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41fba5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0.png)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维护猪场生产健康、保证生猪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其中,主要措施包括:
1.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圈舍进行清洁、消毒,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猪舍、圈舍,保持猪场环境干净、整洁,防止病毒、细菌等病原菌滋生。
2. 猪群健康管理:对猪群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对发病猪及时治疗和消灭,防止疫情扩散;同时,严格控制猪的来源和流动,避免带病猪进入猪场。
3. 饲料与饮水安全管理:对猪场饲料和饮水进行科学配制和管理,保证其营养均衡、无污染;同时定期检测饲料和饮水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人员防护管理:猪场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病猪、病毒等病原体,同时对人员进行常规体检。
5. 废弃物处理管理:对猪场产生的废弃物,如粪便、尿液等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其他猪群造成污染。
通过以上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实施,可以大大降低猪场内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有效提高生猪的健康水平和食品安全性。
- 1 -。
猪场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猪场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a625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3.png)
一、总则1.1 为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降低疫病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所有人员、设施、设备和猪群。
1.3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猪场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2 生物安全委员会下设以下部门:(1)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宣传、培训和监督实施。
(2)防疫部门:负责猪场疫病监测、诊断、报告和处理。
(3)消毒部门:负责猪场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消毒剂的采购、配制和监督实施。
(4)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猪场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和监督实施。
2.3 各部门职责:(1)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宣传、培训和监督实施。
(2)防疫部门:负责猪场疫病监测、诊断、报告和处理。
(3)消毒部门:负责猪场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消毒剂的采购、配制和监督实施。
(4)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猪场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和监督实施。
三、生物安全管理措施3.1 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划分(1)猪场划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三个等级。
(2)红区:猪舍、隔离舍、饲料库等区域。
(3)黄区:生产区、管理区等区域。
(4)绿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
3.2 人员管理(1)猪场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
(2)工作人员进入猪场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猪场,非必要人员不得进入猪场。
3.3 车辆管理(1)进入猪场的车辆必须进行消毒,不得携带外来物品。
(2)车辆进入猪场后,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不得进入猪舍和猪场内部。
3.4 物资管理(1)饲料、疫苗等物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物资。
(2)物资储存场所必须符合生物安全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3.5 消毒管理(1)猪场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猪舍、道路、设备、工具等。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55639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9.png)
7. 引种、后备猪管理
背景
• 为了品种更新以及维持合理的胎次结构,引进、培育后 备母猪是每个繁育场必须经历的生产活动之一。
背景
• 由于各个农场健康水平的差异性以及运输途中存在感染 风险,引种是引进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果不采 取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则很可能会导致疫病的爆发。
原则
猪场选址第一条要远离 公路、屠宰场、村庄, 但目前有许多猪场问题 多,如象山方兴猪场边 上是村道,三门陈雄猪 场猪场中间是村民上山 道路。 离村庄不到500米。 正港离通达猪场是一墙 之隔。
大型规模场三公里净化进展情况
序号 猪场名称 经产母猪 总存栏
净化措施
1 慈溪富农
4000
2 象山方兴 3 舟山晨源 4 上海乾元
隔离舍设置要求
隔离舍设置要求
1. 隔离舍与其他猪舍的距离要尽量远,不少于50米。这主要 取决于管理制度、检测方案、生物安全预警、在每一批检测 群中更新的数目、要预防的疾病,和你的兽医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隔离舍的距离; 2. 隔离舍应该防止与其他猪只、圈养牲畜和野生动物的直接 接触,尽可能在隔离舍周围建栅栏; 3. 隔离舍应该在整个猪场的下风向,有独立的水源和料线; 4. 粪便储存及排水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应该被消除,隔离舍 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粪便处理设施;
疫苗免疫
• 注意事项
1. 疫苗要根据要求的条件进行贮存,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 。
2. 疫苗按需取用,并及时用完,灭活苗没用完要密封,不 能把针筒里的疫苗注回瓶里。
3. 注射疫苗用的注射器要用蒸馏水进行清洗,不能用酒精 等消毒剂进行清洗,用前要充分凉却。
4. 注射疫苗时要准备好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注射液,用于 处理应激猪。
换衣、换鞋
猪场管理实用干货——猪场生物安全制度
![猪场管理实用干货——猪场生物安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bb470981c758f5f71f6754.png)
猪场管理实用干货——猪场生物安全制度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视其为猪场的首要工作。
对一头猪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另一头猪。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减少和消灭传染源❒猪场禁止从外地购买猪肉以及相关的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熏肉等);❒不得从不明健康状况的猪场购买种猪,商品猪;❒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死猪应焚烧或深埋;❒弱毒苗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要用火烧或灭活处理;❒应鼓励3km之内的养猪场实行与本场相同的免疫程序;❒保育室应建在上风口,化粪池及死猪处理坑应放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口;❒饲料走道与运粪道要分开;二、切断传播途径1 人员▶所有的外出人员必须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参加养猪会议,访问屠宰场,集贸市场的人员必须隔离3天;▶凡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淋浴,彻底更衣后方可进入;▶尽量减少参观人员;▶进入各个生产区必须有消毒池;▶访问时应该先看保育室,再看产房,配种,最后看育成室;▶各个区之间不能随意走动;▶猪场内的所有走道,淋浴房每周消毒一次(3%火碱)。
2 车辆▶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饲料车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就应进行清洗消毒。
3 工具▶所有内部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入;▶给猪打针的针头必须每猪一个针头;▶各个区的工具应单独使用,不能窜用;▶猪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每栋必须经充分冲洗,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进猪。
4 其它动物及昆虫▶猪场内不得养狗,猫及其它的宠物;▶猪场内不得养任何其它的家畜家禽;▶猪场内每年二次定期除蚊、蝇、老鼠。
5 饲料三、降低动物的易感性◆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每个季度定期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病猪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必须等康复后再进行免疫;◆使用足够的免疫剂量,(使用细菌苗时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喂给合适的饲料和饮水;◆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空气质量);◆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并使用适当的药物剂量与疗程;◆当环境突然变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药;◆严格执行隔离程序;◆能局部给药的不必使用全群给药,可口服防控的不予注射用药;◆一栋猪舍内不饲养年龄相差很大的猪;◆人猪亲和,善待猪只。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535e6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f.png)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是指针对猪场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以预防和控制猪场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和猪肉质量安全。
生物安全防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源性疾病预防:加强猪场对各类动物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包括采取严格的入场检疫措施,对所有进场的猪进行必要的检疫和隔离,确保无疫情的健康猪只进入猪场。
2. 病原体监测:建立健全的病原体监测体系,对猪场内的猪群、环境和饲料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3. 疫苗免疫: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不同的疫病风险情况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避免大面积疫情的发生。
4. 环境卫生控制:加强猪舍、饲养设施和人员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
5. 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猪场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进行抽检和监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6. 急性疾病的爆发:如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等急性疾病的爆发,需要立即隔离和消灭感染猪只,对可能的病源进行封锁控制,保护无病区域免受影响。
总之,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是保障猪场健康和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不断加强病原体监测和防控能力,确保猪群的健康生长和猪肉的质量安全。
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441d7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b.png)
一、总则为加强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养猪厂所有员工、参观者、供应商等相关人员,以及养猪厂内部所有生产、管理、科研等活动。
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养猪厂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生物安全责任,确保生物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养猪厂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明确生物安全措施和要求。
3.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养猪厂应定期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改进,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员工健康管理: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的员工不得从事与动物接触的工作。
(2)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
(3)人员进出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外来人员需经严格审批,并采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
2. 物资管理(1)生产资料:严格执行生产资料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
(2)饲料及添加剂:确保饲料及添加剂的质量安全,防止病原传播。
(3)兽药及疫苗:严格执行兽药及疫苗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
3. 场地及设施管理(1)猪舍及附属设施:定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生物安全措施。
(2)粪便及废水处理:严格执行粪便及废水处理规范,防止病原传播。
(3)垃圾处理:严格执行垃圾处理规范,防止病原传播。
4. 疫病防控(1)疫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2)疫病报告: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3)疫病防控措施:严格执行疫病防控措施,防止疫病传播。
5. 应急预案(1)制定疫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措施和应急队伍。
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措施
![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fe5ae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7.png)
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措施猪场的生物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猪是易感生物,特别是在病毒和细菌方面。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就会导致大规模的瘟疫和经济损失。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措施来保障猪场生物安全。
1.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猪场应该实施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以保证猪圈和猪场处于清洁和卫生状态。
这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定期打扫猪圈和猪场,清除废弃物和垃圾;•对砖墙、地面、水槽等设施进行消毒;•定期更换和清洗猪栏内的饮水设施和饲料槽。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止猪场疫情的关键。
在不定时的疫苗接种计划中,建议猪农们向当地的政府落实协商,可以找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以保证猪群中的每一个猪都能得到足够的预防保护。
并在接种后,专业医生推荐注意猪群的变化情况,如过度的死亡率等,及时向专业医院报告。
3. 消毒杀菌在生产过程中,猪场应定期进行物体、设施、水体、空气等进行消毒杀菌。
可以使用的消毒剂包括:氯化钠、双氧水、含氯制剂等。
要确保消毒杀菌的操作在正确的时间和方法下完成,否则将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扩散。
4. 健康检测定期进行对猪群体检,可以鉴定个体猪的健康,掌握整体群体的健康状况。
只有健康的猪群才能保证猪肉品质的优良,同时预防疾病的传染。
5. 减少人为干预除专业技术人员外,猪场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要减少与猪接触,并注意保持洁净,以减少人类病菌对猪群的影响。
6. 灭鼠和防鼠老鼠是很多猪场都面临的问题,因为它们不仅会危害散落在地面上的猪食料,而且还可能携带病毒和细菌。
猪场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如:大锅煮毒桶等方法,来灭除老鼠。
以上的措施只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零散的部分,在实际操作中繁琐且复杂,量体裁衣的措施在不同的猪场实施。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措施,保证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d0376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3.png)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1.严格的入场检疫制度。
猪场应当建立完善的入场检疫制度,对所有进入猪场的猪只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感染和携带疾病的猪只进入猪场。
2.落实严格的消毒制度。
猪场应当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对猪舍、器具、车辆、人员等进行消毒,并严格执行猪群内部隔离制度,防止疾病交叉感染。
3.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
猪场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需求,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制度,保证猪只饮食、环境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防止因为饲养管理不当而引发疾病。
4.加强猪场周围环境的管控。
猪场应当严格控制周围环境,防止野猪等疫源动物进入猪场,同时加强猪场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病毒等通过环境传播。
5.定期进行疫病监测。
猪场应当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及时掌握猪群健康状况,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总之,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是保障猪群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措施,猪场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切实保护猪群免受疾病侵害。
- 1 -。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PPT课件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24a26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6.png)
提高猪只免疫力
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
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 疫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通过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猪只 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国内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然存 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猪场管理制 度不健全、防疫意识不强等。
人员与物品管理
人员管理
建立严格的消毒和防护措施,限制人 员进出生产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物品管理
对进入猪场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防 止交叉污染和疫病的传播。
生物安全检查与监测
检查措施
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监测计划
制定科学的监测计划,对猪群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定期评估与改进生物安全制度
定期对猪场生物安全制度进行评估, 检查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 优化生物安全制度,提高猪场生物安 全管理水平。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生物 安全制度,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
04
猪场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完善
制定应急预案
成功案例二
另一猪场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猪群 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 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问题案例剖析
问题案例一
某猪场在引种时未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检疫,导致新猪携 带病毒,引发全场疾病流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问题案例二
某猪场管理人员对生物安全重视不够,消毒制度执行不 力,导致细菌和病毒滋生,增加了猪群患病风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训内容应包括生物安全知识、 操作技能、应急处理等方面的 知识。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ed8d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b.png)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
猪场生物安全是保障猪群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工作,也是猪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猪场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和疫情爆发,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以下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工作总结:
1. 疫病防控,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确保猪群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 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病
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 人员管理,猪场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检查,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做好防
护措施,避免将疾病带入猪场。
4. 外来物品管理,对进出猪场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防止外来病
原体的传播。
5. 采购管理,对猪场所需的饲料、药品等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不带
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6. 疾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总之,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是猪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只有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才能确保猪场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猪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能重视生物安全工作,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
![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2c9108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2.png)
一、总则1.1 为确保猪场生物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保障猪只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所有员工、承包商、供应商及相关人员。
1.3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成立猪场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安全项目的全面管理和监督。
2.2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下设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3 各部门、车间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车间生物安全工作的落实。
三、生物安全管理措施3.1 生物安全区域划分3.1.1 猪场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三个区域,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和进入要求。
3.1.2 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等人员生活区;半清洁区包括饲料库、兽药库、消毒设施等;污染区包括猪舍、粪便处理区等。
3.2 人员管理3.2.1 员工进入猪场需经过严格的消毒、换装、隔离等程序。
3.2.2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猪场,特殊情况需经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
3.3 物资管理3.3.1 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确保物资质量。
3.3.2 所有进入猪场的物资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3.4 疫病防控3.4.1 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包括猪舍、环境、设备等。
3.4.2 加强猪只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疫病监测。
3.4.3 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治疗,并报告相关部门。
3.5 人员培训3.5.1 定期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
3.5.2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监督检查与考核4.1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2 各部门、车间应定期向生物安全办公室汇报生物安全工作情况。
4.3 对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5.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猪场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所有。
5.2 本制度如与本猪场实际情况不符,可由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进行修订。
猪场生物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2a5cc45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5.png)
生物安全规范化一、改善大环境1.植树种草绿化环境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m宽的防风林2.搞好粪污处理这些高浓度的有机污水,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屯积在场,必然造成粪污漫溢,臭气熏天,蚊蝇孳生;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还可能给带来二次污染;如果随意将粪污排放到江、河、池塘内,则可使水质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污水中还可能含有超标的酸、碱、酚、醛和氯化物等残留的消毒药液,可致死鱼、虾,能使植物枯萎;如果忽视或没有搞好猪场的粪污处理,不仅直接危害到猪群的健康,也影响到附近人们的生活;猪场不得安宁,怎能持续发展猪场的粪污其实包括固体和液体:①固体即干粪,比较容易处理;可直接出售给农户作肥料或饵料,亦可进行生物发酵,生产出猪粪生物有机肥;这种肥料除了保持猪粪本身的肥效外,其中的有益菌能起到除臭、除湿、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若同时加入相应的菜粕、多种微量元素,还可制成高效的生物有机肥;干燥的成品便于包装运输和使用;这样不仅可消除污染源,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要求规模化猪场应以人工清粪为主,少用水冲栏圈,实行粪水分离,这样还可提高猪粪有机肥的产量和质量; ②液体即从各幢猪舍的沟渠集中排放到污水池内高浓度的有机污水;为了净化这类污水,人们作了很多探索;一般来讲首先要进行固、液分离可用沉淀法,过滤法和离心法等,将分离出的固体部分作干粪处理;液体部分再进行生物氧化、厌氧处理或用于人工湿地;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还可将其处理后,经检验合格的上清液回收再用于冲洗猪圈;为了解决好猪场粪污的处理问题,还要从污染源头抓起:不随意大量使用水冲圈,及时发现并修好漏水的水龙头,减少污水的排放量;选用合理的配合,避免服用过量的氮、磷、铜、锌、砷等物质以减少粪便中的污染物质;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酸酶,以提高机体对氮、磷等营养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这些物质的排放量;消毒猪舍时,应避免大量使用氢氧化钠、氯制剂和酚醛等引起二次污染的消毒剂;提倡使用过氧化物类、季铵盐类等消毒剂;二、创造猪舍小气候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怕冷、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因此,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和工艺设计都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考虑;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在冬季为了保持舍温,门窗紧闭,但造成了空气的污浊;夏季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可以降温,但增加了舍内的湿度;由此可见,猪舍内的小气候调节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的环境;1.温度湿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表现在怕冷;低温对新生仔猪的危害最大,若裸露在1环境中2h,便可冻僵、冻昏、甚至冻死;成年猪长时间在-8°C的环境下,可冻得不吃不喝,阵阵发抖;瘦弱的猪在-5时就可冻得站立不稳;寒冷对仔猪的间接影响更大;它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还能应激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试验表明,若生活在12°C以下的环境中,其增重比对照组减缓",饲料报酬降低5";在寒冷季节,成年猪舍温要求不低于10°C;保育猪舍应保持在22°C-24°C 为宜;2-3周龄的仔猪需26°C左右;而1周龄以内的仔猪则需30°C的环境;保育箱内的温度还要更高一些;春、秋季节昼夜的温差较大,可达10°C以上,体弱的猪是不能适应的,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在这期间要求适时关、启门窗,缩小昼夜的温差;成年猪则不耐热;当气温高于28°C时,对于体重75kg 以上的大猪可能出现气喘现象;若超过30°C,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饲料报酬降低,长势缓慢;当气温高于35°C以上,又不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有的可能发生中暑,妊娠可能引起流产,的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并在2-3个月内都难以恢复;热应激可继发多种疾病;猪舍内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猪舍内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在无取暖条件下,热的来源主要是猪体散发和日光照射的热量;热量散失的多少与猪舍的结构、建材、通风设备和管理等因素有关;在寒冷季节对哺乳仔猪舍和保育猪舍应添加增温、保温设施;在炎热的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加大通风,给以淋浴,加快热的散失,减少猪舍中猪的密度,以降低舍内的热源;此项工作对和种公猪尤为重要;2.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含水分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猪的生长速度快,肥育效果好;猪舍内的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为了防止湿度过高,首先要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少用或不用大量水冲刷猪圈,保持地面平整,避免积水;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门窗,以降低室内的湿度;3.通风换气规模化猪场由于猪只的密度大,猪舍的容积相对较小而密闭,猪舍内蓄积了大量二氧化碳、氨、硫化氢和尘埃; 猪若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首先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引起炎症,猪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的疾病;如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污浊的空气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征;表现在食欲下降、泌乳减少、狂躁不安或昏昏欲睡、咬尾嚼耳等现象;消除或减少猪舍内的有害气体,除了注意通风换气外,还要搞好猪舍内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粪便、污水,不让它在猪舍内腐败分解;调教猪到运动场或猪舍一隅排粪便的习惯;干燥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主要措施,通风是消除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物类的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除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4.光照对猪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骨骼生长,以及活化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肥育猪对光照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光照对繁育母猪和仔猪有重要的作用;三、完善防病体系疾病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对猪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病及营养缺乏症;为了减少或避免的发生,保障的正常生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管理规范化,防疫措施制度化,不断提高猪的健康水平;1.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做到全进全出猪场最好自己饲养、,繁殖并育肥,这样既可避免购买猪时带进传染病,又可降低养猪成本,引进时尽量从非疫区购入,并经兽医部门检疫,经消毒后进入隔离,经观察30天健康,并按本场免疫程序注射疫苗后,再经过15--20天的适应阶段的观察,方可入场混群;各阶段育猪舍以小单元为最好,这样有利于全进和全出,有利于彻底冲洗和消毒;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被病猪污染的粪尿、血液及其分泌物、土壤、用具、畜舍等要定期进行消毒,一般规模化猪场可一周消毒一次,疫情较大的猪场也可3天消毒一次,每次消毒时,应先将粪尿打扫干净,用消毒剂稀释后进行喷雾带猪消毒;3.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猪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季节,结合各猪场的具体疫情而制定的预防接种计划,由于各猪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各场应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四、消毒防控:1、进入猪场的人员,在门岗雾化消毒安灭杀:水=1:20020-40 秒,同时消毒池内消毒鞋底,且更换场内生活区衣服和鞋;2.进入生活区换鞋、更衣、沐浴、隔离凡需进入猪场生活区的人员必须更换生活区衣服并换鞋;3.进入生产区需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换隔离区衣服并换鞋,必须按要求隔离;进入生产区前,必须更换生产区衣服和鞋,并在消毒池内消毒鞋底;有洗浴设备的猪舍,必须在进入车间工作房前淋浴、更衣和鞋;猪舍无洗浴设备的猪场,在进入猪舍前必须在指定的更衣室,更换生产区衣服和鞋;二、生活用品及生产用具消毒1.进入猪场的食品消毒方法1表面活性剂清洗消毒:无外包装的食品,使用食品洗涤剂水溶液浸泡 30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2熏蒸消毒:有外包装的食物,应将食物分散摆放在熏蒸消毒室内,打开臭氧发生;3臭氧消毒:无外包装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将食物清洗干净后,放入接臭氧发生器的水槽内,打开臭氧发生器,浸泡 20 分钟;2.衣物消毒包括衣服、帽、口罩及鞋将其分别浸泡在 %过氧乙酸溶液中 20 分钟,用清水冲洗,再用去污剂搓洗,清水洗净;3.其它物资可选以下几种消毒方法1消毒液浸泡消毒:可用 %的过氧乙酸或 1:100 的戊二醛溶液浸泡 20 分钟;2紫外消毒:表面光滑的物品可用紫外消毒法消毒,但注意保证物品每个表面均接受到紫外灯照射 30 分钟;3熏蒸消毒:将物品分散摆放在熏蒸消毒室内,加热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用量为3-5ml/m3,封闭消毒室 12 小时以上方可取出;4臭氧消毒:将物品分散摆放在消毒室内,打开臭氧发生器,封闭消毒室,消毒30 分钟,等臭氧挥发完,取出;5擦拭消毒:手机、手提电脑可使用 75%的酒精擦拭消毒;6疫苗等生物制品消毒:将外包装除去,产品说明书经臭氧消毒后交由兽医;用75%酒精喷雾消毒疫苗瓶;注意:1.务必在 5 分钟内完成,并迅速放入保温箱内交由兽医;2.务必将酒精喷雾至包装各部分;三、车辆消毒1.车辆消毒池车辆在进入猪场和跨区域活动时必须经过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内消毒液为 2%-3%烧碱水,至少每 4 天更换 1 次,如遇暴雨应在雨后立即更换,且消毒液的量应保证整个车轮在经过消毒池时全部浸湿;2、车身消毒方法1清扫未装载物资的车辆进入车辆清洗、消毒间区后,车辆清洗、消毒人员将车上所有物品、挡板及可拆卸部件等卸下,用扫帚清扫干净车箱内杂物等;2清水冲洗用高压水枪使用清水冲洗,将车身所有表面及车箱内部的污物冲洗干净;3喷洒清洁剂用常压水管将 %洗衣粉水或 %肥皂水喷洒至需要清洗的车身及车箱内部的所有表面,并使清洁剂在需要清洗的所有表面停留 10-15 分钟,将污物刷净;4清水冲洗及晾干用高压水枪使用清水将清洁剂以及污物冲洗干净,晾干;5消毒用 1:100 的戊二醛消毒液,高压水枪冲洗,使车身全部浸湿,停留 20 分钟;6清水冲洗消毒剂及晾干用高压水枪使用清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晾干;7检查车辆通知检查人员检查,并将检查合格,签发合格单;如不合格,检查人员当即通知相关人员返工重新以上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①洁净度检查车轮、车外部、车箱内部和驾驶室洁净无污物如泥土、物资残留物等;②有机物检查使用有机物快速检测棒,检测有机物残留;③消毒药浓度检查使用消毒药浓度测试纸检测所使用的消毒药浓度;8消毒间地面消毒及晾干检查合格后,用 %-2%的烧碱水冲洗地面,检查人员等待消毒后,用 pH 试纸检测地面消毒水浓度及冲洗情况,晾干;四、环境消毒1.道路消毒清扫后,浇泼 2%烧碱水;2.办公生活区房间消毒清洁后,用 %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地面及墙面,喷雾后,关闭门窗 30 分钟;3.转猪台消毒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再用 1:100 戊二醛喷雾消毒;五、猪舍消毒生物安全,行为规范1.“全进全出”猪舍消毒程序1 清洗必须在空圈后 24 小时内完成:将可移动的物品移开,彻底清扫包括房顶、墙壁、排污沟等后,用清水浸泡 12 小时;再用 6 公斤压力的冲洗机彻底冲洗;2用常压水管将 %洗衣粉水或 %肥皂水喷洒浸泡 2 小时,用 6 公斤压力的冲洗机彻底冲洗;3待干后,用 1:100 的戊二醛溶液高压喷雾消毒,再冲洗;非金属设备也可用石灰乳涂布;4 检查合格后,空栏净化 2 天;2.配种妊娠舍、公猪舍消毒猪只转出后的空栏,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后,用 %戊二醛喷雾消毒地面和圈栏等设备;3.生产区猪舍门口消毒池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池,加 2%烧碱水,每天更换 2 次;六、饮水消毒1.适合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氯制剂:漂白粉、二/三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物:过氧乙酸;碘伏:第一二三代碘伏均可;2. 氯制剂用于饮水消毒的方法浓度在 1~3g/吨之间,不超过 5g/吨,加氯后经一定消毒时间 15~30 分钟 ,水中维持的总氯量在 2ppm ;七、兽医诊疗器材消毒猪场灭鼠、杀虫程序一、猪场灭鼠程序1.环境治理1灭鼠前要及时断绝鼠粮,彻底清除垃圾,控制不符合规定储存的粮食、食品、包装物等,特别是餐饮剩饭剩菜需密封保管,厨余垃圾及时密闭清运;2外环境可供鼠食用的遗弃食品及积水及时清理;2.规范防鼠设施1 门窗严丝合缝,门与门框、窗与窗棱缝隙应小于 6 毫米,饲料仓库及其它可招致鼠害的场所木质门的下沿,应镶包内外 30 厘米高铁皮;楼房地下室或地上一层的窗户及通风孔应加装 13x13 毫米的铁丝网;2各种管道或电缆进出建筑的孔洞用水泥等材料堵塞;室内可能被鼠类利用的孔洞、缝隙也用水泥填堵;3下水道应装返水碗,室内排水沟装有完整铁篦,通往外界出水口部位应有 13x13毫米防鼠铁丝网闸;4所有仓库木门应包有 30 厘米高铁皮,经常开启的门应设置 50 厘米高包铁皮的防鼠挡板,库内常年备有盛装新鲜灭鼠药品的鼠盒或粘鼠板;3.鼠药投放1员工生活居住区:15 平方米房间投放 2-3 堆毒饵,沿墙根投放,厨房至少投毒饵 1 堆,院内沿墙每隔 10 米投放 1 堆,每堆 30 克,每床铺下投放 1 堆,每堆 30 克,至少连投 3 天毒饵,吃一份补两份;2生产区:每 15 平方米投放 1-2 堆毒饵,投在机械下方,连续检查 3 天,吃一份补两份;3办公区:每间房投放 1-2 堆毒饵,投在柜下,2 楼以上房间有鼠就投毒饵;院内沿墙根 20 米投放 1 份蜡块,吃一份补两份,连续检查 3 天;4食堂餐饮:使用毒饵盒投药,每 5 米 1 堆毒饵,储藏室门口 1 堆,每堆 50 克;室外每隔10 米投放 1 份蜡块,连续检查补充毒饵至少 7 天,外环境一律投放蜡块类药,禁投放颗粒鼠药;在食堂周边可相应设 2-4 处毒饵站可长期投蜡块灭鼠;5下水道及管线井:投放蜡块类毒饵 100 克,隔日检查并补充毒饵至少 3 次;6原料、成品仓库:用鼠药盒长年投放鼠药或粘鼠板沿墙根隔 5 米 1 处,随时补充投药;4.鼠尸处理:鼠尸要及时清理,采取深埋或焚烧处理,禁止不清理或随意丢弃;5.注意事项:室内投药以饵料大隆鼠药和粘鼠板为主,外环境及下水管道等,采用蜡块类大隆、立克命等毒饵为主;在原料和成品仓库等采用饵料盒投毒饵,要严格管理,要绝对防止污染,要将死鼠及时深埋处理;五、免疫流程一、检测确定免疫程序1.猪瘟1采样时间:猪瘟苗免疫21天;2采样比例:按10%抽样进行抗体监测;3判断标准:群体免疫抗体阳性率80%以上判为合格;4结果处理:对不合格猪群补免一次,6-8周后再次进行检测,经检测仍为阴性者淘汰; 2.伪狂犬1采样时间:伪狂犬gE基因缺失苗免疫21天后;2采样比例:①对生产母猪按10%抽样;②对新选入的后备母猪、公猪逐头检测;3判断标准:①后备母猪、公猪野毒应为阴性、免疫抗体合格率 100%判为合格;②生产母猪进行伪狂犬gE抗体监测的结果应为野毒阳性比例应不扩大、免疫抗体合格率95%以上判为合格;4结果处理:对以上检出的野毒阳性猪予以淘汰、免疫不合格者补免一次,4-6周后再次进行检测;3.O型口蹄疫1采样时间:O型灭活类疫苗免疫28天后;2采样比例:按10%抽样取样;3判断标准:液相阻断ELISA抗体效价≥26判为合格,群体免疫合格率达70%以上判为合格; 4结果处理:对不合格猪群补免一次,28天后再次进行检测;4.蓝耳1采样时间:活疫苗免疫28天后;2采样比例:按10%取样;3判断标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ELISA抗体IRPC值>20判为合格,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4结果处理:对于抗体合格率低于70%加强免疫一次,28天后再检测一次;二、 5. 监测时间:跟踪免疫三、疫苗保存:1.灭活疫苗冷藏保存,温度2℃—8℃;冻干苗冷冻保存,温度-15℃— -20℃;2.稀释液避光常温保存;3.先进先出;4.定期检查冰箱的温度;四、操作流程1.猪群准备:①接受免疫猪群一定是健康的;②母猪群在配种后30天内和产前15天不免疫;③公猪分批次免疫;④提前一顿控料,保持空腹;⑤免疫前后添加多维以减少应激;⑥免疫前后1天禁止带猪消毒;⑦免疫细菌苗前后3天不用抗生素,免疫病毒性疫苗前后3天不用抗病毒药物;2.针头选择:①1-8kg选用913mm②8-30kg选用1220mm③30-60kg选用1425mm④60-120kg选用1625mm⑤种猪选用1638mm3.疫苗稀释①用专用稀释液进行稀释,稀释液和疫苗恢复30分钟至常温再稀释;②稀释时检查冻干苗不失真空保存能产生负压吸力③用灭菌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按所需比例进行稀释,建议用1638mm针头稀释,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一遍稀释好后,再次用稀释液进行二次稀释,减少浪费,禁止开瓶稀释;4、疫苗使用①疫苗运输:配制后的疫苗在运输和使用中使用保温箱/盒保温避光;②注射位置:注针头稀射部位在耳侧中部靠近耳根的最高软皱褶和绷紧皮肤的交界处,确保疫苗注射到达肌肉层备注:传胃-流腹二联苗是后海穴注射;③防疫要求:a.免疫时严禁用酒精或碘酒消毒针头或注射位置;b.种猪做到一猪一针头,正常商品猪一窝或一圈一针头,病猪要放到最后免疫,一猪一针头,注射器再次吸取疫苗时必须更换针头;c.有出血或漏液的猪只一定要补针;d.严禁打飞针,产房仔猪要求有人辅助抱猪,保育和肥猪要用挡板挡在一角落进行免疫;④注意事项:a.疫苗稀释好后要求放在保温箱内,两小时内必须使用完;b.做好免疫猪标记,避免漏打;c.免疫时准备好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或Vc,如果免疫应激出现时无应急药物时可通过耳尖或鼻镜放血;5.做好免疫记录免疫日期、头数、猪群种类,免疫剂量,免疫方式等,把疫苗标签贴在免疫记录表上,饲养员、技术员签字确认;6. 器械及时消毒:①注射器分解开与针头一起首先在水中煮沸15-20分钟后清洗干净再在水中煮沸15-20分钟,结束后晾干分类保存;②疫苗瓶当场集中深埋或烧毁消毒处理;。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八项措施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八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eb72c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0.png)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控制场内疾病发生的体系,是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群为中心的控制措施。
通过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疫病的侵入,从而使动物无病,达到保障健康之目的。
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的不断蔓延和流行,养殖场生物安全更加受到重视。
笔者通过20 多年的规模猪场生产的工作实践,摸索出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的八项措施,现敷述如下。
01一、猪场的场址选择布局与设计要科学1. 场址选择。
规模化猪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m以上;动物饲养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 以上。
要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向阳、排水通畅的地方。
要具备自来水和用电条件。
猪场周围应有大片农田或蔬菜地或鱼塘,可就地消化处理粪便。
禁止选在国家政策或地方政府限制养殖的区域内。
2. 猪场布局设计。
规模猪场可分为4 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4 个功能区要严格分开。
生活区应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四周要用围墙或铁丝围拢,与生产区隔开,以利防疫。
管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和生产区进出口的外面。
生产区是猪场的主要部分,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消毒舍、兽医室、药房、饲料加工和调剂车间、仓库及人工授精室、配种室等。
该区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和隔离区的上风向。
猪场生产区周围应建筑2m 以上的围墙。
隔离区包括隔离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填埋井等,这些应设在整个生产区的下风向。
场内要净道污道分开,雨水污水分离。
生产区入口处设有门卫和淋浴更衣消毒室,内设淋浴器。
各栋猪舍入口也要设有脚踏消毒垫。
猪场里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猪场里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a37926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3.png)
一、总则1. 为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场生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所有生产、管理、服务人员及进场人员。
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 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生物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三、生物安全措施1. 人员管理(1)进场人员需进行健康检查,符合条件后方可进入猪场。
(2)进场人员需穿戴专用工作服、鞋帽,并严格执行洗消程序。
(3)人员出入猪场应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擅自串岗、混岗。
2. 物品管理(1)所有进场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
(2)猪场内物品分类存放,不得交叉使用。
3. 猪只管理(1)猪只进场前需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无疫病。
(2)猪只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疫苗接种、驱虫、防疫等程序。
(3)猪只出场前需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无疫病。
4. 场地管理(1)猪场内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猪舍内粪便、污水等要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 车辆管理(1)进场车辆需进行严格消毒,并遵守相关规定。
(2)出场车辆不得携带猪只、饲料等物品。
四、生物安全培训1. 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2. 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生物安全技能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五、监督检查1. 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对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旨在确保猪场生物安全,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场生产安全。
各部门、车间、班组及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努力,共创猪场美好未来。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0e22e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9.png)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指在猪场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猪群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畜安全的管理工作。
以下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要点:
1.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
猪场应该保持干燥、通风、清洁的环境,定期清理猪舍、消毒猪舍和设备,防止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2. 猪群健康监测
猪场应该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猪场应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猪群的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等信息。
3. 猪群疫苗接种
猪场应该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疫苗接种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接种。
4. 猪群隔离管理
猪场应该建立隔离区,对新进猪只进行隔离管理,观察其健康状况,
防止疾病传播。
猪群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5. 猪场员工健康管理
猪场员工应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病员工应该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员工应该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猪场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猪场应该加强管理,保障猪群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畜安全。
大型猪场场内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大型猪场场内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c24b4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3.png)
一、总则1. 为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场生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我场所有猪舍、生产区、生活区及辅助设施等场所。
3. 我场生物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方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 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3. 各生产区、生活区及辅助设施等场所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区域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生物安全区域划分(1)一级区域:生产区、生活区、饲料仓库、污水处理设施等。
(2)二级区域:猪舍、猪舍通道、车辆通道等。
(3)三级区域:猪舍内部、饲料加工车间、兽医室等。
2. 生物安全设施建设(1)生产区、生活区、饲料仓库等场所设置消毒池、消毒通道、隔离区域等。
(2)猪舍内部设置隔离舍、兽医室、观察舍等。
3. 生物安全操作规范(1)人员进出管理:严格执行人员进出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
(2)车辆进出管理:车辆进出需经过消毒池,禁止携带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
(3)物资进出管理:禁止携带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猪场,所有物资需经过消毒处理。
(4)猪只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猪只饲养规程,加强疫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
4. 生物安全消毒措施(1)猪舍消毒:每月进行2次全面消毒,每周进行1次局部消毒。
(2)人员消毒:进入猪舍前需进行全身消毒,并佩戴防护用品。
(3)车辆消毒:进出猪场时,对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5. 疫病防控措施(1)加强疫病监测,定期进行猪只抗体检测。
(2)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治疗,并及时上报。
(3)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制度,确保病死猪只得到妥善处理。
四、奖励与处罚1. 对在生物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生物安全规定,造成疫病传播或经济损失的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
猪场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及存在问题
![猪场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及存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1cdd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d.png)
猪场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及存在问题猪场生物安全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毒措施: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包括猪舍、饲料加工设备、工具、车辆等。
消毒药物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消毒效果。
2.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疾病的猪只进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同时,对隔离区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无病毒残留。
3.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猪只免疫力。
4.人员管理:对进入猪场的人员进行消毒和隔离,防止外部病毒带入。
同时,猪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毒不彻底:有些猪场存在消毒带不足、消毒药未定期更换等问题,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2.隔离措施不到位:有些猪场对疑似感染疾病的猪只未及时隔离,导致疾病传播。
3.疫苗接种不规范:有些猪场疫苗接种计划不合理,或者疫苗质量不佳,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4.人员管理不严格:有些猪场对进入猪场的人员管理不严格,存在外部病毒带入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2.完善隔离措施,及时隔离疑似感染疾病的猪只。
3.规范疫苗接种计划,提高免疫效果。
4.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控制外部病毒带入的风险。
猪场建设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猪场建设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f557f1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场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场生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所有工作人员、参观人员及进场物资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2. 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监督猪场内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生物安全制度在本部门得到有效执行。
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猪场选址与布局:猪场选址应远离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垃圾场等污染源,交通便利。
猪场布局应合理,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区域明确划分,相互隔离。
2. 物资与人员管理:(1)物资:进场物资应经过严格检疫,确保无病原体。
进场物资应进行消毒、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人员:进场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遵守生物安全规定。
进场人员应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疑似传染病症状者,应立即隔离治疗。
3. 疫病监测与防控:(1)猪场内应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
(2)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封锁等防控措施,防止疫病传播。
4. 生物安全培训与宣传:(1)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2)通过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生物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生物安全氛围。
5. 突发事件处理:(1)发生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传播。
(2)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疫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发生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生物安全制度,导致疫病发生或传播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b9cf54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b.png)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猪肉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其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确保猪肉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和高效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要点,以提高猪肉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水平。
一、猪场环境卫生管理猪场环境卫生管理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应包括以下方面:1. 猪舍清洁消毒:猪舍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猪舍内环境卫生。
消毒剂应选择有效成分高、使用方便、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的消毒剂。
2. 猪舍通风管理: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减少猪舍内湿度,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
3. 猪舍废弃物处理:猪舍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处理,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
4. 猪舍周围环境管理:猪舍周围环境应保持干净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播。
二、疫病预防和控制疫病预防和控制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疫病预防和控制应包括以下方面:1. 疫苗接种:猪场应根据疫苗接种计划,对猪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猪病。
2. 病死猪处理:病死猪应及时处理,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播。
3. 疫病监测:猪场应定期对猪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饲料和饮水卫生:猪场应保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
三、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猪场人员管理应包括以下方面:1. 培训和教育:猪场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
2. 人员卫生:猪场工作人员应保持身体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播。
3. 人员进出管理:猪场应对人员进出进行管控,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四、访客管理猪场访客管理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猪场访客管理应包括以下方面:1. 访客注册:猪场应对访客进行注册,记录访客的身份、来访时间和目的等信息。
2. 访客穿戴:猪场应对访客进行穿戴管理,访客应穿戴猪场提供的工作服和鞋套等防护用品。
猪场生物安全规程(精选5篇)
![猪场生物安全规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ce943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3.png)
猪场生物安全规程(精选5篇)第一篇:猪场生物安全规程猪场防疫安全规程(草案)为了确保养猪场猪群健康生长,给猪群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环保的生长环境,以预防猪群疾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以规范生产程序,强调生物安全防疫为目的,凡公司管理人员和猪场饲养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并自觉执行。
1.谢绝外人入场参观:凡需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持有公司领导开的入场证,在完备登记手续后,方能进入。
所有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包括因工作关系经公司领导同意需要进入生产区的外来同业养殖人员)必须经48小时隔离后,经消毒室紫外线照射15分钟后,再经更衣室淋浴后更换清洁干净、消毒后的工作服、胶鞋后,方可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
2.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地地势,依次合理布局各区域。
各功能区之间应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厂区内空地应保有100%植被覆盖,不得有裸露的土地。
场区内的道路应划分出净道和污道,并严格坚持实施。
猪场的四周建有密闭围墙,定期检查围墙排水通道隔离栅栏是否完好,以防外界动物侵入。
入场口建有紫外光消毒室、淋浴室、洗手台、更衣室、汽车消毒池和药物喷淋通道。
场内建有转猪通道、上猪台、隔离舍、待售舍、饲料库房、垫料库房和物资库房等。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消毒池必须经常放有消毒药液并定期更换。
猪舍、场地、用具,饲槽等应经常清扫、洗刷、定期消毒,做好灭蝇、灭鼠工作。
场地内不准饲养宠物及其他动物。
4.每次猪群“全出”后,必须彻底清洗圈舍并消毒;进猪之前一周再次进行清洗消毒。
5.饲养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认真执行饲养管理制度,细致观察饲料有无霉变,猪群采食情况和健康状况,排粪有无异常等,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请兽医检查。
6.加强疫情报告和防疫制度工作:做到发现疫情,彻底控制封锁和隔离,认真检查,细心及时诊断;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予以扑灭,对污染用具、场地全面彻底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鞋,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并进入消毒室经紫外线灯照射 (注意保护眼睛)后方可进入生产线。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 毒液,更衣室紫外线灯保持全天候开着状态。离岗时将工作服、 鞋留在更衣室,不准带出场外。
• 2、生产线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 毒液,保持有效浓度。进猪舍须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 • 3、猪舍饲养人员必须固定,不准随便串舍,工具不准串用。 • 4、饲养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观察猪群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兽医,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 5、杜绝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 6、死猪及分娩的死胎、胎衣应装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无害化处理场处理 或在指定地点焚烧后深埋。 • 7、、饲养员应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清扫猪舍、清洗食槽、水槽,并将收 集的粪便、垃圾运送到指定的蓄粪池内,粪便送到粪场后,用水冲洗干净 运粪车。同时应定期疏通猪舍排污道,保证其畅通。粪便、垃圾及污水均 需按规定实行无害公处理后方可向外排放。 • 8、制定完善的猪舍、猪体消毒制度(祥见消毒制度)。 • 9、对常见病做好药物预防制度(祥见药物预防制度)。 • 10、外来人员及车辆不准进入生产区。外来购买、挑选种猪的人不准进入 猪舍,可通过设有玻璃墙的观察走廊进行观看选择或通过闭路电视观看选 择。 • 11、经常开展灭鼠、灭蝇工作,禁止其他动物进入场内,场内禁止饲养其 他动物。
四、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 1、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 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 2、免疫按种必须严格按照本场制定的《免疫程序》 进行。 • 3、免疫注射时尽量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 行。 • 4、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
五、药物预防程序:
• 使用对象 使用药物及剂量 使用阶段 备 注 怀孕母猪 磷酸泰乐菌素100ppm 每月连用一周 预防梭菌性、坏死性、增生性肠炎 哺乳母猪 替米考星100ppm 哺乳期 预防支原体、衣原体的垂直传播 硫酸安普霉素100ppm 哺乳期 预防大肠杆菌的垂直传播 阿莫西林150ppm 产前一周 预防链球菌、葡萄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的垂直传播 甲硝唑670 ppm 产后一周 预防MMA发生 仔猪 替米考星100ppm 21-35日龄 预防支原体、衣原体、立克兹氏体 硫酸安普霉素100ppm 21-35日龄 预防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性肠炎 阿莫西林200ppm 35-42日龄 防治链球菌、葡萄球菌、副猪嗜血杆菌 中猪 磷酸泰乐菌素100ppm 12-15周龄 预防梭菌性、坏死性、增生性肠炎 氟苯尼考50 ppm (秋冬与春冬) 防治传染性胸膜肺炎 肥育猪 磷酸泰乐菌素100ppm; 每月一周 预防梭菌性、坏死性、增生性肠炎 种公猪及后备母猪 硫酸壮观霉素44ppm 盐酸林可霉素44ppm 适时连用10天 防治病毒性、细菌性疾病
二、防疫制度
(一)、生活区防疫制度 1、猪场大门设专职人员,负责出入人员与车辆的消毒工作及阻止闲杂人等入场。 看好猪场的大门减少疾病传播 猪场大门不仅关乎财产安全,与疾病的传播更是 密不可分,多种情况下疾病是从大门进入猪场的,因此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做, 看好猪场的大门,把能杜绝的传染途径切断。 ①、外来人员来场办事、探亲访友等,一律不准进入生产猪舍。 ②、谢绝参观和串户。确需进猪舍的,必须在消毒房内经更衣、换鞋洗手、消毒 后方能进入。 ③、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场;饲养员的自行车也应放在门口存车处,不准进生产 区。 ④、已出场的猪不准拉回。 ⑤、猪场从外引入的种猪,要先在隔离舍中饲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并 经过预防注射后方能转入生产区。 ⑥、饲养员不准出场,确需出场者要经过严格消毒。更衣后方能回场内。 2、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蚊蝇。 3、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 4、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畜(如猫、狗)。 5、 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 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 6、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搞好 场内卫生及环境绿化工作。
(二)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 运输饲料进入生产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运猪车
辆出入生产区、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上 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 车装卸工要同生产区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三).购销猪防疫制度
• 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舍饲养
观察30-6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 毒后方可进入生产线。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如何导致疾病?
引进种猪 • 车辆
– 饲料车辆 – 拖猪车 – 运粪车
• 人 • 空气 • 水
第一道防线 生物安全、消毒
第
第五道防线 康复
第四道防线 治疗
第三道防线 药物预防
一、猪场的选址、建筑与布局
(一)猪场的选址 1.应远离交通要道(如公路、国道)、屠宰场、饲养场、水源保护 区、居民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食品加工厂、工厂 (有有害物质、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厂)、药厂及仓库等,应 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 2.应交通方便,电源稳定,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 用水标准,环境卫生条件良好,无污浊水及其他污染源。 (二)、分区合理 猪场的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生产区包括养 猪生产线、出猪台、解剖室、引进种猪隔离舍、病猪隔离舍、兽 医室、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室、食堂、 宿舍等。 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 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 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猪场大门要建消毒池,宽度要宽于大门,长度要长于可能通过机动 车最大车轮周长的一周半以上。 生产区入口要设更衣室、消毒室。猪舍门口要建宽于门口、长1.5米 以上的消毒池。饲料库应建于场内的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
三、消毒制度
• 1.大门、生产区入口及猪舍门前设消毒池。不结冰时,在消毒池放3%~4%的 火碱水浸湿锯末或稻草消毒;结冰时,在消毒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每 周至少更换1次~2次。 • 2.猪舍带猪消毒(含配种圈)。每周消毒1次,可用0.3%~0.5%过氧乙酸或 百毒杀等喷雾消毒猪体及猪舍,每平方米300mL左右,应在清扫后进行。 • 3.猪出栏后的猪舍消毒。先彻底清扫和清水冲洗,然后用菌毒敌或灭菌灵等喷 洒消毒,用量每平方米500mL左右,间隔1天再消毒1次,空圈一周后进猪。 • 4.分娩室、分娩栏及分娩母猪的消毒。对分娩室或分娩栏的地面、栏墙或地板 漏缝、栏杆,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可用喷灯火焰消毒,或用菌毒敌等 喷雾消毒两次,待干燥后放入母猪。母猪临产时,用百毒杀等消毒乳房和阴 部,母猪产子完毕后,再用百毒杀等消毒母猪后躯、乳房和阴部,地面清扫 干净,同时控制分娩室温度。分娩后每天用百毒杀等喷雾消毒1次,直到离乳。 • 5.环境大消毒(包括猪舍外道路、空地等)。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消毒, 可用3%~4%的火碱液或0.5%的过氧乙酸喷洒地面。 • 6.车辆消毒。运输猪和饲料的车辆,在装运前后必须用菌毒敌或灭菌灵等喷雾 消毒。 • 7.剖检室的消毒。每次使用后,除将尸体装入不漏水的塑料袋送无害化处理场 处理外,剖检室应立即用高浓度的消毒液彻底消毒。
三、消毒制度
消毒的重要性: (1)注射疫苗产生的是有限的抗体, (2)环境产生的是病菌无限的污染。 (3)有限的抗体如何抵抗环境无限的污染。 (4)主要靠消毒工作。尽量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总量。 (5)保证疫苗产生的抗体能抵抗外界少量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的作用: 兽医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派出到外界环境中的 病原微生物,从而切断流行过程的连续性,阻止动物传染 病的传播。 消毒的作用: –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控制病原微生 物的感染和发病; –保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保障人 民身体健康。
• 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 场。出售猪只只能单向流动,如质量不合格退 回时,要作淘汰处理,不得返回生产线。 生产 线工作人员出入隔离舍、售猪室、出猪台时要 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人员管理
进出洗浴 洗浴创建洁净屏障 即便管理者也要洗浴和换上场内衣服
(四).生产区的防疫制度
4.1 可替换替米考星100ppm药物有:磷酸泰乐菌素200ppm;盐酸林可霉素200ppm;延胡索酸泰妙菌素100ppm;酒石酸乙酰 乙戊酰泰乐菌素100 ppm。 4.2 可替换硫酸安普霉素100ppm药物有:硫酸壮观霉素44ppm;;硫酸新霉素200ppm;硫酸卡那霉素200ppm;硫酸黏菌素 100 ppm 4.3 可替换阿莫西林150 ppm药物有:磺胺对甲氧苄氨嘧啶100ppm;磺胺二甲110ppm;磺胺间甲氧苄氨嘧啶100ppm;氨苄西 林200ppm;氟苯尼考100ppm。 4.4 注意4.3的药物最好用于防治急性传染病,用药时间不得超过一周.最好将磺胺类药物用于每年4-9月份、氟苯尼考用于 秋冬及春冬季节. 4.5 在有慢性猪瘟、猪流感、病毒性腹泻、顽固性痢疾及高热病用:利安欣-44 2000ppm+阿莫西林200ppm,同时补充亚硒酸钠 -VE、盐酸吗啉胍及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口服补液盐连用7-14天。 4.6 在规模化猪场禁止使用金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限制使用氟苯尼考,磺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