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必修一《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作品的文体特色,语言特点进行诵读。

2、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感情,反复诵读文章,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

2、从读音、语气停顿、语调、表情达意等方面掌握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二、全体学生齐读,进入学习氛围。

三、分析、朗读第一段:1、请一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倾听。

2、全体学生齐读开头“呜呼”两字,揣摩语气(这两个字的语气内涵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教师联系全文内容,提示学生)答:“呜呼”这两个字,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慨叹,惋惜。

3、讨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请学生翻译: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人事吗?(2)打出幻灯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亦乃人事也。

”比较它们的异同,讨论他们的优劣。

(教师引导:原文采用反问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而改用陈述句后,语气、力度改变了。

)4、讨论:“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重点:原,推究。

所以,表……的原因。

(2)问:可以知之矣的之指代什么提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的故事贯穿全篇,结果得出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证明这一句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5、再次向学生明确全文慨叹、惋惜的基调,学生以这种基调再次集体朗读。

四:分析、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己揣摩晋王的临终遗言,并自由朗读。

2、请学生做示范朗读,并总结语气。

(教师引导:晋王的临终遗言,应该是语重心长,遗恨未消,用幻灯片打出)3、有条件的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学生根据相应语气集体朗读。

4、问: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持什么态度?教师引导: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是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5、问:这些态度可以从庄宗对待哪样事物看出?答:从他对待晋王的遗矢可以看出。

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伶官传序》全文,积累文言文词汇。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感受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背诵和词汇积累。

2.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文言词汇和句子。

2.文章论证方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伶官传序》的了解和预习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伶官传序》的背景和作者。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伶官传序》,画出重点词汇和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言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伶官传序》的文本,解释文言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文章的结构,指出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简要回顾《伶官传序》的内容和结构。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旨。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如对比、举例等。

2.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背诵《伶官传序》全文。

2.写一篇短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对主题的贡献。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伶官传序》的背诵和文言词汇。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启示。

二、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文章的启示,如忠诚、敬业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启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将文章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伶官传序》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伶官传序》的内容和启示。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伶官传序》教学设计4。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1.检查学生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考查阅读课文的熟练程度,从而了解预读情况。

2有关的国王与国名:课文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文中提到晋王、庄宗、梁、燕王、契丹、有的是王名(指人),有的是国名(也暗指人),请根据注释简述他们的情况(不要照读注解)。

3.时代背景简介: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4疏通课文:(1)正音:矢(shǐ)盛(①shèng盛衰之理;②chéng盛以锦囊)函(hán)(2)补充注释:原—一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

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

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篇一: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伶官传序一、课题导入伶是——乐工,伶官是——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乐工在古代的身份是非常低微的,欧阳修为什么要给这些地位低微的人既作传又作序呢?这些地位低微的人到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欧阳修又想要借此来表达怎样的见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2、理解本文围绕中心步步深入的论证方法;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三、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句读准确2、检查字音(提醒矢的读音和意思)3、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几项任务(2分钟)检查文言现象师:其他同学在认真聆听时,要做一些记录检查完,1分钟时间进行整理四、合作学习(一)第一段1、这是一篇史论文,前面我们学习过《六国论》也是一篇史论文,它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它的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那么这里是不是也一样呢?朗读第一段,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找生翻译2、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呢?(没有)明确: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信的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的,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作者没有否定这种传统的说法,但是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3、作者依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呢?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找生翻译(二)第二三段1、接下来默读二、三段,结合课文内容和注释,为庄宗做一个简单的履历表。

明确:90823接受三矢继父遗志91227函梁君臣之首92338系燕父子以组9264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明确: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时间,而失天下只用了3年时间3、作者认为庄宗“盛”的原因是什么,“衰”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徐爽南京市第一中学执教地点:南京市第一中学崇文楼电化教室(一)执教时间:2016年4月8日下午第三节课执教班级:高一(10)班教学指导教师:施红艳【学习目标】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实词“原”、“盛”、“纳”、“系”、“函”、“溺”的意义和虚词“以”、“而”等,掌握词类活用“约”、“函”等。

2、通过“因声求气”的诵读方法,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联系现实,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因声求气,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2、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到底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或许能够对“创业难”还是“守成难”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伶官”是什么意思啊?“伶官”就是乐官。

在这篇文章里,就是后唐庄宗宠信的伶人,授以官职,败坏国政。

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这就是欧阳修写《伶官传序》的背景。

一、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握欧阳修叙述和议论的语气。

(同学读完以后,引入刘大櫆《论文偶记》中对于“因声求气”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注意把自己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诵读文章。

进一步明确诵读的要求。

)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

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伶官传序》;(2)理解并掌握《伶官传序》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3)了解伶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理解;(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伶官传序》;(2)理解《伶官传序》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3)了解伶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2)伶官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如何正确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伶官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对《伶官传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伶官传序》;(2)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汇和句子;(3)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伶官传序》的内容;(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3)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情况;(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问题解答能力。

2. 知识掌握情况:(1)检查学生对《伶官传序》的背诵情况;(2)测试学生对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写作技巧提升:(1)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2)评价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学艺术欣赏活动,如观看古代戏剧表演或参观博物馆;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伶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3. 开展学生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伶官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伶官传序》原文及注释版;2. 辅助材料:伶官相关的历史图片、画作、诗歌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4. 在线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学术文章等。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后唐庄宗的成败阐述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2.学习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3.理解文中的名言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本文充分运用对比手法说理抒情。

2.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启迪人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同学们,标题中的“伶官”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古时戏子大多地位低下,却能入朝为官,欧阳(板书:课题,作者)二、因声求气读通文意1.请学生复述庄宗的故事。

2.诵读感知庄宗的悲剧命运。

活动一:一生读晋王遗言,其他学生评价。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皆为兄弟,而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点拨:读出晋王深深的遗憾,对敌人仇恨、对庄宗期盼的语气和情感。

)活动二:读庄宗的奋斗史和失败史,其他学生评价。

奋斗史:“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可谓壮哉!”庄宗凯旋时的豪壮语气,笔势激越,情调激扬。

失败史:“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何其衰也!”庄宗败亡时的衰颓语气,仓皇失措,笔势迂回,情调低沉凄怆。

(点拨:语言和情感一扬一抑、大起大落、荡气回肠、对比鲜明。

)3.教师小结:庄宗的兴盛和衰败用了鲜明的对比,其奋斗史164个字,得天下完成父亲遗命,耗时十五年;其失败史63个字,失天下只有短短三年,奋斗过程如此艰难,衰败却如此迅速,一溃千里,发人警醒。

三、提要钩玄领会主旨(点拨:学生诵读第一段,第三段“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至文末。

)1.一个叹词:呜呼参考:欧阳修之子欧阳发《先君事迹》“先生自撰五代史,褒贬善恶,为精密。

发论必以‘呜呼’,曰‘此乱世之书也’。

”这一声“呜呼”,以感叹发端,起笔不凡,突兀惊人。

奠定全文沉痛的。

感情基调。

2.两个警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教学教案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教学教案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伶官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论证方法。

3.领悟文章所传达的深刻道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论证方法,品味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领会文章所传达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伶官”吗?谁知道“伶官”是什么意思?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并称“唐宋八大家”,有“一代文宗”之称。

2.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背景。

三、课文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文章中,作者对伶官的评价是什么?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伶官传序》,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什么印象?二、课文分析1.教师提问: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三、品味语言1.教师提问:文章中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伶官传序》,你有什么感悟?五、作业布置1.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伶官的短文。

2.深入研究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伶官传序》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今天我们来继续探讨这篇文章。

二、课文拓展1.教师提问:文章中的伶官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物有相似之处?三、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伶官传序》,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后作业1.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伶官的短文。

2.深入研究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伶官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生观。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章主旨:通过伶官的故事,理解作者对人生无常、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伶官传序》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3)能够默写《伶官传序》中的重点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比较,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代伶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解作者对伶官的评价。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伶官传序》的文意理解和文章结构的把握。

2.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效果评价。

3. 默写《伶官传序》中的重点句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如伶官的职责、地位等。

2.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如对偶、排比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伶官传序》,理解文意,标记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伶官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分析比较:对比其他文章,分析《伶官传序》的特点和价值。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伶官传序》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标记生字词。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分析比较:对比其他文章,分析《伶官传序》的特点和价值。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表达能力等。

伶官传序教案4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4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4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下面是分享的伶官传序教案4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伶官传序教案1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⒉介绍“序”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⒉质疑解难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四、具体分析中心论点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明确: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教案2伶官传序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法。

3、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

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

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语感,积累文化常识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4.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6.下面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②及凯旋而纳之凯旋:取得胜利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④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⑤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⑥泣下沾襟泣:流泪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④⑤D.②⑤⑥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B.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D.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②为天下笑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9.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B.吾得兄事之C.忧劳可以兴国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B.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怨恨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3篇)《伶官传序》一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原、赐、负、抑、遗、系6个实词2.积累归纳:与、其、归、易、告5个词的义项和用法。

能力目标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并背诵课文第三节。

德育目标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识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覆辙。

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考庄宗李存勖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

二、解题同学们根据注释,谈谈作者与《新五代史伶官传》,教师补正。

明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

欧阳修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2024年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伶官传序》教案优质

2024年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伶官传序》教案优质

2024年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伶官传序》教案优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材《伶官传序》2.PPT课件3.学生笔记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要介绍《伶官传序》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思考“伶官传序”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简要讲解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三、深入解读1.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a.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b.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解读。

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a.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具有艺术特色的语句。

b.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解读。

3.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a.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文章的语言风格。

b.教师引导学生从用词、句式等方面进行解读。

四、课堂讨论a.文章的主题思想对你有何启示?b.你认为文章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c.文章的语言风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五、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借鉴。

六、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伶官传序》。

七、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附:《伶官传序》教案优质案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强调忠诚、敬业、勤奋等品质。

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伶官传序》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3.深入解读:a.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强调忠诚、敬业、勤奋等品质。

b.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领悟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学习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句理解。

2.课文论证方法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简介《伶官传序》的背景: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文,伶官是古代宫廷中专门负责演唱、演奏的官员。

2.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1)分析第一段:介绍伶官传的作者、成书时间及背景。

(2)分析第二段:阐述伶官传的价值和意义。

(3)分析第三段:论述伶官传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4.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1)解释重点词语:伶官、传、序、记、赞、论等。

(2)分析重点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5.学习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课文通过举例说明伶官传的价值和意义。

(2)对比论证:课文通过对比伶官传与其他史书的差异,突出伶官传的特色。

(3)引证法:课文引用了其他文献资料,以证明伶官传的价值。

6.课堂讨论(1)讨论伶官传的价值和意义。

(2)讨论伶官传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讨论如何借鉴伶官传的写作手法。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伶官传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论证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4.课堂讨论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介绍其他古代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让学生了解古代史书的种类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化,了解古代宫廷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

(《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

(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

(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伶官传序》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能够领会作者对伶官的批评和对忠诚、正直品质的赞扬。

(3)学会通过分析文本,提炼观点,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推理、对比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忠诚、正直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作者对伶官的批评和对忠诚、正直品质的赞扬。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特殊用词。

2. 如何运用文本分析、推理、对比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伶官传》的背景和作者欧阳修,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5. 实践练习: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文本分析和论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忠诚、正直品质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思维发展: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论证,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伶官传序》全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共3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共3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共3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伶官传序》收录于明代刘知几所编的《神韵雅集》,书中选取了唐宋元明四朝的戏曲名篇及其批评、剧论文章。

本文作为序言,作者从“伶官”这个古老的职业入手,介绍了中国戏曲从起源到明代的演变历程。

文章涵盖了历史、文化、戏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是一篇较为综合的文艺理论文章。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伶官传序》,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文章的结构与内容,认识中国戏曲的演变历史;2.熟练运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和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独立写出类似的文艺理论文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 Warming-up以盘点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了解程度,快速了解学生文化认知水平:学生答题,答题时间10分钟。

问题:你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解吗?会演戏曲吗?知道有哪些常见的戏曲类别?2. 目标讲解根据预设目标讲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

3. 阅读片段让学生先通过教材认真阅读《伶官传序》的前两段,了解文本主题和思想内涵。

详细讲解文本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

4. 口算游戏教师进行一口算游戏,并放出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快速心算,在短时间内能够计算出正确答案。

5. 写作训练结合导入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本文的内容与导入中了解的戏曲文化,回答以下问题,“写作:以《伶官传序》为依据,谈谈戏曲这一民间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6.听评优秀学生作答后向全班讲解,互相评价、分享体验。

四、教学评估本次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 输出评估学生按照一定格式和要求进行了写作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实况,把学生的作业固定在黑板上逐一点评,提出优缺点、讲解专业术语、进行示范等。

2. 学生成绩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表现(包括课堂考勤、参与度、个人阅读笔记、写作练习等),进行成绩考核。

《伶官传序》优秀教案高一上册

《伶官传序》优秀教案高一上册

《伶官传序》优秀教案高一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观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重点词语;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伶官生活的关注,体会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观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重点词语;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难懂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让学生分享对这些文章的感悟。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伶官传序》。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和句子,如“伶官”、“传序”等。

3.分析课文结构4.精讲重点词语和句子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如“伶官传序”的含义、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等。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5.小组讨论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对伶官的生活有哪些关注?你认为文章中有哪些表达技巧值得学习?6.小组分享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搜集有关伶官的其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相关资料:关于伶官的背景资料、其他相关文言文;3.多媒体教学设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大家能否分享一下对这些文言文名篇的印象?”学生甲:“我觉得《岳阳楼记》写得很美,尤其是描写山水的那部分。

”教师:“很好,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伶官传序》则是一篇描写伶官生活的文章,大家猜猜伶官是什么?”2.自读课文教师:“现在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中必修一《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通观《伶官传序》全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叙事生动晓畅,论证层层深入,感情深沉浓烈,实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下面是其优质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予以检查。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质疑、解题、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3分钟)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太宗的两位贤臣似乎很难达成一致看法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去找北宋史学家、文坛泰斗欧阳修去问个明白。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88页,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重要史论——《伶官传序》。

二、解题:(2分钟)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伶,乐工,艺人。

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三、习——学生质疑、互答:(5分钟)
(本环节由学生提出疑难,学生相互解答,旨在检查预习情况,并疏通文言知识。

)
四、测——教师强化、识记:(5分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 以一少劳告庙(少劳:祭祀用猪、羊各一头)
2.下列词类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函梁君臣之首(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东:名作动,向东逃跑)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动,使兴盛)
D.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3.下列文言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B.系燕父子以组(定语后置)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D.盛以锦囊(省略句)
4.下列对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道理了。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逃跑、犹豫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有勇有谋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议——师生讨论、分析:
(一)自读课文,思考:(5分钟)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追问: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二)再读课文,思考:(10分钟)
1.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明确:由时间理出过程,概括出和庄宗有关的时间点和相关事件。

2.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在庄宗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
908年(23岁),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41岁),身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追问:从这四个时间节点上的四件大事来看,庄宗的人生其实就是两个过程。

明确: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

4.再追问: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六、悟——拓展研读、小结(10分钟)
1.画蛇添足?
释问:既然已经强调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为什么在第四段中还要加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这一结尾?
明确: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文不对题?
释问: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些文不对题?
明确: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

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3.领悟要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