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解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解说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条要求读出文章或作品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文章内在的情绪、气氛和感情。具体说就是首先用普通话语音朗读,做到念准字音,要达到这个要求们必须在字音的声、韵、调上下功夫,还要掌握音变规律。其次,停顿恰当,不读破词、句,把握好重音,语调自然切意,语速、节奏随内容而变化。有感情则强调在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前提下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传达出作者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为此,朗读者首先要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所抒发的情感,其次,要披文入情,置身文中,把文中的“我”当自己。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默读就是在阅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心诵、不指读,用眼睛快速扫描文字,让文字符号直接输入大脑中枢,改变那种变为音符后再往中枢传送的习惯,整个过程中,只有眼睛、大脑的紧张活动,不再逐字阅读,而是力争一瞥之下能够同时理解注视、停顿点周围的一个字群或意群。这样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阅读的字数,提高阅读速度。是人们广泛采用的读书方法。
它有两大特点:一是不需要将文字转换为声音,视野范围扩大,便于以句或行或以段为单位进行阅读。二是省去发音阶段,直接理解文字意义,阅读速度快。默读有助于全面掌握和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深刻理解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有助于分析段落层次以及写作技巧,多用来进行略读和精读。默读的速度可以灵活掌握,可快可慢,默读的内容可以挑选,可多可少;默读可以反复进行,直到达到目的为止。默读,还不受环境限制,除了课堂大量运用外,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场合,即便是在家里通常都是用默读的方法。默读时,可以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读,也可以按照特定的要求和条件,打破原来的顺序,有选择地读,重点段落、语句还可以反复地默读。
若具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那么一小时就可以读2-3万字,一个双休日就可以读一部名著,这样,完成阅读总目标完全无问题。
要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要做到:一、默读时高度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读;二、尽可能提高扫视速度,减少回视次数,减少眼停时间,扩大视角广度;
三、有意识调动一切已有的经验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四、要圈点勾画,必要时还要摘抄;五、不懂的,阅读后要及时查阅资料,向人请教。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略读是一种纵观大意,迅速把握读物要点的阅读方法,是一种浏览式的带有随意性的阅读方式。略读主要目的在于调查,选择寻找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资料,借以了解学科的动态,确定对它的取舍。这种读法,很像鲁迅说的“随便翻翻”。略读在方法上只要求从文章的整体着眼,把握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语句。可以只看书籍的内容提要,目录或题目,文章的前言后语,注视,参考文献等,也可以一扫正文“一目十行”,来寻求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一些具体的事例或细致的描写完全可以一扫而过,甚至可以跳过去不读。对于文中个别生僻的词语和文中一些不大懂的问题,只要依据上下文,能够推断大概意思,与大局无妨,就可以暂时不管它。通过这种阅读,取其精粹,剔除大量自己不需要的内容,其速度之快是一般的阅读望尘莫及的。通过略读,可以从多种书籍中收集资料,广泛地掌握各种知识。但是,略读,不是漫不经心,囫囵吞枣地读书。相反,要求高度集中
注意力,抓住关键,迅速捕捉读物的要点。
浏览是一种扩大知识面、了解最新信息的快速阅读方法,重在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它是一种以较短的时间获得大量有效信息的阅读活动。根据阅读的目的,浏览可以有四种层次:第一以寻找某个重要词语为目的;第二寻找特定的事实为目的;第三是为选择阅读材料而进行的;第四是为了概括了解读物的中心,大意或观点而进行的。
浏览的主要特点快而不深,读者根据阅读的目的,对读物的主要点、新奇点、争议点进行扫读,舍弃一般的内容,而进行必要的简缩、筛选。如果遇到自己所要寻找的信息,则要放慢速度,进行必要的抄录和细细品味。浏览时,一般要注意读物的标题,前言、后记、以及内容提要等,以了解写作意图、论著的意义。除此之外,再通过扫读该书刊的目录和各级标题,以及主要章节、段落。以进一步寻找自己所想要获取的信息资料。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读课文即要求学生采取精读的方法对文章活作品进行细心、完整的阅读。对作品或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行文思路、遣词造句、写作方法等有个明白、深入的了解。要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先弄清每个词语、句子的含义。词语的含义时丰富多彩的,句子的意思是有特定环境的,光靠查工具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通过考察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准确的理解它的含义。这就需要对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体味和推敲”,这是独立阅读时很重要的环节。它是合作的基础,若无个人深入的思考,就难以提高合作的质量。
怎样理解词语、句子的语境义?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分析方法:A.换词(句)比较。即用可以代替的词语、句子,两相比较,看出词语(句子)的表达魅力。B.结合作者思想感情来体味。有些词句由于作者思想感情的不同,包含的轻与重、褒与贬、正与反、庄与谐、直与曲等情味和色彩是不同的。C.联系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体味词语的含义。现代汉语的多义词较多,能表示几个相互联系着的不同意义,除了本义外,还有若干引申义。要正确理解词义,就要从句意中去体味作者到底采用了哪种意义,不可“望文生义”,笼统地用本义去穿凿附会。
D.要善于体味文章重用得恰当的平常词语的意味、善于体味动词、形容词运用的精妙之处,一些特殊副词的妙用也要品味。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这里要求学生运用探究性阅读方式学习课文。而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关键。探究的问题应该是课文中内容上或表达上的疑难问题。怎样提出?最重要的是认真自读课文。“有自己的心得”则强调阅读时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由于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提出的看法会有所不同,当大家把看法和疑问都提出来时,探究性问题就产生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一人之力时不行的,就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合作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上的合作主要有两种: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在小组里,大家围绕提出的问题各自发表意见,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经过讨论和争辩,求得问题的解决。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提交到全班进行交流,经过讨论争辩达到一致的认识,即使一时意见不一致,也没有什么关系,以后继续合作,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