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韵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课题:唱歌综合科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教具准备:电子琴、小鼓、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其旋律优美、歌词朴实便于传唱,深受老百姓所喜爱,因凤阳流传最早而出名,所以称之为《凤阳花鼓》。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

描述了我国南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境,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赛龙夺锦》,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2、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

知识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凤阳花鼓》2、指导学生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1.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引出切分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由鼓引出课题《凤阳花鼓》通过微视频了解凤阳花鼓。

三、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作品介绍3.哼唱歌曲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5.为歌曲填词演唱。

解决切分音、衬词的知识点。

6.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演唱巩固歌曲。

8.指导学生进行唱谱,讲解鱼咬尾,观看微视频,讲解五声调式。

9.背唱歌曲10.组建小乐队表现歌曲。

11.创编旋律的练习——旋律接龙,引出《赛龙夺锦》四、欣赏《赛龙夺锦》1.初听乐曲2.作品介绍3.欣赏讲解4.为乐曲编配动作,感受乐曲。

五、拓展提升欣赏其他地区的民歌六、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

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赛龙夺锦》给予我们团结向上的力量,这些民间音乐是我们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展下去,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神州音韵》教案

《神州音韵》教案
六、律动时间
1、出示《万马奔腾》的主要节奏,带领学生敲击。
2、给学生分组,试着表现不同的节奏型,来体会乐曲的节奏和气氛。
3、拓展:欣赏2014年央视春晚的舞蹈《万马奔腾》,并让同学们用刚才的节奏来随着视频敲击。
七、教师寄语:
1、总结本课学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大自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对学生们的祝福。
八、下课!
2、图片讲解关键点:内蒙的风景、关于敖包的小知识、蒙古人的服饰、蒙古人的美食、蒙古人性格和爱好。
三、介绍蒙古族的部分歌手及代表作
1、师:“我在旅行的路上,听了好多内蒙古的歌曲,现在把内蒙古歌手及代表作来与同学们分享”。出示内蒙歌手的图片,并选听几个有代表歌手的歌曲。
2、介绍自己做喜欢的以为蒙古族歌手——德德玛
授课人:胜利第三十四中学陈云靖年级:八年级
单元:第四单元《神州音韵》课型:欣赏课课时:第二节
教学内容:欣赏1、歌曲《牧歌》2、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内蒙古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进而对蒙古族的音乐及其表现形式产生兴趣。
二、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歌曲的悠长、舒展、婉转动人的音乐特点,并试着唱一唱,体会蒙古长调的感觉。
4、让学生跟老师的钢琴伴奏,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5、欣赏视频,无伴奏合唱《牧歌》,启发学生静静的聆听,感受纯粹的人声,营造出来的美妙意境, 再出示一道连线题。
五、欣赏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1、师:“晚上,我们住在了乌兰布统草原的蒙古包里,恰逢蒙古包外面在举行篝火晚会,有很多的蒙古歌手和舞蹈家表演,我们有幸听到了一位马头琴演奏家演奏的马头琴曲《万马奔腾》,被演奏者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
3、聆听德德玛演唱的《牧歌》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教学设计1、黄河船夫曲教学目标: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点: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学难点: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走进西部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

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

”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

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

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进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1、介绍地域环境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

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

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人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初中音乐《神州音韵》(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神州音韵》(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神州音韵》(二)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本单元三课时,每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教学内容由唱歌、欣赏、演奏三部分组成,围绕“民族音乐”这一主题,引导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一:教材地位及内容1、《凤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

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

2、欣赏中国民间音乐,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引导孩子学会欣赏民族音乐,鼓励学生学习民族音乐,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曲调欢快活跃,常伴以锣鼓或丝竹乐队的伴奏。

二、单元重点、难点1、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能够运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2、通过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感受、体验江西民歌——“灯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掌握音程大跳的演唱技能。

三、单元主要学习方式及预期效果1、采用模唱法、视唱法以及欣赏感受法,学习欣赏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2、通过学唱及欣赏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愉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凤阳花鼓》和《斑鸠调》。

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学唱《斑鸠调》,使学生了解“灯歌”这种歌舞形式,感受、体验江西灯歌的音乐风格、特征。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精品通用教辅文档】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精品通用教辅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中国民歌的体裁一:教学内容中国民歌的三种体裁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聆听本节课中的经典民歌,感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从而激起学生热爱中国民歌的意识;并逐步热爱中国民歌。

2、过程与方法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的音乐特点。

3、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民歌的三种体裁,了解这三种体裁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2、教学难点: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用具:电子白板、钢琴。

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七、教学理念: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民歌小调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这些优秀的民歌,并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一味关注流行歌曲的趋势,需要我们音乐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民歌的魅力。

如:运用聆听、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

在轻松——愉快——兴趣——情感——高效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八、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师:大家好!欢迎走进音乐殿堂!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在上新课之前,请大家先观看一段视频资料。

(在白板中打开“奥运会闭幕式歌曲《茉莉花》视频”片段)师提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这位漂亮的小女孩唱的是什么歌曲啊?生回答。

师:是的。

大家回答得很好。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茉莉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神州音韵 四 教案

神州音韵 四 教案

神州音韵四教案教案标题:神州音韵四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音韵文化,认识神州音韵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神州音韵中的四个音韵要素。

3. 培养学生对音韵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神州音韵的概念和意义。

2. 四个音韵要素:声、调、韵、字。

3. 神州音韵的传统乐器和演奏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音韵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神州音韵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音韵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3. 分别讲解四个音韵要素:声、调、韵、字,并给予具体的例子和解释。

4. 介绍神州音韵的传统乐器,如古琴、古筝等,并简要介绍其演奏方式。

实践活动:5. 给学生分发乐器模型或制作简易乐器,让学生亲自体验演奏的过程,感受音韵的美妙。

6. 组织学生进行声音模仿练习,让他们通过模仿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变化和表达方式。

巩固练习:7.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词语中的音韵要素。

8.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并互相交流和学习。

拓展活动:9.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和演奏的成果。

10.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中国传统音韵文化的相关知识,如民歌、戏曲等,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评价:1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音韵要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中国传统音韵文化。

2. 乐器模型或制作简易乐器的材料。

3. 练习题和讨论题的复印件。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自己的音韵才艺。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用音韵要素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以上是针对“神州音韵四教案”的一个示例,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具体的教案撰写还需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学科要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设计。

初中音乐《神州音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神州音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2、欣赏:《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古典音乐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与“换头合尾”。

3、复习“鱼咬尾”这一民族音乐旋律发展手法并体会民族调式的风格,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重点:简单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欣赏了二胡独奏曲。

那么我们想想把所有的民族乐器放在一起合奏是不是别有特色?下面给同学介绍一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展示民族乐器的图片和民族管弦乐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民族管弦乐队。

)通过大屏幕的图片以及题目,大家能联想到什么?今天欣赏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一首有标题的音乐,你能通过标题想象一下它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学生:春天、江水、花朵、月亮。

教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他用诗的语言描写过春天、江水、花朵和月亮。

(板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今天我们看看如何用音乐的语言,用民族器乐来描写这些情景的?(二)、进入新课1、初听全曲教师出示乐曲标题并介绍乐段顺序。

请同学们初听时注意乐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每一段音乐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

2、复听选段: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渔歌唱晚。

a.引子—江楼钟鼓教师:我们初听这部作品时,是不是感觉到作品非常有民族性?你们知道这种民族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吗?出示乐曲主题乐谱,引导学生分析乐谱,特别注意结束音,结束在“2”音应该是什么调式?学生:商调式。

① 视唱这段主题旋律,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② 视唱乐段结束句并背唱结束句旋律;③ 启发、学习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连锁传递“鱼咬尾”。

神州音韵(四)音乐教案

神州音韵(四)音乐教案

神州音韵(四)音乐教案神州音韵(四)为《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音乐采用劳动个体裁形式,通过塑造船夫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赞扬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勇于胜利的品质。

【教学内容】1、了解民歌;2、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受着受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西北民歌的喜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模仿学唱中初步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3、知识与技能:准确学唱《黄河船夫曲》,感受陕西民歌特点与风格;了解“重复”这种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民歌,感受陕西民歌特点;准确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了解音乐创作中的“重复”手法;2、教学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黄河船夫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诗歌,请同学朗读并提问:这几首诗词都是在描绘什么的?(黄河)《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出示地图,简单介绍黄河。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

世界第五大长河之一(非洲尼罗河、南美洲亚马逊河、中国长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中国黄河),中国第二长河。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给延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20世纪20年代,贫瘠落后的黄河之滨,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李思命,从自己一生的搬船生涯中总结出了代表中国穷苦人民的纯朴语言,唱出了震惊中外的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二、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接着咱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歌,并且思考一下这首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这首歌曲描绘了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

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豪放、乐观的性格和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2、简单介绍民歌?民歌定义师:刚刚我们也提到了这首歌是哪里的民歌?生:陕北民歌。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初步理解音乐中“重复”的手法。

教学目的:1、在观赏及仿照中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宠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唱唱的爱好。

2、通过精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通过创作简洁乐句,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开展的重要手法。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精确演唱这首歌曲。

2、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洁的乐曲片段。

教学难点:力求精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及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心情。

教学打算: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音程概念2、听三组音(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3、构唱四度音程:2-5、5-2、5-1.4、用构唱的音程进展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1、倾听范唱,找出有四度音程出现的乐句,并加以模唱。

2、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开展手法。

3、学唱重复局部的旋律。

4、模唱或听记最终一乐句乐谱。

5、初次完好演唱作品,发觉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刚好解决。

6、讲解曲式构造。

三、特点分析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

2、观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仿照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北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学问拓展以黄河为题,独立或及别人合作用“重复”的手法创作2-4个乐句。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观赏歌曲《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2、学习、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的:1、通过观赏民歌,初步理解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观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采纳比照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3、驾驭“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构造形式,并可以敏捷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1、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特点。

音乐教案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音乐教案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月牙儿五更》、《包楞调》、《乌苏里船歌》、《孟姜女哭长城》以及学唱《猛听得金鼓响》。

2、了解、学习“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三、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齐鲁燕赵音乐的特点。

2、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包楞调》《月牙儿五更》《孟姜女哭长城》等齐鲁燕赵音乐的特点。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境界,并掌握民歌的流动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地图)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份吗?学生: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及苏北徐州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代属齐鲁燕赵。

2、教师:今天,就由老师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的音乐世界。

由地图或老师讲解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1、欣赏《包楞调》(1)教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包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它们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

教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愣愣”而得名。

(2)教师:请同学们跟随钢琴演唱音程学生演唱(3)教师: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包楞调》(出示谱例),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

(4)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两首歌曲中都使用了衬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采用先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再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特点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其对歌曲表现欢乐情绪所起的作用。

神州音韵教案

神州音韵教案

神州音韵教案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月牙五更》《乌苏里船歌》《走绛州》【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民歌改编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2、通过对关东支脉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关东支脉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月牙五更》等关东支脉地区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东支脉地区音乐的特点。

2、通过演唱《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作品。

三、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月牙五更》等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自信的演唱《乌苏船歌》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引导学生感受东支脉地区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有表情的演唱《乌苏里船歌》的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东北平原为主,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得大部分地区、去欣赏这些地区的音乐作品。

二、新课教学1、教师:关东支脉音乐的体裁形式和风格特点与齐鲁燕赵支脉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找出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师播放《月牙五更》,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属于音乐民歌中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回忆上节的知识。

3、教师:大家能不能说出这首《月牙五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板胡是我国国弓弦乐器。

音箱不是蒙以皮革,而是盖上薄的木板或椰壳,形似碗状,琴干琴弓比二胡粗;音色高亢嘹亮。

下面我们来听两段音乐,请大家分辨一下是二胡的音色还是板胡的音色。

学生回答。

4:教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郭颂演唱了很多优秀的民歌,我们来欣赏一首由他演唱的《月牙五更》。

学生欣赏乐曲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器乐作品都源于优秀的民歌,民歌是我们源于创作的源泉。

让学生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5 教师: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初中音乐《神州音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音乐《神州音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神州音韵》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共用一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展各项活动,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单元主要学习方式是欣赏、唱歌、小组合作。

学生预期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凤阳主题单元围绕“神州音韵”,选择了《凤阳花鼓》、《赛龙夺锦》、《姑苏行》、《斑鸠调》、《幸福歌》、《洞庭鱼米香》等优秀歌曲,以演唱、聆听、欣赏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可分三个专题:专题一:学唱《凤阳花鼓》,欣赏:《幸福歌》、《洞庭鱼米的主奏乐器音色。

通过三个专题的划分及单元主题的问题设计,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有机的融入音乐知识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开花鼓》,懂得香》;专题二:欣赏《姑苏行》《将军得胜令》,学习打击乐合奏《龙腾虎跃》;专题三:学唱《斑鸠调》,欣赏《赛龙夺锦》《赤兔嘶风》。

重点是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学唱《凤阳花鼓》《斑鸠调》,学会欣赏、分析歌曲。

难点是把握歌曲风格并能表达,辨析广东音乐和福建南音所用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并能够与小组合作展示一首表达该歌曲。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加强对民族五声调式的认知。

2.了解民歌体裁和民间器乐演奏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江淮、浙赣、楚湘、闵粤地区音乐文化的丰富情感。

2.了解不同地区民歌和器乐作品的地方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调式。

2.认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能够感知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第二课时(欣赏课)教学内容:1、欣赏《赛龙夺锦》,感受广东音乐的魅力。

2、欣赏歌曲《斑鸠调》,感受江西赣南民歌节奏特点。

3、欣赏笛子独奏《姑苏行》,感受昆曲的印象。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赛龙夺锦》,认识扬琴与高胡两种乐器。

2、欣赏歌曲《斑鸠调》,了解江西赣南民歌节奏旋律特点。

3、通过欣赏笛子独奏《姑苏行》,了解曲笛和梆笛的区别,学会曲笛吹法。

教学重难点:1、能够区分扬琴与古筝、曲笛和绑笛2、学会曲笛吹法,了解指法教材分析:1、广东音乐又称粤曲,是广受人们喜欢的民间乐种之一。

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它以人们熟知的粤曲小调为素材,内容多为生活中的情景,如自然中的山川、河流等。

其结构短小,曲调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课欣赏的《赛龙夺锦》就取材于五月端午的赛龙。

2、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斑鸠调》,了解江西赣南民歌节奏旋律特点及歌曲中的衬词(节奏轻快、旋律活泼,衬词如:吆嗬嗨)3、笛子独奏《姑苏行》是一首关于根据昆曲和江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乐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光画卷,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喜欢民族音乐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新课导入,开始上课。

二、新课欣赏1、通过观看视频欣赏《赛龙夺锦》,认识扬琴与高胡两种乐器。

看图用语言描述扬琴的样子,把扬琴与古筝,高胡与二胡能区分开(拨古打扬)2、欣赏歌曲《斑鸠调》教师提问:这首歌曲节奏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活泼轻快等•••观看视频,提出问题:歌曲中的吆嗬嗨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去掉?弓I出歌词中衬词的概念(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

)教师提问:还有谁知道哪些民歌中的衬词?举例:宋祖英《龙船调》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我去拜年哪呵喂3、通过欣赏曲笛独奏《姑苏行》和梆笛独奏《喜相逢》了解曲笛和梆笛音色上的区别,通过观看视频,总结“梆短曲长”的特点。

神州音韵教案[精选五篇]

神州音韵教案[精选五篇]

神州音韵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神州音韵教案《神州音韵》(一)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材分析】1.歌曲《黄河船夫曲》《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歌曲生动的描写了在气势壮观的黄河上,船夫们那种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歌曲为单声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1——4小节)和结束句(13——15小节)的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2.乐曲《月牙儿五更》《月牙儿五更》是一首东北小调,徵调式。

全曲音乐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音调舒展、节奏明快,是全曲明朗情绪的基调;第二句的前半句具有承接旋律音调的意义,后半句引入了新的旋律音调;第三句为“转”,在音型、节拍、调式色彩上都有变化;第四句,最后收于全曲最低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教师: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学生回答。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1.初听《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2.重点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教师:“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次出现。

重复又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黄河船夫曲》采用的是部分重复的创作手法。

它起到加深欣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神州音韵》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神州音韵》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教学内容:
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奔去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
1、欣赏《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

(1)、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
(2)、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歌曲高亢、自然,与我们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其旋律重复较多,并且跳跃性较强。

歌词重复、运用了陕西方言,并且两段歌词是一问一答试。

2、跟录音学唱《黄河船夫曲》,演唱时注意音准。

三、欣赏《月牙儿五更》
1、本节所欣赏的是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所以先了解乐器板胡,看图片,了解板胡的构造。

2、聆听与思考
很多优秀的民歌被作曲家改编成了器乐曲,试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
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四、结束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您组音乐的独特魅力。

《神州音韵》教案设计——欣赏《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神州音韵》教案设计——欣赏《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神州音韵》教案设计——欣赏《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神州音韵教案设计——欣赏《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教案简介:本教案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传统中国音乐作品,《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可作为一堂独立的课程,也可与其他相关内容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的音乐风格、演唱特点和背后的文化意义;2.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包楞调》- 简介:包楞调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音乐的一种调式,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风格。

- 演唱特点:以悠扬的歌声、自由的吟唱形式和独特的喉音技巧为特色。

- 背景知识:介绍包楞调在蒙古族民间传统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2. 《沂蒙山小调》- 简介:沂蒙山小调是山东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以情感真挚、激情四溢为特点。

- 演唱特点: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流畅优美的旋律为主,表达出山东人民勤劳朴实的品质。

- 背景知识: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起源及其在山东地区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孟姜女》- 简介:《孟姜女》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故事,有着悲壮动人的情节,后被改编成音乐剧。

- 演唱特点:以婉转悲怆的旋律和优美动人的歌词展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和坚强的意志。

- 背景知识:讲述《孟姜女》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古代礼制观念。

三、教学步骤:1. 导入-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 通过问答方式,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程度。

2. 欣赏《包楞调》- 分享《包楞调》的音乐录音或演唱视频。

- 指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八年级神州音韵教案

八年级神州音韵教案

八年级神州音韵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神州音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学习并演奏神州音韵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神州音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神州音韵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神州音韵乐曲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神州音韵乐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如古筝、二胡等)。

3. 课件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神州音韵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神州音韵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哪些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神州音韵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其源远流长、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形式等。

2. 通过音频或视频资源,让学生听一段神州音韵乐曲,引导他们聆听乐曲中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分享一些中国传统乐器的基本知识,如古筝、二胡等。

三、乐曲学习与演奏(30分钟)1. 选择一首适合八年级学生水平的神州音韵乐曲,介绍乐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分发乐谱,向学生讲解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指法、节奏等。

3. 分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器选择合适的部分进行演奏。

4. 学生分组演奏后,进行整体合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欣赏与评价(15分钟)1. 听取学生对自己演奏的感受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音乐体验。

2. 听取学生对整体合奏的感受和评价,引导他们欣赏合奏的和谐与美感。

3. 向学生展示其他优秀的神州音韵演奏视频,让他们欣赏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神州音韵的重要性和学习价值。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演奏其他神州音韵乐曲。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神州音韵教案

神州音韵教案

神州音韵教案教案标题:神州音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韵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 掌握神州音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对中国音韵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资料和讲解,介绍神州音韵的起源和发展。

2. 学习并掌握神州音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进行音韵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韵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神州音韵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录制好的神州音韵示范音频或视频。

3. 神州音韵的游戏或活动材料。

4. 音乐播放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音韵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神州音韵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他们对神州音韵的了解和想法。

探究:1. 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神州音韵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分发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加深对神州音韵的理解。

实践:1. 播放神州音韵示范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模仿。

2. 组织音韵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分组合唱神州音韵曲目,或进行音韵口技表演。

3. 引导学生发现神州音韵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运用,让他们尝试用神州音韵演唱传统歌曲。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神州音韵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分享他们对神州音韵的感受和体会。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中国传统音韵文化。

教学延伸:1. 组织参观音乐会或戏曲演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神州音韵的艺术表现形式。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神州音韵,创作自己的音韵作品或编排音韵口技节目。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和活动材料,评估他们对神州音韵的掌握程度。

3. 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评估学生的音韵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撰写完毕后,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课题:唱歌综合科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教具准备:电子琴、小鼓、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其旋律优美、歌词朴实便于传唱,深受老百姓所喜爱,因凤阳流传最早而出名,所以称之为《凤阳花鼓》。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

描述了我国南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境,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赛龙夺锦》,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2、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

知识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凤阳花鼓》2、指导学生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1.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引出切分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由鼓引出课题《凤阳花鼓》通过微视频了解凤阳花鼓。

三、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作品介绍3.哼唱歌曲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5.为歌曲填词演唱。

解决切分音、衬词的知识点。

6.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演唱巩固歌曲。

8.指导学生进行唱谱,讲解鱼咬尾,观看微视频,讲解五声调式。

9.背唱歌曲10.组建小乐队表现歌曲。

11.创编旋律的练习——旋律接龙,引出《赛龙夺锦》四、欣赏《赛龙夺锦》1.初听乐曲2.作品介绍3.欣赏讲解4.为乐曲编配动作,感受乐曲。

五、拓展提升欣赏其他地区的民歌六、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

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赛龙夺锦》给予我们团结向上的力量,这些民间音乐是我们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展下去,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音韵》(一)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材分析】
1.歌曲《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歌曲生动的描写了在气势壮观的黄河上,船夫们那种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歌曲为单声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1——4小节)和结束句(13——15小节)的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2.乐曲《月牙儿五更》
《月牙儿五更》是一首东北小调,徵调式。

全曲音乐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音调舒展、节奏明快,是全曲明朗情绪的基调;第二句的前半句具有承接旋律音调的意义,后半句引入了新的旋律音调;第三句为“转”,在音型、节拍、调式色彩上都有变化;第四句,最后收于全曲最低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教师: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
学生回答。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
1.初听《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重点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教师:“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次出现。

重复又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黄河船夫曲》采用的是部分重复的创作手法。

它起到加深欣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3.学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4.完整演唱作品,及时发现学生在演唱时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5.创设情境,有表情的演唱全曲。

教师:大家想象一下歌曲中所描绘的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的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

(重点注意已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尽可能让他们轻声或假声来演唱)。

三、欣赏《月牙儿五更》
1.教师:接下来欣赏的是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乐器板胡。

(看图片,了解板胡的构造。


2.播放《月牙儿五更》,思考这首乐曲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一类?
学生回答。

3.完整欣赏《月牙儿五更》。

【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包楞调》。

2.欣赏乐曲《走绛州》。

3.欣赏歌曲《孟姜女哭长城》。

4.学习并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

2.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包楞调》、《走绛州》、《孟姜女哭长城》,让学生对中国民歌体裁调性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意境。

【教学准备】
钢琴、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
1.山东民歌《包楞调》
《包楞调》是一首流行于山东省成武县一代的民歌,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曲目,被称为中国民间的花腔独唱曲。

歌曲中“包楞”是衬词,由模仿纺车“楞楞”声得来。

《包楞调》又称《包楞戏》,唱词有很多。

2.山西民歌《走绛州》
《走绛州》原是一首汉族民歌,又名《一根扁担》,流传于陕北和山西。

民歌《走绛州》情绪活泼欢快,鲜活的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挑担者的形象。

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小调歌曲。

歌曲以孟姜女自述的形式,将其遭遇编成十二段,从一月唱到十二月。

此曲还因地方方言及习惯性音乐语言不同,有多种变体,也有为适应戏曲、说唱、器乐、舞蹈的需要变化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构成人类文明的各种元素里,民歌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它源于生活,反映且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但由于地域与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老师今天将带领同学们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民歌。

二、欣赏管弦合奏乐曲《包楞调》
1.教师:聆听歌曲,说出这首歌曲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对歌曲在情绪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包楞楞楞”这些词印象最为突出,歌曲的情绪开朗、活泼。

2.让学生跟随钢琴演唱音程。

3.讲解什么是小调。

4.完整欣赏《包楞调》。

三、欣赏乐曲《走绛州》
1.初听乐曲并思考:
(1)教师:思考这首《走绛州》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欢快活泼的。

(2)教师:乐曲中都出现了哪些特色鲜明的乐器?
学生:木鱼、小号、单簧管、板胡、钢琴。

2.复听乐曲。

四、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1.播放河北和江苏两个地区的不同版本的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教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哭长城》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2.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曲谱分析引出“鱼咬尾”。

五、学习鱼咬尾
通过对比教学完成对鱼咬尾的讲解。

【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目标】
1.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

2.了解和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教学准备】
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
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此剧讲述了穆桂英因宋君刻薄寡恩,不愿出征。

佘太君劝其以御外敌为重,使得穆桂英重披战甲,率军出征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大家知道被称为中国国粹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二、简单介绍京剧
1.教师: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发端于“四大徽班”进京。

2.教师:在京剧表演中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称之为行当。

行当主要可分成生、旦、净、丑,共四种。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行是指京剧中的女性形象,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分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又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点的男性人物。

化妆用脸谱,声色洪亮。

风格粗狂。

丑行又称小花脸,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种。

3.播放梅兰芳版的《猛听得金鼓响》,并让学生思考梅派唱腔的特点,唱段使用了何种唱腔。

学生回答。

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吊嗓开声。

在学生练习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指导。

5.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猛听得金鼓响》。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大家对于京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仅欣赏了名家演唱,同时还学唱了一首著名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衷心希望大家能喜爱、热爱京剧,共同将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