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和元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2.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原子核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的构成和元素的定义。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期表的规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原子和元素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本质。

4.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期表的规律。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原子和元素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的构成和元素的概念。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原子和元素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原子构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有关原子构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原子结构模型等。

3. 练习题:有关原子构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原子的构成,让学生理解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关系。

初三化学第三节原子的结构复习 导学案

初三化学第三节原子的结构复习 导学案

第三节原子的结构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以及原字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3、熟记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意义,物质的简单分类。

4、理解和运用物质、分子、原子和离子以及元素的关系揭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问题。

学习过程:一、3节基础知识复习(记忆)1、原子结构____________()原子____________()2、在原子中:_____所带的正电荷和______所带的负电荷,____相等,____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可概括为: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3、因为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

4、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__________,有___个电子层,第三层上有__个电子,容易____,变成____(用符号表示)5、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4个,容易___电子,变成__离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4个,容易___电子,变成_____离子。

6、在离子符号:3Al3+中,第一个3表示________。

第二个3表示_________。

7、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定义式)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二、巩固练习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汤姆森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4)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带负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参加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__________;(8)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9)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____________。

原子的构成复习课学案

原子的构成复习课学案

原子的构成【典型例题1】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不同的原子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错误是 、、 ,汤姆生遗憾的是没有发现 。

(2) 试分析卢瑟福实验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现象①: ;现象②: ;现象③: 。

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典型例题2】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中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图中 (填序号)表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表示的阴离子是 。

【巩固练习】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 ( )A .质子B .质子和中子C .电子和中子D . 质子、中子和电子2.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

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

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核外电子数为34B .核电荷数为79C .质子数为34D .中子数为45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层上有5个电子B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C .X等于154.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A .金属元素的原子B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 .阳离子D .阴离子 5.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

《原子的构成》 学历案

《原子的构成》 学历案

《原子的构成》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构成。

(2)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1)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关系。

三、知识回顾在学习原子的构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那么,原子是不是就真的不可再分了呢?四、引入新课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对物质的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和假设。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

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这种观点无法得到证实。

直到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发现原子并不是不可再分的。

那么,原子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五、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人们发现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 1/1836,可以忽略不计。

2、原子中各种粒子的数量关系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那么它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也都是 8。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就没有中子。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复习导学案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复习导学案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复习导学案一、原子结构1.原子基本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两者都集中在原子的核心位置。

-电子壳层: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所在的能层,分为K层、L层、M 层等。

不同层次的电子能量不同,离核心位置越近的能量越低。

-电子轨道:电子在每个能层上的运动轨迹。

2.原子的电子排布-约瑟夫·约瑟夫逊的原子模型:电子围绕原子核以规定轨道运动,每个轨道能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电子在轨道上只能具有一些特定的能量值,即能量量子化。

-赫兹堡-伦纳德原理:多个电子在同一个轨道上运动时,要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即每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n、l、m、s)不能完全相同。

3.原子的量子数-主量子数(n):表示电子所处的能层,数值为1、2、3、4等。

-角量子数(l):表示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运动状态,与轨道形状有关,取数值范围为0到n-1-磁量子数(m):表示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具体位置,取数值范围为-l到l。

-自旋量子数(s):表示电子自转方向,取值为+1/2或-1/24.原子的填充原理-电子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填充到不同的轨道上,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

-每个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按照2n^2规则增加,即第K层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第L层为8,以此类推。

二、化学键1.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化学元素之间形成的相互连接的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连接。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满足八个电子结构稳定规则,即通过共享电子使原子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或2个)。

-共价键的强度一般较强,不易断裂。

3.离子键-离子键是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通过电荷的吸引形成的连接。

-离子键的形成是由于金属原子将电子转移给非金属原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

-离子键的强度一般较强,但比共价键强度稍弱。

4.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内外层电子的离域形成的连接。

《原子的构成》学案1

《原子的构成》学案1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能根据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了解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旧知回顾】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原子。

2.分子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一、原子的结构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且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内部_________________;(2)“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________,而体积________(填大或小);(3)“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前进的方向”,说明原子核带________电(填正或负)。

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__________,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有人说:“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吗?为什么?(2)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二、原子中的电子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电子在原子核外因___________不同而___________;2.指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3.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第一层最多能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排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个电子。

原子的构成--学案

原子的构成--学案

原子的构成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关系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离子的形成及表示方法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②③原因:①②③2、原子是由居于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和不带电的构成的。

3、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即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因的质量差不多,都比质量大的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号表示质子带正电荷;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6、分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⑴: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化学性质活泼;⑵: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⑶: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个(He为2个),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决定的。

7、离子分为离子和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 +、NH 4+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 - 、SO 42-8、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 (约1.66×10-27千克)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一,符号1。

一般不写)。

注: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精题训练1. 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是11 B .最外层电子数为1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外电子总数为10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铜B .氯化钠C .氧气D .金刚石3、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复习学案

原子的构成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 原子的构成复习学案【知识梳理】: 一、原子的构成: (一)卢瑟福实验: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1)大多数 ; ; (2)少数 ; ; (3)极少数 ; ;1、概念:_________ ___中的最小粒子。

①质量和体积都__ _②不断____(二)原子 2、基本性质: ③有______④相互间存在______________ ______ (带正电,) 3、构成 (_____ ) ______ (不带电,氢原子中没有) ______ (带负电)(三)在原子中,质子数= = 。

(四)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跟踪练习一】:1、 “卢瑟福实验”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 .原子核质量较大 B .原子核体积很小 C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D .原子核带正电荷2、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A .质子、中子、电子B .质子、电子C .中子、电子D .质子、中子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成B 、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C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质子111各,中子161各,则核外电子数是( ) A 、111 B 、272 C 、50 D 、161二、原子中的电子:1、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 能量低的离核 。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 。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的符号是 ,它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

3、最外层电子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1)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由 电子数决定的!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形成离子 金属 小于4个 非金属 大于或等于4个 稀有气体等于2个或8个(2)稳定结构: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时(氦元素为2个)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这样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2. 掌握元素的概念,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能够运用原子和元素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原子内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原子的构成和元素的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实例,如铁生锈,引发学生对原子和元素的思考。

2. 讲解原子的构成:介绍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作用。

3. 讲解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强调元素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单位。

4.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包括周期和族的分布,以及周期表的应用。

5.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运用原子和元素的知识进行解释。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原子的构成和元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原子的构成和元素的知识,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进一步讲解质子和中子的来源,以及它们对原子性质的影响。

2. 讲解同位素的概念:解释同位素的原子序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因。

3.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在元素周期表发展中的贡献。

七、教学互动与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原子构成和元素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

2. 进行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定好的第三单元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复习课教学案

定好的第三单元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复习课教学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原子的构成复习课教学案课程标准: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的构成。

3、知道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5、能说出原子的相对相对原子质量与实际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节课的学习,对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质量的表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但是这部分内容相对学生来说太抽象,而且涉及到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概念。

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一个皮毛,达不到对每个知识点的深刻认识,所以有必要及时对这节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

评价设计:小组比赛达标测试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认识有大的提升。

2、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一、师组织学生阅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使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生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第一部分9个问题。

小组利用4分钟的时间合作探究上述9个问题中的疑难点。

师点拨小组中的问题。

预设小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α粒子轰击金箔的3个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离子符号怎样写?师组织学生提出小组中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约1分钟。

)生针对这些问题的疑问,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点拨。

师提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约8分钟)师组织学生完成“知识梳理”。

(约5分钟)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梳理情况。

师分别展示学生对知识梳理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挑毛病,学生讲理由。

(约4分钟)师投影5个典型例题。

学生集体完成“典例分析,深化提高”(约4分钟)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巩固练习”。

(约7分钟)生展示练习成果并讲解。

三、师投影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生进一步掌握。

(约2分钟)汤姆森发现电子核外电子质量小,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在化学变化中可发生得失,形成阴阳离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原子核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其存在原体积小,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子组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是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是1构成的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及各层的电子数质量的计量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计量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构成物质的金属、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掌握元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能够运用原子和元素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2. 元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 原子和元素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难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元素的概念。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原子和元素的微观世界。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来探讨原子和元素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原子和元素的好奇心。

2. 讲解原子的构成:介绍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解释元素是什么,如何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4. 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运用原子和元素的知识来解释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原子构成和元素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原子构成和元素概念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原子结构模型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原子结构模型,加深对原子构成的理解。

2. 元素周期表制作:让学生制作元素周期表,熟悉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意见。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原子和元素的微观世界。

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生充分学习原子构成和元素知识。

原子的构成学案

原子的构成学案

课题二《原子的构成》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2、知道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知道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

4、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5、培养善于想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复习旧知:(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1、什么是分子?2、什么是原子?3、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三、自学探究(一)、原子的构成1、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原子的构成表示出来。

2、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

带电的原子叫。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等。

例如,水的构成粒子是,铁的构成粒子是,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和。

3、右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数为,核外有个电子,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电子。

(三)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2、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四)巩固练习:1.原子的组成中,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绕着做高速运动。

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体积,集中原子的主要质量。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3.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12 gB. 1/12C.12D.1.993×10-26 Kg/12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①元素②原子③离子④质子⑤分子()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②③⑤ D.以上都可以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6、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C.核外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7、据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对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

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复习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1 原子定义: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1.2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1.3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粒子,存在于原子外围。

1.4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第二章:原子核的组成2.1 质子: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质量约为1个原子单位。

2.2 中子: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质量约为1个原子单位。

2.3 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

2.4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第三章: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3.1 能级:电子可能存在的能量状态。

3.2 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核外所处的能级和轨道。

3.3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排列的元素表格。

3.4 周期:周期表中的水平行,表示电子层的数量。

3.5 族:周期表中的垂直列,表示具有相同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4.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4.2 共价键:共享电子对之间的吸引力。

4.3 极性键:电子密度不均匀分布,形成的键。

4.4 非极性键:电子密度均匀分布,形成的键。

4.5 分子结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的空间排列。

第五章:元素分类与性质5.1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的元素。

5.2 非金属元素: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

5.3 半金属元素: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

5.4 碱金属:周期表中第一族元素,具有低熔点、低沸点等特点。

5.5 碱土金属:周期表中第二族元素,具有较高熔点、较高沸点等特点。

第六章:卤素元素与氧族元素6.1 卤素元素:周期表中第十七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6.2 氧族元素:周期表中第十六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和钋,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6.3 氧和氟的非金属性最强,具有高度的反应性。

6.4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 、书写方法:b 、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c 、有关元素周期表*发*排列依据注:原子序数=质子数d 、分类e 、元素之最: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1、化合价a 、写法及意义: Mg :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 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b 、几种数字的含义Fe 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 2+:3个亚铁离子2H 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 、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2、化学式(1)写法: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 2、H 2、N 2、Cl 2 。

原子的构成学案

原子的构成学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掌握核电荷数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相互关系;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同学们通过探究数据、图表及事实,体验微观世界。

【我思我学】一.认真观察图4-1,我获得的有关于原子构成的信息有:二.观察表4-1和表4-2,我总结出的规律有:【我思我长】请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的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习作,并与同学交流。

分层作业A层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2. 下列关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核一般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核内有8个质子、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9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外电子数B.原子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质量D.原子核所带电量4.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1)带正电荷的粒子是(2)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3)构成分子的粒子是(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5)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原子核和构成原子。

(6)带负电荷且质量最小的粒子是(7)同种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8)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5.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请你指出道尔顿原子学说中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的地方,并请说明原因。

B层1. 某花岗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核内有136个中子,核外电子数为86,构成这种氡原子的粒子共有()A.308个B.222个C.136个D.86个2.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

已知这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为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26B.88C.50D.383.“朝核问题”引起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 原子的构成复习学案 主备人:曹洪芝 序号:
【知识梳理】: 一、原子的构成: (一)卢瑟福实验: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1)大多数 ; ; (2)少数 ; ; (3)极少数 ; ;
1、概念:_________ ___中的最小粒子。

①质量和体积都__ _
②不断____
(二)原子 2、基本性质: ③有______
④相互间存在______
________ ______ (带正电,) 3、构成 (_____ )
______ (不带电,氢原子中没有) ______ (带负电)
(三)在原子中,质子数=
= 。

(四)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跟踪练习一】:
1、 “卢瑟福实验”实验不能..
获得的结论是( ) A .原子核质量较大 B .原子核体积很小 C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D .原子核带正电荷
2、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 .质子、中子、电子
B .质子、电子
C .中子、电子
D .质子、中子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成
B 、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质子111各,中子161各,则
核外电子数是( ) A 、111 B 、272 C 、50 D 、161 二、原子中的电子:
1、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 能量低的离核 。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 。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是 ,它有 个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为 。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

3、最外层电子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由 电子数决定的!
(2)稳定结构: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时(氦元素为2个)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这样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_。

原子失电子形成______离子(带______电):核电荷数______核外电子数 形成 原子得电子形成______离子(带_______电):核电荷数____核外电子数 4、离子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构成的物质 如________、_________等 【跟踪练习二】:
1、原子结构中与原子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电子层数
B 、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中子数 2、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A .
B .
C .
D .
3、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4、如图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是11 B 、最外层电子数为1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外电子总数为10 5) A 、、
C、
6、钠原子(Na)和钠离子(Na+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计算公式:(1)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 + 。

【跟踪练习三】: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子数、种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akg,如果另一种原子的
质量为bkg且每个原子中有c个质子,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每个原子中的中子
数为。

2.已知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则磷原子核内有_____个中子,核外有
_________个电子。

【综合检测】:
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由氢分子、氧分子构成B.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c.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2、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电子
3、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B.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C.构成物质的离子在不停地运动D.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它是一种金属元素D.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6、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请各举一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

7、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1+928
+927+1028+1228+14284+17287+18288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⑴上述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⑵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

8、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右图是不同时
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
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
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
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
“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
动的。

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
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

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
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
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
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有正电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