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翻译
《张衡传》翻译及扩展练习

阴阳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向 来听说他擅长术数,命公车特地征召授予他 郎中的职位,两次升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
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 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
精妙透彻地了解出测天仪器的规律,制作
浑天仪,写成了《灵宪》《算罔论》,论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上书请求
辞职回家,却反被征召任命他为尚书。张
衡活了六十二岁,在永和四年去世。
总结:
游于三辅 观(于)太学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果地震(于)陇西
状 语 后 置 句
验之以事
总结:
未之有也 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
二,留、增、删、调、换;(具体方法)
三,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大方向)
具体步骤:
一,先抓采分点(重要字词、句式); 二,以采分点串联整句。
翻译: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但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
天时比不上地利。
翻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
翻译: 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之人。永元中年间,(他)被 推举为孝廉却不前行,屡次被征召授予 其公府的官职却不去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
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皇上派遣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 食起居状况,每天竟达数十批次之多。
13《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张衡传原文翻译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于是就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南朝宋-范晔《张衡传》原文、翻译及注释

南朝宋-范晔《张衡传》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张衡传南朝宋-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翻译: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文言文张衡传的翻译

张衡,字平子,蜀郡成都人也。
汉章帝建初二年,生於蜀郡成都。
少善属文,弱冠之年,即举孝廉。
后辟召为郎中,再迁侍御史。
衡性静退,不慕荣利,虽当世显贵,终不屈节。
每以文章自任,遂游历名山大川,广结贤豪。
衡好天文,究心於术数,尤善候星象。
所著《灵宪》、《浑天仪图》等书,皆传於世。
汉顺帝永建五年,迁尚书仆射,参预国政。
时宦官专权,朝政日非,衡深以为忧。
乃上疏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崇儒术,尚贤能,以安天下。
今陛下宜尚儒术,远佞臣,以清朝廷。
”疏上,顺帝虽不能用,然亦嘉衡之忠直。
延熹二年,迁尚书令。
时灵帝崩,太子刘辩即位,尊生母董太后为太皇太后。
董太后宠信宦官,朝政愈乱。
衡乃上疏曰:“臣闻圣王之治,必先正家而后正天下。
今陛下宜正家道,远佞臣,以安社稷。
”疏上,董太后虽不悦,然亦不能废衡。
延熹四年,宦官张让、赵忠等谋反,事泄,乃矫诏捕衡。
衡知事不济,遂自投南海,不知所终。
后朝廷追赠衡为太常,谥曰“文成”。
衡之才学,当世莫及。
所著文章,辞藻华美,文风典雅。
其《二京赋》尤为人所称道。
然衡之为人,淡泊明志,不以富贵为意。
故虽居高位,而不失其本心。
其一生,可谓忠臣、孝子、文人三者兼备。
衡所著《浑天仪图》一书中,详述了浑天仪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浑天仪,古代天文仪器也,用以观测天体运行。
衡以此仪器,观测天象,推算历法,为我国古代天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衡之事迹,传颂后世。
后人称其为“蜀中二相”,与诸葛亮齐名。
其忠诚、智慧、文采,皆为后世所敬仰。
然衡之生平,亦充满坎坷。
在宦官当道、朝政腐败的时代,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以正直之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张衡者,蜀郡成都人也。
少善属文,弱冠之年,即举孝廉。
性静退,不慕荣利。
好天文,究心於术数,尤善候星象。
所著《灵宪》、《浑天仪图》等书,皆传於世。
迁尚书仆射,参预国政,上疏直言,虽遭阻挠,然亦不失其忠直。
迁尚书令,上疏正家道,虽被贬谪,然亦坚守信念。
终因宦官谋反,自投南海,不知所终。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张衡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衡传》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
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
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原文翻译大将军邓奇奇奇蚕丝赵不应翻译

张衡传原文翻译大将军邓奇奇奇蚕丝赵不应翻译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者侈的。
张衡于是募仿班固的《两都哦》写了《二京哦》,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张衡传文言文翻译对照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翻译:张衡,字平子,是南阳西鄂人。
张衡自幼擅长写作,曾在三辅地区游历,后来进入京城,观看了太学,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尽管他的才华高于世人,但他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他常常从容淡泊,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在永元年间,他举荐为孝廉,但没有被选中,连续被征召到公府任职,也没有就任。
当时天下长期太平,从王侯以下,没有人不奢侈浪费。
于是张衡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创作了《二京赋》,以此来讽谏。
他精心构思,经过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多次征召他,但他都没有答应。
张衡擅长机械制造,特别致力于天文、阴阳、历法的计算。
汉安帝听说张衡擅长术数,特地派公车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后来又升任太史令。
于是他深入研究阴阳之学,精通璇玑的奥妙,制作了浑天仪,撰写了《灵宪》、《算罔论》,论述详实明确。
汉顺帝初年,他再次转任太史令。
张衡不羡慕当时的社会地位,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没有调动。
张衡传翻译 - 副本

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纪,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收 捕,于是全国上下秩序井然,人人都称赞他政治清明。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任职三年,就向皇帝上书请求辞职返乡,皇帝不仅不同意,反而 下诏书封 他为尚书。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多次被官府征召,也不去就职。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羡慕做高官享厚禄,他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
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一 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 太史令。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及翻译《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后汉书》,是⼀篇精彩的⼈物传记,⼤家还记得《张衡传》的原⽂吗?⼜怎么翻译呢?下⾯是⼩编给⼤家带来的《张衡传》原⽂及翻译_关于张衡的简介,以供⼤家参考,我们⼀起来看看吧!《张衡传》原⽂张衡字平⼦,南阳西鄂⼈也。
衡少善属⽂,游于三辅,因⼊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于世,⽽⽆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
永元中,举孝廉不⾏,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久,⾃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年乃成。
⼤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道,施关发机。
外有⼋龙,⾸衔铜丸,下有蟾蜍,张⼝承之。
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龙发机,⽽七⾸不动,寻其⽅⾯,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龙机发⽽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征。
后数⽇驿⾄,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皆共⽬之,衡乃诡对⽽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征拜尚书。
年六⼗⼆,永和四年卒。
《隋书·张衡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隋书·张衡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隋书·张衡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
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
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
累迁掌朝大夫。
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
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
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
开皇中,拜开府。
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
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
”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
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
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逢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
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
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注意,稍加折损。
”帝意甚不平。
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
”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此谒帝。
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
”衡复之榆林。
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
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
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
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
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
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译文:张衡字建平,是河内人。
《张衡传》翻译与鉴赏

张衡传》翻译与鉴赏一、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 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最新整理)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译文: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 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却被朝廷征召任命 为尚书。 • 11.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 译文:(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最痛恨 的人。宦官害怕张衡损毁自己,都给他使眼色, 张衡于是不用实话回答后离开。 • 12.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 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 译文:张衡常常思考图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 好事坏事相互依存,幽深微妙,难以看明白, 于是写了《思玄赋》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感 志趣。
• 1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 静,不好交接俗人。 • 译文:(张衡)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 但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平时言 语举止适度得体,淡泊平静,不喜欢结识 庸俗之人。 • 14.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 为不轨。 • 译文: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 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他们一起胡作 非为。
• 7.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译文: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状后),彼 此相符合,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没有这 样的仪器(宾前)。 • 8.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 译文:。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 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认为它这次没有 应验很奇怪。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 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 动仪的绝妙。 • 9.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 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 译文:张衡到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顿法令制度, 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 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他政事清明。
《张衡传公府不就。
• 译文: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没有去 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 • 2.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译文: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 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状 后) •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 • 译文:汉安帝素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 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升迁 为太史令。
• 4.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 译文: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 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 •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 他,他也没有去应召。 • 6.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译文:它的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 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 兽的图案装饰。(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