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合集下载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光速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验证光速的近似值,并了解光态传播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原理光速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用符号c表示,其数值约为3×10^8 m/s。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因折射现象而速度减慢,而在空气中的光速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种间接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我们将利用反射现象,通过测量光的路径差和时间差来计算光速。

三、实验器材1. 光源:激光器或白炽灯等;2. 实验仪器:光程差测量装置(如迈克尔逊干涉仪);3. 光探测器:可用光电二极管等;4. 时钟或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将光源安装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的一个入射口上,并将另一个光路口与光探测器相连;2. 调整干涉仪,使得两个光路中的光程差为零;3. 同时打开光源和计时器,并观察计时器的读数;4. 保持光路稳定,记录光探测器接收到信号的时间;5.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得到光速的实验测量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数据如下所示:测量次数时间差(秒)1 0.2122 0.2053 0.2084 0.2105 0.215光速的实验测量值为时间差的平均值。

假设光在空气中的路径差为d,时间差为t,则根据光速的定义可知c = 2d / t。

经过计算,得到光速的实验测量值为2.9×10^8 m/s。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差,间接测量了光速。

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9×10^8 m/s,与已知的光速3×10^8 m/s相符合。

该实验结果的误差主要来自实验仪器的精度和实验环境的干扰。

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实验仪器的精度、控制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增加实验数据的重复次数等。

综上所述,本实验成功地测量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验证了光速的近似值。

光速测量调制法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调制法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速测量调制法实验报告篇一:激光光速测量实验报告综合物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激光光速的测定系别专业班号实验日期20XX年5日姓名学号交报告日期20XX年6月1日实验仪器:he-ne激光器及电源适配器,实验基台,透镜及反射平面镜,光接收器,示波器及函数发生器,30米卷尺及平板小车,连接电缆若干实验简介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调整激光器输出为高频周期脉冲方波信号,等距改变激光传输光程并用光接收器接收反射信号,利用示波器便可以测定光速。

理论基础在自由空间内光的速度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自然常数,光源的速度与观察者的相对速度无关,且有以下规律1.光的速度,是宇宙见任何事物速度的上限2移动物体接近光速,遵循一套物理原则,不符合牛顿定律且超过了我们的直觉假设。

实验预备1.准备了光接收器和红光激光器2.在实验基台上,依次放置好激光器,透镜和光接收器,并将反射平面镜放置在另外一个平板小车上。

3.反射平面镜放置的平板小车须有10—20m活动空间。

4.调整平面镜垂直及水平,使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水平高度。

5.使用bnc同轴线缆连接TTL与示波器通道1,使用RcA-bnc线缆连接光接收器与示波器通道2,使用3.5mm耳机线-bnc线缆连接激光器电源与函数发生器输出接口。

6.设置函数发生器为方波,频率设置-3mhZ,调节函数发生器的直流输出和偏移,直至激光器亮度始终为止。

7.调节示波器参数,调整示波器时间轴为25ns/div实验内容1.调整激光反射镜透镜位置和接收器,使信号最大化。

2.在示波器上,调整信号以最大限度的显(:光速测量调制法实验报告)示显示信号变化。

注意测量全程不要更改示踪的水平位置。

3.记录的反射镜的位置d和示波器信号的相位差T4.改变反射镜位置,并重复上述步骤,至少采集7个数据点以上。

实验结果得|m|=0.302m/ns,则通过实验所测得的光速c=3.02*108m/s。

相对误差为(c-c0)/c=0.67%。

光速测量 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 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光速是物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常数,它不仅影响着我们对于光的认识,还与电磁波、相对论等领域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量,探究光速的数值,并了解光速对于光学现象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装置:1. 光源:使用一台稳定的激光器作为光源,确保光源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光路:利用一组镜子和透镜构建光路,确保光线的传播路径尽可能直线并减小误差。

3. 探测器:使用高灵敏度的光电二极管作为探测器,用于接收光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

实验过程:1. 利用光路装置,将激光器发出的光线传播到一定距离的目标物上,并将反射回来的光线接收到探测器上。

2. 通过探测器接收到的电信号,计算出光线传播的时间间隔。

3. 根据测得的时间间隔和传播距离,计算出光速的近似数值。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光速的近似数值。

在光线传播距离为100米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光速约为299,792,458米每秒的结果。

在光线传播距离为500米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光速约为299,792,456米每秒的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距离下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光速的数值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有一定的变化,这可能与实验中的误差有关。

讨论与分析:1. 实验误差:在实际实验中,由于设备和环境的限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误差。

例如,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大气折射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此外,仪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 误差分析:通过比较不同距离下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光速的数值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有一定的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的误差积累导致的。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

3. 光速的重要性:光速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影响着我们对于光的认识和理解。

它不仅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还与电磁波、相对论等领域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测量光速的数值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光速测定实验报告

光速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拍频的概念。

2. 掌握光拍法测光速的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速的理论值,并分析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光拍频是指两束光波频率接近时,由于相位差的变化,产生的干涉现象。

光拍法测光速的原理是利用光拍频现象,通过测量光拍频的频率和光拍频产生的干涉条纹数,从而计算出光速。

光速的公式为:v = λf,其中v为光速,λ为光波的波长,f为光波的频率。

三、实验仪器1. 光源:激光器2. 分光器:半透半反镜3. 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4. 测量仪器:秒表、刻度尺5.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器分为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测量光。

2. 将测量光束引入迈克尔逊干涉仪,调整干涉仪的臂长,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3. 记录干涉条纹的周期T,并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d。

4. 改变干涉仪的臂长,记录新的干涉条纹周期T'和间距d'。

5. 计算光拍频的频率f = 1/T - 1/T'。

6. 根据光拍频的频率和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光速v = λf。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干涉条纹周期T:0.2秒2. 干涉条纹间距d:2毫米3. 干涉条纹周期T':0.3秒4. 干涉条纹间距d':3毫米计算光拍频的频率f:f = 1/T - 1/T' = 1/0.2秒 - 1/0.3秒≈ 2.5Hz计算光速v:v = λf = 2d/T - 2d'/T' = 2×2毫米/0.2秒 - 2×3毫米/0.3秒≈ 3.3×10^8 m/s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测得的光速v ≈ 3.3×10^8 m/s,与理论值c ≈ 3.0×10^8 m/s相近,说明光拍法测光速的原理是正确的。

2. 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的精度和操作误差,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干涉条纹的间距测量和干涉条纹周期的记录。

浙大_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浙大_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速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实验室光速测量仪器的操作。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速的值,并分析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光速测量实验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通过测量光在两个反射镜之间往返的时间,计算出光速。

实验原理如下:1. 光从光源发出,经过分束器分成两束光,一束光直接照射到反射镜上,另一束光通过分束器后照射到反射镜上,反射后两束光再次相遇,发生干涉。

2. 由于光在两个反射镜之间往返,因此光程差为2d,其中d为两个反射镜之间的距离。

3. 根据干涉条纹的移动,计算出光程差的变化,进而得到光速。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速测量仪:包括光源、分束器、反射镜、探测器等。

2. 电脑:用于数据采集和处理。

3. 秒表:用于计时。

四、实验步骤1. 将光速测量仪中的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和探测器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

2. 打开电源,调节光源亮度,使探测器接收到的光信号稳定。

3. 调节分束器和反射镜,使两束光在探测器处相遇,观察干涉条纹。

4. 记录干涉条纹的初始位置。

5. 逐步移动反射镜,使干涉条纹移动一定距离。

6. 记录干涉条纹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

7. 重复步骤5和6,记录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程差的变化Δd和光速v。

2. 对多组数据进行处理,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测得光速v的平均值为3.0×10^8 m/s。

2. 分析实验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测量误差、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

3. 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光速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光速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操作光速测量仪器,提高了实验技能。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光源、不同介质对光速测量的影响。

2. 探讨光速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3. 结合现代光学技术,研究光速测量在光学通信、光学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光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本次光速测量实验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成功的测量了光速。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速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物理实验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用激光束照射下,通过对干涉条纹的观察与计算,可以测量出光的波长λ。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将激光束满足相干性时(保证激光光源的连续性和单色性),我们才能获得清晰的干涉环。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移动,我们可以计算出光路差ΔL。

实验中我们使用银镜片和玻璃片组成干涉装置,利用精密的卡尺测量光路差的大小。

观察到干涉环移动时,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记录相关数据,一般来说,我们会记录两个移动过程,即距离闪过5个干涉环的距离,及再次跨越5个干涉环的距离,然后根据这些距离来计算光程差。

接着我们使用增透膜,将激光分成两束,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分别射向两个反射镜。

其中一个反射镜是可调的,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反射镜的角度,直到两束激光束同时落在两个接收器上,达到斜率为零的状态,此时移动反射镜自动记录下精度微小的位移,通过测量位移时间和两束激光到达接收器的时刻差,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反射镜之间的光路差ΔL。

在测量完成之后,对数据进行检查与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我们要检查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并通过计算改正。

最后,我们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中,就可以得到光速的值。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获得了较为精确的光速值,这也证明了我们所使用的实验装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本次光速测量实验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验,我们通过实验学习到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并对光速和光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实验中还加强了我们对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认知,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光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学习和使用示波器测量同频正弦方波信号相位差的方法3.测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实验仪器:激光器、信号发生器、光接收器、示波器、反射镜等实验原理相位φ=κd,其中φ为相位差,κ为波数,d为光程差。

实验采用平面镜改变光程差d,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光程差d。

信号发生器为直流方波输出,则激光器发出激光脉冲。

激光接收器收到激光信号后输出基频信号,且输出的信号为一正弦波,前后移动平面反射镜的距离,并测出移动的距离进而测出光程差Δd,由于光程差的改变,则信号反射光的信号的相位发生变化,由示波器上可以确定时间t1和t2,计算出时间差Δt=∣t1-t2∣,所以光速c=Δd/Δt。

下面是测量图:示波器激光接收器平面反射镜信号发生器激光器Δd实验内容1.预习实验的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思考应当怎样把实验做好,实验过程中都要做什么,同时,复习一下示波器一些基本的使用和各个按键的功能。

为实验做好准备工作。

2.实验前,认真读完实验仪器的操作说明,了解实验仪器的基本结构,以及实验仪器各部分在实验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实验中应该怎样正确的使用仪器,进入实验状态。

3.在对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的连接线,把实验仪器连接摆放好4.调试实验仪器,由于如果反射镜离的太远,不利于实验中对实验仪器的调试,因此,在调试仪器阶段应当使反射镜离激光器近。

同时,反射镜,激光器,信号接收器应该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由信号发生器发出一矩形方波,作用在激光器上使激光器发出光脉冲,由反射镜反射的信号由接收器转换成正弦波,把正弦波与方波同时输入示波器,由于方波是很稳定的不随反射镜位置的变化,把触发信号选择成方波。

5.选择合适的反射镜位置作为基点,然后移动反射镜的位置,测量实验数据Δd和Δt,处理实验数据,可以用线性来求。

6.整理实验仪器绘图如上所示,则可得光速c=2.7710m/s相对误差为d=(3.01082.77108)/3.0108=7.6%实验结论:(1)实验测出的实验室光速为c=2.77108m/s,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的相对误差为7.6%(2)实验误差分析:实验中数据与真实值有一定的误差,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与:实验仪器的精度造成实验数据测量的误差,以及在读数时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杂散光源的影响,当反射镜的距离远时,激光反射的强度将减弱,这是杂散光源的强度与激光器的强度的比例减小,这样,由信号接受器中接受的信号就有一部分干扰信号,使示波器中的正弦波不是很稳定。

实验三 光速测量实验(参考报告)

实验三 光速测量实验(参考报告)

图1 拍频波场在某一时刻t 的空间分布 光拍法测量光速 【实验目的】1. 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通过测量光拍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

【实验仪器】CG-IV 型光速测定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实验原理】1、光拍的形成及其特征根据振动叠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两列同向传播的简谐波叠加即形成拍。

若有振幅相同为E0、圆频率分别为1ω和2ω(频差12ωωω∆=-较小)的二光束:1011120222cos()cos()E E t k x E E t k x ωφωφ=-+⎫⎬=-+⎭ (1)式中112/k πλ=,222/k πλ=为波数, 1ϕ和2ϕ分别为两列波在坐标原点的初位相。

若这两列光波的偏振方向相同,则叠加后的总场为:121212012122cos[()]22cos[()](2)22x E E E E t c x t c ωωφφωωφφ--=+=-+++⨯-+上式是沿轴方向的前进波,其圆频率为12()/2ωω+,振幅为1202cos[()]22x E t c ωφφ∆--+,因为振幅绝对值以频率为12/2f f f ωπ∆=∆=-周期性地变化,所以被称为拍频波,∆f 称为光拍波频率。

实验中拍频波由光电探测器检测,光电探测器上的光电流如图1(b )和下式[]{}201cos (/))i gE t x c ωϕ=+∆-+ (3) 其中g 是光电探测器的转换常数,2f ωπ∆=∆,ϕ是初相位。

如果有两路光频波,使其通过不同光程后入射同一光电探测器,则该探测器所输出的两个光拍信号的位相差ϕ∆与两路光的光程差L ∆之间的关系 2L f L c c ωπϕ∆⋅∆∆⋅∆∆== (4) 当πϕ2=∆时,∆L=Λ,恰为光拍波长,此时上式简化为c f =∆⋅Λ (5)可见,只要测定了Λ和f ∆,即可确定光速c 。

2.光拍信号的检测用光电检测器(如光电倍增管等)接收光拍频波,可把光拍信号变为电信号。

激光测量光速实验报告

激光测量光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激光测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

3. 掌握激光测速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常数,其值为299,792.458千米/秒。

激光测速实验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进而计算出光速。

实验原理如下:1. 根据光速的定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即c = 299,792.458千米/秒。

2. 设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t,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为d,则有d = ct。

3.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t,结合光速c,计算出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d。

三、实验器材1. 激光测速仪一台2. 激光发射器一个3. 反射镜一个4. 秒表一个5. 激光电源一个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发射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

2. 将反射镜放置在激光发射器的对面,调整角度使激光束能够准确反射回激光发射器。

3. 打开激光电源,启动激光测速仪。

4. 激光测速仪进入工作状态后,开始计时。

5. 当激光束从发射器发射出来并反射回来时,秒表开始计时。

6. 记录激光束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t。

7. 关闭激光电源,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1. 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t:2.56秒2. 光速c:299,792.458千米/秒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d:d = ct = 299,792.458千米/秒× 2.56秒 = 768,060.496千米由于实验中激光束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是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2倍,因此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 = d / 2 = 768,060.496千米 / 2 = 384,030.248千米实验结果显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4,030.248千米,与实际值相近。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激光测速实验,验证了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

光拍频法测光速实验报告

光拍频法测光速实验报告

光拍频法测光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利用光拍频法测量光的传播速度。

实验原理:光拍频法是利用干涉现象来测量光速的方法。

当两束光在同一条光路上传播时,由于光波长的差异,会在某个地方发生干涉现象。

若在该地方放置一个光门,当两束光的波长符合一定条件时,光门会打开,此时可以记录光门打开时的时间。

通过改变两束光之间的光路差,可以测出光速。

实验器材:光源、分光镜、准直器、平面镜、光幕、计时器。

实验步骤:
1.调整光源、分光镜和准直器,使得通过分光镜的光能够水平射入光幕。

2.调整平面镜,使得经过分光镜后的光经过平面镜后与原光平行,并能够垂直射入光幕。

3.调整光幕的位置,使得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能够射到光幕上。

4.打开计时器,并观察光门在不同光路差下是否打开。

5.记录光门打开的时间,并计算出不同光路差下的光速值。

6.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
- 在不同光路差下,记录光门打开的时间,得到一组数据。

- 根据光门打开的时间和光路差的关系,计算出光速的值。

实验讨论与分析:
- 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实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大气压等。

-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受到仪器的精度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实验结论:利用光拍频法,可以测量得到光速的值。

然而实验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修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光速测量实验,验证光速在真空中的恒定性,并探究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规律,从而深入理解光速的特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实验原理:光速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用符号c表示。

根据现代物理学理论,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为299,792,458米/秒,是一个恒定不变的物理常数。

在不同介质中,光速会因介质的折射率而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光速会减小,但并不会超过在真空中的数值。

实验装置:1. 激光器,用于产生高强度、单色、相干的光束。

2. 分束镜,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束,另一束进入待测介质。

3. 待测介质,用于观察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情况。

4. 探测器,用于接收光束并记录光程差,从而计算光速。

实验步骤:1. 将激光束通过分束镜分为两束,一束光束直接射入探测器作为参考光程,另一束光束通过待测介质后再射入探测器。

2. 调整待测介质的位置和角度,使光束通过介质后能够准确射入探测器。

3. 记录两束光束的光程差,并计算出光速在待测介质中的数值。

4. 重复实验,更换不同介质,观察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实验测量,得到了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数值。

实验结果表明,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确会发生变化,且变化的程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一般情况下,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速减小的幅度越大,但始终不会超过在真空中的数值。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光速在真空中的恒定性,并观察到了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规律。

光速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电磁学、相对论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实验也为进一步研究光速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光速的特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为推动光学和相对论等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本次光速测量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验证了光速在真空中的恒定性,并观察到了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规律。

光速测量调制法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调制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调制法的原理,掌握光调制技术的基本操作;2. 学习使用光速测量仪,掌握光速测量的基本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调制法是一种基于光波调制技术测量光速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光波通过调制器时,光波的频率、相位、幅度等特性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这些变化,可以计算出光速。

光速测量仪主要包括光源、调制器、探测器、放大器和示波器等部分。

实验中,光源发出的光波经过调制器调制后,被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最后由示波器显示出来。

光速的测量公式为:C = λf,其中C为光速,λ为光波的波长,f为光波的频率。

通过测量光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计算出光速。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速测量仪;2. 光源;3. 调制器;4. 探测器;5. 放大器;6. 示波器;7. 光纤;8. 光耦合器;9. 光缆;10. 实验用夹具。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仪器,将光源发出的光波经过光纤传输至调制器;2. 调制器将光波调制后,通过光纤传输至探测器;3. 探测器将光波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由示波器显示出来;4. 调整实验参数,使示波器显示的光信号稳定;5. 使用示波器测量光信号的频率和波长;6. 根据光速的测量公式,计算出光速;7.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速测量结果:实验测得光速为2.99792458×10^8 m/s,与理论值2.99792458×10^8 m/s基本吻合。

2.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光源频率的测量误差;(2)探测器接收光信号的误差;(3)放大器放大信号的误差;(4)实验操作误差。

3. 提高实验精度的措施:(1)选用高精度的实验仪器,降低仪器误差;(2)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减少操作误差;(3)优化实验参数,提高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光调制法测量光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光速测量研究性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研究性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一.惠更斯的测定的光速丹麦青年科学家罗默。

罗默生于奥尔胡斯,在哥本哈根受过教育,后来移居巴黎。

在罗默来巴黎的30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应路易十四聘请也来到巴黎,他对木星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和研究。

他告诉人们,木星和地球一样也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行星,但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12年。

在它的周围有12颗卫星,其中有4颗卫星特别亮,地球上的人借助于望远镜就可以看清楚它们的位置。

由于这些卫星绕木星运行,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木星遮食一次,其中最近木星的那颗卫星二次被木星遮食的平均时间间隔为42小时28分16秒。

罗默在仔细观察和测量之后发现,这个时间间隔在一年之内的各个时间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当木星的视角变小时,这个时间间隔要大于平均值。

1676年9月,罗默向巴黎科学院宣布,原来预计11月9日上午5点25分45秒发生的木卫食将推迟10分钟。

巴黎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虽然怀疑罗默的神秘预言,但还是作了观测并证实了木卫食的推迟。

11月22日罗默在解释这个现象时说,这是因为光穿越地球的轨道需要时间,最长时间可达22分钟。

后来惠更斯利用罗默的数据和地球轨道直径的数据,第一次计算出光速为2×108米/秒。

虽然这个结果很不精确,但为光速的测定迈出了一大步。

二.法国科学家菲索的旋转齿轮法菲索为法国科学家,他让光源发出的光从转动齿轮的间隙中通过,再通过透镜变成平行光束,这光束聚焦于安装在一定距离的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后再沿着相反的方向返回齿轮,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当齿轮以某一速度转动时,观察者将看不到返回的光,这是因为光线从齿轮到达平面镜再回到齿轮时,恰好为下一个移来的齿所遮蔽,倘若使轮的转速增加1倍,光点又重新被看到了,因为返回的光恰好穿过下一个齿缝。

设轮的如果光速为C,齿轮与平面镜间的距离为l,那么,进行的。

齿轮的齿数是720个,计算光速为313,300公里/秒,可以看出结果与今天的精确值比较接近。

三. 迈克尔逊旋转镜和干涉仪测法如图7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

光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光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光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常数,它对于物理学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光的传播速度,探索光的性质和特点,并验证光速的恒定性。

实验原理:光速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以c表示。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恒定的,不受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影响。

为了测量光速,我们采用了一种常用的方法,即时差法。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我们使用了一台高精度的激光器和两个光电探测器。

激光器能够产生一束稳定的、单色的激光光束,而光电探测器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光的到达时间。

2. 实验设置:我们将两个光电探测器分别放置在一定距离的两端,并将激光器对准其中一个光电探测器,使激光光束垂直射向探测器。

3. 实验操作:我们通过控制激光器的开关,使其发出一束短脉冲的激光。

当激光束照射到第一个光电探测器时,它会发出一个信号。

我们记录下这个时间点。

随后,激光束会继续传播到第二个光电探测器,当它被探测到时,我们再次记录下时间点。

4. 数据处理:通过计算两个光电探测器接收到激光信号的时间差,我们可以得到光在给定距离上的传播时间。

将这个时间差除以实验设置中的距离,即可得到光速的近似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组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个接近真实值的光速测量结果。

这一结果与已知的光速值非常接近,验证了光速的恒定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实验中存在误差源,我们的测量结果可能会与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其中,仪器误差、环境因素和人为操作等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减小环境干扰等。

此外,光速的测量结果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天文学、通信技术等。

光速的恒定性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光信号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结论:通过光速的测量实验,我们验证了光速的恒定性,并得到了接近真实值的测量结果。

光速精确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精确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精确测量实验报告1. 引言光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常数,它在许多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都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精确测量光速并不容易,因为它的数值非常大且难以直接观测。

本实验旨在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精确测量光速的数值。

2. 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干涉法来测量光速。

干涉法是利用光的波动性质进行测量的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光程差。

实验装置由一束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过一个分束器,分为两束光线。

其中一束光线通过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另一束光线直接到达一个接收器。

当平台移动时,两束光线的光程差发生变化,导致干涉现象的强度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干涉现象的变化,可以推算出光程差与平台移动的关系,从而计算光速。

3. 实验步骤以下是实验的具体步骤:1. 将实验仪器设置在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中,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2. 在实验装置中安装激光器,并调整其角度和位置,使激光能够通过分束器。

3. 将光束分为两束,一束通过可移动平台,另一束直接到达接收器。

4. 在接收器上设置一个光敏元件,用于检测光强的变化。

5. 启动实验装置,观察光强的变化,并记录下光程差与平台位置的关系。

6. 使用已知的平台移动速度,计算出光程差的变化率。

7. 根据光程差的变化率,计算出光速的数值。

4. 数据分析与结果根据实验记录的光程差与平台位置的关系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拟合曲线的方法,得到一个近似的函数关系。

通过计算光程差的变化率,我们可以得到光速的数值。

根据实验的精度要求,我们进行五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最终测量得到的光速数值为:299,792,458 m/s。

5.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通过干涉法精确测量了光速的数值,并且结果与已知数值非常接近。

实验的测量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的稳定性、仪器的精确度等。

通过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干涉法是一种准确测量光速的方法,它利用了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程差的关系。

2.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光速,并探究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原理,光速是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常数,通常用符号c表示。

在真空中,光速的数值约为299,792,458米每秒。

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光源、光学仪器、测量仪器等。

2. 光速测量,在实验室中设置好光路,利用光源发出光线,通过光学仪器将光线聚焦到测量仪器上,记录下光线从发出到到达测量仪器的时间间隔Δt。

3. 不同介质中的光速测量,将测量仪器放置在不同介质中,如水、玻璃等,重复步骤2,记录下光线从发出到到达测量仪器的时间间隔Δt。

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实验记录的时间间隔Δt,利用公式c=Δx/Δt计算出光速c的数值。

2. 对于不同介质中的光速测量数据,根据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利用公式c'=c/n 计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的数值。

实验结果:1. 经过实验测量,得到光速c的数值为299,792,458米每秒,与已知数值相符合。

2. 在水中,光速c'的数值为约225,000,000米每秒;在玻璃中,光速c'的数值为约200,000,000米每秒。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 光速c的数值与已知数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光速是一个基本常数的事实。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随介质折射率n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说明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3. 实验结果表明,光速测量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光速并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改进,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更精密的光学仪器和测量仪器,以提高测量精度;同时,可以对更多不同介质中的光速进行测量,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实验数据。

总结,光速测量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光速是一个基本常数,并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光拍法测量光速【实验名称】光拍法测量光速【实验目的】1( 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通过测量光拍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

【实验仪器】CG-IV型光速测定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实验原理】根据振动叠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两列同向传播的简谐波叠加即形成拍。

若有振幅相同为E0、圆频率分别为和(频差较小)的二光束: ,,,,,,,,1212E,Ecos(,t,kx,,) E,Ecos(,t,kx,,) 1011120222式中,为波数,和为初位相。

若这两列光波的偏振方向相同,k,2,/,k,2,/,,,112212则叠加后的总场为:,,,,,,,,,,,,xx,,,,12121212EEEEtt ,,,2cos(,),,cos(,),120,,,,cc2222,,,,上式是沿x轴方向的前进波,其圆频率为,振幅为(,,,)/212,,,x,,,,12Et,因为振幅以频率为周期性地变化,所以E2cos(,),,f,,,/4,0,,c22,,被称为拍频波,称为拍频,为拍频波的波长。

,,,,,c/,f,f实验通过实验装置获得两束光拍信号,在示波器上对两光拍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测出两光拍信号的光程差及相应光拍信号的频率,从而间接测出光速值。

假设两束光的光程差为L,对应的光拍信号的相位差为,当二光拍信号的相位差为2π时,即光程差为光拍波,,',,的波长时,示波器荧光屏上的二光束的波形就会完全重合。

由公,,c,,,,,f,L,2F便可测得光速值c。

式中L为光程差,F为功率信号发生器的振荡频率。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装置,打开光速测定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电源开关。

2,调节高频信号源的输出频率(15MHZ左右),使产生二级以上最强衍射光斑。

3,用斩光器挡住远程光,调节全反射镜和半反镜,使近程光沿光电二极管前透镜的光轴入射到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上,这时,示波器上应有与近程光束相应的经分频的光拍波形出现。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参考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参考


调制

2 i

2Di
测量调制波波长 调制 。
4. 测量相位差 i 。因为 f调制 108Hz,还是太高,制作高频测量电路困难。根据差频信号相位差 不变原理,可用较小的差频 f差频 测量、计算相位差 i :
i 2f差频 t
光速计算公式:
c f调制 2D f差频 t
四、实验步骤 1.预热 2.光路调整
“等相位”法测波长
3.示波器定标
4.测量光速(1)“等距离”法测波长(2)
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
f调制 108Hz, f调制
(1)“等距离”法测波长
表 1 “等距离”法测波长
0
1
2
3
4
5
6
x(mm)
D(mm)
t( s )
t s )
(rad)
作 D- 图像:
八.思考题
1.本实验中,光速测量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什么物理量的测量误差?为什么? 答:误差主要来源于波长的测量误差。因为频率可以做到很稳定。 2.通过光速测量实验,你认为波长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为提高测量精度需做哪些改进? 答:波长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相位的测量误差。可采用高精度的相位计改进测量。
学号 日 期 2010 年 月 日
c f
但 f =1014Hz,太高,目前电路最高只能响应 108Hz 的频率。 2.用调制波波长和频率( f调制 108Hz)测速度
c 调制 f调制 f调制 108Hz,容易测量。
3.实验装置如反射镜距离之间的关系测定光
求出 D- 图像(直线)的斜率 k,光速 c=4π f•k =
(2)“等相位”法测波长
表2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结论(3篇)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光速作为自然界中最为基础的速度之一,一直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自伽利略以来,人类对光速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实验,光速的数值被精确测量,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光速进行测量,并验证其数值的准确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速测量方法的发展历程;2. 掌握光速测量的基本原理;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速数值的准确性;4. 分析实验误差,探讨光速测量技术的改进方向。

三、实验方法1.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光速测量;2. 采用光频法进行光速测量;3. 通过测量激光脉冲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计算光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迈克尔逊干涉仪法实验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距离,计算出光速。

实验结果显示,光速为299,792,458 m/s,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2. 光频法实验采用光频法,通过测量光波的频率和波长,计算出光速。

实验结果显示,光速为299,792,458 m/s,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3. 激光脉冲法实验采用激光脉冲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计算光速。

实验结果显示,光速为299,792,458 m/s,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通过对三种实验方法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为299,792,458 m/s,与理论值基本吻合;(2)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光速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实验操作,可通过提高仪器精度和规范实验操作来降低误差。

五、结论1. 光速是自然界中最为基础的速度之一,其在真空中的数值为299,792,458 m/s;2. 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光频法和激光脉冲法等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测量光速;3. 实验结果表明,光速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4.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继续提高光速测量技术的精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发展科技提供有力保障。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图二光抬的空间骨布,
同相点的距离"評相当环频
波的测定了人和光松频』齐即可确定光速Q・
滤波
光电二极昔
30Mh

淳频
297MHz
本振
300kH2
Y输入外削发
14.85MHz
150kHz
15MHZ
15MHZ
功率信号源
频率计
(三)光在近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
光的颗粒说(1643-1727)——牛顿
光的波动说(1635-1703)——胡克
光是电磁波(1857-1894)――赫兹
粒子说(1879-1955)——爱因斯坦
二、究竟光是什么?
现代科学的认为: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谱)。在科学 上的定义,光有时候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光是由一种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 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称为波粒二象性。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 质中传播。
毕达哥拉斯三光在近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光的颗粒说16431727牛顿光的波动说16351703胡克光是电磁波18571894赫兹粒子说18791955爱因斯坦二究竟光是什么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参考
一、光及光速测量的发展史
(一)古代中国对于光的认识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景障内 也。”——《墨经》(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光拍频的概念、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技术,了解声光调制 器的应用;
2.体会到光速也是一个有限值,并了解光年是一个空间量;
3.进一步学习光路的调整和熟练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及装置】
2.1光拍的产生和传播血*
报摇掾劲迭扯廈逗.频蚤较小、速旻咱司的二司向传塔的就谐戒施迭扯即形或拍*考空预華分别为齐和f2傍差#=並软小)的光束〔玫门假定它汨具有叩同閔振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是电磁波(1857-1894)――赫兹
粒子说(1879-1955)——爱因斯坦
二、究竟光是什么?
现代科学的认为: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谱)。在科学 上的定义,光有时候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光是由一种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 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称为波粒二象性。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 质中传播。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光拍频的概念、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技术,了解声光调制 器的应用;
2.体会到光速也是一个有限值,并了解光年是一个空间量;
3.进一步学习光路的调整和熟练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及装置】
2.1光拍的产生和传播血*
报摇掾劲迭扯廈逗.频蚤较小、速旻咱司的二司向传塔的就谐戒施迭扯即形或拍*考空预華分别为齐和f2傍差#=並软小)的光束〔玫门假定它汨具有叩同閔振疇)“
(二)西方人对于光的认识
崐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一一《圣经》
光是由发光体向四面八方射出的一种东西, 这种东西碰到障碍物上就立刻被 弹开。如果它偶然进入人的眼睛,就叫人感觉到看见使它最后被弹开的那个东西。 ――毕达哥拉斯
(三)光在近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
光的颗粒说(1643-1727)——牛顿
光的波动说(1635-1703)——胡克
图二光抬的空间骨布,
同相点的距离"評相当环频
波的测定了人和光松频』齐即可确定光速Q・
滤波
光电二极昔
30Mh

淳频
297MHz
本振
300kH2
Y输入外削发
14.85MHz
150kHz
15MHZ
15MHZ
功率信号源
频率计
三、光速测量的方法
(一)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光速的测量,但失败了。(1607)
(二)天文测定光速
1.罗默的卫星蚀法(1676)
2.布莱德雷的光行差法(1728)
点评:由于当时天文仪器并无现在先进, 且凭肉眼观察误差较大,所以测得的值 都不精确
(三)大地测定光速(以光行过的路程和时间得出速度c=s/t)
1.斐索旋转齿轮法(1849)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参考
一、光及光速测量的发展史
(一)古代中国对于光的认识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景障内 也。”——《墨经》(光的直线传播)
“阳艘向日照之•则 光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 寂,着 物则火发;阳健面洼,以一指迫而照 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一一 《梦溪笔谈》(小孔成像)
2.惠更斯旋转镜法(1834)
3.迈克尔逊旋转棱镜法(1926)
点评:想要得到越精确的值,就要尽量增大s和t,故实际操作繁琐和精确度不 大是必然的。
(四)实验室测光速法(c=X?)
1.埃森微波谐振腔法(1950)
2.激光法测光速
点评:是目前最普遍也是最准确测量光速的方法,也是本实验的思想方法
拍光法测光速
光强变化.迄今仅能反映频率圧左右的光强变化’并产生光电流1務念对时何积分, 井取对光检测器的响应时fsj£(X<r<-^)的平均值.结果苏飙分中嵩频项为零,只留下
常数项和缓变JJL即;
+ co? A*)(f—) + £毋
其中山心是与妙f相应的肃频率,辺心=22为初相*可见光检测器输出的光电流包含 有宜流和光拍信号两种战分.滤去直流成分,即得频率为狛频位相与初相和空间悝置 有关的输出光拍信号■-
圏二是光拍信哥4在某一时刻的空间分布,如果接收电路将直流成分滤掉.即得純粹 的抬频信号在空间的分布。这裁是说处在不同空间僅置的光检测器,程同一时刻育不同也相 的光电流輸出.这就提示我们可以用 比较相位的方法间搂地决定光速。*
專实匕 由(3)可知*光拍频的同竝
相诸点有如下关系:业4 2伽或
nc
=
<4)n为整数.两相邻
El=Ea^(-5=加邪心八-它们的迭加“
爲話讣 心胡巴二环丿卜红纠“半g卜令型也
出Ia丿£■VCJ■
(1)是烧频率为僚;饯振碍为ZEcos+的前进浚.注
意到巴的拽逼以频宴#二翌严周歩摊变化,所以我们称它为拍频忍“就是拍4'
E:+E汁
频.如图一所示陇们用光电檢测器接收这个狛频渡*因为光检测器的光蝕面上光照反应所产 生的光电瀛系光强所引起*故光电济为io=gE^山为接收器的光电转换常数*把亲不及斥映频率如此之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