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5) 中的成语 ( 十)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

合集下载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导语】《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学、哲学以及⽴⾝处世的道理等多⽅⾯。

下⾯是分享的精选出⾃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侃侃⽽谈:侃侃:理直⽓壮从容不迫的样⼦。

理直⽓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夫⾔,侃侃如也;与上⼤夫⾔,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jí,恭敬不安的样⼦)如也,与与如也。

”⽰例: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般的那末——,旁若⽆⼈的⽓概。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谈反义词:闭⼝⽆⾔、吞吞吐吐、张⼝结⾆。

2、⼰所不欲,勿施于⼈: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

出处:《论语·颜渊》:“⼰所不欲,勿施于⼈。

在邦⽆怨,在家⽆怨。

”⽰例:同⼀不知,在卑⼈则毫⽆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第⼀百四⼗回)解说:“⼰所不欲,勿施于⼈”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经典妙句之⼀,亦是儒家⽂化精华之处。

《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对“仁”和“恕”的解释。

“⼰所不欲,勿施于⼈”是指:⾃⼰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

孔⼦所强调的是,⼈应该宽恕待⼈,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其积极表现便是“⼰欲⽴⽽⽴⼈,⼰欲达⽽达⼈”。

孔⼦所阐释的仁以“爱⼈”为中⼼,⽽爱⼈这种⾏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这⼀⽅⾯。

《论语》中提到:夫⼦之道,忠恕⽽已矣。

3、⾷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脍:细切的⾁。

粮⾷舂得越精越好,⾁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居必迁坐。

⾷○不厌精,脍不厌细。

”⽰例:“割不正不⾷”这是他⽼先⽣的古板规矩,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

(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的脚,推定中国⼈之⾮中庸,⼜由此推定孔夫⼦有胃病》) 4、朝闻⼣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论语中的成语和解释篇一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

(完整版)论语中的成语(全)

(完整版)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 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 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 1): 1-2、【不亦乐乎】远方来,不亦乐乎! ” 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 学而》(11):有朋自1-3、 语学而》 【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 (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 学而》(1 3):巧言令色,鲜矣仁! ”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 学而》(1 4):曾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一一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 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 学而》(1 4):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 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 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 桓宽《盐铁论 授时》: 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 语学而》(1 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 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 学而》 (1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 学而》(17):1-12、【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 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论 语学而》(1 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论语中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论语中的成语 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8、(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9、(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一)1,犯上作乱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第一》)2,巧言令色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第一)3,慎终追远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第一)4,温良恭俭让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得之。

5,和为贵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6,三十而立子曰: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第二)7,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举直错诸枉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见义勇为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12,获罪于天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3,力不同科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4,既往不咎自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5,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16,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四)17,见贤思齐子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父母在,不远游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9,德不孤,必有邻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0,听其言,观其行子曰: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第五)21,无欲则刚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22,不耻下问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三思而后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4,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雍也第六)25,文质彬彬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敬而远之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中的成语整理

《论语》中的成语整理

《论语》中的成语整理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13告往知来原文:“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释义: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14千乘之国;节用爱民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3.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4.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曾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论语。

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8.[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E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9.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0.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1.[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本文是关于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孟子》成语

《论语·孟子》成语

《论语》成语俗语集锦1、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

2、安贫乐道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4、慎终追远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5、言而有信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学而》)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6、周而不比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7、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8、绘事后素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八佾》)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论语》中的成语解析

《论语》中的成语解析

《论语》中的成语
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
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
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示例】。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示例:“——”。

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

(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

8、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9、举一反三:反: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1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示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的愿望。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11、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多维解读与现代启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多维解读与现代启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多维解读与现代启示》摘要本文以《论语·泰伯篇》中“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内涵、理论溯源、现代价值及未来研究方向。

从研究背景出发,阐述了这句话历经千年仍具智慧光芒且内涵有待挖掘的现状。

明确研究目的为剖析其内涵,探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启示。

在理论溯源部分,详细分析了语句出处及含义,包括在曾子与孟敬子对话场景中的意义,以及历代学者的传统解释。

同时探讨了先秦时期的文化背景对这句话的影响,涉及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体现等方面。

深度剖析中,分别阐述了“鸟之将死”的象征意义,包括生命末期的本能反应及对人类的启示;“人之将死”的善言本质,涵盖反省与回归以及超越利害的人性光辉。

现代价值方面,从道德修养启示和人际关系指导两个角度展开,强调言行举止规范和道德自省的重要性,以及真诚待人的影响和化解矛盾的作用。

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总结这句话揭示的生命末期现象和人性本质,以及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启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应用、结合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现代教育结合以及跨学科解读阐释等。

关键词:《论语》;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现代价值一、引言1.1研究背景《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句话历经千年流传,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学者、思想家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但这句话的内涵却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更是对人生、人性的深刻洞察。

1.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这句话的内涵,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启示。

通过对《论语》中这句话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能够将其运用到现代社会的生活中,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指导。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碌于追求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而忽略了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论语选读成语===

论语选读成语===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1、为政以德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陈力就列:依据自己的才能担当一定的职务,各就其职位尽力。

持危扶颠:扶助将要倾倒的。

比喻扶持大局。

开柙出虎:原指看管虎的人未尽责任。

后也用来比喻放纵坏人。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大动干戈:发动战争。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季孙之忧: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

指内部的忧患。

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

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祸起萧墙: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遣责、声讨。

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行,吹过。

偃,倒伏。

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足食足兵:粮食富足,军备齐全。

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3、待贾而沽愚不可及: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

后指极其愚笨。

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1)翻译:宁武子,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聪明;当国家昏庸无道时,他就装愚蠢。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他的那种装愚,别人可就赶不上了。

笃志好学:一心一意爱好学习。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8.13)翻译: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治国做人之道,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有祸乱的国家,不在哪里居住。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1、为政以德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足食足兵:粮食富足,军备齐全。

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

就列,归入行列。

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之” 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

分崩,破裂。

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大动干戈:发动战争。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

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持危扶颠:扶助将要倾倒的。

比喻扶持大局。

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

偃,倒伏。

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反义词“名正言顺”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待贾而沽愚不可及: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

后指极其愚笨。

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泰伯篇原文及注释

泰伯篇原文及注释

泰伯篇原文及注释一、原文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biān)豆之事,则有司存。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xiàn),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tóng)而不愿,悾悾(kōng)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焕乎其有文章!”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特如此。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典籍古文《论语泰伯篇》原文翻译

典籍古文《论语泰伯篇》原文翻译

典籍古文《论语泰伯篇》原文翻译本篇共计22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论语泰伯篇的古文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泰伯篇》原文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十)
翻译:曾子说:“能够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能够把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坚守气节不动摇屈服。

这是和君子一样的人吗?是君子一类的人呀!”
成语义:尚未长大成年的孤儿。

8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泰伯》
翻译:曾子说:“将要死的时候,它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成语义:人到临死时,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形容临终嘱咐之言。

87 死而后已《泰伯》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有仁德的人,胸怀不能不宽广,意志不能不坚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仁’作为自已的任务,不也是很重要的吗?直到死了才停止,不也是很久的?”
成语义:到死才停止。

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

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88 战战兢兢《泰伯》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小子!”
翻译:曾子病重,召集弟子说:“看看我的脚和手,有没有毁伤的地方。

《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就像站在深渊的旁边,又像走在薄冰之上。

’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毁伤了。

弟子们!”
成语义: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89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泰伯》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好像面对深渊,又好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处于危险的境地,战战兢兢,提心吊胆。

90 不舍昼夜《子罕》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说:“时间流逝就像这水一样,日夜不停的地奔流。


成语义:不分白天黑夜。

日夜不停。

比喻夜以继日。

91待价而沽《子罕》
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翻译:子贡说:“有美玉在这里,是把它装在合子里藏起来呢?还是等待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商人呢!”
成语义: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某些人等有了好条件或待遇才肯出来做事。

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出。

92 韫椟待价《子罕》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把玉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93韫椟未酤《子罕》
原文:同上翻译: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