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二最新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必修二2.1.3 2.1.4 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题(解析版)

高一数学必修二2.1.3  2.1.4 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题(解析版)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 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若a ∥α,b ∥α,则直线b a ,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B.相交C.异面D.A 、B 、C 、均有可能2.直线与平面平行式指 ( )A.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都无公共点B.直线上的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C.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D.直线不在平面内3.有下列命题:①若直线在平面外,则这条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②若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的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a 与平面α也平行④两个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重合则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B.1C.2D.34.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则它们交线的条数 ( )A .1条 B.2条 C.3条 D.1条或3条5.过平面外一条直线作与平面的平行平面 ( )A.必定可以且只能作一个B.至少可以作一个C.至多可以作一个D.一定不能作6.给出下列命题: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③若直线b a ,与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b a ,互相平行④若直线b a ,是异面直线,则与b a ,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1B.2C.3D.4二、填空题7.面α∥面β,直线α⊂a ,则直线a 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8.两直线a ,b 相互平行,且a ∥α,则b 与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9.若平面α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m 同时垂直于直线n ,则直线m 与面α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10.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为_____三、解答题11.用符号语言表述语句:“直线l 经过平面α内一定点P,但l 在平面α外”,并画图12.a a ,α⊄已知∥a b b 求证:,,α⊂∥α13.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那么α∥β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答案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D2.C3.A4.D5.C6.D7.β//a 8.αα⊂b b 或// 9.平行 10.平行或相交11.略 12.略 13.略 14.略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C2.A3.A4.C5.D6.C7.相交与或ααb b ,// 8.平行或相交 9.无数 110.M D BM M A A ACE BD 111,,,//连接中点取平面证明:CE BM BMEC ME BC ////为平行四边形,故,则易证= ACE BM MD AE 平面即同理//,//1M MD BM ACE MD =11// ,又平面111,//BMD BD ACE BMD 平面又平面故平面⊂ACE BD 平面所以//111.证明:连接AC C A ,11,,,,11O BD AC Q P EF MN C A 于交于分别交设 OQ AP ACC A OQ AP //,,11中,易证在矩形连接 1111//,//,//D B EF D B MN EFDB AP 又平面从而 MN EF //所以EFDB MN 平面所以//EFDB AMN 平面所以平面//12.略13.证明:如图所示,作相交两平面分别与γβα,,相交 f b e a //,////∴γαd b c a f de c //,////,//∴同理ββ//,//b a ∴βα//∴14.略。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 空间直线的垂直关系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 空间直线的垂直关系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必修2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基础知识点一、选择题:1.若斜线段AB是它在平面α上的射影的长的2倍,则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A.60°B.45°C.30°D.120°2.直线l⊥平面α,直线m⊂α,则( ).A.l⊥mB.l∥mC.l,m异面D.l,m相交而不垂直3.如图所示,PO⊥平面ABC,BO⊥AC,在图中与AC垂直的线段有( ).A.1条B.2条C.3条D.4条4.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 ).A.α∥γB.α⊥γC.α与γ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都有可能5.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在平面AB1上任取一点M,作ME⊥AB于E,则( ).A.ME⊥平面ACB.ME ⊂平面ACC.ME∥平面ACD.以上都有可能6.如图,设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则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A.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垂直B.它们两两垂直C.平面PAB与平面PBC垂直,与平面PAD不垂直D.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不垂直二、填空题:7.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O是底面ABCD的中心(如图),则EF与平面BB1O的关系是________.8.若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个.①a⊥α,b∥α⇒a⊥b; ②a⊥α,a⊥b⇒b∥α;③a∥α,a⊥b⇒b⊥α;④a⊥α,b⊥α⇒a∥b.9.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m⊥α;④n⊥β.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10.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截面C1D1AB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C1ABC的大小为________.三、解答题:11.如图所示,在Rt △AOB 中,∠ABO=π6,斜边AB=4,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AOC 是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PD=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1)求证:PA ∥平面EDB ;(2)求证:PB ⊥平面EFD.综合提高1.已知l ,m ,n 为两两垂直的三条异面直线,过l 作平面α与直线m 垂直,则直线n 与平面α的关系是( ).A.n ∥αB.n ∥α或n ⊂αC.n ⊂α或n 与α不平行D.n ⊂α2.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 ,点A ∈α,A ∉l ,直线AB ∥l ,直线AC ⊥l ,直线m ∥α,m ∥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 ∥mB.AC ⊥mC.AB ∥βD.AC ⊥β3.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关系无法确定4.如图,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现在沿SE,SF,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给出下列关系:①SG⊥平面EFG;②SE⊥平面EFG;③GF⊥SE;④EF⊥平面SEG.其中成立的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如果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相互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正投影是底面三角形的________心.6.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若A1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ABC的中心,则AB1与ABC底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等于________.7.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BD;②△ACD是等边三角形;③AB与平面BCD成60°的角;④AB与CD 所成的角为60°.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8.如图,A、B、C、D为空间四点,在△ABC中,AB=2,AC=BC=2,等边三角形ADB以AB为轴运动,当平面ADB⊥平面ABC时,则CD=________.9.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SA垂直于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过点A且垂直于SC的平面分别交SB,SC,SD于点E,F,G.求证:AE⊥SB,AG⊥SD.1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O⊥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1)求证:PC⊥BC.(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11.如图,已知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E⊥平面PBC,E为垂足.(1)求证:PA⊥平面ABC;(2)当E为△PBC的垂心时,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12.(创新拓展)已知△BCD 中,∠BCD=90°,BC=CD=1,AB ⊥平面BCD ,∠ADB=60°,E ,F 分别是AC ,AD 上的动点,且AE AC =AF AD=λ(0<λ<1). (1)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ABC ;(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CD?参考答案基础篇1.答案 A ;解析 斜线段、垂线段以及射影构成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ABO即是斜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又AB=2BO ,所以cos ∠ABO=OB AB =12.所以∠ABO=60°.故选A.2.答案 A ;解析 无论l 与m 是异面,还是相交,都有l ⊥m ,考查线面垂直的定义,故选A.3.答案 D ;解析 ∵PO ⊥平面ABC ,∴PO ⊥AC ,又∵AC ⊥BO ,∴AC ⊥平面PBD , ∴平面PBD 中的4条线段PB ,PD ,PO ,BD 与AC 垂直.4.答案 D ;解析 以正方体为模型:相邻两侧面都与底面垂直;相对的两侧面都与底面垂直;一侧面和一对角面都与底面垂直,故选D.5.答案 A ;解析 由于ME ⊂平面AB 1,平面AB 1∩平面AC=AB ,且平面AB 1⊥平面AC ,ME ⊥AB ,则ME ⊥平面AC.6.答案A;解析∵PA⊥平面ABCD,∴PA⊥BC.又BC⊥AB,PA∩AB=A,∴BC⊥平面PAB,∵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AB.由AD⊥PA,AD⊥AB,PA∩AB=A,得AD⊥平面PAB.∵AD⊂平面PAD,∴平面PAD ⊥平面PAB.由已知易得平面PBC与平面PAD不垂直,故选A.7.答案垂直;解析由正方体性质知AC⊥BD,BB1⊥AC,∵E,F是棱AB,BC 的中点,∴EF∥AC,∴EF⊥BD,EF⊥BB1,∴EF⊥平面BB1O.8.答案2;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①④正确.9.答案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解析如图,PA⊥α,PB⊥β,垂足分别为A、B,α∩β=l,l∩平面PAB=O,连接OA、OB,可证明∠AO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则∠AOB=90°⇔PA⊥PB.10.答案45°;解析∵AB⊥BC,AB⊥BC1,∴∠C1BC为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大小为45°.11.证明:由题意:CO⊥AO,BO⊥AO,∴∠BOC是二面角BAOC的平面角,又∵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CO⊥BO,又∵AO∩BO=O,∴CO⊥平面AOB,∵CO⊂平面COD,∴平面COD⊥平面AOB.12.证明:(1)连接AC,AC交BD于点O.连接EO,如图.∵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O是AC的中点.在△PAC中,EO是中位线,∴PA∥EO.而EO⊂平面EDB且PA⊄平面EDB.所以PA∥平面EDB.(2)∵PD⊥底面ABCD且DC⊂底面ABCD.∴PD⊥DC.∵PD=DC,可知△P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DE是斜边PC的中线,∴DE⊥PC.①同样由PD⊥底面ABCD,得PD⊥BC.∵底面ABCD是正方形,有DC⊥BC,∴BC⊥平面PDC.而DE⊂平面PDC,∴BC⊥DE.②由①和②推得DE⊥平面PBC.而PB⊂平面PBC,∴DE⊥PB.又EF⊥PB且DE∩EF=E,∴PB⊥平面EFD.综合提高1.答案A;解析∵l⊂α,且l与n异面,∴n⊄α,又∵m⊥α,n⊥m,∴n ∥α.2.答案D;解析如图,AB∥l∥m,AC⊥l,m∥l⇒AC⊥m,AB∥l⇒AB∥β.故选D.3.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平面EFDG⊥平面ABC,当平面HDG绕DG转动时,平面HDG始终与平面BCD垂直,所以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因为二面角HDGF 的大小不确定.4.答案B;解析由SG⊥GE,SG⊥GF,得SG⊥平面EFG,排除C、D;若SE⊥平面EFG,则SG∥SE,这与SG∩SE=S矛盾,排除A,故选B.5.答案垂;解析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相互垂直,则三条交线两两互相垂直,可证投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6.答案:23;解析由题意知,三棱锥A1ABC为正四面体(各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设棱长为a ,则AB 1=3a ,棱柱的高A 1O=63a(即点B 1到底面ABC 的距离),故AB 1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A 1O AB 1=23.' 7.答案 ①②④;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夹角.8.答案 2;解析 取AB 的中点E ,连接DE ,CE ,因为△ADB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 ⊥AB.当平面ADB ⊥平面ABC 时,因为平面ADB ∩平面ABC=AB ,所以DE ⊥平面ABC.又CE ⊂平面ABC 可知DE ⊥CE. 由已知可得DE=3,EC=1,在Rt △DEC 中,CD=DE 2+CE 2=2.9.证明 因为SA ⊥平面ABCD ,所以SA ⊥BC.又BC ⊥AB ,SA ∩AB=A ,所以BC ⊥平面SAB ,又AE ⊂平面SAB ,所以BC ⊥AE.因为SC ⊥平面AEFG ,所以SC ⊥AE.又BC ∩SC=C ,所以AE ⊥平面SBC ,所以AE ⊥SB.同理可证AG ⊥SD.10.(1)证明 因为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所以PD ⊥BC.因为∠BCD=90°,所以BC ⊥CD.又PD ∩CD=D ,所以BC ⊥平面PCD.而PC ⊂平面PCD ,所以PC ⊥BC.(2)解 如图,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CD 的延长线于E ,过点E 作PC 的垂线,垂足为F ,则有AE ∥平面PBC ,所以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点E 到平面PBC 的距离.又EF ⊥PC ,BC ⊥平面PCD ,则EF ⊥BC.BC ∩PC=C ,所以EF ⊥平面PBC.EF 即为E 到平面PBC 的距离.又因为AE ∥BC ,AB ∥CD ,所以四边形ABC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E=AB=2. 又PD=CD=1,PD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所以PD ⊥CD ,∠PCD=45°. 所以EF= 2.即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 2.11.证明 (1)在平面ABC 内取一点D ,作DF ⊥AC 于F ,∵平面PAC ⊥平面ABC ,且交线为AC ,∴DF ⊥平面PAC.又∵PA ⊂平面PAC ,∴DF ⊥PA.作DG ⊥AB 于G ,同理可证DG ⊥PA.∵DG ∩DF=D ,∴PA ⊥平面ABC.(2)连接BE 并延长交PC 于H.∵E 是△PBC 的垂心,∴PC ⊥BH ,又AE ⊥平面PBC ,故AE ⊥PC ,且AE ∩BE=E ,∴PC ⊥平面ABE.∴PC ⊥AB.又∵PA ⊥平面ABC ,∴PA ⊥AB ,且PA ∩PC=P ,∴AB ⊥平面PAC ,∴AB ⊥AC ,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 12.(1)证明 ∵AB ⊥平面BCD ,∴AB ⊥CD.∵CD ⊥BC 且AB ∩BC=B ,∴CD ⊥平面ABC.又∵AE AC =AF AD=λ(0<λ<1),∴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 ∥CD ,∴EF ⊥平面ABC. 又EF ⊂平面BEF ,∴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 ⊥平面ABC.(2)解 由(1)知,EF ⊥BE ,又平面BEF ⊥平面ACD ,∴BE ⊥平面ACD ,∴BE ⊥AC. ∵BC=CD=1,∠BCD=90°,∠ADB=60°,AB ⊥平面BCD ,∴BD=2,AB=2tan 60°= 6.AC=AB 2+BC 2=7, 由AB 2=AE ·AC 得AE=67,∴λ=AE AC =67,故当λ=67时,平面BEF ⊥平面ACD.。

高一数学必修二 立体几何点线面 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  立体几何点线面  专项练习(含答案)
(2)证明: 平面;
(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15. (本题13分)在几何体ABCDE中, ∠BAC= , DC⊥平面ABC, EB⊥平面ABC, F是BC的中点, AB=AC=BE=2, CD=1.
(1)求证: DC∥平面ABE;
(2)求证: AF⊥平面BCDE;
(3)求几何体ABCDE的体积.
16. 如图,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 底面边长及侧棱长均为2, D是棱AB的中点,
(1)求证 ;
(2)求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17.如图,在正方体中,为底面的中心,是的中点,设是上的中点,求证:(1);
(2)平面 ∥平面 .
18. (14分)如图, 在直三棱柱中, , 点是的中点.
(Ⅰ)求证: ;
(Ⅱ)求证: 平面 ;
(Ⅲ)求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
参考答案
Hale Waihona Puke 1.D2.D3.C
4.D
5.B
6.②④
7.平行或相交(直线在平面外)
8.1, 2, 3
9.
10. ②④⑤
11. (1)见解析(2)见解析
12. 见解析。
13. (Ⅰ)见解析;(Ⅱ)见解析。
14. (1)证明: 见解析;(2)证明: 见解析;(3)
二、填空题:
6.设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是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②若
③若
④若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7. 已知两条相交直线, , ∥平面, 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
8.如图, 空间中两个有一条公共边AD的正方形ABCD和ADEF.设M、N分别是BD和AE的中点, 那么
①AD⊥MN;②MN∥平面CDE;③MN∥CE;④MN、CE异面

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答案详解)

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答案详解)

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答案详解)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题目:已知集合A={1, 2, 3, 4},集合B={3, 4, 5, 6},则A∩B的最小值是()选项:A. 0B. 1C. 2D. 3解析: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即为A∩B。

在这里,A和B的交集为{3, 4},共有两个元素。

因此,答案为C. 2。

2. 题目:若sinθ=1/2,θ∈(0, π),则cosθ的值为()选项:A. 1/2B. -1/2C. √3/2D. -√3/2解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sinθ=对边/斜边。

在这里,sinθ=1/2,代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对边的长度是斜边长度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另外一个边的长度为√3/2。

因此,cosθ=邻边/斜边=√3/2。

答案为C. √3/2。

二、填空题1. 题目:已知事件A的概率为0.6,事件B的概率为0.4,事件A 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3,则事件A和事件B互不独立。

事件A的补事件的概率是()。

解析:事件A的概率为0.6,补事件即为事件A不发生的概率,即1-0.6=0.4。

2. 题目:已知函数y=2x-1,若x=3,则y的值为()。

解析:将x=3代入函数中,得到y=2*3-1=5。

三、计算题1. 题目:已知函数y=2x+3,求当x=1时,y的值。

解析:将x=1代入函数中,得到y=2*1+3=5。

2. 题目:已知函数y=3x^2-2x+1,求当x=2时,y的值。

解析:将x=2代入函数中,得到y=3*2^2-2*2+1=13。

四、解答题1. 题目:求解方程2x-5=7。

解析:将方程两边都加上5,得到2x=12。

再将方程两边都除以2,得到x=6。

因此,方程的解为x=6。

2. 题目:求解方程3x^2-5=0。

解析:将方程两边都加上5,得到3x^2=5。

再将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到x^2=5/3。

对方程两边取平方根,得到x=±√(5/3)。

因此,方程的解为x=±√(5/3)。

高一数学必修2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高一数学必修2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数学2必修)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A .棱台B .棱锥C .棱柱D .都不对2.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AB. C. D.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 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 .25πB .50πC .125πD .都不对 4.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AB2 C.2:D35.在△ABC 中;02, 1.5,120AB BC ABC ==∠=;若使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A.92π B. 72π C. 52π D. 32π 6.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对角线的长 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130 B .140 C .150 D .160二、填空题1.一个棱柱至少有 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 ________个顶点; 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 ________条侧棱。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2.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

3.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 中;O 是上底面ABCD 中心;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 则三棱锥11O AB D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4.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11A ADD 、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E BFD 1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____。

5.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若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1.养路处建造圆锥形仓库用于贮藏食盐(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之用);已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为12M ;高4M ;养路处拟建一个更大的圆锥形仓库;以存放更多食盐;现有两种方案:一是新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比原来大4M (高不变);二是高度增加4M (底面直径不变)。

高一数学(必修二)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已知斜三棱柱的一个侧面的面积为10,该侧面与其相对侧棱的距离为3,则此斜三棱柱的体积为( ) A .30B .15C .10D .602.一件刚出土的珍费文物要在博物馆大厅中央展出,需要设计各面是玻璃平面的无底正四棱柱将其罩住,罩内充满保护文物的无色气体.已知文物近似于塔形,高1.8米,体积为0.5立方米,其底部是直径为0.9米的圆(如图),要求文物底部与玻璃罩底边间隔0.3米,文物顶部与玻璃罩上底面间隔0.2米,气体每立方米1000元,则气体费用为( )A .4500元B .4000元C .2880元D .2380元3.过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三个顶点作一截面,此截面恰好切去一个三棱锥,则该正方体剩余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4B .6C .203D .1634.已知用斜二测画法画梯形OABC 的直观图O A B C ''''如图所示,3O A C B ''''=,C E O A ''''⊥,8OABC S =四边形,//C D y '''轴,2C E ''=,D 为O A ''的三等分点,则四边形OABC 绕y 轴旋转一周形成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52π3B .48πC .38π3D .12π5.已知四棱台的上、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2和4的正方形,侧面均为腰长为4的等腰梯形,则该四棱台的表面积为( )A .1015+B .34C .201215+D .686.如图,棱长为5的正方体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有两个直通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孔,则这个有孔正方体的表面积(含孔内各面)是( )A .258B .234C .222D .2107.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表面上任取4个点构成一个三棱锥,则这个三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1(0,]6B .1(0,]3C .1(0,]2D .(0,1)8.2,则以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 A 2B .23C 3D 2 二、多选题9.有一个三棱锥,其中一个面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有两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可能是( ) A 3B 2C 22D 2310.“堑堵”“阳马”和“鳖臑”是我国古代对一些特殊几何体的称谓.《九章算术·商功》有如下叙述:“斜解立方,得两堑堵,斜解堑堵.其一为阳马,其一为鳖臑”.意思是说:将一个长方体沿对角面斜截(图1),得到一模一样的两个堑堵(图2),再沿一个堑堵的一个顶点和相对的棱斜截(图2),得一个四棱锥称为阳马(图3),一个三棱锥称为鳖臑(图4).若长方体的体积为V ,由该长方体斜截所得到的堑堵、阳马和鳖臑的体积分别为123,,V V V ,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123V V V V ++=B .122V V =C .232V V =D .36V V =11.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AA =,1AB BC ==,90ABC ︒∠=,侧面11AAC C 中心为O ,点E 是侧棱1BB 上的一个动点,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直三棱柱侧面积是422+B .直三棱柱体积是13C .三棱锥1E AAO -的体积为定值 D .1AE EC +的最小值为212.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PO ⊥底面,//ABCD AB CD ,,O M 分别是,CD PC 的中点,且PO OD DA AB BC ====,记三棱锥,,P OBM M OBC M PAB ---的体积分别为123,,V V V ,则( )A .12V V =B .212V V =C .13B OMPD V V -= D .12323P ABCD V V V V -=++三、填空题13.已知平行六面体各棱长均为4,在由顶点P 出发的三条棱上,取1PA =,2PB =,3PC =,则棱锥-P ABC 的体积是该平行六面体体积的______.14.某正三棱台的各顶点之间的距离构成的集合为{}3,2,则该棱台的体积为______. 15.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A A ⊥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梯形,AD BC ∥,且2AD BC =,过1A ,C ,D 三点的平面记为α,1BB 与平面α的交点为Q .则此四棱柱被平面α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__.16.给定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1α,2α,3α,4α,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为1,若一个1234A A A A 的四个顶点满足:i i A α∈(1i =,2,3,4),则该正四面体1234A A A A 的体积为_________.四、解答题17.如图所示,正六棱锥被过棱锥高PO 的中点O '且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得到正六棱台OO '和较小的棱锥PO '.(1)求大棱锥,小棱锥,棱台的侧面面积之比;(2)若大棱锥PO 的侧棱长为12cm ,小棱锥的底面边长为4cm ,求截得的棱台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18.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a 和b (a <b ).(1)若侧棱所在直线与上、下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为45°,求棱台的侧面积;(2)若棱台的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它的高.19.如图,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上、下底面均是正方形,且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且5AB =,113A B =,110AA =(1)求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侧面积; (2)求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20.正三棱柱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2和4的矩形,求它的表面积.21.棱锥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空间图形之一,譬如我们熟悉的埃及金字塔,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我国数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棱锥问题,公元一世纪左右成书的《九章算术》第五章中的第十二题,计算了正方锥、直方锥(阳马)、直三角锥(鳖臑)的体积,并给出了通用公式.公元三世纪中叶,数学家刘徽在给《九章算术》作的注中,运用极限思想证明了棱锥的体积公式.请你使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如图,正三棱锥S ABC -中,三条侧棱SA ,SB ,SC 两两垂直,侧棱长是3,底面ABC 内一点P 到侧面,,SAB SBC SAC 的距离分别为x ,y ,z .(1)求证:3x y z ++=;(2)若1113x y z++=,试确定点P 在底面ABC 内的位置.22.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下底边长3AB =3.(1)求正四棱台的表面积S 表;(2)求1AB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1--8BBCBC CBB9.BCD 10.ACD 11.ACD 12.ACD 13.164147215.117165517.(1)设小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斜高为h ,则大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 ,斜高为2h , 所以大棱锥的侧面积为1622122a h ah ⨯⨯⨯=,小棱锥的侧面积为1632a h ah ⨯⨯⨯=, 棱台的侧面积为1239ah ah ah -=,所以大棱锥,小棱锥,棱台的侧面积之比12:3:94:1:3ah ah ah =. (2)因为小棱锥的底面边长为4cm ,所以大棱锥的底面边长为8cm , 因为大棱锥的侧棱长为12cm 1441682-=, 所以大棱锥的侧面积为2168821922cm 2⨯⨯⨯=, 所以棱台的侧面积为2321442cm 4=, 棱台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为22233646824331203cm +==, 所以棱台的表面积为(231442cm .18.解:(1)如图所示:PO ⊥平面ABCD ,侧棱所在直线与上、下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为45︒, 45PAO ∴∠=︒,2PO OA ∴=,1112PO O A =. 分别取AB ,11A B 的中点E ,1E ,连接OE ,11O E . 则2223()()22b PE b +,22123()()22a PE a +=. ∴斜高113)EE PE PE b a =-=-.∴棱台的侧面积()))2213432S a b b a b a =⨯+-=-侧;(2)棱台的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22114()2a b EE a b ⨯+⨯=+,2212()a b EE a b +∴=+. 222222111()[]()2()2a b b a abOO EE EO E O a b a b+-∴=---++. 19.(1)设棱台1111ABCD A B C D -是由棱锥P ABCD -截出的,如图,棱台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则棱锥P ABCD -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显然侧棱都相等, 设M 是底面ABCD 上AC 与BD 的交点,则M 是AC 的中点也是BD 中点,所以PM AC ⊥,PM BD ⊥,则PM ⊥平面ABCD ,M 正方形ABCD 中心,因此P ABCD -是正棱锥,棱台1111ABCD A B C D -是正棱台,在侧面11BB C C 内过1B 作1B H BC ⊥于点H ,则22153(10)()32B H -=-=, 棱台的侧面积为S 侧=14(35)3482⨯+⨯=;(2)设N 是1111D C B A 的中心,显然N PM ∈,1MNB B 是直角梯形,2525BM ==,132B N高225232(10)()2222MN =--= 棱台的体积为221982(5533)223V =+⨯+⨯ 20.因为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分别为2和4的矩形, 所以有以下两种情况:当2是下底面的周长,4是正三棱柱的高时,正三棱柱的表面积为=+2=S S S 表侧底21232324+223⎛⎫⨯⨯⨯ ⎪⎝⎭当4是下底面的周长,2是正三棱柱的高时,正三棱柱的表面积为=+2=S S S 表侧底21438342+223⎛⎫⨯⨯⨯ ⎪⎝⎭故答案为:238321.(1)在正三棱锥S ABC -中,SA ,SB ,SC 两两垂直且AB =BC =CA ,P 为底面ABC 内的一点,连接PA ,PB ,PC ,PS ,如图,可将原三棱锥分成三个三棱锥P SAB P SBC P SAC ---,,, 它们的高分别为,,x y z ,由S ABC C SAB P SAB P SBC P SAC V V V V V -----==++, 即2111133(333333)3232x y z ⨯⨯⨯=⨯⨯⨯+⨯+⨯, 得 3.x y z ++=(2)由31113x y z x y z ++=⎧⎪⎨++=⎪⎩,得1116x y z x y z +++++=.又0,0,0x y z >>>,∴1112,2,2x y z x y z +≥+≥+≥,∴1116x y z x y z +++++≥, 当且仅当1x y z ===时取等号.故当1113x y z ++=时,点P 为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 22.(1)如图,做该正棱台的轴截面,GNE 中,3,33,90o GN NE GNE ==∠= , 所以6,30o GE GEN =∠= ,根据对称性,30o QEG ∠= , 故60,120,o o QEN MPQ ∠=∠= 所以60o MPG ∠= ,3,3,GM MP =∴=正四棱台上底面是一个边长为23的正方形,2222113[(23)(63)(23)(63)]33S ⋅=+⋅表 即111210812108=120+36=40+125233S =+⨯=表()() (2)正四棱台中,上下底面均为正方形,且侧棱长相等,1B 在底面的射影为M , 所以1B M ABCD ⊥面 , 1AB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1B AM ∠ ,1123,6,43MQ B M BQ ==∴=43AQ =146AB =16sin 46B AM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练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2练习题一、选择题(3×10=30分)1.图I 是由下列哪个平面图旋转得到的( A )2.下图所示的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为( C )A .圆柱;B .棱锥;C .长方体;D .棱台;3.设有不同的直线a,b 和不同的平面γβα,,,给出下列三个命题:○1若;b //a ,//b ,//a 则αα ○2若;//,//a ,//a βαβα则 ○3若;//,,βαγ⊥βγ⊥α则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4.长方体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是3,4,5,若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20π B .;225π C .;50π D .;200π 5.若0x 2<<-π,则经过两点P1(0,cosx),P2(sinx,0)的直线的倾斜角为(C )A .x;B .-x;C .2π+x; D .π+x;6.平行于直线2x-y+1=0且与圆x 2+y 2=5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 D ) A .2x -y+5=0; B .2x -y -5=0;C .2x +y+5=0或2x +y -5=0;D .2x -y+5=0或2x -y -5=0; 7.若实数x,y 满足1y 4x 22=+,则x+y 的最大值是( A )A .;5B .2+;5C .;3D .;28.直线xcos θ+ysin θ+a=0与圆x 2+y 2=a 2交点的个数是( B )A .0;B .1;C .2;D .随θ的变化而变化;ABCD正视图 侧视图9.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上的高AD 为折痕,将∆ABC 折成二面角C —AD —B 等于( )时,在折成的图形中,∆ABC 为等边三角形。

A .90o ;B .60o ;C .45o ;D .30o;10.若圆满足:○1截y 轴所得弦长为2;○2被x 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3:1,在满足 条件○1○2的所有圆中,圆心到直线L:x -2y=0的距离最小的圆的方程为( B ) A .x 2+y 2+12x -16y -3=0; B .x 2+y 2-12x -16y -3=0; C .x 2+y 2-12x+16y -3=0; D .x 2+y 2-12x -16y+3=0; 二、填空题(3×4=12分)11.两直线2x+3y -k=0和x -ky+12=0的交点在y 轴上,则k 的值是 12.线段AB 两端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等于2,那么线段AB 所在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c 可以平行,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故④错误.
7[答案] D [解析] 如图所示.由于 AA1⊥平面 A1B1C1D1,EF⊂平面 A1B1C1D1,则 EF⊥AA1,所以①正确;当 E,F 分别是线段 A1B1,B1C1 的中点时,EF∥A1C1,又 AC∥A1C1,则 EF∥AC,所以 ③不正确;当 E,F 分别不是线段 A1B1,B1C1 的中点时,EF 与 AC 异面,所以②不正确;由于平面 A1B1C1D1∥平面 ABCD,EF⊂平面 A1B1C1D1,所以 EF∥平面 ABCD,所以④正确.
14.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二面角 C1-AB-C 的平面角等于 ________. 15.设平面 α∥平面 β,A,C∈α,B,D∈β,直线 AB 与 CD 交于点 S,且点 S 位于平面 α,β 之间,AS=8,BS=6,CS=12,则 SD=________. 16.将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BD 折成直二面角 A-BD-C,有如下 四个结论: ①AC⊥BD;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AB 与平面 BCD 成 60°的角; ④AB 与 CD 所成的角是 6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4.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异面直线 AB,A1D1 所成的角等于( ) A.30° B.45° C.60° D.90°
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 a 与 b,必存在平面 α,使得( ) A.a⊂α,b⊂α B.a⊂α,b∥α C.a⊥α,b⊥α D.a⊂α,b⊥α
6.下面四个命题: ①若直线 a,b 异面,b,c 异面,则 a,c 异面; ②若直线 a,b 相交,b,c 相交,则 a,c 相交; ③若 a∥b,则 a,b 与 c 所成的角相等; ④若 a⊥b,b⊥c,则 a∥c.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人教版-附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人教版-附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人教版,附答案)本文适合复习评估,借以评价学习成效。

一、选择题1. 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1,2),则直线AB的斜率为()A.3B.-2C. 2D. 不存在2.过点且平行于直线的直线方程为()A. B.C.D.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4.已知点、,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A. B. C. D.5. 研究下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与的关系6. 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c∥a,那么c与b的位置关系()A.一定是异面B.一定是相交C.不可能平行D.不可能相交7. 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8.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直线过圆心9. 两圆相交于点A(1,3)、B(m,-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y+c=0上,则m+c的值为()A.-1 B.2 C.3 D.010. 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GH相交于点P,那么( )A.点P必在直线AC上 B.点P必在直线BD上C.点P必在平面DBC内 D.点P必在平面ABC外11. 若M、N分别是△ABC边AB、AC的中点,MN与过直线BC的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C )A.MN∥βB.MN与β相交或MNβC. MN∥β或MNβD. MN∥β或MN与β相交或MNβ12. 已知A、B、C、D是空间不共面的四个点,且AB⊥CD,AD⊥BC,则直线BD与AC(A )A.垂直B.平行C.相交D.位置关系不确定二填空题13.已知A(1,-2,1),B(2,2,2),点P在z轴上,且|PA|=|PB|,则点P的坐标为;14.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P⊥平面ABCD,且AP=2,则PC=;15.过点(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___________;16.圆心在直线上的圆C与轴交于两点,,则圆C的方程为.三解答题17(12分) 已知△ABC三边所在直线方程为AB:3x+4y+12=0,BC:4x-3y+16=0,CA:2x+y-2=0 求A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18(12分)如图,已知△ABC是正三角形,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EA=AB=2a,DC=a,F是BE 的中点,求证:(1) FD∥平面ABC;(2) AF⊥平面EDB.19(12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CB、CD、CC1的中点,(1)求证:平面A B1D1∥平面EFG;(2)求证:平面AA1C⊥面EFG.20(12分)已知圆C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与y轴相切;②在直线y=x上截得弦长为2;③圆心在直线x-3y=0上. 求圆C的方程.设所求的圆C与y轴相切,又与直线交于AB,2分)设有半径为3的圆形村落,A、B两人同时从村落中心出发,B向北直行,A先向东直行,出村后不久,改变前进方向,沿着与村落周界相切的直线前进,后来恰与B相遇.设A、B两人速度一定,其速度比为3:1,问两人在何处相遇?22(14分)已知圆C:内有一点P(2,2),过点P作直线l交圆C于A、B两点.(1)当l经过圆心C时,求直线l的方程;(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写出直线l的方程;(3) 当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度时,求弦AB的长.一、选择题(5’×12=60’)(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B C C A A C A C A二、填空题:(4’×4=16’) (参考答案)13. (0,0,3) 14. 15 y=2x或x+y-3=0 16. (x-2)2+(y+3)2=5三解答题17(12分) 解:由解得交点B(-4,0),. ∴AC边上的高线BD的方程为.18(12分) 解:(1)取AB的中点M,连FM,MC,∵F、M分别是BE、BA的中点∴ FM∥EA, FM=EA∵ 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 ∴ CD∥EA∴ CD∥FM又 DC=a, ∴ FM=DC ∴四边形FMCD是平行四边形∴FD∥MCFD∥平面ABC(2)因M是AB的中点,△ABC是正三角形,所以CM⊥AB又 CM⊥AE,所以CM⊥面EAB, CM⊥AF, FD⊥AF,因F是BE的中点, EA=AB所以AF⊥EB.19解:略20解:∵圆心C在直线上,∴圆心C(3a,a),又圆与y轴相切,∴R=3|a|. 又圆心C到直线y-x=0的距离在Rt△CBD中,.∴圆心的坐标C分别为(3,1)和(-3,-1),故所求圆的方程为或.21解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设A、B两人速度分别为3v千米/小时,v千米/小时,再设出发x0小时,在点P改变方向,又经过y0小时,在点Q处与B相遇.则P、Q两点坐标为(3vx0, 0),(0,vx0+vy0).由|OP|2+|OQ|2=|PQ|2知,………………3分(3vx0)2+(vx0+vy0)2=(3vy0)2,即.……①………………6分将①代入……………8分又已知PQ与圆O相切,直线PQ在y轴上的截距就是两个相遇的位置.设直线相切,则有……………………11分答:A、B相遇点在离村中心正北千米处………………12分22解:(1)已知圆C:的圆心为C(1,0),因直线过点P、C,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2,直线l的方程为y=2(x-1),即 2x-y-20.(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l⊥PC, 直线l的方程为, 即 x+2y-6=0(3)当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度时,斜率为1,直线l的方程为y-2=x-2 ,即 x-y=0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为,圆的半径为3,弦AB的长为.。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含答案解析(54)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含答案解析(54)

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共22题)一、选择题(共10题)1.已知一家便利店从1月份至5月份的营业收入与成本支出的折线图如下:关于该便利店1月份至5月份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各月的利润保持不变B.各月的利润随营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C.各月的利润随成本支出的增加而增加D.各月的营业收入与成本支出呈正相关关系2.设i是虚数单位,如果复数(a+1)+(−a+7)i(a∈R)的实部与虚部相等,那么实数a的值为( )A.4B.3C.2D.13.关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B.表示取某数的频率C.表示该组上的个体数与组距的比值D.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与组距的比值4.观察新生婴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新生婴儿体重在(2700,3000)内的频率为( )A.0.001B.0.1C.0.2D.0.35. 如果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 2,方差是 13,那么另一组数据“3x 1−2,3x 2−2,3x 3−2,3x 4−2,3x 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 A . 2,13B . 2,1C . 4,23D . 4,36. 在 △ABC 中,∠BAC =π2,AB =AC =2,P 为 △ABC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则 PA⃗⃗⃗⃗⃗ ⋅(PB ⃗⃗⃗⃗⃗ +PC ⃗⃗⃗⃗⃗ ) 的最小值为 ( ) A . 1B . −12C . −1D . −27. 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 α,β 交于直线 l ,若直线 m ,n 满足 m ∥α,n ⊥β,则 ( ) A .m ∥lB .m ∥nC .n ⊥lD .m ⊥n8. 复数 i (2−i )= ( ) A . 1+2iB . 1−2iC . −1+2iD . −1−2i9. 若复数 z 满足 z (1+i )=2i ,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 z = ( ) A . 1−iB . 1+iC . −1+iD . −1−i10. 在 △ABC 中,B =30∘,AB =2√3,AC =2,则 △ABC 的面积是 ( )A . √3B . 2√3C . √3 或 2√3D . 2√3 或 4√3二、填空题(共6题) 11. 思考辨析,判断正误.在 △ABC 中,已知两边及夹角时,△ABC 不一定唯一.( )12. 根据党中央关于“精准脱贫”的要求,某市农业经济部门派甲、乙、丙 3 位专家对 A ,B 两个区进行调研,每个区至少派 1 位专家,则甲、乙两位专家均派遣至 A 区的概率为 .13. 已知向量 a =(2,1),b ⃗ =(−1,x ),若 (a +b ⃗ )∥(a −b ⃗ ),则实数 x 的值为 .14. 半径为 3 的球体表面积为 .15.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 ,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符号语言:α⊥β,α∩β=l,,⇒a⊥β.图形语言:16.若复数z=2+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在复平面内对应点的坐标为.1−2i三、解答题(共6题)17.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求证:(1) 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2) 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全面积的2318.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的大小是每分钟40m,水流速度的大小是每分钟20m,如果一小船从岸边某处出发,沿着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到达对岸,则小船的行进方向应指向哪里?19.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b2+c2−a2=2bcsin(B+C).(1) 求角A的大小;,求△ABC的面积.(2) 若a=2,B=π320.应用面面平行判断定理应具备哪些条件?21.在北京市“危旧房改造”中,小强一家搬进了回龙观小区.这个小区冬季用家庭燃气炉取暖.为了估算冬季取暖第一个月使用天然气的开支情况,从11月15日起,小强连续八天每天晚上记录了天然气表显示的读数,如下表(注:天然气表上先后两次显示的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使用天然气的数量):日期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小强的天然气表显示读数(单位:m3)220229241249259270279290妈妈11月15日买了一张面值600元的天然气使用卡,已知每立方米天然气1.70元,请你估算这张卡够小强家用一个月(按30天计算)吗?为什么?22.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1) 结合平均数和方差分析谁更优秀;(2) 结合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谁的成绩好些;(3) 结合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以上的次数分析谁的成绩好些;(4) 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分析谁更有潜力.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D【知识点】频率分布直方图2. 【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 a +1=−a +7,则 a =3.故选B . 【知识点】复数的乘除运算3. 【答案】D【解析】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是 频率组距,面积表示频率.【知识点】频率分布直方图4. 【答案】D【知识点】频率分布直方图5. 【答案】D【知识点】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6. 【答案】C【解析】如图,以直线 AB ,AC 分别为 x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A (0,0),B (2,0),C (0,2),设 P (x,y ),则 PA⃗⃗⃗⃗⃗ =(−x,−y ),PB ⃗⃗⃗⃗⃗ =(2−x,−y ),PC ⃗⃗⃗⃗⃗ =(−x,2−y ),PB ⃗⃗⃗⃗⃗ +PC ⃗⃗⃗⃗⃗ =(2−2x,2−2y ), 所以PA⃗⃗⃗⃗⃗ ⋅(PB ⃗⃗⃗⃗⃗ +PC ⃗⃗⃗⃗⃗ )=−x (2−2x )−y (2−2y )=2x 2−2x +2y 2−2y =2(x −12)2+2(y −12)2−1,当 x =12,y =12 时,PA ⃗⃗⃗⃗⃗ ⋅(PB ⃗⃗⃗⃗⃗ +PC⃗⃗⃗⃗⃗ ) 取得最小值,为 −1. 故选C .【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7. 【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α∩β=l,所以l⊂β,因为n⊥β,所以n⊥l.【知识点】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线、面的位置关系8. 【答案】A【解析】i(2−i)=1+2i.【知识点】复数的乘除运算9. 【答案】B【解析】因为复数z满足z(1+i)=2i,所以z=2i1+i=1+i.【知识点】复数的乘除运算10. 【答案】C【解析】由AB=2√3,AC=2,B=30∘及正弦定理ACsinB =ABsinC得sinC=ABsinBAC=2√3×122=√32.由C为三角形的内角可知C=60∘或120∘.因此A=90∘或30∘.在△ABC中,由AB=2√3,AC=2,A=90∘或30∘,得面积S=12AC⋅AB⋅sinA=2√3或√3.【知识点】正弦定理二、填空题(共6题)11. 【答案】×【知识点】余弦定理12. 【答案】16【解析】该试验所有的样本点为(甲,乙丙),(乙,甲丙),(丙,甲乙),(甲乙,丙),(甲丙,乙),(乙丙,甲)(其中每个样本点表示的都是“派往A区调研的专家、派往B区调研的专家”),共6个,其中甲、乙两位专家均被派遣至 A 区的样本点有 1 个,因此,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16. 【知识点】古典概型13. 【答案】 −12【解析】因为 a =(2,1),b⃗ =(−1,x ), 所以 a +b ⃗ =(1,x +1),a −b ⃗ =(3,1−x ), 又 (a +b ⃗ )∥(a −b⃗ ), 所以 1−x −3(x +1)=0, 解得 x =−12.【知识点】平面向量数乘的坐标运算14. 【答案】 36π【知识点】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5. 【答案】交线;垂直; a ⊂α ; a ⊥l【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垂直关系的性质16. 【答案】 (0,1)【知识点】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的乘除运算三、解答题(共6题) 17. 【答案】(1) 略. (2) 略.【知识点】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8. 【答案】如图所示,设向量 OA⃗⃗⃗⃗⃗ 的长度和方向表示水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向量 OB ⃗⃗⃗⃗⃗ 的长度和方向表示船在静水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 OA⃗⃗⃗⃗⃗ ,OB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OACB ,连接 OC . 依题意得 OC ⃗⃗⃗⃗⃗ ⊥OA ⃗⃗⃗⃗⃗ ,∣∣BC ⃗⃗⃗⃗⃗ ∣∣=∣∣OA ⃗⃗⃗⃗⃗ ∣∣=20,∣∣OB ⃗⃗⃗⃗⃗ ∣∣=40,所以 ∠BOC =30∘.故船应向上游且与河岸夹角为 60∘ 的方向行进. 【知识点】平面向量的实际应用问题19. 【答案】(1) 因为 A +B +C =π, 所以 sin (B +C )=sinA , 所以 b 2+c 2−a 2=2bcsinA ,所以b 2+c 2−a 22bc=sinA ,由余弦定理得 cosA =sinA ,可得 tanA =1, 又因为 A ∈(0,π), 所以 A =π4.(2) 根据正弦定理得 b =a sinA ⋅sinB =√6,又 sinC =sin (A +B )=sin (π4+π3)=√6+√24, 所以S △ABC =12absinC =12⋅2⋅√6⋅√6+√24=3+√32.【知识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20. 【答案】①平面 α 内两条相交直线 a ,b ,即 a ⊂α,b ⊂α,a ∩b =P .②两条相交直线 a ,b 都与 β 平行,即 a ∥β,b ∥β. 【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平行关系的判定21. 【答案】 300×1.70<600,够用.【知识点】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22. 【答案】(1) 根据题意作出统计表:平均数方差中位数命中9环及以上次数甲7 1.271乙75.47.53因为平均数相同,且 s 甲2<s 乙2,所以甲的成绩比乙稳定,甲更优秀.(2) 因为平均数相同,甲的中位数 < 乙的中位数, 所以乙的成绩比甲好.(3) 因为平均数相同,且乙命中 9 环及以上的次数比甲多, 所以乙的成绩比甲好.(4) 因为甲的成绩在平均线附近波动,而乙的成绩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从第 4 次开始射靶的环数没有比甲少的情况发生, 所以乙更有潜力.【知识点】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含答案解析(1)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含答案解析(1)

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11(共22题)一、选择题(共10题)1. △ABC 中,若 a =1,c =2,B =60∘,则 △ABC 的面积为 ( ) A . 12B . 1C .√32D . √32. 若书架中放有中文书 5 本,英文书 3 本,日文书 2 本,则抽出一本书为外文书的概率为 ( ) A . 15B . 310C . 25D . 123. 若 θ 为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则 θ 的取值范围为 ( ) A .(0,π) B .(0,π] C .[0,π) D .[0,π]4. 从一箱产品中随机地抽取一件,设事件 A = { 抽到一等品 },事件 B = { 抽到二等品 },事件 C = { 抽到三等品 } ,且已知 P (A )=0.65,P (B )=0.2,P (C )=0.1.则事件“抽到的是二等品或三等品”的概率为 ( ) A .0.7 B .0.65 C .0.35 D .0.35. 下列关于古典概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点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③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④若样本点总数为 n ,随机事件 A 包含其中的 k 个样本点,则 P (A )=kn .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④6. 给定一组数据:102,100,103,104,101,这组数据的第 60 百分位数是 ( ) A . 102 B . 102.5 C . 103 D . 103.57. 为比较甲、乙两地某月 14 时的气温情况,随机选取该月中的 5 天,这 5 天中 14 时的气温数据(单位:∘C )如下:甲:2628293131乙:2829303132以下结论:①甲地该月 14 时的平均气温低于乙地该月 14 时的平均气温; ②甲地该月 14 时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该月 14 时的平均气温;③甲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小于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④甲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大于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其中根据数据能得到的统计结论的编号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事件的概率总是在(0,1)之间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C.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一般会稳定于概率D.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9.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在平面α内”,正确的是( )A.A∈l,l∉αB.A⊂l,l⊄αC.A⊂l,l∈αD.A∈l,l⊂α10.半径为2的球的表面积为( )A.4πB.8πC.12πD.16π二、填空题(共6题)11.一家保险公司想了解汽车的挡风玻璃在一年时间里破碎的概率,公司收集了20000部汽车,时间从某年的5月1日到下一年的5月1日,共发现有600部汽车的挡风玻璃破碎,则一部汽车在一年时间里挡风玻璃破碎的概率约为.12.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做100次拋硬币的试验,结果51次出现正面朝上,因此,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5110013.若空间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14.如图所示,在复平面内,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点A,B对应的复数分别是z1,=.z2,则z2z115.平均数:如果n个数x1,x2,⋯,x n,那么x=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16.思考辨析判断正误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学生在这学期多次考试中数学成绩情况,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 )三、解答题(共6题)17.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AD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了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8.小明是班里的优秀学生,他的历次数学成绩是96,98,95,93,45分,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只有45分的原因是他带病参加了考试.期末评价时,怎样给小明评价(90分及90分以上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19.类比绝对值∣x−x0∣的几何意义,∣z−z0∣(z,z0∈C)的几何意义是什么?20.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C⊥平面ABC,∠ACB=90∘,PA=AC=2BC.(1) 若PA⊥PB,求证:平面PAB⊥平面PBC;(2) 若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60∘,求二面角C−PB−A的余弦值.21.应用面面平行判断定理应具备哪些条件?2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AB∥DC,AB⊥AD,DC=6,AD=8,BC=10,PD=9,E为PA的中点.(1) 求证:DE∥平面BPC.(2) 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F,满足CF⊥DB?若存在,试求出此时三棱锥B−PCF的体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C【解析】由题得 △ABC 的面积 S =12AB ⋅BC ⋅sin60∘=12×2×1×√32=√3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 【答案】D【解析】在 10 本书中,中文书 5 本,外文书为 3+2=5 本,由古典概型,在其中抽出一本书为外文书的概率为 510,即 12. 【知识点】古典概型3. 【答案】D【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垂直4. 【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事件 A 、 B 、 C 互为互斥事件,记事件 D =“抽到的是二等品或三等品”,则 P (D )=P (B ∪C )=P (B )+P (C )=0.2+0.1=0.3. 【知识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5. 【答案】D【解析】②中所说的事件不一定是样本点,所以②不正确;根据古典概型的特征及计算公式可知①③④正确. 【知识点】古典概型6. 【答案】D【解析】 5×0.6=3,第 60 百分位数是第三与第四个数的平均数, 即103+1042=103.5.【知识点】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7. 【答案】B【解析】因为 x 甲=26+28+29+31+315=29,x 乙=28+29+30+31+325=30,所以 x 甲<x 乙.又 s 甲2=9+1+0+4+45=185,s 乙2=4+1+0+1+45=2,所以 s 甲>s 乙,故由样本估计总体可知结论①④正确. 【知识点】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8. 【答案】C【解析】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 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 1,故A 错误;频率是由试验的次数决定的,故B 错误;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故C 正确,D 错误. 【知识点】频率与概率9. 【答案】D【解析】点 A 在直线 l 上,表示为 A ∈l ,l 在平面 α 内,表示为 l ⊂α. 【知识点】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0. 【答案】D【解析】因为球的半径为 r =2, 所以该球的表面积为 S =4πr 2=16π. 【知识点】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二、填空题(共6题) 11. 【答案】 0.03【解析】 P =60020000=0.03.【知识点】频率与概率12. 【答案】 ×【知识点】频率与概率13. 【答案】相等或互补【知识点】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4. 【答案】 −1−2i【解析】由题意,根据复数的表示可知z1=i,z2=2−i,所以z2z1=2−ii=(2−i)⋅(−i)i⋅(−i)=−1−2i.【知识点】复数的乘除运算、复数的几何意义15. 【答案】1n(x1+x2+⋯+x n)【知识点】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16. 【答案】√【知识点】频率分布直方图三、解答题(共6题)17. 【答案】如图所示,旋转所得的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挖去两个圆锥后剩余部分构成的组合体.【知识点】组合体18. 【答案】小明5次考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45,93,95,96,98,中位数是95,应评定为“优秀”.【知识点】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19. 【答案】∣z−z0∣(z,z0∈C)的几何意义是复平面内点Z到点Z0的距离.【知识点】复数的加减运算20. 【答案】(1) 因为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BC⊂平面ABC,BC⊥AC,所以BC⊥平面PAC,因为PA⊂平面PAC,所以PA⊥BC.又PA⊥PB,PB∩BC=B,所以PA⊥平面PBC,因为PA⊂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BC.(2) 如图,过P作PH⊥AC于点H,因为平面PAC⊥平面ABC,所以PH⊥平面ABC,所以∠PAH=60∘,不妨设PA=2,所以PH=√3,以 C 为原点,分别以 CA ,CB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以过 C 点且平行于 PH 的直线为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C (0,0,0),A (2,0,0),B (0,1,0),P(1,0,√3),因此 AB⃗⃗⃗⃗⃗ =(−2,1,0),AP ⃗⃗⃗⃗⃗ =(−1,0,√3),CB ⃗⃗⃗⃗⃗ =(0,1,0),CP ⃗⃗⃗⃗⃗ =(1,0,√3). 设 n ⃗ =(x 1,y 1,z 1) 为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 则 {n ⃗ ⋅AB⃗⃗⃗⃗⃗ =0,n ⃗ ⋅AP⃗⃗⃗⃗⃗ =0, 即 {−2x 1+y 1=0,−x 1+√3z 1=0,令 z 1=√3,可得 n ⃗ =(3,6,√3), 设 m ⃗⃗ =(x 2,y 2,z 2) 为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 则 {m ⃗⃗ ⋅CB⃗⃗⃗⃗⃗ =0,m ⃗⃗ ⋅CP ⃗⃗⃗⃗⃗ =0, 即 {y 2=0,x 2+√3z 2=0,令 z 2=√3,可得 m ⃗⃗ =(−3,0,√3), 所以 cos⟨m ⃗⃗ ,n ⃗ ⟩=4√3×2√3=−14, 易知二面角 C −PB −A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 C −PB −A 的余弦值为 14.【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二面角21. 【答案】①平面 α 内两条相交直线 a ,b ,即 a ⊂α,b ⊂α,a ∩b =P .②两条相交直线 a ,b 都与 β 平行,即 a ∥β,b ∥β. 【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平行关系的判定22. 【答案】(1) 取 PB 的中点 M ,连接 EM ,CM ,过点 C 作 CN ⊥AB ,垂足为 N ,如图所示. 因为 CN ⊥AB ,DA ⊥AB , 所以 CN ∥DA , 又 AB ∥CD ,所以四边形 CDAN 为矩形, 所以 CN =AD =8,DC =AN =6.在 Rt △BNC 中,BN =√BC 2−CN 2=√102−82=6, 所以 AB =12.因为 E ,M 分别为 PA ,PB 的中点, 所以 EM ∥AB 且 EM =6, 又 DC ∥AB ,且 CD =6, 所以 EM ∥CD 且 EM =CD , 则四边形 CDEM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DE ∥CM .因为 CM ⊂平面BPC ,DE ⊄平面BPC ,所以 DE ∥平面BPC .(2) 存在.理由如下:由题意可得 DA ,DC ,DP 两两互相垂直,故以 D 为原点,DA ,DC ,DP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 则 D (0,0,0),B (8,12,0),C (0,6,0),所以 DB⃗⃗⃗⃗⃗⃗ =(8,12,0). 假设 AB 上存在一点 F 使 CF ⊥BD ,设点 F 坐标为 (8,t,0)(0≤t ≤12), 则 CF⃗⃗⃗⃗⃗ =(8,t −6,0), 由 CF ⃗⃗⃗⃗⃗ ⋅DB ⃗⃗⃗⃗⃗⃗ =0,得 64+12(t −6)=12t −8=0, 所以 t =23,即 AF =23,故 BF =12−23=343.又 PD =9,所以 V 三棱锥B−PCF =V 三棱锥P−BCF =13×12×343×8×9=136.【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的判定、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高中必修二数学练习题及讲解答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练习题及讲解答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练习题及讲解答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练习题及讲解答案#### 练习题一:函数的性质题目:已知函数 \( f(x) = 2x^2 - 3x + 1 \) ,求该函数的单调区间。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函数的导数来确定其单调性。

对 \( f(x) \) 求导得到 \( f'(x) = 4x - 3 \)。

令 \( f'(x) = 0 \) 求得极值点:\[ 4x - 3 = 0 \]\[ x = \frac{3}{4} \]接下来,我们分析 \( f'(x) \) 的正负来确定单调性:- 当 \( x < \frac{3}{4} \) 时,\( f'(x) < 0 \),所以 \( f(x) \) 在 \( (-\infty, \frac{3}{4}) \) 上单调递减。

- 当 \( x > \frac{3}{4} \) 时,\( f'(x) > 0 \),所以 \( f(x) \) 在 \( (\frac{3}{4}, +\infty) \) 上单调递增。

因此,函数 \( f(x) \)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infty,\frac{3}{4}) \),单调递增区间为 \( (\frac{3}{4}, +\infty) \)。

#### 练习题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题目:已知 \( \sin(\alpha) = \frac{3}{5} \),且 \( \alpha \) 位于第一象限,求 \( \cos(\alpha) \) 的值。

解答: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关系,我们知道:\[ \sin^2(\alpha) + \cos^2(\alpha) = 1 \]已知 \( \sin(\alpha) = \frac{3}{5} \),代入上式得:\[ \left(\frac{3}{5}\right)^2 + \cos^2(\alpha) = 1 \]\[ \frac{9}{25} + \cos^2(\alpha) = 1 \]\[ \cos^2(\alpha) = 1 - \frac{9}{25} \]\[ \cos^2(\alpha) = \frac{16}{25} \]因为 \( \alpha \) 在第一象限,余弦值为正,所以:\[ \cos(\alpha) = \frac{4}{5} \]#### 练习题三:不等式的解法题目:解不等式 \( |x - 2| + |x + 3| > 8 \)。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十章《概率》单元练习题卷含答案解析 (5)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十章《概率》单元练习题卷含答案解析 (5)

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十章《概率》单元练习题卷10(共22题)一、选择题(共10题)1. 若 P (A )=0.1,P (B )=0.2,则 P (A ∪B )=( ) A . 0.3 B . 0.2 C . 0.1 D .不确定2. 在一段时间内,甲去某地的概率是 14,乙去此地的概率是 15 ;假定两人的行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至少有 1 人去此地的概率是 ( ) A .320B .15C .25D .9203. 箱子里有 5 个黑球,4 个白球,每次随机取出一个球,若取出黑球,则放回箱中,重新取球;若取出白球,则停止取球,那么在第 4 次取球之后停止的概率为 ( ) A .C 53C 41C 54B . (59)3×49 C . 35×14D .C 41×(59)3×494. 从一批电视机中随机抽出 10 台进行检验,其中有 1 台次品,则关于这批电视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次品率小于 10% B .次品率大于 10% C .次品率等于 10%D .次品率接近 10%5. 从分别标有 1,2,⋯,9 的 9 张卡片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 2 次,每次抽取 1 张,则抽到的 2 张卡片上的数奇偶性不同的概率是 ( ) A . 518B . 49C . 59D . 796. 两个实习生每人加工一个零件,加工为一等品的概率分别为 56和 34,两个零件是否加工为一等品相互独立,则这两个零件中恰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为 ( ) A . 12B . 13C .512D . 167. 一只小虫从原点出发沿数轴爬行,若一次爬行过程中,小虫等概率地向前或向后爬行 1 个单位,设爬行 n 次后小虫所在位置对应的数为随机变量 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Eξn =0B . Dξn =nC . P (ξ2020=0)<P (ξ2020=2)D . P (ξ2020=0)<P (ξ2018=0)8. 3 名男生和 3 名女生共 6 名同学站成一排,则 3 名男生中有且只有 2 名男生相邻的概率为 ( ) A . 15B . 25C . 35D . 3109. 某商场举行”五一购物抽奖”活动,已知各奖项中奖率分别是:一等奖为150,二等奖为125,三等奖为 110,四等奖为 15,其余均为纪念奖.某顾客获得 2 次抽奖机会,那么该顾客至少抽得一次三等奖的概率为 ( ) A . 21125B . 3100C . 19100D . 12010. 一箱产品中有 8 件正品和 2 件次品.每次从中随机抽取 1 件进行检测,抽出的产品不再放回.已知前两次检测的产品均是正品,则第三次检测的产品是正品的概率为 ( ) A .64125B .715C . 34D . 14二、填空题(共6题)11. 一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依次为 a ,b ,c ,当且仅当 a >b ,b <c 时称为“凹数”(如 213,312 等).若 a,b,c ∈{1,2,3,4},且 a ,b ,c 互不相同,则这个三位数为“凹数”的概率是 .12. 已知 Y =3+2X ,若 P (Y >7)=0.3,则 P (X ≤2)= .13. 若随机事件 A ,B 互斥,A ,B 发生的概率均不等于 0,且分别为 P (A )=2−a ,P (B )=3a −4,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14. 某高校甲、乙、丙、丁四个专业分别有 150,150,400,300 名学生,为了解学生的就业倾向,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这四个专业共抽取 40 名学生进行调查,应在丙专业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15. 一个袋中装有同样大小、质量的 10 个球,其中 2 个红色、 3 个蓝色、 5 个黑色.经过充分混合后,若从此袋中任意取出 4 个球,则三种颜色的球均取到的概率为 .16.某班有42名学生,其中选考物理的学生有21人,选考地理的学生有14人,选考物理或地理的学生有28人,从该班任选一名学生,则该生既选考物理又选考地理的概率为.三、解答题(共6题)17.某班几位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25,55]岁人群中随机抽取n人进行了一次日常生活是否具有环保意识的调查.若生活习惯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称为“环保族”,否则称为“非环保组”.得到如下统计表:组数分组环保族人数占本组的频率本组占样本的频率第一组[25,30)1200.60.2第二组[30,35)195p q第二组[35,40)1000.50.2第四组[40,45)a0.40.15第五组[45,50)300.30.1第六组[50,55)150.30.05(1) 求q,n,p,a的值;(2) 从年龄段在[40,50)的“环保族”中采用分层抽样抽取6人参加户外环保活动,其中选取两人作为领队,求选取的2名领队中恰有1人年龄在[40,45)的概率.18.某中学在一次校园开放日活动中聘用了10名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其中高一年级5人,高二年级3人,高三年级2人.现从这10人中任意选取3人参加一个宣传片的录制.(1) 求3个人来自两个不同年级的概率;(2) 求3个人来自三个不同年级,且高一年级的甲和高二年级的乙不能同时参加的概率.19.为了解某市今年初二年级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从该市初二年级男生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进行“掷实心球”的项目测试.经统计,成绩均在2米到12米之间,把获得的所有数据平均分成[2,4),[4,6),[6,8),[8,10),[10,12]五组,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 如果有4名学生的成绩在10米到12米之间,求参加“掷实心球”项目测试的人数;(2) 若测试数据与成绩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测试数据(单位:米)(0,6)[6,8)[8,12]成绩不合格及格优秀根据此次测试成绩的结果,试估计从该市初二年级男生中任意选取一人,“掷实心球”成绩为优秀的概率;(3) 在(2)的条件下,从该市初二年级男生中任意选取两人,假定两人的成绩是否优秀之间没有影响,求两人中恰有一人“掷实心球”成绩为优秀的概率.20.为缓解交通运行压力,某市公交系统实施疏堵工程.现调取某路公交车早高峰时段全程运输时间(单位:分钟)的数据,从疏堵工程完成前的数据中随机抽取5个数据,记为A组:从疏堵工程完成后的数据中随机抽取5个数据,记为B组.A组:128100*********B组:10010297101100(1) 该路公交车全程运输时间不超过100分钟,称为“正点运行”.从A,B两组数据中各随机抽取一个数据,求这两个数据对应的两次运行中至少有一次“正点运行”的概率;(2) 试比较A,B两组数据方差的大小(不要求计算),并说明其实际意义.21.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想一个数字,记为a,再由乙猜想甲刚才想的数字,把乙猜的数字记为b,且a,b∈{0,1,2,3,…,9},若∣a−b∣≤1,则称甲乙“心有灵犀”.现找两个人玩这个游戏,求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22.一个盒子里装有三张卡片,分别标记有数字1,2,3,这三张卡片除标记的数字外完全相同.随机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取一张,将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依次记为a,b,c.(1) 求“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满足a+b=c”的概率;(2) 求“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a,b,c不完全相同”的概率.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D【解析】由于不能确定事件 A 与 B 是否互斥,所以 P (A ∪B ) 不能确定. 【知识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2. 【答案】C【知识点】事件的相互独立性3. 【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第四次取球后停止当且仅当前三次取的球是黑球,第四次取的球是白球的情况,此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59)3×49. 【知识点】事件的相互独立性4. 【答案】D【解析】抽出的样本中次品的频率为 110,即 10%, 所以样本中次品率大约为 10%, 所以总体中次品率大约为 10%. 【知识点】频率与概率5. 【答案】C【解析】每次抽取 1 张,抽取 2 次,共有 C 91C 81=72(种)情况,其中满足题意的情况有 2×C 51C 41=40(种),所以所求概率 P =4072=59.【知识点】古典概型6. 【答案】B【知识点】事件的相互独立性7. 【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 −n ≤ξn ≤n ,且 ξn ∈Z ,且小虫向前或向后爬行 1 个单位的概率均为 12, 设爬行 n 次后小虫一共向前爬行了 r (r ≤n,r ∈N ) 次,则向后爬行了 (n −r ) 次,有 ξn =r +[−(n −r )]=2r −n , 故 P (ξn =2r −n )=C n r (12)n,则 Eξn =∑C n r (2r−n )2nn r=0=0,Dξn =E (ξn 2)−(Eξn )2=E (ξn 2)=∑C n r (2r−n )22nn r=0=n ,故A ,B 正确;P (ξ2020=0)=C 20201010(12)2020,P (ξ2020=2)=C 20201011(12)2020,即 P (ξ2020=0)P (ξ2020=2)=10111010>1,所以 P (ξ2020=0)>P (ξ2020=2),故C 错误;P (ξ2018=0)=C 20181009(12)2018,即 P (ξ2020=0)P (ξ2018=0)=20192020<1,所以 P (ξ2020=0)<P (ξ2018=0),故D 正确. 【知识点】事件的相互独立性8. 【答案】C【解析】从 3 名男生中任取 2 名男生“捆”在一起记作 A ,A 共有 C 32A 22=6(种)不同排法,剩下一名男生记作 B ,将 A ,B 插入到 3 名女生全排列后所形成的 4 个空中的 2 个空,共有C 32A 22A 42A 33=432(种)不同排法;而 3 名男生和 3 名女生共 6 名同学站成一排,有 A 66=720(种)不同排法,所以 3 名男生中有且只有 2 名男生相邻的概率为 P =432720=35. 【知识点】古典概型9. 【答案】C【解析】由题意,一等奖为 150,二等奖为 125,三等奖为 110,四等奖为 15,其余均为纪念奖,2 次抽奖中,至少抽得一次三等奖,有两种情况: ①两次中有一次抽到三等奖; ②两次均抽到三等奖,故该顾客至少抽得一次三等奖的概率为 P =C 21×110×(1−110)+C 22×110×110=19100.故选:C .【知识点】事件的相互独立性10. 【答案】C【解析】已知有 8 件正品和 2 件次品,每次从中随机抽取 1 件进行检测,抽出的产品不再放回, 因为前两次检测的产品均是正品,说明剩下的 8 件中有 6 件正品, 所以第三次检测的产品是正品的概率为 68=34. 故选:C .【知识点】古典概型二、填空题(共6题) 11. 【答案】13【解析】由1,2,3组成的三位自然数为123,132,213,231,312,321,共6个;同理由1,2,4组成的三位自然数共6个;由1,3,4组成的三位自然数也是6个;由2,3,4组成的三位自然数也是6个.所以共有6+6+6+6=24个.当b=1时,“凹数”有214,213,314,412,312,413,共6个.当b=2时,“凹数”有324,423,共2个.所以三位数为“凹数”的概率P=6+224=13.【知识点】古典概型12. 【答案】0.7【解析】因为P(Y>7)=P(3+2X>7)=P(X>2)=0.3,所以P(X≤2)=1−0.3=0.7.【知识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3. 【答案】(43,3 2 ]【解析】因为随机事件A,B互斥,A,B发生的概率均不等于0,且分别为P(A)=2−a,P(B)=3a−4,所以{0<P(A)<1,0<P(B)<1,P(A)+P(B)≤1,即{0<2−a<1,0<3a−4<1,2a−2≤1.解得43<a≤32.【知识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4. 【答案】16【解析】因为高校甲、乙、丙、丁四个专业分别有150,150,400,300名学生,所以本校共有学生150+150+400+300=1000,因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这四个专业共抽取40名学生进行调查,所以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401000=125,因为丙专业有400人,所以要抽取400×125=16.【知识点】古典概型15. 【答案】12【知识点】古典概型16. 【答案】16【解析】设选考物理的学生为集合A,选考地理的同学为集合B,由题意得:Card(A∪B)=Card(A)+Card(B)−Card(A∩B),即28=21+14−Card(A∩B),解得:Card(A∩B)=7,所以该班有7人既选考物理又选考地理,所以从该班任选一名学生,则该生既选考物理又选考地理的概率为742=16,故答案为:16.【知识点】古典概型三、解答题(共6题)17. 【答案】(1) q=0.3,n=1000,p=0.65,a=60.(2) 815.【知识点】频率分布直方图、古典概型18. 【答案】(1) 79120.(2) 1415.【知识点】古典概型19. 【答案】(1) 由题意可知(0.200+0.150+0.075+a+0.025)×2=1,解得a=0.050.所以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为40.050×2=40.(2) 由题图可知,参加此次“掷实心球”项目测试的初二男生成绩优秀的频率为(0.150+0.050)×2=0.4,则估计从该市初二年级男生中任意选取一人,“掷实心球”成绩为优秀的概率为0.4.(3) 记事件A i:第i名男生成绩优秀,其中i=1,2.两人中恰有一人成绩优秀可以表示为A1A2+A2A1,因为A1,A2相互独立,A2,A1相互独立,所以P(A1A2)=P(A1)P(A2)=0.24,P(A2A1)=P(A2)P(A1)=0.24.又因为A1A2,A2A1互斥,所以P(A1A2+A2A1)=P(A1A2)+P(A2A1)=0.48.所以两人中恰有一人“掷实心球”成绩为优秀的概率为0.48.【知识点】频率分布直方图、事件的相互独立性、频率与频数20. 【答案】(1) 从A,B两组数据中各随机抽取一个数据,所有不同的取法共有5×5=25种.从A组中取到128,151,125,120时,B组中符合题意的取法为100,97,100,共4×3=12种;从A组中取到100时,B组中符合题意的取法为100,102,97,101,100,共1×5=5种;因此符合题意的取法共有12+5=17种,所以该路公交车至少有一次“正点运行”的概率P=1725.(2) B组数据的方差小于A组数据的方差.说明疏堵工程完成后,该路公交车全程运输时间更加稳定,而且“正点运行”率高,运行更加有保障.【知识点】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古典概型21. 【答案】根据题意,甲,乙两个猜想符合“心有灵犀”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两人猜数相同,共有10种;另一种是两人猜想相差1,共有9×2种,所以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是10+9×210×10=725.【知识点】古典概型22. 【答案】(1) 法一:画树形图表示(a,b,c)所有可能的结果:由树形图可知,共有27种等可能的结果.设“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满足a+b=c”为事件A,则事件A包括(1,1,2),(1,2,3),(2,1,3),共3种,所以P(A)=327=19.因此“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满足a+b=c”的概率为19.法二:(a,b,c)所有可能的结果有3×3×3=27(种),而满足a+b=c的有(1,1,2),(1,2,3),(2,1,3),共3种,所以“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满足a+b=c”的概率为P=327=19.(2) 设“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a,b,c不完全相同”为事件B,则事件B“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a,b,c完全相同”包括(1,1,1),(2,2,2),(3,3,3),共3种,所以P(B)=1−P(B)=1−327=89.因此,“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a,b,c不完全相同”的概率为89.【知识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古典概型。

高中数学必修2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测试题附答案数学必修2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解析: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为真命题,选A。

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α⊥β,那么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解析:如果直线α垂直于平面β,则α内不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选A。

3、右图的正方体ABCD-A’B’C’D’中,异面直线AA’与BC所成的角是()解析:异面直线AA’与BC所成的角为直角,选D。

4、右图的正方体ABCD-A’B’C’D’中,AB二面角D’-AB-D的大小是()解析:AB二面角D’-AB-D为60度,选C。

5、直线5x-2y-10=0在x轴上的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解析:将y=0代入5x-2y-10=0,得到x=2,即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2;将x=0代入5x-2y-10=0,得到y=-5,即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5,选B。

6、直线2x-y=7与直线3x+2y-7=0的交点是()解析:将2x-y=7和3x+2y-7=0联立,解得交点为(3,-1),选A。

7、过点P(4,-1)且与直线3x-4y+6=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解析:3x-4y+6=0的斜率为3/4,与其垂直的直线斜率为-4/3,过点P(4,-1),代入点斜式方程y+1=-4/3(x-4),化简得到4x+3y-13=0,选A。

8、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解析:正方体的全面积为6a,每个面积为a,每个面的对角线长为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即球的直径。

因此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即a的开根号乘以根号3.球的表面积为4πr^2,即4π(0.5a√3)^2=3πa^2,选C。

9、圆x^2+y^2-4x-2y-5=0的圆心坐标是:()解析:将x^2-4x和y^2-2y分别配方得到(x-2)^2-4+(y-1)^2-1=0,即(x-2)^2+(y-1)^2=5,圆心坐标为(2,1),选B。

数学必修二试题全(附答案)

数学必修二试题全(附答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4. A, 〃为球面上相异两点,则通过4 8两点可作球的大圆(圆心与球心重合的截面圆) 有( ).B. 无穷多个6.下图为长方体木块堆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堆成这个几何体的木块共有( A. 1块 B. 2块 C. 3块 D. 4块 7.关于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一、选择题1.右面的三视图所示的几何体是(A.六棱台B.六棱锥C.六棱柱D.六边形则这两个球的半径之比为(). 2. 已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 : 9,A. 1 : 3B. 1 : V3C. 1 : 9 3. 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 (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 视图为( ).D. 1 : 81(第3题)A. 一个 C.零个D. 一个或无穷多个5.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直观图是((第5题)).ABCD正视图 侧视图俯视正视图A.在实物图中取坐标系不同,所得的直观图有可能不同B.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平行于坐标轴C.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仍然保持不变D.斜二测坐标系取的角可能是135°8.如图,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①正方体②圆锥③三棱台④正四棱锥(第8题)A. ®@B. ®®C.①④D.②④9.一正方体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用过球心的平面去截这个组合体,截面图不能是().1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平行投影仍然是一个三角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原三角形的内心的平行投影还是投影三角形的内心B.原三角形的重心的平行投影还是投影三角形的重心C.原三角形的垂心的平行投影还是投影三角形的垂心D.原三角形的外心的平行投影还是投影三角形的外心二、填空题11.一圆球形气球,体积是8 cm3,再打入一些空气后,气球仍然保持为球形,体积是27 cm3.则气球半径增加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_ .12.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体对角线的长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 .13.右图是一多面体的展开图,每个面内都给了字母, AB C D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 如果力是多面体的下底面,那么上面的面是 _____ ;② 如果面尸在前面,从左边看是面方,那么上面的面是 ________ 14.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枳是(第14题)三、解答題15. 圆柱内有一个四棱柱,四棱柱的底面是圆柱底面的内接正方形.已知圆柱表面积为 6 ,且底面圆直径与母线长相等,求四棱柱的体积.16. 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 (1)画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侧视图俯视图(2)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A'俯视图(第16题)17.如图,在四边形宓9中,ZDAB=90° , ZADC=135<> , AB=5,切=2迈,AD=2,求四边形磁9绕直线血?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18.已知正方体、球、底面直径与母线相等的圆柱,它们的表面积相等,试比较它们的体积卩正方体,f球,孑何柱的大小.19.如图,一个圆锥形容器的高为a,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如果将容器倒置,这时水所形成的圆锥的高恰为即求原来水面的高度.20.如图,四棱柱的底面是菱形,各侧面都是长方形.两个对角面也是长方形,面积分别为Q, 求四棱柱的侧面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由正视图和侧视图可知几何体为锥体,由俯视图可知几何体为六棱锥.2.A解析:由设两个球的半径分别为r,R,则4 F :4兀用=1 : 9.・•・/ : #=1 : 9, 即r :R=1 : 3.3.C解析:在根据得到三视图的投影关系,•・•正视图中小长方形位于左侧,.••小长方形也位于俯视图的左侧;•・•小长方形位于侧视图的右侧,.••小长方形一定位于俯视图的下侧,・•・图C正确.4.D解析:A, 8不在同一直径的两端点时,过月,方两点的大圆只有一个;A,方在同一直径的端点时大圆有无数个.5.D解析: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可知,几何体上部分为圆锥体,由三个视图可知几何体下部分为圆柱体,・•・几何体是由圆锥和圆柱组成的组合体.6.D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右图所示,显然组成几何体的长方体木| U __________ 块有4块.(第6题)解析:由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仍然保持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是原来的一半,・•・C不对.8. D解析:①的三个视图均相同;②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③的三个视图均不相同;④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②④.9. A解析:B是经过正方体对角面的截面;C是经过球心且平行于正方体侧面的截面:D是经过一对平行的侧面的中心,但不是对角面的截面.10. B解析:在平行投影中线段中点在投影后仍为中点,故选B.二、填空题11.50%.解析:设最初球的半径为r,则8=芈打入空气后的半径为斤,则27=- R.3 3・•・: r =27 : 8. A R'. r=3 : 2.二气球半径增加的百分率为50%.12.160.解析:依条件得菱形底面对角线的长分别是口7 = V200和5? = 456 .・・・菱形的边长为J 響' +年、=浮=8.・••棱柱的侧面积是5X4X8 = 160.13.F, C.解析:将多面体看成长方体,A,尸为相对侧面.如果川是多面体的下底面,那么上面的面是尺如果面尸在前面,从左边看是面8则右面看必是刀,于是根据展开图,上面的面应该是C14.80.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由棱长为4的正方体和底面边长为4,高为3的四棱锥组成,因此它的体积是卩=4'+丄X4‘X3=64 + 16 = 80.3三、解答题15.参考答案:设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则母线长为2_r.•・•圆柱表面积为6 ,:.6 =2 f+4 y. :. r=l.I四棱柱的底面是圆柱底面的内接正方形,・•・正方形边长为血.・•・四棱柱的体积K=(V2):X2 = 2X2 = 4.16.⑴略.(2)解: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由于底面△磁的%边上的高为1, BC=2, :. AB=41 .故所求全面积S=2S4S 露c c+2S 如* =8+6血(cm 2). 几何体的体积V=Sg ・BB'=丄X2XlX3 = 3(cm 3).217. 解:S 绅=S 下底而+S 台開而+ S mwA- =X5‘+X(2 + 5)X5+ X2X2V2 =(60+4V2)则 6a 2=4 n Z=6 n R=S. :. a 2= — ,— , R=——6 4兀6兀:.v 正方体v 卩冈柱v y 球.19.解:设水形成的“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R,高为力,则.R a 则依条件得三• h • {f+rR+R) = — • — • f—-1 ,化简得{h —a)z=— — a.332 \2)820.解:设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厶底面的两对角线长分cl = Q\ ① dl = Q 2②+%)"③18.解: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球的半径为r,圆柱的底面直径为2R 、(K MW )2=(兀 kX2Q'=4 H 2(/T)3=4 H别为c, d.(卩正方体)'=&)'=(£)'=16 ~9162(第20题)由①得尸辛,由②得d=牛, 代入③得齒+傷卜乳:・ ef + Q } =4 柑, ・・・2』a=J@+@ . 故 S 制=4a2=2jQ 汁Q].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 A.平行B.相交C.异面D.以上都有可能2. 正四棱柱ABCD-A^C.D,中,AA^AB ,则异面直线人3与㈣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丄B. ?C. 35553. 经过平面外两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 ). A.可能没有 B.至少有一个 C.只有一个4. 点、E, F, G,力分别为空间四边形如?中也BC, CD, S6•与劭所成角的大小为90° ,则四边形曰创是(). A.菱形 B.梯形 C.正方形 D.空间四边形5. 己知m, n 为异面直线,MU 平面 ,mu 平面, D =],则( ). A. 2与加,刀都相交B. 1与m, m 中至少一*条相交C. 2与加,"都不相交D. /只与也,m 中一条相交6. 在长方体ABC —A'&CA 中,AB=AD=2百,CG=近,则二面角C 「BD~C 的大小为 ( ). A. 30°B. 45°C. 60°D. 90°7. 如果平面 外有两点仏B,它们到平面 的距离都是a,则直线M 和平面D. D. 〃的中点, 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有无数个 若AC=BD,且12. 正三棱柱AB&ABG 的各棱长均为2, E,尸分别是必4G 的中点,则朋的长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 ABu 8.设皿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丄,也丄 ,n// =>也丄刀B. // ,也丄,n// => m-Ln D. 丄, 门 =m,"丄a=> n 丄9.平面 〃平面 ,AB, G?是夹在 和 之间的两条线段,E,尸分别为 切的中点,则疔与 的关系是( ). A.平行B.相交C.垂直D.不能确定 10.平面 丄平面 ,JG a, BE B,曲与两平面 ,0所成的角分别为兰和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才 4 6则 AB : A f B'等于( ).A. 2 : 1B. 3 : 1C. 3 : 2D. 4 : 3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无盖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原正方体中直线肋,G?所成角的大小(第12题)13.如图,SC是平面的斜线,且AO=a,"与成60°角,OC , AA'丄于才,Z店心45°,则点虫到直线兀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 .A14.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石,则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 •15.已知a, b为直线,为平面,&〃,/>〃,对于a, b的位置关系有下面五个结论:①平行;②垂直不相交;③垂直相交;④相交;⑤不垂直且不相交.其中可能成立的有_____________ 个.三、解答题16.正方体的棱长为a.(1)求证:勿丄平面ACCxAv.(2)设尸为A刀中点,求点尸到平面ACQA,的距离.17.如图,個刀是正方形,0是该正方形的中心,尸是平面個刀外一点,丹丄底面個力, £是的中点.求证:⑴刃〃平面宓:(2)別丄平面PAC.A1 (第17题)18.如图,在四棱锥产曲8中,FD丄平面ABC0, PD=DC=BC=\, AB=2, AB//DC. Z应P=90。

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答案详解)

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A.1B.2C.3D.4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l1、l2、l3、l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l1和l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α,取l3,设其与l1、l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l1,B∈l2,所以有A、B∈α,从而l3∈α;同理可证明l4∈α.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A.90°B.60°C.45°D.30°图2-1-17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取SB的中点G,连结GE、GF、BE、A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GE=BC,GF=SA,且GF∥SA,所以∠GFE就是EF与SA所成的角.若设此空间四边形边长为a,那么GF=GE=a,EA=a,EF=a,因此△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G=45°,所以EF与SA所成的角为45°.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 )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直线a∥平面α,则a与α无公共点,与α内的直线当然均无公共点.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若点M在直线α上,α在平面α内,则M、a、α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 )A.M∈a,a∈αB.M∈a,aαC.M a,aαD.M a,aα参考答案与解析: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5、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则( )A.M一定在直线AC上B.M一定在直线BD上C.M可能在AC上,也可能在BD上D.M不在AC上,也不在BD上参考答案与解析: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不共点的三点;B错,如空间四边形;D错,两平面的三个交点在同一直线上.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7、若点M在直线a上,a在平面α内,则M,a,α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A.M∈a,a∈αB.M∈a,C.,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明确数学符号语言的表示.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8、异面直线是指()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有可能平行;B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C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D正确.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9、若a∥α,b∥α,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 D.A、B、C均有可能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此题的难点在于可能选平行,易和平行公理混淆.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0、下列命题:①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B.2C.3D.4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对于①,∵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l不一定平行于α.∴①是假命题.对于②,∵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a和α不一定平行.∴②是假命题.对于③,∵直线a∥b, ,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不一定平行于α.∴③是假命题.对于④,∵a∥b, ,那么aα或a∥α,∴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④是真命题.综上所述,真命题的个数为1.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二、填空题【共4道小题】1、空间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点P不在这三条直线上,那么由点P和这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的平面的个数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1)当题中三条直线共点但不共面相交时,可确定3个平面;而P点与每条直线又可确定3个平面,故共确定6个.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是异面直线的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由公理4可知不可能平行,只有相交或异面.答案:相交或异面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看图填空.(1)AC∩BD=_______;(2)平面AB1∩平面A1C1=________;(3)平面A1C1CA∩平面AC=________;(4)平面A1C1CA∩平面D1B1BD=_________;(5)平面A1C1∩平面AB1∩平面B1C=_________;(6)A1B1∩B1B∩B1C1=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两个面的两个公共点连线即为交线.答案:(1)O(2)A1B1(3)AC(4)OO1(5)B1(6)B1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已知平面α、β相交,在α、β内各取两点,这四点都不在交线上,这四点能确定平面_______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分类,如果这四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确定一个平面,如果这四点不共面,则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可确定四个.答案:1或4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三、解答题【共3道小题】1、如图,已知△ABC在平面α外,它的三边所在直线分别交平面α于点P、Q、R,求证:P、Q、R三点共线.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本题是一个证明三点共线的问题,利用公理3,两平面相交时,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因此只需证明P、Q、R三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即可得这三个点都在两平面的交线上,因此是共线的.证明:设△ABC确定平面ABC,直线AB交平面α于点Q,直线CB交平面α于点P,直线AC 交平面α于点R,则P、Q、R三点都在平面α内,又因为P、Q、R三点都在平面ABC内,所以P、Q、R三点都在平面α和平面ABC的交线上,而两平面的交线只有一条,所以P、Q、R三点共线.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①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②直线BA′和CC′的夹角是多少?③哪些棱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A′垂直?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由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棱AD,DC,CC′,DD′,D′C′,B′D′所在直线分别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②由BB′∥CC′可知,∠B′BA′为异面直线BA′与CC′的夹角,∠B′BA′=45°,所以BA′与CC′的夹角为45°.③直线AB,BC,CD,DA,A′B′,B′C′,C′D′,D′A′分别与直线AA′垂直.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已知直线b∥c,且直线a与b、c都相交,求证:直线a,b,c共面.参考答案与解析:证明:∵b∥c,∴不妨设b,c共面于平面α.设a∩b=A,a∩c=B,∴A∈a,B∈a,A∈α,B∈α,即.∴三线共面.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1、若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分别在这两个平行平面内的直线( )A.平行B.异面C.相交 D.平行或异面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两平行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就是不可能相交.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若aα,则a∥α②a∥平面α,bα则a∥b③平面α∥平面β,aα,bβ,则a∥b④平面α∥β,点P∈α,a∥β,且P∈a,则aαA.1个B.2个C.3个 D.4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若aα,则a∥α或a与α相交,由此知①不正确若a∥平面α,bα,则a与b异面或a∥b,∴②不正确若平面α∥β,aα,bβ,则a∥b或a与b异面,∴③不正确由平面α∥β,点P∈α知Pβ过点P而平行平β的直线a必在平面α内,是正确的.证明如下:假设aα,过直线a作一面γ,使γ与平面α相交,则γ与平面β必相交.设γ∩α=b,γ∩β=c,则点P∈b.由面面平行性质知b∥c;由线面平行性质知a∥c,则a∥b,这与a∩b=P矛盾,∴aα.故④正确.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若AE∶EB=CF∶FB=1∶3,则对角线AC和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在内 D.不能确定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在平面ABC内.∵AE:EB=CF:FB=1:3,∴AC∥EF.可以证明AC平面DEF.若AC平面DEF,则AD平面DEF,BC平面DEF.由此可知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ABCD是空间四边形矛盾,故AC平面DEF.∵AC∥EF,EF平面DEF.∴AC∥平面DEF.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a,b是两条异面直线,A是不在a,b上的点,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过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B.过A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C.过A有无数个平面平行于a,bD.过A且平行a,b的平面可能不存在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如当A与a确定的平面与b平行时,过A作与a,b都平行的平面不存在.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5、已知直线a与直线b垂直,a平行于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A.b∥αB.bαC.b与α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a与b垂直,a与b的关系可以平行、相交、异面,a与α平行,所以b与α的位置可以平行、相交、或在α内,这三种位置关系都有可能.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为( )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平面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A.1B.2C.3D.4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对于①,∵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若改为l与α内任何直线都平行,则必有l∥α),∴①是假命题.对于②,∵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a与α不一定平行,∴②为假命题.对于③,∵a∥b,bα,只能说明a与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不一定平行于平面α.∴③也是假命题.对于④,∵a∥b,bα.那么aα,或a∥α.∴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④是真命题.综上,真命题的个数为1.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7、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1)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则l∥α(2)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4)若一直线a和平面α内一直线b平行,则a∥αA.0个B.1个C.2个 D.3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没有正确命题.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8、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α,m⊥β,则α∥β;②若α⊥γ,β⊥γ,则α∥β;③若mα,nβ,m∥n,则α∥β;④若m、n是异面直线,mα,m∥β,nβ,n∥α,则α∥β.其中真命题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④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利用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知①④正确.②α与β相交且均与γ垂直的情况也成立,③中α与β相交时,也能满足前提条件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9、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A1中点,F为BB1中点,与EF平行的长方体的面有()A.1个B.2个C.3个 D.4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面A1C1,面DC1,面AC共3个.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0、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给定下列条件:①存在平面γ,使得α、β都垂直于γ;②存在平面γ,使α、β都平行于γ;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④存在异面直线l,M,使得l∥α,l∥β,M∥α,M∥β.其中可以判断两个平面α与β平行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 D.4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取正方体相邻三个面为α、β、γ,易知α⊥γ,β⊥γ,但是α与β相交,不平行,故排除①,若α与β相交,如图所示,可在α内找到A、B、C三个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所以排除③.容易证明②④都是正确的.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A1B1、B1C1的中点,P是棱AD上一点,AP=,过P、M、N的平面与棱CD交于Q,则PQ=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MN∥PQ(∵MN∥平面AC,PQ=平面PMN∩平面AC,∴MN∥PQ).易知DP=DQ=.故.答案: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果空间中若干点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些点在空间的位置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共线或在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内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若直线a和b都与平面α平行,则a和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相交或平行或异面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中点,则BD1与过点A,C,E的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如图所示,连结BD,设BD∩AC=O,连结BD1,在△BDD1中,E 为DD1的中点,O为BD的中点,∴OE为△BDD1的中位线.∴OE∥BD1.又平面ACE,OE平面ACE,∴BD1∥平面ACE.答案:平行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如图,直线AC,DF被三个平行平面α、β、γ所截.①是否一定有AD∥BE∥CF;②求证:.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平面α∥平面β,平面α与β没有公共点,但不一定总有AD∥BE. 同理不总有BE∥CF.②过A点作DF的平行线,交β,γ于G,H两点,AH∥DF.过两条平行线AH,DF的平面,交平面α,β,γ于AD,GE,HF.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AD∥GE∥HF.AGED为平行四边形.∴AG=DE.同理GH=EF.又过AC,AH两相交直线之平面与平面β,γ的交线为BG,CH.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BG∥CH.在△ACH中,.而AG=DE,GH=EF,∴.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S是平面ABCD外一点,M为SC的中点.求证:SA∥平面MDB.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说明SA∥平面MDB,就要在平面MDB内找一条直线与SA平行,注意到M是SC的中点,于是可找AC的中点,构造与SA平行的中位线,再说明此中位线在平面MDB内,即可得证.证明:连结AC交BD于N,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是AC的中点.又因为M是SC的中点,所以MN∥SA.因为MN平面MDB,所以SA∥平面MD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如图,已知点M、N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两棱A1A与A1B1的中点,P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MN∥平面PB1C.参考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连结AC,则P为AC的中点,连结AB1,∵M、N分别是A1A与A1B1的中点,∴MN∥AB1.又∵平面PB1C,平面PB1C,故MN∥面PB1C.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1、二面角指的是( )A.两个平面相交所组成的角B.经过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所组成的图形C.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图形D.两个平面所夹的不大于90°的角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根据二面角的定义讨论,故选C.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α、β、γ、ω是四个不同平面,若α⊥γ,β⊥γ,α⊥ω,β⊥ω,则( )A.α∥β且γ∥ωB.α∥β或γ∥ωC.这四个平面中可能任意两个都不平行D.这四个平面中至多有一对平面平行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若α∩β=a.∵α⊥γ,β⊥γ,∴α⊥γ.同理a⊥ω.∴γ∥ω;若α∥β,则γ与ω相交或平行,∴α∥β或γ∥ω.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已知直线m、n与平面α、β,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n⊥α,则n⊥m;③若m⊥α,m∥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m∥α,n∥α不一定有m∥α.②③正确.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如图2-3-15,设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则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图2-3-15A.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垂直B.它们两两都垂直C.平面PAB与平面PBC垂直、与平面PAD不垂直D.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不垂直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PA⊥平面ABCD,∴PA⊥BC.又∵BC⊥AB,PA∩AB=A,∴PC⊥平面PAB,从而平面PBC⊥平面PAB.由AD⊥PA,AD⊥AB,PA∩AB=A得AD⊥平面PAB.∵AD平面PAD,∴平面PAD⊥平面PAB.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5、如图2-3-16,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BC边上的高为AD,若沿AD折成直二面角,则A 到BC的距离是……()图2-3-16A.1B.C.D.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折叠后BD=DC=,且∠BDC为二面角的平面角,∠BDC=90°,∴BC=.取BC中点E,连结DE,则DE⊥BC,进一步易证AE⊥BC,AE的长为所求距离.∵AD=,DE=BC=,∴AE=.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垂直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也可能异面,所以A,B错,垂直于同一直线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所以D错.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7、空间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则它的两对角线AC、BD的关系是( )A.垂直且相交B.相交但不一定垂直C.垂直但不相交D.不垂直也不相交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取BD中点E,连结AE、CE.∵AB=AD=BC=CD,∴AE⊥BD,CE⊥BD.∴BD⊥平面AEC.又AC面AEC,∴BD⊥AC.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8、线段AB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射影长的2倍,则AB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A.30°B.45°C.60°D.120°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知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9、设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β;②若, ,M∥β,n∥β,则α∥β;③若l∥α,l⊥β,则α⊥β;④若,,且l⊥M,l⊥n,则l⊥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②错误;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④错误.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③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④过直线外一点只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及线面平行的性质,知①②③正确;④错,过直线外一点作平面与直线垂直,则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与该直线垂直.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二、填空题【共4道小题】1、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结论: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假设①③④为条件,即m⊥n,n⊥β,m⊥α成立,如图.过m上一点P 作PB∥N,则PB⊥m,PB⊥β,设垂足为B.又设m⊥α,垂足为A,过PA、PB的平面与α、β的交线l交于点C.∵l⊥PA,l⊥PB,∴l⊥平面PAB.∴l⊥AC,l⊥BC.∴∠AC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由m⊥n,显然PA⊥PB,∴∠ACB=90°,∴α⊥β.由①③④②成立.反过来,如果②③④成立,与上面证法类似可得①成立.答案:②③④①或①③④②.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结论: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假设①③④为条件,即m⊥n,n⊥β,m⊥α成立,如图.过m上一点P 作PB∥N,则PB⊥m,PB⊥β,设垂足为B.又设m⊥α,垂足为A,过PA、PB的平面与α、β的交线l交于点C.∵l⊥PA,l⊥PB,∴l⊥平面PAB.∴l⊥AC,l⊥BC.∴∠AC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由m⊥n,显然PA⊥PB,∴∠ACB=90°,∴α⊥β.由①③④②成立.反过来,如果②③④成立,与上面证法类似可得①成立.答案:②③④①或①③④②.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设三棱锥P ABC的顶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是H,给出下列命题:①若PA⊥BC,PB⊥AC,则H是△ABC的垂心;②若PA、PB、PC两两互相垂直,则H是△ABC的垂心;③若∠ABC=90°,H是AC的中点,则PA=PB=PC;④若PA=PB=PC,则H是△ABC的外心.请把正确命题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若P A⊥BC,PB⊥AC,则H为垂心.②∵PA⊥PB,PA⊥PC,∴PA⊥面PBC.∴PA⊥BC.又PH⊥面ABC,∴PH⊥BC.∴BC⊥面PAH.∴AH⊥BC.同理BH⊥AC,∴H为垂心.③∵H为AC中点,∠ABC=90°,∴AH=BH=CH.又PH⊥面ABC,由勾股定理知PA=PB=PC.④∵PA=PB=PC,又PH⊥面ABC,同③可知AH=BH=CH,∴H为外心.答案:①②③④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如图,P是二面角α-AB-β的棱AB上一点,分别在α、β上引射线PM、PN,截PM=PN,如果∠BPM=∠BPN=45°,∠MPN=60°,则二面角α-AB-β的大小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过M在α内作MO⊥AB于点O,连结NO,设PM=PN=a,又∠BPM=∠B PN=45°,∴△OPM≌△OPN.∴ON⊥AB.∴∠MON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连结MN,∵∠MPN=60°,∴MN=a.又,∴MO2+NO2=MN2.∴∠MON=90°.答案:90°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三、解答题【共3道小题】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A1D,EF⊥AC,求证:EF∥BD1.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证明EF∥BD1,可构造与它们都垂直的一个平面.由于A1D,AC 均为各面的对角线,通过对角线的平行性可构造垂直关系.证明:连结A1C1,由于AC∥A1C1,EF⊥AC,∴EF⊥A1C1.又EF⊥A1D,A1D∩A1C1=A1,∴EF⊥平面A1C1D. ①∵BB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BB1⊥A1C1.又A1B1C1D1为正方体,∴A1C1⊥B1D1.∵BB1∩B1D1=B1,∴A1C1⊥平面BB1D1D.而BD1平面BB1D1D,∴BD1⊥A1C1.同理,DC1⊥BD1,DC1∩A1C1=C1,∴BD1⊥平面A1C1D. ②由①②可知EF∥BD1.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在长江汽车渡口,马力不足或装货较重的汽车上岸时,采用沿着坡面斜着成S形的方法向上开,这是为什么?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吗?参考答案与解析:答案:在汽车马力恒定的情况下,行驶单位路程内,垂直上升高度愈大,汽车愈费“力”,当“力”所不及时,就会发生危险.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走S形可减少这种危险,从数学的角度看,可作如下解释.图2-3-22如图,AB表示笔直向上行走的路线(AB⊥CA),α表示它与水平面所成的交角,CB表示斜着向上行走的路线,β表示它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它们所达到的高度都是BD.现在的问题就是要研究α和β这两个角哪个大,越大越费力.在Rt△BAD中,sinα=.①在Rt△BCD中,sinβ=.②比较①与②,因为AB、CB分别是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和斜边,也就是说AB<CB,所以>.又因为α、β都是锐角,所以α>β.因此汽车沿着CB方向斜着向上开要省力.山区修筑的公路,采取盘山而上的方法,也是这个道理.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D、△ACD、△BCD、△ABC都全等,且,BC=2,求以BC为棱、以面BCD和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参考答案与解析:解:取BC的中点E,连结AE、DE,∵AB=AC,∴AE⊥BC.又∵△ABD≌△ACD,AB=AC,∴DB=DC.∴DE⊥BC.∴∠AE D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又∵△ABC≌△DBC,且△ABC为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故△DBC也是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又△ABD≌△BDC,∴AD=BC=2.在Rt△DEB中,,BE=1,∴,同理.在△AE D中,∵AE=DE=,AD=2,∴AD2=AE2+DE2.∴∠AE D=90°.∴以面BCD和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为90°.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一、选择题【共12道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C.所有的几何体的表面都能展成平面图形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参考答案与解析:B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2、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两个圆台、一个圆柱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参考答案与解析:D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3、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 )A. B. C.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设球半径为R,截面半径为r.+r2=R2,∴r2=.∴.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4、如图所示的直观图是将正方体模型放置在你的水平视线的左上角而绘制的,其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几何体的直观图画法及主体图形中虚线的使用,知A正确.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5、长方体的高等于h,底面积等于S,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面积为S′,则长方体的侧面积等于( )A. B.C. 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a、b,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面积S′=①,S=ab②,由①②得:(a+b)2=+2S,∴a+b=,S侧=2(a+b)h=2h.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6、设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是4,过每一顶点有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60°,则此长方体的体积是( )A. B. C.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设长方体的过一顶点的三条棱长为a、b、c,并且长为a、b的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60°,则a=4cos60°=2,b=4cos60°=2.根据长方体的对角线性质,有a2+b2+c2=42,即22+22+c2=42.∴c=.因此长方体的体积V=abc=2×2×=.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7、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当截面分别平分棱锥的侧棱、侧面积、体积时,相应的截面面积分别为S1、S2、S3,则( )A.S1<S2<S3B.S3<S2<S1C.S2<S1<S3 D.S1<S3<S2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截面性质可知,设底面积为S.;;可知:S1<S2<S3故选A.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所得截面性质都是一些比例关系:截得面积之比就是对应高之比的平方,截得体积之比,就是对应高之比的立方,所谓“高”,是指大棱锥、小棱锥的高,而不是两部分几何体的高.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8、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球心到一个面的距离等于这个正四面体高的( )A. B. C.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球心到正四面体一个面的距离即球的半径r,连结球心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把正四面体分成四个高为r的三棱锥,所以4×S·r=·S·h,r= h (其中S为正四面体一个面的面积,h为正四面体的高)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9、若圆台两底面周长的比是1∶4,过高的中点作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则圆台被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是( )A.1∶16B.3∶27C.13∶129D.39∶129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题意设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4r,截面半径为x,圆台的高为2h,则有,∴x=.∴.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A. B. C.D.。

高中必修2数学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2数学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2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已知函数\( f(x) = 2x^2 - 3x + 1 \),求\( f(2) \)的值。

A. 5B. 3C. 1D. -12. 如果\( \sin(\alpha) = \frac{3}{5} \),\( \alpha \)在第一象限,求\( \cos(\alpha) \)的值。

A. \( \frac{4}{5} \)B. \( -\frac{4}{5} \)C. \( \frac{3}{5} \)D. \( -\frac{3}{5} \)3. 直线\( y = 3x + 2 \)与直线\( y = -4x + 6 \)的交点坐标是:A. (-1, 1)B. (1, 3)C. (2, 8)D. (-2, 4)4. 已知\( a \),\( b \)为正整数,且\( a^2 + b^2 = 45 \),求\( a \)和\( b \)的值。

A. (3, 6)B. (6, 3)C. (5, 5)D. (以上都不是)5. 圆\( x^2 + y^2 = 25 \)的半径是:A. 5B. 10C. 15D. 256. 函数\( y = \log_{10}x \)的定义域是:A. \( x > 0 \)B. \( x < 0 \)C. \( x \geq 0 \)D. \( x \leq 0 \)7. 已知\( \tan(\theta) = 2 \),求\( \sin(\theta) \)的值。

A. \( \frac{2}{\sqrt{5}} \)B. \( -\frac{2}{\sqrt{5}} \)C. \( \frac{1}{\sqrt{5}} \)D. \( -\frac{1}{\sqrt{5}} \)8. 抛物线\( y = x^2 - 2x + 1 \)的顶点坐标是:A. (1, 0)B. (-1, 0)C. (1, 1)D. (-1, 1)9. 已知\( \sin(\theta) = \frac{1}{2} \),求\( \cos(2\theta) \)的值。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章末练习题卷含答案解析 (4)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章末练习题卷含答案解析 (4)

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练习题卷6(共22题)一、选择题(共10题)1.下列几何体中是棱柱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的圆台上下底面半径之比为1:4,若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为3cm,则圆台的母线长为( )A.1cm B.3cm C.12cm D.9cm3.已知圆柱的上底面圆周经过正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的中点,下底面圆心为此三棱锥底面中心O,若三棱锥P−ABC的高为该圆柱外接球半径的2倍,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与圆柱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A.2:1B.7:4C.3:1D.5:34.若棱台上、下底面的对应边之比为1:2,则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是( )A.1:2B.1:4C.2:1D.4:15.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为( )A.点B.线C.面D.点、线、面6.在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BC时,若∠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轴、y轴,则在直观图中∠Aʹ等于( )A.45∘B.135∘C.90∘D.45∘或135∘7.利用斜二测画法画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的直观图,可能是下面的( )A.B.C.D.8.过球面上任意两点A,B作大圆,可能的个数是( )A.有且只有一个B.一个或无穷多个C.无数个D.以上均不正确9.已知圆柱OO1的两底面圆周上的所有点都在球C的表面,且圆柱OO1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3,则球C的表面积为( )A.2πB.8πC.12πD.16π10.下列四个长方体中,由图中的纸板折成的是( )A.B.C.D.二、填空题(共6题)11.已知正六棱柱的侧面积为72cm2,高为6cm,那么它的体积为cm3.12.利用“斜二测”法作多面体直观图时,需考虑个方向上的尺度.13.14.思考辨析,判断正误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就说α,β相交于A点,记作α∩β=A.( )15.空间不共面的四个点可以确定个平面.16.三、解答题(共6题)1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BD交于点O,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由点A,O,C可以确定一个平面;(2) 由点A,C1,B1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DC1B1.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1) 证明:PA∥平面EDB;(2) 证明:PB⊥平面EFD;(3) 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19.如图,已知a⊂α,b⊂α,a∩b=A,P∈b,PQ∥a,求证:PQ⊂α.20.已知△ABC的三边分别是AC=3,BC=4,AB=5,以AB所在直线为轴将此三角形旋转一周,求所得旋转体的表面积.AC,∠BDC=90∘,21.在四面体ABCD中,AC=BD,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且EF=√22求证:BD⊥平面ACD.22.在球内有相距9cm的两个平行截面,截面圆的面积分别为49πcm2和400πcm2,求该球的体积.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1. 【答案】C【解析】观察图形得:“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有:①③⑤,只有它们是棱柱,共三个.【知识点】棱柱的结构特征2. 【答案】D【解析】如图,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则33+l =14,解得:l=9,故选D.【知识点】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3. 【答案】B【解析】设正三棱锥P−ABC的底面边长为2a,高为ℎ,则圆柱高为ℎ2,底面圆半径为√33a,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圆柱外接球半径R=√ℎ216+a23,由ℎ=2R,可求得ℎ=43a,设正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球心到底面距离为ℎ−r,OA=2√3a3,利用勾股定理r2=(ℎ−r)2+(2√3a3)2,可得r=76a,故rR=74.【知识点】球的结构特征4. 【答案】B【解析】因为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的平方,而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且对应边的比(也就是相似比)为1:2,所以上、下底面的面积的比为S上:S下=12:22=1:4.【知识点】棱台的结构特征5. 【答案】D【解析】点、线、面共同构成空间几何体.【知识点】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6. 【答案】D【知识点】直观图7. 【答案】C【解析】正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且边长不相等.【知识点】直观图8. 【答案】B【解析】当过A,B的直线经过球心时,经过A,B的截面所得的圆都是球的大圆,这时过A,B做球的大圆有无数个;当直线AB不不经过球心O时,经过A,B,O的截面就是一个大圆,这时只能作出一个大圆.【知识点】球的结构特征9. 【答案】D【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则2R=√22+(2√3)2=4,所以R=2,因此,球O的表面积为S=4πR2=16π.【知识点】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0. 【答案】A【解析】根据题图中纸板的形状及特殊面的阴影部分可以判断B,C,D不正确,故选A.【知识点】棱柱的结构特征二、填空题(共6题)11. 【答案】36√3【解析】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x cm,由题意得6x⋅6=72,所以x=2,于是其体积V=√34×22×6×6=36√3(cm3).【知识点】棱锥的表面积与体积12. 【答案】三【知识点】直观图13. 【答案】两条相交直线【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平行关系的判定14. 【答案】×【知识点】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5. 【答案】4【解析】不共面的四个点中任意三个点可构成一个平面,则共可确定4个平面.故答案为4.【知识点】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6. 【答案】展开图【知识点】棱柱的表面积与体积三、解答题(共6题)17. 【答案】(1) 不正确.因为点A,O,C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能确定一个平面.(2) 正确.因为点A,B1,C1不共线,所以可确定一个平面.又因为AD∥B1C1,所以点D∈平面AB1C1.所以由点A,C1,B1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DC1B1.【知识点】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8. 【答案】(1) 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E,在△PAC中,因为O,E分别是AC,PC的中点,所以OE是△PAC的中位线,所以OE∥PA,因为PA⊄平面DBE,OE⊂平面DBE,所以PA∥平面DBE.(2) 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D⊥DC,PD⊥BC,因为PD=DC可知△P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E是斜边PC的中点,所以 DE ⊥PC ,因为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所以 DC ⊥BC ,又 DC ∩PD =D ,BC ⊄平面PDC , 所以 BC ⊥平面PDC , 而 DE ⊂平面PDC , 所以 BC ⊥DE ,又 DE ⊥PC ,PC ∩BC 于 C 点,DE ⊄平面PCB , 所以 DE ⊥平面PBC , 所以 DE ⊥PB ,又 EF ⊥PB ,且 DE ∩EF =E ,PB ⊄平面DEF ,所以 PB ⊥平面EFD .(3) 以 D 为原点,DA ,DC ,DP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PD =DC =2,则 P (0,0,2),B (2,2,0),C (0,2,0),设平面 CPB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 =(x 1,y 1,z 1),由(Ⅱ)中 DE ⊥平面PCB ,可得 DE ⃗⃗⃗⃗⃗ 为平面 PCB 的一个法向量,可取 m ⃗⃗ =DE⃗⃗⃗⃗⃗ =(0,1,1), 设平面 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2,y 2,z 2), 则 PD ⃗⃗⃗⃗⃗ =(0,0,2),PB ⃗⃗⃗⃗⃗ =(2,2,−2), 因为 {PD ⃗⃗⃗⃗⃗ ⋅n ⃗ =0,PB ⃗⃗⃗⃗⃗ ⋅n ⃗ =0,{2z 2=0,2x 2+2y 2−2z 2=0, 取 y 2=1,则 {x 2=−1,y 2=1,z 2=0,cos ⟨m ⃗⃗ ,n ⃗ ⟩=m⃗⃗⃗ ⋅n ⃗ ∣∣m ⃗⃗⃗ ∣∣⋅∣∣n ⃗ ∣∣=√(−1)2+(1)2+02⋅√02+12+12=√2⋅√2=12, 所以二面角 C −PB −D 的大小为 60∘.【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二面角、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的判定19. 【答案】因为 PQ ∥a ,所以 PQ 与 a 确定一个平面 β, 所以直线 a ⊂β,点 P ∈β. 因为 P ∈b ,b ⊂α, 所以 P ∈α.又因为 a ⊂α,P ∉a , 所以 α 与 β 重合, 所以 PQ ⊂α.【知识点】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20. 【答案】由题意得以AB所在直线为轴将此三角形旋转一周,得两个圆锥,底面半径为3×45=125,母线长分别为3,4,因此所得旋转体的表面积为π125×3+π125×4=84π5.【知识点】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21. 【答案】取CD的中点G,连接EG,FG.易证EG⊥FG,所以BD⊥AC.又因为BD⊥CD,AC∩CD=C,所以BD⊥平面ACD.【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22. 【答案】62500π3cm3【知识点】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视图、直观图、公里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
B. 有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
C. 如果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棱锥可能为六棱锥
D. 有两个相邻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O1分别为底面ABCD和A1B1C1D1的中心,以OO1所在直线为轴旋转线段BC1形成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A. B. C. D.
3、已知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A′B′C′(斜二测画法)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则原△ABC的面积为( )
A. a2
B. a2
C. a2
D.
4、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后,得到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
A. B. C. D.
5、一个正方体被过其中三个顶点的平面割去一个角余下的几何
体如图所示,则它的正视图应为()
6、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的平面直观图的面积为()
3366
A.
7、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其对应的实物是()
A. B. C. D.
8、如图是一正方体被过棱的中点M、N和顶点A、D、C1的两个截面截去两个角后所得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9、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三棱柱的顶点在轴上,平行于轴,侧棱
平行于轴.当顶点在轴正半轴上运动时,以下关于此直三棱柱三视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该三棱柱主视图的投影不发生变化;
B. 该三棱柱左视图的投影不发生变化;
C. 该三棱柱俯视图的投影不发生变化;
D. 该三棱柱三个视图的投影都不发生变化.
10. (2014课标全国Ⅰ,文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A.三棱锥B.三棱柱C.四棱锥D.四棱柱
1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________.
①三角形;②四边形;③五边形;④六边形.
12.【2017课标1,文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
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接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A .
B .
C .
D .
13.【2014高考广东卷.文.9】若空间中四条直线两两不同的直线1l .2l .3l .4l ,满足
12l l ⊥,23//l l ,34l l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14l l ⊥
B .14//l l
C .1l .4l 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D .1l .4l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14.【2015高考广东,文6】若直线1l 和2l 是异面直线,1l 在平面α内,2l 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l 至少与1l ,2l 中的一条相交
B .l 与1l ,2l 都相交
C .l 至多与1l ,2l 中的一条相交
D .l 与1l ,2l 都不相交
15. 【2016高考上海文科】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C 、BB 1的中点,则下列直线中与直线EF 相交的是( )
(A)直线AA 1 (B)直线A 1B 1
(C)直线A 1D 1 (D)直线B 1C 1
16、如图所示,直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17.【2017山东,文18】(本小题满分12分)由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截去三棱锥C 1- B 1CD 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O 为AC 与BD 的交点,E 为AD 的中点,A 1E ⊥平面ABCD ,
(Ⅰ)证明:1AO ∥平面B 1CD 1;
(Ⅱ)设M 是OD 的中点,证明:平面A 1EM ⊥平面B 1CD 1.
18.【2017江苏,15】 如图,在三棱锥A-BCD 中,AB ⊥AD , BC ⊥BD , 平面ABD ⊥平面BCD ,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