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回声》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回声》教案设计

《回声》教案设计

《回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回声形成的原理。

2、能够正确区分原声和回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回声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2)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知回声现象。

2、难点(1)解释回声产生的原理,涉及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等知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回声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在山谷中呼喊产生回声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1)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通过简单的实验,如击鼓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回声的形成结合示意图,讲解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强调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障碍物的距离等因素对回声效果的影响。

(3)回声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回声产生的条件,总结出障碍物距离发声体要有足够的远,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 秒,人耳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回声。

3、实验探究(1)在教室里进行简单的回声实验,如拍手听回声,让学生亲身体验回声的存在。

(2)利用示波器展示原声和回声的波形,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4、生活中的回声(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回声现象,如在空旷的大厅说话声音变大、在隧道中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等。

(2)介绍回声在建筑设计、航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如利用回声定位测量距离、检测物体内部的缺陷等。

5、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关于回声原理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回声的形成条件、原理和应用,强调声音传播和反射的知识要点。

《回声》优秀教案设计

《回声》优秀教案设计

《回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回声的产生和传播;(2)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及应用;(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回声传播的速度计算;(2)利用回声定位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回声的相关知识;(2)准备实验器材:声波发生器、接收器、测量尺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回声相关知识;(2)分组合作,准备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回声的图片和实例;(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回声?它是如何产生的?2. 探究回声:(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回声的产生和传播;(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声的产生原理。

3. 回声的应用:(1)讨论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探测鱼群、测量距离等;(2)学生演示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实验。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回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2)学生分享生活中与回声相关的趣事。

五、课堂小结1. 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及应用;2.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方法;3. 回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回声的产生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回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熟练解释回声的定义及产生原理;(2)学生能够运用回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生能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完成距离测量。

四年级音乐《回声》教案 教学设计

四年级音乐《回声》教案 教学设计

《回声》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友谊的回声》欣赏《羊肠小道》【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感受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同学间真挚美好的友谊之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唱、教师指导等方法学习歌曲,感受歌词、旋律线及音乐表现的关系。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大峡谷雄伟壮观的景色。

3.知识与技能(1)熟练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中的力度记号,体会同学间真挚美好的友谊之情。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出的大峡谷形象,听辨其中的主要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主动走进音乐,积极感受乐曲中所描述的情景,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

难点:能够准确感受音乐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播放设备、同步课件【教材分析】歌曲《友谊的回声》由王健作词、龚耀年作曲,作品采用降E大调,2/4拍子,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段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或的乐段。

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炙热追求。

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炙热追求。

第二段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在这里再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罗拉多河大峡谷,长达三百五十公里,宽六至二十九公里,景色颇为壮丽,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

这种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无疑刺激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也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

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格罗菲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决心以音乐来描述大峡谷变幻无穷的美。

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

作曲家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乐曲本身的“美国气质”。

《回声》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2 、技能目标: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从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与音乐的共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2 、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学生用课堂记录纸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部分一、准备活动:演唱歌曲《小瓜棚》,注意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播放教师在电子琴上事先录制好的多轨合成伴奏,教师指挥)。

二、谈话与讨论: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1 、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2 、童声无伴奏合唱《牧歌》(师):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1 、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2 、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方法: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写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纸上,然后随机请几名同学说出自己的结果,教师对结果应予以肯定,并面向全体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新课赏析部分一、听赏并为乐曲命名: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

二、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尼德兰)拉索曲三、深化与拓展:(师):《回声》这首无伴奏合唱创作于16 世纪,距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世界各国合唱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常演不衰。

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生):发表看法。

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从作品的演唱形式、旋律特点以及情绪、意境等方面分析,特别要注意从实际感受出发,说真话。

《回声》教案通用-范本两篇

《回声》教案通用-范本两篇

《回声》教案通用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理解回声的概念,掌握其产生原理。

2. 学生学会运用距离和速度计算回声时间。

3. 学生了解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回声概念及产生原理。

2. 回声距离、速度和时间计算。

3. 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相关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资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回声概念、产生原理和应用。

2. 小组讨论法:讨论回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3. 实验法:进行回声实验,观察现象,验证原理。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回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山涧回声”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回声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回声的概念、产生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10分钟):演示回声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成果。

5.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回声计算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回声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学生按小组围坐,便于讨论和观察实验。

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性别等因素均衡分组,确保组间竞争公平。

3. 课堂纪律:强调实验安全,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

六、学生活动1. 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回声概念的理解。

2.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回声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实验操作: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回声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回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测验:期末进行回声知识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回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回声》教案设计

《回声》教案设计

《回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知道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及应用。

2. 难点:回声测距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回声的产生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回声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声波发生器、接收器、测量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界中的回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回声。

2. 新课导入:介绍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3. 案例分析:讲解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回声测距等。

4. 小组讨论:探讨回声测距的原理和方法。

5.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回声测距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回声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未达成的目标提出改进措施。

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课堂活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回声及其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科研机构或企业,了解回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利用回声测距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整理课堂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回声》教案15篇

《回声》教案15篇

《回声》教案《回声》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声》教案1活动目标: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是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能分角色合作表现。

活动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这首歌,使幼儿熟悉旋律2、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爬山。

1、假日里,天气晴朗,我们一起去爬山吧!2、教师播放音乐,引起幼儿边听音乐,边作各种动作,表现爬山情景。

如:背上背包、擦汗、观望、休息、喝水等动作。

3、到了山谷大家会作些什么事,并用动作表示,如:双手拢成喇叭状,大声呼喊。

二、回声真好听。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听一听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声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1、怎样唱才能让人一听就能分出是谁唱的?2、重点学唱回声句。

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3、山谷回声很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样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让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扮小朋友,一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样才能让几个人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人似的?引导扮演小朋友的幼儿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演与大山对话时的情景。

要求两组幼儿配合默契,体验合作的快乐。

《回声》教案2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6/82、学唱《亲爱的回声》教学目标:1、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的旋律。

2、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学生爽朗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用鲜明的力度对比表现回声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6/8拍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是想坐在这教室里上课,还是想走出去,与大自然拥抱呢?我也想,可是……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感受自然。

《回声》的优秀教案

《回声》的优秀教案

《回声》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回声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射器、接收器、测量距离的工具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测量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回声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回声的产生过程。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回声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知识拓展:介绍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回声探测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回声的相关知识。

3. 思考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回声的产生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 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答案的正确性、思考问题的深度等。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回声的实际应用。

《回声》教案设计

《回声》教案设计

《回声》教案设计《回声》教案设计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声》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声》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教室好大呀!台下坐着许多老师和家长呢!让我们掌声欢迎他们吧!活动一:学习、积累第一段,走进故事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活动二:发现、运用语气词,趣读故事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

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

【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

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

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

】4.【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

《回声》教案(15篇)

《回声》教案(15篇)

《回声》教案《回声》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声》教案篇1【片断】第四、五段教学。

【教学思路】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1、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演示解疑。

(课件或投影)⑴观察水的变化。

⑵口述水的变化。

⑶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⑷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3、朗读感悟第五段:⑴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⑵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回声》教案篇2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2、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正确的力度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2、在优美的歌声及有趣的游戏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能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友谊的珍贵。

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七课《回声》中的表演歌曲。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

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回声》一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 究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 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回声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 神。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重点
重点一
回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点二
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三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回声的基本 概念,激活他们的前知,为后
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回声的原理和应用。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媒体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回声》一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中的物理概念。
02
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明白回声 在生活中的应用。
度。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情感变化,是否对《 回声》主题产生兴趣和
共鸣。
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 能与他人有效合作,是 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
教师反思
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 求,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回声》主题。

《回声》教案(通用16篇)

《回声》教案(通用16篇)

《回声》教案(通用16篇)《回声》篇1教学目标:一、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p\f,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二、用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感受回声,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p\f,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教学难点: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今天,王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到山谷中去郊游。

我们出发吧。

(出示节奏x x x x‖,教师用小军鼓敲击这条节奏)三、师:你能拍一拍吗?生:学生慢慢的跟入,跟拍。

师:听一听,我的脚步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敲击有强弱的节奏。

x x x︱x ︱x—‖学生聆听并回答)[出示p f]师:我们来试试看。

(学生跟着小军鼓拍出有强弱的节奏)师:再听一听,我们的脚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敲击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力度效果)[出示p mp mf f mp p ]弱中弱中强强中弱弱[出示师:我们再来试试看。

(学生表现渐强、渐弱的力度效果)四、新课教学1、师:走进大山,大山里有什么样的景色呢?(多媒体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画面是山谷的画面)2、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师:哇,这个山谷真是好美啊!老师忍不住想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喂!你好吗?〈回声〉喂,你好吗?诶,同学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来回答〉3,师:同学们很聪明,山谷里传来了老师说话的回声,那么同学们了解回声吗?能不能说一说回声有什么特点呢?〈要求说出轻,弱〉4,师:那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这个回声游戏吧,请同学们来做老师的回声,咱们来试一试。

(师生共玩回声游戏)5、师:山谷里除了美妙的回声,还有悦耳的叮咚声呢。

你听?(出示旋律0 31 15(01︱50)53 31(03︱10)6 5—︱5 05 1 0‖,教师范唱旋律)(1)出示顿音,唱一唱。

(2)加入力度记号,唱一唱。

(3)加入回声,唱一唱。

7、师:竖起耳朵听一听是什么声音?8、聆听音乐。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课回声》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课回声》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课回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

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

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教学过程:一、聆听《回声》1.欣赏《回声》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

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代表强,“p”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8、游戏: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

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

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

师生交换接唱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回声》-小学音乐教案

《回声》-小学音乐教案

回声?学校音乐教案高校路学校高静教学目标:1.围绕〃回声〃这一主题,通过观赏、表现回声,让同学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力度记号f、Po.通过倾听和学唱歌曲?友情的回声?,进一步了解这一布满着梦想与乐趣的声音现象一一回声,并用欢快、赞美的心情演唱歌曲。

2.通过情景剧表演和歌曲的演唱,让同学懂得〃回声就像友情,你对别人付出真心,别人也会对你付出真情〃的道理,并鼓舞他们在生活中去追求友情并建立奇妙的友情。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正确地演唱歌曲。

一、引入、体验5,1听音乐进教室,与老师拍手问好。

2师生问好第一遍用P的力度演唱。

其次遍用f, 〃今日来了那么多老师,请转身,用洪亮的歌声向他们问好,把‘高老师好改为老师们好,〃唱后问,两遍问好我们用了不同的力度,你感觉出来了吗?出示力度记号〃f、p〃。

力度记号的作用?呈现:音乐的表情。

3问好歌我们用不同的力度唱问好歌,先用P,再用f。

用la演唱。

老师在力度上做了处理,老师唱力度f局部,同学们唱力度P局部。

男生唱f局部,女生唱p局部,思索,这样的力度变化像哪个声音现象?4回声与原声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二、观赏、表现10'1老师介绍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给大家。

听后简洁说说你的联想或感受。

特殊留意歌曲的力度比照。

2谈话(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人,也就是现在的比利时,歌曲采纳了轮唱形式,通过力度强弱的比照,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仿佛让人感觉在群山幽谷中一般。

)3呈现:艺术的首要法那么是比照。

4初步表现回声(1)跟老师一起来表现回声。

X—喂XX ,你好XXXX-我喊一声60噢750噢(2)这里消失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切分节奏。

师生再次合作。

(3)上下声部合作表现回声。

(4)一位同学来领,其他同学和。

三、新授、思索15,L揭题?友情的回声?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友情的回声?,学习过程中不断思索歌名为什么不是可爱的回声、神奇的回声,而是友情的回声?回声和友情有何相像之处?2.充分倾听倾听1感受歌曲的心情和内容谈话倾听2歌曲的拍号是?拍手表现强弱规律(强拍拍在老师手心里)倾听3今日我们学习第一段,心里默唱,找找难点局部?采纳回声的方法解决难点(1)4242 - 05 5 6543八份休止符用拍手或急吸一口气来解决难点。

儿歌《回声》教案设计

儿歌《回声》教案设计

儿歌《回声》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儿歌《回声》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熟悉儿歌《回声》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音准确性。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歌曲中的音乐节奏。

教学准备:1. 《回声》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黑板或白板。

3. 学生们熟悉的儿歌曲谱或歌词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最喜欢的儿歌,并询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2. 向学生介绍儿歌《回声》并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源。

歌曲学习:1. 分发歌词卡片给学生,并带领他们一起阅读歌词。

2. 播放歌曲音频或视频资源,要求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一起唱歌。

3. 指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重复部分,并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整体结构。

歌曲分析:1.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提问学生关于歌曲中出现的重要词汇或短语,并解释其含义。

3. 分析歌曲中的音乐节奏,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重复节奏模式。

歌曲创作: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词,以类似的结构和节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或感受。

2. 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创作,并进行小组表演。

巩固练习:1. 分发歌曲的谱曲给学生,并带领他们练习演奏歌曲的旋律。

2. 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乐器,以伴奏的方式演奏歌曲。

3.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研究其他类似的儿歌,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游戏,如模仿声音、音乐拍子等。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和演奏录音,评估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技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歌曲,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2. 推荐学生参加音乐课外活动,如合唱团或乐器班,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 是否有需要调整的教学策略或活动安排?备注:教案设计应根据具体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回声》参考教案

《回声》参考教案

《回声》参考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学会“f ”、“p ”强弱记号,并能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2、有感情的演唱并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

引导学生学习创编音乐情景与动作参与音乐欣赏,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f ”、“p ”强弱记号,并能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过程: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音的强弱1、课件播放水流声:师:我们再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师:这是水流的声音.我们再来听听水流声又有什么变化呢? (复听水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师:回答得非常好.水流声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强了.2、课件播放火车声:师: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个声音.(播放火车声,由远及近,声音越来越大)请同学说说你听到的声音又有有什么变化,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模仿大自然声音的变化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来表示“弱”?师讲解:“f”表示强,“p”表示弱。

引申:“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师: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

3、模仿火车由远而近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思考: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歌曲是通过几拍子来表现的呢?你们可以边听边拍手师:现在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四二拍指挥图式。

2、学习歌曲第一部分①听老师范唱歌谱,学生划拍轻声跟唱。

②填唱歌词,找出最喜欢的部分。

师:请把你最喜欢的那句教给大家?觉得最难唱部分找出来。

老师来帮助你!生视唱,师解决难点。

师:我们一起来合着钢琴的伴奏把第一部分的旋律轻声地唱一唱。

师钢琴伴奏,生视唱A部分旋律。

师:美丽的湖水,山谷的倒影,真美呀,我也想唱一唱了,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它是怎样用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等来表现的。

③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3、学习第二部分①师范唱第二部分的歌词师:谁能跟着钢琴轻声地唱一唱?②分析第二部分歌词感情师:如果你喊出的声音是可爱的,那么你的回声也是可爱的,就像同学间的友谊一样,如果你付出的是温暖,美好,那么同学回报你的就像回声一样,是温暖、美好的,所以(揭题),这首歌曲唱出了《友谊的回声》请你们带着对可爱回声的赞美之情来唱一遍。

音乐课回声教案 回声的教学设计方案秀

音乐课回声教案 回声的教学设计方案秀

音乐课回声教案回声的教学设计方案秀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预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当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课回声教案篇一1、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呈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本节课采纳了新的教学方法“导读法”,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全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例如:小组里边读、师生互读、齐读、默读、带头饰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忱。

加上老师的恰当点拨,。

同学能依据小青蛙对回声的熟悉的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

由赞美到惊奇到欢快。

读出青蛙妈妈急躁、亲切的语气。

在教学难点部分,我采纳了直观演示的方法。

通过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

同学轻而易举的理解了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习方法上采纳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让同学自己选择朗读的方式和朗读的内容。

并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培育了同学的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紧凑、思路清楚。

首先看图谈话、设悬导入。

接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利用猜字嬉戏复习巩固生字。

然后师生合作、朗读感悟、讨论体验。

再次指导写好圆、围两个字。

最终总结全文和体验性作业。

3、老师的语言简洁、精确、生动,教态亲切自然。

低班级的孩子很简单接受,符合低班级儿童的认知规律。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产生了剧烈的亲和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完全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带动作读,同学亲身感悟到“捡”“扔”等词语的用法。

板书设计生动形象,很有创意。

通过板书关心同学理解了回声形成的缘由。

在复习巩固生字时采纳同学喜闻乐见的猜字谜的形式,符合低班级儿童的思维特点。

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上这节课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同学的评价不是很恰当,还有待于提高。

特殊是对一些答题答不对的同学,既要让该生熟悉到回答的不对,还不能打消学习的乐观性。

音乐回声的教案(合集3篇)

音乐回声的教案(合集3篇)

音乐回声的教案(合集3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音乐回声的教案(合集3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音乐回声的教案活动目标:1、在扮大山学回声的情景中,初步感知声音的强弱,情愿用歌声表示出来2、体验集体表演的乐趣以及胜利的喜悦活动预备:钢琴、录音机、磁带、音乐路牌活动过程:㈠、律动引起爱好1、复习律动组合小燕展翅T:丁丁来我们家里做客的时候和我们一起跳过一个舞蹈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2、其次遍律动:针对动作(提腕、压腕)提出问题: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要飞非常遥远的,假如翅膀飞的不高就飞不过去了㈡、观赏、感受歌曲1、故事导入情景T:丁丁教我们跳舞,我也带丁丁出去玩了。

我们一起去爬了山,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T:我和丁丁啊一起去爬了一座大山,爬呀爬、爬呀爬,始终爬到了山顶,发现了非常漂亮的风景,丁丁一兴奋便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喂!喂!突然,一件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山的那头也传来了一个声音喂!喂!丁丁非常好奇,他很想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于是丁丁大声的唱道:你是谁?山那头也在问你是谁?这下可把丁丁急坏了,抓紧唱道:请你快来,来唱歌!山那边又轻轻的跟着唱请你快来,来唱歌!丁丁摸了摸头,这是怎么回事啊?2、提问关心理解故事、初步感知音的强弱,理解词(回声)T:山那边传来的是什么声音啊?T:丁丁唱歌的声音和山那头传来的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一个轻一个响)T:都是不一样的吗?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唱的歌词一样)响的是丁丁唱的声音,轻轻的是什么声音呢?(回声)㈢、学唱歌曲1、第一遍学唱歌曲T:我们来试试看好吗?我来做丁丁、你们来做回声。

重点指导:虽然回声轻轻的但小嘴巴要动,让我听的见2、其次遍学唱歌曲T:特别棒!我请小伴侣站起来扮大山再来试试看好不好?大山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摆个造型重点指导:大山是不行以动的3、第三遍学唱歌曲T:我们再到另一座高一点的山上去听一听回声是什么样的。

你们想爬哪座山啊?带丁丁去干吗?(去旅游)换个造型我们预备去了哦!&将音上升半度降E调最终一句歌词改为去旅游T:再爬高一点啊?这次想去哪座山啊?去干吗?(去运动)&将音再上升半度E调最终一句歌词改为去运动㈣、音乐路牌结束T:今日我们带丁丁爬了那么多的山,丁丁真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声》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友谊的回声》欣赏《羊肠小道》【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感受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同学间真挚美好的友谊之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唱、教师指导等方法学习歌曲,感受歌词、旋律线及音乐表现的关系。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大峡谷雄伟壮观的景色。

3.知识与技能(1)熟练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中的力度记号,体会同学间真挚美好的友谊之情。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出的大峡谷形象,听辨其中的主要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主动走进音乐,积极感受乐曲中所描述的情景,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

难点:能够准确感受音乐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播放设备、同步课件【教材分析】歌曲《友谊的回声》由王健作词、龚耀年作曲,作品采用降E大调,2/4拍子,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段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或的乐段。

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炙热追求。

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炙热追求。

第二段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在这里再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罗拉多河大峡谷,长达三百五十公里,宽六至二十九公里,景色颇为壮丽,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

这种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无疑刺激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也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

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格罗菲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决心以音乐来描述大峡谷变幻无穷的美。

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

作曲家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乐曲本身的“美国气质”。

教材选取的《羊场小道》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它们就像我们的伙伴一样形影不离。

但大家听过回声吗?你们知道这种奇妙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吗?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回声,感受它们的奇妙吧!(教师播放《友谊的回声》范唱,引出今天的教学)二、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一)初次聆听歌曲教师播放《友谊的回声》范唱录音,学生小声跟录音哼唱,思考:歌曲是几几拍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二)学唱歌曲教师: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一种自然现象,当我们向山谷发出声音时,声音传到山谷中的物体上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了回声。

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强、弱)(三)教师:像我们刚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乐中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叫力度记号。

刚才我们在演唱中用了两种不同的力度“f”和“p”(出示强弱),歌曲里表现原声的用了哪种记号?如何在演唱中把回声表现出来呢?教师强调正确的演唱方法:深呼吸、慢吐气,小腹微收,要求学生用圆润、流畅、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师可根据歌曲划分乐句进行演唱,让学生了解乐句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换气方式,并且声音要饱满,能够用歌声抒发内心情感。

(四)教师带领学生着重练习歌曲中出现的切分节奏,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范唱或指导学生拍击节奏来解决这一难点。

第二部分由休止符的地方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五)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换气要平稳,避免喊唱。

(六)在学唱的同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七)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检验学习成果,学生互评,老师总结。

(此环节请同学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巩固学习成果,教师给出鼓励性评价)三、欣赏管弦乐《羊肠小道》(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教师:美妙的音乐总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遐想,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一段音乐,说说音乐让我们联想到怎样一幅画面?(播放管弦乐合奏曲《羊肠小道》)学生思考并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音乐中有山、有水、有动物走路的蹄声和叫声等,虽然大家联想的结果有所不同,但都从音乐中联想到了一定的情景。

(二)新曲欣赏1.聆听音乐教师:如果把这段音乐限定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那么大家的联想就会连接在一起,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

今天,老师把音乐限定在一首由美国作曲家格罗菲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大峡谷》的选段《羊肠小道》中,请大家一起听赏,听一听这首乐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交流。

通过交流,同学们在心中形成一幅画面,好像一个人骑着毛驴看着美丽的景色,摇晃地走在小路上。

2.简介作者及美国大峡谷教师:这个骑着毛驴悠然自得地走在羊肠小道上的人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他曾多次游览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被它的奇特、壮观所感染,历时十年创作完成了这部管弦乐组曲《大峡谷》。

今天,让我们从图片中去感受大峡谷的无穷魅力吧。

瞧!大峡谷有着令人心惊的陡峭山崖、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有一条汹涌奔腾的急流,旁边是一条羊肠小道!(播放大峡谷照片)(三)分段欣赏乐曲1.欣赏引子部分教师:旅行者骑着心爱的毛驴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此时的乐曲运用了怎样的乐器,采用什么形式拉开了旅行的序幕?学生思考并交流:小提琴模仿毛驴的一声长鸣。

教师:小提琴演奏者用熟练的技巧形象地模仿了驴的叫声,毛驴的一声长鸣拉开了旅行的序幕。

2.欣赏第一部分(1)请学生聆听“行走”主题,思考并回答:①旅行开始了,毛驴驮着旅行者悠然地走在羊肠小道上。

让我们仔细听听乐曲是怎样来表现毛驴的,音乐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学生聆听并交流。

②请学生有节奏地模仿驴蹄声(弹舌方法),注意节奏和速度。

③仔细听乐曲中用什么乐器模仿的驴蹄声?(椰子壳——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可出示实物让学生敲击)(2)聆听“歌唱”主题,思考并回答:①旅行者骑着毛驴有节奏地一摇一晃地走着,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并交流: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好像唱歌一样;旅行者的心情特别轻松、高兴。

②旅行者骑在驴背上是那么的轻松、惬意,那么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身边唯美的景色。

复听,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壮美的景色?学生思考并交流:圆号。

教师:圆号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此处运用柔润饱满的声音表现了大峡谷之美。

当你看到如此之美的景色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3)模唱主题(出示图谱,教师引领学生哼唱旋律)教师:请同学们用“la”音模唱主题,同时请几位男生表演骑驴者悠闲自得的动作和样子。

(4)完整聆听第一部分教师:大峡谷时而平坦、时而崎岖,景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边听音乐边哼唱主旋律。

3.欣赏第二部分教师:经过一路的颠簸,格罗菲和他的驴都累了,接下来的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思考并交流:音乐变得自由,钢片琴及八音盒奏出了清新优美的旋律,好似旅行者在溪边坐在树下休息。

4.欣赏第三部分(1)教师:旅行者坐在溪边的树下休息时,音乐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先慢后快)(2)教师:这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的主题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变化描写了什么?学生思考并交流: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旅行者又骑上毛驴,乐队再一次模仿驴的嘶鸣之后,继续他的旅途。

5.完整欣赏全曲(1)让学生完整聆听乐曲,随音乐体验每一部分音乐带来的不同情绪与感受,同时哼唱出“歌唱”的主题旋律。

(2)教师:这就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在游览大峡谷之后创作的作品。

《羊肠小道》是《大峡谷》组曲的第三首,是一首描绘性很强的乐曲,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旅行者走在大峡谷崎岖小道上的情景。

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欣赏全曲,说一说乐曲给你的整体感想。

学生交流。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回声的音乐。

《友谊的回声》使我们懂得了同学间友谊的珍贵。

我们还欣赏了《大峡谷》组曲之一《羊肠小道》,《大峡谷》组曲共有五首,分别是:《日出》《如画的沙漠》《羊肠小道》《日落》和《暴风雨》,描绘了大峡谷变幻无穷、神奇雄伟的景色。

对这个作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搜集其他四个乐曲的资料,下节课和我们一起分享。

《回声》教案第2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山谷静悄悄》欣赏《回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山谷静悄悄》,欣赏《回声》,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

2.过程与方法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聆听,用美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歌曲所表达出的音乐情绪,感受歌词所表达的内涵。

3.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演唱相结合的方法,感受歌曲情绪。

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唱对、唱准带有休止符乐句的节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和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控制好“p”、“pp”、减弱及顿音的唱法。

难点:对歌曲情绪的正确把握,认识“无伴奏合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播放设备、同步课件【教材分析】《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

歌曲一开始用“X 0X 0 X - 丨”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

在四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

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做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无伴奏合唱《回声》创作于16世纪,曲作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

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

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

歌曲的歌词表现了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赋予歌曲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也使人们领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和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唱了歌曲《友谊的回声》,同学们都知道在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这一自然现象,那当山谷中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静悄悄的山谷里又会有怎样不同的景色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唱歌曲去静悄悄的山谷中去看一看。

(教师播放歌曲《山谷静悄悄》引入今天的教学)二、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一)初听歌曲,教师简介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