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方法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d800308bd63186bdebbc17.png)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
04、特殊配方膳 ▪ 特殊配方膳是为某些器官或疾病专门设计的,可以满足特殊情况
下代谢异常、代谢障碍和营养素需要量的改变。包括肝病专用配 方、肾病专用配方、胃肠道功能不全配方、应激和免疫调节配方、 肺病配方和糖尿病配方等。
使用方法
01、投给途径 ▪ 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决定于疾病本身,喂养时间长短,精神状态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
⑵整蛋白为氮源的非要素膳: ①含牛奶配方: ▪ 氮源为全奶、脱脂奶或酪蛋白,含有乳糖,不宜用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 ②不含乳糖配方: ▪ 氮源为可溶酪蛋白盐、大豆分离蛋白或鸡蛋清蛋白。适用于乳糖不耐受
患者;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
③含膳食纤维配方: ▪ 制剂中添加了可溶性膳食纤维,适用于糖耐量低减、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结肠疾患、便秘 Nhomakorabea腹泻等患者。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
03、组件膳 ▪ 组件膳又称不完全膳食,是仅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经肠营
养膳食。它可对完全膳食进行补充或强化,以弥补完全膳食在适 应个体差异方面的不足;亦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件膳食构 成组件配方,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要。 ▪ 组件膳主要包括: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糖类组件、维生素组 件和矿物质组件。
常用肠内营 养制剂使用 方法
副标题
前言
▪ 通过鼻胃导管提供营养物质的发展主要见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 已得到广泛应用。最早的肠内营养制剂是Nutramigen,1942年 推入市场,用于治疗儿童肠道疾病。
▪ 对于化学配方的改进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 展。该配方中化学成分明确,不含残渣,无需消化即能吸收,称 为要素膳。应用结果显示,正常人在6个月内仅靠该要素即可维持 正常营养和生理状态。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95f456f7f1922791688e8fe.png)
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学分会,2004年)。
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的非蛋白热量,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1.肠内营养配方:①消化功能受损或吸收功能障碍者,应用简单、易吸收的配方;②消化道功能完好,选择完整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养制剂;③如结肠功能障碍,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的配方。
2.输入途径:①口服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②鼻胃管用于短期营养病人(一般短于4周),也可作为长期病人的临时措施。
③空肠造瘘用于营养支持时间需超过30天或胃十二指肠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
④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用于胃或十二指肠连续性不完整、胰腺疾病和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的病人。
⑤经胃造口管适用于长期喂养的病人。
3.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①肠内营养的起始浓度为8%~10%,容量为500ml/d,维持浓度为20%~25%,容量为2000-2500ml/d,最大浓度为25%,容量为3000ml/d。
②通过营养泵连续输注肠内营养液。
③在持续输注过程中,每隔4小时即用20~30ml温水冲洗导管,在输注营养液的前后也应与予冲洗,防止堵管。
三、进入路径标准:1.必须符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标准2.当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影响肠内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必须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3.血气分析、腹部B超检查。
五、变异与原因分析:1.高血糖及低血糖:在营养支持实施的前三天,或胰岛素剂量有任何变化时,应每天监测血糖直至指标稳定。
2.血清电解质紊乱:在营养支持的前三天每天监测一次,指标稳定后每周监测一次。
3.有呕吐或EN停输2小时后胃内液体留存量>200ml者、以及神志模糊或昏迷的病人,易发生误吸。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e755f9908a1284ac9504305.png)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评估病情了解胃肠道功能,有无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腹腔或肠道感染、严重腹泻或吸收不良以及休克等肠内营养禁忌证。
病情允许时取半卧位。
2.检查确认喂养管在位通畅,输注前充分摇匀营养液,正确连接管道。
3.合理输注一般能量密度从2.09KJ/ml渐增至
4.18KJ/ml或更高;输注速度以20ml/h起逐步加速并维持在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数为佳;输注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步达到全量;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37~-40℃)。
4.营养液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较低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每天更换输注皮条、袋或瓶。
5.保持喂养管通畅,妥善固定,每4小时检查一次喂养管的深度;输注营养液前、后和连续管饲的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管饲药物须经研碎、溶解后注入。
6.及时评估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前或连续管饲的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抽吸评估胃内残留量,如>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
7.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突然呛咳、呼吸急促、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等误吸症状,观察有无腹痛等症状的出现,同时观察患者排便形态及体温的变化。
8.评估疗效动态观察血糖、血常规、血生化及尿素氮的变化,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出院指导对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居家喂养和自我护理指导,定期复诊。
肠内营养输注质控标准
![肠内营养输注质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dc5159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e.png)
10.一次性使用肠内营养管道与患者营养管相连,按start键开始输注。必要时应用加 温器,规范使用,防止患者烫伤和加热管路处营养液凝固;
11.悬挂肠内营养警示标识牌,与静脉输液分开放置; 12.向患者解释注意事项,翻身时防止管道滑脱、移位; 13.正确识别报警,及时排除故障。
总分:
检查记录
分值 得分
肠内营养输注质量控制标准
日期:
检查科室:
检查人员:
项目
检查标准
用物准备
肠内营养液、营养泵、一次性使用肠内营养管道、温开水、50ml注射器1个、治疗碗 或一次性纸杯、听诊器、肠内营养专用标识、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加温器。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及患者,对清醒患者,告知肠内营养目的及方法,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取得合作;
5
5 10
10
5 5 5 5
10
10
10
5 5 10
5.温开水30-50ml脉冲式冲洗管腔;
6.再次核对患者肠内营养的制剂类型、日输注量、输注速度等; 操作流程 7.连接电源,打开肠内营养泵电源开关;
8.将一次性使用肠内营养管道连接配制好的肠内营养液,排尽管道内空气,漏斗壶内 液面为1/2~2/3,安装在肠内营养泵内;
9.根据医嘱及患者耐受情况,正确设置参数,初始肠内营养速度为20-30ml/h,最快 输注速度120ml/h;
2.根据病情协助取半卧位(头部抬高30°~4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洗手、戴口罩。查看喂养管留置深度、固定情况,确认的尖端位置,使用50ml注射 器回抽,评估导管通畅性、有无胃出血、胃潴留情况;输注前测定胃内残留量,如超 过200ml,应汇报医生,酌情处理;
4.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评估呼吸道分泌物情况,维持气囊压25-30mmg;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d685242d0d233d4b04e69c3.png)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肠内营养护理常规一、定义1.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2.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式:多数病人因经口摄入受限或不足而采用管饲,有经鼻插管或造口途径。
(1)经胃。
分鼻胃管或胃造口管。
(2)经空肠。
鼻肠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3)方式的选择。
短期肠内营养(<6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长期肠内营养(>6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选择经胃造口;危重患者鼻肠管喂养是首选,对于有误吸危险或有食管、胃疾病或者腹部创伤疾病者,可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支持。
3.灌注方式(1)按时分次给予:适用于喂养管端位于胃内和胃肠功能良好者。
将配好的肠内营养液用注射器分次缓慢注入,每次入量不超过200ml,在10-20分钟内完成,每天6-8次。
此方式易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反流与误吸。
(2)间隙重力滴注:将营养液置于吊瓶内,经输注管与喂养管相连,借重力作用缓缓滴注。
每次入量250-500ml,每天4-6次,输注速度为每分钟20-30ml。
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肠内营养泵输注:指营养液在重力滴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的喂养方法。
采用肠内营养泵可保持恒定速度,便于监控管理,适合病情危重、胃肠道功能和耐受性较差、经十二指肠或空肠造口管饲的病人。
每小时20-50ml开始,逐步增至100-150ml,浓度亦逐渐增加。
二、护理(一)评估要点1.健康史(1)疾病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如饮食习惯和食欲有无改变,有无明显厌食,饮食种类和进食量;是否因检查或治疗而禁食,禁食的天数,有无额外丢失;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因腹部手术等而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病症或因素。
(2)既往史:患者近期或既往有无消化系统手术史、较大的创伤、灼伤、严重感染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癌症等。
肠内营养的安全输注
![肠内营养的安全输注](https://img.taocdn.com/s3/m/b7a08f4131b765ce050814ec.png)
45-55cm 45-55cm
80-90cm
30-45cm
肠内营养给入方式 :
营养泵输注
推荐使用方式
注射器推注
8.1%
30.7%
61.2%
输液器重力滴注
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原因 :
影响胃肠道并发症的四大因素:
我们怎样才能安全的置入胃管?
How can we secure the placement of nasogastric tube?
置入胃管的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患有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患者禁止置入胃管 颈椎骨折的患者禁止将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肠内营养给予途径方法
肠内营养的给入途径 :
据途径分类:
由慢到快 由少到多
速度 1 4
容量
浓度 2 3
温度
由低到高 天冷加温
肠内营养输注时影响胃肠 简单而有效 ,迅速且无害 有限的医疗资源,追求最大的生命价值 Very very clean,更健康更安全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管错位:
1
支气管
2
胸膜腔
3
颅腔
肠内营养管路接入静脉
不 可 思 议 的 胃 管 !
胃管置入禁忌注意事项
经典案例:
某医院心内科,患者女、76岁,心梗入院,入 院后患者病情基本平稳,考虑伴有消化道出血,护 士接医生医嘱后为患者留置胃管。在胃管放入一半 时,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为何会突发呼吸心脏骤停?
内容
第一项 第二项 第三项
确认胃管在胃内的方法
传统的三种方法能否确认胃管一定在胃里?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61316145ef7ba0d4b733b7e.png)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一、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
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
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
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1.腹泻/腹痛/腹胀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4.并发症四、评估(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二)营养液类型(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五)胃肠道1。
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2。
有无胃潴留3。
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五、护理措施(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二)营养管的维护1.妥善固定营养管,鼻肠管应该列入特殊管道给予加固,防止脱出.2。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c6f6cb2ef12d2af90242e62c.png)
3、连续性泵输入 将肠内营养液置于密封袋或瓶中,经硅胶管嵌入输注泵内, 在泵的动力作用下连续输入,一般每天可持续输注16~24h 适用于危重病人及十二指肠或空肠近端喂养者。来自肠内营养的选择
一、病人的选择
只要病人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并具有一 定的吸收功能,就应该首选肠内营养。
则
2、营养支持所需时间
需长期管饲: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置管 短期:宜采用经鼻置管。
3、胃肠功能
临床应用 最广泛
四、营养制剂的选择
胃肠道功能良好者可用管饲滴注含完整蛋白的膳食, 如匀浆膳、混合奶等; 如口咽无梗阻,病情缓解可逐渐恢复自然饮食; 口、咽、食管有梗阻,或吞咽功能受损者,需长期 管饲;
肠内营养并发症
1、胃肠道并发症
为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腹泻、恶心、呕 吐、腹胀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腹泻
腹泻原因:长期未进食、初次鼻饲、灌注速度过快、吸收 不良、浓度太高、乳糖不耐症等 。 处理:初次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降低灌注速度; 对于乳糖不耐的病人,应给予无乳糖配方。
恶心、呕吐
二、时机的选择
危重病人或严重创伤病人一旦血流动力学稳 定,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就应 立即开始肠内营养。 一般严重创伤后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 效果最佳。 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如果存在营养不良,术 前就应该采用肠内营养。
三、置管方式的选择
1、对病人的损伤程度:损伤小、简单安全是置管最重要的原
鼻饲无氮流质膳食
脑广泛损伤,或某些特别部位损伤,可出现肾衰; 或者因创伤性休克引起长时间肾缺血,以至肾功 能衰;血非蛋白氮增高水电解质紊乱少尿或无尿, 体内水分潴留过多,使电解质和代谢废物不易排 出;尿毒症易出现高血钾、高磷酸血症和低钙血 症。肾衰已昏迷病人可给无氮鼻饲流质膳食,食 物包括葡萄糖乳化植物渍、及维生素B1 10mg、维 生素C 1000mg、叶酸5mg、碳酸钙1~3g,热能 800~1000kcal。
肠内营养液不同输注方式对神经内科ICU_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
![肠内营养液不同输注方式对神经内科ICU_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503dc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0.png)
养补充方式.而在 实 际 的 肠 内 营 养 支 持 过 程 中,营
养泵虽然在 临 床 治 疗 中 具 有 一 定 效 果,但 是 NICU
患者接受肠外营养 支 持 治 疗 过 程 中,自 身 胃 肠 道 黏
1.
3.
2 机械并发症
1.
3.
1 胃肠道并发症
有研究 [8]表明,重症ICU 患者加强营养支持 对 疾 病
转归 有 重 要 意 义. 因 此,改 善 营 养 不 良 可 减 少
1)胃潴留:呕吐 出 4~6h 之 前 的 食 物,或 胃 内
容物 >200 mL,提示胃潴留 [3].每 4h 抽胃内容物
1 次,如抽出胃内容物 >200 mL,即认为是胃潴留.
1.
2 护理方法
2 组患者均留置复尔凯 F
l
o
c
a
r
e 鼻肠营养管,使
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商品名:能全力,生产企业:纽迪
希亚 制 药 有 限 公 司,规 格:
500 mL 瓶 -1 )
3次
d-1 ,总 量 1500 mL d-1 . 输 注 滴 速 参 数 为
80 mLh-1 .营养液均用 加 热 器 维 持 温 度 为 38~
0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计 数
营养疗效 和 病 情 好 转 情 况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异 [12]. 选
意义.
法和持续 输 注 泵 入 肠 内 营 养 物 质 对 NICU 患 者 的
影响,可为该类患者 肠 内 营 养 输 注 方 式 的 选 择 提 供
资料比较采用χ 检验,以 P <0.
灌食过程中发生鼻饲管不通畅,食物不易灌入,
营养支持输注系统指南——肠内营养管饲途径
![营养支持输注系统指南——肠内营养管饲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f22d3925b4daa58da0114a1d.png)
误 吸 、内垫 综合 征 和 胃瘫 ;轻微 并 发 症 包括 切 口感
染 、导管移 位 、造 口旁渗 漏 、导 管 堵 塞 和 切 口血 肿
等r ] 目前 国内外 尚无 关 于 各类 肠 内营养 管 饲途 卜 。 径对 患 者 临 床 结 局 影 响 的 多 中 心 随 机 对 照 研 究
壁肿瘤或 受 肿瘤 侵 犯 、巨 大食 管 裂 孔疝 、腹 壁 皮 肤
感 染 、心肺 功能 衰 竭 和 脑 室 分 流 等 【-3 E 26。P G并 发 症 的发生率 为 3 一6 ,其 中致 死 性 并发 症 发生 率 % %
为 0 3 一10 。严 重 并 发 症 包 括 腹 膜 炎 、出 血 、 .% .%
例 空肠 造 口,发展到 17 9 9年 Pnk osy和 G uee 首次 adrr
报道 经 皮 内 镜 下 胃造 口术 ( ect eu n ocpc pru no sed soi a gs ot y P G ¨ ,以及 近年来 出现 的腹 腔镜下 的 at s m , E ) J r o 空肠 造 口技 术 。随着 医疗 技术 的不 断进 步 和 管饲 途 径 的越来越 多 ,已能为 不 同疾 病 患 者 的肠 内营养 治 疗 提供 了个体 化 的选择 。 管 饲途 径 的 选 择 原 则 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 面 内容 : 满足肠 内 营养 需 要 ;置 管 方 式尽 量 简 单 、方便 ;尽 量减少对 患 者 损 害 ;患 者 舒 适 和 有 利 于 长 期 带 管 。 肠 内营 养的管 饲 途 径分 为 两 大类 ;一 是无 创 置 管技
( ) 中枢神经 系统导致 的吞 咽障碍 ; ( ) 口腔及 食 1 2 道肿瘤 导致 的吞咽 障碍 ; ( )有 正 常吞 咽 功能 ,但 3 摄 入 不 足 ,如 烧 伤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肠内营养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肠内营养液的正确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531d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4.png)
肠内营养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肠内营养液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辅助治疗手段,它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正确使用肠内营养液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肠内营养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液。
在使用肠内营养液之前,首先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液。
不同的患者需要的营养成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适合的肠内营养液。
其次,准备使用肠内营养液的器材。
在使用肠内营养液之前,要准备好需要的器材,包括输液袋、输液管、注射器等。
要确保这些器材都是干净的,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感染。
接着,正确配制肠内营养液。
配制肠内营养液需要按照医生的处方来进行,要严格按照比例将营养液和溶剂混合,并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外界污染。
然后,正确使用肠内营养液进行输液。
在进行输液之前,要先将肠内营养液倒入输液袋中,然后连接输液管和注射器,确保连接处没有漏气或渗漏。
在进行输液时,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姿势,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最后,监测患者的反应和效果。
在使用肠内营养液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效果,包括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是否出现过敏症状等。
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需要调整肠内营养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
总之,正确使用肠内营养液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使用肠内营养液时,要选择合适的营养液、准备好使用器材、正确配制肠内营养液、正确进行输液,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肠内营养液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6b3e23f31126edb6f1a10cd.png)
作者单位 : 合肥市第一人 民医院 安徽 2 3 0 0 0 1 基金项 目: 合肥市科研计划项 卧 编号 : 合科( 2 0 0 9 ) 6 3 号】 潘爱红 , 女, 副主任护师 2 0 1 3 — 0 9 — 1 0 收稿 , 2 0 1 3 — 1 0 — 2 7 修回
应用于分次推注方式 , 对输注量较少 , 尤其是 自制匀 浆 的患者适 用 。重 力滴 注受 到肠 内营养 的性状 以及 输液 器 的影 响 , 对 于 输 注速 度 的控制 效 果 较 差 。输 注泵 能 够保 障输 注 的速 度 以及 剂 量 , 并 极 大地 减 少 了护士的工作量 , 同时降低 了肠内营养输注的并发 症 。李 梅等 【 8 1 发现 专 用输 注 泵 能减 少 肠 内营养 后 腹 泻 的发生 , 间歇 输 入 和持 续 输人 两种 方 法对 腹 泻 的 发生没有影响 , 在低温条件下 , 有必要使用加热器 。 侯桂英等[ 9 J 应用输注泵 2 4 h 持续进行肠内营养 , 发现 胃肠 内并发症和 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较 间歇输注低 , 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谈婷婷等【 o l 研究表明重症创
2 输 注特 点
分次推注类似于正常餐食的间隔时 间, 符合人 类 的生理需求 , 但是该方法容易引起腹胀 、 腹泻等 胃肠 道并 发症 。间歇输 注 有助 于 恢复 胃液 正常 的酸 碱状 态 及 维持 正 常 的上 消化 道 菌群 , 一 般适 用 于 胃 肠功能较好的病人 。持续输注在不应用呼吸机患者 行肠 内营养时发生反流 、 腹泻 、 胃潴 留 等并 发 症 较 间歇输注少。 但是连续输注使 胃液 p H值升高, 而有 利于细菌的繁殖 , 同时肺炎发生率亦增加 。潘夏蓁 等[ 2 】 认为持续输注 6 h 以上时应暂停鼻饲 , 待 胃液 p H 值下降再输注 。
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
![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https://img.taocdn.com/s3/m/fc04be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f.png)
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原创版】目录1.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概述2.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内容3.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作用和意义4.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注意事项正文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是一种用于记录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情况的表格,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本文将从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概述、内容、作用和意义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概述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是一种用于记录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情况和效果的表格,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内容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2.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如鼻胃/鼻十二指肠管饲、造瘘口输注等;3.肠内营养输注液种类:如氨基酸型、脂肪乳剂型、碳水化合物型等;4.肠内营养输注剂量:包括每日总剂量和每次输注剂量;5.肠内营养输注时间:包括每日输注时间和每次输注时间;6.肠内营养输注途径:如口服、鼻饲、造瘘口输注等;7.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包括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等;8.肠内营养输注效果评估:包括患者主观症状、体征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三、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作用和意义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1.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2.及时发现和纠正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的问题,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3.有助于评估肠内营养输注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4.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差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四、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填写患者基本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2.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和液体种类;3.严格按照医嘱制定肠内营养输注剂量和时间,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输注效果;4.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肠内营养输注方案;5.保持肠内营养输注查检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便医护人员查阅和评估。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9f8909e6529647d26285202.png)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一、营养液的管理:
1、现用现配。
营养液领取后保存在4℃冰箱,不超过24小时。
2、输注前加温至38—40℃。
二、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2、保持通畅,定时冲管,防止堵塞。
喂养前后用至少50ml温开水冲洗喂养
管。
经喂养管给药,应在给药前后用温开水冲管。
3、按要求更换管道。
喂养管1天,普通胃管7天,鼻胃管1个月。
鼻肠管
42天。
三、病人护理
2、评估病人营养状态,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
3、喂养时病情允许的患者保持坐位、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度,防止反流。
4、气管切开的患者,将气囊充气,密切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以判断是
否发生返流或食管气管瘘。
5、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及停机后30分钟内暂停输注营养液。
6、根据病情准确调节输注速度。
先以40ml—60ml/h开始,患者适应后逐渐
递增,或按医嘱24小时匀速输入。
7、每6小时观察胃排空情况,大于150ml提示胃潴留,要减慢或暂停输注。
8、经鼻置管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另一侧鼻孔的通畅。
9、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3次/天。
10、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患者有无口
渴、恶心、呕吐、腹脹、腹泻、便秘、反流,呛咳,大便的性质、量、
次数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肠内营养使用流程图
![肠内营养使用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f2f55c3110661ed9ad51f3e6.png)
(1)一次性输注:200ml/次,6~8次/日
(2)间歇重力输注:250~500ml/次,4~6次/日,滴速20-30ml/min
(3)连续输注:持续16~24h
输注方式比较
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
患者耐受程度
优点
缺点
一次投给
每次200ml,每日
6~8次
鼻胃管饲
胃造口管饲
难以耐受
-
易引起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大大降低副反应,患者易接受
下床活动时间大幅度减少附:流程图Fra bibliotek5h8h
8h
8h
8h
8h
8h
24h
16h
8h
间断输注
每次250~500ml,速度450ml/h,
每日4~6次
鼻胃管饲
胃造口管饲
胃肠道正常或病情不严重时尚可耐受
下床活动时间增加,类似正常摄食的间隔时间
可能发生胃排空迟缓
连续输注
12~24h泵辅助输注:
20~40ml/h开始,每日增加20ml,直至100~125ml/h
危重病人,
空肠造口管
耐受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