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全国卷)
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分析
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分析201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高考历史卷,在题型设置和试卷结构方面和去年一样,试卷不偏、不怪,在重视大多数考生的同时,又注意区分度,显得中规中矩。
充分体现出了历史教学的人文化、史实联系实际、古为今用的思想特征。
一.试卷联系实事热点,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映在选择题中,考查了文化对于政治的作用,影射我国当代的文化建设;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目前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在本次考试中,民主政治的考查在29、32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今年恰逢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而近几年来,随着钓鱼岛、东海防空识别区等问题日本屡屡挑战中国主权,中日关系紧张,这个成为了今年考试的一个重点,其中有一道选择题和两道选修材料题都涉及到了中国的抗战,总分值占到了34分,占卷面成绩的三分之一;国际政治上面,考到了欧盟的扩张,其中乌克兰局势,和欧盟有着很强的联系,是今年的国际热点问题。
通过分析,我在最后一节课给高三写了六大方面的考试热点预测(分别是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经济全球化和恐怖主义;苏联的形成及其解体;新航路开辟对于亚非拉的影响;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战后日本的崛起及日中关系),纵观全部的考点,我写的这六个方面中,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经济全球化、战后日本崛起及日中关系,在全国卷2中,居然考了近40分。
二.试卷特色分析今年的高考试卷中,选择题方面,所给材料迷惑性都不大,基于基础但是又高于基础,照顾大面积的学生又有区分度,难度都不算大,也没有难偏怪的题目。
考点也都是高中历史的主干知识点:奴隶制王朝的特点,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及儒家思想,欧美代议制,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等。
材料题方面,40题考查的是清朝以来对于东北地区的管理以及后来的闯关东,《尼布楚条约》签订对东北的影响,核心是人口的流动对于地区的影响,这和我国目前富人移民有联系。
41题是图表题,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对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传播与发展的认识问题,一则考查我国当代对外思想认识的变化,二则考查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这个题所给的图表,居然和云南省二次省统测的41题的题型完全一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
2014年高考全国卷历史
2014年全国卷历史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参考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即可知他们认为人性本恶。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精品]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新课标II及答案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陕西 D.山东24.[解析] 本题以周代的“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在周礼之下“雅言”的统一,解答角度是最早的起地。
周礼下“雅言”的起地是在周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故答案为项;孔子只是最早整春秋之前的诗歌,编定了《诗经》,他是《诗经》中“雅”的最早整者,故排除D项。
25.O[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得到强25.D [解析] 本题以古代法律案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西晋把养子与亲子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说明养子在家庭中地位的提高,是对养子的认可,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无法体现;B项本身错误;项的宗族利益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论述的只是家庭关系的内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起”。
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6.A [解析] 本题以北宋的交子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交子是私人为方便贸易而设立,由富户主持,后因设立者资产减少,交子在交易中不能兑换货币,引发纠纷。
这一史料能够说明交子是民间交易的凭证,故答案为A项;交子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项材料无法体现;交子的出现与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014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
2014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24.(2014·全国Ⅰ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B)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考查范围,通过设计新情境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获取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以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能力。
题干陈述了秦汉以后“天”被尊为最高神、皇帝为“天子”主持祭天、百姓祭祀祖先等历史事实。
皇帝祭天具有证明专制权力合法,同时与百姓祭祖先又具有相似意义,二者共同的意义显示出“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这一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而皇帝祭天、百姓祭祖虽具宗教意义,但本身并非宗教活动,也与中学生关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知识不合,故A项可以排除;周代的宗法制便是以祖先血缘崇拜为基础而构建的,而秦汉以后宗法制度业已衰落,因而C、D两项可以排除。
正确答案为B。
25.(2014·全国Ⅰ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C)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通过唐高祖、武则天、唐武宗时期不同的宗教政策,说明儒家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考生通过必修模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学习,掌握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后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所以,唐代皇帝的好恶不可能决定宗教的兴亡,可排除选项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故可排除选项B;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不符合所学知识也不符合题干材料,故可排除选项D;儒家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则符合唐代史实,虽然当时三教合流,但儒家的政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所以C项为正确项。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历史课标2卷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4.C[解析] 本题以周代的“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在周礼之下“雅言”的统一,解答角度是最早的起源地。
周礼下“雅言”的起源地是在周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故答案为C项;孔子只是最早整理春秋之前的诗歌,编定了《诗经》,他是《诗经》中“雅”的最早整理者,故排除D项。
25.O[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5.D[解析] 本题以古代法律案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西晋把养子与亲子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说明养子在家庭中地位的提高,是对养子的认可,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无法体现;B项本身错误;C项的宗族利益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论述的只是家庭关系的内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6.A[解析] 本题以北宋的交子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交子是私人为方便贸易而设立,由富户主持,后来因设立者资产减少,交子在交易中不能兑换货币,引发纠纷。
这一史料能够说明交子是民间交易的凭证,故答案为A项;交子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交子的出现与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新课标I,详解)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4. B[解析] 本题以古代帝王祭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祭天与宗教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天”是最高的神,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是“天”的“子民”,官员和民众效仿此做法而祭拜自己的祖先,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祭天活动是政治统治的一个方式,排除D项。
2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5.C[解析] 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学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大规模“灭佛”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
在此过程中,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
故答案为C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6.D[解析]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与天理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二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3分)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3分)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3分)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3分)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3分)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7.(3分)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卷Ⅱ)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2卷答案解析
精编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新课标I及解析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了宗法制度24 B [解析] 本题以古代帝王祭天为切入点,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祭天与宗教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天‛是最高的神,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是‚天‛的‚子民‛,官员和民众效仿此做法而祭拜自己的祖先,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排除项;材料中祭天活动是政治统治的一个方式,排除D项。
2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儒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强化训练D.佛教的社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薄弱25.[解析] 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规定道教第一、儒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唐武宗大规模‚灭佛‛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
在此过程中,只有儒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强化训练。
故答案为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性是先秦以一直讨论的问题。
强化训练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家主张‚存天,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6.D [解析]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思想的内涵,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宋明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认为人性与天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全国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1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292447193630244619373726371938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2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2014新课标高考全国I卷文综_历史部分(试题+答案)
2014新课标全国I文综 历史部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I 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ft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
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于白ft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
2014全国卷1历史试题答案及详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部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A项错误,君主专制从思想上看始于战国韩非子,从制度上看始于秦朝,而当时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更谈不上宗教权威;C项错误,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就有,与皇权至上不够成因果关系;D项需联系西周的宗法制度去判断,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的整个中国长期存在,从秦朝到清朝,宗法制度突出表现在皇位的继承上仍是主要沿用嫡长子世袭,故与题干不相符,排除。
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项为B。
此外,还可借助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统治者的文化行为实质是为维护其政治统治服务的,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B。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A项表述太绝对,是错误的,如本题中尽管皇帝灭佛,但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B项不符合史实——汉武帝始,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并延续整个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最大;佛教在魏南北朝时期就盛行,社会基础并不薄弱,故D项排除。
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为C。
此外,还可联系教材知识点“三教合一”,即儒、道、佛三种思想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儒学虽然面临挑战,但最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宋明得以成熟,从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可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C。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析:本题审题很关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认识”,可明显排除A、B 两项,A项是战国时的孟子的人性观,B项为战国时荀子的人性观;这说明它们都是古已有之的对人性的认识,不是“新的认识”。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I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
陕西D。
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
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1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
1935292447
1936302446
1937372637
19383827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2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9.(3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10.(3分)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11.(3分)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
该图反映出()
3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C.慕尼黑协定的后果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12.(3分)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4分)
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
4
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
材料二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
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
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
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
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
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
14.(3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
南宋末,长江流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