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将进酒》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五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还是浅层次的。本堂课旨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本班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强。

重点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他带着酒气从遥远的盛唐飘然而至。他有着“千古诗才,无人媲美;一身傲骨,气压群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巅峰代表诗人——李白。

活动2【导入】二、回顾作者诗歌特点

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及其诗歌的特点。

活动3【活动】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把这首诗先读一遍,一边读诗歌一边看注释,圈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2.请一位学生读诗歌,师生共同正音。

3.课件展示重要字词的读音,提醒学生做笔记。

将(qiāng)进酒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

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4.请学生放开声音再自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活动4【活动】四、指导诵读吟诵诗歌

1.全班放声齐读一遍这首诗。

2.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诗歌的方法。

3.小结诵读方法。

教师从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等方面进行点拨总结。

活动5【活动】五、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过渡:刚刚我们在诵读的时候,有些句子我们读的高亢,有些读的低沉,这是依据什么而定的?的确,这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关,下面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情感?

(以下讲解依据学生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提问:抒发了什么情感?为何而悲?

时光的流逝,人生苦短。我们知道,自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

课件展示:还有: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及《三国演义》卷首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2.小结:开篇李白就悲叹人生苦短,人生就如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想我李白啊,满腹经纶,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

课件展示:作者的《秋浦歌》也有这样的感叹。“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过渡:诗人是不是一悲到底了呢?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名句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提问:“人生得意须尽欢”,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那就进入了他感情发展的第二阶段。由悲转成什么了?乐(板书)

2.过渡:同学们,李白这种欢快,这种欢乐,是发自内心的吗?为什么呢?谁来说一下。

名句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提问:“天生我材必有用”,它的隐含意义就是告诉读者什么?

点拨:这句话隐含着他现在还没被重用。

2.提示写作背景:了解李白的仕途经历。

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有远大抱负,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他在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

①《行路难》还记得吗?最后两句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虽然道路困难“要渡黄河,登泰山,过雪地”,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可是李白第二次进长安时已42岁,天宝二年,大概是公元742年,这次是“奉诏入朝”,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是唐玄宗召他进京,因此,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最后李白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那么这首诗写于哪一年呢?大家看一看课下注解。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这个时候的李白,可以说成就功业已是无望了,但是内心的深处仍然还燃烧着那么一团火,而这首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隐含意义就是那一个,就是说我有才,没得到重用。是不是啊?他如果已经

得到重用的话,他就不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什么呢,好像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者是一种无奈。

3.小结:所以这个欢乐,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再往后发展,大家看啊,再往后发展,这感情的发展阶段又到了什么呢?

名句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李白的感觉到了什么呢?他认为人活在世上,什么东西是不足贵?

2.就是书上所说的,“钟鼓”和“馔玉”是指什么?

“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

①在封建时代,只有那些人才能享受这些?

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②李白对这样的生活持什么态度?联系学过的其他作品。

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

名句五:与尔同销万古愁。

1.这种情感发展到后来是怎样的?我们看下最后几句,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李白是什么的样子?

2.李白此时反客为主,他的情感达到“狂傲”(板书)的地步。这“狂”其实就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集中体现。(板书连线)这是这首诗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大起大落。

活动6【讲授】六、小结情感美读诗歌

1.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此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2.听名家诵读。

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