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贸1103班何绮雯 2011015066
一、 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在实践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年增长率来间接表示。而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CPI是观察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CPI涨得较快就是通货膨胀。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利用CPI判断通货膨胀的标准不同,也可以说是通货膨胀对CPI的容忍度不同,通常发达国家的容忍度要低些,发展中国家要高些。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二、经济是否是“三驾马车”就可拉动的
所谓的“三驾马车”即是指消费、投资以及出口。这是影响一
国GDP的重要因素,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控制消费、投资及出口来改善一国经济状况。但“三驾马车”是否可以有效的拉动一国对的经济呢?
首先,从“三驾马车”彼此之间的关系分析。客观地说关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关系问题本身是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对“三驾马车”的关系进行调整更是完全必要的,关键是从哪一种视角出发。如果从战略视角出发,就是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关系问题,再上升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从而更利于社会和谐、民富国强。而如果从策略视角出发,“三驾马车”中的哪一匹马只要对经济增长比较有利而且比较容易就应该放在优先的位置;而一旦到了实业界那里,出于追逐利益的需要更是哪里便利往哪里跑了。可见,视角不同,或实施中视角变异,同样一个有关“三驾马车”关系的调整政策最后都会有不同的效果,何况“三驾马车”问题更多地属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策略范畴、甚至技术范畴的问题,本身就很容易让人急功近利。所以,“三驾马车”本身是存在不确定的,其是否可以拉动经济,拉动经济的程度都是无法预期的。
其次,从我国经济现状来分析“三驾马车”对于拉动经济的效果。就消费而言:我国现在产能过剩,收入分配十分不合理,分配过程中“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状况越来越明显,穷人消费不起,富人拿钱去炒房、炒股,而富人的数量远远小于穷人,他们对内需的贡献远远比不上广大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我国现在贫富差距十分严重,
数量少的富人占据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但穷人中甚至有吃不起饭的情况存在。同时,国家说目前社保的缺口一万多亿,所以设计的制度就是用年轻人的钱养老,但是消费的主力军却是缴纳社保的主力军,而且社保基数年年提高,年年增加存款,何来的消费呢?诸多情况综合起来看,要想从促进消费的角度来拉动经济,就中国现状来看,是任重而道远的,即使看到了成果,也应该是在短期内。若想改善这种情况,关键还是应该从我国资源的分配制度着手;就投资而言:从1998年到2001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和特种国债5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8600余项,投资总规模达到2.6万亿元,到2001年底完成1.9万亿元投资,建成了一批重要工程,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可否认,投资的增加,对拉动我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腐败,低效率、损耗大、重复建设、对民间资本挤出效应过大等,这些由政府投资带来的消极结果会层出不穷。而且,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十分快,未来我们也不能再像过去三十年那样,依靠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来支撑经济增长了;再次,就出口而言:一国的出口状况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若要通过增加出口来拉动经济,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现在的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不景气以及世界整体经济的长期低迷,因此未来出口也不会有较高增长。
“三驾马车”对于拉动一国经济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想保证一国长期的稳定的经济增长,寻求其他方法也是必要的。
三、中国经济增长率为何要“保八”
2008年,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急转直下: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由第一、第二季度的10.6%和10.1%下降到了9%,到了第四季度则进一步下降为6.8%。经济增长幅度下滑过快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再次提出了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8%的目标。将GDP增长目标定在8%左右,是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而提出的一个预期值。
首先,从就业角度来说,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速过慢,就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缓解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就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可增加100万个就业机会,相反则会减少100万个就业机会。一直以来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农民涌向城市,同时还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据专家测算,只有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才能比较好地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如果经济增长速度降幅过大,就业压力就会明显加大,居民收入也会降低,不仅直接影响内需的扩大,而且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确定8%左右的增长目标,我国有坚实的基础和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打下了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物质技术基础,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都远远好于以往。首先,资金比较充足。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有24万亿元居民储蓄,财政收入也超过了6万亿元。同时我国金融体系基本是健康稳定的,与美欧比起来,我们不但不用拿财政的钱去填
补金融领域的窟窿,相反,这个时候金融还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贷款支持。其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虽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近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形成了以海尔、联想、华为、奇瑞等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生物科技、纳米、航天、信息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迅速崛起,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再次,人力资源比较充裕。我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庞大,特别是3 0多年来国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高层次人才日益增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条件。
再次,确定8%左右的增长目标,我国有充分的需求潜力支撑。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存在巨大需求,环保、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大有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一方面,中国人口多,储蓄率高,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很大。另一方面,扩大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见效快的手段,同时,政府投资会带动社会资本的投资,可以使投资规模成倍地放大。
此外,确定经济增长8%左右,也考虑了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符合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惯性,有利于提振信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速达9.8%。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中仍然处在前列,实现8%左右的目标确实有难度,但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