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第9课 赤壁赋(完美答案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赤壁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方.

其破荆州(当) 倚.歌而和之(循、依) B.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盘绕) 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C.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 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攻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 B .扣舷而歌.之 歌.

曰 C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

也 D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B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译文: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C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译文:向大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

D .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扣弦而歌.

之 望.

美人兮天一方 七月既望.

依歌.

而和之 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 如.

日中天 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B A

C D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方.其破荆州(当)盈.虚者如彼(满)

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C.正襟危坐

..(端坐)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D.知不可乎骤得

..(突然得到)目遇而成色.(美景)

7.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失其所与.且夫.天地之间

C.抱明月而.长终 D.不知东方之.既白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目遇之.而成色

8.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9.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10.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孟德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

..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

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

..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

..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

..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