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
试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中国改革深入 的必 然结果 二
中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 三大转型…,其中任何一项
产经济学 ;高进 田 (9 7 ) 17 一 ,江苏盐城人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讲师 ,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 : 城市与区域经济 、 房地产经济学 。
一
、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现实背景
复兴和赶超的宏伟 目标 。 中国就必须积极主动参与 自由 贸易基础上的经 济全球一体 化进程 。 为一把双 刀剑 , 作
础 ,本 身既没有 反映 发展 中国家的 现实 ,也不 利于 发
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风险 。 在这样 的条件下 , 我国的经济
安全 问题 凸显 。
它是中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特 定历 史阶段 ,应对
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出的现 实选择 。 同时 ,它又是中
2. 全球化对 中国综 合竞争 力提高提 出了更高的要 求。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 ,中国将在各个层面实行对 外开放 。 跨国公司相继 进入中国 ,中 国优秀企业走 出国 门 ,中国的社会经济各个层面均面临着来自世界各方面
户浦东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的名
称意味着 ,浦东新区将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方面走在全国的前 列,成 为国家的多项综合配套改
革试点区域 。
1 全 球化增 大 了中国经 济运行 的风险 。由于 历史 . 和生产 力发展 水平的原 因 ,中国在 国际 竞争中处 于不
利的地位 ,在世 界经济风险面前 更显得脆弱 。 例如 ,迄 今为止 的国际金 融体 系 ,主 要 以发达国家 的利益 为基
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先行先试”与地方自主权
定 程度 的 自主 权 。 从我 国 已有 的实 践来看 , 2 0 0 5年 国务 院批准 上海 浦东为 “ 社
会主 义市场 经济 综合 配套 改革试 点” 、 2 0 0 6年 国务院批 准天津 滨
《 立法 法》 第六 十四条 第一 款规 定地方 性法规 可 以就下列 事
、
国家综 合配 套改 革实验 区浅析
( 一) 综合 配套 改革 实验 区内涵
国家综合配 套改革试 验区作 为一个新 生事物 , 有 其发展 的现 范性文件保 证其政策 的推行 和实施 , 从这个 角度来看 , “ 先行先试
实背景 。 根据 国务 院关 于设立 综合配 套改 革实验 区 的批复精 神 , 权 实质 上可 以表现 为一种 制 定抽象 性规 范来 推 出改革措 施 的权
海新 区为“ 国家综合 配套 改革试验 区” , 赋予滨 海新 区在金融 和土 项 作 出规 定: ( 一) 为执 行法律 、 行政法规 的规 定 , 需要根 据本行 政 地等 领域 的先行 先试 、 2 0 1 0年 国务 院批准 山西 省为“ 国家资源 型 区域的实 际情 况作具 体规定 的事项 ; ( 二) 属 于地方性 事务需要 制
得失及 成果 , 然 后再 结合社 会实际对政 策和制 度进行 修改完善 的 表现 形式 : 其 一是 国家结 构 问题 , 其二 是中央 政府 与地方 政府
活动 。 它 是综 合配套 改革 实验 区的本 质核心 , 是 中央给予 地方 的
一
间的权 限划分 问题 , 也 即中央 与地方权 力关 系” , 本文 中探讨 的 是 后者 即中央政 府与地 方政 府 的权 力分 配 问题 。
◆ 政 法 论 坛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区域的经济发展
基 于此 , 如何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总 体 思想 指 导 下 , 积极 推 进 国家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验 区 , 并在 理 论 和实 践 两 个 层 面 推 进 国家 综 合 配套 改 革试 验 区 的建 设 , 分 发挥 国家 综 合 配套 充 改革 试验 区对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带 动 作 用 , 为 我 成 们 目前急 需解 决 的关键 问题 之 一 。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2期
20 0 8年 4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V 1 6 N . o 2 o2 .
A r 08 p .2 0
J U N L O E A N VE ST F S I NC N E H O O O R A F H N N U I R I Y O C E E A D T C N L GY ( OC A C N E S I LS I C ) E
进 改革 。 …
的《 中共 中央 关 于 制 定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一
个 五年 规划 的建 议》 中提 出 的“ 继续 发挥 经 济特
区、 上海 浦东 新 区的作 用 , 推进 天 津滨 海 新 区 等条 件较 好地 区的开 发开放 , 动 区域经 济 发展 ” 带 的战
对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具 有 集 聚辐 射 、 构 转 换 、 济 拉 动 、 制 示 范 等 作 用 。 建 立创 新 型 的 试 验 区 管 理 体 结 经 体 应
系、 构建 创 新 型 的发 展 环 境 、 重建 立试 验 区 的“ 群 战 略 ” 构建 试 验 区 创 新 系 统 和 “ 习 型 区域 ” 注 集 、 学 。 关 键 词 : 国 家 综 合 配 套 改革 试 验 区 ; 区域 经 济 ; 策 建 议 政 中 图 分 类 号 : 17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0 20 )2—06 0 17 3 1 (0 8 0 0 9— 4
王家庭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_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的解释_
一、引言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仍然存在,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
现阶段,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大大增强,改革的配套性、综合性要求日益明显,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这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发展模式———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实践方面,国家已经开始了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工作。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进行内生性制度创新,形成制度内生增长极,并探索试验区制度创新向周边区域的空间扩散机制,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1〕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往改革模式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封闭经济条件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改革新模式做详尽的理论阐释。
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模式与以往的区别与反思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对以往改革模式的一种反思。
其设立背景与以往改革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方面是由于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与以往的改革背景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转型与加入WTO、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背景与经济实力发展的变化等;另一方面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以往的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2〕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模式是一种制度变迁内生化的变革模式,而以往的改革则是制度变迁外生的改革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边缘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定位
实现路径 定位等 “ 生态文明建设” 方面, 对生 态文明建设 实践定位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生态文明建设 ; 边缘 区域 ;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 17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32 20 ) 2— 0 5— 4 10 8 3 (0 8 0 07 0
样 的论述 :生态文明, “ 是指人类遵循人 、 自然、 社会 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 总 和 ; 指 以人 与 自然 、 与人 、 与社会 和谐共 生 、 是 人 人 良性循 环 、 面发展 、 续繁 荣 为基本 宗 旨的文化伦 全 持 理形 态 。 ” 目 , 前 中国的边缘区域 , 如赣粤闽湘省际边缘区 域( 包括江西赣州和抚 州及 吉安、 广东韶关 和河源 及梅州 、 湖南郴州、 福建三明和龙岩 等九地 市) 虽 , 大多处于省际边界地 区, 其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远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但发展潜力很大。因此 , 加强中 国边缘 区域 生态 文 明建 设 的认 识 定 位 , 具 有 很强 将 的针 对性 和重大 现实意 义 。 第一 , 加强边缘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 是基于生态 危机 、 反思 传统 发 展观 念 而 进 行 的 理 性 选择 。生 态 文明是个动态概 念, 也是个时代概念。生态文明的 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 、 生活方式 和价值观念的 世界性革命 , 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 是人类社会继 农 业文 明 、 业文 明后 进行 的一 次 新 选 择 。 当工业 工 文 明进入 2 O世纪后半 叶时 , 全球性 的生态危机使人 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大规模的工业化生 产带来 的对全球 自然资源 的掠夺性开发 , 造成 了大 量不可再生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据统计 , 占世 界人 口 2 % 的发达 国家 , 6 不仅 消耗 着世 界 7 % 以上 5 的能源 和 8 % 以上 的资 源 , 0 而且 还 利 用 其 在资 源消 耗方 面 的优 势 , 对本 国 自然 资源实 行保 护 , 发展 中 对 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 , 从而加剧了资源 的短缺 和 生 态 的破 坏 。我 国 的 生 态 形 势 也 十 分严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研究述评
物流工 程与管理
L OGI S TI CS E NG I NEERI NG AND MANAGEMEN T
经济与管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4- 4 9 9 3 . 2 0 1 3 . 0 5 . 0 7 2
e o mp r e h e n—s i v e r e f o r m e x p e i r me n t l a a r e a .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r a p i d l y d e v e l o p e d , B a s i c ll a y i n v o l v e s a l l r e l e v a n t i s s u e s . A f t e r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C h e n g d u—C h o n g q i n g, Wu h n a a n d Ch ng a s h a—Z h u z h o u—Xi a n g t a n, r e s e rc a h h a v e f u r t h e r s t u d y . B u t o i t i a l s t a g e f o t h e n a t i o n l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r e f o m r e x p e ime r n t l, a i t c a n n o t y e t le f x i b l e g u i d e p r a c t i c e , u r g e n t n e e d t o b e g i v e n h i g h p io r it r y .
中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及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
综 力o M 瘫 . ^
^1 7
《 综合竞 争力》
2 1 第 5期 0 0年
推动作用。
新 的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 发展后劲较大。 从人 口看 ,08年广东年末人 口 94 20 54万 人 , 比
福 建 年 末 人 口 30 64万 人 多 54 90万 人 , 东 年 末 人 广
庆 市被 国务 院 批 准 为 新 的 全 国 统 筹 城 乡 综 合 配 套 改 革试 验 区 : 年 1 同 2月 1 目武 汉 城 市 圈 和 长 株 潭 4 城市 群 被 批 准 为 全 国 资 源 节 约 型 和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经济总量看 , 0 2 8年 福 建 G P为 18 3 1 元 , 0 D 02. 亿 为 广 东 的 3 . % , 福 建 年 末 人 口为 广 东 的 3 .6 03 与 77 %
动 了福建 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在 18 9 8年 2 月, 粤闽两 省正式被 国家批 准为全 国综合 改革试验
区 , 国 内 的进 一 步 改 革 和 开 放 起 到 了极 为 重 要 的 为
作者 简介 : 叶飞文 , 建省发展 和改革委 员会研 究员 , 门大学兼职教授 、 福 厦 理论 经济学博士后 。
行制度 创新 , 取得 经验 后在 全 国推 广 , 失 为一个 不 促进经 济发展 机会 成本 较低 的 明智选 择 。这个 在 部分 区域所划定 的一定范 围 , 行包括经济 改革在 进
国 家 先 后 设 立 不 同 类 型 的 综 合 改 革 或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
一
比低பைடு நூலகம்74 .6个百分点 : 福建 的 固定 资产 投资 5 9 . 12 8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举措。
各地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
本文就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效近年来,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不断创新和探索,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
目前,全国共有31个试验区,累计投入261亿元人民币,取得了显著成效。
试验区建设促进了城乡空间整合,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交通、水利、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了城乡交通联络和互通有无,实现了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试验区建设推动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通过编制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坚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差距,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试验区建设加强了城乡发展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通过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调整、条件入库项目等工作,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协调,保障了城乡建设之间的环境、生态、资源等公共利益。
二、试验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试验区建设的债务风险较大。
由于试验区建设大部分依托债务,且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各试验区的资金回报能力较低,容易造成债务风险危机。
其次,试验区建设存在着政策落实和缺乏市场化动力的难题。
试验区建设涉及众多政府部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合作和配合,而政策执行不力问题在建设中时有发生。
同时,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缺乏市场化动力,无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的参与。
最后,试验区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试验区建设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推进整体改革中还需要更多探索。
包括实现政务公开、社会参与等公民社会建设,以及推进国家监管体制等方面。
三、下一步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试验区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下一步进一步加强和推进。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探讨
人 政 三 、 新 公 共管 理 ” 式 的 实证 织 结 构 、 事 管 理 、 策 制 定 和 公 “ 模 共 利 益 4个 方 面来 讨 论 当代 西 方 考 察 伴 随 着 全 球 化 、 息 化 、 场 信 市
化 以及 知识 经 济时 代 的来 临 , 方 西
传 统 城 市 管 理 是 以 政 府 为惟
一
主 体 的公 共 管理 , 它在 管 理 的方
法 和 手段 上 表 现 为权 力控 制 、 政 行
域 发 展 和满 足 自身 需 要 的 主 动 选 择 。从 这 种意 义 上说 , 城市 治 理 的
可持 续 性 、科 学 的城 市 发 展观 、 和
管 理 的综 合效 益 , 实现 城市 与 区域 的可 持续 发展 。
分 布在 一 定 区域 的城 市 联席 会议 、 市长 论坛 ) 。 等 因此 , 市 管 理体 制 变 革 的基 城 本 趋 势 是告 别传 统 城 市 管理 , 向 走 由政 府 与非 政府 组 织 、 共 部 门 与 公
维普资讯
盛壅
王振坡 王 丽 艳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探讨
一
、
引 言
重 于经 济 和 社 会 体 制 改 革 的实 验 田?随着天 津滨 海新 区 的开发 开放 纳 入 国家 战 略规 划 , 学发 展 观 引 科 导 下 的 优 化 开 发 、 进 区域 经 济 、 促 社 会 、 境 协调 发 展成 为 国家综 合 环
政府 问 的网络 化 互动 机 制 ( 欧 盟 如
几 乎 所有 的西方 国家 , 革 的 内容 改 涉 及 公 共 管 理 尤 其 是 行 政 管 理 的 体 制 、 程 、 序 及 技 术 等 各 个 方 过 程
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切入点 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4 8 2 0 ] 4 年 第 2 期
理 论 工 作
的经验 、 政策和做法在 山西做更大范 围的推广 , 这都 会 以聚增的方式 , 为保证转型跨越 的持续性推进创造 了条 件 。
是综改试验区建设 为实现转型跨 越的持续推进创造
了积极的条件。综改试验 区建设是长期的实践过程 , 在这样 的过程 中,综改试验的每个突破抑或每项成 就, 都 能够转化为促进综改试验 区建设进一步深入 的
发展条件 。同时 , 国家既赋予山西改革“ 先行先试的试
验权” ,又优先把全国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积 累
经济综合配套改革 的试验就失却了价值 ; 没有实现跨
越, 就很难说实现了真正的转 型 , 转型跨越发展在这 里体现的是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核心要求。 另一方面, 综改试验 区建设既是转型跨越发展 的 实践路径 , 又为实现转型跨越提供 了推进动力。对 山 西经济社会发展而言 , 转型跨越是全新的探索与实践 过程 ,需要有实际的探索步骤和具体 的实现方式 , 而 推进转型跨越本身就是 对山西作 为资源型经济省份 如何走向综合协调发展道路的探索途径 , 转型跨越 的
量 的机遇和异常严峻 的现实挑战面前不能有些许 的 懈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综改试验 区建设“ 先行先 试” 的政策带给山西 的机遇优势 、 政策优惠和发展压 力, 实 际上就成为推进转 型跨越 、 再造一 个新 山西 的 发展 助力 和强 大动 力 。 由此来看 , 加快综改试验 区建设 步伐 , 对推进转 型跨越发展 、再造一个新 山西 的 目标具有决定性 意 义: 一是综改试验 区建设为实现转型跨越提供了前所
未有 的发 展机 遇 。无 论从 “ 先行 先试 ” 所 具备 的发 展环
调研报告:关于做实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做实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激活改革、创新“双引擎”,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增长中高速、产业中高端、消费中高级的发展新格局。
同时,我们也感到,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必须进一步做实体制机制创新这篇大文章。
一、近年来改革创新的做法和成效四年来,我市始终聚焦“赢在全面深化改革起跑线”“增创转型创新发展新优势”的目标,把改革作为最大红利来抓,把创新作为发展基点来抓,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围绕国家层面试点下“先手棋”。
一是聚焦国家战略平台抓改革创新。
深入打造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两型综合评价体系,率先推进资源节约机制、环境综合整治、排污权交易、餐厨垃圾治理、绿色建筑推广等多项改革创新举措。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制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和《若干意见》,着力打造创新谷,目前已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近60个,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00家。
湘江新区从规划编制等10个方面构建统筹协调机制,湖南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布局了恒大童世界、国际健康城、湘江欢乐城、智能驾驶测试区、高铁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各类创客空间和基地40余家,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二是聚焦智能制造抓改革创新。
率先推出并实施《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成立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发布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
以政策体系为支撑,着力构建“1+X”的政策体系,即1个“行动计划”和《工业园区转型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若干政策措施。
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在三一重工、华曙高科、威胜集团、中联重科等230多家企业启动智能制造试点,总体效能提升30%以上。
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条件探索
被 划 分 为 试 验 区 的地 区应 该 具 有
较 全 国其 他 地 区更 强 的抵 御 风 险
空 间分 布 的 不平 衡 性 表 现 为 主导
产业 和创 新企 业 首 先 在 某 些城 市 和地 区集 聚并优 先 得 到发展 。 成 形 “ 长 极 ” 然 后 向外 围扩 散 . 动 增 . 带 区域 经济 的发展 一 般而 言 . 长 增 极 指 具 有 优 势 区位 和 推 动 型 产 业
要 素 和经济 活 动主体 。 促进 自身 的 增 长 , 促进 区域均 衡 协调 发 展 。它
跳 跃 式 扩 散 等 多 种 扩 散 方 式 实
现 的
另 一 方 面 要 突 破 现 有 体 制 机 制 的
障碍 . 拓更 大 的发 展 空 间 , 以 开 所
在这 种 形势 下 . 究 建立 国家 往 集 中在 主导 产业 和 创新 企业 上 。 研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 的理 论 基 础
和基 本 条件 . 有重 要 的理论 和 现 具
革 委关 于 批 准 重 庆 市 和 成 都 市设 果 上也会 大 打折扣
Hale Waihona Puke 立 全 国统 筹 城 乡综 合 配套 改 革试
验 区的通 知 》 ,正 式批 准 重 庆市 和 套改 革试 验 区 目前 , 湖北 、 南 、 湖 辽宁 、 西 、 广 四川 、 广东 等地 区正在 套改革试 验 区” 试 验 区不但 需要 必 要 的理 论基 础 .
能 力 和 较 大 的 优 势 以 承 担 改 革 的 任 务 。 括 有 利 的 自然 区位 条 件 、 包 完善 的基 础设 施 、 足 的人 才后 备 充 力量 、 大 的科 研 支 持等 经 济社 会 强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的产业集群研究
想 法 , 而能有效改善试 验区产业发展 的内外环境 、 进 技术创 新平 台和法律规范 。另外 , 通过创新思维 , 先行先 试 , 地方政
辐射到其他区域 。在区域推动力上 , 这种制度创新 , 充分展现
了对 经济主体 、 经济发展 载体 的服务力量 , 区域集群 发展 为 提供 良好的制度保障 , 促进 区域产业模式创新和结构升级 。
征, 以完善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 、 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 为 目标 , 具
有全 国意义的改革试验区”】 【 l 。它在带 动区域经济发展上 内含 着一些独有 的特点和 内在属性 。 1 . 区域环境优化功能。在科学发展观 和构建和谐社会思 想 的统领下 , 国家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 区具有优化 区域产业发 展环境的功能。因为它能够根据所在区域 资源要素的优势与 特点 , 在符合 政策层 面的基础上 , 突破原有体制下 , 各种力量 的束缚 ; 能利用思想的解放 、 创新意识的培养 , 完善上层建筑 保 障经济发展 的促进力量 , 摒除内在精神思维约束着 的陈旧
优 化功 能 、 长极 辐射 功 能 、 增 内生制 度 创新 功 能 。而产 业 集群 作 为 另一推 进 区域 发展 的力 量 源 , 实际发 展 中则 出现 了 在
创新能力不足 、 竞争优 势刚性和 网络封 闭性 问题。因此 , 讨试验区对 区域集群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 探 则显得尤为重要 。
20 09年第 加 期 总第 5 期 8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企 业上 。空 间分 布 的不 平衡 性表 现 为主导 产业 和 创新 企业 首先 在某些 城 市和地 区集 聚并 优先 得 到 发展 , 成 “ 长极 ” 然 后 向外 围扩 散 , 形 增 , 带 动 区域 经济 的 发 展 。一般 而 言 , 长极 指 具 有 增 优 势 区位 和推 动 型产业 的地 理空 间 。
等 问题 。
关 键 词 : 合 配 套 改 革 ; 验 区 ; 域 经 济发 展 综 试 区
中 图分 类号 : 1 7 文 献标 识 码 : F2 A 文章 编 号 :6 1 1 0 ( 0 6 0 —0 20 1 7 — 1 6 2 0 ) 40 1 - 5
20 0 5年 6月 2 1日, 家 宝 总 理 召 开 国务 温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4期 06
No 4 2 0 . ,0 6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o a j r lUnv riy ( o il ce c ) o r a fTini No ma ie st S ca in e n S
增 长 极 对 周 边 区 域 具 有 极 化 效 应 和 扩 散 效
会 的 总体 思想 指 导 下 , 积极 推 进 国家 综合 配 套 改 革试 验 区的建 设 , 充分 发 挥 国家 综 合 配套 改
革 试 验 区对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带 动作 用 , 为 目 成
前 急需解 决 的关键 问题 。
总第 1 7 8 期
Su o 87 m N .1
国家综 合 配套 改 革试 验 区与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王 家 庭
( 开 大 学 中 国城 市 与 区 域 经 济研 究 中心 , 津 3 0 7 ) 南 天 0 0 1
2024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
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我国决定在一些地区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2024年,我负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成绩在2024年,我们成功启动了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
主要的成绩有:1. 规划设计:我们组织了专家团队编制了长远的规划设计,明确了试验区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模式,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政策支持:我们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土地利用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等,为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3.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加大了对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了道路、给排水和电力设施,提高了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4. 产业发展: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5. 社会服务:我们加强了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加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1. 资金压力:试验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现有的财政资源有限,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多元资金支持的机制。
2. 人才引进:试验区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包括薪酬福利不具竞争力、生活环境不宜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人才引进。
3. 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建设需要突破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但现有的体制机制改革进展缓慢,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4.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作为改革的主体,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目前还面临土地流转问题、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建设等困难,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
四、下一步工作1.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新阶段,新使命
社 区 、天 津滨 海 新区 、深 I 区 、成 都 、重庆 、武 汉城 盾 ;五是 经济 发 展 、 会进 步 同公共 治理 滞后 的矛 盾 。 特 市圈 、长株 潭城 市群 为主 ,东 中西 兼顾 、全 面推 进综 在 我 国这样 一 个发 展 中大 国和转 轨大 国 ,同时 解决 如 。
于 加快 发展 ,提 高经济 总 量 。人们 评判 经济 特 区成功 点 主要 在于 发 展 以金融 业为 重点 的现 代服 务业 ,在 自
还 是 不成 功 ,第一 条就 看 当地经 济 总量 是 否 上 去 了 。 主 创新 方面 进行 探 索 ;成 都 、重庆 的侧 重 点在于 实现 过 去 人们一 度称道 的 “ 圳速 度” 就体 现 了这 一点 。 深 城 乡协 调发 展 ,武汉 城市 圈 、长株 潭城 市群 的 侧重 点 进 入新世 纪 以来 ,无 论从 经济 发 展水 平 、消 费结 在 于建 设资 源节 约型 、环 境友 好型 社 会。 当然 ,欠发 构 、产 业结构 、就 业 结构 ,还 是从城 镇化 率 来看 ,都 达 地 区 的综 合 配套 改 革试 验 区 还 肩 负着 西部 大 开发 、
在 发展型 社会 的新起 点上 进 行综合 配套 改革 试验 大 国 ,地方 情况 有很 大 的不 同 。实 现科 学 发展 ,需 要 区 ,重 要的在 于探 索新 的 发展模 式 。我 国 由生存 型社 有不 同的路 子 、不 同的模 式 。在不 同地 区进 行综 合配 会 进入 发展 型社 会 ,“ 存性 ”压 力 明显减 弱 ,“ 生 发展 套 改革 试验 ,既 是 国家 战略 的要求 ,地 方也 有很 大 的 性 ”压 力全面 突 显 ,这 主 要表现 在 五个 方面 的突 出矛 积极 性 。第 三 ,进 入 新阶 段 ,地方 需要 打破 改革 发展 盾 :一 是 经济 持续 快 速增 长 与资 源环 境约 束 的 矛盾 ; 僵 局 ,需要通 过 综合 配套 改革 试验 得到 中央 更 多的 支 二 是经 济快速 增长 的 巨大潜 力 同经 济增长 的体 制机 制 持 ,由此增 强地 方推 进 改革发 展 的动 力。
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模板(二篇)
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模板综合配套改革综述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____年以来的新生事物,它不同于九十年代中期的科技和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城市试点,是____、____在新时期为完善改革推进方式,推进攻坚阶段改革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其主要目的是以试点地区为载体,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通过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以点带面,进一步完善____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改革发挥试点和带动作用。
一、国家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历史意义尽管我国的体制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问题还很多。
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
生产力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改革远未成功。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新的问题又在不断涌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这使得改革的难度极大增加。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在我国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下应运而生的。
国家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方面可以通过试点探索,积累经验,通过局部示范、以点促面,为有效解决面上的共性问题和逐步完善____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平稳有序推进改革进程。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之中。
没有实践的探索,就不会有理论的创新;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是盲目的。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试点地区最起码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开展试点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对今后面上改革工作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总结,这对试点地区的遴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就没有试点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为试点地区来讲,应该对进一步改革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主要目标定位搞清楚,想明白,慎重应对。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试验区,考虑的因素和条件是:一是地域有代表性。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署,把试点引路作为重要改革方法,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 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破除制度弊端、补齐政策短板,率先建立起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 政策体系,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四)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抵押融资 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探索农民住 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推进已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在资本市场 同地同权,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五)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落实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离岗创业、技术入股政策,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 权。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
(四)加强政策集成。有关部门要在试验区开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社 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民营企业下乡发展试点等;支持客流有需求、财力能支撑的试验区利用 既有铁路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实施市域(郊)铁路新建项目;支持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涉 农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村镇银行设立、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中等职 业学校建设、“特岗计划”实施等。试验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在申报以上试点及全域土地综合整 治试点等时,要优先支持试验区;在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要倾斜支持试验区。
对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思考
新特征进行探索 。 我认为我国现阶段改革已经 出现了六 个新 的特 征 : 第一 ,改革的历 史任务不仅仅是转变经济体 制,更 重 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 。 从这 个意
义上说 ,改革已经进 入更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变
董 。
第 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 随着中国经济社 会的发展进步 以及各种矛盾的积累 ,已经 出现了新的利 益主体 多元化的格局 , 致使现在的改革不但没有 了普遍
的 “ 红利性 ” ,而且往往是一项改革措施 出台使一部分 人群受益 .就会有 另外一部分人群 利益受损 。 因此现在 的改革已经失去 了当初那种 “ 站高一呼 ,万众响应 ”的
改革试验 区 .它们将共同承担起新时期我国综 合配套改 革试点的光荣而 艰巨的任务 ,它们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和 探索的改革路径 , 必将对全国新时期 的改革开放产生重 大而深远 的影响 。
一
、
当前我国历史阶段 中改革 的 新任务和新特征
普遍的支持和欢 迎 ,相反批评者和怀 疑者大为增加 。 从
意义上来说 ,现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制度创新 ,而它
基础发展这样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 , 在这个新 的历史阶段
中 ,需要新 的改革动力 ,需要新的改革思路 ,需要新的
改革试验 ,也需要新 的改革摇篮 。 就是我国 当前建立 这 综 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的根本意义和作用所在 。
在这 里 ,有 一个思想和理 论上的误 区应 当予 以澄
清。 现在有人认为,中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时代后 ,邓 小平提出的 “ 摸着石 头过河 ”的理论已经过时 了,局部
地区的 “ 先行 先试 ”已经没有必要 了 。 他们 的理论思维 的立足点是 ,过去我们不知道 目标和方 向,现在已经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为进行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实验而选定的地区。
为了区别于1980年代的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往往被人们称为“新特区”。
迄今为止,我国一共正式设立了六大“新特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重庆市、成都市、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
此外,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也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上持续发力,以务实的行动推动综合配套改革,并已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部门的认可。
至此,我国已经实际上形成了综合配套改革的七大区域城市,构成了当前改革突围的新亮点。
那么,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经过了哪些历程?与原有的经济特区相比,具有哪些新的内涵和特点?当前地方城市竞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态势又如何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背景和过程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从经济特区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战略变迁具有深刻的必然性,体现了改革所必须具有的层次性、阶段性和持续性。
众所周知,经济特区是在我国缺少对外经济交往经验、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设立的,其基本的发展策略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中央政府给予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二者合力,使经济以超出一般地区的速度成长,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内示范的榜样。
可以说,经济特区改革符合“帕累托改进”的基本涵义,即在没有涉及利益关系重构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获取新的收益。
特区的这种改革模式迎合了改革初期所需要的渐进和慎重特点,从而使改革能在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就。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经济特区成功地完成了当时的国家使命,其所探索、磨炼与锤打的各项改革性政策也逐渐扩散开来,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整体建设。
此时,改革也逐步迈进了“深水区”,各项改革正向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挺进。
改革已不可能以经济改革为主轴单兵推进,它已无法回避来自行政与社会领域所产生的复杂问题,必须对改革的利益关系、民生基础和政府结构进行重构和调整。
从国内情况而言,以往缺乏系统性、注重经济增量的一系列单项式改革所引发的矛盾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扩展为大量的社会公共问题,这些社会压力构成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新屏障。
“事实证明,改革越向深层推进,各方面、各领域的联动性就越强,而各方面改革能否协同配套推进,不仅制约着改革的进程,而且决定着改革的成效。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新的问题又在不断涌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这使得改革的难度大大增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从全球化竞争的角度而言,我国不少城市在经济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不顾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约束,大量使用资源和能源的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担忧。
中国改革如何寻找新的突破点,将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置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框架中,就成为最近一段时间内国家的重大任务和战略目标。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建设将结合具体区域的实践特点,先行地方政府试验一些具有国家层面意义的重大改革开放措施,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将担负着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宏伟使命。
从我国正式确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过程看,短短的三年间,综合配套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改革开放最充满活力的词语。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出发,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发展的新模式,由此揭开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时代篇章。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意见指出,天津滨海新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通知要求成都市和重庆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两地“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此外,尽管没有国家部门颁布的正式“身份认定”文件,但是深圳已经获得了足够分量的政治授权,成为相对独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实际上,早在2005年11月,深圳就起草了《深圳市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其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提出,要“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总体部署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改革攻坚”。
2007年,深圳的综合配套改革更加重视民生问题,突出增进民生福利,推出十项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涵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劳务工医保、社会救助、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等有关民生的各个方面。
相较而言,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仍带有一定的“经济特区”性质,侧重探索在沿海对外贸易框架下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拉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效果和方式。
重庆市和成都市更注重社会体质和公共事务的改革,侧重城乡统筹,着力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城乡均衡发展模式,以致坊间舆论称之为“社会特区”。
而新近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则具有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使命,侧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深圳的试验特更是明显带有从“经济特区”转向“社会特区”的色彩,不仅在经济改革上延续原有经济特区的优势,还着重将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置于重要位置。
总体来说,当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都体现了较为鲜明的改革取向,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就。
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点、内容和行动框架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的,和以往的经济特区相比,突破了经济改革的范畴,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揽子改革工程。
目前学界和政界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解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至少需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国家层面”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对全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第二,“综合配套改革层面”,指改革不再是若干分散的单项改革,而是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第三,“试验区层面”指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试、先行”,着眼于“制度创新”,以“立”为主。
[2]从目前已经推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几个城市来看,改革的特点、内容和举措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与传统的改革模式具有较大差异。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点从时间的角度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我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竞争体系、社会经济改革进入“全面、系统”的深化改革阶段提出的,与以往的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相比,它的特点体现为:(1)改革的驱动力从国家政策支持转向地方制度自主创新。
以往的改革试点可以认为是“区域性优惠政策牵引、地区性开放搞活拉动”的初级循环,过分依赖政策的势能差和开放的时间差,是一种“外表型”的发展模式,其成功的发展大都是资源和要素短期内向其高度集中的结果,是一种相对剥夺其他地区发展机会的成长模式。
[3]如果说,以往改革试点的主要驱动力是国家政策优惠,那么,制度的自主创新则是新特区发展的主要推手,中央不再给予试验区更多的实体优惠政策,而是赋予其“先试先行权”。
比如,中央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一分钱不给,一个项目都没有,一条财税优惠政策都没有。
但从另一方面看,国家给予浦东的“最大特权”就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先权,使地方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乃至行政体制的探索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
根据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和重庆的做法,基本是先由地方自主形成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方案,然后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后进行重整,方案通过后再由国家相应给予制度创新的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更多地从各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特点出发,通过区域性的体制机制的率先创新,推动面上的改革,而不是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
(2)改革的深度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复杂的综合改革。
以往的改革试点主要表现为经济对外开放,着重吸引外资,以增进当地税收,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这种改革主要停留在促进经济发展层面,尚未涉及深层次的体制改革。
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注重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改革。
它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从招商引资的旧有改革框架跳出,着力于形成健康、生态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注重经济产业的更新换代,改变资源利用方法,提升利用效率,以协调资源的日益稀缺与需求量迅速上升的矛盾;注重整合人才要素、资本要素、科学技术要素、自然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要致力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必须加大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性体制创新力度;在转变政府职能基础上建立一种互补高效的新的管理体制,理顺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通过政府管理工具的更新和引入提高行政效能,减低行政成本等。
第三,强调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紧扣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社会公平”对涉及民生基础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户籍等公共服务进行给供给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同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培育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等自我整合和成长方式,减轻政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