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的创化论
柏格森的创化论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解说【10哲学冯锦亮201031040104】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对进化论的解释和批判,他从研究生命进化的关键——内在生命开始,指出“生命之流”或“生命冲动”是生物总体进化的推动原则和基础,同时又是产生生命的繁多种类和多样性显现方式的源泉。
进化论理论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达尔文。
他在《五种起源中》提出,既存的所有生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样式演变而来的。
生物的进化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分阶段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而在柏格森那里,生命进化并不总是体现为一种分阶段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进化,而是向不同方向发展,它能战胜僵死物质。
柏格森的这些观点是对机械的和决定论的批判。
柏格森将生命冲动解释为一种创造性力量,它不仅使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可能,还构成进化过程的源泉,具有直觉的植物和具有智力的动物只不过是生命冲动的不同印记而已。
虽然以工具性行为目标的直觉和智力为解决生命问题提供了两种可能性,但直觉离生命更近,因为智力以分析为基本结构,致使生命停留在僵死、不变和物质的立场上,他不能把握生命的真正本质。
体现生命基本特征的绵延、连续性和变化等以及生命的动力和创造性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把握。
直觉虽然以智力为基础,但他超出了概念的范围和限制,能直接地洞察到生命的冲动和绵延。
关于我们自由的意识,关于我们创造性的意识将成为理解宇宙本性的关键。
宇宙不是封闭的,他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物质是它的堕落,生命则是它创造性向前运动的表现。
柏格森还批评了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认为他们误将真正的时间理解为绵延,还误解了生命的创造原则,他指出,只有无限的冲撞、纯粹自由和上帝才是生命的真正原则。
进化基本上不是用适应环境就可以说明的【在达尔文那里,适应就是进化的结果】;适应只能说明进化的迂回曲折,那就好比是一条经过丘陵地通往城镇的道路的迂曲。
但是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在进化所走的道路的尽头没有城镇,没有明确的目标。
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看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对中国人生观的影响
地掠 夺 , 整个 社 会 也弥 漫着 茫 然而 悲 观 的情绪 , 以, 所
人 生 问题 也就 成 为 大家 关注 的焦 点被 广泛 探 讨 , 这 在
样 的 契机 之 下 ,西 方人 本 主义 思潮 大 量地 传 入 中 国, 并 对 中 国人 生观 的重建 产 生 了深远 影 响 。
第2 2卷 第 1期
Vo _ 2 Noபைடு நூலகம் l2 1
邯郸 学院学报
J ur a o nd n o n l f Ha a Col g l e e
21 0 2年 3月
M a .201 t 2
从柏格森 的生命哲学看 西方人本主义思潮 对 中国人生观 的影 响
谢 伟 铭
( 北京大学 哲学系 ,北京 10 3 ) 07 2
、
柏格森对生命的思考
“ 我们 做什 么取 决于 我们 是什 么 ,但 必须 附 加一
句 :我们 是 自己生 活 的创 造 者 ,我们 在不 断地 创造 自 己 。 2。 是柏格森 对 生命 的看 法 ,生命是 创造 ,是 ”[ 这 ” 进 取 ,是不 断地前 行 。面对 理 性 的束 缚 ,面对机 械 的 生命观 ,面对毫无 生机 的科 学 的框 定 ,柏格 森 的这 句 名言 无疑给 人们松 开 了束缚 已久 的枷 锁 ,让 人们突 然 意识 到 , 自己原本是这 样 的生机 盎然 ,原本有 充 分地 权利去选 择 自己的生活 。 在 《 创造 进化 论 》这本 书 中 ,柏 格森提 出 了他 哲 学 中的几 个核心 概念 ,也 是他哲 学思想的核心之 处。
了任 何生命状 态都是 时间中的连 绵之流 。所 以 ,“ 我们
哲 学 达 到最 完善 的形式 ,并且 在 2 0世 纪 初造 成 强烈 影 响 , 引起人 们 对 生命 哲 学 的广 泛注 意 。 】 柏格 ”¨ 。
绵延·直觉·美感
绵延·直觉·美感摘要:柏格森作为20世纪美学第一人, 其深层思想结构和美学范畴的设定, 开启了20世纪众多的美学领域和美学方向。
本文通过对柏格森生命美学的生成、基本结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着重把握他生命美学中体现出来的绵延、直觉、美感等重要特征。
关键词:柏格森;生命美学;绵延;直觉;美感“在20 世纪到来之前, 一切新的富有情感的运动首先是在法国, 之后是在整个欧洲开始呈现了”。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的这句话, 暗指的其实正是柏格森和他的生命美学思想。
人们通常把柏格森的美学称作生命美学, 就是因为他把考察人的生命活动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出发点。
柏格森作为20 世纪第一美学家, 他影响了整个20 世纪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至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那强劲的影响。
亨利·柏格森( Henri Bergson , 1859- 1941),法国生命哲学家, 美学家,主要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 (1889)、《笑》(1990)、《物质与记忆》(1896)、《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进化论》(1907) 以及《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等,是20世纪西方美学的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
一、柏格森生命美学的生成与其他美学流派相比,生命美学是一个外延更加宽泛的流派。
生命美学经历了它自身的发展演变。
其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的前驱:叔本华和尼采。
但是, 这二人只是不遗余力地以生命化的意志去摧毁僵死的理性大厦,而没有建立起关于生命的完整哲学体系, 因为完善的生命世界除了表现为意志, 还要通过许许多多其他方面如情感、理智等等表现出来。
这些工作就留给了被后人称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格森来完成。
柏格森是生命美学发展到高峰期的代表性学者,经过他的努力,生命哲学美学史上的早期本体论思想与中期认识论思想,在经过合理改造之后共存于一个体系, 柏格森使生命美学最终成为一种体系严密、自成特色的学说。
柏格森的哲学观点
柏格森的哲学观点
柏格森的哲学,不仅是法国哲学的现代先行者,而且还是开创整个欧洲哲学现代阶段的先行者之一.(我们读了亨利·柏格森的书后你会感觉到,如读康德一样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异曲之妙)如果不嫌过于夸大,他在欧州哲学史上的地位,竟然可以和近代初期的笛卡尔相媲美.在此我以此回答纪念我国不该遗忘的哲学家,早期引入柏格森思想的张东荪先生.柏格森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他思考致力于批判机械论,反对机械的唯物(Matter-Matiere)主义,提倡一种直接本质的精神(spirit)主义,他以这种立场来理解宇宙万物的创造变化和创生的过程,“时间-绵延”在回应芝诺悖论和康德知识论,从而使这个世界不作为一个死寂冰冷的物质概念的世界,而是作为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_变化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时间-绵延”时间作绵延观本身就是自由,就是创造,也就是生命是活的意识是“精神(esprit)”,而不仅仅是理智(intelligence)”理智对于认识外物,认识世界,认识空间中的物体-事物,是很有用的.然而这还不是人类精神的创化,而精神高于理智,理智是空间性的,精神则是时间性的绵延性的.理智为必然,精神则自由. “生命冲动”柏格森认为,“生命本质上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克服物质阻力的冲动,即生命冲动,生命就是生命冲动.”活着就是为了行动,它是一股火山爆发式的冲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整个世界,冲破物质的防线,奔向人格向上、自由意志的最高境界.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力图征服物质的反抗,以获
得自由意志,而生命一旦衰竭、停滞,就会堕入罪恶的物质之手,堕落成像物质一样的僵死物.生命必须战斗,战斗是生命的生命.。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一、直觉主义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二、柏格森的艺术即直觉说柏格森在《形而上学导论》(1903)中区分了直觉和理性分析这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柏格森强调艺术的非功性。
他认力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大都为物质需要和实用功利所束缚,有鉴于人总是用功利的艰光来看世界,以致视而不见对象的鲜明的个别性,而只看到它们可被复述的部分。
这不仅对于物,而且还包括了我们对他人的和我们自已的情感的感知,即所见的只是那非个人的、抽象的一面。
这佯艺术便成为一种心灵的感知。
艺术抛弃了对事物的实用态度和抽象取义的现成方法,而见出对象原生原长的内在生命,直接面对一个扫去面纱的世界。
所以,艺术的目标总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因此是一种直觉。
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
柏格森认为就精神状态而言,人所见的不过是它的外在表现,即人人相通的、可为言语一劳永逸加以表达的普通的一页。
艺术家的心灵在于能以直觉超越理性,在其最高的境界上可统万端为一体,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形色声貌,抑或内心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都能如其本然地感知其个别性。
总的来看,柏格森关于唯一真实时问的心理时问即绵延的观点,虽然是意识流创作手法的直接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但他的直觉主义哲学对文学和艺术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意识流一端。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观”悦虽然有内在相通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别。
往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直觉主义则更使人想起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等,反对仟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的合理性;把主客交融无间的“直觉”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也不无道理;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柏格森生命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是指瑞典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
柏格森是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的存在意义:柏格森认为,人类的存在意义在于不断地创造
自己的生命。
人类的生命不是被动地存在,而是要自己创造自己的意义。
2 人类的自由:柏格森认为,人类是自由的主体,可以自己决定自
己的人生。
人类有责任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并且要承担后果。
3 人类的责任:柏格森认为,人类有责任创造自己的生命,并且要
承担后果。
人类要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4 人类的自我意识:柏格森认为,人类有自我意识,是一种自我反
思的能力。
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能够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
5 人类的生命价值:柏格森认为,人类的生命价值在于人类的自我
创造。
人类的生命价值取决于人类自己的创造力,并不取决于外部的任何因素。
总之,柏格森生命哲学是一种著名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自由、责任和自我意识,并认为人类的生命价值在于人类自己的创造力。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现代教育的积极意义
造 和进化 。这种生命 的冲动 内在于人本
身的生命欲 , 是一种生命 的活力体现。
柏格 森 认 为生 命 的发 展 不 是机 械
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不能用抽象的或概
念 式 的字 眼去定 义 某 个 人 的 意识 状 态 , 也 不 能 用化 整 为 零 的方 法 去研 究 教 育 过 程
知 识 或 者 是 真 理 的渴 求 ,而 学 校 教 育也
绵延是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 的核心 , 在《 时间与 自由意志》 一书中 , 他指出意识
状 态 的强 度 不 能用 数 量 来 进行 比较 , 完 是
最主要 的代表 人物 。他 的生命哲学思想 提倡关 注 自我 主观的 、非理性的心理体 验 ,鼓励人们用直觉去感 受渗透着生命 本质 的绵延 。认识 和研究柏 格森 的哲学 思想 ,对现代基础教育 的工作者深刻理
全质量 陛的, 而意识状态所构成的众多体 就是绵延。“ 绵延是先后无别的陆续 出现 , 是一堆因素的互相渗透 , 而这些因素是各
式 各 样 的 ,是 过 去 的状 态 无 法 重 新 出 现
柏格森认为只有直觉才能创造美 , 例 如 ,人们通过书本或者传媒 了解到 的美 丑, 大都是 经过别人意愿 的强加 , 这种没
进” 的状 态 , 持 续 不 断 的变 化 , 一 种 这种 是 前 进 和创 造 , 明 生命 是 出于 不 断 的变 化 表
二、 柏格 森的生命哲 学思想对现代
教 育 的 积 极 意 义
柏格森 的生命哲学 与近代生物科学 息息相关 ,但他并 没有走 上实证主义哲
学 的道 路 , 认 为 哲 学 就 是 要 寻 求 根 源 , 他
解教育 内涵 , 更新教育观念 , 为受教育者
柏格森思想总结
柏格森思想总结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纪初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主张直接针对了当时盛行的形而上学观点,并提出了直观和直接经验的价值,强调人类意识的流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对柏格森的主要思想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首先,柏格森的思想提出了“持续的创造”这一概念。
他认为时间不是像牛顿主张的那样是一个流动的线性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演化的过程。
他将时间比喻为一条流动的河流,它不断地创造新的经验和存在。
柏格森认为,真正的现实只存在于持续的创造中,而不是静止不动的物质之中。
其次,柏格森强调了直观和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感知和直觉,人们能够获得比思考更为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他将思考看作是一种抽象化和理性化的过程,而直觉则是直接和直观地体验现实的方式。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对于现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直觉往往能够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三,柏格森的思想强调了人类意识的流动性和不可分割性。
他认为,人们的意识不是离散的个别经验的集合,而是一个连续的流动过程。
他提出了“纯粹的持续性”(pure duration)这一概念,指的是人类意识中的连续和连贯的经验。
这个概念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情感的连贯性十分重要,同时也对于理解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柏格森的思想对于心理学和进化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强调了直觉和直观经验的重要性,对于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和实践产生了启示。
他的观点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相契合,强调了生命的不断演化和变化。
柏格森的进化观念对于理解自然界和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柏格森的思想主张了持续的创造、直觉和直观经验的重要性、意识的流动性和不可分割性,对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柏格森及其直觉主义
补充2: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
优点:1。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
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 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 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 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 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 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 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 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 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一、背景介绍
20世纪初至今的西方文论整体上来讲经历了 两大主潮(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次转 移(关注重心从作家主体转移到文本自身, 关注重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和接受),两个 转向(非理性转向与语言论转向)。直觉主 义与意识流正是人本主义主潮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直觉主义产生在实证主义盛行,传统的形而 上学出现危机的时代(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 期)。强调创造性、非理性、无意识等问题, 最终将形而上学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认为 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 理性不 能认识它, 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而意识流作 为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将人们的视野由外 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对文学创 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结
柏格森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超越精神和 物质之外的生命冲动,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 宰,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生命冲动是一个永 不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 只能靠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超 出感性与理性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 能力。他还认为人的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物理时间的替代 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绵延到现在,把 现在延宕到将来。
生命哲学家——柏格森
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生命哲学家——柏格森“一切皆绵延。
”昂利·路易·柏格森(HenriLouisBergson),1859年10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
父亲米切尔·柏格森是一位波兰音乐家,母亲凯特·刘易逊是苏格兰人,双亲都是犹太人。
柏格森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伦敦,1868年,当柏格森9岁时,全家又迁回巴黎,柏氏进孔多塞国立中学念书。
在国立中学从学十年间,数学成绩名列前茅,18岁时,在数学班应征作一数学论文获奖,由于解题有特殊创见,《数学年报》破例将其全文刊登。
19岁从国立中学毕业进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文学和哲学,学业十分优秀。
3年后毕业获文科硕士和“哲学合格教师”证书。
从1881年开始,他在国立中学教哲学,职位逐年上升。
1889年,将《论意识的直接材料》(英译和中译《时间与自由意志》)一书提交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
1896年发表《物质与记忆》。
1898年受聘回母校巴黎高师任正讲师,1900年,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教授,主持希腊哲学讲座,后主讲现代哲学讲座凡20年,此间的著作和讲座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声名。
1907年《创造进化论》出版,1914年柏氏当选为法兰西院士,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发表《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1941年元月4日病逝于纳粹占领下的巴黎,终年82岁。
一个哲学家,一个以其著作和学说而传世的人,不要指望他的一生中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
哲学家生命的展开也就是他学说的展开,比起其锐利的穿透千古的思想,其个人生活微不足道。
柏格森虽然不完全像康德那样,没有生活、没有历史,只有其内心振憾人心的思想,但情形差不多是一样的。
不过我们还是从一个特殊的事件开始。
这个事件也许是柏格森展开其哲学思想的历史中唯一一个重大的事件。
1881年,柏格森在巴黎高师毕业后即到安琪任国立中学教师,1883年转往帕斯卡的故乡克勒蒙菲朗任国立中学教师,同时还兼克勒蒙菲朗国立大学的临时讲师。
《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读后感
《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时间与自由意志》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时间的本质、自由意志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此书,让我对时间、自由意志以及生命哲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柏格森认为,时间是流动的、创造的,而非静态的、均匀的。
他提出了“绵延”的概念,用以描述时间的流动特性。
绵延是时间的一种内在特质,是生命冲动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柏格森探讨了自由意志的问题。
他认为,自由意志并非完全自主的选择,而是源于生命的内在冲动。
在这种内在冲动的驱使下,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书中有一段原文:“生命冲动是创世的火,是推动世界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观。
他认为,生命冲动是创造一切的源泉,是推动人类自由意志发展的关键。
柏格森在书中还批判了理性主义对自由意志的束缚。
他认为,理性主义过于强调逻辑和分析,忽略了生命的直觉和创造。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往往难以实现真正的自由。
为此,他提倡直觉主义,强调通过直觉来认识世界,实现自由意志的发展。
在书中,柏格森还以丰富的实例说明了时间与自由意志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把握时间的流动,利用自由意志来实现创意。
同时,时间与自由意志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总结,我认为《时间与自由意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哲学名著。
柏格森的观点独到,论述深刻,让人耳目一新。
书中对时间、自由意志以及生命哲学的探讨,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吸收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人生境界。
第二篇范文《时间与自由意志》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时间的本质、自由意志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全新的视角来看,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份对人类生活本质的深入剖析。
柏格森认为,时间是流动的、创造的,而非静态的、均匀的。
他提出了“绵延”的概念,用以描述时间的流动特性。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生命之流柏格森继承并发展了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并把它进一步生物学化,认为生命冲动或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
他认为,生命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惫的生命冲动。
这种冲动变化是在时间上永不间歇地自发地流转,故称为“绵延”或“生命之流”;它像一条永流不息的意识长河,故又称为“意识流”。
柏格森的“绵延”是个颇为神秘的范畴,他说,人们能直觉到自己的绵延,但用概念来表达绵延却是不可能的。
根据柏格森的看法,绵延的真正本质在于它总在川流不息。
其大致有如下一些特征:(1)绵延是绝对连续性,是没有间断的连续性。
在绵延之流的每一点上它都既是现在、又包含着过去,同时又预示着未来。
拿人的意识来说,任何一种意识状态都包含着过去的记忆,而当下的感受又总是前一时刻的感受的连续,这就构成了绵延。
(2)纯绵延是完全性质式的。
它不是一种数量,因而是不可测量的。
作为内在绵延的心理状态,例如美的感受,有时表现为强弱的不同,但强度是性质,而不是数量。
当人们用数量来计算它时,那只是一种象征的表示。
(3)绵延没发生在空间中,而只在时间上进展。
绵延没有广延性,与空间无关。
柏格森以物体的运动为例来论证其无空间。
他说,物体运动有两个因素:一是物体运动所经过的空间,这是可分的;二是经过空间的动作,这是不可分的。
人们常错把这两者混为一谈。
其实,物体由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是不占空间的过程,是一种在绵延中开展的过程。
绵延只是在时间中流动的。
然而,柏格森所谓的时间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完全不同。
他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时间是把计量物体的广度的方法应用于计量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这与绵延的本性是不相容的。
“真正的时间”是绵延不绝的、不可分割的,因而是不可测量的。
(4)绵延是自由的。
它不像工匠制造器皿,严格地依从概念、图纸,或千篇一律地用同一个模子去翻制固定的产品。
绵延犹如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它随机、自然、无所拘束,无法捉摸。
新生机主义文化史研究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想研 究中国文化史, 写出了中国文化史学史上真正的理论专著《 史哲学》《 撰 历 、文化哲学》 知识与文化》 和《 。
关 键 词 : 新 生机 主 义 ; 化 史研 究 ; 文 柏格 森 ; 里舒 ; 谦 之 ; 东 荪 杜 朱 张
+ ”+ -+ “ + -+ ・ -. ,4--+ ”+ “+ ”+ -+ 一+ ・+ ・ -+ ・+ , -+ ・+ ・ “+ -+ ,+ ・ -+ ・+ ,
文 章 编 号 :0 90 5 (0 6 0—0 80 10 —1 0 2 0 )60 1—8
Vo . . 18 No 6 De . 0 6 c2 0
中图 分 类 号 : 0 文 献标 识 码 : K1 7 A
新 生 机 主 义 文 化 史 研 究 理 论及 其 在 中国 的实 践
郑 先 兴
一
样, 构成 了 2  ̄4 代文 化史研 究 上 的一种 新 的思潮 与流 派 。 0 0年
一
、
“ 化” 进 化” 新 生机 主义 的文化 史研 究 理论 创 与“ :
新生 机 主义是 有倭 夷坚 、 柏格 森 和杜 里舒 等哲学 家所 创 立 的哲 学 流派 , 针对 达尔 文 的生 是 物进 化论 而依 据新 生物 学 的理 论 升华 出 的新 的世 界 观 和历 史 观 。这一 理 论 的传 人 对 中 国哲
维普资讯
2 0 第 6期 0 6年
新 机 主 义 义 化 史 研 究 理 论 及 住 巾 吲 的实 践
1 9
也 可 以表 现为 理智 状态 。前者 如蜜蜂 、 蚁 , 者 如人类 。人 类按 照 理智 的线路 走 , 明科学 , 蚂 后 发 制造 工 具 , 固然越来 越 发 达 , 是人 类理 智所 依据 的知 识是 死 的概 念 , 会 脱 离 活 生生 的真 实 但 将 世界, 这样 将 会把 人类 自己 引入 歧 途 的④。 由此 , 格 森 重视 “ 能 ” 柏 本 的作 用 和 人 类 的 自然 状 态 。从 哲 学 上讲 , 这是 柏 格 森 对 于传 统 哲 学 的决 定 论 和 因果 认 识论 的否 定 ; 文 化 史观 方 面 从
论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
论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自由意志贯穿于柏格森思想的始终,在其哲学中每一个概念的背后都可以找到自由意志的影子。
长期以来在人们对柏格森哲学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把焦点指向了绵延、直觉等概念本身,却忽略了自由意志的意义,因此,系统地梳理自由意志思想在柏格森哲学中的来龙去脉,并对其加以评析显得尤为重要。
从自由意志这一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柏格森哲学,突出柏格森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交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柏格森的基本概况1.1柏格森的生平及哲学概况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法国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家,他以创立的一种“流变”哲学而成为法国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对现代哲学、科学、文学与宗教都有广泛的影响。
[1]柏格森出身于一个音乐家的家庭,早年曾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后一度在外省中学任教。
1889年出版第一部哲学著作:《意识的直接材料》(英译本名为《时间与自由意志》)使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96年《物质与记忆》一书使他一举成名。
1900年至1924年任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最著名的《创造进化论》(1907),提出生命冲动的学说。
柏格森对数学、心理学、文学和一般科学理论如达尔文进论、细胞学说等都比较熟悉,也研究过贝克莱、休谟以及英、法实证主义者的学说。
在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期间,他的讲课非常常成功,吸引了许多人包括巴黎的一些上流社会人物前去听讲,这使他声名大振,一度在法国出现“柏格森狂”。
1914年柏格森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他发表了《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至此他的哲学兴趣逐渐转向道德和宗教方面,他晚年接近天主教会,但并未正式成为天主教徒。
1941年1月4日他在巴黎去世,时年82岁。
作为永远的艰难的“开始者”,柏格森以“异域之思”挞伐了人的惯常思维方式,以“绵延”说开启了一条认知时间的直觉主义路径,从而勾勒了时间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基本思路。
6.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前言生命哲学概述一、生命哲学的精神1.生命的本体论意义。
哲学思考只有服务于生命(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2.从存在到生成。
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是存在和本质,生命哲学的核心则是生成和创造。
二、生命哲学的准备1.叔本华的生命意志2.尼采的权力意志三、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1.柏格森:对机械论世界图景的反叛。
2.狄尔泰:对精神科学独特性的辩护。
3.齐美尔:从社会学角度丰富生命哲学。
四、生命哲学的影响舍勒、海德格尔和胡塞尔一、生命及其进化(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特点1.传统哲学的错误:把意识与物质混为一谈。
古代科学和哲学:把意识赋予物质,即“万物有灵论”。
近代科学和哲学:把思想同化为物体,把时间“客观化”为空间。
在柏格森看来,“把不占空间的东西非法地变为占空间的东西,把质量非法地变为数量”,“以抽象的时间代替具体的绵延”,构成了哲学上大多数错误的根源。
2.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使命:破除近代科学和哲学对人的生命、人的意识的“宰割”,维护人、人的意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维护人的自由。
(二)创造的进化1.生命和物质一样源始。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明显的进化论特征。
但他不满于达尔文“机械的”进化论,不认为生命出现之前宇宙中只存在所谓的原始物质,而生命是后来额外添加上去的东西。
相反,他认为“物质与生命是共存并互为依存的。
”2.生命冲动。
与物质共存的生命首先表现为一种“冲动”即“生命冲动”(vital impetus),它充溢于整个宇宙,并支配着进化过程。
进化的核心概念不是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而是生命冲动。
3.生命与意识。
生命是意识的同义词。
“我们称之为一般的意识,它应当与一般的生命是同外延的。
”所谓无生命物质就是“无意识的”。
“没有什么东西妨碍我将无意识的领域弄得特别宽广:我认为它不仅存在于心理生活中,而且还存在于一般的宇宙万物之中”。
无机物质由不变的部分构成,其特征是可重复性、非时间性。
追寻宗白华生命美学的哲学底蕴
现。
心 之 争 ,然 而 不 管 是 唯 物 论 还 是 唯 心 论 的 哲 学 ,都 还 不 能 完 全 解 释 世 界 的 本 体 之 真 。 而 叔 本 华 的
哲学 超越 了唯物 与唯 心之 争 , 主
宗 白华 从 叔 本 华 那 里 得 到 启 发 , 为 同情 为 道 德 之 根 源 。此 其 认 意 志 中 已觉 宇 宙 为 一 体 ,我 心 意
样 呢 ? 我 们 以变 化 的 心 向 外 观
察世界 整体 , 发现它也 是绵延的 。
宇 宙 绵 延 着 ,是 生 生 不 息 的 生 命
学 教 育
之流。
刚健 的宇 宙 意 识 ,然 而 在 当 时 中 西 文 化 碰 撞 之 际 ,在 西 学 东 渐 之
际 ,柏 格 森 的 创 化 论 与 中 国 文 化
学 教 育
追寻宗 白华生命 美学 的哲 学底 蕴
圈 屈 小嵌 马 永 宽
内容 摘 要 : 白华 的生 命 美 学 思想 有 着 深 刻 的 哲 学底 蕴 。其 有 两个 源 头 , 宗 一是 西方 的 , 以柏 格 森 和 叔 本 华 即
的生命哲学思想而启发 的生命 哲学; 另一个是 以中国的《 周易》 为核心 的生命本体论 哲学 以及融合儒 、 、 的 道 禅 生 命 艺 术 思想 。
“ 生 而 有 条 理 ” 宗 白华 说 : 中 生 。 “ 国人 在 天 地 的 动 静 , 四时 的 节 律 , 昼夜 的来 复 , 长老 死的绵 延 , 生 感 到 宇 宙 是 生 生 而 具 条 理 的 。这 生 生 而条 理 就是 天 地 运行 的大 道 , 就 是 一 切 现 象 的体 和 用 。 ”
宗白华艺术理论对柏格森的接受和超越
的成 分。柏格森 的生命哲 学就是宗 白华拿来 唤醒 国
人 的武器 。宗 自华 为什 么会对柏格 森 的生命 哲学情 有独钟 呢?那是 因为宗 自华认 为柏格 森的生命 哲学
健活泼之精神 ” ,不 能总是 “ 待养 于父夫 ” 。 在 《 中国青 年 的奋 斗生 活 和 创 造生 活 》 一文 中 ,宗 白华全 面地 阐发 了他 早期 的人生 观 : “ 我们 人类 生活 的内容 本来就是奋 斗与创造 .我们一天不 奋斗就要 被环境 的势力所压 迫 .归于天 演淘汰 ,不
字却 透露 出艺术 的色 彩 ,于此 宗 白华 也 曾有论 述 :
“ 格森 的文章 颇含 画境 。本 来这 心界 现象最 难捉 柏 摸 ,唯借图画 以描写之 。 ”⑦可见 ,柏格森对宗 白华
早期建构人生观 的影响是不容忽视 的。
理解仅 仅 是创造 和奋 斗 ,但 到 12 90年之 后 。他开
归于天演淘汰 了。 从 这段话可 以看出 ,宗 白华把 ”① 柏 格森 的 “ 创造 进化 ”论 拿来鼓励 中国青 年奋力前 进 、勇于创造。 . 五 四前 后 ,宗 白华 和许 多 同时代 的青 年一 样 。
都 在 努力 思 考 怎 样才 能 唤起 国人 奋 斗 和反 抗 的激
情 .于是他们各 自去 吸收西方文化 中对 中国人 有用
能生存 ;我们一 天不创造 ,就要生机停 滞 ,不能适 应环境潮 流 ,无从 进化 。所 以 ,我们真 正生活的 内 容 就 是奋 斗 与创 造 。我 们 不奋 斗 不 创造 就 没有 生
最适合做我们的宇宙观 。在 《 读柏格森 “ 创化论 ” 杂感 》中 ,他说 : “ 柏格森 的创化论 中深含着一 种 伟 大的人世 的精 神 ,创造 进化 的意 志 。最适 宜做我
福克纳小说与“创造进化论”的时间观
要理解福克纳小说的时间,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福克 纳本人曾不止一次地公开表达对柏格森“创造进化论”时间观的认同:“实际上我很同意 柏格森的时间流动理论”(转引自王钢,2012:110)。那么,福克纳为何如此推崇柏格森? 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的时间哲学又对福克纳小说的时间艺术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 本文将要展开讨论的话题。
柏格森抓住时间这个关键,对近代以来以牛顿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理性主义进行了 反思和批判。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精神,而是他称之为“绵延”的生命 冲动。所谓“绵延”,就是 “入侵将来和在前 进 中 扩 展 的 过 去 的 持 续 推 进”① (柏 格 森, 2019:10),世间万物 都 是 这 种 生 命 冲 动 派 生 出 来 的 东 西。 绵 延 的 本 质 特 征 是 它 的 时 间 性,按照柏格森的理论,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中作空间化处理的时间,并非真正的时 间,真正的时间是一种连续进展的、无法像自然科学对待空间物质那样进行分割的变化 流,而且它的各个变化瞬间性质也是不同的,彼此间相互融合在一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无 法截然分开,现在中既包含着过去,又和过去一起共同突入未来。而绵延就是真正的时 间,它无法测量,只能诉诸个体的心理体验,依靠直觉去感受。科技理性主义离开生命去 了解时间,把时间看作是脱离生命意识的空间化存在,因而无法真正理解时间的本质,这 导致了现代社会文化危机的产生。
柏格森简介
柏格森简介柏格森姓名:柏格森(henri bergson)性别:男出生年月:1859-1941国籍:法国所获奖项: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国家。
生于巴黎。
父亲是犹太裔的波兰人,音乐家,母亲是受尔兰籍犹太人。
柏格森自小便接受典型的法国式教育,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有深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
1878年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188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97年任高等师范讲师,1900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01年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院的研究员,1914年当选为该科学院主席,并被膺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学者身份步入政界,历任驻西班牙和美国大使。
1919年任法国政府文教最高会议委员,1922年担任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柏格森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
“它使人置身于实在之内,页不是从外部的观点来观察实在,它借助于直觉,而非进行分析。
”(《形而上不导论》这种体认、领悟实在的方法,在哲学史上叫做直觉主义。
在《创造的进化》中,他还提出和论证了生命的冲动。
“生命冲动”即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
“生命冲动”的本能的向上喷发,产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灵魂等;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则产生无机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种种理性主义认识形式的批判和冲击,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确有重要意义,因而不仅成为现代派文学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也影响很大。
同时代的哲学家詹姆斯·怀特海,文学家普鲁斯特,画家莫奈,音乐家德彪西等都对柏格森学说非常称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解说【10哲学冯锦亮201031040104】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对进化论的解释和批判,他从研究生命进化的关键——内在生命开始,指出“生命之流”或“生命冲动”是生物总体进化的推动原则和基础,同时又是产生生命的繁多种类和多样性显现方式的源泉。
进化论理论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达尔文。
他在《五种起源中》提出,既存的所有生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样式演变而来的。
生物的进化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分阶段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而在柏格森那里,生命进化并不总是体现为一种分阶段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进化,而是向不同方向发展,它能战胜僵死物质。
柏格森的这些观点是对机械的和决定论的批判。
柏格森将生命冲动解释为一种创造性力量,它不仅使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可能,还构成进化过程的源泉,具有直觉的植物和具有智力的动物只不过是生命冲动的不同印记而已。
虽然以工具性行为目标的直觉和智力为解决生命问题提供了两种可能性,但直觉离生命更近,因为智力以分析为基本结构,致使生命停留在僵死、不变和物质的立场上,他不能把握生命的真正本质。
体现生命基本特征的绵延、连续性和变化等以及生命的动力和创造性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把握。
直觉虽然以智力为基础,但他超出了概念的范围和限制,能直接地洞察到生命的冲动和绵延。
关于我们自由的意识,关于我们创造性的意识将成为理解宇宙本性的关键。
宇宙不是封闭的,他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物质是它的堕落,生命则是它创造性向前运动的表现。
柏格森还批评了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认为他们误将真正的时间理解为绵延,还误解了生命的创造原则,他指出,只有无限的冲撞、纯粹自由和上帝才是生命的真正原则。
进化基本上不是用适应环境就可以说明的【在达尔文那里,适应就是进化的结果】;适应只能说明进化的迂回曲折,那就好比是一条经过丘陵地通往城镇的道路的迂曲。
但是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在进化所走的道路的尽头没有城镇,没有明确的目标。
机械论和亩的仑有同样的缺点:都以为世界上没有根本新的事物。
机械论把未来看成蕴含在过去当中,而目的论既然认为要达到的目的是事先能够知道的,所以否定结果中包含着任何根本新的事物。
柏格森虽然对目的论比对机械论要同情,他的见解跟这两种见解都相反,他主张进化如同艺术家的作品,是真正创造性的。
一种行动冲动、一种不明确的要求是预先存在的,但是直到这要求得到满足时为止,不可能知道那个会满足要求的事物的性质。
例如,我们不妨假定无视觉的动物有某种想在接触物体之前能够感知物体的模糊的欲望。
由此产生的种种努力最后的结果是创造了眼睛。
视觉满足了该欲望,然而视觉是事先不能想象的。
因为这个道理,进化是无法欲断的,决定论驳不倒自由意志的倡导者。
柏格森叙述了地球上生物的实际发展来填充这个大纲。
生命潮流的初次划分是分成植物和动物;植物的目的是要在储藏室里蓄积能量,动物的目的是利用能量来做猛烈地快速运动。
但是后期阶段,动物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两歧化:本能与理智多少有些分离开了。
两者决定不彼此完全独自存在,但是概言之理智是人类的不幸,而本能的最佳状态则见于蚂蚁、蜜蜂和柏格森。
理智与本能的划分在他的哲学中至关重要,他的哲学有一大部分像是散弗得与莫顿,本能是好孩子,理智是坏孩子。
本能的最佳状态称作直觉。
他说,“我所属的直觉是指那种已经成为无私的、自意识的、能够静思自己的对象并能将该对象无限制扩大的本能”。
他对理智的活动的讲法并不总是容易领会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柏格森的哲学,必须尽最大努力把它弄懂。
智力或理智,“当我们离开自然的双手时,就以无机固件作为它的主要对象“;它只能对不连续而不能运动的东西形成清晰的观念;它的诸概念和孔奖励的物体一样,是彼此外在的,而且有同样的稳定性。
理智在空间方面其分离作用,在时间方面起固定作用;它不是用来思考进化的,而是把生成表现为一连串的状态。
“理智的特征是天生没有能力理解生命”;几何学与逻辑学是理性的典型产物,严格适用于固体但是在其他场合,推理必须经过常识的考验,而常识,是和推理大不同的东西。
看来就像是:固体是精神特意创造出来的、以便把理智应用于其上的东西,正像精神创造了棋盘好在上面下棋一样。
据柏格森说,理智的起源和物质的起源是彼此相关的;两者都是通过交互适应而发展起来的。
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认为,物质分离成不同的物件,理智则使各个物件彼此分离,实际上,并没有彼此分离的固件物体,只有一个不尽的生命之流,在这个生命之流中,无物生成,而且这个无物生成的东西也是无有的。
但生成可能是向上运动,也可能是向下运动:如果是向上运动,叫做生命,如果是向下运动,就是理智所误认为的物质。
柏格森说,“理智的活动状况总是好像它被观照无自动力的物质这件事迷惑住似的。
理智是生命的向外观望、把自身放在自身之外、为了事实上支配无组织的自然的作法,在原则上采取这种做法”。
按照柏格森的意见,使事物分离的理智是一中年幻梦;我们整个生命本应该是能动的,理智却不是能动的,而纯粹是观照的。
他说,我们做梦时,我们的自我分散开,我们的过去破裂成断片,实际彼此渗透着的事物被看做是一些彼此分离的固体单元:超空间者退化成空间性,所谓空间性无非是分离性。
因此,全部理智既然起分离作用,都有几何学的倾向。
正如理智和空间关联,本能或直觉则是与时间关联的。
柏格森和其他人不同,他把时间与空间看得极为相异,在这一点上,他和爱因斯坦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也正是柏格森的一大特色。
在柏格森看来,物质的特征是空间,生命的特征是时间。
他说:“凡是有东西生存的地方,就存在把时间记下的记录器,暴露在某处”。
在这里,柏格森所说的时间并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时间。
一直以来,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时间实际上是以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为基础的。
所谓绝对时空,实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它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相互脱离的东西,看成是完全不依赖物质和运动而独立存在的东西。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写道:“绝对的、真正的及数学的时间,按其自身并按其本质来说,在均匀德流逝着,与外界的任何对象没一点关系。
”“绝对的空间,按其实质永远是均匀的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情况无关”根据这种观点,时间是均匀流失的,因而可以加以客观的度量和抽象。
例如,将一天分为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
这里,每一个度量单位都是同质的,没有区别。
而在柏格森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时间。
真正的时间是”绵延“。
绵延,意指生命具有一种超时空的、永恒的、运动着的无限延续的特征,是一股无底、无岸的流,由于它的存在,时间才有生命创造一切的、无断的“创化”过程。
柏格森说:“纯粹绵延是,当我们让我们自己生存的时候,即当自我制止把它的现状和以前各状态分离开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形态所采取的形式。
”纯粹绵延把过去和现在做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区别的继承。
他认为,在我们自我之内,有不带继承的相互外在以及伸张之类的观念。
用概念的、抽象的、一般的或者简单的观念表达绵延是不可能的。
柏格森认为,万物的本质就是“绵延”。
他认为时间是生命或精神的根本特征,它是脱离物质、脱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展开的,是心里之内的下意识的基础。
绵延的各个方面就是记忆、本能、意识、自由、精神;而物质和理智则是正在消失的绵延的两种相互联系的表现,是某种类似生命的残余物。
总之,“绵延”是非理性主义,带有信仰色彩的概念。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原则,正是“绵延”。
锦亮:这是一篇相当不认真、相当不诚恳的东西。
是的,我是用了“东西”这个词语,因为我实在不能称之为一篇文章。
首先,它是一篇抄袭之作。
/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27f9c96027fa3c2148e25110b0c7b86ec666447448fa7263c5ff20801a8aa7d6f725461f1d9928a4bddb 1852858d2616b2e08c31c528516b8bb4432b126872ceeb86fe0adf14284ded0c4a95e44ba59 120e83e7fa511767bc78f1642693a18e39134811cafa4665e82e773eef5257c237eee043797 6f2e1ad575bc25ac7106280de35a74f65a264d0081a5453d049a67e553141e258508f533c74 859b5af05b7f5722c65fc2bbd6c19d5ffad8fd409dedcadf38e413f1b4efee70326724fa32c edbaab34d733306cebcdc01b534ab8d9fad4d9903a7604bcb5c615e6ad91ae3&p=9f338e548 3904eac5bbd9b7a574f&user=baidu&fm=sc&query=%B0%B4%D5%D5%B0%D8%B8%F1%C9%AD%B 5%C4%D2%E2%BC%FB%2C%CA%B9%CA%C2%CE%EF%B7%D6%C0%EB%B5%C4%C0%ED%D6%C7%CA%C7%D 2%BB%D6%D0%C4%EA%BB%C3%C3%CE%3B&qid=c7365c2b3909b478&p1=6#baidusnap4。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相近的资料。
其次,知道为什么我要去查这篇文章是否为抄袭吗,如果是正常自己打字出来的话,不会出现这样的排版,也不会出现字体大小不一的状况,更不会出现“直”这样的字。
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做了很清楚的交代,写得如何,是水平问题,但绝对不能抄袭。
请在17周以前补一篇文章给我,否则,平时成绩只能算为零分。
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