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要点
热力学统计 第七章玻尔兹曼统计
al !
al lal ln ln N ! N ln N al ln al ! l l l x 1 ln x ! x ln x x S k ln S
0
设=1时,S=0 S0=0
ln Z S Nk (ln Z )
2.内能U与广义力Y的统计表达式
2.1 内能U的统计表达式
N N l U al l ll e Z Z l l N Z ln Z N Z
e l l
N al l e l Z Z l e l
配分函数Z :
l
Z l e l
l
分布在能级l 的粒子数:
N al l e l Z
已知(l, l),可求Z——并不容易!
经典粒子: 配分函数Z :
Z l e l
l
Z e
( q . p )
dqdp e D( )d r h
积分因子:
如果 X ( x, y )dx Y ( x, y )dy 不是全微分,但存在函数 ( x, y ) ,使得
( x, y ) X ( x, y )dx ( x, y )Y ( x, y )dy 为全微分, 即
( x, y ) X ( x, y )dx ( x, y )Y ( x, y )dy ds ( x, y )
S k ln
满足经典极限的非定域系统:
ln
l
la
l
al !
al S k N ln N al ln l l
S0
lal al ln ln N ln N al ln ln N ! l l al ! l
第7章(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玻耳兹曼统计解析
(V )1 3 h( 1 )1 2
N
2mkT
用分子的德布罗义波长
h p h 2m h 2mkT 分子数密度
N e Z1
U N ln Z1
Y
N
y
ln
Z1
S
Nk (ln
Z1
ln
Z1 )
k
ln
N!
S k ln M .B. N!
F NkT ln z1 kT ln N!
经典系统
Z1
l
el
l
h0r
el
d
h0r
e( p,q)
dq1dq2
dqrdp1dp2 h0r
dpr
N e Z1
U
N
ln
dW Ydy dy
l
l
y
al
l
al d l
考虑内能 U l al 的全微分 l
dU l dal al dl
l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dU dQ dW dQ aldl
l
比较,有
dQ ldal
以上两式说明,在准静态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 量等于粒子在各能级重新分布所增加的内能:外界对系统 所作的功等于粒子分布不变时由于能级改变所引起的内能 变。 化。
l
与(6.6.4) ln N ln N al ln al al ln l
l
l
比较,有玻耳兹曼关系
S k ln
该关系反映了熵的统计意义。
自由能
由自由能的定义,
F U TS
N
ln
Z1
TNk (ln
Z1
ln
Z1 )
TNk ln Z1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e Z1
(7.1.3)
1
内能统计表达式 :
U e
e
l l l
l
e ( ) l e l l
N ( ) Z 1 N ln Z 1 Z 1
(7.1.4)
系统过程前后内能的变化等于外界作功与系统吸热之和:
dU d W d Q Ydy d Q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7.1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内能是粒子无规则运动总能量的平均值:
U al l l l e
l l
l
(7.1.1)
引入粒子配分函数 Z : 1
Z1 l e
可以得:
l
l
(7.1.2)
N e
e
l l
l
py2 2m
dp y e
dp z
积分可得:
2m 3 2 Z1 V ( 2 ) h
(7.2.4)
其中 V
dxdydz 是气体的体积。由(7.1.7)可得理想气体
F . D 所以它们相应的熵的统计表达式应是:
M .B N!
S Nk (ln Z 1 ln Z 1 ) k ln N ! (7.1.13’) M .B S k ln (7.1.15’) N! 综上所述,Z 是以 、y为变量的特性函数。以T、V为变量的 1
可以令:
所以:
T
1 kT
(7.1.12)
所以:
dS Nkd (ln Z 1 ln Z 1 )
6
积分得熵的统计表达式 :
第七章玻耳兹曼统计
第七章玻耳兹曼统计7.1据公式l l lp a V ε∂=-∂∑证明,对于非相对论粒子()222221222xy z p n n n m m L πε⎛⎫==++ ⎪⎝⎭h 有23U p V =。
解:边长L 的立方体中,粒子能量本征值:()2222122x y zn n n x y z n n n m L πε⎛⎫=++ ⎪⎝⎭h ,简记为23l aV ε-= 其中3V L =是系统体积,常量()()222222xy z a nn n mπ=++h ,并以指标l 代表,,x y z n n n 三个量子数。
从而得:5132233l l aV V V εε--∂=-=-∂,代入压强公式,有21233l l l l ll Up a a V V V εε∂=-==∂∑∑。
7.2试根据公式l l lp a V ε∂=-∂∑证明,对于相对论粒子()122222xyzcp cnn nL πε==++,有13Up V=。
解:边长为L 的立方体中,极端相对论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122222x y zn n nxyzcnn nLπε=++ 用指标l 表示量子数,,,x y z n n n V 表示系统的体积3V L =,可将上式简记为13l aV ε-=其中:()122222.xyza c n n nπ=++由此4311.33l l aV V V εε-∂=-=-∂代入压强1.33l l l l ll U p a a V V V εε∂=-==∂∑∑ 7.3选择不同的能量零点,粒子第l 个能级的能量可以取为l ε或*l ε。
以∆表示二者之差,*.l l εε∆=-试证明相应配分函数存在关系*11Z e Z β-∆=,并讨论由配分函数1Z 和*1Z 求得的热力学函数有何差别. 解:当选择不同的能量零点时,粒子能级的能量可以取为l ε或*.l l εε=+∆配分函数()**11l l l l l l lllZ e ee e e Z βεβεβεββωωω-+∆---∆-∆====∑∑∑,故*11ln ln .Z Z β=-∆根据内能的统计表达式:1ln U NZ β∂=-∂,容易证明*,U U N =+∆ 根据压强的统计表达式:1ln N p Z Vβ∂=∂,容易证明*,p p =根据熵统计表达式:11ln ln S Nk Z Z ββ⎛⎫∂=- ⎪∂⎝⎭,容易证明*,S S =其他热力学函数请自行考虑。
《第七章玻耳兹曼统计》小结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小结一、基本概念: 1、1>>αe 的非定域系及定域系遵守玻耳兹曼统计。
2、经典极限条件的几种表示:1>>αe ;12232>>⎪⎭⎫ ⎝⎛⋅h m kT NVπ;m kTh N V π231>>⋅⎪⎭⎫⎝⎛;()λ>>⋅31n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统计解释:Q d W d dU +=l ll l ll da d a dU ∑∑+=εεl ll d a W d ε∑=l ll da Q d ∑=ε即:从统计热力学观点看,做功:通过改变粒子能量引起内能变化;传热:通过改变粒子分布引起内能变化。
二、相关公式1、非定域系及定域系的最概然分布l e a l l βεαω--=2、配分函数:量子体系:∑-=ll leβεω1Z∑---==ll l l l ll le e e a βεβεβεωωωNZ N 1半经典体系:()r rr p q r hdp dp dp dq dq dq e h d e l2121,1Z ⎰⎰⎰==-βεβεω 经典体系:()r rr p q r hdp dp dp dq dq dq e h d e l2121,01Z ⎰⎰⎰==-βεβεω 3、热力学公式(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表达式) 内能:β∂∂=1lnZ -NU物态方程:VlnZ N 1∂∂=βp定域系:自由能:1-NkTlnZ F = 熵:B M k .ln S Ω=或⎪⎪⎭⎫ ⎝⎛∂∂-=ββ11lnZ ln Nk S Z1>>αe 的非定域系(经典极限条件的玻色(费米)系统): 自由能:!ln -NkTlnZ F 1N kT += 熵:!ln kln S .N k BM Ω=Ω=或!ln lnZ ln Nk S 11N k Z -⎪⎪⎭⎫⎝⎛∂∂-=ββ三、应用: 1、求能量均分定理①求平均的方法要掌握:()dx x xp ⎰=x②能量均分定理的内容---能量均分定理的应用:理想气体、固体、辐射场。
第七章玻耳兹曼统计教学内容1、玻尔兹曼统计中粒子配分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教学内容:1、玻尔兹曼统计中粒子配分函数的量子和经典表达式、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2、由玻尔兹曼统计求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3、由玻尔兹曼分布推求麦克斯韦速度、速率分布律,碰壁数;4、爱因斯坦固体热容量理论的假设和结论。
教学目的:1、理解玻耳兹曼分布是近独立粒子孤立系统在统计平衡态下处于热力学几率最大的宏观分布时粒子数按能量分布的规律。
粒子的配分函数是由和外参量等决定的状态函数。
理解玻耳兹曼关系式。
理解经典的能量均分定理应用于固体和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系统求热容量严重偏离实验结果的原因,并由能量的量子化定性解释实验结果。
2、简单应用:由玻耳兹曼分布律求其它分布律,由配分函数求理想气体(单原子分子)系统的热力学函数。
3、综合运用:应用压强的微观实质思想计算分子的碰壁数,用量子玻耳兹曼分布律求理想固体(爱因斯坦模型)的热容量。
玻耳兹曼统计:假设系统由大量定域的全同近独立粒子组成,具有确定的粒子数N ,能量E ,体积V 。
N 个粒子的在各能级的分布可以描述如下: 能 级 12,,,,l εεε … 简 并 度 12,,,,l ωωω … 粒 子 数 12,,,,l a a a … 约束条件:l la N =∑,l l la E ε=∑定域系统和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玻色和费米系统都遵从玻耳兹曼分布:l l l a e αβεω--=。
其中系数α与β由l la N =∑与l l la E ε=∑确定。
总能量是系统在某平衡态下的全部能量,包括系统作整体运动时的宏观动 能,在重力场中的势能,以及与系统整体运动和重力场存在无关的内能,是系统内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全部能量。
因此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总能量E 即总的内能U 。
§7.1 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在§6.8说过,定域系统以及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玻色系统和费米系统都遵从玻耳兹曼分布。
本章根据玻耳兹曼分布讨论这两类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本节首先推导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第七章_玻尔兹曼统计
曼分布一样,但系统的微观状态数为 ΩB(F )
=
ΩM ⋅B N!
,所以直接由分布函数导出的内能和广义
力的表达式与玻尔兹曼系统一样。(∵ 它由分布函数直接导出)
而由系统的微观状态数决定的熵
SB( F )
=
k
ln
ΩB(F )
=
k
ln
⎛ ⎜⎝
ΩM ⋅B N!
⎞ ⎟⎠
=
k
ln
ΩM ⋅B
−k
ln
N!=
SM ⋅B
玻尔兹曼系统的一样。
不同的 h0 的值对经典统计结果的影响。
经典玻尔兹曼分布
al
= e−α −βεl
Δωl h0r
由 e−α = N 得: Z1
al
=
N e−βεl Z1
Δωl h0r
式中的 h0r 与配分函数 Z1 所含的 h0r 相互抵消,与 h0 无关。
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处于 Δωl 的概率:
n
n
n
∴ S = k ln Ω = k ln ∏ Ωi = ∑ k ln Ωi = ∑ Si 。
i =1
i =1
i =1
(2)非平衡态的熵: S = k ln Ω 可推广到非平衡态只不过在平衡态时, Ω 是系统最多的微观 状态数,而在非平衡态时, Ω 也是系统的微观状态数,但不是最多的,所以系统在由非平衡
k = 1.381×10−23 J ⋅ K −1 玻尔兹曼常数
玻尔兹曼常数 k 在统计物理学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普朗克常数 在量子力学中所起的作用。
dS
=
dQ T
= kβ dQ
=
Nkd
⎛ ⎜ ⎝
ln
Z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第七章 玻尔兹曼统计
e Z1 r dq1 dqr dp1 dpr h0
粒子自由度为3
e Z1 3 dxdydzdpx dp y dpz h0
15
Z1
V Z1 3 h0
方法一:
e
2 2 px p2 y pz
2m
h
3 0
dxdydzdp x dp y dp z
ln Z1 S Nk ln Z1
7
ln Z1 S Nk ln Z1 ln Z1 Nk ln Z1 T Nk ln Z1 自由能 F U TS N kT F NkT ln Z1
l l Z1 r e h0
体积元 l 取得足够小时,
l d dq1 dqr dp1 dpr
l l Z1 r e h0
Z1
e
h
r 0
dq1 dqr dp1 dpr
14
§7.2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N ln Z1 p V
Z1 l e l
Z1 l ln Z1 U N
l e l
l l e l l
2
三、广义力
Y 广义力
dW pdV
y
外参量
dW Ydy
Y l作用在该粒子上 当某个粒子处在 l 能级上,若有一“外力”
e
2 2 px p2 y pz
2m
dp x dp y dp z
V Z1 3 h0
4V Z1 3 h0
则
1 e t t 2 dt
Chapter 7 玻耳兹曼统计
y
S Nk (ln Z1 ln Z1 ) k ln N ! (7.1.13) M.B. S k ln (7.1.15) F NkT ln Z1 kT ln N !(7.1.16) N!
因此,只要能确定配分函数Z1就可求出基本热力学函数 内能、物态方程和熵,从而确定系统的全部平衡性质。
二、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玻色(费米)系统 Z1 l e l N e Z1 U N ln Z1 Y N ln Z1
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玻色(费米)系统的微观状态 数 B.E. F.D. M.B. / N ! 。若要玻耳兹曼关系仍然成 立,须将熵的统计表达式、玻耳兹曼关系和自由能改为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目 录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物 理 与 电 子 工 程 学 院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量 理想气体的熵 固体热容量的爱因斯坦理论 顺磁性固体* 负温度状态*
dW / dy
l l 1 l Y al l e e ( ) l e l y l l y l y N 1 N ( ) Z1 = ln Z1 (7.1.6) Z1 y y
4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7.1 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所以S 可表示为:
5. 玻耳兹曼关系 a N e Z (7.1.3) ln Z1 ln N U N ln Z1 1
S k N ln N al lnl al lnal (7.1.14) 10 l l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201110
说明绝对熵的概念是量子力学的结果。
小结Ⅰ :求玻耳兹曼量子体系热力学函数的一般步骤: (1)写出 l 及相应简并度 l (2)求粒子的配分函数 量子效应显著时
Z1 l e l
l
①量子力学的理论计算获得 ②分析光谱数据获得
量子效应不显著时(半经典方法)
Z1 1 e q , p dq1dq 2 dq r dp1dp 2 dp r r h
即:PV NKT nN 0 KT
与热力学中根据实验定律推导出的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 nRT
比较可得玻耳兹曼常量的数值: R N 0 K 讨论:
①、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内能:
2m lnV h 2 lnZ1 U -N -N
3 2
U N
ln Z1
原子光谱随原子所处的外 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象, 证明了广义力统计意义的 正确性。
2、广义力或物态方程统计表达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 dU dW dQ 对于准静态过程:
dW Ydy
Y是与外参量y相应的外界对系统的广义作用力。 由于外参量的改变,外界施于处于能级εl的一个粒子的力为:
N Y ln Z1 y
特例:
dW PdV Y P; y V
N P ln Z1 V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统计解释: 在无穷小的准静态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是:
将内能U εl al求全微分,有:
l
ε l dW Ydy dy a l a l dεl l y
与
dS
dS
1 dQ T
ln Z1 ln Z1 ln Z1 d Nd Nd ln Z 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7.2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一.基本模型
1.先考虑单原子分子 2.近独立粒子
3.三维自由粒子( =3)
4.能量表达式:
1 2m
(
px2
p
2 y
pz2 )
5.满足经典极限条件,遵从玻耳兹曼分布的经典表达式。
二.配分函数与物态方程
Z
1 h3
e d
e
2m
(
px2
p2y
pz2
)
dxdydzdpxdp
y
dpz
积分得
Z
V
(
2 m h2
)
3
2
得物态方程
p N ln Z NkT
V
V
由于计及多原子分子后,并不改变Z对V的依赖关 系,因此物态方程不变。
三、关于经典极限条件
e
Z
/
N
V N
2 mkT
h2
3/ 2
1
即N/V愈小,即气体愈稀薄;温度愈高; 分子质量愈大,经典极限条件愈易得到满 足
1
kT
k称为玻尔兹曼常数,是一个普适常量。其数值 需将理论应到具体系统中去才能得到
由此可以令
dS Nkd (ln Z ln Z )
S Nk(ln Z ln Z )
熵的物理意义:
ln Z ln N
U N ln Z
S k N ln N N U
k
N
ln
N
l
定域系统遵从玻耳兹曼分布。
2.配分函数的经典表达式
对应于Z
l
ell , 有:Z
l
e l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要点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7.1 试根据公式lllp a Vε∂=-∂∑证明,对于非相对论粒子 ()222221222x y z p n n n m m L πε⎛⎫==++ ⎪⎝⎭, (),,0,1,2,,x y z n n n =±±有2.3U p V=上述结论对于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 解: 处在边长为L 的立方体中,非相对论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2222122x y zn n n x y z n n n m L πε⎛⎫=++ ⎪⎝⎭, (),,0,1,2,,x y z n n n =±± (1)为书写简便起见,我们将上式简记为23,l aV ε-= (2)其中3V L =是系统的体积,常量()()222222xy z a nn n mπ=++,并以单一指标l代表,,x y z n n n 三个量子数. 由式(2)可得511322.33aV V Vεε-∂=-=-∂ (3) 代入压强公式,有22,33l ll l llUp a a V VVεε∂=-==∂∑∑ (4) 式中l l lU a ε=∑是系统的内能.上述证明示涉及分布{}l a 的具体表达式,因此式(4)对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前面我们利用粒子能量本征值对体积V 的依赖关系直接求得了系统的压强与内能的关系. 式(4)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证明. 例如,按照统计物理的一般程序,在求得玻耳兹曼系统的配分函数或玻色(费米)系统的巨配分函数后,根据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可以求得系统的压强和内能,比较二者也可证明式(4).见式(7.2.5)和式(7.5.5)及王竹溪《统计物理学导论》§6.2式(8)和§6.5式(8). 将位力定理用于理想气体也可直接证明式(4),见第九章补充题2式(6). 需要强调,式(4)只适用于粒子仅有平衡运动的情形. 如果粒子还有其他的自由度,式(4)中的U 仅指平动内能.7.2 试根据公式lllp a Vε∂=-∂∑证明,对于相对论粒子 ()122222xyzcp cnn nLπε==++, (),,0,1,2,,x y z n n n =±±有1.3Up V=上述结论对于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解: 处在边长为L 的立方体中,极端相对论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122222x y zn n nxyzcnn nLπε=++ (),,0,1,2,,x y z n n n =±± (1)用指标l 表示量子数,,,x y z n n n V 表示系统的体积,3V L =,可将上式简记为13,l aV ε-= (2)其中()122222.xyza c n n nπ=++由此可得4311.33l l aV V Vεε-∂=-=-∂ (3) 代入压强公式,得1.33l ll l ll Up a a V V Vεε∂=-==∂∑∑ (4) 本题与7.1题结果的差异来自能量本征值与体积V 函数关系的不同. 式(4)对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适用.7.3 当选择不同的能量零点时,粒子第l 个能级的能量可以取为l ε或*.l ε以∆表示二者之差,*.l l εε∆=-试证明相应配分函数存在以下关系*11Z e Z β-∆=,并讨论由配分函数1Z 和*1Z 求得的热力学函数有何差别. 解: 当选择不同的能量零点时,粒子能级的能量可以取为l ε或*.l l εε=+∆显然能级的简并度不受能量零点选择的影响. 相应的配分函数分别为1,l l lZ e βεω-=∑ (1)**1l ll ll lZ eeeβεβεβωω---∆==∑∑1,e Z β-∆= (2)故*11ln ln .Z Z β=-∆ (3)根据内能、压强和熵的统计表达式(7.1.4),(7.1.7)和(7.1.13),容易证明*,U U N =+∆ (4) *,p p = (5)*,S S = (6)式中N 是系统的粒子数. 能量零点相差为∆时,内能相差N ∆是显然的. 式(5)和式(6)表明,压强和熵不因能量零点的选择而异. 其他热力学函数请读者自行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由式(7.1.3)知*,ααβ=-∆所以l l l a e αβεω--=与***l l l a e αβεω--=是相同的. 粒子数的最概然分布不因能量零点的选择而异. 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以视方便选择能量的零点.7.4 试证明,对于遵从玻耳兹曼分布的定域系统,熵函数可以表示为ln ,s s sS Nk P P =-∑式中s P 是粒子处在量子态s 的概率,1,s ss e e P N Z αβεβε---==s∑是对粒子的所有量子态求和.对于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非定域系统,熵的表达式有何不同? 解: 根据式(6.6.9),处在能量为s ε的量子态s 上的平均粒子数为.s s f e αβε--= (1) 以N 表示系统的粒子数,粒子处在量子态s 上的概率为1.s ss e e P N Z αβεβε---== (2)显然,s P 满足归一化条件1,s sP =∑ (3)式中s∑是对粒子的所有可能的量子态求和. 粒子的平均能量可以表示为.s s sE P ε=∑ (4)根据式(7.1.13),定域系统的熵为()()1111ln ln ln ln s s sS Nk Z Z Nk Z Nk P Z βββεβε⎛⎫∂=- ⎪∂⎝⎭=+=+∑ln .s s sNk P P =-∑ (5)最后一步用了式(2),即1ln ln .s s P Z βε=-- (6)式(5)的熵表达式是颇具启发性的. 熵是广延量,具有相加性. 式(5)意味着一个粒子的熵等于ln .s s sk P P -∑ 它取决于粒子处在各个可能状态的概率s P . 如果粒子肯定处在某个状态r ,即s sr P δ=,粒子的熵等于零. 反之,当粒子可能处在多个微观状态时,粒子的熵大于零. 这与熵是无序度的量度的理解自然是一致的. 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粒子的状态完全确定意味着我们对它有完全的信息,粒子以一定的概率处在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意味着我们对它缺乏完全的信息. 所以,也可以将熵理解为信息缺乏的量度. 第九章补充题5还将证明,在正则系综理论中熵也有类似的表达式. 沙农(Shannon )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引进了信息熵的概念,成为通信理论的出发点. 甄尼斯(Jaynes )提出将熵当作统计力学的基本假设,请参看第九章补充题5.对于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非定域系统,式(7.1.13′)给出11ln ln ln !,S Nk Z Z k N ββ⎛⎫∂=-- ⎪∂⎝⎭上式可表为0ln ,s s sS Nk P P S =-+∑ (7)其中()0ln !ln 1.S k N Nk N =-=--因为,s s f NP =将式(7)用s f 表出,并注意,ssfN =∑可得ln .s s sS k f f Nk =-+∑ (8)这是满足玻耳兹曼分布的非定域系统的熵的一个表达式. 请与习题8.2的结果比较.7.5 因体含有A ,B 两种原子. 试证明由于原子在晶体格点的随机分布引起的混合熵为()()()()!ln!1!ln 1ln 1,N S k Nx N x Nk x x x x =-⎡⎤⎣⎦=-+--⎡⎤⎣⎦其中N 是总原子数,x 是A 原子的百分比,1x -是B 原子的百分比. 注意1x <,上式给出的熵为正值.解: 玻耳兹曼关系给出物质系统某个宏观状态的熵与相应微观状态数Ω的关系:ln .S k Ω= (1)对于单一化学成分的固体(含某种元素或严格配比的化合物),Ω来自晶格振动导致的各种微观状态. 对于含有A ,B 两种原子的固体,则还存在由于两种原子在晶体格点上的随机分布所导致的Ω。
第七章玻尔兹曼统计
分子光谱学:通过玻尔兹曼分布解释光谱线强度和偏振现象
化学反应动力学:通过玻尔兹曼分布描述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蛋白质折叠研究
生物膜与跨膜运输
基因表达调控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物理学:描述气体分子在平衡态时的分布情况
化学:研究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工程学:热传导、热力学等领域
信息科学:数据压缩、信息编码等方面
1896年:玻尔兹曼提出了熵的概念,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提供了微观解释
1900年:玻尔兹曼提出了玻尔兹曼统计,用于描述气体分子的分布状态
重要人物和事件
背景:对气体分子运动的研究
影响:奠定了统计力学的理论基础
人物:路德维希·玻尔兹曼
事件:1877年提出玻尔兹曼统计
理论的意义和影响
玻尔兹曼统计的方法和思想对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化学反应动力学、材料科学等。
玻尔兹曼统计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
玻尔兹曼统计与机器学习算法的结合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预测
新的理论框架的建立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
实验验证和观测技术的发展
汇报人:XX
感谢观看
05
玻尔兹曼统计的局限性和发展
理论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玻尔兹曼统计不适用于描述具有高度非线性的复杂系统
玻尔兹曼统计无法准确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子行为
玻尔兹曼统计无法解释某些特殊系统的相变现象
玻尔兹曼统计在处理多体问题时存在困难
理论的发展和改进方向
统计力学的其他理论:如微正则分布、巨正则分布等,可作为玻尔兹曼统计的补充或替代。
玻尔兹曼统计的提出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七章玻耳兹曼统计》(期末复习)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期末复习)、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统计解释:比较可知: 即:从统计热力学观点看, 做功:通过改变粒子能级引起内能变化;传热:通过改变粒子分布引起内能变化、相关公式 1、非定域系及定域系的最概然分布ai2、配分函数:3、热力学公式(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表达式)内能:U 曲竽 物态方程:定域系:自由能:—熵®k"B 或s = Nk (inZ 」詈]dU =6W dQU 八 a i ;i 二 dUdQ - ';i da iI 量子体系:乙八代八I半经典体系:Z-'td-... e 1;q,pdq i dq 2 dq 「dp i dp 2 dp r1-厂h r应用:a i乙二 NI-—i^J经典体系: 乙二e_打 土 = ... e 1;q,P dqgdq r dpg dp「 齐h1、用玻耳兹曼分布推导单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并 说明所推导的物态方程对多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也适用。
2、能量均分定理 ① 能量均分定理的内容 ② 能量均分定理的应用:A 、 熟练掌握用能量均分定理求理想气体(单原子分子,多 原子分子)内能、热容量。
知道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及存在 的问题。
B 、 知道经典的固体模型,熟练掌握用能量均分定理求经典 固体的内能及定容热容量。
知道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及存在 的问题。
3、定域系的量子统计理论:①、爱因斯坦固体模型;②、熟练掌握用量子统计理论求爱因斯坦固体的内能及其热容 量;③、知道爱因斯坦固体模型成功之处及其不足和原因。
四、应熟练掌握的有关计算 1、求配分函数Z i 进而求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2、用S 二kln"的证明及相关应用 四、解题指导例1 :根据公式p = - | a*电=cp =(n XX +n : +n ;)1/2 , n * =n 厂 n z =0,±1,二2,…1、求广义力的基本公式丫八a i 」的应用;i:yT ,证明:对于极端相对论粒子,s sIi AiA I一V _ 3V 4/3 _ 3V V 1/3 _ 3V论对玻尔兹曼、玻色、费米分布均存立。
第七章 玻耳兹曼(Boltzmann)统计
P* = P ,
S* = S
(2).试证明对于遵从 Boltzmann 统计分布的系统,熵函数可以 表示为 S = − Nk ∑ p s ln p s , p s 是粒子处在量子态 s 的概率
s
因为对于 Boltzman 分布 al = ω l e −α = βε , 所以,
7.3 麦克斯韦(Maxwell)速度分布率
目的: 应用经典玻耳兹曼统计理论推倒出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 与速率分布率,并且求得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最概然速率 vm , 平 均速率 v , 方均根速率 v s 1. 速度分布率表达式的推导 经典玻耳兹曼统计表达式为:
E= al = e −α − βEl
Δω l
经典统计理论中的简并度可以表达为 经典统计理论中的配分函数可以写为
Z 1 = ∑ e − β El
l
Δω l h0
r
,所以
Δω l h0
r
,
如果 Δωl 足够小,则配分函数可以写成积分。
dq1 dq 2 ...dq r dp1 dp 2 ...dp r h0
r
Z1 = ∫
… ∫ e − βE ( q , p )
l
l
目的 2: 由系统的配分函数
Z 1 ,求系统的宏观物理量: (1)内
能U , (2)总粒子数 N , (3)广义力 Y , (4)熵 S ,自由能 F , (5) 系数 β 。 (1) U = − N
∂ ln Z 1 ∂β
(2) N = e −α Z1 (3) Y = −
N ∂ ln Z 1 β ∂y ∂ ln Z 1 ) , ∂β ∂ ln Z 1 ) - k ln N ! ∂β S = k ln Ω M , B
热统(应用)_第七章_玻耳兹曼统计
e
N Z1
6
2、
N l al l e Z1
玻耳兹 曼因子
粒子总是优先占据较低能级;温度升高,占 据该能级的几率增大。
热统 西华大学 理化学院
7
f s e l
能量为εl的一个量子态s上的平均粒子数
p
l
3.粒子配分函数的经典表达式 处于能层 l 内,运动状态处于相体积
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系统总是朝着微观状态数目增加的 方向过渡,那样的状态有更大的几率出现。 熵是一种统计性质,对少数几个粒子组成的系统谈不到熵。 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适用于粒子数非常多的系统。
16
17
对于遵从玻尔兹曼分 U=-N lnZ 布的定域系统、满足 经典极限条件的玻色、 费米系统,从玻尔兹 N Y - lnZ 曼分布得到系统的内 y 能和广义力的统计表 达式: 可分辨粒子系统:
l 0 l 0
能级 l 的值,是力学方程 在指定的边界条件下的解。 力学系统不变,方程不变, 能级变,只有边界条件变。 改变边界,即做功。 每个粒子受力: f l
l y
能级变 分布不变
外界对系 统的力
能级不变 分布变
Y
l
l a l l l e l y y l
2m 3 / 2 Z1 V ( 2 ) h
范围内,所占据的相体积:
l Vdpx dp y dpz
al
V
dxdydzdp x dp y dpz h
3
e
l
N 2m 3 / 2 V( 2 ) h
2 2 ( p2 1 x p y pz ) 3/ 2 2 mkT N( ) e dpx dpy dpz 热统 西华大学 理化学院 2mkT
第七章 波尔兹曼分布
(7.1.2)
3、
内能的统计表达式: 因为 N l e e Zl
l
(7.1.3)
l
所以能能 (7.1.4) 二、 物态方程 1. 广义力 Y 的统计表达式 由于粒子的能量为 Y 参量的函数,始终处于能级l 的一个粒子的广义力 为
l 所以外界给予广义功为 y
Y al
l
l l 1 N l e l e l e l y y Zl l y l
1 Zl lnzl y y (7.1.5)
2. 物态方程: 对于仅有体积的简单系统:Ydy 相当于-pdv,可见 Y 于-p 对应,y 于 dv 对应。故
l
(7.1.13)
由波尔兹曼分布的 al l e 的 l ln
l
l
al
(7. 1.14) ,代入 (7.1.13)得 (7.1.15)
S K[ NlnN+ al lnl al lna l ] . 即得到波尔兹曼关系 S Kln
l l
注五点说明:①这个关系给出了于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数的关系,熵的统计意义:熵 是系统混乱程度的量度②从关系式可以看出无序增加是有限度的,熵的增加时有限的 ③ S0 0 是自然合理的选择,因为当 T→0 时所有粒子均处于最低能级此时Ω →1.故 S→0④从统 计物理学的角度看系统的非平衡也能出现只是出现出现的概率很小⑤波色—费米系 统: S Kln
T 无关,称为 N 个粒子的零点能,第二项与 T 有关,称为 N 个粒子的激发能。
V 2 e V v : CV =( ) ) (7.5.9) 3. CV V =NK( 2 T KT (e KT -1 )
K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7.1 试根据公式lllp a Vε∂=-∂∑证明,对于非相对论粒子 ()222221222x y z p n n n m m L πε⎛⎫==++ ⎪⎝⎭, (),,0,1,2,,x y z n n n =±±有2.3U p V=上述结论对于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 解: 处在边长为L 的立方体中,非相对论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2222122x y zn n n x y z n n n m L πε⎛⎫=++ ⎪⎝⎭, (),,0,1,2,,x y z n n n =±± (1)为书写简便起见,我们将上式简记为23,l aV ε-= (2)其中3V L =是系统的体积,常量()()222222xy z a nn n mπ=++,并以单一指标l代表,,x y z n n n 三个量子数. 由式(2)可得511322.33aV V Vεε-∂=-=-∂ (3) 代入压强公式,有22,33l ll l llUp a a V VVεε∂=-==∂∑∑ (4) 式中l l lU a ε=∑是系统的内能.上述证明示涉及分布{}l a 的具体表达式,因此式(4)对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前面我们利用粒子能量本征值对体积V 的依赖关系直接求得了系统的压强与内能的关系. 式(4)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证明. 例如,按照统计物理的一般程序,在求得玻耳兹曼系统的配分函数或玻色(费米)系统的巨配分函数后,根据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可以求得系统的压强和内能,比较二者也可证明式(4).见式(7.2.5)和式(7.5.5)及王竹溪《统计物理学导论》§6.2式(8)和§6.5式(8). 将位力定理用于理想气体也可直接证明式(4),见第九章补充题2式(6). 需要强调,式(4)只适用于粒子仅有平衡运动的情形. 如果粒子还有其他的自由度,式(4)中的U 仅指平动内能.7.2 试根据公式lllp a Vε∂=-∂∑证明,对于相对论粒子 ()122222xyzcp cnn nLπε==++, (),,0,1,2,,x y z n n n =±±有1.3Up V=上述结论对于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解: 处在边长为L 的立方体中,极端相对论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122222x y zn n nxyzcnn nLπε=++ (),,0,1,2,,x y z n n n =±± (1)用指标l 表示量子数,,,x y z n n n V 表示系统的体积,3V L =,可将上式简记为13,l aV ε-= (2)其中()122222.xyza c n n nπ=++由此可得4311.33l l aV V Vεε-∂=-=-∂ (3) 代入压强公式,得1.33l ll l ll Up a a V V Vεε∂=-==∂∑∑ (4) 本题与7.1题结果的差异来自能量本征值与体积V 函数关系的不同. 式(4)对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适用.7.3 当选择不同的能量零点时,粒子第l 个能级的能量可以取为l ε或*.l ε以∆表示二者之差,*.l l εε∆=-试证明相应配分函数存在以下关系*11Z e Z β-∆=,并讨论由配分函数1Z 和*1Z 求得的热力学函数有何差别. 解: 当选择不同的能量零点时,粒子能级的能量可以取为l ε或*.l l εε=+∆显然能级的简并度不受能量零点选择的影响. 相应的配分函数分别为1,l l lZ e βεω-=∑ (1)**1l ll ll lZ eeeβεβεβωω---∆==∑∑1,e Z β-∆= (2)故*11ln ln .Z Z β=-∆ (3)根据内能、压强和熵的统计表达式(7.1.4),(7.1.7)和(7.1.13),容易证明*,U U N =+∆ (4) *,p p = (5)*,S S = (6)式中N 是系统的粒子数. 能量零点相差为∆时,内能相差N ∆是显然的. 式(5)和式(6)表明,压强和熵不因能量零点的选择而异. 其他热力学函数请读者自行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由式(7.1.3)知*,ααβ=-∆所以l l l a e αβεω--=与***l l l a e αβεω--=是相同的. 粒子数的最概然分布不因能量零点的选择而异. 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以视方便选择能量的零点.7.4 试证明,对于遵从玻耳兹曼分布的定域系统,熵函数可以表示为ln ,s s sS Nk P P =-∑式中s P 是粒子处在量子态s 的概率,1,s ss e e P N Z αβεβε---==s∑是对粒子的所有量子态求和.对于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非定域系统,熵的表达式有何不同? 解: 根据式(6.6.9),处在能量为s ε的量子态s 上的平均粒子数为.s s f e αβε--= (1) 以N 表示系统的粒子数,粒子处在量子态s 上的概率为1.s ss e e P N Z αβεβε---== (2)显然,s P 满足归一化条件1,s sP =∑ (3)式中s∑是对粒子的所有可能的量子态求和. 粒子的平均能量可以表示为.s s sE P ε=∑ (4)根据式(7.1.13),定域系统的熵为()()1111ln ln ln ln s s sS Nk Z Z Nk Z Nk P Z βββεβε⎛⎫∂=- ⎪∂⎝⎭=+=+∑ln .s s sNk P P =-∑ (5)最后一步用了式(2),即1ln ln .s s P Z βε=-- (6)式(5)的熵表达式是颇具启发性的. 熵是广延量,具有相加性. 式(5)意味着一个粒子的熵等于ln .s s sk P P -∑ 它取决于粒子处在各个可能状态的概率s P . 如果粒子肯定处在某个状态r ,即s sr P δ=,粒子的熵等于零. 反之,当粒子可能处在多个微观状态时,粒子的熵大于零. 这与熵是无序度的量度的理解自然是一致的. 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粒子的状态完全确定意味着我们对它有完全的信息,粒子以一定的概率处在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意味着我们对它缺乏完全的信息. 所以,也可以将熵理解为信息缺乏的量度. 第九章补充题5还将证明,在正则系综理论中熵也有类似的表达式. 沙农(Shannon )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引进了信息熵的概念,成为通信理论的出发点. 甄尼斯(Jaynes )提出将熵当作统计力学的基本假设,请参看第九章补充题5.对于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非定域系统,式(7.1.13′)给出11ln ln ln !,S Nk Z Z k N ββ⎛⎫∂=-- ⎪∂⎝⎭上式可表为0ln ,s s sS Nk P P S =-+∑ (7)其中()0ln !ln 1.S k N Nk N =-=--因为,s s f NP =将式(7)用s f 表出,并注意,ssfN =∑可得ln .s s sS k f f Nk =-+∑ (8)这是满足玻耳兹曼分布的非定域系统的熵的一个表达式. 请与习题8.2的结果比较.7.5 因体含有A ,B 两种原子. 试证明由于原子在晶体格点的随机分布引起的混合熵为()()()()!ln!1!ln 1ln 1,N S k Nx N x Nk x x x x =-⎡⎤⎣⎦=-+--⎡⎤⎣⎦其中N 是总原子数,x 是A 原子的百分比,1x -是B 原子的百分比. 注意1x <,上式给出的熵为正值.解: 玻耳兹曼关系给出物质系统某个宏观状态的熵与相应微观状态数Ω的关系:ln .S k Ω= (1)对于单一化学成分的固体(含某种元素或严格配比的化合物),Ω来自晶格振动导致的各种微观状态. 对于含有A ,B 两种原子的固体,则还存在由于两种原子在晶体格点上的随机分布所导致的Ω。
如果近似认为原子在格点的随机分布与晶格振动没有相互影响,则,ΩΩΩ=⋅振动混合于是ln ln S k Ωk Ω=+振动混合.S S =+振动混合 (2)本题要计算.S 混合以N 表示固体所含的总原子数(等于晶体的格点数),x 表示A 原子的百分比,1x -表示B 原子的百分比,则A ,B 的原子数分别为Nx 和()1N x -. 由于A ,B 原子在格点上的随机分布引起的微观状态数为()()!,!1!N ΩNx N x =-⎡⎤⎣⎦混合 (3)则()()ln !ln.!1!S k ΩN k Nx N x ==-⎡⎤⎣⎦混合混合利用斯特令公式,可将上式简化为()()ln 1ln 1.S Nk x x x x =-+--⎡⎤⎣⎦混合 (4)由于1x <,上式给出的混合熵是正的.7.6 晶体含有N 个原子. 原子在晶体中的正常位置如图中的“O ”所示. 当原子离开正常位置而占据图中的“⨯”位置时,晶体中就出现缺位和填隙原子. 晶体的这种缺陷称为弗伦克尔(Frenkel )缺陷.(a )假设正常位置和填隙位置都是N ,试证明,由于在晶体中形成n 个缺位和填隙原子而具有的熵等于()!2In.!!N S k n N n =-(b )设原子在填隙位置和正常位置的能量差为u . 试由自由能F nu TS =-为极小证明,温度为T 时,缺位和填隙原子数为2u kTn Ne-≈ (设n N <<).解: 固体中原子的相互作用使固体形成规则的晶格结构. 晶格的格点是原子的平衡位置. 当所有原子都处在其平衡位置时,固体的能量最低. 绝对零度下物质将尽可能处在其能量最低的状态. 由于量子效应,绝对零度下原子并非静止在格点上而是围绕格点作零点振动. 温度升高时,一方面晶格振动会随温度升高而变得剧烈;另一方面有的原子会离开其正常的格点位置占据填隙位置,有的原子离开正常的格点位置占据晶体表面的格点位置而形成新的一层,使固体出现缺陷,前者称为弗伦克尔缺陷,后者称为肖脱基(Shottky )缺陷. 本题讨论弗伦克尔缺陷,肖脱基缺陷将在7.7题讨论.(a )设晶体含有N 个原子,晶格中正常的格点位置亦为N . 当1N >>时可以认为填隙位置与正常位置数目相同. 当固体的N 个正常位置出现n 个缺位时,由于缺位位置的不同,可以有()!!!N n N n -个微观状态. 同样,由于填隙位置的不同,也可以有()!!!N n N n -个微观状态. 因此当固体中出现n 个缺位和n 个填隙原子时,可能的微观状态数为()()!!,!!!!N N Ωn N n n N n =⋅-- (1)形成弗伦克尔缺陷导致的熵为()ln !2ln.!!S k ΩN k n N n ==- (2)(b )以u 表示原子处在填隙位置与正常位置的能量差. 形成n 个缺位和填隙原子后,固体内能的增加为.U nu = (3)自由能的改变为()()()!2ln!!2ln ln ln .F nu TSN nu kT n N n nu kT N N n n N n N n =-=--=-----⎡⎤⎣⎦ (4)假设形成缺陷后固体的体积不变,温度为T 时平衡态的自由能为极小要求0.Fn∂=∂ 由式(4)得2ln 0,F N nu kT n n∂-=-=∂ 即ln,2N n un kT-= 由于n N <<,上式可以近似为2e.u kTn N -≈ (5)实际固体中u 的典型值约为1eV ,在300K 时,有208.7e 10.nN--≈= 高温下比值会增大.上述讨论中假设形成缺隐时固体的体积不变. 在这假设下应用了自由能判据,u 也成为与温度无关的常量.讨论中也忽略了形成缺陷与晶格振动的相互影响. 这些假设都是近似成立的.7.7 如果原子脱离晶体内部的正常位置而占据表面上的正常位置,构成新的一层,晶体将出现如图所示的缺陷,称为肖脱基缺陷. 以N 表示晶体中的原子数,n 表示晶体中的缺陷数. 如果忽略晶体体积的变化,试用自由能为极小的条件证明,温度为T 时,有eWkTn N -≈ (设n N <<)其中W 为原子在表面位置与正常位置的能量差.解: 当n 个原子由内部的正常位置转移到表面的正常位置后,在原有的N 个正常位置中就有n 个缺位. 由于缺位位置的不同,可以有()!!!N Ωn N n =- (1)个微观状态. 所以形成n 个肖脱基缺陷后固体的熵增为()ln !ln!!S k ΩN k n N n ==-()()ln ln ln .k N N n n N n N n =----⎡⎤⎣⎦ (2)原子处在内部较之处在表面受到更多近邻原子的作用,因而具有较低的能量. 以W 表示原子在表面位置与正常位置的能量差. 当形成n 个肖脱基缺位后内能的增加为.U nW = (3)自由能的改变为()()()!ln!!ln ln ln .F nW TS N nW kT n N n nu kT N N n n N n N n =-=--=-----⎡⎤⎣⎦ (4)忽略固体体积的变化,温度为T 时平衡态自由能最小要求0.Fn∂=∂ 由式(4)得ln 0,F N nW kT n n∂-=-=∂ 即ln,2N n Wn kT-= 由于n N <<,上式可以近似为2e.W kTn N -≈ (5)W的典型值约为1eV ,在T=300K 时,有4017e 10.nN--≈= n 的数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讨论中得到式(4)时所作的近似与7.6题的近似相仿.7.8 稀薄气体由某种原子组成. 原子两个能级能量之差为210.εεω-=当原子从高能级2ε跃迁到低能级1ε时将伴随着光的发射. 由于气体中原子的速度分布和多普勒(Doppler )效应,光谱仪观察到的不是单一频率0ω的谱线,而是频率的一个分布,称为谱线的多普勒增宽. 试求温度为T 时谱线多普勒增宽的表达式.解:我们首先根据在原子跃迁发射光子过程中动量和能量的守恒关系导出多普勒效应.为明确起见,假设光谱仪接受沿z 轴传播的光,原子的誓师为m ,初态处在能级2ε,速度为2υ,发射能量为ω,动量为k (平行于z 轴)的光子后跃迁到能级1ε,速度变为1v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要求12,m n +=υk υ (1)22112211.22m υm υεωε++=+ (2)将式(1)平方并除以2m ,得222211211,222k m υm υm ++⋅=υk 代入式(2),注意210.εεω-=即有2201,2k mωω=-⋅-υk或2102.2z υc mc ωωωω=-- (3)式(3)右方后两项的大小估计如下:考虑262-1115-110kg,310m s ,10s ,zm υω-⨯⋅即有619210,10.2z υcmcω--因此右方第三项完全可以忽略,且ω与0ω的差别很小. 将式(3)改写为11011.z zυc υc ωωω=-⎛⎫≈+ ⎪⎝⎭(4)式(4)给出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通常表达为:当原子以速度v 面对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看到的光频是01,υcωω⎛⎫=+ ⎪⎝⎭其中0ω是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根据式(7.3.7),温度为T 时,气体中原子速度的z 分量z υ到z zυd υ+之间的概率与下式成正比:22ed .z m υkTz υ-(5)将式(4)代入上式可以得到光的频率分布()2202020ed .c m kT cωωωωω-- (6)这是以0ω为中心的高斯(Gaussian )型分布. 可以将式(6)表示为高斯型分布的标准形式:()()()202,21221e2F ωωδωπδ--=(7)其中1202.kT mc δω⎛⎫=⎪⎝⎭函数()F ω满足归一化条件()d 1.F ωω=⎰ (8)式(7)可以从实验加以验证. 这是实验上验证麦氏速度分布的方法之一.7.9 气体以恒定速度沿z 方向作整体运动. 试证明:在平衡状态下分子动量的最概然分布为()232023d d d e.x y z p p p p x y Zm V p p p hβα⎡⎤--++-⎢⎥⎣⎦解: 气体是非定域系统,由于满足经典极限条件而遵从玻耳兹曼分布. 与分布{}l a 相应的气体的微观状态数为,!l a l ll lΩa ω=∏∏(1)其对数为ln ln ln !l l l llΩa a ω=-∑∑()1ln ln 1.l l l lla a a ω=--∑∑ (2)在气体沿z 方向作整体运动的情形下,分布必须满足下述条件:,,ll l llaN a E ε==∑∑,l lzz la pp =∑ (3)其中z p 是气体在z 方向的总动量,lz p 是处在能级l 的分子所具有的z 方向动量.气体分子的最概然分布是在限制条件(3)下,使ln Ω为极大的分布. 令各l a 有l a δ的变化,ln Ω将因而有变化ln ln,ll lla Ωa ωδ=-δ∑限制条件(3)要求0,0,0.l ll l lz lz l lN a E a p p a εδ=δ=δ=δ=δ=δ=∑∑∑用拉氏乘子1,αβ和γ乘这三个式子并从ln Ωδ中减去,得1ln ln 0.zl l lz l l l ΩN E p a p a αβγαβεγωδ-δ-δ-δ⎛⎫=-+++δ ⎪⎝⎭=∑根据拉氏乘子法原理,每个l a δ的系数都等于零,所以有1ln 0,ll lz la p αβεγω+++=或1e .l lz p l l a αβεγω---= (4)可以将式(4)必定为动量的连续分布:在体积V 内,在动量x p 到d ,x x y p p p +到d ,y y z p p p +到d z z p p +内的分子数为()222123d d d e,x y zzpp p p x y zmV p p p h βαγ--++- (5)或()2221023d d d e,x y z p p p p x y zm V p p p h βα⎡⎤--++-⎢⎥⎣⎦(6)其中021,2m p m γβγααβ=-=-201.2p mβα=-(7)式中的参量0,,p αβ由式(3)确定. 由式(3)第一式得()222023d d ex y z p p p p x y zm V p p p N h βα⎡⎤--++-+∞⎢⎥⎣⎦-∞=⎰⎰⎰3232e,V m h παβ⎛⎫- ⎪⎝⎭= (8)代入式(6)消去1e α-,可将气体分子的动量分布表达为()2220322e d d d .2x y z p p p p m x y z N p p p m ββπ⎡⎤-++-⎢⎥⎣⎦⎛⎫ ⎪⎝⎭(9) 利用式(9)求z p 的平均值,得()22203220ed d d .2x y x p p p p m z z x y z p p p p p p m ββπ⎡⎤-++-+∞⎢⎥⎣⎦-∞⎛⎫== ⎪⎝⎭⎰⎰⎰所以0p 是z p 的平均值. 0p 与z p 的关系为0.z p Np =在气体具有恒定的整体速度的情形下,气体的平衡状态不受破坏(参看§11.6),其物态方程仍由pV NkT =描述. 据此容易证明1.kTβ=7.10 气体以恒定速度0υ沿z 方向作整体运动,求分子的平均平动能量.解: 根据7.8题式(9),以恒定速度0υ沿z 方向作整体运动的气体,其分子的速度分布为()2220322e d d d .2x y z m υυυυkT x y z m N υυυkT π⎡⎤-++-⎢⎥⎣⎦⎛⎫ ⎪⎝⎭(1) 分子平动量的平均值为()()()22202220322222122222221e d d d 22111e d e d e d .2222x y z x y z m υυυυkT x y z x y z mm m υυυυkT kT kTx x y y z z m m υυυυυυkT m m υυm υυm υυkT εππ⎡⎤-++-+∞⎢⎥⎣⎦-∞----+∞+∞+∞-∞-∞-∞⎛⎫=++ ⎪⎝⎭⎛⎫⎛⎫=++ ⎪ ⎪⎝⎭⎝⎭⎰⎰⎰⎰⎰⎰上式头两项积分后分别等于12kT ,第三项的积分等于()()()()222z 000122222200z 022001e d 2e d e d 2211.22z z m m m υυυυυυkT kT kTz z z z m m υυυυυυυυkT kT m υm υπ------+∞+∞+∞-∞-∞-∞⎛⎫⎛⎫⋅-+- ⎪ ⎪⎝⎭⎝⎭=+-⎰⎰⎰因此,2031.22kT m υε=+ (2)式(2)表明,气体分子的平动能量等于无规热运动的平均能量32kT 及整体运动能量2012m υ之和.7.11 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在液面上作二维自由运动,可以看作二维气体. 试写出二维气体中分子的速度分布和速率分布,并求平均速率υ,最概然速率m υ和方均根速率s .υ解: 参照式(7.3.7)—(7.3.9),可以直接写出在液面上作二维运动的表面活性物质分子的速度分布和速率分布. 速度分布为()222e d d .2x y m υυkT x y m υυkTπ-+ (1) 速率分布为222e d .2mυkTm υυkTππ- (2) 平均速率为2220ed m υkTm υυυkT-+∞=⎰.2kTmπ=(3)速率平方的平均值为22320e d 2.m υkTm υυυkT kT m -+∞==⎰因此方均根速率为22.s kTυυm==(4) 最概然速率m υ条件22d e 0d m υkTυυ-⎛⎫= ⎪ ⎪⎝⎭确定. 由此可得.m kTυm=(5) 值得注意,上述,,s m υυυ三种速率均小于三维气体相应的速率,这是由于二维和三维气体中速率在υ到d υυ+中的分子数分别与速度空间的体积元2d υυπ和24d υυπ成正比,因而二维气体中大速率分子的相对比例低于三维气体的缘故.7.12 根据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导出两分子的相对速度21r =-υυυ和相对速率r r υ=υ的概率分布,并求相对速率的平均值.r υ解: 根据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分子1和分子2各自处在速度间隔1d υ和2d υ的概率为12d d d W W W =⋅221213222212e d e d .22m υm υkTkT m m kT kT ππ--⎛⎫⎛⎫=⋅ ⎪ ⎪⎝⎭⎝⎭υυ (1) 上述两个分子的运动也可以用它们的质心运动和相对运动来描述.以c υ表示质心速度、r υ表示相对速度,则112212,c m m m m +=+υυυ21.r =-υυυ (2)在12m m m ==的情形下,上式简化为()12211,2.c r =+=-υυυυυυ 容易验明,两种描述给出的动能K 相同,即222211221111.2222c r K m υm υM υυμ=+=+ (3) 式中121212,,M m m m m m m μ=+=+分别是质心的质量和相对运动的约化质量. 在12m m m ==的情形下,有2,.2M m m μ==根据积分变换公式12d d d d ,c r J =υυυυ (4)可以证明1J =,所以式(1)也可表达为223322v 22d ed ed 22c rrm υυd kTkTc r M W kT kT μμππ--⎛⎫⎛⎫=⋅ ⎪ ⎪⎝⎭⎝⎭υυd d ,c r W W = (5)其中相对速度r υ的概率分布为2322d ed .2rυkTr r W kT μμπ-⎛⎫= ⎪⎝⎭υ (6)相对速率的分布为23222r 4e d .2rυkTr υυkT μμππ-⎛⎫ ⎪⎝⎭(7)相对速率r υ的平均值为2323204ed 28rυkTr r rυυυkT kTμμπππμ-+∞⎛⎫= ⎪⎝⎭=⎰2,υ= (8)式中8hTυmπ=是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7.13 试证明,单位时间内碰到单位面积器壁上,速率介于υ与d υυ+之间的分子数为()23232d ed .2mυkT m Γυn υυkT π-⎛⎫=π ⎪⎝⎭解: 参照式(7.3.16),单位时间内碰到法线方向沿z 轴的单位面积器壁上,速度在d d d x y z υυυ范围内的子数为d d d d .z x y z Γf υυυυ= (1)用速度空间的球坐标,可以将式(1)表为2d cos sin d d d .Γf υυυθθθϕ= (2)对d θ和d ϕ积分,θ从0到π,2ϕ从0到2π,有π2π20sin cos d d π.θθθϕ=⎰⎰因此得单位时间内碰到单位面积器壁上,速率介于υ与d υυ+之间的分子数为()23232d πed .2mυkT m Γυn υυkT π-⎛⎫= ⎪⎝⎭(3)7.14 分子从器壁的小孔射出,求在射出的分子束中,分子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和平均能量.解: 7.13题式(3)已求得了单位时间内,碰到单位面积器壁上,速率在υ至υd υ+范围的分子数为()23232d πe d .2πm υkT m Γυn υυkT -⎛⎫= ⎪⎝⎭(1) 如果器壁有小孔,分子可以通过小孔逸出. 当小孔足够小,对容器内分子的平衡分布影响可以忽略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分子数就等于碰到小孔面积上的分子数. 因此在射出的分子束中,分子的平均速率为()()224200320d e d d ed m υkT m υkTυΓυυυυΓυυυ-+∞+∞+∞-+∞==⎰⎰⎰⎰9π.8kTm=(2) 速率平方的平均值为225220320e d ed m υkTm υkTυυυυυ-+∞-+∞=⎰⎰4kTm=(3) 即速率的方均根值为24.s kTυυm==(4) 平均动能为212.2m υkT = (5) 上述结果表明,分子束中分子的平均速率和平均动能均大于容器内气体分子的相应平均值. 原因在于,大速率分子有较大的概率从小孔逸出,使式(1)含有因子3υ,而平衡态分子速率分布(7.3.9)含因子2υ的缘故.7.15 承前5.2题.(a )证明在温度均匀的情形下,由压强差引起的能量流与物质流之比2.u unn nnJ L RT J L ==(b )证明在没有净物质流通过小孔,即0n J =时,两边的压强差p ∆与温度差T ∆满足:1.2p pT T∆=∆ 或1212.p p T T = 解:(a )为明确起见,我们考虑单原子气体. 7.14题式(5)已给出通过小孔逸出的分子平均能量为2.kT 在本题讨论的情形下,隔板两侧的气体分子可能从一侧逸出进入另侧. 在两侧温度桢时,逸出分子所携带的平均能量是桢的,均为2.kT 但两侧存在压强差时,单位时间内将有更多 的分子从压强高的一侧进入另侧. 以u J 和n J 分别表示净能量流和净物质流(单位时间通过小孔的净能量和净物质的量),则有22.uA nJ N kT RT J == (1) (b )将式(1)代入5.2题式(6),并注意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有5,2m m H U RT RT =+=则有112.2m RTp pT V T T∆==∆ (2) 将式(2)改写为1,2dp dT p T= 积分,即有1212.p pT T = (3) 这意味着,在两侧的压强和温度满足式(3)的情形下,两侧之间不存在净物质流,但存在能量流. 解释是,压强差和温度差都会引导起物质的流动,在满足式(3)时,双向的物质流彼此抵消使净物质流为零. 但两侧存在温度差时双向物质流中分子平均能量不同,因而存在净能量流.7.16 已知粒子遵从经典玻耳兹曼分布,其能量表达式为()22221,2x y z p p p ax bx mε=++++ 其中,a b 是常量,求粒子的平均能量.解: 应用能量均分定理求粒子的平均能量时,需要注意所难能量表达式ε中2ax 和bx 两面三刀项都是x 的函数,不能直接将能量均分定理用于2ax 项而得出212ax kT =的结论. 要通过配方将ε表达为()222221.224x y z b b p p p a x m a a ε⎛⎫=++++-⎪⎝⎭ (1) 在式(1)中,仅第四项是x 的函数,又是平方项. 由能量均分定理知()22222124x y z b b p p p a x m a a ε⎛⎫=++++-⎪⎝⎭22.4b kT a=- (2)7.17 气柱的高度为H ,处在重力场中. 试证明此气柱的内能和热容量为0,e1mgHkTNmgH U U NkT =+--()222e1.e 1mgH kT V V mgH kTN mgh C C Nk kT =+-⎛⎫- ⎪⎝⎭解: 为明确起见,假设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重力场中分子的能量为()2221.2x y z p p p mgz mε=+++ (1) 粒子的配分函数为()22221332301ed d d d d d 12πd de d x y zpp p mgzm x y zHmgzZ x y z p p p hm x y z h ββββ-++--=⎛⎫= ⎪⎝⎭⎰⎰⎰⎰()32312π11e ,mgH m A h mgβββ-⎛⎫=- ⎪⎝⎭ (2) 其中d d A x y =⎰是气柱的截面积. 气柱的内能为1l n 32e 1mgH U N Z NmgH NkT NkT ββ∂=-∂=+--0,1mgHNmgHU NkT e β=+-- (3) 式中03.2U NkT =气体的热容量为V U C T∂=∂ ()()222e 1.e 1mgHV mgH N mgH C Nk kT ββ=+-- (4) 上述结果显然也适用于双(多)原子分子气体,只要将0U 和0V U 理解为无外场时气体的内能和热容量. 当1mgHkT<<时,式(4)右方后两项相互消去而有.V V C C = (5)这意味着,当气柱不高,分子在气柱顶部(z =H )与底部(z =0)的重力势能差远小于热运动能量的情形下,气柱的热容量与无外场时的热容量是相同的.当1mgHkT>>时,式(4)右方第三项趋于零,因此.V V C C nk =+ (6)这意味着,当气柱很高,分子在气柱顶部与底部的重力势能差远大于热运动能量的情形下,气柱在重力场中具有附加的热容量Nk .对于300K 的空气,相应于1mgHkT≈的H 约为410m . 因此在通常情形下,式(5)是适用的. 实际上大气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当气柱很高时,应用玻耳兹曼分布时所作的恒温假设并不成立.7.18 试求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振动熵.解: 将双原子分子中原子的相对振动近似看作简谐振动. 以ω表示振动的圆频率,振动能级为1,0,1,2,2n n n εω⎛⎫=+= ⎪⎝⎭(1)振动配分函数为()1v 21012v1e,1e 1ln Z ln 1.2n n Z ee βωβωβωβωβω⎛⎫∞-+ ⎪⎝⎭=---==-=---∑ (2)双原子理想气体的熵为()v v v 11ln ln Z ln 1e e 1S Nk Z Nk βωβωβββω-⎛⎫∂=- ⎪∂⎝⎭⎡⎤=--⎢⎥-⎣⎦v v vln 1e ,e 1TT T Nk θθθ-⎡⎤⎢⎛⎫⎥=-- ⎪⎢⎥⎝⎭⎢⎥-⎣⎦(3) 其中v kωθ=是振动的特征温度.7.19 对于双原子分子,常温下kT 远大于转动的能级间距. 试求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转动熵.解: 在kT 远大于转动能级间距的情形下,可以用经典近似求转动配分函数1.r Z 根据式(7.5.23)(令其中的0h h =),有222112sin 121e d d d d p p r I Z p p hθϕβθθϕθϕ⎛⎫-+ ⎪⎝⎭=⎰22.Iβ=(1)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转动熵为112lnZ lnZ 2ln 1r r S Nk I Nk βββ⎛⎫∂=- ⎪∂⎝⎭⎡⎤⎛⎫=+⎢⎥⎪⎝⎭⎣⎦ln 1.r T Nk θ⎛⎫=+ ⎪⎝⎭(2)式中22r Ikθ=是转动特征温度,2I r μ=是分子绕质心的转动惯量,1212m m m m μ=+是约化质量.7.20 试求爱因斯坦固体的熵.解: 根据式(7.7.2)求得的配分函数,容易求得爱因斯坦固体的熵为()113lnZ lnZ 3ln 1e .e 1S Nk Nk βωβωβββω-⎛⎫∂=- ⎪∂⎝⎭⎡⎤=--⎢⎥-⎣⎦7.21 定域系统含有N 个近独立粒子,每个粒子有两个非简并能级0ε和()110.εεε>求在温度为T 的热平衡状态下粒子在两能级的分布,以及系统的内能和熵. 讨论在低温和高温极限下的结果. 解: 首先分析粒子在两能级的分布. 配分函数为()01101e e e1e .Z βεβεβεβεε-----=+⎡⎤=+⎣⎦处在两能级的最概然粒子数分别为()001001e e 1eN Nn Z αβεβεβεε-----===+,1TN eθ-=+ (1)()()10111011e e e 1eN N n Z βεεαβεβεβεε-------===+ e,1eTTN θθ--=+ (2)其中10kεεθ-=是系统的特征温度. 式(1)和(2)表明,01,n n 随温度的变化取决于特征温度与温度的比值,如图所示. 在低温极限T θ<<下,01,0.n N n ≈≈粒子冻结在低能级. 在高温极限T θ>>下,012Nn n ≈≈,意味着在高温极限下两能级级能量的差异对粒子数分布已没有可能觉察的影响,粒子以相等的概率处在两个能级.系统的内能为()()101010ln 1eN U NZ N βεεεεεβ--∂=-=+∂+()100.1e TN N θεεε-=++ (3)在低温极限T θ<<下,有0.U N ε≈在高温极限T θ>>下,有()01.2NU εε≈+ 这是容易理解的.系统的热容量为22e .1e T TTC Nk θθθ--⎛⎫ ⎪⎝⎭=⎛⎫+ ⎪⎝⎭(4)热容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在低温极限T θ<<下,有2e ,TC Nk T θθ-⎛⎫≈ ⎪⎝⎭它趋于零. 在高温极限T θ>>下,有21,4C Nk T θ⎛⎫≈ ⎪⎝⎭也趋于零. 这结果也是易于理解的. 值得注意,C 随温度的变化有一个尖峰,其位置由0CT∂=∂ 确定(大致在~T θ附近). 热容量这一尖峰称为热容量的肖脱基(Shottky )反常(解释见后).系统的熵为11ln lnZ S Nk Z ββ⎛⎫∂=- ⎪∂⎝⎭()()()101010ln 1e .1e Nk βεεβεεβεε----⎧⎫⎡⎤=++⎨⎬⎣⎦+⎩⎭(5) S 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低温极限下, 0.S ≈高温极限下,ln 2.S Nk =二能级系统是经常遇到的物理模型,§7.8介绍的顺磁性固体和§7.9介绍的核自旋系统是熟知的例子. §7.8着重讨论了顺磁性固体的磁性,§7.9则将核自旋系统看作孤立系统而讨论其可能出现的负温状态. 处在外磁场B中的磁矩μ具有势能⋅-.μB 对于自旋为12的粒子,能量为B μ. 如果磁矩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远小于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能量,就形成二能级系统. 核磁子N μ很小,使核自旋系统通常满足这一要求 在顺磁性固体中,许多情形下磁性原子(离子)被非磁性离子包围而处于稀释状态,也满足这一要求. 讨论固体中的二级级系统时往往假设二能级系统与固体的其他热运动(如晶格振动)近似独立. 低温下晶格振动的热容量按3T 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参阅§9.7). 实验发现顺磁性固体的热容量在按3T 律减少的同时,出现一个当时出乎意料的尖峰而被称为肖脱基反常. 如前所述,尖峰是处在外磁场中的磁矩发生能级分裂形成二能级系统引志的. 除了磁性系统外,二级级结构也存在于其他一些物理系统中. 例如,能级的精细结构使NO 分子的基态存在特征温度为178K 的二能级结构,从而影响其热力学特性. 参阅Landau, Lifshitz. Statistical Physics. §50. 二能级系统更是激光和量子光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物理模型,不过其中讨论的不是热力学平衡状态了.7.22 以n 表示晶体中原子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