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学案
《钗头凤·红酥手》教案
《钗头凤·红酥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钗头凤·红酥手》的背景和作者陆游的生平等信息。
1.2 把握《钗头凤·红酥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1.3 分析《钗头凤·红酥手》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4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原文:讲解《钗头凤·红酥手》的原文,包括每个字的含义和词的用法。
2.2 诗词背景:介绍陆游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这首诗词的背景。
2.3 诗词结构:分析《钗头凤·红酥手》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和韵律。
2.4 修辞手法:讲解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效果。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诗词朗诵:让学生先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3.2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3.3 背景介绍:讲解陆游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这首诗词的背景。
3.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2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4.3 学生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诗词:推荐其他与陆游相关的诗词,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5.2 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诗词的文化知识,如诗人的称谓、诗词的格式等。
5.3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如古诗文选本或陆游诗集等。
6.2 参考资料:收集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6.3 多媒体资源:准备与《钗头凤·红酥手》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诗词朗诵、解读视频等。
6.4 互动工具:准备在线互动工具,如讨论板、问卷调查等,以便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析,传授诗词知识和背景信息。
钗头凤导学案
钗头凤导学案钗头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深受读者喜爱的角色,她不仅具有丰富的个性,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命运。
本文将通过对钗头凤的分析,探讨她的形象塑造以及她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钗头凤的形象塑造1. 外貌描写钗头凤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她有一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黑而亮丽的长发,身材窈窕娇小。
她唇红齿白,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出众。
2. 性格特点钗头凤具有聪明睿智的头脑,她思维敏捷,善于观察和分析。
她独立自主,具有独到的见解,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她心机深沉,懂得如何运用手段来保护自己和达到自己的目的。
3. 社交能力钗头凤善于与人交往,并在贾府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她善于应对不同的场合和人际关系,能够得到他人的喜爱和认可。
她深谙社交之道,懂得如何利用人情,使自己在贾府中游刃有余。
二、钗头凤在小说中的作用1. 表现社会地位钗头凤是贾府中的一个妾室,她的形象展示了当时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虽然她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和尊重,但依然受到妾室身份带来的限制和不公平对待。
她在小说中的存在,彰显了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不公正。
2. 展现命运悲剧钗头凤在小说中的遭遇令人唏嘘。
她原本是一个有着野心和抱负的女子,但因为命运的安排,她最终沦为了一个被忽视和抛弃的角色。
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同时也揭示了薄情男人的真实面目。
3. 提供代入感钗头凤的形象丰富多彩,她的聪明和机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代入的角度。
读者可以通过她的视角来了解整个贾府的内部情况,同时也能够深入思考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她的故事引发了读者对于妇女地位和社会公平的思考。
三、结语通过对钗头凤的形象塑造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的角色。
她不仅是一个妇女形象的写照,更是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命运悲剧的抨击。
她的形象和故事,使《红楼梦》这一经典作品更加饱含思想性和艺术性。
对于读者而言,她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人物。
注:以上便是本文对于《红楼梦》中钗头凤形象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读者通过对她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妇女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钗头凤教案
《钗头凤》(红酥手)导学案教学目标1、注重文言实虚词。
2、逐字逐句地翻译3、分析人物形象。
设置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简介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三、诵读文本(个人读,集体读,点名读,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四、解读文本(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错,错,错!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莫,莫,莫!五、心得交流,分组讨论,每个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
钗头凤世情薄教学设计
钗头凤世情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分析《钗头凤》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2. 掌握简单的文学分析技巧,如人物刻画、描写手法、意象符号等;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并分析《钗头凤》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 掌握文学分析技巧,如人物刻画、描写手法等。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观看短片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钗头凤》的兴趣和好奇;2. 对话法:引导学生分角色对话,快速了解故事大概情节;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4. 解读讲解:由教师系统讲解文学分析技巧,并解读作品细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钗头凤》相关的短片或展示与作品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
2. 分角色对话教师分配角色,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分角色对话,快速了解作品的大致情节。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进行分析。
4. 文学分析技巧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分组结果,讲解人物刻画、描写手法等文学分析技巧,并解读作品细节。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认识。
6. 整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进行综合性的文学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包括参与度、态度、发言质量等方面。
2. 小组展示评价:对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表达方式、分析角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
六、教学资源1. 短片或图片资源:用于导入部分,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2. 《钗头凤》的电子版或纸质版:供学生查阅和分析。
3. PPT演示:用于讲解文学分析技巧和作品解读。
七、教学延伸对于对文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相关的经典作品和文学研究资料,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文学的热情和研究能力。
钗头凤教案文档
钗头凤教案文档教案标题:《钗头凤》教案文档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钗头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通过分析文本,学生将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此外,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学生将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钗头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并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4.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钗头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课本或文本《钗头凤》。
2. 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3. 学生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钗头凤》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或复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如古代文学特点、古代女性形象等。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钗头凤》的文本,可以分段或整篇阅读。
2.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以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文化内涵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钗头凤》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封建礼教、女性地位等。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四、思辨与表达(2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思辨性讨论,如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否符合现代价值观。
2. 学生撰写个人观点或小组合作写作,如书评、作品改编等。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类似的学习和分析。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评论或研究资料,进一步了解《钗头凤》及其作者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表现。
2. 学生的书面作业,如个人观点陈述、书评等。
钗头凤教案
钗头凤教案钗头凤教案内容简介:钗头凤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贾母的侄孙女,也是贾府内的大小姐。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深受贾母的喜爱。
然而,由于她出生时家境贫寒,一直没有得到贾府的认可。
本教案以钗头凤为主线,从人物形象的描写、语言表达的训练、情感认知的培养等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经典人物。
一、目标1.了解钗头凤的人物形象;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阅读《红楼梦》感受钗头凤的情感认知。
二、重点1.钗头凤的人物形象;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难点1.学生对钗头凤的情感认知;2.学生在讲述钗头凤的时候能够流畅地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出示《红楼梦》相关插图,让学生猜测插图中的人物是谁。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钗头凤的基本信息,如她的身份、性格特点等。
2.学习(1)阅读《红楼梦》中关于钗头凤的相关章节,了解她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经历。
(2)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总结钗头凤的性格特点。
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来陈述。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梳理学生的总结,以PPT形式展示钗头凤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角色。
3.实践(1)教师给学生分发文稿,让学生模仿钗头凤的口吻,用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物品。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借用《红楼梦》中的片段。
(2)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来展示自己的描述。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在小组内选派一位同学扮演钗头凤,其他同学扮演不同的人物,展开对话,演绎钗头凤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活动结束后,全班进行观摩评价。
4.总结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钗头凤的读后感,表达他们对这一经典人物的认知和感悟。
五、拓展延伸利用《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设计类似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知这部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钗头凤》教案
《钗头凤》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体会诗词语言上的特点。
②掌握重点字词,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情景教学法,学生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从ppt的声音和画面等方面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爱情婚姻的看法,联系自我,学会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1、教学设想重点和难点:理解词中的字词,透过字词分析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传统模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多媒体模式2、课时安排:二课时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们都知道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婉。
那么,大家可知道,有一位生活在宋代的诗人也集豪放与婉约于一身,他不仅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豪壮理想,也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凄婉低回。
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陆游的婉约之词《钗头凤》。
2、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
年轻时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
陆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恢复中原既是他一生奋斗目标,也是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
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祖国的统一。
背景介绍:据史料记载,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
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
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
钗头凤 教案
钗头凤教案教案标题:钗头凤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特别是钗头凤的形象和故事情节;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钗头凤的形象和故事情节;2. 钗头凤与其他人物的关系;3. 钗头凤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4. 钗头凤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红楼梦》中的钗头凤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对钗头凤的印象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红楼梦》中钗头凤相关的文本段落或章节,让学生进行阅读;2.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捕捉关键信息;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钗头凤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步: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钗头凤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原因;2. 探讨钗头凤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分析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3. 引导学生对钗头凤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四步:写作训练(20分钟)1. 提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钗头凤为主题进行写作;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描述钗头凤的形象、心理变化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个人对钗头凤的理解和观点。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5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3.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体会。
教学评估:1. 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环节的表现;2. 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钗头凤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钗头凤的人物形象;2. 鼓励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其他与钗头凤相关的章节,拓展对她的理解;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绘画、写诗等,表达对钗头凤的想法和感受。
陆游 钗头凤 教案
陆游钗头凤教案教案标题:《陆游钗头凤》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陆游的《钗头凤》,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并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分析和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陆游的《钗头凤》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3.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钗头凤》的原文及翻译版本。
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3. 针对《钗头凤》的文学鉴赏和分析方法的教学材料。
4. 学生课前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钗头凤》的背景和作者陆游的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兴趣,开展小组讨论。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钗头凤》的原文或翻译版本。
- 学生回答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讨论陆游通过《钗头凤》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价值。
4. 文学鉴赏(15分钟)- 介绍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例如对诗歌的韵律和意象进行分析。
-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对《钗头凤》进行鉴赏和评价。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生对《钗头凤》的认识和理解。
-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延伸:1. 布置学生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陆游的其他作品,拓展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要求他们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质量。
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评估他们对《钗头凤》的理解程度。
钗头凤陆游教案
钗头凤陆游教案教案标题:《钗头凤》陆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钗头凤》的主题和意义;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钗头凤》的主题和意义;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1. 《钗头凤》的原文和翻译;2. PPT或教学板书;3.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钗头凤》的兴趣;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
二、理解诗歌(15分钟)1. 分发《钗头凤》的原文和翻译,让学生先阅读原文,然后对比翻译,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3.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格律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三、文学鉴赏(15分钟)1. 利用PPT或教学板书,展示一些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发现《钗头凤》中的修辞手法;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3. 引导学生对比《钗头凤》与其他诗歌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写作练习(2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仿写《钗头凤》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2.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朗读和分享自己的创作;3.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写一首类似《钗头凤》的诗歌,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五、总结和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班级共同欣赏和评价;2. 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的作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陆游的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2. 组织学生进行陆游相关的研究报告或小组讨论,加深对陆游的理解和欣赏;3. 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钗头凤大学语文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理解《钗头凤》这首词的背景、作者及词牌特点。
2. 掌握《钗头凤》这首词的词牌格式、韵律及修辞手法。
3. 分析《钗头凤》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钗头凤》的词牌格式、韵律及修辞手法。
2. 分析《钗头凤》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钗头凤》这首词的背景及作者情感。
2. 分析《钗头凤》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陆游及其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钗头凤》的作者。
2. 提问:《钗头凤》这首词的词牌格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二、学习《钗头凤》1. 教师朗读《钗头凤》,学生跟读,体会词的韵律美。
2. 学生齐读《钗头凤》,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效果。
3. 分析《钗头凤》的词牌格式、韵律及修辞手法。
- 词牌格式:上片七句,下片七句,共十四句。
- 韵律:平仄押韵,每两句为一韵。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4. 分析《钗头凤》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感叹。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 艺术特色: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钗头凤》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尝试分析其词牌格式、韵律及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钗头凤》的词牌格式、韵律及修辞手法。
2. 强调《钗头凤》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陆游的其他诗词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2. 搜集关于《钗头凤》的背景资料,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钗头凤》这首词,使学生了解了词牌格式、韵律及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钗头凤声乐作品分析教案
钗头凤声乐作品分析教案教案标题:钗头凤声乐作品分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钗头凤》这首声乐作品的背景、作曲家以及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和解读作品的音乐元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1. 制作一份包含《钗头凤》的音乐作品的演唱录音或视频,播放给学生听,并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主体:2. 介绍作曲家:谭盾。
简要介绍谭盾的生平和音乐创作风格,重点强调他对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
3.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与学生一起探讨《钗头凤》这首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例如爱情、离别、思念等。
引导学生从歌词和旋律中寻找线索,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作品的音乐元素:a. 旋律:播放作品,引导学生聆听旋律的轮廓、变化和表现手法。
让学生尝试跟唱旋律,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b. 和声:解释作品中的和声特点,例如调性、和弦进行等,以及它们如何支持和丰富旋律。
c. 节奏:分析作品中的节奏模式和节奏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节奏对音乐表达的重要性。
d. 曲式:解释作品的曲式结构,例如A-B-A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理解曲式对音乐叙事的作用。
总结:5. 总结作品的分析结果,强调音乐元素对作品表达的重要性。
6. 鼓励学生对《钗头凤》和其他声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欣赏,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案延伸活动:1. 学生自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声乐作品,并撰写一份类似的分析教案。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唱,选择一首声乐作品进行表演,并在表演前进行作品分析和解读的分享。
3.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音乐会、听取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案评估:1. 学生对《钗头凤》的分析和解读的书面作业。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
3. 学生完成的延伸活动作品和演唱表现的评估。
北京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钗头凤》教案.docx
《钗头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字词的意思;透过字词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能力四、教学过程【环节…】、导入新课。
刚开始上课,我设置了一个悬念:在绍兴有个历史有名的旅游景点叫沈园,游人最多的却是一面墙,墙上写的是一首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钗头凤》。
这节课我要请大家化身为大侦探,大胆猜测并验证这首词写的是什么?背后有什么典故呢?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用课件展示《钗头凤》,哪怕没有任何预习,部分字词也不会读, 学生能根据…些比较明显的关键字句如“红酥手、山盟、锦书”等得岀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词。
带着这样的成功的体验后,学生很自然想要了解得更多。
之所以设计这样的开头,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一般的语文话题对他们没有刺激性。
可是他们比较八卦,对具体而形象地事件敏锐度高。
此环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新课的兴趣。
【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
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我确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通过诵读,体味、欣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要求全班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朗朗读书声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学法指导学牛■对学习语文哪怕有兴趣也是仅限于听,而不是实际的自己的操作。
运用小步子原则我设计了一个导学案,学生能根据课本和导学案的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学。
导学案的内容包括词牌名的介绍,作者的介绍以及写作背景,当然最重要就是学法指导。
其实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方法,但是方法需要在不断的学习练习中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我仍然要求学生齐读以下的方法。
诗歌的解读方法之一:1、解诗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静夜思》,诗题就点名了时间和环境,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诗歌内容。
钗头凤教案设计
钗头凤教案设计【钗头凤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钗头凤》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段儿女情长故事,通过描述贾蓉与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教案设计主要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钗头凤》的情节、人物和思想内涵,提升学生阅读解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钗头凤》的背景知识,理解故事情节和文学形式。
2.分析和解读贾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
3.掌握通过描写明、暗、梦等手法展示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方法。
4.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5.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作品的欣赏与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钗头凤》的精彩片段或引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可能表达的主题和看点。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介绍1.教师讲述《红楼梦》及《钗头凤》的背景,介绍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家族观念,分析这些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二部分:故事情节阅读与分析1.学生阅读《钗头凤》的主要情节,并逐段进行分析和讨论。
2.重点关注贾蓉、薛宝钗和薛宝琴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分组演绎主要情节,展示每个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复杂心理。
第三部分:描写手法与意义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曹雪芹在《钗头凤》中运用明、暗、梦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意义。
2.以片段为例,具体解读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和用意。
第四部分:婚姻观念与情感冲突讨论1.带领学生思考封建社会婚姻观念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个人情感与社会约束之间的平衡问题。
第五部分:文学赏析和扩展阅读1.引导学生欣赏《钗头凤》这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2.鼓励学生进行作品拓展阅读,阅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拓宽思维视野。
《《 钗头凤》[5篇范例]》
《《钗头凤》[5篇范例]》第一篇:《钗头凤》《钗头凤》教学设计设计者:黄高才一、教学目标1.感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感情美。
2.从两首钗头凤的紧密联系理解两位作者间的挚爱真情。
二、作品简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以至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唐琬离婚。
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
几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依然很深。
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
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
陆游面对唐琬的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
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世情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难。
难。
难。
人成个,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钗头凤》声乐教学设计
《钗头凤》声乐教学设计《钗头凤》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之一,剧中的主角是凤姐,她是中国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角色之一,该角色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
在声乐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钗头凤》来培养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个声乐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和传递凤姐这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一、教学目标在学习《钗头凤》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1.理解凤姐角色的形象和特点;2.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3.运用正确的发声和呼吸技巧来表达凤姐角色的情感;4.掌握凤姐角色情感表达的节奏和演唱技巧;5.通过演唱凤姐的角色,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了解《钗头凤》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分析凤姐这一角色的特点和情感;2.学习基本发声和呼吸技巧;3.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4.学习情感表达的技巧,包括音色、音量和音高的变化,以及停顿和延长音等;5.表演凤姐这一角色,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台词的表演。
三、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钗头凤》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片段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剧中凤姐的气场和情感。
2.学习发声和呼吸技巧:教学生正确的发声和呼吸方法,包括腹式呼吸、声音的产生和共鸣等。
通过一些简单的声乐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发声技巧。
3.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教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逐句学唱歌曲,先熟悉歌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然后逐步加入发声和呼吸技巧。
4.分析凤姐角色的情感特点:通过分析剧中凤姐的情感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声音来表达凤姐的情感。
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声音来表达凤姐的形象和情感。
5.情感表达的技巧训练:通过指导学生调整音色、音量和音高的变化,以及合理运用停顿和延长音等技巧,来表达凤姐不同情绪的特点和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6.表演凤姐角色: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凤姐的台词和歌曲。
《钗头凤·红酥手》教案
《钗头凤·红酥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钗头凤·红酥手》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陆游、词的创作的年代等。
1.2 理解并背诵《钗头凤·红酥手》全文。
1.3 分析《钗头凤·红酥手》的词牌特点,掌握基本的词牌知识。
1.4 分析《钗头凤·红酥手》的意象运用,理解其寓意。
1.5 领会《钗头凤·红酥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钗头凤·红酥手》的词牌特点。
2.2 《钗头凤·红酥手》的意象运用及寓意。
2.3 《钗头凤·红酥手》的思想内容。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钗头凤·红酥手》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背诵。
3.2 词牌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采用讲解法,讲解《钗头凤·红酥手》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意象运用等。
4.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词中的寓意和思想感情。
4.3 采用背诵法,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词的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引入新课,讲解《钗头凤·红酥手》的背景知识。
5.2 讲解词牌特点,分析词的结构与韵律。
5.3 分析词中的意象,解释其寓意。
5.4 解读词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5.5 课堂练习,回答相关问题。
5.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钗头凤·红酥手》)。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后收集学生的背诵情况,检查对《钗头凤·红酥手》的记忆与理解。
6.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词牌知识、意象运用和思想内容的掌握程度。
6.3 分析学生的练习答案,评估其对《钗头凤·红酥手》的理解深度。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背诵《钗头凤·红酥手》。
7.2 收集其他陆游的词作品,对比分析《钗头凤·红酥手》的特点。
7.3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钗头凤·红酥手》中某一意象或某句词的理解和感受。
《钗头凤》学案
陆游专题《钗头凤·红酥手》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词的相关知识。
2. 知人论世,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缘景明情,把握这首词的思想情感。
钗头凤·红酥手宋代: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知背景】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
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二人终于被迫分离。
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
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晓知识】沈园二首宋代: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自读导读: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
”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钗头凤·世情薄宋代: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正字音】(1)钗()头凤(2)黄縢()酒(3)东风恶(),欢情薄()。
(4)泪痕红浥()鲛()绡()透。
【积累词语】(1)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2)浥:湿润。
(3)鲛绡: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绡:生丝,生丝织物。
【学习引导】1.翻译这首词。
2.将你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写在本子上,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解读。
【师生互动】认真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解决不懂的问题。
【探疑解惑】“春如故,人空瘦”如果不考虑词的格律原因,换成“春如故,人已瘦”好不好,为什么?【探疑解惑】教师参考答案“春如故,人空瘦”如果不考虑词的格律原因,换成“春如故,人已瘦”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不好,“空”字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已”字,只表明瘦的状态。
《钗头凤红酥手》导学案
《钗头凤红酥手》导学案钗头凤红酥手导学案一、导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之巅峰”,其中最为经典的一段是《钗头凤》。
本导学案将会深入探讨《钗头凤》这一章节,并对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二、背景知识1. 作者简介《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为清代作家,是一位贫籍士人,因才情出众深受人们的推崇。
他通过《红楼梦》这部作品,将自己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观察独到地融入其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2. 作品简介《红楼梦》是一部描写清代贵族家庭荣府的长篇小说,以展示荣府世家兴衰的故事为主线,深入剖析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堕落。
《红楼梦》共120回,最初的版本只有80回,位列四大才子之一的作者曹雪芹因身世凄苦,未能完成全书。
三、人物形象剖析1.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府里最为聪明、才情最高且最为善良的女子,她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身穿淡黄布衫,容貌秀丽,性格敏感多情,有时候又显得顽皮和急躁。
她的“红酥手”寓意着她纯真无暇的心灵,同时也预示着她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2. 薛宝钗薛宝钗是另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她与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薛宝钗身材修长,容貌端庄,性格温和,是贾府中备受宠爱的人。
她即使遭受姐妹们的排挤,也能保持理智和冷静。
她的“钗头凤”形象充满了高贵和威严的气质。
四、情节分析1.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比较《钗头凤》展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复杂关系。
林黛玉是贾府中宠爱的女子,但她却因不合规矩的行为而遭受了排挤。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被视为大家闺秀,备受宠爱。
这两个角色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和命运的不平等。
2. 林黛玉的悲剧《钗头凤》中展示了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她的纯真和感性最终导致了她的离世。
林黛玉在面对各种病痛和身世的压力下逐渐走向崩溃,最终以“红酥手”化作“钗头凤”,不幸离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词专题固本强原·挑战登攀高三班姓名
十六、《钗头凤》赏练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二十三年(1153)省试第一,再试礼部,因主张抗金,被秦桧黜落。
孝宗隆兴初,赐进士出身。
一生主张抗金,曾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词作量不如诗篇多,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
【背景资料】
这首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
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他们感情深厚,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
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
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的沈园,与唐氏不期而遇。
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词后,感慨万千,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不久,唐婉因愁而死。
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时,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真可谓“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
【主题思想】
本词记述了作者与唐婉的相遇,表达了作者对她的眷恋之深,相思之切,也抒发了他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艺术鉴赏】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
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
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
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
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
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开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
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如今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
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
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
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
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传世佳作。
【巩固提升】
1. 《钗头凤》这首词作,是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写给其前妻的,题写于越州山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园。
2.昔日红粉佳人,今朝堪比黄花瘦。
瘦则瘦矣,作者在其间又凭加一个“空”字,这个字透露
出作者对唐婉的何种情愫?
3.“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迸发而出,究竟是谁错了?它们饱含了作者那些情感?
4.“莫!莫!莫!”一连三个字绵延不绝,它们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钗头凤》答案:
1.南宋陆游唐婉沈氏
2.“空”,白白的,自知佳人之瘦是为相思而来,却是相思无用,消瘦无益,即使这样,也难以自己。
透露出作者对唐婉的无限怜惜却又无奈之情。
3.是自己错了,还是“东风”错了,抑或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错了。
作者没有明说,但是却满含无限悔恨和无能为力之无奈。
4.罢了,罢了,罢了!作者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饱含了作者的无奈和无法表达的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