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大教堂
比萨斜塔附近的景点
比萨斜塔附近的景点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的比萨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
除了比萨斜塔,这个城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
1. 比萨大教堂:比萨大教堂是比萨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其建造始于1063年。
教堂的正面和比萨斜塔一样,都是白色大理石建成,非常壮观。
教堂内部装饰精美,有许多艺术珍品。
2. 圣玛利亚·德·斯皮纳教堂:这座教堂是比萨城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内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3. 骑士广场:这是一个美丽的中世纪广场,周围环绕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
这里是比萨城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和表演。
4. 比萨古城墙:古城墙围绕着比萨城的老城区,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散步,欣赏城市的美景。
5. 圣朱利亚诺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关于比萨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是了解比萨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
6. 卢卡古城:卢卡是比萨附近的一个古城,拥有保存完好的城墙和许多中世纪建筑。
这里的氛围宁静祥和,非常适合漫步。
7. 海滨风光:比萨城靠近地中海,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海滨风光,还可以在沙滩上晒太阳、游泳和冲浪。
总的来说,比萨斜塔附近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无论你是对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感兴趣,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项目。
这些景点之间距离不远,游客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松游览多个景点,感受比萨城的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
欧洲建设名作简介
一、古罗马建筑罗马万神庙罗马万神庙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万神庙是供奉众神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27年,公元120-124年重建。
万神庙早期建筑本体一直保存到现在。
这座建筑体现了古典建筑和谐、稳定和庄严的特征。
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巴尔贝克神庙位于贝鲁特尔东北85公里的贝卡平原北部,是世界驰名的古迹。
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阳神的迦南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阳神“巴尔”的庙宇,称为“巴尔贝克”,意为“太阳城”。
后来腓尼基人取代迦南人在此定居。
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占领黎巴嫩后,建立起贸易中心,也同化了腓尼基人居住的巴尔贝克古城。
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加快了神庙的建设,并派军队驻防。
其后的奥古斯都皇帝驱逐了两万名努力,历时数十年,在神庙原址上大规模扩建。
公元60年,巴尔贝克神庙基本竣工。
以后经过300多年的继续修建,最后成为规模宏伟的神庙群,用以祭祀罗马主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
罗马大角斗场古罗马大角斗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角斗场又名斗兽场、露天竞技场。
因它建于弗拉维王朝(69-96)时期,故又称弗拉维露天剧场。
但其真正的名字是科洛塞奥,意为高大,因广场上原有尼禄皇帝的一个高大铜像而得名。
罗马第度凯旋门凯旋门是古罗马纪念建筑的一种,为炫耀对外战役的胜利而建。
罗马第度凯旋门是公元82年时罗马皇帝为自己建造的凯旋门,位于从罗曼努姆广场到罗马大角斗场的路上,是一座典型的单券洞凯旋门。
巴西利卡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拉丁语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
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基督教沿用了罗马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来建造教堂,尤其罗马风时代的大多数教堂都是巴西利卡格局。
今天在罗马天主教的用语中只要是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都被称为“巴西利卡”,不论其建筑风格和结构。
二、古希腊建筑雅典卫城古希腊时期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传世之作毫无疑问当属雅典及雅典卫城。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教堂 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 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 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 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 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 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 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 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 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 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 形,布满整个大门正面。教堂外 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 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它是罗马-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从1068年 开始花了50年始建成。教堂的正面有4层圆 柱装饰,正面和入口处大门上的罗马风格的 雕像非常精美。特别是现已成为入口的波南 诺。皮萨诺建造的门被称为是意大利罗马风 格雕塑的代表作。纵深100米的内部用白、 黑的条文图案装饰,壮观而明朗,显出东方 文化的痕迹,不禁让人想起比萨作为海港的 历史。比萨诺建造的讲教坛,由6根柱子和5 根有雕刻装饰的支柱支撑,中央是表现信仰、 希望、慈爱的雕刻。最精彩的是其戏剧性的 画面和人体的哥特式的表现手法。另外,值 得注意的是讲教坛旁边天花板吊下的一盏青 铜灯,就是伽利略发现“钟摆等时性”原理 的那盏吊灯
。
洗 礼 堂
thank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 产生于公元9世纪查理大帝(即查理曼)时期。自罗 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局一直是动荡不定的。为 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城堡 样式,如果是教堂,就要在它旁边要加筑塔 楼。于 是,在筑墙时,一方面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 承重,因而出现了承重的墩子或扶壁与间隔轻薄的 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一般的教堂,平 面仍呈以往的“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呈明 显的十字架形,而十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 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比 萨大教堂为例外,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 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但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 层叠券廊,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比萨教堂的名词解释
比萨教堂的名词解释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比萨市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它位于比萨市中心的圣约翰广场(Piazza dei Miracoli),与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和锡耶纳的主教座堂一起,被誉为意大利最重要的主教座堂之一。
比萨教堂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而闻名,吸引着数百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建筑风格及外观比萨教堂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建筑师用大理石砌成,外观豪华壮丽。
整个教堂的设计充满了精雕细琢的装饰,反映出中世纪的建筑艺术与技术水平。
教堂的立面分为两层,上层的拱形窗户和雕塑装饰突出了它的崇高和宏伟。
这座教堂的钟楼高达56米,是比萨市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内部装饰一进入比萨教堂,人们会被它的内部装饰所震撼。
教堂内部布满了彩色玻璃窗,形成了一个幽暗而神秘的光线效果。
这些彩色玻璃窗描绘了宗教历史和圣经故事的场景,给人以一种宗教情感的共鸣。
教堂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穹顶,被绘制着耶稣和圣徒的壁画,散发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比萨教堂的代表艺术品比萨教堂内还收藏有一些世界闻名的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德雷亚·皮萨诺的著名雕塑《洗礼盖主》,它是一组十分逼真的雕像,描绘了圣若翰施洗者为耶稣施洗的场景。
这组雕塑以其细致的雕刻和传神的表现受到广泛的赞誉,被认为是比萨教堂最重要的艺术珍品之一。
另一处引人注目的艺术品是位于教堂侧面的大理石全景浮雕墙,展示了比萨的历史与文化。
这个纪念墙呈现了比萨的地标性建筑,如比萨塔和比萨大学,并描绘了一系列历史事件,包括城市的创立和重大战役。
这个全景浮雕墙以其细节丰富和艺术价值被认为是比萨教堂的最重要的装饰之一。
比萨教堂的意义与历史比萨教堂作为意大利最重要的主教座堂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它建于1064年,是作为比萨主教座堂的所在地而兴建的。
教堂所在的圣约翰广场还包括比萨斜塔和比萨大学,三者共同构成了比萨市的宗教、文化和教育中心。
比萨大教堂资料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 产生于公元9世纪查理大帝(即查理曼)时期。自罗 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局一直是动荡不定的。为 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城堡 样式,如果是教堂,就要在它旁边要加筑塔 楼。于 是,在筑墙时,一方面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 承重,因而出现了承重的墩子或扶壁与间隔轻薄的 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一般的教堂,平 面仍呈以往的“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呈明 显的十字架形,而十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 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比 萨大教堂为例外,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 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但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 层叠券廊,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教堂 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 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 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 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 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 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 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 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 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 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 形,布满整个大门正面。教堂外 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 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比萨大教堂
主讲:王伟进 ppt制作edral)是意大利罗 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 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 凯托· 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 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 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 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 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意义:中世纪 建筑艺术的杰作,对11-14世纪的意大利建 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罗马-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从1068年 开始花了50年始建成。教堂的正面有4层圆 柱装饰,正面和入口处大门上的罗马风格的 雕像非常精美。特别是现已成为入口的波南 诺。皮萨诺建造的门被称为是意大利罗马风 格雕塑的代表作。纵深100米的内部用白、 黑的条文图案装饰,壮观而明朗,显出东方 文化的痕迹,不禁让人想起比萨作为海港的 历史。比萨诺建造的讲教坛,由6根柱子和5 根有雕刻装饰的支柱支撑,中央是表现信仰、 希望、慈爱的雕刻。最精彩的是其戏剧性的 画面和人体的哥特式的表现手法。另外,值 得注意的是讲教坛旁边天花板吊下的一盏青 铜灯,就是伽利略发现“钟摆等时性”原理 的那盏吊灯
比萨大教堂
月色下的比萨教堂(1)
• •夜晚的 斜塔更 迷人
月色下的比萨教堂(2)
夕阳下教堂的侧面照
教堂内部结构
教堂的宗教特色
► 在教堂中你能感受到庄
严肃穆的气氛 ► 教堂安放十字架或圣母 像已成为惯例
游览比萨大教堂的小常识
1周围有很多买东西的小摊。最有特色的是倾斜着的杯子。 有很多种。最便宜且好看的要4.5个欧元。大体上这一类 的杯子4-10欧元不等。质量好的就贵。 2此外,所有的参观都需要门票。厕所要付钱。大概1-1.5
罗马式建筑
• • • 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简介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 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 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马 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 罗曼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 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 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 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 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 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 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 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 面形式渐趋复杂。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 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 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 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 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 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 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 衡感。 随着罗曼建筑的发展,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 平衡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横椎力,并使拱顶适应 于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后来创造出了哥特式 建筑。罗曼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 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 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 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罗曼建筑的著名实例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 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神权至上的中世纪建筑
• 中世纪的建筑基本上是基督教建筑,基督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堂, 所以集建筑、壁画和雕塑装饰为一体的教堂是中世纪建筑的代表。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2-5世纪)
比萨大教堂
主 教பைடு நூலகம்堂 的 鸟 瞰 图
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 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 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 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 斜塔,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 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 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 建筑风格
比萨大教堂全貌
• 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 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 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洗礼堂外立面细部
神权至上
---中世纪建筑
•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2-5世纪 ) • 二、拜占庭建筑(5-15世纪 ) • 三、罗马式建筑(10-12世纪 ) • 四、哥特式建筑(12-15世纪 )
• 从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期, 称为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也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 古罗马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 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为“中世 纪”。
• 自此,在古罗马帝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欧洲乃至世界建筑都与基督教 紧紧联系在一起。基督教作为一种全新的宗教形式,还没有对教堂提出任何 具体的要求,除了利用罗马万神庙那样的异教神殿作为教堂之外,“在无先 例可循的情况下,大都选择几乎不带任何其他宗教印记的巴西利卡作为他们 的活动场所。”
比萨教堂建筑群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 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 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 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 的独创性。 的独创性。 斜塔终于也成了建筑艺术中世界著名的 中世纪不朽之作。不过, 中世纪不朽之作。不过,据最新的消息 ,比萨大学的专家们从每年对斜塔的测 量中获知,塔的倾斜率在逐年地加速, 量中获知,塔的倾斜率在逐年地加速, 对此,有人估计斜塔到不了21世纪就会 对此,有人估计斜塔到不了 世纪就会 倒塌,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地抢救, 倒塌,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地抢救,以免 这座艺术古迹毁于一旦。 这座艺术古迹毁于一旦。 在意大利还有许多斜塔, 在意大利还有许多斜塔,但没有一 座比得上这一座出名, 座比得上这一座出名,因为它不仅高大 壮美,而且还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它 壮美,而且还有与众不同的特点:1.它 是圆的,这是意大利独一无二的圆塔; 是圆的,这是意大利独一无二的圆塔; 2.通体用白大理石造的。伽利略曾拿这 通体用白大理石造的。 通体用白大理石造的 座斜塔作为自由落体的试验场地: 座斜塔作为自由落体的试验场地:他拿 一大一小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到地面 一下子把传统观念砸开了个口子, ,一下子把传统观念砸开了个口子,动 摇了统治一千九百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 的权威。 米高的塔顶, 的权威。这54.6米高的塔顶,可偏心有 米高的塔顶 5米多,是自由落体试验再好不过的试 米多, 米多 验场。循楼梯一圈圈绕着往上走, 验场。循楼梯一圈圈绕着往上走,要拾 294级才能到顶。从塔顶望比萨城,一 级才能到顶。 级才能到顶 从塔顶望比萨城, 片鲜红的瓦顶,在纯净的蓝天之下, 片鲜红的瓦顶,在纯净的蓝天之下,确 是明丽壮观。 是明丽壮观。
1909年的奇迹广场地理位置 年的奇迹广场地理位置
洗礼堂
洗礼堂是一座圆形的大理石 建筑,始建于12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 建筑,始建于 世纪中期,采 用罗马式建筑风格。 用罗马式建筑风格。但后来的一 些工程采用了哥特式风格。 些工程采用了哥特式风格。布道 坛可追溯到1260年,它上面的 坛可追溯到 年 雕刻非凡绝伦, 雕刻非凡绝伦,描绘了耶酥基督 的一生。 的一生。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 皮沙诺创作的雕塑《 拉皮沙诺创作的雕塑《诞生》 皮沙诺创作的雕塑 诞生》 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 ,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 画面中圣母玛丽亚侧卧其间, 画面中圣母玛丽亚侧卧其间,下 面的羊群隐喻耶稣救赎的民众。 面的羊群隐喻耶稣救赎的民众。 漂亮的哥特式的柱廊用湿壁画装 饰。尽管画的主题是死亡的喜悦 地狱和最后判决, 、地狱和最后判决,这个地方有 一定宁静的吸引人的氛围。 一定宁静的吸引人的氛围。
比萨斜塔游览文化背景介绍
•比萨斜塔地理位置:比萨斜塔(Pisa Sculpture)是一座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市中心的罗马风格的塔,是意大利的象征,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起始时间:它建于1396年到1398年之间,当时是作为教堂建筑而建。
因为建造时地基不牢固,后塔开始倾斜。
它的倾斜度为6米,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全称为“比萨大教堂双塔钟楼”,坐落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的一座古罗马城堡内。
这座教堂在公元139年至1350年期间修建,是意大利建筑和艺术之瑰宝。
比萨斜塔也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和“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比萨斜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
它始建于1295年,但由于地基不结实,在1364年至1398年间进行了重建。
直到1857年10月1日它才开始倾斜,当时这座塔楼倾斜了14.3度。
从此,人们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并认为其倾斜是由于地基不均匀造成的。
但塔的倾斜至今仍未停止,至今仍继续向东倾倒。
2006年7月6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建筑背景比萨大教堂是托斯卡纳建筑的杰出代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双塔钟楼建于1295年至1388年间,为两座古罗马时期的建筑。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始建于1295年,由教皇圣米迦勒·博尼法西斯创办的比萨大学改建而成。
教堂内有著名的大圆顶,圆顶正中的穹顶上有一根圆柱。
大圆顶高52.4米,直径为25.8米,顶部距离地面约24米,总重量达到了8.7万吨。
整个大圆顶是用35000块长22米、宽3.8米、厚2.5米的石料砌成的,从下到上共有468个小圆孔。
穹顶之下的教堂内部有两层楼梯可以直通教堂顶层。
大圆顶下方是一个大型十字架,周围是四个小圆点。
比萨斜塔是一座古罗马时期建筑,修建于1396年到1398年间。
建筑的建造原因是由于地基不结实导致的塔体倾斜。
因塔身倾斜造成了整个建筑形态上的怪异现象,当地又称其为“比萨斜塔”,意为“不和谐之物”。
建筑案例分析PPT课件
精选ppt
15
1、对称手法,比例均称,突出中央。 2、碟形穹顶,外观高出四周屋顶。 3、造型高度协调,由最基本的几何形体组成 。 4、布局集中,正方形平面,中央圆形大厅, 四周空间完全对称。
2 3
3 3
1精选ppt
DISCRIBE
16
5、门廊成为室内外过度的 空间。 这座建筑圆厅别墅前后四个 立面相同。 6、四面用同样的大台阶通 向户外。 。 7、建筑顶端雕塑装饰。
精选ppt
12
1、左右完全对称,结构严谨。 ——古典主义(经济技术因素) 2、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古典主义(文化因素) 3、两侧哥特式塔楼,没有塔尖。 ——哥特式遗风(文化因素) 4、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坐东朝西。——古典主义(经济技术因素) 5、众王廊石雕像,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 ——文艺复兴(宗教信仰,文化因 素) 6、两侧石质中棂窗。——古典主义(经济技术因素) 7、彩色玻璃窗,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 塑像。 ——基督教风格(宗教信仰,文化因素) 8、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哥特式(文化因素)
CHARATERISTIC
精选ppt18来自04PART 4 案例四
精选ppt
19
古根海姆美术馆
名称:古根海姆博物馆 所在地:美国纽约(总部) 竣工时间:1937年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 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文化:发展了众多渠道去实现其国际文化交流 合作的使命:如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的巡 回展览的同时,把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 的艺术珍品借到纽约展出;或者在其他国家建 立新古根汉姆美术馆等。 历史背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 物馆之一,也是全球性的一家以连锁方式经营 的艺术场馆。
559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
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世界著名
的钟楼之一。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达58米多,约相当于10层楼高,重约1.2
万吨,重心偏离2.5米。
地陷史实非常丰富。
虽然钟楼是13世纪为支
撑“永不停鸣的钟”而建造,历经几个世纪不断向东南方向倾斜而不倒。
比萨斜塔每倾斜5毫米就会举行一次盛大的专家会议;等倾斜超
过1米,大概时乖鲁殿的残年余力,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下。
但是根据最新报道,比萨斜塔目前依然矗立,并依然向人们展示其魅力。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著名的钟楼之一。
其建筑
风格、艺术成就和精神文化内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斜塔见
证了比萨城乃至整个意大利的历史发展,成为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佛教中国佛教建筑特色:中国佛寺殿堂的建筑风格是依照我国传统宫殿府邸的布局兴建,而一般建筑如斋堂、僧房等,又参照我国民用住宅的格式兴建。
从整体上看,中国佛寺基本上采纳的是庭院式建筑布局,较大的寺院可由几个庭院组成建筑群,大都采取了木结构建筑方式。
印度佛教建筑特色:主要有窣 (su)堵波、石窟和塔。
苏堵波是一种半圆形的建筑,样子像坟墓,又像一个倒扣着的饭钵(bo),因此又叫“覆钵”。
石窟一般在门口做个火焰形的石洞,主要空间在山岩里,光线很暗。
最大的一座叫卡尔利石窟,属于支提窟。
塔是又苏堵波演化而来。
下面的台基变高,成为塔座;上面的覆钵缩小为顶上的一支刹。
印度的古塔与中国的模式不一样。
它是通身用石头雕砌而成,没有一层一层的檐。
最有名的是佛陀迦耶的大菩提寺塔。
基督教哥特式建筑代表米兰大教堂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其平面呈拉丁十字型,长150米,宽49米,中部堂顶高约45米,十字交叉处拔高至65米多。
教堂上建有135座大理石尖塔,中央尖塔高达108米,远望犹如“大理石山”,向上的动感非常强烈。
尖塔上较大的人物雕像就有2000多尊,雕工精细,呼之欲出。
教堂两侧建有高高的花窗,上面饰以彩色玻璃拼成的圣经故事,增强了教堂的神秘感。
西正面有5座大门,中门最大,装饰精美,十分华贵。
米兰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它所体现的高超建筑艺术犹如鬼斧神工,米兰人称它为“世界奇迹”。
哥特式建筑特点:使用尖形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扶壁,使教堂的内壁、内柱和支柱的厚重度大大减少,产生出垂直向上、高耸入云的动感。
同时,外部建有高耸的尖塔,墙壁较薄,窗户较大,并饰有彩色玻璃花窗,室内光线充足,门前饰有精美的浮雕和石刻。
罗马式建筑代表比萨大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
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浅谈基督教建筑
课程名称: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主讲教师:娄宇学号 2011211736 姓名陈爱梅成绩: ____浅谈基督教建筑摘要:基督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教堂建筑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可分为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有圣菲索亚教堂、圣马可教堂等,罗马式有比萨大教堂等,哥特式有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夏特尔大教堂等,风格各异,但都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自己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字:基督教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首的基督教,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不容忽略的地位。
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在早期,政权与神权的结合非常明显,政治家们往往通过宗教来统治人民,可宗教深刻复杂的教义要怎样才能让知识水平不高的人民理解呢?通过艺术,比如建筑、图像、雕塑等等。
在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建立了很多很多非常著名的教堂。
基督教美术可以分为早期基督教美术(2-5世纪)、拜占庭美术(5-15世纪)、罗马式美术(10-12世纪)、哥特式美术(12-15世纪)。
早期基督教在教堂建筑、玻璃画、镶嵌画、圣像画及圣像雕刻等方面成就显赫。
尤其是关于《圣经》的圣像画以及圣像雕刻,出现很多作品,至今无人可超越。
在建筑方面有圣玛丽亚大教堂、圣康斯坦察教堂等。
圆顶教堂——圣玛丽亚大教堂是一个主教大教堂。
这个著名的历史性纪念物成为了古老的里加镇的象征。
圣玛丽亚大教堂位于欧洲的拉脱维亚,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它几次被重建,因此建筑包含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
艾伯特主教于1211年开始修建新的大教堂和修道院,1270年第一期建筑工程结束。
圆顶教堂的尖顶一度是这个城市中最高的尖顶,高140米。
1776年重建之后,尖塔被改建后,高90米。
圆顶教堂的著名的管风琴制于1884年,至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有 6717管子。
拜占庭式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
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史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教堂
意大利:3.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又名多摩大教堂, 是世界上最有气派的教堂。它于 1386年开始兴建,正式完工是在 1897年, 教堂建筑时间超过5个 世纪。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 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长约168米, 宽约59米,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 子分开,柱子加上柱头总高约26 米,大厅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 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 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 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外包大 理石。所有柱子的柱头上都有小 龛,内置雕像,手工精美。厅内 全靠两边的侧窗采光,窗细而长, 上嵌彩色玻璃,光线幽暗而神秘。 该教堂全部用砖建造,外表覆盖 着洁白的大理石。教堂顶上135个 尖塔直刺苍穹,每个塔尖都有和 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共3615个, 被不少人誉为一座锦绣森林。
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 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欧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的教堂大致分为四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 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和现代主义教堂。
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穹顶直径33米,是世界上少数大穹顶之一。它的顶 点高约60米,高于万神庙。索菲亚大教堂动用了1万名工匠,耗资折合14.5万 公斤黄金。公元537年12月26日,查士丁尼大帝和大主教率领一支庄严的队伍 举行落成典礼…… 15世纪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廷帝国之后,把索菲亚大教堂改 成了清真寺,在角上加建了呼唤穆斯林们按时举行礼拜的授时塔。
德
国:2.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 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 南北宽86.2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它是由两座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 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廊, 多为东西向三进, 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 于圣坛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 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 人的视线引向上天,直向苍穹,象征人 与上帝沟通的渴望。教堂中央是两座与 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高16l米, 是全欧洲最高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 剑,直插云霄,教堂外型除两座高塔外, 还有1.1万座小尖塔烘托。 科隆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 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 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 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 洲三大宗教建筑。
大教堂时代赏析
大教堂时代赏析大教堂时代是欧洲中世纪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间跨越约从12世纪末到16世纪初。
这一时期的建筑和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于教堂和其他宗教建筑,传达着宗教信仰和精神力量。
大教堂时代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哥特式建筑、罗曼式建筑和拜占庭式建筑中,这些建筑风格展示了中世纪人们的信仰和智慧。
哥特式建筑是大教堂时代的主要建筑风格,它以大教堂的尖塔、高耸的拱顶和窗户为特点,这种建筑风格代表了中世纪人对上帝的虔诚和敬畏。
哥特式建筑的建筑结构复杂,建筑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和工艺技术将这些建筑物建造得宏伟壮观,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哥特式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是法国巴黎圣母院,它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之一,展示了中世纪人对上帝的虔诚和敬畏。
而罗曼式建筑是大教堂时代的另一种建筑风格,它以拱形窗户、圆拱门和花岗石墙体为特色,这种建筑风格代表了中世纪人对上帝的信仰和忠诚。
罗曼式建筑的建筑结构简单,建筑师们通过自然材料和简洁设计来展现中世纪人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
罗曼式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是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它是罗曼式建筑的典范,展示了中世纪人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
拜占庭式建筑是大教堂时代的另一种建筑风格,它以金色圆顶、华丽的壁画和宗教雕刻为特点,这种建筑风格代表了中世纪人对上帝的崇拜和敬畏。
拜占庭式建筑的建筑结构复杂,建筑师们通过金色、彩色大理石等材料和精美设计来展现中世纪人对上帝的崇拜和敬畏。
拜占庭式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是拜占庭式建筑的杰作之一,展示了中世纪人对上帝的崇拜和敬畏。
大教堂时代的建筑风格不仅展示了中世纪人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还展示了他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力。
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成为欧洲中世纪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教堂时代的建筑风格对后世的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继承和发展了中世纪建筑的传统,为欧洲建筑艺术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意大利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的宗教文化遗产,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在比萨广场上有大教堂、洗礼室、钟楼和墓地。
比起教堂本身来说,比萨斜塔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
其实,它只是比萨大教堂的一个钟楼,因其特殊的外形、历史上与伽利略的关系而名声大噪。
并且历经多年,塔斜而不倒,被公认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这些宗教建筑都对意大利11~14世纪间的教堂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产生于公元9世纪查理大帝(即查理曼)时期。
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局一直是动荡不定的。
为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城堡样式,如果是教堂,就要在它旁边要加筑塔楼。
于是,在筑墙时,一方面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承重,因而出现了承重的墩子或扶壁与间隔轻薄的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
一般的教堂,平面仍呈以往的“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呈明显的十字架形,而十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
比萨大教堂为例外,它建于1063~1092年间,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但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层叠券廊,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教堂前方约60米处是一座洗礼堂,始建于公元12世纪,它的布道坛可追溯到1260年。
洗礼堂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但后来的一些工程也采用了哥特式风格。
圆形洗礼堂的直径为39米,总高为54米,圆顶上立有3.3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
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诺创作的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
画面中圣母玛丽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隐喻耶稣救赎的民众。
建筑历史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顶。
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
中美史中的各种“最”——建筑
中美史中的各种“最〞——建筑新一轮的教师聘请备考又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方便考生备考,减少复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对美术专业课中的重点的知识进行了提炼,并制定了完美的学习方案,以方便考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进而在接下来的美术教师聘请考试中取得更好成就。
说到建筑,在咱们安徽每年的考试中都会涉及,题量增加必定分值也会增加,我们要引起重视。
关于建筑类的考核点根本上基本上考核该建筑的设计者是谁?该建筑所在的国家?该建筑的建筑风格、类型?故大伙儿在学习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去复习,我将重要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类,盼望对各位考生在备考的路上有更多的关心。
外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建筑。
外美史中XX之最的建筑1.古代世界最高的建筑胡夫金字塔2.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卡纳克神庙3.世界最大宗教建筑柬埔寨吴哥窟4.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竞技场5.罗马城现存最晚的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6.最闻名的罗马式教堂比萨教堂7.最早的哥特式教堂圣德尼教堂8.最闻名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9.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米兰大教堂10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11.现存最早、最大而且最完整的佛塔桑奇大塔12.世界最大陵墓印度阿格拉泰姬陵13.二十世纪最伟大建筑悉尼歌剧院1.古代世界最高的建筑胡夫金字塔建筑时刻:古王国时期地点:埃及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处在尼罗河下游的西岸。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依然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
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觉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在埃菲尔铁塔建筑之前,它基本上全世界最高的建筑。
2.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卡纳克神庙建筑时刻:新王国时期地点:埃及卡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的卡纳克神庙位于埃及都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萨大教堂☆
―中国科大.李弦,2011.7,摘抄自《世界文明史》,重排于2013.4。
比萨大教堂是罗马式教堂的代表性建筑,是11世纪建造在意大利比萨的大教堂。
1062年,罗马人和阿拉伯人开战,最终罗马人打败了阿拉伯人,攻占了巴勒摩。
比萨教堂就是为了纪念这件事而建造的。
教堂规模非常大,除了主教堂,它还包括钟塔和洗礼堂。
这些建筑是彼此独立的。
主教堂从1063年开始建造,到1092年才完成。
它是一个拉丁十字式的建筑,也被称为巴西利卡。
主教堂全长95米,有四排柱子,侧廊使用了十字拱。
它的正立面有32米高,有四层空券廊作装饰,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建筑。
主教堂的整个外表用一排一排的连拱和菱形多彩大理石板嵌成,外观给人一种神圣华丽的感觉,体现了中世纪意大利教堂建筑的风格。
洗礼堂比斜塔建筑的时间要早,于1153年建造,但是建成的时间较晚,时间为1278年。
它也是一个圆形建筑,直径35米多一点,距离主教堂前大约60米,总高度有54米。
当时,洗礼堂的顶部为锥形,但后来经过改修,顶部加了一些哥特式的风格,变成了圆形,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1174年开始修建,直到1350年才完工的比萨斜塔实际上是比萨大教堂的一座钟楼,外观呈圆柱形,共有8层。
54.5米高的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2米多,从下而上,共有213个拱形券门,底层有15根圆柱,中间6层各31根圆柱,顶层则有12根圆柱。
斜塔全部用大理石建成,总重1.42万吨。
造形古拙而又秀巧,称得上罗马式建筑的典范。
顶层为钟塔,塔有294级螺旋状楼梯,站在塔顶眺望,比萨城全景就可以尽收眼底。
比萨斜塔自完工以来,每年以1至2毫米的速度倾斜。
1972年10月的一次地震,更是对这座古塔的一次冲击,幸仍巍然屹立,这种斜而不坍的状态,使比萨斜塔更加出名。
到1992年时,整个塔的倾斜度已达5.5度,塔顶中心点向南倾斜4.9米,塔顶南侧比北侧高出2.5米。
关于斜塔,曾经发生过一个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事。
1590年的一天,比萨大学的数学讲师伽利略登上了比萨斜塔,准备在七层塔楼做自由落体试验。
在当时,著名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理论已统治物理学界1000多年,人们早已对这个理论深信不疑。
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伽利略选择了比萨斜塔作为自己的实验地点。
为什么他会选择比萨斜塔作为实验地点呢?原来,正是由于比萨斜塔是倾斜的,从倾斜的南侧塔抛下的物体会毫无障碍,重直落在下面的广场上,因此,这是个理想的实验场所。
随着号令一响,10磅和1磅重的铅球同时脱离伽利略的手掌,并同时落地。
伽利略成功了,他推翻了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论。
由于意外的偏差形成的举世奇观的比萨斜塔,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联合国在1987年将其连同周轩的主教堂、洗礼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