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分类赏析

合集下载

古人咏月诗卷

古人咏月诗卷

古人咏月诗卷月,是古代文人墨客中常被赞美、咏叹的主题。

无论是在古代诗词中,还是在传世的绘画作品中,人们总是能感受到古人对月亮深深的醉迷与崇敬。

月亮,如同一卷诗歌,缓缓展开,展示出令人心醉神迷的美。

一、明月如镜,洞察人心秋夜的月色总是格外美丽,在皎洁的月光下,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映照得清晰而透明,仿佛一面明亮的镜子。

古人常常用明月如镜来描绘月亮的美丽与神秘。

在《春秋·召公》中,月被描述为“明月照我床,星星争先后”,展示了月亮闪耀的光芒与众星争辉的情景,折射出古人欣赏月亮的纯真态度。

二、皓月当空,照我独行在古代文人眼中,醉心于月亮并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情感,而是一种寄托于月亮寂寞的心灵。

月亮的寂寞与孤独,恰如古人在世界中的独行,有时令人痛苦,有时却成为一种快乐。

南宋文人周邦彦笔下的《苏幕遮·燎沉香》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通过描绘月明星稀的夜晚,传达了古人孤独的内心感受。

三、明月如珠,拱照人间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古人将月亮与美好事物相结合的意象。

正因为月亮如珠,才能用来拱照人间的美好。

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描绘银烛秋光的情景,强调了月亮与牵牛织女星相映成趣的美好画面。

四、皎洁明艳,皓月当空古人将明亮皎洁的月亮喻为“皓月当空”。

在古诗中,这一形象经常出现,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

宋代文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明月皎洁送清辉,领风摇荡动人衣。

”通过将明月皎洁的形象与摇曳的风相连接,创造出唯美的情景,展现了古人眼中月亮的灵动之美。

五、待到明月松间照古人不仅对明亮的月光情有独钟,也对月亮的映照之景深感迷恋。

在景色中加入月亮的映照,使景色更加美丽动人。

唐代白居易的《夜泊牛渚怀古》中写到:“银汉迢迢垂虹霁,秋空团团满晓彩。

”通过将月亮的明亮与天空中的虹霁、晓彩相互映照,将美中蕴含的婉约情调完美展示。

咏月诗整理与赏析

咏月诗整理与赏析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赏析:1、《泊秦淮》: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2、《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

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3、《塞下曲》: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4、《漫成一首》: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抓住了江夜的特色。

“去人只数尺”是说水中月影离诗人很近,这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透明。

诗一开篇便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碧波荡漾、月影摇曳、江天一色的夜景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5、《月夜》: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诗人,今天仍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

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唐宋诗人之一,李白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追捧和赞赏,他的诗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其中,他的“咏月诗”也博得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和深刻研究。

本文将聚焦在李白的《咏月诗》的研究上,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讨论李白的“咏月诗”中所涉及的文学概念,如月诗的代表性作品、文学效果以及其独特的文学思想等内容。

一、李白的“咏月诗”及其代表性作品李白的“咏月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咏月诗作品包括《咏月夜上受降王门送别》、《望月怀远》、《望月》、《望月怨》、《望月怨古人》等。

其中《咏月夜上受降王门送别》,是李白咏月诗中最出色的作品,被人们视为“国语诗之宝”,也是朝廷受降时的胜利之诗,内容描绘了夜晚空中弯弯月影、大汉护城河、两军相遇之景,气势宏大非凡,表达了作者朝廷受降时的特殊情绪,十分动人。

另一个着名的咏月诗作品是《望月怀远》,它表现了作者对文学沉思的特殊情感,歌颂了月亮的美丽之美,与李白的精神文化思想息息相关。

二、李白“咏月诗”的文学效果李白的“咏月诗”表达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社会风貌的悲情之情,对文学的思考、对未来的期待,在情感上表现为深厚的理性思考,细致小心的文学创作,从而获得了千古流传的文学效果。

李白的“咏月诗”在文学上具有超越时空、高超技巧、内容丰富及气势宏大的特点,道出了作者深刻的文学思想。

比如李白的《望月怀远》,以月亮表达出作者未来憧憬的心情,对文学创作和未来事业的期待,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象征着文学探索的精神。

三、李白“咏月诗”的文学思想李白的“咏月诗”是他的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它体现出李白的文学思想。

一方面,李白在咏月诗中表现出强烈的审美情感,以自然美景表达出他的情怀,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反映出李白的审美情感和宗教信仰;另一方面,李白在诗歌中也表达出他的政治思想,像《夜上受降王门送别》这样的诗,描绘出他对政治变迁的坚守不懈,以及对朝廷受降时的心情,体现了李白的政治思想。

2018精选版咏月诗词赏析

2018精选版咏月诗词赏析
唐宋咏月诗词赏析 赵淑芳
1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的确,在月亮上载满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古 代诗人们看着月亮,总会油然而生自己独特 的感慨,许多千古名句也就此产生。
2
月亮,曾被人们赋予许多美好的别称:如称“月 魄”、“太阴星”;称新月为” “玉钩”“天上分金 镜,人间望玉钩。” (李贺《七夕》 )称圆月为“玉盘”、 “冰轮”、”冰镜”;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 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所以称月亮为“兔嫂”、 “兔影”、“兔轮”唐卢照邻《江中望月》:“沉钩 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3
还传说月中有桂树,有“吴刚伐桂”神话;所 以称月亮为“桂魄”、“桂月”唐王维《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己薄未更衣。”
另外,还有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就是 “烯娥奔月”;人们因此称月亮为“月娥”、“嫦 娥”:唐孟郊《看花》诗之一:“月娥双双下,楚 艳枝枝浮”,宋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
5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对联

明月多有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南唐张泌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人袁枚
6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赞

——唐诗人曹松 明

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 无 ——对联 私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逢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宋代词人吕本中《采桑子》 。

古诗咏月·追随落日尽还生翻译赏析

古诗咏月·追随落日尽还生翻译赏析

古诗咏月·追随落日尽还生翻译赏析
《咏月·追随落日尽还生》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

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

【注释】⑴咏月:大约作于实施变法之中或之后。

⑵尽还生:指月亮晦而复明。

⑶浮云:遮月之云。

⑷清光:清明的月光。

【赏析】《咏月》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为咏物诗。

本诗表层意义即是描写月的变化、运行;写在月的万里清光之下,该是何等舒畅!然而,由于山有虎豹,江有蛟龙,我们却不敢自由地行走,不能充分地享受这良宵。

《咏月》诗中诗人有所寄寓。

这天上“清光”,原来象征着主政的君王。

而那些浮云,那些蛟龙虎豹,无非是在改革之中或糊涂、或险恶的人们。

这首咏月诗,曲折地表现出实施变法过程中痛苦体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杜甫的咏月诗句

杜甫的咏月诗句

杜甫的咏月诗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咏月诗句。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以及简要的赏析:1. 《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居夔州之时。

全诗借月抒怀,通过描绘月色之美,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身世之感。

- 赏析:首句“万里瞿唐月”以大景象起笔,展示出月光洒在瞿塘峡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月光照亮暗室,照耀青天的情景,体现了月亮的明亮与高远。

诗人将自己的情绪寓于对月亮的描写之中,“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以乌鹊夜飞的形象收尾,既象征着自己的流离失所,也预示着国家的命运多舛。

2.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思念弟弟的作品,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散和生死不明的悲痛。

- 赏析:“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已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它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在这里,月亮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成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的载体。

3.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是杜甫晚年离开成都,漂泊至渝州时所作,展现了他个人命运的坎坷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星空广阔而宁静,月光照亮江面的壮观画面。

这里的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心境,映射出他对人生的无常和苍凉的感慨。

这些诗句都是杜甫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也有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咏月诗系列解读(下)

咏月诗系列解读(下)

本来 ,此刻一般 的月色就 已经足够使 苏东坡兴 奋 了,可是没有想 到张怀民那里 ,在承天 寺的天井
里 , 色更 是 精 彩 。 月
这篇文章 的精华 ,就在 于对月色 的精彩 写得十 分精彩。 首先 ,文本的主体是月 色 ,但是没有直接 提到 月。 苏东坡 的笔力集 中在月色的明亮 , 但又不提月色
遇合 。 闲心 就 是超 越世 俗功 利 之 心 。 东 坡 正 是 以这 苏 样 的 闲 心 对 待逆 境 的 。即 使 在 逆境 中 , 以平 常 心处 也
情, 享受难得 的 、 欢乐的心情 。本来到了夜里 , 解衣欲
之, 这样 的人才是一个 内心丰富的成熟 的人 。

耋 — 一j / _ {]_’ 0 三l _ _ ; , ≯ i≥ 0 ,
谈》 中说 : 东坡 昔 与客 游金 山 , 中秋 夕 , 宇 四 垂 , 适 天

么新意 。但若果 真如此 ,苏东坡 的词就 没有 必要 写 了。幸而 , 苏氏的整个命意却与李 白有所不 同。李 白 的主题是人 的生命与 大 自然相 比是暂短 的 ,虽然暂 短, 但仍 然要潇洒地欢 度 ; 而苏轼 的却不是 ( 详见 下 文) 。李 白笔下的月亮是没有具体时间的 ; 而苏东坡 面对的月亮 , 中秋的月亮 。李 白的月亮 , 是 固然引起 了戍客的乡愁 和思妇 的怀远 ,但并不是 指具 体的个 人, 而是一般概括 , 富于哲理性 ; 而苏东坡的想象 中,
玉宇 , 高
转朱阁 , 绮户 , 无眠。不应有恨 , 低 照 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 有悲欢 离合 , 月有 阴晴 圆缺, 此
事 古难 全 。但 愿人 长 久 , 里共 婵 娟 。 千 这 首词 明显 地 受 到李 白 的影 响 , 白 的“ 天 明 李 青 月来几时 , 今停杯一问之”被苏东坡转化为“ 月 我 , 明 几 时有 , 酒 问 青 天 ” 这 好 像 基 本 上 是 抄 袭 , 有 什 把 , 没

中秋节咏月诗

中秋节咏月诗

中秋节咏月诗一、原文:《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二、衍生注释:1. “暮云收尽”:傍晚时候的云彩逐渐散开消失。

2. “溢清寒”:满溢着清冷。

中秋夜晚,天气渐凉,那种清冷的感觉好像从月亮上满溢出来。

3. “银汉”:银河。

4. “玉盘”:这里把月亮比作玉盘,是很常见的一种比喻,形容月亮又圆又亮,像玉制的盘子。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是一首咏月兼感怀的诗。

以中秋月为切入点,感叹人生聚散离合。

情感较为复杂且惆怅,既有对中秋月圆美景的欣赏,又夹杂着对人生无常的感喟。

从表现手法来看,首句描绘出中秋夜天空的云散月出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又清冷的感觉。

“银汉无声转玉盘”用视觉描写出月亮像玉盘一样在银河的映衬下转动的画面,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而后两句情绪一转,“此生此夜不长好”直接表达出这样美好的夜晚不会常常拥有,“明月明年何处看”则是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聚散无定通过对明年赏月之处的疑问表达出来,说是疑问,其实更多的是对人生充满变数的感叹,短短几句写出了世事的变幻莫测。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官,但却有着豁达乐观的一面,又不时流露着细腻的感伤情绪。

他的诗词成就极高,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无论是豪迈壮阔的诗句,还是像这首诗中略显惆怅的咏叹,都非常经典。

五、运用片段:1. 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在院子里赏月。

突然飘来一朵薄云遮住了半边月亮,老爸嘟囔着:“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啊,这云有点煞风景。

”爷爷笑着说:“这云遮月也是一种美景嘛,就像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但是月亮终究会露出来的。

”苏轼这首诗就在这淡淡的月色下被一家人提及和解读。

2. 在大学的中秋诗会上,有个同学上台朗诵道:“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他说:“就像我们现在在大学里共度中秋,大家来自天南地北,毕业后各奔东西,这份美好不知道下次在哪里团聚,就像这中秋月每一年都有,可是身边相伴的人却难以确定,正如苏轼诗里感叹的那样啊。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三首》学习要点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三首》学习要点

《咏月诗三首》学习要点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公元701年2月8日诞生于碎叶城,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青年时期喜游历,广结友: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某某省安陆县)。

他希望通过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某某、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某某任城(今某某某某)。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命途多舛,内心烦,作诗排遣: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内心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今某某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某某某某)、某某(今某某某某)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某某当涂县。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原籍某某襄阳,生于某某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被称为“史诗”。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某某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后来在某某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某某、某某)。

五言咏月诗

五言咏月诗

五言咏月诗《咏月》月出幽林暗,清辉洒静潭。

寒光凝玉露,冷影入云岚。

衍生注释:- “幽林”:幽深的树林,是月亮升起时所在的背景,这种环境往往给人一种静谧、神秘的感觉。

- “清辉”:清澈明亮的光辉,这里特指月光,形容月亮的光芒纯净皎洁。

- “玉露”:秋露,因为其晶莹剔透像玉一样,所以被称为玉露。

赏析:主题上,本诗主要描绘的是月光下的景象,以月亮为核心展示出一种清冷寂静的画面。

从情感方面来说,全诗透着一种淡淡的孤寂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在表现手法上,首句“月出幽林暗”采用了视觉描写,月亮出来使得原本幽暗的树林变得有层次感,一个“暗”字正好衬托出月光的亮。

“清辉洒静潭”则是进一步写月光洒在安静的水潭上,“洒”字让月光有了动态感。

“寒光凝玉露”描绘出寒冷的月光下秋露凝结的画面,传递出一种清冷的气息。

最后“冷影入云岚”,月亮的影子仿佛进入云雾之中,使得这种清冷孤寂的意境更加深远。

作者介绍:从诗中的用词和描述场景来看,作者很可能是一位喜爱自然、心思细腻且内心又蕴含着些许孤独情绪的人。

他善于观察自然中的细微之处,像月光下的各种景象,并能以简洁的五言诗句勾勒出来,应是有一定文学素养的隐士或文人。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山中的夜晚,和朋友一起露营。

周围是安静的树林,潭水在不远处。

这时突然看见月亮升起来了,朋友感慨景色太美,我就说:“月出幽林暗,清辉洒静潭啦。

你看这月亮一出来,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

”例子二:秋天的夜晚,一个人走在乡间小路上,路边的草丛里有露珠,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觉得那股清冷劲和古诗里写的很像,心里默默念着“寒光凝玉露,冷影入云岚”,突然感觉这首诗很是应景。

例子三:参加一个诗词分享会,主题是关于描写夜晚景色的诗。

我站起来介绍说:“有这么一首五言诗,叫《咏月》。

当你想象在一个幽静的树林里,月亮慢慢升起,清冷的月光洒在静潭之上,那景象就像诗里写的‘月出幽林暗,清辉洒静潭’那样,那种寂静又有点孤寂的美感一下子就能从诗里感受到了呢。

咏月诗歌大赏

咏月诗歌大赏

咏月诗歌大赏月亮,是诗人们最喜欢吟咏的对象之一。

它的圆满和神秘,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在这个咏月诗歌大赏中,我们将一同探索诗人们对于月亮的诗意描绘,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绪。

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杜牧以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于月亮的赞美之情。

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于月光下的景物描绘,诗人展现了秋夜的宁静和凉爽。

他将月亮与牵牛织女星相提并论,传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第二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以对于月亮的思念和渴望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的感慨。

苏轼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他通过对于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思考。

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成为了后世流传的经典句子,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疑问和追问。

第三首诗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月光光》。

这首诗以对于月亮的温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的追求。

余光中写道:“月光光,照地上。

照我家的小花坛。

”他将月亮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传达了对于家庭温暖和幸福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于月亮的喜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首诗是现代诗人北岛的《月亮》。

这首诗以对于月亮的抒情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北岛写道:“月亮,你好像我的心,默默地在我身旁。

”他将月亮与自己的内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寻求。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追求的坚持。

咏月诗歌大赏中的这些作品,展现了诗人们对于月亮的不同情感和思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人们都通过对于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生活、自由、美好的追求。

月亮作为一个永恒的存在,给予了诗人们无尽的灵感和创作的力量。

在这个咏月诗歌大赏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对于月亮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的追求,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月亮在人们心中的独特意义。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解析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解析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的来历
•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 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 节”。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 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吃月饼是节日的另 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自学指导二
比正确译讲
根据课下注释,译讲本首词。
时间:4分钟
译文: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
注音与字词:
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大声齐读 十五夜望月
月光满地
王建
中秋的晚 上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赏析
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 地点和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 冷寂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 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 两句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 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 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
。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这
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 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 的赞美和热爱。

咏月诗分类赏析

咏月诗分类赏析

咏月诗分类赏析一轮明月,高悬于碧空。

她仙子般迷人的魅力,穿越了千古时空,令多少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魂牵梦萦,遥寄情思!我们和诗人一起赞美明月的皎洁,感受月下风光的美丽可爱;听诗人望月抒怀,倾吐动人心弦的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洞悉诗人们所表达的高洁情怀、远大志向……诵读着那些扣人心魄的佳句,我们总想将那美好的意境永远铭记于脑海深处。

一、月夜美景类《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是有声有色、动静相衬、美妙迷人的春月。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虚实相映、亲近可爱、为人销愁的秋月。

更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丽的山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谐美妙的柔月。

“昨夜月明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沁人心脾的香月。

月亮如神奇的灵光,令天地万物生辉。

二、望月怀乡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思乡情深,加之世道艰难,壮志未酬,以致夜不能寐。

皓月当空,照在床前,恍惚之中,疑为秋霜。

既有月光的空明,又有冷月的清寒。

凝望皎洁的明月,诗人浮想联翩,思念故乡,思念家人。

更有诗云“山隔不知云近远,只将明月作乡亲”,爱月之心,思乡之情,浑然一体。

月亮像是母亲多情的眼睛,远行的游子永远走不出她的深情凝眸。

三、月下思亲类《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年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事未休,露白天寒,诗人于夜间望月思亲。

兄弟分散,有家难归,诗人内心悲痛,深切地思念几个分散的弟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景色壮美,气象雄浑。

虽然远隔千里,然而心心相印,共望明月,彼此相思。

此时的月亮里该有一张“全家福”吧?四、望月怀友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山水相隔,友人难以见面,中天明月,千里可共。

咏月诗句赏析

咏月诗句赏析

咏月诗句赏析咏月诗句赏析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4、明月楼高休独倚。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5、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7、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9、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1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11、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1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1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东坡《水调歌头》1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16、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17、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1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1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2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2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23、淡云来往月疏疏。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2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25、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建枢《咏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建枢《咏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建枢《咏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月原文: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咏月注释
1李建枢:唐代诗人。

2咏:描述。

3婵娟:非常美好的姿态。

4度:次,回。

咏月简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小诗。

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
诗人通过对自然交替的变化,领悟到光阴的无情,岁月短暂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诗词作品:咏月诗词作者:【唐代】李建枢诗词归类:【感时】。

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作品赏析:此当是至德二载七月作,故云“秋期近”。

是时官军尚在扶风,至闰八月二十三日,始命郭子仪收长安。

国西营,指扶风军士。

扶风,在长安西北也。

天上秋期近①,人间月影清②。

入河赡不没③,捣药兔长生④。

只益丹心苦⑤,能添自发明⑥。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⑦。

(上四月中之景,下四月下之怀。

蟾兔,承月影来,紧注下半截意,言月色常明如此,恐照已照人,各惹愁恨耳。

三四借蟾兔点染,不必另生议论。

)①高昂诗:“天上人间无可比。

”《诗》:“秋以为期。

”②梁简文帝诗:“月影出迟迟。

”③庾肩吾《望月》诗:“渡河光不没。

”④张衡《灵宪序》:”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说文》:“蟾蜍,虾蟆也。

”傅玄《拟夭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⑤又诗:“丹心为寸伤。

”⑥吴质笺:“白发生鬓,所虑日深。

”⑦戴暠诗:“西园偏照人。

黄生曰:此诗咏月,全首作嗔怪之词,实与《一百五夜对月》同一奇恣,特此首精深浑雅,故读者不见其奇耳。

王嗣奭曰:杜诗凡单咏一物,必有所比,此诗为肃宗而作。

天运初回,新君登极,将有太平之望,秋期近而月影清也。

然嬖幸已为荧惑,贵妃方败,复有良梯,入河而蟾不没也。

国忠既亡,又有辅国,捣药之兔长生也。

所以心愈苦,而发增白耳。

张綖曰:蟾兔以比近习小人。

入河不没,不离君侧也。

捣药长生,潜窃国柄也。

丹心益苦,无路以告也。

自发添明,忧思致老也。

故结言休照军营,恐愈触其忧耳。

当时寇势侵逼如此,而近习犹然用事,何时得见清平耶。

咏月王安石原文及译文注释

咏月王安石原文及译文注释

《咏月》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译文和注释:原文:
夜色渐浓厚,明月出东篱。

此时见月明,团圆景相似。

人隔千里外,共赏同一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夜幕渐渐降临,月亮升起在东边的篱笆上。

在这时刻看到明月,感觉到的团圆景象是如此相似。

尽管人之间隔着千里之遥,却共同欣赏着同一轮月亮的光辉。

但愿人们能够长久地健康生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注释: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这里用来代指窗户或东方,因为月亮通常从东方升起。

- 婵娟:指月亮,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月亮美丽的词语。

- 千里共婵娟:意指即使人们相隔很远,也能看到同一轮月亮,从而产生一种共同的情感联系。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抒情手法,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长远健康和幸福生活的祝愿。

描写月亮的诗句的赏析

描写月亮的诗句的赏析

描写月亮的诗句的赏析描写月亮的诗句的赏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它的意蕴十分丰富。

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下文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朴实无华,信手拈来,语意简单明了,却又言之不尽。

“疑是地上霜”这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把床前的月光比作地上之霜。

“霜”字用得极妙,霜作为大自然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象,有两种特征:一种是形态上即色白,另一种就是性质上的寒冷。

诗人用霜来比喻月光,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异乡的孤寂凄凉之感。

其实把月光比作霜并非李白的独创,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也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构思巧妙。

李白吸取前人精华,登高望远,算是运用得最为出色的一个。

“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则将诗人从奇特的想象之中拉回现实,同时向读者交代诗人是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清霜。

这两句主要月描写光,自古描写月光的诗不可胜数,李白的这首《静夜思》突破前人窠臼,将古诗中月光的意象深入广大人们的心中,具有无尽的魅力。

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

首联点题,“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相呼应。

从“夜寂”、“独上”等词语中,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怅惘的心情。

颔联“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写登楼所见夜景,把秋月之下古城夜景描绘得非常传神。

唐诗咏月诗

唐诗咏月诗

唐诗咏月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衍生注释:- “疑”在这里是“好像”“仿佛”的意思。

诗人睡眼惺忪之际,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恍惚以为是地上的霜。

赏析:-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

短短的二十个字,把客居他乡之人在深夜因见明月而引发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真挚、纯粹,是思念故乡的经典表达。

- 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和动作描写。

首先把月光比作霜,既能体现出月光的皎洁清冷,又烘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而后“举头”“低头”两个简单的动作,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

从看到明月引发的心理活动,到低下头沉浸在思乡情绪之中,自然流畅得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却极具感染力。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一生喜好游历,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

不同的经历让他的诗歌情感内涵十分丰富,思乡之感也是他诗歌主题中的重要部分。

他的丰富情感和出众的才华相结合,使得他的许多诗作都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运用片段:例一:在外地打工的小张,每到夜晚看到窗外的月光照进宿舍,总会想起家乡的父母。

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诗就像一把钥匙,一下打开了他思乡的心门。

他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院子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乘凉看月亮的情景。

例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一个诗歌朗诵比赛。

小李的朗诵主题是关于思乡的,当她饱含深情地朗诵出李白的《静夜思》,那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仿佛带着所有人进入到远在他乡之人的内心世界。

台下观众也不禁被感染,开始思念各自远方的故乡,因为诗中的情感是那么普遍而真实。

例三:有一次旅行团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过夜。

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讲起各自的故事,这时忽然看到一轮明月高悬。

一位团员感慨起来,讲起自己外出多年不能常常回家,此情此景突然就懂了李白的《静夜思》。

他对着明月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月诗分类赏析
一轮明月,高悬于碧空。

她仙子般迷人的魅力,穿越了千古时空,令多少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魂牵梦萦,遥寄情思!
我们和诗人一起赞美明月的皎洁,感受月下风光的美丽可爱;听诗人望月抒怀,倾吐动人心弦的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洞悉诗人们所表达的高洁情怀、远大志向……诵读着那些扣人心魄的佳句,我们总想将那美好的意境永远铭记于脑海深处。

一、月夜美景类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是有声有色、动静相衬、美妙迷人的春月。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虚实相映、亲近可爱、为人销愁的秋月。

更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丽的山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谐美妙的柔月。

“昨夜月明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沁人心脾的香月。

月亮如神奇的灵光,令天地万物生辉。

二、望月怀乡类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思乡情深,加之世道艰难,壮志未酬,以致夜不能寐。

皓月当空,照在床前,恍惚之中,疑为秋霜。

既有月光的空明,又有冷月的清寒。

凝望皎洁的明月,诗人浮想联翩,思念故乡,思念家人。

更有诗云“山隔不知云近远,只将明月作乡亲”,爱月之心,思乡之情,浑然一体。

月亮像是母亲多情的眼睛,远行的游子永远走不出她的深情凝眸。

三、月下思亲类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年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事未休,露白天寒,诗人于夜间望月思亲。

兄弟分散,有家难归,诗人内心悲痛,深切地思念几个分散的弟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景色壮美,气象雄浑。

虽然远隔千里,然而心心相印,共望明月,彼此相思。

此时的月亮里该有一张“全家福”吧?
四、望月怀友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山水相隔,友人难以见面,中天明月,千里可共。

月本无感,诗人有情,明月成了可托付的信使。

《望月怀友》“浮云卷尽看朣胧,直出沧溟上碧空。

盈手水光寒不湿,流天素彩静无风。

酒花荡漾金樽里,棹影飘飖玉浪中。

川路正长难可越,美人千里思何穷。

”全诗不露一“月”字,却将“路正长难可越”的相思失望之情融入秋月一般的
“寒”意之中。

五、中秋赏月类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寂的月夜,诗人立于中庭,观望明月,仿佛秋思与明月一齐落入诗人的情怀了。

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达出词人豁达开朗,积极进取的情怀。

最后两句,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祝福,明月相共,两心相照,照出一个美好的境界。

此外还有想象奇妙、出语惊人的“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的中秋之月,是不是因为四海之人目光殷勤的拂拭而加倍的明洁呢?
六、对月把酒类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得其乐之中弥漫着难以掩饰的哀愁,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那酒里恐怕也斟进了三分月光,越发的清冷孤寂了。

写月的、描月的、咏月的、议月的古典诗词,信手拈来,随口念出。

“人生代代无穷尽,江
月年年只相似”。

咏月诗词如同中天明月,照亮了一代代心系明月之人。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审美的善思的心,这些诗词便会将那皎皎月光和我们融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