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的聚合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合集下载

聚氯乙烯(PVC)基础知识

聚氯乙烯(PVC)基础知识

聚氯乙烯(PVC)基础知识PVC的生产工艺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

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 总产量的80%左右。

单体的来源:乙烯法、石油法和电石法。

我国的方法:主要还是电石法。

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

(1)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

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

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

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

(2)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业生产 PVC的一种方法。

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

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

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

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

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

(3)本体聚合法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

聚合分两段进行。

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

pvc 原理

pvc 原理

pvc 原理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和日常用品等领域。

其原理基于聚合反应,下面将详细介绍PVC的制备过程以及相关原理。

PVC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氯乙烯生成和聚合反应。

首先,通过氯化工艺制备氯乙烯(C2H3Cl),这是PVC的基础单体。

氯化工艺通常使用氯化氢气和乙烯反应,生成氯乙烯。

氯乙烯生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聚合反应,构成高分子量的PVC。

聚合反应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其中,自由基聚合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自由基聚合是通过引入自由基引发剂来触发聚合反应。

自由基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自由基,然后与氯乙烯发生反应,并将其连接成高分子链。

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反应速度快,反应活性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备大量的PVC。

另一种聚合方法是阴离子聚合,它通过向氯乙烯中加入阴离子引发剂来触发聚合反应。

阴离子引发剂与氯乙烯反应生成阴离子,在此基础上进行链延长,形成高分子PVC。

相较于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速度较慢,但在制备特定性能要求的PVC时具有一定优势。

无论是自由基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制备出的PVC都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和稳定剂来改善其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增塑剂可以提高PVC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稳定剂可以提高PVC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PVC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氯乙烯生成和聚合反应两个步骤。

聚合反应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两种方法进行。

通过控制聚合条件以及添加增塑剂和稳定剂,可以制备出满足不同要求的PVC产品。

PVC聚合工艺原理讲解

PVC聚合工艺原理讲解

在聚合反应进行约4个小时后体系压力开始降低, 在聚合反应进行约4个小时后体系压力开始降低,待体 系压力降至规定值后便向体系加入配方量的终止剂终止聚 系压力降至规定值后便向体系加入配方量的终止剂终止聚 合反应。对于反应结束的釜,人工启动釜下出料泵将浆料 合反应。对于反应结束的釜,人工启动釜下出料泵将浆料 出料到出料槽,出料槽内加入聚醚类消泡剂, 出料到出料槽,出料槽内加入聚醚类消泡剂,在回收管线 入聚醚类消泡剂 上加入阻聚剂(壬基苯酚)同时对刚出完料的釜和浆料槽 上加入阻聚剂(壬基苯酚)同时对刚出完料的釜和浆料槽 进行高低压VCM残留回收。 进行高低压VCM残留回收。 VCM残留回收 出料槽内经回收过的PVC浆料连续用汽提供料泵送往汽 出料槽内经回收过的PVC浆料连续用汽提供料泵送往汽 PVC 提塔塔顶。浆料在塔内与塔底进入的蒸汽逆向流动精馏, 提塔塔顶。浆料在塔内与塔底进入的蒸汽逆向流动精馏, 的蒸汽逆向流动精馏 塔顶馏出物经5℃水冷凝器冷凝后回收, 塔顶馏出物经5℃水冷凝器冷凝后回收,汽提塔底出来的 5℃水冷凝器冷凝后回收 PVC浆料送往离心干燥工序。 PVC浆料送往离心干燥工序。 浆料送往离心干燥工序
4
悬 浮 法 氯 乙 烯 聚 合 工 艺
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是自由基性链锁聚合反应, 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是自由基性链锁聚合反应,即在聚合釜内加入 一定量的无离子水,在引发剂、分散剂及其他助剂作用下, 一定量的无离子水,在引发剂、分散剂及其他助剂作用下,借助较强的 搅拌和剪切作用,使氯乙烯单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分子聚合。 搅拌和剪切作用,使氯乙烯单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分子聚合。 聚合釜经定量涂壁液喷淋涂壁后(目的是防粘釜),往釜内加入配 聚合釜经定量涂壁液喷淋涂壁后(目的是防粘釜),往釜内加入配 ), 方量的缓冲剂碳酸氢铵溶液以稳定聚合体系的pH值 方量的缓冲剂碳酸氢铵溶液以稳定聚合体系的pH值,然后在加入配方量 pH 的热无离子水的同时(水加入约1 的热无离子水的同时(水加入约1~2吨后,单体也开始入料,同时启动 吨后,单体也开始入料, 聚合釜搅拌),向釜内加入配方量的新鲜VCM和回收VCM,搅拌约1 聚合釜搅拌),向釜内加入配方量的新鲜VCM和回收VCM,搅拌约1分钟后 ),向釜内加入配方量的新鲜VCM和回收VCM 体系温度升至59℃(此时聚合釜内的温度应该比聚合反应温度高大约2℃, 体系温度升至59℃(此时聚合釜内的温度应该比聚合反应温度高大约2℃, 59℃ 2℃ 因为在助剂入料期间釜内温度会下降),然后加入配方量的分散剂和引 因为在助剂入料期间釜内温度会下降),然后加入配方量的分散剂和引 ), 发剂(过氧化二碳酸双( 乙基)乙酯)以引发聚合反应。 发剂(过氧化二碳酸双(2-乙基)乙酯)以引发聚合反应。整个反应过 程通过控制聚合釜夹套和挡板的循环水流量来控制聚合体系温度在要求 范围内, 证得到规定聚合度的PVC产品。 PVC产品 范围内,以保证得到规定聚合度的PVC产品。

聚氯乙烯知识点

聚氯乙烯知识点

第六章:聚合物产品典型生产工艺聚氯乙烯聚合工艺、工艺流程、应用与改性定义: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含微晶的无定形热塑性塑料,相对分子质量约:4万~15万。

用途:绝缘材料、防腐蚀材料、日用品材料,建筑材料、农用材料氯乙烯聚合一般按自由基机理进行,PVC树脂的产生方法:悬浮聚合法。

常用的塑料有聚乙烯(PE) 、聚丙烯(PP) 和聚氯乙烯(PVC) 。

根据介质不同,聚合方法有四种,分别是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一:聚合工艺1、单体:氯乙烯(纯度要求:≥99.98)单体,由乙烯氧氯化法或乙炔法生产。

2、分散剂:a、主分散剂:纤维素醚、部分水解的聚乙烯醇eg: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用:控制颗粒大小的作用b、助分散系: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低水解度的聚乙烯醇作用:提高颗粒中的孔隙率3、引发剂:主要用复合型的引发剂。

选择在反应温度下引发剂的半衰期为2h,以达到匀速聚合的要求eg: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环已酯4、其他助剂5、工艺条件:温度:氯乙烯悬浮聚合温度:45~65℃,要求严格控制误差±0.2℃由于氯乙烯易发生单体链转移反应,因此在生产中主要由温度控制相对分子质量,聚合时间:4~8h二、工艺流程采用间歇操作注意:氯乙烯是致癌物三、应用与改性应用方面:PVC耐酸、耐碱良好,可作防腐材料PVC电气性能优良,广泛用作绝缘材料PVC具有很好的隔水性和阻燃性,广泛用于制造水管、浴帘、电线。

PVC分子间结合力较强,受热后容易放出HCI,纯粹的PVC 树脂不能直接加工使用,必须加入各种添加剂配料后制成各种塑料制品。

PVC塑料性能具有多样化,可制成硬质、半硬质品和软质制品。

PVC加工成型容易,可以方便地用挤出、吹塑、压延、注射等方法加工成各种管材、棒材、薄膜等。

改性方面:原因: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性差,使其加工性能恶化,制品性能下降PVC的抗冲击性、耐老化性、耐寒性能等均较差改性方法:改变聚氯乙烯大分子链结构,氯乙烯与其他单体共聚合,聚氯乙烯与增强材料及其它配合剂的复合,聚氯乙烯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等方法。

聚氯乙烯车间聚合机理

聚氯乙烯车间聚合机理

聚氯乙烯车间聚合机理
1.聚合理论:
聚氯乙烯悬浮聚合是以EHP、TX99、TX36、TX23等为引发剂,在分散介质水(水也是传热介质)及分散剂(PVA、HPMC等)等存在的条件下,借助于搅拌的强烈作用,使氯乙烯以微球形式悬浮于水中的自由基连锁反应,反应过程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及链终止等阶段(三个阶段)。

1)氯乙烯聚合机理
氯乙烯单体的加聚反应属于连锁聚合机理,其反应式如下:
n CH2 = CHCl [ CH2—CHCl ]n
其连锁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
应组成,反应式如下:
链引发:R·+CH2CHCl RCH2CHCl·
CH2CHCl
CH2CHCl
链增长:RCH2CHCl·R(CH2CHCl)·2
链终止:R(CH2CHCl)·x + R(CH2CHCl)·y R (CH2CHCl)x+y R。

聚氯乙烯合成原理

聚氯乙烯合成原理

聚氯乙烯合成原理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常见的人造塑料材料,其合成原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原料制备
聚氯乙烯的合成需要以氯乙烯(VC)为原料,而氯乙烯的生产则通常采用乙烯氯化法。

首先,乙烯在催化剂(如三氯化铁)存在下进行氯化反应,生成二氯乙烷(DC)和少量三氯乙烷(TC)。

然后,二氯乙烷在热裂解反应中转化为氯乙烯(VC)和氢气。

2. 聚合反应
聚氯乙烯的聚合反应通常采用自由基聚合机理,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产生自由基并进而引发单体聚合。

具体聚合方法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等。

3. 产物分离
聚氯乙烯合成后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去除其中的未反应单体、催化剂和助剂等杂质。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汽提法和醇洗法。

汽提法是通过在减压条件下将聚氯乙烯树脂中的低分子物质蒸馏出来,醇洗法则是用醇类溶剂对聚氯乙烯树脂进行洗涤,以去除其中的低分子物质。

pvc生产原理

pvc生产原理

pvc生产原理
PVC(聚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其生产原理是通过聚合反应将氯乙烯(VC)单体分子连接成长链聚合物。

以下是PVC的生产过程:
1. 氯乙烯制备:氯乙烯是从石油基础化工产品经过裂解或氯化生产的。

主要方法有乙炔法、乙烷氯化法和氯化乙炔法。

其中乙炔法是常用的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2. 聚合反应:将氯乙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加入过氧化物类或乙酰过氧乙酸类的引发剂,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与氯乙烯发生链引发反应,将氯乙烯单体分子连接起来形成线性聚合物。

3. PVC颗粒化:聚合反应后的PVC以悬浮液的形式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通过加入棕榈油、硬脂酸等表面活性剂,使聚合物颗粒分散均匀,避免颗粒间的聚集。

4. 脱水和干燥:将悬浮液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去除大部分的反应剩余物和溶剂。

然后将湿润的PVC颗粒置于干燥室中进行烘干,以去除残余的溶剂和水分。

5. 熔融加工:将烘干后的PVC颗粒通过塑料挤出机或注塑机进行熔融加工,使其变为可塑性良好的热塑性塑料。

在熔融状态下,可以通过挤出或注塑成型,制备出各种形状的PVC制品。

PVC生产的关键在于聚合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化学添加剂的选择和控制,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PVC产品。

聚氯乙烯讲解

聚氯乙烯讲解

聚氯乙烯讲解什么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得到。

聚氯乙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因其良好的物理性质和低成本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塑料之一。

聚氯乙烯的制备过程聚氯乙烯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氯乙烯制备: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通常通过乙烯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得。

2.聚合反应:将氯乙烯单体加入聚合反应釜中,加入聚合催化剂,并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两种方式。

3.稳定处理:聚氯乙烯的分子链容易发生断裂,稳定处理可以有效增加聚氯乙烯的耐热性和耐候性。

4.冷却和颗粒化:将聚合得到的聚氯乙烯糊料冷却并颗粒化,制得聚氯乙烯颗粒。

5.制品加工:聚氯乙烯颗粒可以通过挤出、注塑、吹塑等加工方法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聚氯乙烯的特性和优点聚氯乙烯具有以下特性和优点:•耐腐蚀性:聚氯乙烯对酸、碱、盐等多种化学物质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制作耐腐蚀设备和管道。

•耐热性:聚氯乙烯的耐热性较差,熔点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热稳定剂来改善其耐热性。

•电气绝缘性:聚氯乙烯是一种优良的电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器配件等领域。

•可塑性: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软化后塑形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低成本:聚氯乙烯的原料可广泛获取,制备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塑料材料。

聚氯乙烯的应用领域聚氯乙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建筑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线管、地板、窗框、隔墙板等建筑材料。

2.医疗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输液管、医疗器械、医用手套等医疗器械和用品。

3.包装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塑料袋、瓶盖、塑料膜等各种包装材料。

4.汽车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汽车内饰件、导向管、电线套管等汽车零部件。

5.电子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电线电缆、插座、开关等电子元器件和配件。

6.农业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农膜、灌溉管道等农业用品。

聚氯乙烯聚合原理

聚氯乙烯聚合原理
聚氯乙烯是无定型的线性聚合物,基 本无支链,连接排列规整。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3
高聚物生产技术
2、自由基聚合
借助光、热、辐射、引发剂等的作用 ,使单体分子活化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中 心,自由基活性中心再与其他单体分子连 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
引发剂均裂产生初级自由基。 参加单体种类不同,分为自由基型均
高聚物生产技术
高聚物生产技术
Polym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高聚物生产技术
项目二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任务二:聚氯乙烯工艺路线探究
第1讲:聚氯乙烯聚合原理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2
高聚物生产技术
一、自由基聚合
1、聚氯乙烯的合成
早在1835年,法国人就发现了氯乙 烯,直到1912~1913年,德国化学家才 发展了聚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1940 年美国的古得里奇公司创建了悬浮聚合, 从此以后,聚氯乙烯工业开始发展。聚氯 乙烯的聚合机理为自由基聚合。
聚合和自由基型共聚合。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4
高聚物生产技术
3、引发剂
自由基型合成聚氯乙烯所用的引发剂 主要有以下四种: 偶氮化合物,例如,偶氮二异丁腈
(AIBN)。 有机过氧化合物,例如,过氧化二苯甲
酰(BPO)。 无机过氧化合物,例如,过硫酸钾
(KSP)。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例如,过氧化氢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10
高聚物生产技术
(3)链终止
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 合物的反应,可以分为偶合终止和 岐化终止。 双基偶合终止:
双基歧化终止: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11
高聚物生产技术
(4)链转移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和基础知识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和基础知识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和基础知识一、PVC的生产工艺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

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

单体的来源:乙烯法、石油法和电石法。

我国的方法:主要还是电石法。

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

(1)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

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

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

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

(2)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业生产 PVC的一种方法。

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

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

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

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

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

(3)本体聚合法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

聚合分两段进行。

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

PVC工艺原理解析

PVC工艺原理解析

PVC工艺原理解析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等领域。

本文将解析PVC的工艺原理,介绍它的生产过程和特点。

PVC的生产过程PVC的生产主要分为聚合、塑化和成型三个步骤。

1. 聚合:PVC的聚合是指将氯乙烯单体通过热聚合反应,使其形成大分子链。

这一步骤需要添加聚合助剂和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促进分子链的形成。

2. 塑化:聚合后的PVC还是固态,无法成型。

因此需要将其塑化成可流动的状态,便于后续加工。

一般使用塑化剂(如酯类化合物)将PVC加热到塑化温度,使其变软。

3. 成型:塑化后的PVC可以通过挤出、注塑、压延等成型方法制造成不同形状的制品。

挤出是将塑化的PVC挤出模具,形成连续的管状或片状制品;注塑是将塑化的PVC注入模具,形成各种形状的制品;压延是将塑化的PVC通过辊压,使其变薄并成型。

PVC的特点PVC具有以下特点,使其成为广泛应用的塑料材料之一:1. 耐化学腐蚀性:PVC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够抵抗大多数酸碱、油脂和溶剂的侵蚀。

2. 电绝缘性能:PVC是一种良好的电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等领域。

3. 可塑性:PVC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和加压等加工手段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4. 耐候性:PVC具有一定的耐候性,能够在户外环境中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性能。

5. 环保性:PVC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对环境造成较小的影响。

总结起来,PVC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聚合、塑化和成型三个步骤。

其特点包括耐化学腐蚀性、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较好的可塑性、一定的耐候性以及环保性。

这些特点使得PVC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塑料材料。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PVC工艺原理和特点可能因生产工艺和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和基础知识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和基础知识

PVC的生产工艺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

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

单体的来源:乙烯法、石油法和电石法。

我国的方法:主要还是电石法。

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

(1)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

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

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

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

(2)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业生产PVC的一种方法。

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

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

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

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使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

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

(3)本体聚合法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

聚合分两段进行。

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和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

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

聚氯乙烯的聚合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聚氯乙烯的聚合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聚氯乙烯的聚合聚合在带有夹套的搪瓷釜或不锈钢釜内进行,间歇操作。

大型釜除依靠夹套传热外,还配有内冷管或(和)釜顶冷凝器,并设法提高传热系数。

悬浮聚合体系粘度不高,搅拌一般采用小尺寸、高转数的透平式、桨式、三叶后掠式搅拌桨。

二、氯乙烯单体中杂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1.VCM中乙炔对聚合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聚合时间和聚合度的影响上,见表1.可知聚合生产中除去单体中的乙炔很重要,一般要求低于10ppm (0.001%)。

乙炔的主要危害是和引发剂的自由基、单体自由基发生链转移反应。

当乙炔含量高时,生产上一般采取降低聚合温度的办法,以免树脂转型;或在聚合反应初期适当提高聚合温度,以消除诱导期的延长;2.VCM中高沸物对聚合的影响VCM中乙醛、二氯乙烯、二氯乙烷等高沸物,均为活泼的链转移剂,从而降低PVC聚合度和降低反应速度。

由于高沸物存在于VCM中不便于聚合温度的掌握,以及高沸物对分散剂的稳定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因此对VCM中的高沸物含量要严加控制。

此外,高沸物杂质高,影响树脂的颗粒形态,造成高分子歧化,以及影响聚合釜粘釜和“鱼眼”等。

工业生产要求单体中高沸物总含量控制在100ppm(0.01%)以下,即单体纯度≥99.99%。

一般高沸物含量较高时,可借降低聚合反应温度来处理。

3.铁质对聚合的影响VCM中铁离子的存在,使聚合诱导期延长,反应速度减慢,产品热稳定性差,还会降低树脂的电绝缘性能(特别是铁离子混入PVC中时)。

此外,铁离子还会影响产品颗粒的均匀度。

4.水质对聚合的影响。

聚合投料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树脂的质量。

如硬度(表征水中金属等阳离子含量)过高,会影响产品的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氯根(表征水中阴离子含量)过高,特别对聚乙烯醇分散体系,易使颗粒变粗,影响产品的颗粒形态;PH值影响分散剂的稳定性,较低的PH值对分散体系有显著的破坏作用,较高的PH值会引起聚乙烯醇的部分醇解,影响分散效果及颗粒形态。

此外,水质还会影响粘釜及“鱼眼”的生成。

聚氯乙烯单体聚合方式

聚氯乙烯单体聚合方式

聚氯乙烯单体聚合方式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用性和耐候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包装等领域。

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聚合方式进行合成,而聚合是将单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连续连接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聚氯乙烯的单体聚合方式主要包括乳液聚合和乙烯基氯聚合两种方式。

乳液聚合是一种常用的聚氯乙烯生产工艺,其过程是将氯乙烯单体溶解在水中形成乳胶,然后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一般会加入乳化剂来稳定乳液系统,使得单体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并且能够吸附在乳液颗粒表面,促进聚合反应进行。

乳胶聚合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且所得的聚合物颗粒分布均匀,适用于生产高质量的聚氯乙烯产品。

另一种常见的聚氯乙烯单体聚合方式是乙烯基氯聚合。

这种方法是通过聚乙烯单体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聚氯乙烯高分子化合物。

乙烯基氯聚合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率高的特点,适用于批量生产聚氯乙烯树脂。

然而,乙烯基氯聚合对反应条件要求较高,需要精密的反应控制和催化剂配比,以确保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

无论是乳液聚合还是乙烯基氯聚合,聚氯乙烯的单体聚合过程都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搅拌速度、引发剂浓度等关键参数,以确保聚合反应的进行。

此外,在聚合过程中还需要处理产生的副产物和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等性能,以获得符合需求的聚氯乙烯产品。

总的来说,聚氯乙烯的单体聚合方式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通过选择合适的聚合方式和优化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聚氯乙烯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1。

聚氯乙烯工艺原理

聚氯乙烯工艺原理

聚氯乙烯工艺原理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气、汽车、医疗、包装等领域。

聚氯乙烯的工艺原理包括聚合反应、各级脱除与精馏、除色、回流、真空干燥、造粒等过程。

聚合反应是聚氯乙烯的基本工艺步骤之一,该过程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乙烯法和氯乙烯法。

乙烯法是将乙烯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聚合而成,氯乙烯法则是将乙烯与氯在氯乙烯作为溶媒存在时聚合。

在乙烯法中,首先将高纯度的乙烯气体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

聚合反应需要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一般情况下温度为50-70摄氏度,压力为1-10兆帕。

催化剂的选择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非常大,常用的催化剂有过渡金属氯化物和有机锡化合物等。

在氯乙烯法中,首先将乙烯与氯气在氯乙烯中聚合,得到含有催化剂、聚合产物和非聚合物等组分的反应物。

接下来,需要经过多级脱除与精馏的过程,将催化剂和非聚合物去除,得到高纯度的聚合产物。

脱除与精馏是一个关键的过程,用来去除反应物中的杂质。

多级脱除与精馏设备常见的包括塔式精馏列、冷却塔和密闭精馏装置等。

通过不同的操作条件,可以将杂质分离并去除,得到更纯净的聚合产物。

除色是对聚合产物进行处理,去除颜色上的杂质。

通常使用活性炭和过氧化氢等化学品进行除色处理。

回流是指将除去杂质的聚合产物回流到聚合器中,继续进行聚合反应。

这样可以使化学反应有效进行,增加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真空干燥是聚氯乙烯生产中的一道重要步骤。

其主要目的是去除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水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通过在高温下施加适当的真空条件,使聚氯乙烯中的水分蒸发,提高产品的干燥程度。

造粒过程是将聚氯乙烯经过剪切或挤压处理而成的颗粒状物料,方便后续的加工和使用。

这样的聚合物颗粒可以通过热压、注塑、挤出等方法制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制品。

总结起来,聚氯乙烯的工艺原理包括聚合反应、脱除与精馏、除色、回流、真空干燥和造粒等过程。

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以满足不同领域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第15章 聚氯乙烯的聚合讲解

第15章  聚氯乙烯的聚合讲解

表4-3 PVC典型品种的性能
软质聚氯乙烯
通用型 电器用
密度(g/cm3)
1.2-1.6
硬质PVC 1.2-1.6
吸水性(浸24h)% 0.25
0.5-1
0.1-
拉伸强度(MPa) 10.5-21.1
10.5-21.1 45.7
断裂伸长率(%) 100-500
100-500 25
弯曲强度(MPa) ——
剂、水及乳化剂等组成
•PVC的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10% •溶液聚合: 很少 •悬浮聚合: ~80% •乳液聚合: ~10%
3.2 PVC本体聚合
按聚合物能否溶解于单体:
均相聚合:苯乙烯、MMA、乙酸乙烯酯等的 聚合物能溶于各自单体中,
非均相聚合:氯乙烯、丙烯腈、偏二氯乙烯 等的聚合物不溶于各自单体中。
及来说,增塑剂含量越多,拉伸强度、弹性模量较小,
而伸长率越大。
按增塑剂含量的多少,常将PVC塑烯塑料分为:
无增塑PVC, 增塑剂含量为0;
硬质PVC,
增塑剂含量小于10%;
半硬质PVC, 增塑剂含量为10-30%
软质PVC,
增塑剂含量为30-70%;
聚氯乙烯糊塑料,增塑剂含量为80%以上。
电性能
聚氯乙烯属于极性高聚物,对水等导电 物质亲和力较大,故电阻较非极性的聚烯烃要 小,但仍有较高的体积电阴和击穿电压。聚氯 乙烯的极性基团直接附着在主链上,在玻璃化 温度以下,偶极链段受到冻结构的主链原子的 限制,不能移动,因而并不产生偶极化作用, 可作室温的高频绝缘材料。聚氯乙烯的电学性 能见表4-3。
(2) 乳液聚合机理
聚合场所 成核机理 聚合过程
① 聚合场所

PVC聚合工艺原理

PVC聚合工艺原理

3.2聚合工序工作原理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是自由基型链锁聚合反应,即在聚合釜内加入一定量的无离子水,在引发剂、分散剂及其它助剂作用下,借助较强的搅拌作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

该反应过程分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阶段。

3.2.1 物料特性3.2.1.1物理性质(1) 主要物理常数:在常温常压下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其沸点:-13.9℃;凝固点:-159.7℃;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9MPa。

(2) 氯乙烯在不同压力下的沸点:由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氯乙烯在常压下的沸点是-13.9℃,但加压后就可以得到液体氯乙烯。

(3) 蒸气压:蒸气压力和温度关系见表3.2-1,也可按下式计算求出VC蒸气压力logP = 0.8420 -1150.9/T + 1.75logT-0.002415T其式中P单位为绝对大气压,T绝对温度K = 273 + t℃表3.2-1 VC的蒸气压(4) VC 的潜热见表3.2-2:潜热:蒸发或冷凝每克VC所需的热量。

表3.2-2 VC的潜热(5) VC蒸气的比容见表3.2-3:表3.2-3 VC饱和蒸气的比容(6) 液体VC的密度:温度越高,密度越小,见表3.2-4,也可按下式计算出:d=0.9471-0.001746T-0.00000324T2式中:d—液体VC的密度克/毫升T—温度℃表3.2-4 VC液体的密度温度℃密度克/毫升温度℃密度克/毫升-12.96 0.9692 39.57 0.87331.32 0.9443 48.2 0.855513.49 0.9223 59.91 0.831028.11 0.8955(7) VC易溶于丙酮、乙醇和烃类中,微溶于水。

(8) VC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物,爆炸浓度范围为4—21.7%(体积比),所以使用VC要特别注意安全。

(9) VC对人有麻醉作用,空气中VC的最大允许浓度为500PPm,当VC蒸气浓度达到1%时,可使人有麻醉感觉,达到5%以上出现头晕,浑身软弱无力,逐渐神志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氯乙烯的聚合聚合在带有夹套的搪瓷釜或不锈钢釜内进行,间歇操作。

大型釜除依靠夹套传热外,还配有内冷管或(和)釜顶冷凝器,并设法提高传热系数。

悬浮聚合体系粘度不高,搅拌一般采用小尺寸、高转数的透平式、桨式、三叶后掠式搅拌桨。

二、氯乙烯单体中杂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1.VCM中乙炔对聚合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聚合时间和聚合度的影响上,见表1.可知聚合生产中除去单体中的乙炔很重要,一般要求低于10ppm (0.001%)。

乙炔的主要危害是和引发剂的自由基、单体自由基发生链转移反应。

当乙炔含量高时,生产上一般采取降低聚合温度的办法,以免树脂转型;或在聚合反应初期适当提高聚合温度,以消除诱导期的延长;2.VCM中高沸物对聚合的影响VCM中乙醛、二氯乙烯、二氯乙烷等高沸物,均为活泼的链转移剂,从而降低PVC聚合度和降低反应速度。

由于高沸物存在于VCM中不便于聚合温度的掌握,以及高沸物对分散剂的稳定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因此对VCM中的高沸物含量要严加控制。

此外,高沸物杂质高,影响树脂的颗粒形态,造成高分子歧化,以及影响聚合釜粘釜和“鱼眼”等。

工业生产要求单体中高沸物总含量控制在100ppm(0.01%)以下,即单体纯度≥99.99%。

一般高沸物含量较高时,可借降低聚合反应温度来处理。

3.铁质对聚合的影响VCM中铁离子的存在,使聚合诱导期延长,反应速度减慢,产品热稳定性差,还会降低树脂的电绝缘性能(特别是铁离子混入PVC中时)。

此外,铁离子还会影响产品颗粒的均匀度。

4.水质对聚合的影响。

聚合投料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树脂的质量。

如硬度(表征水中金属等阳离子含量)过高,会影响产品的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氯根(表征水中阴离子含量)过高,特别对聚乙烯醇分散体系,易使颗粒变粗,影响产品的颗粒形态;PH值影响分散剂的稳定性,较低的PH值对分散体系有显著的破坏作用,较高的PH值会引起聚乙烯醇的部分醇解,影响分散效果及颗粒形态。

此外,水质还会影响粘釜及“鱼眼”的生成。

三、聚合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助剂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聚合配方体系或为改善树脂性能而添加各种各样的助剂,其中用得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分散剂、引发剂、PH值调节剂、终止剂、消泡剂等。

1.分散剂从悬浮聚合的成粒机理可见,分散剂的作用是稳定由搅拌形成的单体油珠,阻止油珠的相互聚集或合并。

分散剂的组合将影响到聚合产品的主要性能,如:表观密度、孔隙率、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鱼眼”消失速度、热加工熔融时间乃至残留单体含量等。

常见的分散剂有: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等。

2.引发剂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中,引发剂对聚合度无影响,而对调节聚合速率是重要的助剂,并对PVC颗粒形态有一定影响。

引发剂可分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类引发剂能溶于单体和油类中,适于悬浮聚合,无机类引发剂溶于水,适用于乳液聚合。

有机类引发剂又可分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

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其活性存在很大的差别,衡量引发剂活性的主要指标是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其在氯乙烯聚合条件下,在该温度时分解一半量所需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对同一种引发剂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半衰期,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则活性越高;对不同引发剂,在相同温度下半衰期不同,半衰期越短,则活性越高。

一般以60℃时引发剂的半衰期作为划分活性高低的界限:半衰期大于6h为低活性引发剂,半衰期1-6h为中活性引发剂,半衰期小于1h为高活性引发剂。

引发剂具有自身分解的性质,为安全起见,应采用低温条件运输和贮存。

3.终止剂当聚合转化率达到80%-85%时,大分子游离基之间的歧化终止增加,易生成较多的支链结构,影响树脂的热稳定性。

因此,在聚合反应结束(釜压下降0.1-0.2MPa)时,立即加入终止剂,以使游离基反应停止,从大分子结构上减少支链来提高树脂热稳定性。

4.PH值调节剂聚合用水须经脱离子水,处理后的水中钙、镁等金属离子、氯根离子、碳酸根等离子基本除净。

在聚合加水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很易溶入水中而降低水的PH值,一般常添加缓冲剂如碳酸氢钠(又称小苏打)来稳定体系的PH值。

5.消泡剂在聚合反应结束出料时,须回收未反应的单体,往往由于气体降压而引起体积的急剧膨胀和料层内液态单体的沸腾,使回收的气相单体夹带许多泡沫树脂,造成回收系统管道堵塞,因此在聚合釜出料之前应加入消泡剂。

四、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1 .温度对聚合的影响①根据一般反应动力学其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速。

聚合温度每升高10℃,聚合速度约增加3倍。

②对聚合度的影响若温度升高,引发剂的引发速度加快,活性中心大大增加,因而使聚合物分子量缩小,黏度下降。

一般温度波动2℃,平均聚合度相差336,分子量相差21000左右,所以在工业生产时,在工艺设备固定的前提下,聚合温度几乎是控制PVC分子量的唯一因素。

而把引发剂浓度的改变作为调节聚合反应速度的手段。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聚合反应温度。

以求得分子量分别均匀的产品。

一般要求聚合釜温度波动±0.3℃。

2.PH值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体系的PH值对聚合反应影响很大,一般必须严加控制。

一般的,PH值升高,引发剂分解速度加快,对缩短反应时间有好处。

但PH值>8.5时,如果使PVA作分散剂,PVA中的酯基可继续醇解,使醇解度增加,从而使VCM液滴发生兼并,粒子变粗或结块。

PH值过低,影响分散剂的分散和稳定能力,用PVA作分散剂时,粘釜加剧。

PH值严重偏碱性时,分散剂的保胶能力对PVC树脂表观密度、吸油率的影响将被破坏,会出颗粒料。

3.搅拌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釜的搅拌主要目的是使VCM单体均匀地分散成微小的液珠悬浮于水中,并得到预期大小和形状的PVC树脂粉,其二是使釜内物料在纵向、横向均匀流动和混合,有效地除去聚合热,使釜内温度均一。

搅拌作用影响到PVC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孔隙率极其相关性质。

从分散剂角度看,增加搅拌强度,将使液滴变细。

但强度过大,促使液滴碰撞而并粒,使颗粒变粗。

4.引发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引发剂的选择和用量对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

①引发剂浓度和引发剂活性的影响引发剂分解活性高时,一般链引发速度也大,对同一种引发剂,链引发速率随温度而迅速增加。

引发剂用量多,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自由基也相应增多,故反应速度快,聚合时间短,设备利用率高。

但用量过多,反应激烈,不易控制,如反应热不及时移出,则温度、压力均会急剧上升,容易造成爆炸聚合的危险。

②不同引发剂对树脂质量的影响使用不同的引发剂不但可以决定氯乙烯单体聚合时分子间结合的方式和引发速度,而且也影响树脂质量。

引发剂还对PVC树脂的结构疏松程度以及颗粒尺寸均匀性有较大影响。

③引发剂的分类选择为了保证聚合反应和树脂质量,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是非常重要的。

常常由引发剂的半衰期来进行选择。

在聚合反应时,为使引发剂尽量分解完全,减少残存量,必须考虑单体在一定温度下,完全聚合反应的时间,例如:对氯乙烯聚合来说,反应时间通常为所用引发剂在同一温度下引发剂半衰期的三倍。

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半衰期来估算该引发剂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而且当需要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完成聚合反应时,可以根据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适当的引发剂。

如:当需要8h内完成氯乙烯聚合反应时,就得选择在给定温度下半衰期为8/3≈3h的引发剂。

5.分散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从悬浮聚合的成粒机理可以看出,分散剂的作用,是稳定由搅拌形成的单体油珠和阻止油珠的相互聚合和合并。

分散剂的组合将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同时影响聚合产品的主要性能,如表观密度、孔隙率、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鱼眼”消失速度,热加工熔融时间乃至残留单体含量等。

分散剂的水溶液具有保胶功能,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散剂,其水溶液的黏度是依分子量(聚合度)而变化的,即黏度越大或分子量越高,吸附于氯乙烯—水相界面的保护膜强度越高,愈不容易发生膜破裂的并粒变粗现象。

分散剂的水溶液具有界面活性,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越小其表面活性就越高,所形成的单体油珠越细,所得到的树脂颗粒表观密度愈小,也愈疏松多孔。

分散剂加人的先后对PVC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先加分散剂后加VCM。

如果在加完VCM单体再加分散剂,则会使PVC“鱼眼”数增多,也会使PVC颗粒变粗。

6.水油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在PVC悬浮聚合中,水是分散介质,并作为传热介质。

水油比就是指水和单体的质量比。

水油比的大小影响单体分散液滴的数量和大小,从而影响聚合体系的分散、合并速度、直至宏观成粒过程,最终集中反映到树脂的颗粒特性上。

随着水油比的降低,表观密度和吸油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一般水油比大,VCM分散好、传热好、反应易控制。

但为提高设备利用率,生成上尽量采用小水比。

随着水油比的缩小,体系中固体体积分数上升,当水油比小到一定值时,体系黏度骤升,因此,水油比不能无限缩小。

否则,由于体系黏度大,影响传热及搅拌均匀性(易发生分层现象),甚至爆聚结块。

五.影响聚氯乙烯颗粒形态的因素影响聚氯乙烯形态的主要因素有搅拌、分散剂、最终转化率、聚合温度、水比等。

①搅拌在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搅拌起着双重作用,液-液相分散、均匀物料、帮助传热、保持颗粒悬浮等。

搅拌作用影响到PVC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孔隙率极其相关性质。

对于同一装置,用转速来表征搅拌强度。

一般认为搅拌愈强烈,由剪切所形成的油珠愈细微,但也愈容易发生临界破裂的并粒,所以反应应在适宜的搅拌强度下进行。

②分散剂选择分散剂应该具有降低界面张力有利于液滴分散和具有保胶能力,以减弱液滴或颗粒聚并的双重作用。

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中单一分散剂很难满足上述双重作用,为了制得颗粒疏松匀称、粒度分布窄、表观密度适合的PVC树脂,往往采用两种以上的分散剂复合使用,甚至还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作辅助分散剂。

分散剂在PVC树脂颗粒表面形成皮膜。

在聚合初期,水相中分散剂迅速吸附在单体液滴表面,最后形成皮膜。

③转化率要获得质量较好的疏松型树脂,必须使最终转化率控制在85%以下。

当聚合转化率达到80%-85%时,大分子游离基之间的歧化终止增加,易生成较多的支链结构,影响树脂的热稳定性。

④聚合温度在无链转移剂时,聚合温度是决定PVC树脂分子量的唯一因素。

聚合温度对PVC颗粒结构的影响将深入到初级分子。

一般随着聚合温度的增加,初级离子变小,熔结程度加深,粒子呈球形;聚合温度较低时,易形成不规则的聚结体,从而使孔隙率增加。

⑤水比水和单体的重量比简称水比。

水的作用有三:A.作分散介质,以便将VCM分散成液滴,悬浮于其中;B.溶解分散剂C.传热介质生产疏松型树脂时,水比往往高达1.6 ~2.0。

在聚合后期,还可补加适量水。

水比过低,将使粒度分布变差,颗粒形状和表观密度均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