伲哈番……朕甚悼焉……”。
可见坟墓的主人不是一般人物。
那么酒仙桥的地名是从何而来的呢?过去在如今的酒仙桥向西的800米左右有一座长不足二十米宽五、六米的石桥,石桥是用许多半米宽的石条组成的,每块石条上每隔10公分都刻有水槽,雨天不会积水,平时行人、马车也不会打滑,那座桥如今已经看不见了,但那座桥才是酒仙桥地名所指的酒仙桥,酒仙桥的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过去的那座桥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上,在石桥的这一段运河叫做坝河,现在的北京东郊还有东坝河、西坝河两个地名,是由于农田缺水建坝蓄水而来的名字。
在石桥的北边有一座庙,庙是坐北朝南的,庙不大,宽不二十米,是一个两进的院子,在前院里有三棵很高大的松树,从很远就能看的见,庙的地理位置虽然很荒凉,但不缺香火钱,庙里的老主持收留了一个小孤儿,先教他帮忙作饭,再教他挑水。
和尚们都叫他凳子”凳子就住在前院的门房里,小门房向进院子的通道开了一个窗,即使是整个院子的门都关着,客人也能从窗子喊凳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凳子在庙里已经呆了许多年,从童年到少年再到如今的青年,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认为自己是庙里的一员了,现在整个小庙的挑水、作饭、打扫院子以及一些杂活都是他承担了,老主持是看着他长大的,也从心里喜欢他,知道他不愿意入佛门,就让他有空自己做些事情为将来娶媳妇做打算。
凳子做的烧饼很好吃,除了决大多数满足和尚们食用外,剩余的凳子就拿来卖,到了清明时节或是一些几代在朝廷做官人的忌日,凳子的生意就很好,装铜钱的泥罐子都满了,凳子就请人打了一个木头的钱柜子,钱柜子是两层的,下面一层放大钱,上面就放散钱。
有一天才过四更,就有人来敲凳子的窗户,凳子迷迷糊糊中想是有人要买他的烧饼,就把烧饼端到窗前,打开窗户,由于夜色太黑,凳子看不清来人的面貌,只能从来人被白衣服勾勒出的身形看出来是一个年轻女子,她的声音有点柔,也许是她的一身白衣服,让凳子感到她的声音有点凉,她只要一个烧饼,却给了凳子一两银子,凳子说他没有那么多钱找,来人说不用找了。
凳子也怕别人说他要不义之财,他下意识地把银子放到钱柜子的下层里。
第二天白天凳子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还像往常一样在庙里做事,可是到了四更他就醒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敲他的窗户,凳子从声音知道还是昨天的那个女子,她还是只要了一个烧饼却给了凳子一两银子,凳子还是收了。
就这样这个女子每天四更一过就来凳子这里买烧饼,但凳子一直也没有看清这个女子的相貌。
这一天是八月十R五,凳子数着他钱柜子下层里的钱已经有二十两了,他很想能看见这个女子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他没有关窗子,月亮大大圆圆地挂在天上,凳子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月光透过窗照在凳子脚边靠窗的桌子上,因为窗户是朝东的缘故,月光在桌子上划出一条亮线,这条亮线到窗户是由月光组成的窗帘,窗帘轻轻抖动,闪亮的银色斑斓从上向下滑,又有小亮点从桌子的亮线出发向上飘,其实那是尘埃。
院子里的松树被秋风把枝叶刮的沙沙地响,墙角有秋虫在鸣叫,凳子心里有些凄凉,长这么大没有体会过亲情的温暖,更没有体会过恋情的温馨,他在这个世界很孤独。
又是四更了,凳子有点想她……突然,凳子看见了她的影子在窗户外出现,可是为什么她没有遮住一丝的月光?凳子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感觉,他一下子就从床上跳起来,来到窗前,借着月色,凳子第一次看到了这个慷慨的女子的面容,也许是凳子见过的女子太少,在他眼里这人女子简直美若天仙,她大大的眼睛,闪亮闪亮的,弯弯的眉毛和眼睛搭配的那么和谐,直挺挺的小鼻子,小小的嘴巴,虽然缺少些红润,但她的肤色像不掺任何杂质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