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宗教建筑的空间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宗教建筑的空间差异

[摘要]:分析比较欧洲教堂与中国寺庙建筑空间构成及两者的行为活动系统,并探讨宗教建筑文化学意义。建筑存在的意义在于其具有性格和秩序,以社会交流系统中人的行为和习俗为中介,使外在的意义空间(场所精神)转化为建筑的意义空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宗教建筑的空间差异。

[关键词]:欧洲教堂寺庙空间差异

Western religious architecture of the spatial difference Name: Chennan ID: 1001105 Clas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Abstract: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uropean churches and Chinese temples and their conduct space activities constitute the system and to explore religious building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lies in building a character and order, the behavior of human soci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practices as the intermediary, so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xternal space (the spirit of place) into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space.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create a space in between the Western religious architecture.

Key words: European Church Temple Space Differences

1.序言

建筑存在的意义在于其具有性格和秩序,以社会交流系统中人的行为和习俗为中介,使外在的意义空间(场所精神)转化为建筑的意义空间。由此可见,在显现的空间下,隐藏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流活动所同定下来的空间模式也不同。这种模式与虽然似乎是无法触及的,但它的确存在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区域乃至每一幢建筑中,存在丁人们的无意识层次之中,与人类的生活行为和习俗背景深刻地结合在一起。

欧洲教堂钟声与寺庙的钟声之音的不同,其实就意味着中西方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行为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也体现在欧洲教堂与中国寺庙两种

宗教建筑空间形态的差异上,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而对两者的空间形态进行比较。

2.组织构成

欧洲教堂多半离居住区不远,教堂本身、教堂前广场与城市关系紧密,街道系统多与教常前广场直接联系,如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宗教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人们可以在广场上游戏、约会、交易和歌舞,体现了自公民的各种意识,所以感觉其钟声多半是八世的。牧师的生活与教务是分离

的,而资金上的来源主要是宗教权力下的政治集

团。

中国的寺庙通常是建在远离市区的山上,即

使建在市区,电往往选在僻静处。由寺庙本身、

僧侣的居所、人片寺属用地构成。地块结构比较

自由,寺前场地宽阔,如洛阳白马寺。宗教与现圣彼得堡教堂与广场

实生活分离,宗教是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人们去寺庙一般仅为朝拜或参观。寺庙的宗旨是求脱离尘世,而其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寺庙信徒的供奉。

3.建筑模式的历史演化

欧洲教堂是西方筑类型的典型代表,多为单体布局,注重空间的围合。古岁马时期的教堂构思是静态的,不论是圆形还是方形的牵问,其共同的规律都是对称性。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与组合,用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体系,以超人的宏伟尺度,形成沉静的、宽敞高大的空间,非常具有纪念性的效果。

中国寺庙多为组群建筑空间范围较大,不寻求封闭的四壁围合。从白马寺开始,中国寺庙一开始便与传统的宫殿与民居建筑相联系。后来由于许多世家贵族“舍宅为寺”,于是中国传统的居室建筑布局逐渐融入寺庙建筑中。因此,寺庙具四合院

特征。高度不突出,尺度与人接近。寺庙本身没有神秘色彩,充满神秘色彩,让人顶礼的是庙内的神像。这种神圣与世俗的倒转,源于中国崇尚自然、恪守“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后期发展与周围环境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园林,颇有中国古诗的意境,是名胜游览之地。

4.建筑空间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欧洲教党内部空间高大神秘,无限向上,注重光的运用,朝圣路线与轴线重合并有意加长;外部空间多为围合的几何性广场,街道相连。社会行为、教徒的日常仪式活动(教堂内)、固定时段的商品交易、休憩、表演活动(教堂外广场)。可见,教堂的建筑空间内外分区明确,不同的空间体现不同的功能。

中国寺庙内部空间尺度较小,细部装饰丰富,驻足空间宽敞并多样化,佛像与人对话;外部空间布局较自由、开敞,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社会行为信徒朝拜仪式(寺庙内及寺庙外)、集市庙会、风俗旅游。可见,寺庙的建筑空间内外分区不太明确,活动范围由室内到室外,活动内容丰富。

5.平面布局特征

欧洲教堂平面多为巴西利卡式、十字式、集中式。其建筑平面严谨、对称、理性、具有强制性与遵从性的特征,与至高无上的神权相对应。在这里,建筑空间与文化行为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书写着历史。

中国寺庙平面呈现出单体式、院落组群式、园林式。其单体建筑平面简洁、自然,组群却随环境而灵活的变化。它结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其文化特征已经与其空间意义完全融合在一起,彼此相生。

6.结语

通过以上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西方教堂与中国寺庙在空间观念上大相径庭,究其

内因恐怕要归于两者建筑空间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在基督教哲学中,宇宙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根据基督教教义,上帝是宇宙的精神,世界万物是宇宙的肉体,宇宙正是这两者的统一。因此,教堂一般分为精神空间和物质空间。精神空间是上帝的居所,其空间的意义在于为至上的上帝创造一方至圣的栖息之所,以及此岸的彼岸世界物质空间是祭司、教士及信徒们聚集、礼拜的场所。

佛教也讲宇亩,但是其概念和西方宗教的不同。在佛学里,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寺庙建筑空间的意义不在其神圣、神秘或高敞深邃,而在于以“气”为基本的空间内涵。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气是视而不见、触而不觉却无所不在的东西。上面提到的寺庙空间的诸多特征都是适应“气”之特征的。如尺度不大,以防室内阴气淤滞,高度不巨,以防阳气过甚,不强调过度围合空间,以便阴气和阳气的沟通。一座座尺度适宜的单体围合成庭院,使气流通自如。如果说欧洲教堂是“灵”的空间,那么中国的寺庙就是“气”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罗小未,蔡琬英. 古代罗马的建筑外国建筑历史囤说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2] 韩增禄.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文化·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3]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4] 余东长.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