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周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26dd9561252d380eb6eda.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周周测试卷(八)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周周测试卷(八)](https://img.taocdn.com/s3/m/cdc3980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e.png)
2021年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周周测试卷(八)(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班级姓名1.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使用筷子夹菜时,筷子是一种杠杆。
下列生活用具正常使用时也是杠杆,其中与筷子同类的是 ( )A.镊子 B.剪子 C.起子 D.钳子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其中每个滑轮的质量都相同,分别用拉力F1、F2将重物G1、G2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G1=G2,则拉力F1、F2做的总功相同B.若G1=G2,则拉力F2做的有用功多C.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若G1>G2,则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3.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光滑木板AB长1.2m,可绕固定点O转动,离O点0.2m的B端挂一重物G,木板的A端用一根与水平地面成30°夹角的细绳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绳的拉力是6N。
然后在O点的正上方放一质量为0.3kg的小球,若小球以25cm/s的速度由O点沿木板向A端匀速运动,问小球至少运动多长时间细绳的拉力减小到零。
(g取10N/kg,绳的重力不计)()A.1s B.2s C.3s D.4s4.工人用如图的机械将物体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若物体的重力与滑轮的重力之比G物∶G滑轮=9∶1,忽略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机械效率为( )A.10% B.45% C.80% D.90%5.体重为60 kg的工人利用如图滑轮组将一质量为80 kg的重物A匀速提升1 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与摩擦,g取10 N/kg)。
小明对此工作过程及装置作出了以下论断:①动滑轮重为200 N②此过程中,工人对绳的拉力做功1 000 J③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机械能增大④若增大重物A的质量,该工人用此滑轮组匀速拉起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90%关于小明的以上论断 ( )A.只有①③正确B.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D.①②③④都正确6.如图所示,用一根自重可忽略不计的撬棒撬石块,若撬棒C点受到石块的压力是1500N,且AB=1m,AD=0.5m,CD=0.3m,则要撬动该石块所用的最小的力是()A.900N B.750N C.300N D.150N7.如图所示,工人用160 N的拉力F将重为300 N的木箱在10 s 内匀速拉到长 3 m、高 1 m的斜面顶端。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99dcc77fd5360cba1adbea.png)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把一个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固定在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大小为E ,有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从A 端滑上斜面恰好能沿斜面匀速运动,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cos sin cos sin qE mg mg qE θθθθ-+【解析】 【分析】 【详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N=mgcosθ+qEsinθ…① 在平行与斜面方向上:f+mgsinθ=qEcosθ…② 滑动摩擦力:f=μN…③ 由①②③可得:f qEcos mgsin N mgcos qEsin θθμθθ-=+= .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受力分析及力的合成以及摩擦定律的相关知识,正确的受力分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会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多力合成问题.2.“顿牟掇芥”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对摩擦起电现象的观察记录,经摩擦后带电的琥珀能吸起小物体,现用下述模型分析研究。
在某处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在其正下方h 处有一个原子。
在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场强为E )作用下,原子的负电荷中心与正电荷中心会分开很小的距离l ,形成电偶极子。
描述电偶极子特征的物理量称为电偶极矩p ,q =p l ,这里q 为原子核的电荷量。
实验显示,p E α=,α为原子的极化系数,反映其极化的难易程度。
被极化的原子与点电荷之间产生作用力F 。
在一定条件下,原子会被点电荷“掇”上去。
(1)F 是吸引力还是排斥力?简要说明理由;(2)若将固定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一倍,力F 如何变化,即求(2)()F Q F Q 的值; (3)若原子与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一半,力F 如何变化,即求()2()h F F h 的值。
【答案】(1)吸引力,(2)4,(3)32。
【解析】 【详解】(1)F 为吸引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237bd7783e0912a2162ab8.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2.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1)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不同/相同)______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__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________(好/差)【答案】相同响度泡沫塑料人到声源的距离差【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音调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会改变,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故答案为:(1). 相同 (2). 响度 (3). 泡沫塑料 (4). 人到声源的距离 (5). 差【点睛】本题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音调的决定因素及响度大小什么有关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是关键.3.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_________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答案】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较小较大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能【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到,把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传给小球,用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动,所以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因为音叉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较小的声音,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3)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更大的角度,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音叉能振动,小球也能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4.如图甲所示,小芳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丝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 a 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实验中没有控制材料相同【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指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 . a d;因为a和b材料、长度都相同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播声音;(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好;(3);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4)①ad;②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③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两根导线的材料相同.5.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dec4b4bed5b9f3f80f1c7d.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高三物理上学期周测试卷(1)(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三物理上学期周测试卷(1)(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e6b34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c.png)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周测物理试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几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局部选对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2.在地面上方某处,将一个小球以V=20m/s初速度竖直上抛,如此小球到达距抛出点10m 的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g=10m/s2〕〔〕A. S B.〔2﹣〕s C.〔2+〕s D.〔2+〕s3.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速度v.位移s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列图,假设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如此A、B、C、D四个选项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A.B.C.D.4.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B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B,使之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A.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mg﹣FB.B给A摩擦力大小为FC.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D.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mg﹣Fsinθ5.如下列图,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B球间用一轻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m B.由于B球受到风力作用,环A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风速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的拉力保持不变B.球B受到的风力F为m B gtanθC.杆对A环的支持力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D.环A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6.水平抛出的小球,t秒末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t+t0秒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忽略空气阻力,如此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A.gt0〔cosθ1﹣cosθ2〕B.C.gt0〔tanθ1﹣tanθ2〕D.7.如下列图,在同一竖直面上有a、b两个小球,它们距地面的高度一样.某时刻小球a 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做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一段时间后两小球在c点相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将小球b的初速度变为2v0,如此〔〕A.它们不能相遇 B.它们仍将在c点相遇C.它们将在c点的下方相遇D.它们将在c点的上方相遇8.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9.如下列图,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用力推斜面向左运动,小球缓慢升高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将〔〕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10.如下列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v0滑到水平传送带上左端的A点,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物体能滑过右端的B点,如此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也能滑过B点B.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B点C.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以速率v=v0不变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D.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一定向右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滑过B点11.如下列图,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如此有〔〕A.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B.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C.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D.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12.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下列图.假设对A 施加水平推力F,如此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假设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B.假设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C.假设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D.假设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二.实验题〔4分+9分〕1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 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弹簧的原长更长,弹簧的劲度系数更大.〔填“a〞或“b〞〕14.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图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1〕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选A、B、C、D、E、F、G 7个点为计数点,且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如此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存两位小数〕〔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如下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C、木板的质量m1D、滑块的质量m2E、滑块运动的时间t〔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三.计算题〔共49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和关键演算步骤〕15.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练习4×100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一样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跑出25米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假设要求乙接棒时达到最大速度的80%,求:〔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2〕乙应在距甲多远时起跑?16.如下列图,在质量为m=1kg的重物上系着一条长30cm的细绳,细绳的另一端连着一个轻质圆环,圆环套在水平的棒上可以滑动,环与棒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75,另有一条细绳,在其一端跨过定滑轮,定滑轮固定在距离圆环50cm的地方,当细绳的端点挂上重物G,而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g取10/ms2〕试问:〔1〕角ϕ多大?〔2〕长为30cm的细绳的张力是多少:〔3〕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重物G的质量是多少?17.如下列图,长L=1.5m,高h=0.45m,质量M=10kg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当木箱的速度v0=3.6m/s时,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50N,并同时将一个质量m=1kg的小球轻放在距木箱右端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木箱落到地面.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他摩擦均不计.取,求:〔1〕小球从离开木箱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小球放上P点后,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3〕小球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周测物理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几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局部选对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解答】解:A、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但所需时间更长的话,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可能很小,如此加速度就会很小,故A错误.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B正确;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以变化,例如平抛运动,故C错误D、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却增大,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速度与加速度均是矢量,速度变化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却与速度方向无关.同时加速度增加,速度可能减小,所以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增加与否.2.在地面上方某处,将一个小球以V=20m/s初速度竖直上抛,如此小球到达距抛出点10m 的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g=10m/s2〕〔〕A. S B.〔2﹣〕s C.〔2+〕s D.〔2+〕s【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矢量,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处,可能是上升阶段经过10m高处,也可能是下降阶段经过高10m处,还有可能是下降阶段经过下方10m处,代入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当x=10m时,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解得t1=,t2=2﹣s故B正确,C正确;当位移为x=﹣10m时,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解得〔舍去〕故D正确;应当选:BCD.【点评】此题关键是将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阶段作为一个过程考虑〔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要明确物体的位置可能在抛出点上方,也可能在抛出点下方.3.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速度v.位移s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列图,假设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如此A、B、C、D四个选项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正负值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通过位移时间图线的位移的增加还是减小判断运动的方向.【解答】解:A、在0﹣2s内,位移先增大再减小,知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故A错误.B、0﹣1s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s内加速度方向,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末速度为零.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故B正确.C、在0﹣2s内速度为正值,向正方向运动,在2﹣4s内速度为负值,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C错误.D、在0﹣1s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s内加速度方向,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末速度为零,2﹣3s内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和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以与知道它们的区别,并且能很好运用.4.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B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B,使之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A.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mg﹣FB.B给A摩擦力大小为FC.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D.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mg﹣Fsinθ【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由题,B物体匀速上滑,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两个物体受力均平衡.B对A有压力和滑动摩擦力,B给A的作用力是这两个力的合力.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B给A摩擦力大小.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地面对A摩擦力和支持力大小,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和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A摩擦力和支持力大小.【解答】解:A、以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1.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 对B的支持力N B和摩擦力fB的合力大小为F合==,即A给B 的作用力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故A错误.B、以B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知,A给B摩擦力大小为f B=F﹣mgsinθ.故B错误.C、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对A 摩擦力为f A=Fcosθ,支持力N A=〔M+m〕g﹣Fsi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mg﹣Fsinθ.故CD正确.应当选CD【点评】此题的技巧是整体法的应用.对于涉与两个以上物体平衡时,可以选择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解题时往往简洁方便.5.如下列图,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B球间用一轻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m B.由于B球受到风力作用,环A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风速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的拉力保持不变B.球B受到的风力F为m B gtanθC.杆对A环的支持力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D.环A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风力和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对A、B两物体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风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再再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各力的变化.【解答】解:A、B、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风力和拉力,如左图风力F=m B gtanθ,故B正确;绳对B球的拉力T=当风力增大时,θ增大,如此T增大.故A错误.C、D、把环和球当作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受重力〔m A+m B〕g、支持力N、风力F和向左的摩擦力f,如右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杆对A环的支持力大小N=〔m A+m B〕gf=F如此A环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故D错误;对整体分析,竖直方向上杆对环A的支持力N A=〔m A+m B〕g,故C错误;应当选:B.【点评】此题关键是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再对球B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求解.6.水平抛出的小球,t秒末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t+t0秒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忽略空气阻力,如此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A.gt0〔cosθ1﹣cosθ2〕B.C.gt0〔tanθ1﹣tanθ2〕D.【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分力,作出t秒末和t+t0秒末速度的分解图.研究竖直方向的速度,分别用初速度表示,再由速度公式求出初速度.【解答】解:如图,作出速度分解图.如此v1y=v0tanθ1,v2y=v0tanθ2,又由v1y=gt,v2y=g〔t+t0〕得到gt=v0tanθ1…①g〔t+t0〕=v0tanθ2…②由②﹣①得v0=.应当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平抛运动的处理能力,关键是作出速度的分解图,对速度进展分解处理.7.如下列图,在同一竖直面上有a、b两个小球,它们距地面的高度一样.某时刻小球a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做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一段时间后两小球在c点相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将小球b的初速度变为2v0,如此〔〕A.它们不能相遇 B.它们仍将在c点相遇C.它们将在c点的下方相遇D.它们将在c点的上方相遇【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两个小球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始终处于同一高度,水平方向a球静止,b 球向左匀速,根据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列式分析.【解答】解:小球a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一样,始终在同一高度,有;水平方向,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有L=v0t;解得:故小球b速度变为2倍后,相遇的时间变短,相遇点在C点上方;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来分析;也可以以球a为参考系,球b向做匀速直线运动.8.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位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其距离最大.【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a在加速时,速度图象的斜率小于物体b加速时的图象斜率,故加速时,物体b的加速度要大,选项A错误;B、在40秒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此时两物体的相距最远,应当选项B错误;C:在60秒时,经计算,物体a的位移是:S a=2100m,物体b的位移是:S b=1600m,S a>S b,所以物体a在物体b的方,应当选项C正确;D:在40秒时,经计算,物体a的位移是:S a=1300m,物体b的位移是:S b=400m,S a﹣S b=900m,应当选项D错误.应当选:C.【点评】利用图象解题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尤其是速度﹣时间图象.在分析速度﹣时间图象时,有的同学往往错误的认为图线交时相遇,而此时却是距离最大的时刻.在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时,常常应用图象进展分析.9.如下列图,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用力推斜面向左运动,小球缓慢升高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将〔〕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画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分析滑块左移会引起哪个力的方向变化,用三角形法求解.【解答】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如下列图,重力的大小方向不变,平移另两个力构成一首尾相连的闭合的三角形,滑块左移会引起F T的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而F N的方向不变,且合力为0,如此三力依然为闭合三角形,如下列图:如此F T与F N相垂直时F T最小,如此闭合三角形发生如下列图变化,如此F T的变化为先变小,变大.应当选B【点评】假设三力合力为0,如此三力首尾相连构成一闭合三角形,分析出不变的力不动,另外的两个力依变化改变方向或大小,但依然是闭合三角形,分析边长的变化就得出力大小的变化.10.如下列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v0滑到水平传送带上左端的A点,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物体能滑过右端的B点,如此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也能滑过B点B.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B点C.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以速率v=v0不变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D.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一定向右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滑过B点【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假设传送带逆时针运动,物体受摩擦力水平向左,物体会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传送带顺时针运动,物体是减速还是加速,要比拟物体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分情况进展讨论即可.【解答】解:A、B、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物体受摩擦力水平向左,物体会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μg;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受摩擦力水平向左,物体会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也为μg,故运动情况不变;故A正确,B错误;C、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时,当传送带速度v=v0时,滑块水平方向不受力,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故C正确D错误;应当选:AC.【点评】此题关键会根据物块的受力判断物块的运动规律,特别是传送带顺时针传动时,当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如此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做匀速直线运动.11.如下列图,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如此有〔〕A.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B.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C.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D.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对滑块M受力分析,将力按效果沿着与斜面平行和与斜面垂直方向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各个力.【解答】解:A、B、物体m受到重力mg和拉力T,处于平衡状态,有T=mg对滑块M受力分析,受重力Mg、支持力N、拉力T和静摩擦力f,其中静摩擦力方向取决于拉力T和重力的下滑分量的大小,假设mg<Mgsinα,如图1;假设mg>Mgsinα,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对于图1,有T+f=Mgsinα故α越大,f越大;根据平衡条件,对于图2,有T=f+Mgsinα故α越大,f越小;故A、B均错误;C、D、由于物体M下滑,所以物体所受到滑动摩擦力f,有f=μN又由于是在斜面上,所以f=μmgcosα当α增大时cosα减少〔0~90度〕,所以f减少,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对滑块M受力分析,对于摩擦力,要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到摩擦力的表达式再进展分析讨论.12.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下列图.假设对A 施加水平推力F,如此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假设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B.假设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C.假设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D.假设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将AB作为整体处理,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整体的加速度;再对B物体分析可得出B受到A的作用力.【解答】解:A、假设水平面光滑,如此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m+2m〕a,解得a=,再对B分析,B水平方向只受A的作用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a=,故A错误,B正确;假设B和地面有摩擦,对整体分析有:F﹣μmg=3ma′;如此B受力为T′﹣μmg=ma′,解得:T′=μmg+﹣=,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BD.【点评】此题为牛顿第二定律中的连接体问题,这种问题注意一般先对整体分析再分析其中受力最少的那一个物体.二.实验题〔4分+9分〕1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 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下列图.如此: b 弹簧的原长更长, a 弹簧的劲度系数更大.〔填“a〞或“b〞〕【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的关系可正确解答.【解答】解:根据胡克定律得:F=kx=k〔L﹣L0〕,其中L0为弹簧的原长,由此可知在F﹣L 图象上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从图中横轴截距可以看出b的原长大于a的原长.根据胡克定律得:F=kx=k〔L﹣L0〕,可知图象斜率表示劲度系数的大小,故由图可知a的劲度系数较大.故答案为:b,a.【点评】此题比拟简单考查了胡可定律的应用,做题时需要结合数学知识求解,是一道考查数学与物理结合的好题目.14.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图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1〕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选A、B、C、D、E、F、G 7个点为计数点,且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如此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 0.48 m/s2.〔结果保存两位小数〕〔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如下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AB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一物理 第六章 圆周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一物理 第六章 圆周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95515a98271fe900ef964.png)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一物理第六章圆周运动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底面半径为R的平底漏斗水平放置,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底面边缘紧靠侧壁,漏斗内表面光滑,侧壁的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
现给小球一垂直于半径向里的某一初速度v0,使之在漏斗底面内做圆周运动,则( )A.小球一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B.小球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当v0<gR tanθ时,小球对底面的压力为零D.当v0=gR tanθ时,小球对侧壁的压力为零2.如图所示,一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O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过最高点时,杆所受的弹力不能等于零B.小球过最高点时,速度至少为gRC.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D.若把题中的轻杆换为轻绳,其他条件不变,小球过最高点时,速度至少为gR3.公路在通过小型水库的泄洪闸的下游时,常常要修建凹形桥,也叫“过水路面”。
如图所示,汽车通过凹形桥的最低点时( )A .汽车对凹形桥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B .汽车对凹形桥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C .汽车的向心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 .汽车的速度越大,对凹形桥面的压力越大4.杜杰老师心灵手巧,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绳子张力不可以为0B .小球刚好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是gR2C .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绳的张力差为2mgD .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绳的张力差为4mg 5.下列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匀速运动 B .是匀变速运动C .是加速度变化的曲线运动D .合力不一定时刻指向圆心6.如图所示,某游乐场的大型摩天轮半径为R ,匀速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为t 。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fcca76c175f0e7cd137fd.png)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ABCD 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管道,其中AB 部分是半径为R 的1/4圆弧形管道,BCD 部分是固定的水平管道,两部分管道恰好相切于B .水平面内的M 、N 、B 三点连线构成边长为L 等边三角形,MN 连线过C 点且垂直于BCD .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分别固定在M 、N 两点,电荷量分别为+Q 和-Q.现把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小球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由管道的A 处静止释放,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运动到B 处时受到电场力的大小; (2)小球运动到C 处时的速度大小;(3)小球运动到圆弧最低点B 处时,小球对管道压力的大小.【答案】(1)2qQ k L (22gR (322229qQ k m g L ⎛⎫+ ⎪⎝⎭【解析】 【分析】 【详解】(1)设小球在圆弧形管道最低点B 处分别受到+Q 和-Q 的库仑力分别为F 1和F 2.则122qQ F F kL==① 小球沿水平方向受到的电场力为F 1和F 2的合力F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2F 1cos60° ② 联立①②得2qQF kL =③ (2)管道所在的竖直平面是+Q 和-Q 形成的合电场的一个等势面,小球在管道中运动时,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和管道对它的弹力都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有mgR =12mv C 2−0 ④ 解得2C v gR =(3)设在B 点管道对小球沿竖直方向的压力的分力为N By ,在竖直方向对小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2B By v N mg m R-=⑥ v B =v C ⑦联立⑤⑥⑦解得N By =3mg⑧设在B 点管道对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压力的分力为N Bx ,则2Bx qQN F kL ==⑨ 圆弧形管道最低点B 处对小球的压力大小为2222229()?B Bx BY qQ N N N m g kL ++==.⑩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对圆弧管道最低点B 的压力大小为2222 9()?B B qQ N N m g kL'+==2.如图所示,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长度l =0. 5m 的绝缘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质量21010m .-=⨯kg 、带电量82.010q -=⨯C 的小球(小球的大小可以忽略)在位置B 点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空气阻力不计,sin37°=0. 6,cos37°=0. 8,g =10m/s 2. (1)求该电场场强大小;(2)在始终垂直于轻绳的外力作用下将小球从B 位置缓慢拉动到细绳竖直位置的A 点,求外力对带电小球做的功;(3)过B 点做一等势面交电场线于C 点(C 点未画出),使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少许(不超过5°),再由静止释放,求小球从C 点第一次运动到B 点的时间,并写出分析求解过程.【答案】(1) 63.7510E =⨯N/C (2)21.2510F W J -=⨯ (3)0.31t s =【解析】 【详解】(1)带电小球静止,受到合力等于零,电场力与重力的关系是:tan Eq mg α=,即tan mgE qα=代入数值计算得电场场强大小:63.7510/E N C =⨯(2)小球在外力作用下从B 位置缓慢移动到A 位置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sin (cos )0F W Eql mg l l αα-+-=所以sin tan (cos )F mgW q mg l l qααα=--代入数值解得电场场强大小:21.2510F W J -=⨯(3)分析受力可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为恒力,大小为5cos 4mg F mg α== 类比研究单摆的方法可知,小球的运动与单摆类似,回复力由上述合力沿圆周切向的分力提供。
初三物理物理常识测试卷有答案
![初三物理物理常识测试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52022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2.png)
初三物理物理常识测试卷有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如图是华为在巴塞罗那对外发布的首款5G折叠手机Ma t e X,该机创新采用鹰翼式折叠设计,机身非常轻薄,合上后的厚度也只有11mm左右,单手持握也不会费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可以辨别来电者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2、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麦浪滚滚B.分子的运动C.五四运动D.小树慢慢长高3、下列关于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是()A.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爱因斯坦是"实验物理的先驱"D.玻尔、普朗克是相对论的奠基人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法拉第的发现,人们制成了电动机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D.托里拆利最先精确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电荷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6、下列有关物理现象和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北方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低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暖气很强的公交车内走出去后感觉眼睛片模糊了C.人走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会变大D.假如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7、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李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李明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合作、评估8、下面与光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夏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树林中地面上的小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C.光年是时间单位D.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9、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瓶600mL的矿泉水质量约为1200gB.中学生的体积约为60dm3C.学校教室内空气所受重力约为600ND.运动会上小明百米成绩约为6s10、下列四位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阻单位的是()A.安培B.焦耳C.欧姆D.奥斯特11、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A.艾萨克·牛顿B.尼古拉·特斯拉C.物理老师·罗D.史蒂芬·霍金1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B.人体的电阻大约为36ΩC.家用壁挂式空调的功率大约1000WD.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13、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合在一起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D.破镜不能重圆14、仿生学是科技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下列有关"动物与物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鱼鳔用来改变鱼的体积,使其在任意深度处受到海水的压强保持不变B.蝙蝠利用喉头发出次声波,再用耳朵接收回声就可以在黑夜里飞行捕食C.泥鳅体表有一层滑粘的液体,有利于增大阻力D.松鼠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有利于调节身体平衡15、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功的单位是()A.B.C.D.16、下列客观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一项是()A.人的正常体温大约39℃B.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5kgC.教室的课桌的高度约8dmD.一瓶矿泉水瓶的容积约500L17、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科学家是A.安培B.欧姆C.伏特D.焦耳18、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D."石墨烯为什么很薄?"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19、发光二极管具有_________的性质,要使其发光,它的正极要与靠近电源的______极一边相连。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末自我检测试卷(七)(第7周第1-3章)+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末自我检测试卷(七)(第7周第1-3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1ccb28cf84b9d528ea7a62.png)
八年级物理(上)周末作业第7周周末自我检测试卷(七)范围:第1-3章;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物理备课组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m的是()A.铅笔的长度 B.课桌的高度 C.黑板的长度 D.教室门的高度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 cm、9.80 cm B.1 mm、3.80 cmC.1 mm、9.80 cm D.1 cm、3.80 cm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你觉得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A.2.42厘米B.2.428厘米C.2.43厘米D.2.47厘米4.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路旁的大楼是运动的B.太阳系中的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D.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不慎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除误差 D.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也会出现误差6.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7.下列成语主要描述声音音色的是()A.隔墙有耳B.震耳欲聋C.悦耳动听D.掩耳盗铃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9.比较0℃的水和0℃的冰,正确的是()A.0℃的水比0℃的冰冷B.0℃的冰比0℃的水冷C.它们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 D.前面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0.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A.27℃B.32℃C.36℃D.30℃11.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正确的是()A.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一些B.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B.测量温度之前,拿着温度计的上部,用力将玻璃管中的液柱甩到玻璃泡内C.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中D.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需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13.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综合质量评价达标测试卷 答案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综合质量评价达标测试卷 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0f53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综合质量评价达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D)A.卷尺B.游标卡尺C.三角尺D.机械停表2.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非常动听。
如名曲《高山流水》:琴声绕梁遇知音;《夕阳箫鼓》:诗情画意琵琶曲等。
人们是根据下列哪个要素辨别琴声和琵琶声(A)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3.(广西样题)如图所示,下列过程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A B C DA.哈出“白气”B.泼水成冰C.烘干湿手D.冰冻衣服变干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C)A.白光的色散B.后视镜中的像C.“皮影戏”的影D.雨后彩虹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B)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5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D.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 min6.比较如图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甲的响度大B.乙的响度大C.甲的音调高D.乙的音调高7.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D)A.呼出的“白气”B.玻璃窗上的冰花C.灯钨丝变细D.烧开壶水变少8.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下列关于此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D)A.使用前要甩一甩B.图中示数为-20 ℃C.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9.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D)A.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B.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锈蚀C.不用天平测量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的物体D.在测量中,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然后读出质量10.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
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B)A.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D.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11.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中错误的是(D)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C.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 N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12.百米竞赛时,关于终点计时员计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A.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记录时间偏短B.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记录时间偏长C.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记录时间偏短D.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记录时间偏长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C)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v甲<v乙C.两物体在15 s末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 s末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bc3c1ddd3383c4ba4cd297.png)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B C A D F80 1.02控制变量法【解析】【详解】(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3)[8]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抢分课堂高中同步单元测试卷物理周周练答案
![抢分课堂高中同步单元测试卷物理周周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57ade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6.png)
抢分课堂高中同步单元测试卷物理周周练答案1、2.在800 m比赛中,李明以2分01秒46的成绩获得冠军,其中的2分01秒46指的是时间间隔,800 m指位移.[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61.关于微观粒子的发现与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的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盖尔曼提出的C.中子是由查德威克发现的(正确答案)D.夸克是比中子、质子更小的微粒,是由英国物理学汤姆生提出的3、8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铜的密度是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9×103kg(正确答案)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4、错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增大列车与地面的摩擦[判断题] *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或者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让车和轨道分离,减小摩擦5、38.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
已知钢的密度为9×103kg/m3,一块质量为79kg,边长为1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单选题] *A.99%B.90%(正确答案)C.10%D.1%6、30.小霖发现夏天爸爸开车时,需要打开汽车的空调给车内降温。
当空调开了一会后发现,在前挡风玻璃板靠近空调口的地方会形成小水珠,影响开车视线,关于水珠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水珠会形成在前挡风玻璃板的车内侧B.水珠会形成在前挡风玻璃板的车外侧(正确答案)C.水珠是由于车外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水珠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7、84.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小B.体积为6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8g(正确答案)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D.甲和乙两种液体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小于1g/cm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正确答案)B.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就越多D.磁体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但磁场并不存在9、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正确答案)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0、【多选题】下列有尖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B)A.橡皮筋被拉伸时,分子间势能增加(正确答案)B.1kg0℃的水内能比l kg0℃的冰内能大(正确答案)C.静止的物体其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D.物体被举得越高,其分子势能越大11、如图67所示,是中国科技馆的“球吸”展项。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4周周测物理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4周周测物理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54df698762caaedc33d4c9.png)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四周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km/sC.初二物理课本的长约25cm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80℃2.在下列描述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C.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由v=s/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几个实验。
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弱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发生变化C.用木棒敲打水量不同的玻璃瓶,发出的声音不同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听声音并观察纸片跳动4.下列一些物态变化的事例中,会放出热量的是()A.游泳者出水感到冷B.冬天窗户上形成的冰花C.衣柜里樟脑逐渐变小D.河中的冰逐渐消融5.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水中塔B.水面“折”枝C.水看起来“变浅了”D.手影6.如图所示,电热水壶的水烧开后会在壶嘴周围产生“白气”,关于“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a处“白气”较稀B.它是小水珠,b处“白气”较浓C.它是水蒸气,b处“白气”较稀D.它是小水珠,a处“白气”较浓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斜射进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观察到容器底部有一个光斑O,有可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操作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向右平移激光笔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增大入射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产生的;同学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来的;医院里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4a89f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e.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2、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3、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4、《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A.舟中人B.舟C.剑D.江岸5、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垂柳B.他乘坐的船C.河岸D.五亭桥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速度是表示 ______的物理量。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可以表述为此汽车每秒钟行驶______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金名学校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下)周测
2020-03-15 物理答题卡
(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共36分)
1-5 __ B _、 A 、 D 、 B 、 A
6-9 B 、 B 、 B 、 B
10-12 AC 、 BCD 、 BCD
二、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3. 不需要;改变 14. 等于、行李架、惯性
15. 等于; 500 ;减小
16. 摩擦力、重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7. 0.5 、加速、 0.6 18. 5 、保持静止、 3
19. 运动状态;作用点; 0 ; 10
一、三、实验探究(19、20每题2分,即每个力1分;其它题每空1分;共25分)
20. 21.
22、(1)光滑(2)相等(3)同一直线(4)运动;方向相反
(5)乙;摩擦力
23. (1)小(2)匀速直线(3)相等(4) 1.6
(5)滑动摩擦力;接触面粗糙程度
24.(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
(3)无关(4)木板没必要匀速直线运动
(5)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月显著(6)压强
四、计算题( 25题9分,26题9分,共18分)
25、解:(1)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即F=G=6N,
A对地面的压强:
p ===1.5×103Pa;..................................... 1分
(2)由ρ=可得,容器内水的体积:
V水===1.6×10﹣3 m3,..................................... 1分
根据V=Sh知,容器B中水的深度:
h ===0.8m;..................................... 1分
(3)实心物体C放在A的上面,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p A =====3000Pa;..................................... 2分实心物体C放在B容器的水中升高的高度为△h,假设C完全浸没,
则B中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
△p B=ρ水g△h=ρ水g=ρ水g,
由题意知△p A=△p B,即△p B=ρ水g=3000Pa,.................................... 2分
代入数据解得:ρC=2×103 kg/m3。
.................................... 1分
因为ρC>ρ水,
所以物体C最终沉底。
.................................... 1分
或算C在水中的浮力=6N,因为浮力<GC 所以物体C最终沉底。
26.解:(1)灯泡的电阻
()
Ω
=
=
=18
5
.
4
92
额
2
额
W
V
P
U
R
L
-------------------1分
由UI P =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A V
W U P I L 5.095.4额额额=== -------------------1分 此时电路总电阻Ω===245.012额A
V I U R L -----------------------1分 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Ω=Ω-Ω=-=61824'L R R R ---------------------1分
(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在A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V 2,即V U A 2=
由图乙可知:V V U U A R 102
55=⨯==---------------------------------1分
由于滑片P 在A 点时电流表指针指到满偏刻度的五分之二,即A I 的可能值为A 24.0或
A 2.1 由图乙可知:A
B I I 31=
,所以B I 的可能值为A 08.0或A 4.0-------------------1分 则当A I B 08.0=时,Ω===12508.010最大A
V I U R B B ,不符合题意----------1分 当A I B 4.0=时,Ω===
254.010最大A
V I U R B B ,符合题意 -------------------1分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Ω25 A 3”
电源电压V A V R I U U B B 14104.0100=Ω⨯+=+= -------------------1分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