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第1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一、单选题(40*1.5=60分)1. 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
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
这反映了()A . 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B . 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C . 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D . 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2. 如图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 .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 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D . 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3. 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
汉初的铸币政策()A . 增加人民财富B . 影响经济恢复C . 增强地方实力D . 造成通货膨胀4. 古代国家把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编入一种特殊的户口,即“市籍”。
西汉征发徭役时,先征发有“市籍”的人,然后征发父祖之代有“市籍”的人,最后征发无“市籍”的农民。
这表明,西汉时期()A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 抑制商帮的形成C . 市民社会地位最低D . 商业地位无足轻重5. 如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
据此可知,这些规定()内容出处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汉书•食货志》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汉书•衮帝纪》A . 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 . 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C .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 . 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6.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
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A . 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B . 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C . 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D . 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7. 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
高一历史下册4月月考试题1

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2.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4.2008年6月19日,欧盟峰会批准斯洛伐克在2009年加入欧元区。
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C.影响着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5.有一段1961年的一次会议的宣言是这样描述的:“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
”请问,这个会议是A.亚非会议B.中印外交会议C.日内瓦国际会议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6.透过谣言也可了解历史。
甘肃省兰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1.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 )A.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中央松散管理地方的形式D.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的形式2.自文、景以后,汉代土地“买卖由己”成交后,要订立“契约”,注明买卖时间、土地方位、亩数、地价、双方姓名及中间人签字等。
这现象说明汉代( )A.土地产权私有已合法化B.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买卖C.农民失地现象非常严重D.小生产者利益得到保护3.春秋以前,各君王的外戚都来自一些拥有政治实力的诸侯国。
自从秦统一以后,特别是在汉代以后,皇帝的外戚便从其臣民中遴选了。
据此推知,汉代的外戚( )A.始终把持着中央政权B.与三公九卿平起平坐C.擅权根源是皇权专制D.决定历任皇位的更替4.“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
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
”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5.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
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
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6.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

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年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A. 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和压制B. 自身力量的弱小C. 本国封建主义的压榨D. 战争环境的阻碍【★答案★】A【解析】【详解】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和压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障碍,所以先要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才能谋求资本主义经济的真正发展,A正确;自身力量弱小不是最大的阻力,排除B;本国封建主义的压榨,没有外国资本主义压制阻力大,排除C;战争环境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
2.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
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
”其言论旨在A. 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 B. 强调缓和社会矛盾C. 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D. 为土地兼并辩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看,“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可以看出其含义是认为土地兼并在有饥馑盗贼的时候可以“助民、捍敌”,故旨在为土地兼并作辩护,故选D,A项的意思正好相反,BC不符合材料。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下边的漫画反映了明清商帮的一些特点。
下列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 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B. 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C. 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D. 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答案★】C【解析】漫画主要反映了明清商帮在官府的庇护下获得大量财富,体现对官府的依赖性,C正确;明清时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商帮不会成为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A错误;明清商帮是各地商人以地缘关系聚合而成的商人群体,不是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B错误;明清商帮依附于官府,D错误。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 . “秋七月,初税田”B .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C . “除井田,民得卖买”D .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2. (2分) (2017高三·太原月考) 《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 农业单位产量低B . 农民赋税重C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 土地兼并严重3. (2分)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下图是中国先秦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示意图,其中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所对应的图中序号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4. (2分) (2019高一下·凤阳期中) 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卿大夫为四,士为二。
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A . 铁器牛耕使用B . 分封制度崩溃C . 礼乐文明崩坏D . 社会动荡不安5. (2分) (2016高一下·南宁期末)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 . 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 . 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人的重要来源C . 民主平等总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 . 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6. (2分)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2019·河西模拟)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叁(三分)其国而伍其鄙(城乡地区)”,“士就闲燕(士居住在清净优越的地方)工就官府(官府管理手工业)商就市井、农就田野。
”这反映出齐国()A . 已跃居为当时的政治霸主B . 探索新型的社会管理形式C . 重农抑商政策已基本成型D . 小农经济已成为社会主导2. (2分) (2017高一下·大石桥开学考) 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却作宣告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 土地私有制度,成为秦朝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B . 秦朝土地私有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C . 秦朝土地私有制,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D . 秦始皇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3. (2分) (2017高三上·湖南月考) 《龙岗秦简》记载:“黔首钱假田已。
”《汉书·食货志》曰:“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假,租赁也),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
”可知秦汉时()A . 租佃关系已经出现B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 国家土地征税沉重D .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4. (2分) (2017高一下·宝安期中) 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反映了()A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 . 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C . 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D .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5.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丝绸之国”和“瓷器”,可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丝绸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国的象征。
高一年级4月月考历史科试题

高一年级4月月考历史科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
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
这一议事流程()A.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C.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2.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议会的立法权有了法律保障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向议会C.首相掌握行政权并受议会监督D.国王的权力被完全剥夺3.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
依据英国的政治体制,卡梅伦内阁成员()A.全体辞职B.由女王决定去留C.继续履职D.由议会裁定去留4.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
其“完美”体现在() A.确立责任内阁制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C.实行了议会主权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5.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
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
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1688年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C.1832年议会改革D.1875年“一票共和”6.1781年,美国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杰伊发表一封致各州的公开信,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财政状况,呼吁各州为了共同的福利,向国库交纳应缴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
这种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A.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破坏B.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C.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盾D.各州普遍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7.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B.议会中心原则C.共和制原则D.公正平等原则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①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②总统和内阁之间③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④国会参众两院之间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衡阳县四中xx年下期高一4月月考2021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分值 100分时量 90分钟一.选择题(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
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2.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A.曲辕犁B.耧车C.二牛一人耕作法D.铁犁冠3. 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B.套作制C.稻麦复种制D.一年三熟制4. 《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
”《汉书·食货志》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有关这两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这两段话是矛盾的②它们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③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④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
”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6.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7.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徽商()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B.注重买田置地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D.注重多样化经营8..《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说明: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道题,共60分)1、中央电视台有一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
”广告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A . 春秋B . 秦朝C . 西汉D . 战国2、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与图一相比,图二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合理利用水资源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3、唐代诗人王维诗“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B . 以家庭为单位C . 男女分工明确D . 大规模集体耕织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5、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7.青瓷与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下列唐诗形象描绘出青瓷特征的是A.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B.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D.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8、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9、《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渭之鬼市子’(早市)。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有且只有一个答案,共64分。
)1.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A. 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 劳动者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 铁器牛耕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生产D.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2.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
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的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
犁壁的发明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农业()A. 自给自足的特征B. 精耕细作的特征C. 脆弱性的特征D. 男耕女织的特征3.观察下列图片,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4.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 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D. 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5.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 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C. 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D.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6.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B. 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7.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的帝国对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迄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史。印第安人为它的驯化、人工栽培、耕作模式、育种、储藏、加工、食用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马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懂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到18世纪末期,马铃薯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
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9.“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而且还直接驳斥了教会有关地球的各种谬论,使教会思想体系在数十年内一直处于混乱之中。”这说明麦哲伦环球航行( )
A 直接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B.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
5.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一般一个村庄为一个庄园,其所有者和统治者为领主。下图所示为中古西欧某庄园平面图,图中标注了“领主住所”“牧场”“林地”“领主的磨坊”“教堂”等区域。据此推断,西欧庄园( )
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B.管辖区域与城市相当
C.具有自给自足性质D.奴隶承担沉重的劳役
甘肃省玉门一中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玉门一中四月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 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40 分)1 •据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 ) 2.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B •自给自足C •男耕女织D •精耕细作3.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 •自然经济的形成B •商业经济的发展C.井田制的确立 D •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4.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曰:“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这充分说明了小农经济( )A. 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先天的落后性B. 成为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 在抵御天灾人祸方面具有脆弱性D. 遭受着封建政府的沉重剥削与压迫5.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6•“……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 )A •白瓷B.青花瓷C.粉彩瓷 D •珐琅彩7.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 )A •商周时期B.唐朝中叶以后C •宋元时期D •明中叶以后8.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技术先进,领先世界B.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 产品大多精美,面向市场D.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9.宋代出现了“交子”。
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4月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对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小农经济的特点2.商周时期奴隶主强迫奴隶在田野上集体耕作。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的奴隶制度十分残酷 B.奴隶数量多,地位低下C.牲畜大量耗费于祭祀、迷信活动 D.以木石骨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落后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促进井田制瓦解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4.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提倡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由自己生产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
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A.休养生息政策B. 歧视商人政策C. 禁止经商政策D.奉行黄老之学7.天宝二年(713年)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
材料表明唐代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8.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1. 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A . “重农抑商”思想B . “精耕细作”特点C . “自给自足”形态D . “靠天吃饭”观念2. 元代沈梦麟在一首《竹枝曲》中写道:“缫丝才罢妇犹髽(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两足如霜踏水车。
”此竹枝曲反映了()A . 耕织结合的小农生产B . 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C . 元代发明了灌溉工具D . 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3.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A .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 .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 .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 .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4. 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作的分类概况。
由此可推断齐国()类别掘土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名称锸、耒、镢、锹锄、铲、耙镰A . 较早进入农耕时代B . 农业生产工具多C . 农耕技术领先他圉D . 大力提倡发展农业5. 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 . 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B . 纺织业技术分工逐渐细致C . 官营手工业垄断地位被打破D . 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6. 《水浒传》中的一幕: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
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 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 . 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 . “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 .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7.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这说明()A . 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 . 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C .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D . 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8.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钩。
这主要反映了()A . 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 .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 . 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 . 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9. 《四民月令》描述了东汉时期一个地主庄园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安排。
其中有大量关于“籴”“粜”等买卖谷物的记载,以及三月可“买布”,八月买“韦履,以备冬寒,十一月。
买白犬”以供祭祀之用等内容。
这反映出在东汉时期()A . 商业活动是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B .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逐步松弛C . 庄园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D . 物物交换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形式10. 北宋政府颁布商税则例,进一步将商税的征收程序化和制度化,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对商税的横征暴敛。
这一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 . 政府开始调整商业税收政策B . 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缓慢C . 政府承认商人私产的合法性D .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11.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材料中的“市”()A . 体现了草市的特点B . 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 . 与坊的界限被打破D . 受时间地点的限制12.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 .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 .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 .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13.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粮食“准平”政策,即在市场粮价低迷时,由政府收购囤积;当市场上粮价奇高时,政府则将囤积的粮食抛出。
这一做法()A . 导致政府与民争利损害形象B . 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C . 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D . 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14. 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建成后的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
其深远影响是()A . 妨碍了君主专制主义加强B .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C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 . 影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15.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根源是()A . 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B . 政局动荡流民的大量出现C .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结果D . 封建土地私有制趋于瓦解16.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 . 农民地位不断降低C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17.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A . 价格革命的发生B . 东方商品的输入C . 经济危机的爆发D . 资产阶级的剥削18. “哥伦布的功绩恰恰在于他打开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则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认为哥伦布的功绩在于()A . 加速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B .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C . 客观上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形成D . 加速了西班牙向资本主义转型19. 麦哲伦船队的航海路线是图中的()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0. 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
该材料反映的是()A . 血腥的殖民掠夺B . 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C . 洲际贫富差距缩小D . 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21. 《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就在定居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向美洲运送黑奴。
自中世纪以来,这种奴隶制就从未完全消失。
自17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许权。
这说明()A . 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B . 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C . 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D . 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2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 . 西方的殖民掠夺B . 东方的借鉴学习C . 正常的文化交流D . 封建主阶级衰落23. 如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A . 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 . 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C . 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 . 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24. 《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印度、加勒比海以及北美都在1756﹣﹣1763 年发生战事,欧洲人、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都卷入了这一场“七年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一场帝国大战。
这场战争()A . 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开拓市场的表现B . 直接导致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C . 与北美反抗英国统治的战争同步进行D . 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25. “面对海上航行的竞争者,荷兰联省共和国政府、阿姆斯特丹市及私人贸易公司于1602年创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图垄断印度与荷兰之间的贸易。
”这家公司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有()A . 葡萄牙与西班牙B . 英国与西班牙C . 英国与葡萄牙D . 英国与法国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黄梅戏《天仙配》插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何特点?(3)试分析自耕农经济的利与弊。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探索新航路的征程,开启了人类大幕。
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到16世纪初,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
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28.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遥票号日升昌名扬九州,享誉全球……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使全国性的货币流通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促进了清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王夷典《日升昌票号》材料二: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组织上有新的变化。
唐宋的飞钱、便换,至此形成票号、钱庄。
行、团等行业组织发展成会馆、公所。
这种行会性组织对本组织之外新设店铺有严格的限制﹣﹣需有人作保,交纳很多的银两作公费,并宴请同业,否则不准设店营业,对内控制也较强,规定了行规,违反行规者开会议罚,对外争议由本行“董事”出面交涉。
所有这些特点都标志着城市商业已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水平。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1)根据材料一,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日升昌票号”的历史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创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商业“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