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的逻辑

合集下载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篇一: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通过组织和协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种行动通常涉及到集体决策、分工合作、资源调配和互相支持等方面。

集体行动的逻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个体的力量相加,更在于改变了个体行动的方式和效果,使得整体具有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首先,集体行动的逻辑在于共同目标的制定和集体决策的过程。

在集体行动中,个体需要通过讨论和协商来制定共同的目标,并进行集体决策。

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意见和利益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以达到一致的共识。

这样一来,集体行动具备了统一的方向和动力。

其次,集体行动的逻辑在于分工合作和资源调配的方式。

在集体行动中,个体需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来进行分工合作,以达到整体的最优效果。

每个人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通过互相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实现了工作的高效运转。

同时,个体还需要根据集体的需求和资源的分配,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以确保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最后,集体行动的逻辑在于互相支持和团结的精神。

在集体行动中,个体之间需要互相支持和团结,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激励,个体可以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此外,集体行动还能够培养个体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集体行动的逻辑在于共同目标的制定和集体决策的过程、分工合作和资源调配的方式以及互相支持和团结的精神。

只有在这样的逻辑下,集体行动才能够实现最大的效果和影响力。

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参与集体行动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更大的目标和梦想。

篇二: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集体行动是指一群人共同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它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协调和共同努力,以达到集体的利益和目标。

在阅读有关集体行动的逻辑后,我深感集体行动是一种重要且必要的力量,它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变革。

首先,集体行动能够汇集个体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专长,但单独行动往往难以产生显著的影响。

浅谈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浅谈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浅谈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关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大家都很熟悉,1958年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由奥尔森(Burton M. Olsom)发表,概括了集体行动理论的关键思想。

《集体行动的逻辑》以社会动力及其影响社会行动的力量为主要设计概念,着重指出集体
行动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即参与者合作形成某种形式,以实现共同意图或获得共同收获。

奥尔森认为任何集体行动的发生都是由社会动力来推动的,这种动力可以是经济利益,需要或政治意识形态等,社会动力的强弱及其作用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集体行动的发生,
具备不同社会动力的参与者会发生不同的行动。

奥尔森指出,参与者在集体行动进行过程中,都会受到社会动力的影响,他们个体行动的发生或变化会改变集体行动的进程和趋势。

《集体行动的逻辑》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社会动力对集体行动的重要意义,表明任何形式
的集体行动,包括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都是由社会动力所推动的,而参与者的行动则受
制于社会动力的规律性的作用和影响,更多地受制于社会环境或外部社会动力的规则。

由此可见,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对于现在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社会动力驱动着它们,参与者个体行为受限于它,应重视社会动力的组织,它是改变社会行动现象及其最终结果的因素之一。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集体行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团队合作,还是社会运动中的集体行动,都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巨大力量。

然而,集体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逻辑和难以避免的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集体行动提供参考。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1. 共同目标驱动:集体行动的首要前提是成员间共享的目标和愿景。

这一共同目标将成员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以实现预期的结果。

2. 合理分工:在集体行动中,合理的分工是提高效率、保证任务完成的关键。

通过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使整个行动有序进行。

3. 沟通与协作:沟通与协作是集体行动的核心。

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提高决策效率;而良好的协作则能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4. 激励机制:为了激发成员的积极性,集体行动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奖励、表彰等方式,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集体行动的持续发展。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1. 利益冲突:在集体行动中,成员间的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不同的成员可能有着不同的目标和需求,这可能导致行动方向的不一致,甚至引发内部矛盾。

2. 沟通障碍:由于成员间的背景、经验、价值观等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这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和理解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3. 领导力挑战:集体行动中的领导力是确保行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领导者,以及如何处理领导与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集体行动面临的挑战。

4. 外部压力:集体行动往往面临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如政策限制、资源短缺等。

这些外部因素可能影响集体行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行动的失败。

四、应对困境的策略1. 建立信任:通过加强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的影响。

2. 明确目标与责任:在集体行动中,明确共同目标和各成员的责任,确保行动的有序进行。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

创作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现代经济学中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分支——公共选择理论,它研 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扣住了“经济人”这个基本 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 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公共选择理论不仅在经济学术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渗透 到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中去。曼瑟尔・奥尔森在自己于哈佛大学所写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 改编著而成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集体行动的逻辑》。
谢谢观看
集体行动的逻辑
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著经济学著作
01 内容简介
03 作品思想 05 出版信息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影响 06 作者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创作的经济学著作,于1965年首次出版。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认为参与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部门活动的人均希望自 己行为最大化,不存在无行为主体的公共利益。该书共有6个章节,讨论了集团和组织理论、国家和阶级理论、压 力集团理论、副产品和特产利益理论等。
作品影响
《集体行动的逻辑》有超过十种语言的译本,1993年获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1995年 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把《集体行动的逻辑》、《同意的计算》(布坎南与塔洛克合著)和《民主的 经济理论》(安东尼·唐斯著)三部作品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
出版信息
《集体行动的逻辑》首版英文版于196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71年发行第二版。中译本于1995年 由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集体行动是指个体在面对某一共同目标时,通过协调和合作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模式。

这种行动模式的核心理论是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它解释了为什么个体会选择参与集体行动以及如何通过集体行动来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认为,个体参与集体行动的主要动机是个体利益。

在面对某一共同目标时,个体会评估自己参与集体行动的利益与成本,如果个体认为参与集体行动能够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个体就会选择参与集体行动。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强调了集体行动的协调性和合作性。

在集体行动中,个体需要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协调和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只有通过协调和合作,个体才能够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指出,个体参与集体行动的效果会受到自由魔鬼和利益囚徒的影响。

自由魔鬼是指个体因为没有义务参与集体行动而选择不参与的情况,而利益囚徒是指个体因为担心其他参与者不履行承诺而选择不参与的情况。

为了解决自由魔鬼和利益囚徒问题,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提出了一种机制,即通过建立信任和约束机制来促使个体参与集体行动。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认为,集体行动的成功需要有一个领导者的存在。

领导者能够起到组织和协调集体行动的作用,能够帮助个体克服自由魔鬼和利益囚徒问题,从而实现集体行动的目标。

总的来说,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提供了一个解释个体参与集体行动的动机和方式的理论框架。

通过协调和合作,个体能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为了解决自由魔鬼和利益囚徒问题,个体需要建立信任和约束机制,并且需要一个领导者来组织和协调集体行动。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个体行为和集体行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实践意义。

读书笔记 集体行动的逻辑

读书笔记 集体行动的逻辑

自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现代经济学中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分支——公共选择理论。

它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或者说是集体行动问题。

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不研究这类问题是认为,诸如此类的决策和行动由于是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所以就超出了经济学有关行为的传统假定。

可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和进步恰恰证明了:非市场问题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

相反,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牢牢扣住“经济人”这个最基本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是不存在的。

理论前提:对理性人假设奥尔森的前提假定是:人是理性的,因此不会浪费金钱、时间和资源。

如果人们不需要花费资源,即可获得所需,那么他们就不会花费资源争取利益。

奥尔森认为,利益集团的实质在于最大限度地追逐特殊利益。

利益集团为其成员谋取利益的惟一途径,只能是在杜会的总利益中争取较大份额,而不顾社会的总的利益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1章集团和组织理论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

1.1组织的目的大多数组织的目的是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但这种利益是共同利益1.2公共物品和大集团奥尔森用了一个经济学中很简单的公共物品的提供的例子来指出传统理论的致命缺陷,在一个完全竞争产业中,所有企业显然对更高价格有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企业都发现当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时,增加产出是有利可图的,结果导致所有企业都增加生产,价格下跌,每个企业的利润都减少了,怎样才能防止这一现象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外部干预,政府价格支持,关税,卡特尔协议和诸如此类的措施可以防止企业采取与它们利益相相悖的行为。

但是奥尔森此时又给人们拨了一盆冷水:正如某一生产者为提高其产品价格而限制产量是不合情理的一样,要他牺牲时间和金钱来资助其产业的游说集团获得政府帮助同样是不合情理的。

[重点]集体行动的逻辑2

[重点]集体行动的逻辑2

一. 整体感知《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分为六个单元:集团和组织理论、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工会和经济自由、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以及“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

首先,作者简要概述了经济学界的传统集团利益观念。

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只要存在符合每个个体需要的、可感的利益,所有成员就会团结起来,为实现和增进共同利益而进行集体行动;并且,组织和集团不论规模大小,运作机制如何,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利益的增加。

进而,作者先破后立,指出,在经济学话语背景下的理性个体具有意识的两重性,一方面,在进行私人交易时,个人利益至上;另一方面,面对国家和民族等抽象实体时,又充满自我牺牲精神。

故,面对性质和目标各异的集团,理性人既是因为主客观的利益需要加入其中,也不可能一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集体行动,即,共同利益不是产生集体行动的充分条件,集团规模与集团行为的差异性将影响集体产品的追求和集体利益的实现。

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后,作者提出达成集体行动的两个条件:集体成员的“不对称性”和“选择性激励”。

前者,指由于集团内部成员受益的不平衡性,预期受益较高的成员对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将更大;后者,指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即“对个人加以区别对待:不服从的个人受到排斥,合作的个人被邀请参加特权小集团”。

而集团利益的实现同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团越大,越不愿提供集体物品,越不愿增进共同利益;集团越小,凝聚力和执行力越强,越容易实现共同利益。

这实际上,是以个体主义研究方法为基础,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验证,建立崭新的集体行动理论为逻辑前提,构筑独创性的利益集团理论。

接着,作者分析,造成集体行动困境和集团利益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是“搭便车心理”。

“搭便车心理”,指面对集团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是产品、服务、收益、地位等),总有一定数量的集团成员认为,公共物品作为一种共同利益,客观存在,平均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容性和共谋性,即使为之付诸努力,也因个体力量过小而无法变其大局;即使不为之付诸努力,也可以坐等渔利坐享其成。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奥尔森集体行动的概念奥尔森集体行动是指个体在面对某种困境时,通过组织起来共同行动,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行动通常发生在个体无法单独实现目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集体力量来达成共同目标。

二、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解释了为什么个体会选择参与集体行动,并且分析了集体行动的条件和限制。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2.1 公共品和集体行动公共品是指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收取费用,因为无法排除那些不付费的人员。

而奥尔森认为,个体在面对公共品时往往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因为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公共品的好处。

这就导致了公共品的供给不足,需要通过集体行动来解决。

2.2 个体利益和集体行动奥尔森认为,个体在考虑是否参与集体行动时,会权衡个人成本和个人利益。

如果个人成本相对较低,个人利益相对较高,那么个体更有动力参与集体行动。

但是,如果个人成本过高,个人利益相对较低,那么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2.3 集体行动的协调问题奥尔森指出,集体行动需要协调个体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协调的问题在于,个体往往会面临“囚徒困境”,即个体面临的选择是合作还是背叛。

如果个体选择合作,那么集体行动可以成功实现;但如果个体选择背叛,那么集体行动可能会失败。

因此,协调个体行为是集体行动的重要问题。

2.4 集体行动的组织问题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需要有一个组织来协调和管理。

这个组织可以是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可以是一个非正式的网络。

无论是哪种形式,组织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来调动和激励个体参与集体行动。

三、奥尔森集体行动的条件和限制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条件和限制:3.1 利益相关性个体需要感受到自身与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性。

如果个体无法从集体行动中获得明显的利益,那么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2024年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范文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篇一一、引言集体行动是一个复杂的社现象,涉及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协调。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从企业的合作经营到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再到国际社会的政策合作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基于共享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

当个体认识到通过集体行动可以达成个人无法单独实现的目标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时,他们便会倾向于参与集体行动。

这种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共享目标:集体行动的参与者拥有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往往超出了个体能力的范围,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实现。

2. 共同利益:集体行动的参与者相信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

3. 协调与沟通:在集体行动中,个体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尽管集体行动的逻辑看似简单明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各种困境。

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搭便车问题:在集体行动中,部分成员可能会选择不付出或少付出努力,却期望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种搭便车现象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动力不足。

2. 信息沟通障碍:在集体行动中,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信息沟通障碍,导致决策失误或行动不协调。

3. 利益冲突:不同个体在集体行动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这需要参与者通过谈判和妥协来达成共识。

4. 领导力问题:集体行动需要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来引导和协调,如果领导者缺乏足够的权威或能力,可能会导致行动失败。

四、解决困境的策略为了克服集体行动中的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参与者为集体行动付出努力。

2. 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确保个体之间能够及时交流信息和协调行动。

3. 强化信任与合作:通过建立信任和合作的文化,增强参与者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减少搭便车现象。

集体行动的逻辑名词解释

集体行动的逻辑名词解释

集体行动的逻辑名词解释集体行动是指个体以组织或者非正式方式参与并且共同分享目标、价值观和行动方式的活动。

它们可以根据政治、社会、文化、民族和身份相关问题来形成和发展,以此来改变社会的状况。

集体行动的逻辑名词是指从一个更大的团体中形成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涉及到对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发展问题的理解,也涉及到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

集体行动的逻辑名词构建在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观念之上。

首先,它们接受一种被称为构建性平等主义的政治观点。

这意味着,集体行动不只是基于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们会充分考虑个人经历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其次,集体行动倡导跨群体协作,以及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资源整合。

第三,集体行动重视政治参与和社会变革。

它们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是自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的是社会结构的改变、共同参与和共同受益。

集体行动的逻辑名词还涉及到一些更具体的概念。

首先,它们将策略分解为动态的解决方案,既可以是在一开始就清晰明确的,也可以是在过程中逐渐完善的,而且每个行动也可以由多个活动组成,以此来构建可持续的改变。

其次,集体行动涉及到了在不同阶段有效地获取资源和投资的概念,以此来改变影响领域的状况。

最后,它们的逻辑名词重视的是能够激励他人参与并且保持他们的持续参与,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集体行动不但要说服他人参与,还要维持持续参与。

在总结集体行动的逻辑名词时,可以说,它们通常涉及到对政治、社会、文化等复杂现象的理解,以及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

这些行动可以根据政治、社会、文化等发展问题来形成和发展,以此来改变社会的状况。

基于构建性平等主义的政治观点,它们重视的是社会结构的改变、跨群体协作、政治参与以及保持持续参与的能力。

此外,它们还涉及到动态的解决方案、有效获取资源和投资的概念,以及有效激励他人参与的技巧。

因此,集体行动的逻辑名词是理解它们发展和运作的重要框架,能够帮助人们从更大的上下文和更长期的角度理解这些行动,以及为实现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提供有效的行动计划。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在翻开《集体行动的逻辑》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集体行动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相对模糊和浅显的层面。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其中,那些文字仿佛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洞悉集体行为奥秘的大门。

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让我不禁回想起曾经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在我大学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全校规模的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募捐书籍和学习用品。

一开始,这个活动的倡议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各个学院也都积极响应。

海报贴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广播里也不断地宣传着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场全校师生都会热情参与的盛大行动。

我所在的班级也不例外,班长在班会上激情洋溢地讲述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呼吁大家踊跃参与。

同学们在当时也都纷纷点头,表示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当真正要行动起来的时候,情况却变得复杂起来。

比如说,在收集书籍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虽然答应了会带书过来,但到了截止日期,却找各种借口说忘记了或者家里没有合适的书。

这让负责收集的同学感到十分无奈和困惑。

还有在组织义卖活动的时候,原本报名参加的志愿者,到了活动当天,却有不少人以各种理由请假不来,导致现场人手紧张,忙得不可开交。

我记得那几天,负责组织的同学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们不断地打电话、发信息,试图说服那些没有履行承诺的同学参与进来,但效果并不理想。

而那些积极参与的同学,则在一边默默地付出更多的努力,试图弥补人员不足带来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有些同学之所以不愿意参与,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关心贫困地区的孩子,而是觉得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对于整个活动来说微不足道,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还有一些同学则是担心自己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认可或者回报。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问题。

就像书中所说的,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希望享受集体行动带来的利益,却不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

这种心态在这次募捐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

2 Part
经典内容
——细读
3、介绍公共物品和大集团:
• 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非付费者便不能被排除在对 此物品的消费之外;
“选择性激励”
• 大集团:往往是规模庞大的群体组织,如国家。 基于理性人和经济人的假设,作者首先阐释 了集团和组织理论。接下来作者介绍了公共 因此,这也侧面引出了 “搭便车”的行为机制。 物品和大集团 • 传统的集团理论:小集团和大集团都出于同样的理由 吸引成员;小集团和大集团只是规模有所不同,性质
• 集体行动逻辑的基本含义 • 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存在冲突,
个人理性并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 副标题——“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试图通过 引入公共物品的概念,达到批判集团理论的目的。
(小集团优于大集团的原因——凝聚力和有效性。)
• 为我们认识集体 行动的激励机制 提供了新思路; 。
实际干事的集团相当小
第三,在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
障碍就越大。
2 Part
经典内容
——细读
• 讲述了工会这一组织的形成历史 • 否定赛利格〃帕尔曼的观点“工会的 产生是因为工人对于职业稀缺感的悲
三、 工会和经济自由
第三章奥尔森在对工会的研究 中,通过区分集体与非集体的 利益,揭示了工会强制与政府 行为对经济自由的限制作用。
第四章:马克思的理论是“建立在理性、 功利主义的个人行为之上的”,因而是 自相矛盾的。
• 一方面认可马克思在经济动机上的理 论, • 一方面又质疑马克思对于工人参加阶 级斗争的解释。
进行个别激励来提高人们的个 人收益从而促使集体行动
2 Part
经典内容
——细读
五、 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 六、 “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一、引言集体行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形式。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大量的集体行动的案例。

集体行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些独特的逻辑和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以期加深对集体行动的理解,并对如何有效组织和参与集体行动提供一定的思考。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1. 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集体行动的逻辑首先体现在它的核心要素——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上。

集体行动的参与者通常会追求一种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政治、经济、社会或文化上的,但都会有一定的共同性。

同时,集体行动也会带来一种共同的利益,即通过集体行动实现共同目标所带来的好处。

2. 动员与团结集体行动往往需要一个动员和团结的过程。

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发动、动员和团结参与者。

这就需要一些组织形式、领导者以及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推动集体行动的进行,比如通过宣传、组织会议、制定行动计划等方式来增强参与者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3. 分工与合作集体行动需要根据各参与者的能力和特长来进行合理的分工。

不同的人才和资源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需要相互协作和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分工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风险和避免重复劳动,实现集体行动的最大化。

三、集体行动的困境虽然集体行动具有一定的逻辑,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的困境,这些困境往往会限制集体行动的效果和持续性。

1. 自私与自利集体行动的参与者通常都有一定的自私心理,他们会在行动中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就可能导致行动的偏离,出现个体的私利与整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在集体行动中协调各方利益,使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2. 信息不对称与合作问题在集体行动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不同参与者对于整个行动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同。

这就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在行动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产生合作问题,比如缺乏必要的沟通、合作意识和信任,甚至出现信息的扭曲和误导,从而影响整个行动的效果。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一、本文概述《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集体行动的逻辑在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指个体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过程,它是理解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集体行动问题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然后分析了集体行动在公共治理理论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集体行动的困境、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以及集体行动的协调与合作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集体行动的逻辑对公共治理理论的启示和贡献,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集体行动的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集体行动问题,为公共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起源于曼瑟尔·奥尔森的经典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它深入剖析了为何个体理性在集体行动中可能导致非理性的结果。

奥尔森指出,在一个群体中,个体往往根据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是否采取行动,即使这样的行动对整个群体是有益的。

然而,当每个个体都抱持这种“搭便车”的心态时,即使每个个体都明白集体行动的好处,也可能无人愿意首先采取行动,因为每个人都期待他人先行付出,自己则坐享其成。

这种“搭便车”的心态在公共治理领域尤为显著。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可能希望其他方首先行动,以观察其效果后再决定自己的策略。

这种等待和观望的态度可能导致公共政策的执行滞后,甚至失败。

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还强调了组织在促进集体行动中的重要性。

奥尔森认为,除非有一个能够强制或激励个体行动的组织或机制,否则集体行动往往难以实现。

这一观点在公共治理中同样适用,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以促进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成为公共治理理论的重要议题。

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公共治理中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视角,也为构建有效的公共治理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公共治理实践中,应充分考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设计来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力。

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参与集体行动,以及集体行动中的合作与协调如何形成。

本文将读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探讨集体行动理论面临的困境与未来的出路。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出了“自利囚徒困境”理论。

他指出,在任何一个集体行动中,个体都有倾向于享受集体行动的好处,但却没有主动承担付出的动机。

这种情况下,每个个体都会选择“自利”的行为,而导致整个集体行动的失败。

奥尔森认为,解决这个困境的关键在于强调“选择性激励”。

然而,尽管奥尔森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自利囚徒困境”的途径,但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理论的困境。

首先,奥尔森过于强调了个体的自利性,忽略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其他形式的合作与互助。

例如,人们在家庭、友谊和社区等小团体中表现出的合作行为。

其次,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实施。

在许多情况下,个体很难确定谁应该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激励参与集体行动的个体。

然而,即使面临这些困境,集体行动理论仍有其出路。

首先,我们需要扩大对集体行动中合作与互助的研究。

虽然自利囚徒困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集体行动都会落入这一困境。

研究家庭、友谊和社区等小团体中的合作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集体行动中的动机和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综合多种激励机制来解决集体行动中的自利囚徒困境。

除了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之外,还可以考虑其他激励机制,如公共激励和道德激励。

公共激励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机制来鼓励个体承担集体行动的责任。

道德激励则通过引发个体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来促使他们参与集体行动。

最后,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更灵活、智能的激励机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来实现更精确的激励定向。

例如,通过分析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偏好,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方案,以提高集体行动的效果。

浅析集体行动的逻辑

浅析集体行动的逻辑

浅析集体行动的逻辑孔明学院李加顺亚里士多德有言: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被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集体行动的逻辑,认为从理性的和寻求自我利益的行动的前提可以逻辑地推出集团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行动,这种观念事实上是不正确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为除非一个集团的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利益或集团的利益。

”①“公共地悲剧”是各文献中谈得比较多的例子,也是很能说明集体行动困境的一个例子。

“每个牧民都想最大化放牧,而不愿对草场的维护付出努力,每个人都想呼吸新鲜空气和享受整洁的环境,却又急功近利地置环境破坏于不顾,每个人都希望国家提供更多的福利,而自己却尽可能逃税。

”②传统理论认为,集团会增进其利益,这种将集团看成会像个人一样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行动的假设是难以成立的。

不过在小集团中,集体成员为了共同目的,更容易采取自愿的行动,但是在小集团分担实现共同利益的成本时,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

这和博弈论中所阐述的“智猪”的例子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一部分集体中的个人放弃为集体利益的行为而加入“搭便车”的行列,另一部分为集体利益行动的个人因为“成本—收益”的不均衡而放弃为集体谋利益,最终的结果是集体无行动。

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集体行动中,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的行动得到的报酬就越少。

这种情况下,即使集团能够获得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在数量上也是远远低于它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

其次,由于集团越大,集团中任一个体能获得的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他们从集体物品所获取的收益就越不足以抵消他们提供的哪怕是数量很小的集体物品所支出的成本。

再次,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多,组织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

对奥森模型的批评
Salisbury的批评 ——领袖人物的charisma; ——非物质利益:purposive benefit solidary benefit
“小集团”行动的有效性:寻 求管制的例子
管制的“俘获理论”:管制机构不过是被 被管制者俘获的猎物而已。 管制的供求说:将管制看作是为特定利益 集团所需求的、由政府供给的产品。有着 最高有效需求的集团往往是生产者集团。
集体行动的逻辑
界于市场和政府之间“集体行动” 奥森的分析: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失灵 对奥森模型的批评 利益集团追求私利的制约因素 分析集体行动的其他思路
界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 “集体行动”
各种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民主 抑或相反
集体行动问题,奥森1965, 在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向不只一个人提供收 益和或要求其分担成本时发生的问题,所 以总是需要做出协调的努卡)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物”
2.集团内部在个人偏好和/或禀赋方面的不对称 (异质俱乐部),与集体失灵有关 ——较大的成员(指那些拥有较多禀赋的成员) 将会承担更大的集体提供的负担,用奥森的话 说,存在少数人剥夺多数人的系统性趋势。 NATO, USA ——但若较小的成员具有集体行动的强烈偏好, 则会承担更多,美以之间。以GDP的20-25% 用于国防,美国5-7%。 ——不对称的集团更有可能是有特权的
3.集体失灵可以通过选择性激励(施以私利 相诱)和制度设计加以克服
奥森的分析:集团规模与集 体行动失灵
只有小规模的利益集团才能有效存在。 “自由贸易论者赢得争论,保护贸易论者 赢得投票”。 原因:免费搭乘/策略行为/个体理性与集 体理性的冲突/ 对策:选择性激励/有效地监督和奖惩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集体行动的逻辑》是美国哲学家迈克尔·托马斯·斯密斯的一部著作,通过对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心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集体行动的本质和特点。

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集体行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书中对集体行动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集体行动是指一群人共同合作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行为。

而这种行为的特点是,它需要群体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协调,需要彼此之间的互相配合和信任。

这种集体行动的特点使得它与个体行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也使得它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书中对集体行动的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指出,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集体行动中,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了社会环境、群体心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这使得集体行动的逻辑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同时,作者还对集体行动的动机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集体行动的内在机制和社会意义。

最后,书中还对集体行动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集体行动的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涉及到了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愿等多个方面。

在集体行动中,个体的心理状态往往受到了社会环境和群体压力的影响,这使得集体行动的心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同时,作者还对集体行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集体行动的心理规律和特点。

通过阅读《集体行动的逻辑》,我对集体行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认识到,集体行动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促进和引导集体行动,需要深入了解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管理。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会对集体行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和引导集体行动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讲_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四讲_集体行动的逻辑
(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 社会激励能对个人区别对待,不合作的受到 排斥,贡献大的受尊重。)
众多的工人、消费者、白领工人、农场主等只 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都会组织起来,而商业团体 组织起来是普遍规律。
小集团的利益通过有组织、积极的行动能胜过 大集团无组织、无保护的利益。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5%的会员提供的经费占 活动经费的50%,不到1%的会员占有63%的 理事席位。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1965年在博士论文 的基础上修改出版。加尔布雷斯、帕森斯 曾经为书稿提出修改意见,哈耶克安排译 成德语。
奥尔森在政治学中的地位
《政治科学新手册》政治学引用排行榜:
最常被引用的作者:奥尔森与唐斯、西蒙、布热 津斯、巴里并列第八(布坎南、伊斯顿、拉斯威 尔、罗尔斯、沙特利等10人并列第10);在公共 行政与政策分支学科中排名第三。
但马克思关于社会阶级的理论与其个人理性的认识 是不一致的:如果组成阶级的个体采取理性的行为, 就不会产生争取阶级利益的行为。
很难相信非理性行为(革命)能为人类历史中的所 有社会变革提供动力。
对于资产阶级来说,政府为其阶级利益服务,用 不着采取什么行动;
一个工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推翻资产阶级的政府 是不理性的,因为阶级中的每个人会发现如果自 己不采取行动,而由他人采取行动的话同样可以 获得自己的利益。
第四讲 《集体行动的逻辑》
程同顺 主讲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观点 三、小集团理论 四、选择性激励 五、阶级行动理论 六、对利益集团理论的批评
曼瑟尔.奥尔森:1932年生于北达科他,本 科就读于北达科他州立大学,1963年获哈 佛大学博士学位,从1969年起任教于马里 兰大学,1998年2月去世。
在市场中,一个产业中的企业在通过限制 产量提高产品价格时是一个排外的集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版本作者:(美)奥尔森著,陈郁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4-1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曼瑟尔·奥尔森教授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无疑就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学术贡献远远超越经济学范围,对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其她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产生重大作用。

奥尔森最独特之处,在于她对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执著。

她一生专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奥尔森瞧到的就是亚当·斯密所推崇的“瞧不见的手”的失灵。

理论前提:对经济人假设
奥尔森的前提假定就是:人就是理性的,因此不会浪费金钱、时间与资源。

如果人们不需要花费资源,即可获得所需,那么她们就不会花费资源争取利益。

她认为集体利益就是一种“公共物品”。

这种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斥性与非竞争性的特点,即集团中任何一个成员对此类物品的消费都小会影响其她成员的消费。

总体逻辑
作者先提出了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群体理论,区分了小群体与大群体的不同行为特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大规模群体上;通过研究工会——这个典型的大规模群体的发展过程,结合Wick sell在财税制度上提出的“一致同意”规则,探讨了“自愿的强制就是否就是不自由?”这个问题;随后通过对马克思的国家、阶级理论与国家社团理论的批判,引出了作者对于集体行为的逻辑观点——“副产物”与“特殊利益”理论。

本书主要观点
1、个体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

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

譬如,马克思阶级观、民主国家的罢工行为等。

奥尔森对在群体理论中表示出的乐观主义提出了挑战。

在她的著作的第一页,奥尔森概括了这一人们所认可的观点:关于群体易于为维护集团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观点,在逻辑上应该就是理性的与自利的行为这一已被普遍接受的前提出发所得出的结果。

换句话说,如果某一群体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并且如果这一目标的实现会使所有群体成员的境况都比过去更好,那么已有的逻辑推论便就是,只要在这个群体中的个人就是理性的与自利的,她们就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行动。

在人们引证最多的一段话中,奥尔森指出: 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在着强制或其她某种特别的手段,促使个人为她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她们共同的活群体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的理想为什么常常无法实现?原来,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

例如,由于罢工的胜利,工人获得加薪,这对所有工人都有好处。

但那些参加罢工的工人却承担了所有风险与成本。

这种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导致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2、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效与积极;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促进集团组织行为。

奥尔森把集团粗略的分为大集团与小集团两种。

大集团由于存在搭便车等问题很难为集体物品(目标)采取一致的行动。

奥尔森认为,较大的集团不能增进它们自身的利益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不被排斥在分享由她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作贡献,而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

如果所有的人都选择搭便车,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

如果,搭便车的诱惑支配了决策进程,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

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提供公共物品,另一些人搭便车,这时,集体利益的供给达不到最优水平。

她肯定了经济激励不就是唯一的激励,人们有时候还希望去获得声望、尊敬、友谊以及其她社会与心理目标。

社会激励的本质就就是它们能对个人加以区别对待:不服从的个人受到排斥,合作的个人被邀请参加特权小集团。

这样,在此被划分为“特权”或“中介”集团的足够小的集团就受到双重激励.不光就是经济激励,还可能就是社会激励,这些激励引导其或员为获取集体物品而努力。

而大的“潜在”集团总包括许多人,她们不可能被此都认识,因此不大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来帮助它获得集体物品。

个人思考
“经济人假设”,我认为就是非常正确的。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基本的逻辑都就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就就是人的“理性”。

这个利益我们一般人都把它理解的比较狭窄。

实际除了经济利益,人还有很多的利益,像涉及情感方面的等等。

举个例子。

有些人捐款帮助贫困、弱势群体,一般来瞧这就是违背“理性”的,但就是,可能她就是为了其她的利益,获得名誉、成就感、施与的快乐、帮助她人的欣慰、或者仅只就是获得某种心理的平衡,或者减轻自己的某种心理痛苦等等。

这也就是符合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原则呀。

当然这不就是否认有些人损己利人,完全无私的奉献。

福利经济学家阿马蒂亚·库马尔·森曾以一个故事讽刺公共选择理论:有一个外地人问“请问到火车站怎么走?”,“当然”,本地人一边说一边指向相反的方向,邮局正好在那里。

“您能顺路帮我发封信不?”“当然”,外地人一边回答,一边想着打开信封,瞧瞧里面有没有值得偷的东西。

我想这恰恰就是人类的现实。

许许多多的例子简单的讲就就是这样的。

中国有句话“尔虞我诈”,用在这里最合适。

另外,我认为当我们在讨论集团如何行动才能更有效率时,其实不应忽略一个问题:一个集团行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集团成员要清醒了解自己的利益诉求,只有当其明了其需求与利益所在,才会产生行动的意向与动力。

不足之处
对奥尔森理论的批判,诺斯就是个代表,她认为奥尔森只就是静态的研究了集团的一次性行动,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集体行动会通过不断的调整改正,最终会朝中自己的共同利益的方向前进的。

纵观此书,奥尔森在论述集体行动的逻辑时,过分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忽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集体本来就就是一个成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成员都处于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特殊情况下,个人的行动甚至会产生涟漪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