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精讲精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课件

,包括主干的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等
例:专家表示。,康复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终于超过了死
亡病例,这一点表示了非常好的前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语句是由若干个词语排列而成的,当然词语
语序不当 的组合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否则就杂乱无

章,不利于表达明确的意思。
例:一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防控全民战争在全国打响,全 市教育系统拉响了在第一时间疫情防控阻击战警报。
C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善于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 味逃避。(将“解决”和“发现”互换位置) B. 中央宣传部于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 予他“时代楷模”。(在句子后加上“称号”) C.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对古代诗歌进行了一系列 探讨和学习。(将“探讨”和“学习”互换位置) 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剩下的句子主干就是:他拣椅子。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句子主干就是:邓稼先是儿子。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 句子主干就是:他不吵嘴。
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面前有否定词语(“不”“ 没”“没有”等),要把否定短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 干与原句的意思相反。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病句专题
学 1.了解病句及常见病句类型 习 2.理解病句的四种类型,学会辨析病句 目 标 3.把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学会修改病句
什么是病句?
所谓病句,就是有问题的句子,凡 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语法错误)或客 观事理(逻辑错误)的句子都是病句。
中考中常见的语病类型有哪些?
成分残缺 重复赘余 句子歧义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第一篇: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难点突破歧义类病句例话高考病句修改中,歧义句时有出现,平时勤于收集,巧于归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例1、(2010,广东3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长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例2、(2010,重庆18〈2〉)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给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

例3、(2009安徽,17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例4、(2008,安徽3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例5、(2007天津,4C)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题,歧义类病句时有出现,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原因各有不同。

一是修饰限制不明产生歧义。

例1中“部分”修饰限制“福利院”还是“孤儿”不清楚;例3中“部分地区”是指“美国的”还是指“墨西哥和美国的”不确定;例4中“几十个”到底是指“报社”还是指“编辑记者”不明白。

这类歧义句大多表现为表示数量、范围的词,如“大多数、大部分、许多、几十分、无数”等作修饰限制成分及并列短语作修饰限制成分时易产生歧义。

二是词性不明产生歧义。

如例5中“和”“与”可作连词,亦可作介词,词性不同,表意就不同。

若“和”作连词,“与”作介词,则表示“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若“和”作介词,“与”作连词,则表示“股票”与“基金产品和储蓄债券”的差异。

当然这个句子通过不同的停顿来理解又有不同的语意,划线部分可停顿为“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再如“这辆车没有锁”中“锁”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我要热饭”中的“热”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这类词因词性不明,表意就不同。

[整理版]病句,歧义句

[整理版]病句,歧义句

病句、歧义判断强化训练1.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2.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语法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语法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

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
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 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 “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 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 去掉“不”。
能力提升三
1.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 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不会给人类带来 福音?
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 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 一个重要条件。
4.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 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
八.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 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 改为“学习”。
3.(2008年河北3题4分)请对 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 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 的措施。•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 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 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 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二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 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 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3.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 故。 5.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 ,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 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5病句修改(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5病句修改(知识清单部编版)

病句修改知识清单常见病句类型所谓病句,就是有问题的句子,凡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都是病句。

因此,我们要学会辨析并修改病句。

中考常见的病句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表意不明这六种类型。

一、搭配不当【八下P99】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

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要符合这一结构规律。

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或者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从道理上说不通;或者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

1.主谓搭配不当。

例1:“他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此句的主语是“精神”,谓语是“浮现”,搭配不当,“精神”不可以“浮现”,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例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小说。

此句的主语是“一生”,谓语是“创作”,搭配不当,创作小说的显然是“巴尔扎克”,而不是“一生”。

可将“的一生”删除。

2.谓(动)宾搭配不当。

例1:“几声鸟叫从幽谷中传来,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此句的谓语是“打破”,宾语是“环境”,搭配不当,可改为“打破了环境的沉寂”。

例2:我们参观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此句的谓语是“参观”,宾语是“经验”,经验不能参观,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参观”改为“学习”。

3.主宾搭配不当。

例1:“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仲夏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此句的主语是“时节”,宾语是“去处”,搭配不当,应将“去处”改为“时候”。

例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此句的主语是“北京”,宾语是“季节”,搭配不当,应将“季节”改为“地方”。

(或者将“秋天”和“北京”调换位置。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有很多优秀的插图。

”此句的修饰语“优秀的”与中心语“插图”搭配不当,可将“优秀的”改为“优美的”。

例2: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此句的修饰语“聪明能干的”与中心语“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能干的”改为“能干的”。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他这个 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2)语序不当:语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
如: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 的两位老教师。
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教师”有四个定 语,按其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应排列为: 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因 此,这句话可改为:我们学校有两位有三 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教师。
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病句类型及其 系列练习
初中阶段常见的病句类型 :
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重复啰嗦 否定不当 误用歧义
前后矛盾
用词不当
(1)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或 缺谓语或缺宾语。如“在他跑过 来时,抱着一个球。”缺主语, 应删去“在”“时”。
一是主语被掩盖,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6)误用歧义 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7)前后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 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删去“否”字
(8)用词不当”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练习:
1. 虽然他们经历了许多痛苦、挫折,但始终信心百倍。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蒙受损失。 语序不当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①我仿佛觉得周 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 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 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第①句重复累赘 第②句成分残缺
作业 :1一.个我黑看色见提张包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

歧义句修改精讲精练1

歧义句修改精讲精练1
如: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是 放弃美丽 还是 放弃/美丽的女人?
精选ppt
3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容易造成歧义 (1)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是读“qǐ lǎi ”时,表示“起身”;还读“qi lai”,表示“想 到了”。)
(2) 例如:他还欠款一万元。 (“还”读hái 时,表示“仍旧“;读huán时,表示“归还”)
精选ppt
1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b) 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是大/ 红皮箱还是大红/皮箱?)
(c) 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 产生歧义。
例如:爱护人民的军队。 (动宾结构——爱护 /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爱护人民的 /军队)
精选ppt
8
六、 指代与省略不明造成的歧义
(1)“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还是病人?) (2)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是妈妈的同学还是王玲的同学?) 练习题
看到你那年才8岁。(我8岁还是你8 岁?)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是这个人不认识老张 还是 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是只有一边站着还是两边都站着?)
a.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小王是租给小周还是小王向小周租呢?)
b.思维科学。(是说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还是说思维 方式很正确呢?)
c.我要炒白菜。(是将做这个菜还是想点这个菜?) d.他的故事讲不完。 (是他讲的故事;还是关于他的故事)
精选ppt
7
五、 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a) 数量定语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专题之歧义》

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专题之歧义》
病句辨析专题之歧义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学习目标
1、辨析并梳理歧义类病句的病因 2、探究并掌握修改歧义类病句的方法
引起歧义的原因:
①多音字引起歧义 ②多义词(短语)引起歧义 ③词性不同引起歧义
④停顿不同引起歧义 ⑤指代不明引起歧义 ⑥修饰关系不明引起歧义 ⑦施受不明引起歧义
歧义诊断顺口溜
多音多义要注意,词性不同有差异。
看到代词要警惕,停顿不同有异义。 指代修饰若不明,一定不要放过去。 主客关系搞清楚,施受对象要明晰。 歧义辨析非难事,技巧掌握得第家
修改歧义句的方法:
①替换增加词语 ②调整变动词序 ③停顿添加标点
④增加设置语境 ⑤变换改动句式
⑥明确指代关系
实战演练
1、下列四个句子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C A、王小二还欠债三万元。 B、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 人喝。 C、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 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 然偏紧。 D、张敏这段时间可烦了,班里的同学谁也 不搭理他。
2、下列四个句子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B A、小李走上前去,指责城市管理人员对他的 父亲开具罚单并没收其手推车的行为是极其 不合理的。 B、那书店关门了,我们以后到哪里买书啊!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 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中国气象局和环保部联合发布重天气预报, 预计3月19日夜间至22日,四川和贵州大部、 云南北部、广西西部等地将有持续暴雨天气。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含答案)

专题01 病句辨析一:病句辨析1、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省市的中考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因而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

2、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凡是表达意思不能做到简明、连贯、流畅的句子,就叫病句。

病句辨析就是对这些句子的辨别和分析。

二:常见的病句类型1、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

碰到这样的语病我们要先学会找句子的主干,即句子的“主谓宾”。

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

知道了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主语残缺】例:通过对这份报告的解读,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政府的经费情况。

例: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例: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谓语残缺】例: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宾语残缺】例: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2、语序不当: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面,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例: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

3、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例: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例: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

4、不合逻辑(1)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

另一种是前后意思的表达,互相矛盾。

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意分辨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辨析病句之歧义(课件)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辨析病句之歧义(课件)
17
•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就是因为话语的歧 义。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 曹父的一兄弟吕伯奢家求宿。吕伯奢热情接 待,上村西沽酒去了。曹操坐了一阵,忽然 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于是,与陈宫蹑手 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到有人在说,“ ” 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 了!”于是,两人拔剑冲入后院,见一人杀 一人。一直杀到厨房,才见那里有一支捆绑 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C.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 伴儿了。
D.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任何错
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
予以“纠正”呢?
答案:B (A 广州怎么能建国?可调序为“建国以来广
州”或改“建国”为“解放”。C 是我和你一同去还是妈
妈和你一同去?D可以理解为解放以前的三十年,即“建
2
火眼金睛---探寻歧义病因
3
一、指代不明
• 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 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 • 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
4
二、一词多义
注意仪表 。 他乘机走了。 他不会说话。 这个人好说话儿。 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0元。
5
•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 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 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
答案:C (A是老王惊讶还是我们惊讶?B“新建 的”是修饰“师范学院”还是“实验大楼”? D“其”指代不明,他?父?母?)
20
•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此浩大、迅速的城建规模,是广州建国以来从没 有出现过的。
B.国务院有关官员最近强调,要在分配体制上实现突 破,逐步使按知识分配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句类型分析训练
一、误用兼类词造成
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

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二、不慎用多义词造成
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

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

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三、施事受事不明造成
例: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

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

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四、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
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

(“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

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

)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

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五、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
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2、狗把猎人咬死了。

六、语意含混造成
例: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
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

(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2、变语序。

(1)、他瞧不起谁。

(2)、谁都瞧不起他。

七、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
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

2、人多病,少财富。

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

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

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
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5.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6.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7.李明走了一个多钟头。

8.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9.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的三四倍。

10.我们需要进口机电产品。

11.他这个人太好说话了。

12.晚上我有课。

13.这里没有储存资料。

14.张校长请办公室主任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文稿后,改后的文稿比原稿好多了。

15.这个观点,最近有些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16.大会表彰了57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17.两个城镇个体工商业者联名上书市长,反映税费过重。

18.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电报,电报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食宿领
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此人读后不解其意,请你就文意写出三种不同的解释。

解释:①


19.“我要考研究生”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A、请你们不要高声喧哗
B、我这个主考官必须到场
C、与之有冲突的其安排暂停
D、请你通知有关的人员
20、下面的表述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王强正在理发
B、3加5乘以1是8
C、我要泡咸菜
D、李师傅到公园去照像
21、很久以前,张三借了李四壹万元,若干年后,张三拿出有李四亲自签名的一张字条,上有“张三还欠款壹仟元”的字样,该字条有歧义,可怎样理解?(请写出两种)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