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省界来水水质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水质及达标状况分析

肖群

(上海市水文总站上海 200232)

摘要: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尾闾,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受上游边界来水影响明显。2006年~2011年

间,随着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水质略有好转,但距离“三条红线”要求仍相

距甚远。2011年,沪苏、沪浙边界19个水功能区达标率仅21.1%,沪苏边界水功能区达标率为50%,沪浙边界均未

达标。边界水功能区的低达标率已成为上海市水功能区达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关键词: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上海市地处长江口,太湖流域尾闾,西接江浙两省,省市边界来水水质对其水功能区达标率造成直接影响。为切实反映边界水功能区水质状况,自2006年起,上海市水文总站对边界水功能区水质开展全面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水质略有改善,但达标状况仍不容乐观,与“三条红线”的要求相距甚远。

1 概况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共19个,18个缓冲区、1个保护区。其中沪苏边界水功能区8个,包括7个缓冲区和1个保护区(太浦河自江苏流入上海,故本文将其归入沪苏边界功能区);沪浙水功能区11个,均为缓冲区。19个边界水功能区中有16个处于黄浦江水源地保护区上游,对水源地水质产生影响。为简化起见,下文各功能区名称描述中均略去苏沪、浙沪、苏浙沪等边界类型。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情况详见表1,各水功能区及水质监测断面详见图1。

图1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示意图

2 水功能区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根据上海市地理位置特性及本地水质特点,本文水功能区达标评价采用双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值法。先求出每个水功能区双指标的年均值,再与该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比较,若两指标均达标,则该水功能区达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区域内水功能区达标率。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本市边界水功能区近期目标水质均为Ⅲ类。

3 水功能区单项指标分析

3.1高锰酸盐指数

2006年~2011年间,上海市19个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在3.6mg/L~11.7mg/L之间,属于Ⅱ类~Ⅴ类;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在5.3%~31.6%之间。与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下降幅度在-5.3%(负值表示上升,下同)~26.7%之间;2007年起,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呈上升态势。沪苏边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低于沪浙边界,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也明显高于沪浙边界。详见图2~3。

沪苏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在3.6mg/L~9.7mg/L之间(见图4),属于Ⅱ类~Ⅳ类,其中盐铁塘和苏州河缓冲区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功能区;沪苏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在12.5%~75.0%之间。与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下降幅度在-4.6%~26.6%之间。从变化趋势来看,盐铁塘缓冲区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趋于稳定,浏河缓冲区波动幅度较大,其余各功能区逐年略降;沪苏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呈上升态势。

沪浙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在5.5mg/L~11.7mg/L之间(见图5),属于Ⅲ类~Ⅴ类,其中大泖港上游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明显高于园泄泾上游功能区;沪浙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在0%~9.1%之间。与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下降幅度在-5.3%~26.7%之间。从变化趋势来看,各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略下降;

沪浙边界水功能区仅俞汇塘缓冲区2009年和2010年高锰酸盐指数达标。

图2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

图3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

图4 沪苏边界水功能区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

图5 沪浙边界水功能区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

3.2氨氮

2006年~2011年间,上海市19个边界水功能区氨氮年平均浓度在0.33mg/L ~7.08mg/L 之间,属于Ⅱ类~劣Ⅴ类,各功能区氨氮浓度差异较大;氨氮达标率在10.5%~31.6%之间。与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下降幅度在-45.6%~74.3%之间;2006年起氨氮达标率逐年上升,至2009年趋于稳定。近两年来,沪苏边界氨氮浓度低于沪浙边界,且氨氮浓度下降态势明显,氨氮达标率也明显高于沪浙边界。详见图6~7。

沪苏边界氨氮年平均浓度在0.33mg/L ~7.08mg/L 之间(见图8),属于Ⅱ类~劣Ⅴ类,苏州河、盐铁塘和急水港缓冲区氨氮浓度相对较高,太浦河、大朱厍、元荡和淀山湖氨氮浓度相对较低;沪苏边界水功能区氨氮达标率在0%~50.0%之间。与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氨氮浓度下降幅度在7.4%~74.3%之间。从变化趋势来看,浏河、盐铁塘两功能区氨氮浓度趋于稳定,其余各功能区氨氮年平均浓度均明显下降,其中太浦河、大朱厍、元荡和淀山湖功能区近年来氨氮均达到Ⅲ类水标准;沪苏边界水功能区氨氮达标率2009年起稳定在50.0%。

沪浙边界水功能区氨氮年平均浓度在0.51mg/L ~4.00mg/L 之间(见图9),属于Ⅱ类~劣Ⅴ类,

大泖港上游功能区氨氮浓度明显高于园泄泾上游功能区,俞汇塘和大蒸塘缓冲区氨氮浓度均达到Ⅲ类水标准。与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氨氮下降幅度在-45.6%~31.8%之间。从变化趋势来看,2006年至2009年间各功能区氨氮年平均浓度有所下降,但2010年和2011年略有反复;沪浙边界氨氮达标率自2007年起基本稳定在18.2%。

图6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氨氮年平均浓度度

图7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氨氮达标率

图10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达标率

图8 沪苏边界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氨氮浓度

图9 沪苏边界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氨氮浓度

4 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4.1边界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2006年~2011年间,上海市19个边界水功能区达标率在0%~26.3%之间,总体呈上升态势。2006年和2007年各功能区均未达标;2008年达标2个,达标率为10.5%;2009年和2010年分别达标5个,达标率均为26.3%;2011年达标4个,达标率为21.1%。沪苏边界水功能区达标率高于沪浙边界,详

见图10。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单项达标率均大于双指标综合评价达标率。详见

表2。

沪苏边界水功能区达标率在0%~

50.0%之间,自2008年上升后,2009年~2011年达标率均为50%,趋于稳定;高

锰酸盐指数单项指标达标率高于氨氮。

沪浙边界水功能区达标率为0%~9.1%之间,仅园泄泾上游水功能区俞汇塘缓冲区于2009年和2010年达标。氨氮单项指标的达标率高于高锰酸盐指数,但不达标功能区氨氮大部分均属于劣Ⅴ类,距目标Ⅲ类相距甚远。

表2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主要监测项目达标率统计表

4.2 下游受影响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上海属于典型的感潮河网地区,河流水质受上游来水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但在陆域边界部分,潮汐作用明显较弱,主要受上游来水的影响。与边界19个水功能区直接和间接相通的下游水功能区共计26个。2006年~2011年间,26个下游水功能区达标率在0~26.9%之间,与边界水功能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6年和2007年各功能区均未达标;2008年达标1个,达标率为3.8%;2009年达标7个,达标率为26.9%;2010年达标5个,达标率为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