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工业通风复习题全

工业通风复习题全

一、概念解释气溶胶烟尘化一次气流二次气流颗粒浓度局部排风全面通风无组织通风外部排风罩控制风速吹吸式通风高悬罩低悬罩烟气调质除尘器的全效率、分级效率、穿透率沉降速度旋风除尘器的返混悬浮速度切割粒径尘粒的驱进速度电晕反电晕电晕闭塞吸附剂的静活性和动活性流速当量直径流量当量直径爆炸浓度极限空气动力阴影区余压密闭防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烟垂壁二、简答题1.人体控制体温的机理(途径)有哪两个?2.工业有害物危害人体的途径有哪三方面?3.工业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4.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有哪些?5.进行车间通风系统设计时,可采取哪些节能措施?6.局部排风系统的可分为哪几部分?7.如何计算消除余热、余湿、及多种有害气体所需的全面通风量?8.通风房间的气流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9.事故通风的排风量怎样确定?10.简述自然通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和中和面的特征?11.上吸式吸气罩的排风量有哪两种计算方法?12.根据安装高度的不同,接受罩可分为哪两种?它们是如何划分的?13.与除尘技术相关的粉尘特性有哪些?14.目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有哪些?15.为什么同一粒径的尘粒,在不同除尘器中的分级效率有可能不同?16.旋风除尘器的内外涡旋的运动特点有何不同?17.袋式除尘器的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过滤风速怎样影响袋式除尘器的阻力?18.为什么袋式除尘器安装新滤袋后的除尘效率反而不高?19.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方法有哪些?20.湿式除尘器的机理有哪几方面?21.电除尘器的优点有哪些?22.克服高比电阻的方法有哪些?23.选择除尘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4. 按照与工艺设备的配置关系,密闭罩可分为哪些形式? 25. 设计外部吸气罩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26. 目前常用净化气态污染物的方法有哪几种? 27. 什么是吸附剂的静活性和动活性?28. 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按流态怎样区分?通风和空调管道系统中空气的流动属于哪一种流态? 29.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有几种?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30. 防排烟设施有什么的作用?机械排烟系统由哪些设施组成? 31. 设置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目的何在?其送风量应包括哪三部分? 32. 排烟防火阀和防烟防火阀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有何不同? 33. 发生火灾时,为什么建筑的顶层比火灾层的上层更危险? 34. 喷雾风扇的降温机理和应用条件分别是什么? 35. 系统式局部送风应符合哪些要求? 三、 计算题 1.在Pa p 510=、C t ︒=30的环境下,SO 2的体积浓度为ppm C 5.0=,请问此环境下SO 2的质量浓度是多少? 2.某厨房内产生的余热和余湿分别为kW Q6=、s g W /80=。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题全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题全

一、概念解释气溶胶烟尘化一次气流二次气流颗粒浓度局部排风全面通风无组织通风外部排风罩控制风速吹吸式通风高悬罩低悬罩烟气调质除尘器的全效率、分级效率、穿透率沉降速度旋风除尘器的返混悬浮速度切割粒径尘粒的驱进速度电晕反电晕电晕闭塞吸附剂的静活性和动活性流速当量直径流量当量直径爆炸浓度极限空气动力阴影区余压密闭防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烟垂壁二、简答题1.人体控制体温的机理(途径)有哪两个?2.工业有害物危害人体的途径有哪三方面?3.工业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4.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有哪些?5.进行车间通风系统设计时,可采取哪些节能措施?6.局部排风系统的可分为哪几部分?7.如何计算消除余热、余湿、及多种有害气体所需的全面通风量?8.通风房间的气流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9.事故通风的排风量怎样确定?10.简述自然通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和中和面的特征?11.上吸式吸气罩的排风量有哪两种计算方法?12.根据安装高度的不同,接受罩可分为哪两种?它们是如何划分的?13.与除尘技术相关的粉尘特性有哪些?14.目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有哪些?15.为什么同一粒径的尘粒,在不同除尘器中的分级效率有可能不同?16.旋风除尘器的内外涡旋的运动特点有何不同?17.袋式除尘器的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过滤风速怎样影响袋式除尘器的阻力?18.为什么袋式除尘器安装新滤袋后的除尘效率反而不高?19.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方法有哪些?20.湿式除尘器的机理有哪几方面?21.电除尘器的优点有哪些?22.克服高比电阻的方法有哪些?23.选择除尘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4. 按照与工艺设备的配置关系,密闭罩可分为哪些形式? 25. 设计外部吸气罩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26. 目前常用净化气态污染物的方法有哪几种? 27. 什么是吸附剂的静活性和动活性?28. 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按流态怎样区分?通风和空调管道系统中空气的流动属于哪一种流态? 29.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有几种?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30. 防排烟设施有什么的作用?机械排烟系统由哪些设施组成? 31. 设置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目的何在?其送风量应包括哪三部分? 32. 排烟防火阀和防烟防火阀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有何不同? 33. 发生火灾时,为什么建筑的顶层比火灾层的上层更危险? 34. 喷雾风扇的降温机理和应用条件分别是什么? 35. 系统式局部送风应符合哪些要求? 三、 计算题 1.在Pa p 510=、C t ︒=30的环境下,SO 2的体积浓度为ppm C 5.0=,请问此环境下SO 2的质量浓度是多少? 2.某厨房内产生的余热和余湿分别为kW Q6=、s g W /80=。

《工业通风知识点》期末考试考点整理

《工业通风知识点》期末考试考点整理

1作业场所气象是指作业场所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这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状态。

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方式有对流、辐射、蒸发三种。

2粉尘爆炸的条件:①粉尘本身有爆炸性②粉尘悬浮在一定氧含量的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③有足够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即点火源。

爆炸过程:1粉尘粒子表面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从点火源获得点火,能使粉尘表面温度急剧升高。

(2)粒子表面的分子,加速热分解或干馏,在粒子周围产生气体。

(3)气体与空气混合,生成爆炸型混合气体,发生火焰面而燃烧。

(4)粉尘粒子本身从表面一直到内部相继发生熔融和气化,迸发出微小的火花成为周围未燃烧粉尘的点火源,使粉尘着火,扩大爆炸范围(5)燃烧产生的热量,进一步促进粉尘分解,不断放出可燃性气体,使火焰传播。

3影响粉尘爆炸的主要因素①粉尘的化学组分及性质②粒度及分散度③氧含量④灰分及水分⑤可燃气含量⑥点火能量⑦粉尘粒子形状和表面状态4工业通风方法:按通风动力分为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按通风作用范围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5当空气在风道中流动时,将会受到通风阻力的作用,消耗其能量;为保证空气连续不断地流动,(就必需有通风动力对空气作功,使得通风阻力和通风动力相平衡)6通风阻力:当空气沿风道运动时,由于风流的黏滞性和惯性以及风道壁面等对风流的阻滞、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它是造成风流能量损失的原因。

某一风道的通风阻力等于风流在该风道的能量损失通风阻力:(1)摩擦阻力(沿程阻力):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本身的黏滞性及其和风道壁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2)局部阻力:局部阻力是空气在流经风道时由于流速的大小或方向变化及随之产生的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7 自然通风就是由有限空间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大气运动、大气压力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有限空间内外空气能量差促使有限空间的气体流动并与大气交换的现象。

几个例子:1.**烟囱效应:烟囱内外密度差形成的自然通风。

当烟囱内有高温气体时,烟囱内部温度大于烟囱外部的温度,内部的空气的密度要小于外部空气的密度,这样在烟囱的底部的水平面上,就会使得烟囱外部的气压大于内部的气压,产生内外气压差即自然风压,这种气压差会推动空气由烟囱的底部进入烟囱,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沿着烟囱由烟囱的上端排出,这样自然通风就产生了,这也是通常所说的烟囱效应。

工业通风考题复习题

工业通风考题复习题

工业通风考题复习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回顾1. 工业通风的定义是什么?2. 工业通风的作用是什么?3. 工业通风系统的组成有哪些?4. 请简要介绍工业通风系统的主要组件和其功能。

5. 什么是通风路径?6. 请解释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的区别与作用。

7. 工业通风系统中常用的通风设备有哪些?第二部分:通风系统设计与运行1. 通风系统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2. 请解释通风系统的风量需求如何确定?3. 通风系统中常见的通风风机有哪些类型?4. 如何选择合适的通风风机?5. 请简要介绍通风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6. 通风系统中常见的通风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第三部分:通风系统维护与安全1. 通风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什么?2. 通风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哪些?3. 请解释通风系统的定期检查与维护步骤。

4. 如何确保通风系统的安全性?5. 请简要介绍通风系统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6. 通风系统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步骤是什么?第四部分:通风系统的节能与环保1. 如何设计节能型通风系统?2. 请简要介绍通风系统中常见的节能措施。

3. 通风系统与环保之间有什么关联?4. 通风系统如何减少空气污染?5. 通风系统中常见的环保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第五部分:工业通风的最新发展趋势1. 工业通风领域的最新技术有哪些?2. 工业通风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3. 工业通风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4. 请简要介绍一些工业通风领域的创新案例。

结语:通过对上述题目的复习,你对工业通风的基础知识、通风系统设计与运行、维护与安全、节能与环保以及最新发展趋势应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帮助你为工业通风考试作好准备。

祝你取得好成绩!。

(完整版)工业通风复习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工业通风复习知识点汇总

各章知识点罗列第一章:1.一次尘化作用是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的,污染车间空气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气流;二次气流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2.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是质量浓度,mg/m 3;其二是体积浓度,ppm 表示,1mL/m 3=1ppm ,1ppm 表示空气中某种有害蒸气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3.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 3,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则为2mg/m 3,危害性大的物质其容许浓度低。

在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能度为30 mg/m 3,而居住区大气中则为1 mg/m 3,居住区的卫生要求要求比生产车间高。

4.排放标准是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对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做了规定。

第二章:第一节 局部通风1.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2.局部送风系统:分为系统式和分散式;第二节 全面通风1.非稳态全面通风时间的确定:201ln Ly x Ly Ly x Ly L V f----=τ 2.稳态有害物浓度的确定 L x y y +=02 3.原则:当数种有机溶剂或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作用是叠加的,全面通风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容许浓度所需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同时放散数种其他物质时,全面通风量应分别计算稀释各有害物质的风量,然后取最大值。

4.换气次数的定义。

5.气流组织布置的原则: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

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

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的聚集。

6.风量平衡与热平衡zp jp zj jj G G G G +=+w zj j jj d n p h t cG t cG Q t cG Q ++=+第三节事故通风1.事故通风的基本规定:当工艺设计不能提供有关计算资料时,应按每小时不小于房间全部容积的8次换气量确定。

工业通风期末总结背诵

工业通风期末总结背诵

工业通风期末总结背诵一、引言工业通风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和应用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控制生产场所的气体污染物、温度、湿度以及气流等。

在工业生产中,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生产场所的安全与舒适性。

本次工业通风课程学习使我对工业通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总结中,我将对工业通风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并对今后在工业通风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和展望。

二、课程回顾1. 工业通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课程一开始,我们系统学习了工业通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通风的定义、通风的分类、通风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对工业通风产生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通风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通风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通风设备(风机、风道、风口等)、通风控制装置(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以及通风的基本功能(排风、补风、换气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对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了通风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通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本课程还重点介绍了通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包括通风需求计算、风机选型计算、风道设计等。

通过这些计算和设计,可以确定通风系统的主要参数,保证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体验了实际的计算和设计操作,加深了对通风系统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4. 通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一个良好的通风系统不仅在设计上要合理,还需要在运行和维护方面得到保证。

本课程还介绍了通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要点,包括风机的检修与维护、风道的清洗与消毒、通风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对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在日常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学习经验与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工业通风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

工业通风复习

工业通风复习

《工业通风》复习重点(1-4章)考试题型:填空20’不定项选择10’判断10’简答4道20’计算3道40’第一章1、颗粒物的来源:1)固体物料的机械粉碎和研磨;2)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3)物质的燃烧;4)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的氧化和凝结。

2、总悬浮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10um;呼吸性颗粒物<=2.5um)灰尘:固态分散性颗粒,粒径上限200um。

10um以上的称“降尘”,10um 以下的称“飘尘”。

烟:凝聚性固态微粒,粒径范围0.01-1.0um,一般在0.5um以下。

雾:液态凝集性微粒,粒径在0.1-10um之间。

3、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颗粒物的性质、粒径大小和进入人体的颗粒物量有关。

颗粒物的化学性质是危害人体的主要因素。

4、尘化作用:使颗粒物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包括一次尘化过程和二次尘化过程。

一次尘化作用: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

二次尘化作用:处于悬浮状态的颗粒物进一步扩散污染到整个环境空间的尘化作用。

5、常见的一次尘化作用:1)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2)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3)综合性的尘化作用;4)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

(防治一次尘化作用主要从工艺过程控制或改革工艺来解决)6、我国在1973年颁布了第一个环保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

7、体积浓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m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ppm=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质量浓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g/mol)/22.4第二章1、按照通风动力的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类。

工业通风复习

工业通风复习

工业通风复习整理课程目的:风、通风、工业通风第一章工业污染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为什么要通风?在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各种工业污染物(颗粒物、污染蒸气和气体)以及余热和余湿,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使室内外环境空气受到污染和破坏,危害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生长,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

1.1 (什么是颗粒物、颗粒物危害途径)1)颗粒物:是指在空气中浮游的微粒,有固态颗粒物、液态颗粒物。

2)颗粒物分类:a)按相态分类:固态颗粒物、液态颗粒物b)按环境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呼吸性颗粒物c)按气溶胶的来源和性质:烟、雾、烟雾3)工业污染物危害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4)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颗粒物的性质、粒径大小和进入人体的颗粒物量有关。

5)颗粒物粒径的大小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微细颗粒物粒径小,在空气中不易沉降,也难于被捕捉,会造成长期的空气污染,同时容易随空气吸入进到人的呼吸系统深部。

PM10颗粒物可以进入人的气管、支气管中。

支气管表面具有长着可以蠕动的纤毛,这些纤毛可以将沉积的颗粒物随黏液送到咽喉,然后被人咳出或咽到胃里。

PM2.5微细颗粒物进入肺泡,不经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被血液和淋巴液输送至全身,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颗粒物若沉积在肺部纤维上破坏其活动性,大量沉积会导致尘肺,使人的呼吸能力显著下降。

6)颗粒物对生产的影响:降低产品质量、激起工作精度。

1.2 (一次尘化、二次尘化作用、包括气流)1)一次尘化:静止→浮游局部地点受污染二次尘化:浮游→向四周扩散2)二次尘化气流:自然风、机械通风、惯性物诱导、冷热气流对流3)防治一次尘化作用主要从工艺过程控制和改革工艺来解决。

防治二次尘化作用主要是控制好颗粒物的气流流动。

1.3 人体最适宜的环境:一定的清洁度,空气具有一定的温度、相对湿度,流动速度。

1.4 (如何度量污染物浓度、度量方法、如何计算)1)度量: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2)度量方法:质量浓度、体积浓度3)计算:Y=(M/22.4)*C ( mg/m3)CO2=44 N2=28 汞=202 SO2=64g/mol1.5(防止工业污染物的综合措施)1)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讲解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讲解

⼯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讲解第⼀章1、⽓溶胶: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

2、⽓溶胶按性质分类:a 灰尘 b 烟 c 雾 d 烟雾3、有害物对⼈体的危害途径:1)呼吸道 2)⽪肤 3)消化道。

粉尘对⼈体的危害取决于粉尘的性质、粒径⼤⼩和进⼊⼈体的粉尘量。

有害⽓体和蒸⽓对⼈体的危害可以分为刺激性、⿇醉性、腐蚀性和窒息性⼏种。

4、危害程度的决定因素:①有害物毒性的⼤⼩;②有害物浓度的⼤⼩;③有害物与⼈体持续接触的时间;④车间的⽓象条件以及⼈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等。

有害物进⼊⼈体形成的毒性作⽤的表达式为:式中:k ——某种可观察到的毒性作⽤; c ——有害物的浓度; t ——有害物对机体的作⽤时间; a —— 有害物不会对⼈体产⽣危害的最低浓度。

5、尘化作⽤:使尘粒从静⽌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中的作⽤。

⼀次尘化作⽤型式:①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②诱导空⽓造成的尘化作⽤;()ta c k -=③综合性的尘化作⽤;④热⽓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6、⼯业有害物在车间内的传播机理:尘粒的受⼒:重⼒、机械⼒(惯性⼒)、分⼦扩散⼒和⽓流带动尘粒运动的⼒。

细⼩的粉尘本⾝没有独⽴运动的能⼒,⼀次尘化作⽤给予粉尘的能⼒不⾜以使粉尘扩散飞扬,它只会造成局部地点的空⽓污染。

造成粉尘进⼀步扩散,污染车间空⽓的主要原因是⼆次⽓流(横向⽓流)。

除尘设计中尽量采⽤密闭装置,使⼀次尘化⽓流和⼆次尘化⽓流隔开,避免颗粒物传播。

7、污染物浓度及换算1)污染蒸⽓和⽓体的浓度表⽰⽅法: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质量浓度(Y):每⽴⽅⽶空⽓中所含有害蒸⽓或⽓体的毫克数,mg/m3体积浓度(C):每⽴⽅⽶空⽓中所含有害蒸⽓或⽓体的毫升数,mL/m31 mL/m3=1ppm(百万分率符号ppm)1ppm表⽰空⽓中某种污染蒸⽓或⽓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

标况下质量浓度与体积浓度的换算关系式:式中:Y—污染⽓体的质量浓度,mg/m3 M—有害⽓体的摩尔质量,g/molC—污染⽓体的体积浓度,mL/m3或ppm2)含尘浓度(粉尘在空⽓中的含量)表⽰⽅法:质量浓度和颗粒浓度。

工业通风复习资料

工业通风复习资料

1.工业通风目的:排除室内污染空气,送入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保护大气环境及维护人民健康2.粉尘危害:①粉尘对环境的影响②粉尘对生产的影响③粉尘对人体的危害3.综合防尘措施方针:①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②湿式作业③密闭尘源④通风除尘⑤个人防护⑥经常性的维修和管理工作⑦宣传教育⑧检测粉尘浓度及对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4.通风方法分类:①根据房间通风的范围,可以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部通风②根据通风的动力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5.局部通风系统构成:①局部排风罩②风管③净化设备④风机6.全面通风物质平衡定义式:有害物质送入量+室内有害物质散发量-有害物质排出量=变化量7.全面通风的分类(组织)①稀释通风②单向流通风③均匀流通风④置换通风8.同时发现数种有害物质时,如何确定全面通风量:首先分别计算各有害物质的单独排风量,在判断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是否叠加,若能叠加,将各物质单独排风量加和,不能叠加取有害物质所需风量的最大值9.局部排风罩的设计原则:①尽可能接近有害物质②尽可能将有害物质源封闭③有足够的排风量④气流组织管理⑤尽可能不影响操作⑥经济性好10.排风罩类型和特点:①密闭式排风罩:只需较小的排风量就能有效控制有害物质的扩散,排列气流不受周围气流的影响,但是影响设备的散热、检修及日常检测②柜式排风罩:结构形式与密闭罩相似,但有一敞开面较大的工作孔③外部排风罩:对生产影响较小,排风量大,结构简单,控制效果不如密闭罩④接受式排风罩:罩外的气流运动是生产过程中本身诱导产生的,排风罩只起接受作用,排风量取决于所接受的污染空气量⑤吹吸式排风罩:风量小,污染控制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不影响工艺操作11.是否从罩内排除粉尘越多越好:从罩内排除的粉尘越多,由于飞溅作用,含尘气流会高速冲击罩壁,这时罩内的负压可能控制不住含尘气流,使之从罩缝隙逸出。

12.改善外部吸气罩控制效果:①在罩口四边设固定式活动挡板②优化结构参数,排风罩张开角小于60度③使罩口气流分布均匀13.控制风速的定义:将污染源散发出的污染物吸入罩内,在控制点处必须达到的最小吸入风速14.对于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一般系统和除尘系统阻力差满足?一般系统两支管的阻力差不超过15%。

工业通风复习资料

工业通风复习资料

工业通风复习资料1.确定全面通风风量时,为什么有时采用分别稀释各有害物空气量之和,而有时取其中的最大值?答:根据卫生标准的规定,当数种溶剂的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在室内放散时由于他们对人体的作用是叠加的,全面通风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容许浓度所需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同时放散数种其他有害物质时应分别计算稀释个有害物所需的风量,然后取得最大值。

2.列出局部排气罩的类型及其设计原则?答: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局部排气罩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封闭式机罩柜排气罩外部吸入罩接收排气罩吹扫排气罩。

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 局部排气罩应尽可能环绕或靠近有害物质的来源,以便将有害物质限制在一个小空间内,并尽可能减小吸入范围,以便于捕获和控制。

② 排气罩的吸入气流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物的气流运动一致。

③ 受污染的吸入气流不允许通过人类呼吸区域。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范围。

④ 排气罩应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制造、安装、拆卸和维护。

⑤ 密切配合工艺,使局部排风罩与生产工艺一致,尽量不影响工艺操作。

⑥ 尽量避免或减少干扰气流(如通风和送风)对吸入气流的影响。

3.什么是除尘器的全效率?为什么两个型号相同的除尘器串联运行时,它们的除尘效率不同?答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器时所捕集的粉尘量占进入除尘器的粉尘总量的百分数,以η表示。

??g3g1*100%(式中g1――进入除尘器对的粉尘量,g/s;G3——除尘器收集的粉尘量,g/S。

)当两台相同型号的除尘器串联运行时,由于粉尘粒径不同,它们的除尘效率也不同。

4.通风管道系统划分原则是什么?答:系统划分的原则是:(1)空气处理要求相同室内参数要求相同的,可以化为同一系统。

(2)统一生产流程运行班次和运行时间相同的,可以划分为同一系统。

(3)对以下情况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然绕或爆炸;②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合物或化合物;③两种有害物质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积聚粉尘;④放散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工业通风与除尘期末复习要点

工业通风与除尘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作业场所空气与粉尘1. 大气是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大气由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组成。

大气属于湿空气,水蒸气含量小,平均不到0.5%,干燥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氩、氖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2. 氧气作业场所不得低于18%;利用氮气惰性,可以防灭火和防止气体及粉尘爆炸;人工输氧,往往加入5%的二氧化碳满足呼吸机能3. 根据气体对人体危害的特征,可分为麻醉性、窒息性、刺激性、腐蚀性四类4. 表示空气湿度的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含湿量三种(1)绝对湿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2)相对湿度。

单位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与相同湿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含量之比(3)含湿量。

含有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5. 人与环境的热交换方式主要有对流、辐射、蒸发三种方式6. 一般来说,作业场所空气流速一般不应低于0.2m/s7. 粉尘的概念及来源粉尘泛指因机械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的,粒径一般在1mm以下的微细固体颗粒。

其中,因物理化学过程产生的微细粒子又称为烟尘来源:一是固体物料的机械破碎和研磨,二是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和运输,三是物质的燃烧,四是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氧化和凝结8. 粉尘的分类按成分: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按颗粒大小:可见粉尘(>10微米)、显微粉尘(0.25~10)和超显微粉尘(<0.25)按卫生学角度: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按爆炸性:爆炸性粉尘和无爆炸性粉尘按存在状态:浮尘和落尘9. 粉尘分散度又称为粒度分布,指的是在不同粒径范围内所含粉尘的个数或质量占总粉尘的百分比,有质量分散度和数量分散度两种表示方法粉尘分散度表示手段多,如列表法、图形法、函数法等,最简单常用是列表法我国工矿企业将粉尘粒径区段分为四级:小于2微米、2~5、5~10、大于10微米10. 凝聚是指小颗粒粉尘尘粒互相结合成新的大尘粒的现象,附着是指尘粒和其他物质结合的现象静止空气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粉尘呈加速沉降,0.1~10微米的呈等速沉降,小于0.1微米的基本不沉降11. 粉尘危害概述(1)某些粉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2)人体吸入后危害身体健康,引起职业病(3)影响生产(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对大气造成污染,影响人类生存12. 粉尘进入人体造成危害的过程○1在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惯性碰撞作用使粒径大于10微米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鼻腔和气管黏膜分泌物黏结后形成痰排出体外○2在上呼吸道的较大支气管内,通过惯性碰撞及少量的重力沉降作用,使5~10微米的尘粒沉积下来,经气管、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咳嗽随痰排出体外○3在下呼吸道的细小支气管内,由于支气管分支增多,气流速度减慢,使部分2~5微米的尘粒依靠重力沉降作用沉积下来,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4其余细小粉尘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和肺内后,一部分可随呼气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沉积在肺泡壁上或进入肺内。

工业通风与除尘考试复习资料

工业通风与除尘考试复习资料

工业通风与除尘第二章1、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气体有哪些,说说它们对人得主要危害作业场所主要的有害气体分为麻醉性、窒息性、刺激性、腐蚀性四类(1)二氧化硫(SO2):对眼睛和呼吸器官有刺激与腐蚀作用,使喉咙与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2)硫化氢(H2S):剧毒,有强烈刺激作用,不但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而且阻碍生物的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

(3)氮氧化物(NOx):主要是NO、NO2,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组织有强刺激与腐蚀作用,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4)甲烷(CH4):无毒,但浓度高时引起窒息,有爆炸危险(5)苯(C6H6):刺激黏膜、皮肤,出现湿疹痒疹,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蒸汽引起急性中毒(6)一氧化碳(CO)有爆炸危险,且能造成人体血液窒息(7)甲醛(HCHO):刺激作用,可导致流泪、头疼、乏力等,严重时有连续咳嗽、呼吸困难等(8)铅蒸汽(Pb):损害骨髓造血系统导致贫血,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炎等,影响智力发育(9)汞蒸气(Hg):剧毒物,急性中毒表现在消化器官与肾脏,慢性中毒表现在神经系统,产生易怒、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0)锰蒸汽(Mn):损害神经系统(11)氰化物:主要是氰化氢(HCN),使人缺氧中毒2、为何进行对作业场所空气物理参数的调节以适应作业人员的舒适性要求空气物理参数中的温度、气压、湿度以及空气流速等对人体生理有较大的影响。

(1)温度:对人体生理影响最大,人体与环境热交换的方式有对流、辐射、蒸发。

对流换热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空气的温度,使人产生冷热感觉。

(2)空气压力:加压时引起耳充塞感、耳鸣、头晕等,甚至鼓膜破裂;减压时造成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

(3)空气湿度:过高阻碍汗液蒸发,影响散热和皮肤温度以及人的舒适感。

(4)流速:影响人的冷热感觉,流速小时,不能及时有效换气,各种化学物质不能及时排除。

因此,对人体最舒适的空气环境,除要求一定的清洁度外,还要求空气具有一定的温度、湿度、流速,人的舒适感是三者的综合。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工业污染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一、工业污染物: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味等的总称。

颗粒物:指能在空气中浮游的微粒,有固态颗粒物、液态颗粒物。

气溶胶:在通风除尘技术中,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主要指空气)所组成的分散系统称为气溶胶。

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固体时,称为粉尘。

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液体时,称为雾。

“降尘”:粒径在10μm以上的;“飘尘”:粒径在10μm以下的,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μm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呼吸性颗粒物(PM2.5):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

二、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有害物危害人体的途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那些因素有关?三、工业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1)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人体产生污染作用的程度,即毒性的大小。

污染物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称为中毒。

不同的污染物,其毒性有大有小。

(2)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即浓度的大小。

(3)污染物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

(4)车间的气象条件以及人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等。

在空气干燥和潮湿或温度高低的不同条件下,一定浓度的污染物可能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潮湿时会促使某些污染物的毒性增大;高温时使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增多,血液循环及呼吸加快,从而增加吸收污染物的速度。

劳动强度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危害作用等有明显的影响。

重体力劳动时对某些污染物所致的缺氧更为敏感。

在同样条件下接触污染物时,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受害症状,有些人中毒,并且致病的程度也往往各不相同。

这与各人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有关。

三、尘化:使颗粒物以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称为一次尘化作用,引起一次尘化作用的气流称为一次尘化气流,一次尘化造成局部区域空气污染。

工业通风复习

工业通风复习

第一章:工业污染物及其防止的综合措施1、颗粒物: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微粒。

2、颗粒物来源:1)固体物料的机械粉碎和研磨 2)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3)物质的燃烧 4)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的氧化和凝结 5)固体表面加工工程3、气溶胶: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可以构成一个分散系统,我们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而构成的分散系统称为气溶胶。

4、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称为“降尘”,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飘尘”或可悬浮颗粒物。

5、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1)物理化学性质 2)粒径大小 3)浓度6、颗粒物对生产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产品质量和机器工作精度。

7、尘粒所受的力:1)重力 2机械力(惯性力)3)分子扩散力 4)气流带动尘粒运动的力8、颗粒物运动的主要能量来自环境气流的作用。

9、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称为一次尘化作用,引起一次尘化作用扥气流称为一次尘化气流,一次尘化造成局部区域空气污染。

处于悬浮状态的颗粒物进一步扩散到整个环境空间的尘化作用称为二次尘化作用,引起二次尘化作用的气流称为二次尘化气流。

10、常见的一次尘化作用有:1)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 2)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 3)综合性的尘化作用 4)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11、污染蒸汽或气体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质量浓度,另一种是体积浓度。

质量浓度:即没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污染蒸汽或气体的毫克数。

mg/m ³体积浓度:即没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污染蒸汽或气体的毫升数。

mL/m ³1mL/m ³=1ppm ,1ppm 表示空气中某种污染蒸汽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Y=C M C M 4.2210*4.2210*33 mg/m 312、尘粒在空气中的的含量,即含尘浓度也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质量浓度,另一种是颗粒浓度。

颗粒浓度:即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固态颗粒物的颗粒数。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工业污染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一、工业污染物: 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味等的总称。

颗粒物: 指能在空气中浮游的微粒, 有固态颗粒物、液态颗粒物。

气溶胶: 在通风除尘技术中, 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主要指空气)所组成的分散系统称为气溶胶。

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固体时, 称为粉尘。

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液体时, 称为雾。

“降尘”: 粒径在10μm以上的;“飘尘”: 粒径在10μm以下的, 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μm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呼吸性颗粒物(PM2.5):指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

二、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有害物危害人体的途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那些因素有关?三、工业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1)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人体产生污染作用的程度, 即毒性的大小。

污染物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 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 称为中毒。

不同的污染物, 其毒性有大有小。

(2)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 即浓度的大小。

(3)污染物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

(4)车间的气象条件以及人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等。

在空气干燥和潮湿或温度高低的不同条件下, 一定浓度的污染物可能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潮湿时会促使某些污染物的毒性增大;高温时使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出汗增多, 血液循环及呼吸加快, 从而增加吸收污染物的速度。

劳动强度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危害作用等有明显的影响。

重体力劳动时对某些污染物所致的缺氧更为敏感。

在同样条件下接触污染物时, 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受害症状, 有些人中毒, 并且致病的程度也往往各不相同。

这与各人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有关。

三、尘化: 使颗粒物以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通风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1.工业通风的任务主要在于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气、余热和余湿的危害。

2.工程上将只实现空气的清洁度处理和控制并保持有害物浓度在一定的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工业通风。

3.所谓通风就是把室外的新鲜空气适当处理(如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送进室内,把室内的污浊气体经消毒、除害后排至室外,从而保持空气的新鲜程度,使排放废气符合标准。

粉尘:是指在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粒径上限约为200μm。

气溶胶: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就构成了一个分散系统,人们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

气溶胶包括粉尘和雾。

常见的一次尘化作用有: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综合性的尘化作用;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一次尘化作用: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

二次气流:由于通风或冷热气流对流所形成的室内气流。

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人的冷热感觉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周围物体表面温度(客观性指标)和人的心理因素(主观性指标)等因素有关,1、有害物的危害及影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对大气的污染。

2、工业企业的设计必须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要求。

3、对颗粒物分类:总悬浮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的颗粒物;呼吸性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um的颗粒物。

4、“降尘”:粒径在10μm以上,较大的微粒沉降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可能仍处于浮游状态。

“飘尘”:粒径在10μm以下,在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μm。

烟(smoke):粒径范围约为0.01一1μm,一般在0.5μm以下;雾(mist):粒径范围约为0.1一10μm;烟尘(fume):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烟雾(smog):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混合体;粉末(powder):生产中粉料。

5、生产中的主要产尘工艺:(1)固体物质的机械破碎过程:(2)固体表面的加工过程:(3)粉粒状物料的贮运、装卸、混合、筛分及包装过程:(4)粉状物料的成型过程: (5)物质的加热和燃烧过程以及金属的冶炼和焊接过程:6、粉尘的“尘化”作用:含义:使粉尘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人体的需氧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环境条件和劳动强度。

7、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气体检测:使用检定管,分比色法和比长法两种,检定管中置不同指示剂,即构成不同的有害气体检定管。

8、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途径及影响因素:途径:通过呼吸道, 皮肤和消化道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内部而危害人体。

影响因素:有毒气体的毒性大小;有毒气体的浓度大小;有毒气体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作业环境条件与劳动强度;个体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

9、绝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湿量,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

单位g/m3 或 g/Kg 。

也可以用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来表示,单位为:帕(Pa ),千帕(KPa )。

10、饱和空气:当空气中水蒸汽含量达到该温度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时,空气处于饱和状态。

11、相对湿度:指某一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汽量Ms 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空气水蒸汽量的比值。

定义式为: 式中 Ms —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汽量,g ;Mb —饱和空气水蒸汽量,g ;Ps —空气的实际水蒸汽分压(Pa );Pb —饱和空气的水蒸汽分压(Pa )。

主要综合防止措施有:1、合理选择厂址;2、工艺方法, 设备, 布置及操作方法合理化;3、 采用通风净化除尘措施;4、加强管理;5、采用个体防护等。

1. 粉尘的来源主要有:1) 固体物料的机械破碎和研磨2)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3)物质的燃烧过程4)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氧化合凝结2. 粉尘对生产的影响主要有:1) 降低产品质量、降低机器工作精度和使用年限2) 降低光照度和能见度,影响室内外作业的视野3) 某些粉尘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等会燃烧引起爆炸3. 有害气体和蒸汽的来源主要有:1)化学反应过程2)有害物表面的蒸发3)产品的加工处理过程4)管道及设备的渗漏4.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粉尘的性质、粒径大小、浓度、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车间的气象条件以及人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等。

5.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与外界的对流、辐射和表面汗液蒸发三种形式进行。

6. 对流换热取决于温度和空气的流速,辐射散热只取决于周围物体表面的温度,蒸发散热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流速。

7. 当空气的温度和周围物体表面的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汗液蒸发。

相对湿度愈低,空气流速愈大,则汗液愈容易蒸发。

8. 粉尘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分别是质量浓度和计数浓度。

9. 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分别是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10. 卫生标准规定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和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它是设计和检查工业通风效果的重要依据。

11. 危害性大的物质其容许浓度低,并且居住区的卫生要求比生产车间高。

12. 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最高容许浓度,是按工人在此浓度下长期进行生产劳动,而不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病为基础的 。

13.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一般是根据不引起粘膜刺激和恶臭而制定的。

14. 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主要是根据防止有害物质的慢性中毒而制定的。

15. 排放标准是为了使居住区的有害物质符合卫生标准,对污染源所规定的有害物的允许排放量或排放浓度。

它是设计和检查排气效果的重要依据。

%100%100⨯=⨯=Pb Ps Mb Ms ψ16.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1)改进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有害物的产生2)采用合理的通风措施3)建立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17.采用无毒原料代替有毒原料,能从根本上防止有害物的产生。

18.二甲苯、丙酮、甲醛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分别是:100mg/m3、400mg/m3、3 mg/m3,则其中毒性最大的是甲醛。

第二章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按照通风功力的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类。

自然通风: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造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的。

置换通风:指利用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实现通风的一种新气流组织形式,它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

所谓空气湖就是由较凉的新鲜空气扩散而成的,因室内的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鲜空气随其向房间上部流动而形成室内空气运动的主导气流。

局部排风系统组成: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

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一方面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气流组织:合理的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气流组织的原则: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

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的积聚。

1、自然通风特点依靠室外空气温差所造成的热压, 或利用室外风力作用在建筑物上所形成的压差, 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 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

不需动力, 经济; 但进风不能预处理, 排风不能净化, 污染周围环境; 且通风效果不稳定。

2、机械通风特点靠风机动力使空气流动的方法称为机械通风。

进风和排风可进行处理, 通风参数可根据要求选择确定, 可确保通风效果, 但通风系统复杂, 投资费和运行管理费用大。

3、局部通风局部通风就是在有害物产生的地点直接把它们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局部通风系统所需要的风量小,效果好,设计时应优先考虑。

分为:局部排风和局部送风①局部排风:在集中产生有害物的局部地点, 设置捕集装置, 将有害物排走, 以控制有害物向室内扩散。

这是防毒, 排尘最有效的通风方法。

②局部送风:向局部工作地点送风, 使局部地带造成良好的空气环境。

主要用于局部降温.又分为系统式和分散式。

系统式就是通风系统将室外空气送至工作地点。

分散式借助轴流风扇或喷雾风扇, 直接将室内空气吹向作业地带进行循环通风。

4、全面通风:就是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以稀释室内有害物, 消除余热, 余温, 使之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全面通风的动力可以是自然风压和热压, 也可以是风机风压。

5、全面通风具体实施方法又可分为全面排风法, 全面送风法, 全面排送风法和全面送、局部排风混合法等, 可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气流组织方式, 通风风量大小及房间内热湿和有害物的产生量等因素。

7、全面通风风量计算全面通风的风量应能确保把各种有害物(包括有害气体, 粉尘, 水蒸气, 热等)全部稀释或排除, 使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

由于有害物的性质不同, 应分别计算所需风量, 然后确定全面通风所需风量。

气流组织:送风、排风口位置的合理布置,选用合理的风口形式,合理分配风量。

气流组织原则:①能避免把害物吹向作业人员操作区;②能有效地从污染源附近或有害物浓度最大的区域排出污染空气;③能确保在整个房间内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尽量减少涡流区。

8、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厂房车间通风过程中, 是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共同作用结果, 室内的进风和排风是多通道的, 既有由通风系统产生的有组织的进排风, 也有从缝隙, 窗户, 门洞等产生的无组织进排风,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 各种进风量与各种排风量应相等.这就是室内风量平衡的原则。

其表达式为:Gzj + Gjj = Gzp + Gjp室内外压差为零,用于无特殊要求车间当Gjj > Gjp时;室内处于正压状态,适用于洁净度要求高的车间当Gjj < Gjp时;室内处于负压状态,适用于产生污染的车间在通风过程中, 室内空气通过与进风, 排风. 围护结构和室内各种高低温热源进行交换, 为了使房间内的空气温度维持不变, 必须使房间内的总得热量∑Qd与总失热量∑Qs相等, 也就是要保持房间内的热平衡。

即∑Qd = ∑Qs9、事故通风对于有可能突然从设备或管道中逸出大量有害气体或燃烧爆炸性气体的房间,应设事故排风系统, 以便发生逸出事故时由事故排风系统和经常使用排风系统共同排风, 尽快把有害物排到室外。

事故通风系统的风机开关应设于便开启的地点, 排除有爆炸危害气体时, 应考虑风机防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