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使用二重证据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中 使 用 二 重 证 据 法
如 何 在 历 史 与 社 会
长兴古城中学 温秀珍
目 录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三、教学关键问题建议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二重证据法是追求真实历史的需要
由于受立场、视野、个人情感的好恶以及政 治因素的干扰等,历史学呈现给人们的历史不一 定是真实的,认识也未必是准确的。 一堂值得称道的历史课的根本诉求就是求真, 在课堂上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就是一堂历 史课的真谛所在,二重证据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史 证意识,追求真实的历史。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地 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 二者互相释证,即把发现的史料与 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 法。
综合探究三 重现:丝路何其遥远
探寻丝绸之路
探讨:丝路何以通畅?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寻访:汉代丝路古镇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1.文献资料与文献资料的互证 (1)中外文献互证 (2)古史文献互证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中外文献互证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 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 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 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 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季羡林
古史文献互证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 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二重证据法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历史与社 会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 解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二重证据法是适应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 新授课 综合探究课 复习课 活动课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2.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的互证 (1)文献资料与遗址的互证 (2)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
三、教学关键问题的建议
必须选择适合学认知水平的史料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 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 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 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是适应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讲究运用新课改的理 念、理论、思想与观念,尤其在于如何以学生为本、转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但是历史课堂教学是围绕历史来 进行教育教学的,必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 即历史学科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具体历史知识,而且还蕴 含着历史的基本理论,像历史观与历史研究方法等。
一种防御的性质……”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敦煌烽火台
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
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
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
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资治通鉴》
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扬场图
牧马图
耕牛图
龟兹妇女采桑图
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
三、教学关键问题的建议
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历的史料
龟兹妇女采桑图
三、教学关键问题建议 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关键 比较性阅读(不同版本的书) 辨析史料的能力(可靠性如何) 多维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换角度看) 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真的吗?)
谢谢大家 !
中外文献互证
池田大作问历史学家:“如果可以选择, 你想出生在哪个国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 因比曾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 他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
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开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
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后汉书》
文献资料与遗址的互证
“(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 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 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 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
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
“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 百国千城,莫不款赴,商 胡贩客,日奔塞下 ……西 域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 疲于送迎 ”。
——《洛阳伽蓝记》
驿使图
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
《敦煌飞天》 “伊吾之西,波斯以东,朝贡不绝,商旅相继”。 ——《唐书》
山海舆地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
如 何 在 历 史 与 社 会
长兴古城中学 温秀珍
目 录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三、教学关键问题建议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二重证据法是追求真实历史的需要
由于受立场、视野、个人情感的好恶以及政 治因素的干扰等,历史学呈现给人们的历史不一 定是真实的,认识也未必是准确的。 一堂值得称道的历史课的根本诉求就是求真, 在课堂上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就是一堂历 史课的真谛所在,二重证据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史 证意识,追求真实的历史。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地 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 二者互相释证,即把发现的史料与 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 法。
综合探究三 重现:丝路何其遥远
探寻丝绸之路
探讨:丝路何以通畅?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寻访:汉代丝路古镇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1.文献资料与文献资料的互证 (1)中外文献互证 (2)古史文献互证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中外文献互证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 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 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 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 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季羡林
古史文献互证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 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二重证据法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历史与社 会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 解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二重证据法是适应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 新授课 综合探究课 复习课 活动课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2.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的互证 (1)文献资料与遗址的互证 (2)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
三、教学关键问题的建议
必须选择适合学认知水平的史料 “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 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 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 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是适应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讲究运用新课改的理 念、理论、思想与观念,尤其在于如何以学生为本、转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但是历史课堂教学是围绕历史来 进行教育教学的,必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 即历史学科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具体历史知识,而且还蕴 含着历史的基本理论,像历史观与历史研究方法等。
一种防御的性质……”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敦煌烽火台
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
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
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
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资治通鉴》
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扬场图
牧马图
耕牛图
龟兹妇女采桑图
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
三、教学关键问题的建议
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历的史料
龟兹妇女采桑图
三、教学关键问题建议 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关键 比较性阅读(不同版本的书) 辨析史料的能力(可靠性如何) 多维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换角度看) 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真的吗?)
谢谢大家 !
中外文献互证
池田大作问历史学家:“如果可以选择, 你想出生在哪个国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 因比曾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 他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
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开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
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后汉书》
文献资料与遗址的互证
“(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 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 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 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
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
“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 百国千城,莫不款赴,商 胡贩客,日奔塞下 ……西 域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 疲于送迎 ”。
——《洛阳伽蓝记》
驿使图
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
《敦煌飞天》 “伊吾之西,波斯以东,朝贡不绝,商旅相继”。 ——《唐书》
山海舆地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