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

} 【 收稿 日期]00 0 — 1 2 1— 4 2 }{【 作者简介】 张艳方 (9 2 )女 , 18 一 , 河南开封人 , 兰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 20 级硕士研究生 , 08 研究方 向: 美学研究 、 文学
第 的美 学 特 征 。 自古 印度 的石 窟 寺 竹1 ) 中 国 的 石 窟 寺建 筑艺 术 与 印度 的 莫 高窟 建 筑 艺 术 内部 空 间 和 “ 四度 空 间 ” I 。但 J 噬 相 比 . 有 中 国传 统 的 文 化 观 念 和 独 特 的 美学 特征 。 具
二、 莫高窟建筑艺术时间上的美学特征
建 筑 艺 术 主 要 体 现 在 其 内部 空 间 上 . 体 现 在 “ 四度 空 间 ” 或 其 他 者 。 部 为 平 顶 。前 部 有 “ 字 披 ” 顶 , 梁 两 端 有 木 也 第 后 人 屋 横
是 后 上 。 这就 使 礼 拜 的人 在 石 窟 的空 间 的 流 动 中伴 随着 时 间 的 进 质 斗 拱 承 托 , 模 仿 中原 木 构 建 筑 ; 部 平 顶 。

要 : 章 主要 论 述 了敦 煌 莫 高窟 的 主要 洞 窟 形制 , 文 并从 中分析 出 莫 高窟 建 筑 艺术 的 美 学特征 。
关 键 词 : 高窟 ; 筑 艺 术 ; 莫 建 美感
中图 分类 号 : l J O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O 4 8 9 ( O O O — 1 7 0 lO — 4 9 2 L )5 0 4 — 2
}¥ 3 第 0卷 第 5期
Vo .3 1 O No .5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u a fS iu ie s y o r l uh aUnv ri n o t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 建筑(洞窟形制):禅窟 • 早期的洞窟形制:禅窟和中心塔柱窟。 禅窟:是供僧人坐禅修行 的洞窟。 • 第285窟主室为方形,正壁开龛塑像,供修行者关像之用,左右两侧 壁各开两个或四个仅能容身的斗室,修行者在内坐禅修行。壁画中绘 有持矩的伏羲、持规的女娲和擂鼓的雷公等传说中的人物。该窟南壁 的画面上,沿垂帐纹 下画有12个飞天形象。飞天的下面是 《五百强盗成佛图》,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战争、刑罚、兵甲、服饰 等方面情况,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西魏:共开7窟。洞窟壁画满布四壁和窟顶。 • 在壁面中间位置或窟顶“人”字披处及覆斗顶四面披上,以单幅构图 或横卷式连环画构画方式,绘制着佛教故事的画面,其中包括佛陀生 平事迹、本生故事与姻缘故事等。在壁面的上方绘有天宫伎乐,中部 空隙处则布满小千佛,下方画供养人和药叉(或金刚力士)行列。
敦 煌 莫 高 窟 窟 作 战 图
12
敦 煌 莫 高 窟 23 窟 雨 中 耕 作
敦 煌 莫 高 窟 35 窟 天 王 菩 萨
敦煌莫高窟45窟 胡商遇盗
盛唐
西 方 净 土 变 之 舞 乐
佛陀生平事迹
本生故事
姻 缘 故 事
窟萨垂太子舍身饲虎428窟(北周)
敦煌壁画被誉为“人类艺术的灵宫”、“中国古代的美术 馆”,西方学者称它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该画描绘一个 王子舍身喂饥饿的雌虎、救小虎,而后上天界的故事。
特别是唐代的飞天,她们面型丰韵,体态婀娜多姿,临风起舞,自由自 在地轻轻飘浮于天空云彩间,真是优美之极!值得注意的是飞天的” 飞”并不是靠身上的翅膀而是仅靠她们身上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 不论平驰、斜趋、仰升还是俯降都如同游鱼戏水、飞鸟当空,显 得那样自在,轻盈而以非常美妙,这是世界绘画史是最巧妙而又 优美的艺术形象之一。

莫高窟建筑演讲稿

莫高窟建筑演讲稿

莫高窟建筑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莫高窟这一独特的建筑群。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莫高窟以其丰富的艺术瑰宝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将从莫高窟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三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距今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

在隋唐时期,莫高窟达到了鼎盛时期,窟内的壁画、彩塑和经卷等文物达到了数以万计,成为佛教艺术的宝库。

莫高窟的建筑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但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其次,莫高窟的建筑特点也是其独特之处。

莫高窟共有735个石窟,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数量达2415尊之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艺术。

莫高窟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印度、中亚和中国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莫高窟艺术风格。

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以其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以其丰富的内容、绚丽的色彩、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其中,以《卢舍那大佛》、《观音菩萨》、《卢舍那天神》等为代表的壁画和彩塑,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更是对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生活风俗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独特的建筑特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继续领略和享受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

谢谢大家!。

敦煌莫高窟_美术鉴赏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_美术鉴赏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一、摘要:始建于公元366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尤以飞天壁画出名。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媲美的,大部分洞窟都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

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

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

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关键词:莫高窟艺术魅力文化二、何谓敦煌石窟:莫高石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

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

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

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三、敦煌壁画的诞生---西方净土变绘画天堂敦煌就是一个图腾。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

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

浅谈敦煌莫高窟造像与壁画艺术1

浅谈敦煌莫高窟造像与壁画艺术1

-
浅析敦煌莫高窟造像与壁画艺术
论文关键词:敦煌;莫高窟;造像;壁画
论文摘要:中国五千年文明就像是人类的大舞台,一朝一代走着过场,每朝每代都给人类留下丰富的文化。敦煌石窟就像一个小舞台,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不同的文化,衬托出共同的信仰与追求,无数的能工巧匠,善男信女,无论高低贵贱,共同演奏着一曲赞美神的交响乐,融贯东西,气势磅礴,历经千年,为人类留下神传的文化。
雕塑造像主要有: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壁画在石窟中虽然对建筑起装饰和美化作用,对雕塑起补充和陪衬作用,但其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古人不同时期的文化生活,表现神及天、地、人、动物、环境的方式,表现友谊与恩的方式。丰富多彩,井然有序。
3 雕塑与壁画的内容
中国是个信神的民族,包括古时历代的帝王。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很快被华夏民族接受,并发扬光大。佛教中有许多故事都是教人向善,因果报应,生命轮回,做好事,乐善好施会得善果,做坏事会得到惩罚,人们信神会得到神的保护,修道者会升往天堂。这些理念几乎都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雕塑和壁画中,还有许多赞美神佛的大型雕塑和壁画。无不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信仰与追求。
佛像画,指佛陀、菩萨、护佛神等供奉的各种神灵形象,是壁画的主要部分。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画,指北魏晚期出现的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风雨雷电等道家神仙的内容题材。经变画,利用连环画的形式,把整个一部佛经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表现出来。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引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体鲜明的名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独树一帜。

而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感情,美化我们的生活。

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

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而莫高窟,则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

一.莫高窟的雕塑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

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及营造经向,安置北周灭法时所破坏的佛教造像,提倡僧俗修造佛像,严禁官民毁坏佛教造像。

使得佛教大肆发展起来,在唐代一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

敦煌莫高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

隋朝开皇年间,政府派人来远处的西陲的敦煌莫高窟进行营造。

隋代洞窟形制,多数承袭北朝的“支提”式,窟的中央作四方龛柱,方柱的前面和左右两面各凿一龛,龛中塑佛像。

且佛龛加深,壁面趋于垂直,佛、罗汉、菩萨不再像北朝的那样身体过于前倾。

塑像的尺寸加大,彩绘和塑造的结合更加讲究,色彩绚丽,造型丰厚圆润,一改北朝清癯瘦削型的旧观。

莫高窟的塑像在数量上和内容的丰富性上虽然不及壁画,但它是礼拜对象,是洞窟的主体。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中规模最为壮观的一个,共有492个窟龛和45000余尊佛像。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艺术遗产。

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以后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高峰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杰作,融合了佛教文化、绘画艺术和建筑工艺。

窟龛中的佛像多以菩萨为主,栩栩如生,根据不同的菩萨形象,塑造出了各具特色的面容。

这些佛像以不同的手势、姿势和服饰来表达佛教教义,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佛教的智慧和修行之道。

每一个窟龛都是一个艺术精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另外,敦煌莫高窟的绘画艺术也是其重要的特色之一,壁画绚丽多彩,细腻入微。

这些壁画记录了佛教故事和讲解佛教经典,展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观赏这些壁画,人们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工艺也值得一提。

这些窟龛的建造技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在保持稳定结构的基础上,注重于装饰和细节的处理。

窟龛中的石刻、石雕和壁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既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也体现了佛教信仰的精神追求。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工艺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敦煌莫高窟不仅仅是艺术的殿堂,也是佛教文化的宝库。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在中土盛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承载了佛教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道德教育。

在莫高窟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经典的精髓,可以感受到佛教教义的智慧和慈悲。

这些佛龛壁画和佛像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反思。

佛教倡导的慈悲、无私、善良的精神在敦煌莫高窟中得以体现和传承。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与佛教文化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佛教文化为莫高窟的艺术提供了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莫高窟的艺术也为佛教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敦煌莫高窟石窟建筑形制演化与特征探析

敦煌莫高窟石窟建筑形制演化与特征探析

c a v e s a s s i mi l a t e d 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c u l t ur e s a nd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e i r o wn s pe c i a l s t y l e s . Ba s e d o n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f or m s o f M og a o c a ve s , i t ’ S f ou n d t h a t M o g a o c a v e s i nc l u d e s u c h b a s i c f o r ms a s f la t r o o f , Lu r o o f , g a b l e d r o o f , v a u l t r o o f , mu l t i — g a b l e d r o o f a n d t r u n c a t e d p y r a mi d a l c e i l i n g t o g e t h e r wi t h
on t h e Ev o l v e me n t a n d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r c h i t e c t ur a l Fo r ms o f Mo g a o Ca v e s a t Du nh u a ng
敦 煌 莫 高窟 石 窟 建筑 形 制演 化 与特 征 探 析
杨 赫 赫
( 1 . 兰州 大学 历史 文化学 院 , 甘肃 兰 州 7 3 0 0 2 0; 2 . 敦煌 研究 院 , 甘肃 敦煌 7 3 6 2 0 0)

浅析敦煌石窟建筑

浅析敦煌石窟建筑

敦煌艺术是历代先人创意性的杰作。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莫高窟则具有图案艺术、飞天之美、古代建筑、彩塑艺术、佛教尊像绘画、佛陀生平与佛传艺术品的产生十个方面的艺术价值,我将着重分析古代建筑方面。

一、敦煌建筑的历史变迁1.1、敦煌建筑的起源:古人言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而莫高窟便是敦煌盛名的来源。

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

周围都是戈壁荒漠,反而进了莫高窟却是绿树成荫。

若说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那莫高窟便是敦煌的标志,亦是敦煌艺术的载体。

只要看到林立石窟,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之最。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而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

中原大批硕学宿儒和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逃往河西避难,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尤其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

敦煌则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河西各地的佛门弟子多来此地研习。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诞生了。

之后,开窟造佛之举延续了千百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

1.2、敦煌建筑的发展改变: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

这个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居乐业,佛教随之盛行。

北魏在莫高窟开凿洞窟13个。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据政权后,将一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敦煌充边,给敦煌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习俗。

在这种大势之下,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石窟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

隋文帝信奉佛教,曾多次下诏要求各州建造舍利塔。

诏命亦远至敦煌。

隋代虽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开窟竟有77个,且规模宏大,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

敦煌莫高窟对当代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对当代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对当代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的影响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处重要的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作为甘肃人,每每谈起莫高窟,都会兴致盎然。

这个古老的艺术遗产,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或者一些文物,它对于我们建筑人来说,还是文化来源、思想来源、灵感来源、技艺来源,它在当代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艺术风格与装饰元素的继承与创新。

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这些艺术作品在形式和题材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将敦煌莫高窟的装饰元素、图案和构图方式融入现代建筑中,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效果。

比如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建筑设计中融入了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元素,以体现当地文化。

还有敦煌大剧院,融合了传统艺术元素的文化场所。

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和城市建设中,都在艺术风格与装饰元素中继承着传统建筑文化,并且有着贴近现代人文需要的创新。

二、建筑材料和技艺的传承。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采用了当地的自然材料,如黄土、木材和石灰。

这种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在当代建筑中得到了继承,许多建筑设计注重使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同时,传统的建筑技艺,如木工、石雕等手工艺,也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保留和发扬。

三、宗教与文化的融合。

敦煌莫高窟中的一些洞窟被用于佛教寺庙,而其中的艺术作品也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一些现代建筑项目也在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的宗教和文化元素,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性。

四、建筑布局与空间设计。

敦煌莫高窟中的洞窟布局和空间设计展现了对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的独特理解。

这些古老的设计理念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产生了启发,一些建筑师在设计中注重探索空间的层次、流线和协调性,以提高人们的居住体验。

总之,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对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师们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和借鉴,试图在现代建筑中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以创造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的建筑和城市。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内保存了丰富的壁画和雕塑,其中飞天壁画是莫高窟中的重要艺术珍品之一。

飞天壁画以其形意音韵之美,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飞天壁画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种常见题材,它们描绘了一些身披彩云、手持乐器的飘飞天人。

这些壁画以其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和超凡的飘逸感成为了莫高窟的一大特色。

在这些壁画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代文化的积淀,还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造诣和雄浑深远的内涵。

形意音韵之美是飞天壁画最为抢眼的特点。

壁画中的飞天人形态柔美,动态流畅,线条优雅,栩栩如生。

其神态娴静优美,身姿曼妙。

在整个壁画作品中,每一处细节都被雕琢得十分精巧,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非凡才华和匠心独运。

飞天壁画中所表现的音韵之美更是令人陶醉。

无论是手持乐器的动作还是身披彩云的姿态,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领略到令人心驰神往的音乐舞蹈之美。

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本身,更融入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涵与意境之中。

飞天壁画所表现的飞扬感和高洁态度,无疑是古代艺术家们对人性高尚境界的追求。

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飞天壁画更是蕴含了对于虚空、灵性的呼唤和向往,表现出了对于超越尘世俗世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内涵上的高远境界,正是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的重要来源。

除了形意音韵之美外,飞天壁画还以其题材的多样性和图像的丰富性而著称。

在莫高窟的不同洞窟中,有着大量的飞天壁画作品,它们不仅在造型和线条上各具特色,而且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也各具特点。

这些壁画既有单独的飞天人形像,也有多位飞天人共同构成的图像。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飞天壁画所展现的形意音韵之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不仅表现在其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上,更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艺术创造的伟大。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飞天的回旋、白兔的奔跃与藻井边饰垂 幔的波纹,统一在飞动的状况里,这一幅飞动的藻井, 使你想着暴雨初晴、彩霞流动的天空。
图案主要集中在窟顶、龛楣和墙壁的下部。
最主要的是窟顶部分的图案 。
窟顶部分的图案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倒斗形窟顶中部的藻井与平顶 部分的平棋图案。
2.人字披椽档间的花鸟图案。
3.窟顶四面斜坡上的神 话故事图案。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断崖口,俗称千佛洞, 上下五层,长1600多米。
莫高窟是敦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始凿 于前秦建元二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
现保存从十六国、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 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
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 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 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
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
这是敦煌最美的唐代供养人画,且最前的都督 夫人比真人还大。
原画已残破,这是名画家段 文杰的临摹作品,且带有研究復原性质。
都督 夫人、夫人女儿、奴婢的服饰打扮各各合身, 主人面饰花鈿,具见唐代风韵。
此图是出自盛唐的经变画,绘製时使用正确的透视,细部 和装饰十分精细和準确,是研究中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最佳 图像之一。
敦煌的雕塑
从六朝到晚唐宋初的丰富的宗教艺术。
这七、 八百年的佛教艺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佛教雕像。
云冈、龙门、天龙山的石窟,尤以近来才被人 注意的四川大足造像和甘肃麦积山造像。
在西 陲敦煌洞窟里,竟替我们保留了那千年艺术的 灿烂遗影。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郊区,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地。

自公元366年前后开始,历经1600多年的时间,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15尊彩塑,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之一。

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建筑年代久远、保存完好、内容丰富等方面。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16国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历时1600多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莫高窟不断得到修缮和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艺术宝库。

这些洞窟中的壁画、彩塑等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技法,更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法而闻名于世。

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的高超水平。

在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中,既有唐代的风格,又有宋、元、明、清等时期的艺术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莫高风格”。

这种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宗教价值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宗教内涵。

莫高窟中的壁画、彩塑多以佛教故事、佛像为主题,展现了佛教的信仰、教义和仪轨。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载体,更是佛教文化的传播者。

莫高窟的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化交流价值敦煌莫高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和载体。

莫高窟中的艺术作品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现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作者: ————————————————————————————————日期: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内容摘要:始建于公元366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尤以飞天壁画出名。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媲美的,大部分洞窟都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

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

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

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关键词:莫高窟艺术魅力文化莫高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

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

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莫高窟简介介绍

莫高窟简介介绍
文化价值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是中 国文化、艺术和历史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也 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交流。
世界文化遗产地位
认定时间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地位
莫高窟是中国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建筑雕塑
包括塔、殿、堂等佛教建 筑物的雕塑,用于装饰佛 教建筑。
动物雕塑
包括狮子、象、鹿等动物 形象,常用于佛教故事和 传说的表现。
雕塑风格与技巧
写实风格
莫高窟的雕塑艺术注重写实,力 求表现人物和动物的真实形态和
表情。
夸张变形
在表现佛教人物和动物时,莫高窟 的雕塑艺术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技巧 ,以突出其特征和象征意义。
04
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
佛教文化影响
佛教的传播
莫高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宝库,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在敦煌
地区不断得到传播和发展。
佛像与壁画
莫高窟中有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 ,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佛教的信 仰和哲学思想,如四谛、八正道
等。
禅观与修行
在莫高窟中,有些洞窟是为修行 者准备的,他们可以在这里禅观 和修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净化
法规依据
莫高窟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有着严格的法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莫高窟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和
谢谢您的观看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的见证
莫高窟位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 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甘肃敦煌莫高窟知识点

甘肃敦煌莫高窟知识点

甘肃敦煌莫高窟知识点敦煌莫高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一处石窟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洞窟保存了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作品,揭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繁荣和交流。

本文将逐步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作品。

第一步: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建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文化交汇处,吸引了来自中亚、西亚和中国的商人、僧侣和艺术家。

这些人们在这片沙漠中创造了众多的石窟艺术作品,用艺术表达他们的信仰和文化。

第二步:建筑特点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分布在莫高山下,共有735个洞窟。

其中,著名的有莫高窟、千佛洞和五谷神仙洞。

这些洞窟的建筑特点独特而精美,采用了壁龛、塑像等多种造型方式,以及绘制壁画和雕塑的艺术形式。

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第三步:艺术作品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包括佛像、壁画和石刻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弥勒菩萨坐像,这是莫高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34.5米。

此外,还有千佛洞中的壁画《大唐西域记》和五谷神仙洞中的壁画《韩湘子神仙境》等,这些作品在绘画技法和题材选择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四步:价值和保护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它是了解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和人为破坏,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石窟、加强监管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第五步: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游客可以参观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和神秘。

此外,敦煌还有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鸣沙山、月牙泉等,游客可以一并欣赏。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自公元4世纪开始开凿。

这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壁画、雕塑和文化遗址。

其建筑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呈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艺术元素,展现了唐代和五代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风貌。

这里的建筑多以岩石为材料,利用山体构造按照一定的设计和规划精心而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千佛洞、肉孜沟、鸣沙山等。

在建筑的布局上,敦煌莫高窟多采用“一道三厅”或“一堂二殿”的结构布局形式,主要展示佛教文化、佛教教义和佛教事迹等内容。

佛教艺术的特点在敦煌莫高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如弥勒佛与罗汉的雕塑、菩提树下的佛教故事、金刚经中的奇特图案和五台山中的与道教和儒教相关的题材作品。

这些作品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美学价值。

在造型上,敦煌莫高窟的佛像形制多采用印度佛教艺术中的样式,如弥勒佛、药师佛等,同时又增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

佛像神态安详、肌肉丰满、服饰细腻,表现出唐代时期艺术表现的精湛技巧和艺术特点。

同时,在佛像的造型中加入了一些道教的风俗和儒教的思想,如龟蛇鱼等元素被当作佛像的一部分,大大丰富了佛教造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色彩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多采用明丽的鲜艳颜色,用色饱满、线条流畅,使色彩丰富而富有变化、层次分明。

特别是在五代时期,圆润而明亮的颜色引人注目,如黄色、绿色、暖粉色、紫色和蓝色等。

这些颜色不仅鲜明而充满生命力,还体现了唐代时期艺术的表现风格,增强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

在构图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多采用精妙的对称、对比和分层的手法,体现出唐代和五代时期艺术的高超技巧和独特审美趣味。

除了对称和对比外,壁画的构图还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巧妙表现来进行,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美学效果和意境。

总的来说,敦煌莫高窟的建筑艺术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历史遗产的缩影。

追寻莫高窟艺术背后的艺术内涵

追寻莫高窟艺术背后的艺术内涵

追寻莫高窟艺术背后的艺术内涵【摘要】莫高窟位于我国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

在追寻莫高窟艺术背后的艺术内涵中,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下的莫高窟艺术开始,了解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宗教文化对莫高窟艺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影响体现在艺术技法和表现形式上。

莫高窟艺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以及与文化交流的关系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

通过对莫高窟艺术内涵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其当代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莫高窟艺术的细致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莫高窟、艺术内涵、历史背景、宗教文化、艺术技法、表现形式、影响、文化交流、探讨、当代价值、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追寻莫高窟艺术背后的艺术内涵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

追寻莫高窟艺术背后的艺术内涵,是对这一庞大艺术体系的深度探究与挖掘。

莫高窟的艺术内涵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艺术技法,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莫高窟艺术的内涵源远流长,受到历史背景、宗教文化、艺术技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只有深入挖掘和探讨莫高窟艺术背后的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伟大艺术遗产的精神内核。

通过对莫高窟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宗教文化的力量、艺术技法的精湛以及文化交流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后世艺术的启示和启迪。

对莫高窟艺术背后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也可以为当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莫高窟艺术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一直延续到公元14世纪。

莫高窟的建造与发展受到了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受到了丝绸之路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佛教也随之传入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摘要]:敦煌莫高窟,一座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营建与艺术沉淀的建筑,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宗教或者艺术的范畴,它是多元化的集合体。

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出了无数的理论着作。

但是很多人提到莫高窟,最先想到的是壁画,殊不知这一伟大创举在建筑方面也有它独特的成就。

这里就莫高窟建筑方面的艺术进行简单赏析。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建筑建筑画艺术
石窟艺术首先是一种造型艺术,敦煌在建筑艺术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国式的审美风范。

而建筑艺术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一)石窟建筑本身。

二)、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

一、石窟建筑本身
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在看建筑时,首先关注的是建筑是否实用,而不是是否美观。

石窟这一形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从不同方面对佛教艺术的渗透与改造。

洞窟的形制取决于它的功能,在印度,石窟既是僧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又是礼拜活动的场所。

因此,僧房窟出现的较多,即使是在以礼拜为主的支提窟中,往往也在旁边开小禅房,用于起居生活。

而在中国,现存石窟用于生活、起居的较少,而用于礼拜的较多,体现在石窟形制上的改变就很明显。

敦煌石窟形制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中心塔柱式石窟
外建史的学习让我对印度支提窟有了一定了解,因而在看莫高窟介绍时并不费劲。

这是较早流行的礼拜窟,它的形制来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支提窟中心是一座佛
塔。

而在莫高窟,其特点是石窟轴线的后部中心有方形塔柱直达窟顶,顶的前后坡面上塑出圆形椽子,以及和椽子相交的檩枋。

这种中心塔柱式石窟虽然源于印度石窟中的支提窟,但是其内部装修形式已经中国化了。

有些洞窟还在人字形屋顶两端与山墙交接处安置了木制的斗拱。

我们都知道,斗拱,以及前面提到的檩枋、椽子等,是中国古代木制建筑中很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2)禅窟
这种石窟形制同样来源于印度,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印度的僧房。

主要用于僧人打坐诵经。

主室顶部凿成四坡覆斗形,顶绘华盖藻井,四角垂璎珞,覆斗的四坡满绘天空诸神灵、鬼怪及飞禽走兽之属,奔腾飞扬,色彩绚丽,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

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很多装饰与建筑形式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故宫最为经典),在印度僧房基础上进行了不少改动。

3)佛龛覆斗顶石窟
从名字就可以大致猜想到石窟的形制,关键词是佛龛、覆斗顶。

窟室为方形平面,后壁开龛,龛形随朝代的不同而有显着变化。

主室顶部通禅窟一样为四坡覆斗形,顶部有方形宝盖,装饰尤为精细,色彩鲜明艳丽。

而所谓覆斗顶也是来源于中国式的斗帐形式。

4)佛殿式石窟
一般为大型石窟,主要特征是大覆斗顶下有一马蹄形中心大佛坛,佛坛上有7-9身大型塑像。

洞窟规模宏大,甚为壮观。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之外,莫高窟还有其它洞窟形制,就不一一列举。

总结起来,洞窟大致形制都是起源于印度,形式追随功能,是符合实用原则的。

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因素,成为了独具中国艺术特色的建筑。

藻井,斗拱,覆斗
顶,人字形屋顶,就好像把中国古代木制建筑的屋顶直接挪过来一样,让人走进莫高窟,瞬间就体验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

这又符合了建筑设计的又一原则——美观。

至于坚固,就不用多说,莫高窟经历了千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有不少损坏,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惊叹古人在建筑技术上的造诣,一座屹立了千年依然完好的建筑令世人震惊。

这就是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三原则”,很显然,莫高窟完美的诠释了这一原则,无疑,先不说壁画,在建筑造诣上,莫高窟已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二、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制建筑,对中国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影响深远。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大多已不存在,中国帝王改朝换代之际总是以烧毁前人宫殿为开端,令人好不可惜。

但是庆幸的是,敦煌壁画又给我们重现了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建筑,这正是先人的智慧所在,这一创举对建筑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建筑是经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讲究净土世界,当时人们能想象出的佛国世界,仍然是以人间的世界为依据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帝王所居的宫廷就好比是人间天堂,因此,通常要画出十分雄伟的宫殿楼阁等建筑,以此来象征佛教的净土世界。

于是,我们从壁画净土图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大致形貌。

在431窟北壁初唐壁画中,表现的是一个宫廷院落的情景,画面从右至左,第一进表现宫中的前朝,第二进表现后寝,第三进表现御园。

虽说画面较为简略,但较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宫廷的结构状况。

此外,壁画中表现寺院、民宅、茶肆、酒店等比比皆是。

像敦煌壁画这样形象的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状况,真是绝无仅有。

画家从真实角度出发,将唐代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

[总结]:在接触这门课之前,我对敦煌莫高窟一无所知,在老师的介绍引导下,逐渐对这一伟大建筑产生兴趣。

继而查找了相关文献,这才发现,学建筑设计的我差点错过了这样一部活生生的好教材。

以前对唐代建筑的认识仅限于文字中,只好自己想象当时的雄伟景象。

如今,莫高窟通过壁画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副完整的唐代建筑画卷,实为感慨。

敦煌建筑艺术成就不是这么几个字就能概括的,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

我想在莫高窟里我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可以看,仅仅从文献和图片中感知莫高窟是远远不够的,以后是一定要自己去走一趟,去看一看,才能知道这一奇迹有多么震撼人心,才能进一步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所认知。

参考文献
1.赵声良.敦煌艺术十讲.上海古籍出版社,.
2.孙儒间.敦煌莫高窟的建筑艺术,.
3.樊锦诗.莫高窟史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