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相关练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精练(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文言文精练含答案(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
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复习检测题
《赤壁赋》知识检测一、文学常识: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谥号文忠,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2.与苏轼有关的各类并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文章)"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又分别称"老苏"、"大苏"、"小苏",文学)"苏苏"(苏轼、苏辙,文学)"苏黄"(苏轼、黄庭坚,诗及书法)"苏辛"(苏轼、辛弃疾,豪放词)"欧苏"(欧阳修、苏轼,宋代文坛领袖)"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二、默写:1. 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2、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含答案)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含答案)1.作者强调“于险远”的“非常之观”要有什么条件?_ 2. 在第三段里着重写什么,并阐述了什么观点?____ __ 3.请写出《游褒禅山记》的主题思想。
_ _____ _ __ 4.翻译以下句子。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有力、有志、有物相助2.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3.我们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4.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高中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课后习题精练卷
高中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冯.虚御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可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之所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其文漫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判断词。
(完整word版)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默写翻译训练
《赤壁赋》之秋,七月,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之章。
少,月出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之所如,凌万之茫然。
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飘飘乎如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而歌之。
歌曰:“桂兮兰,击空明兮流光。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者,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如泣如诉,余音,不绝如。
舞幽之蛟,泣孤舟之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望夏口,望武昌。
山川相,郁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州,下江,顺流而东也,千里,旗空,酒临江,横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于江之上,侣鱼虾而友鹿。
一叶之扁舟,举以相属。
寄于天地,渺海之一。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飞仙以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取。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更。
核尽,杯盘狼。
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白。
《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幽暗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浮动的水面上划过的歌词是“,”。
桂棹兮兰桨,《兰亭集序》重点语句翻译: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古诗文练习7(游褒禅山记+赤壁赋+渔家傲.秋思)
古诗文练习7(总分:61分)姓名得分一、《游褒禅山记》翻译训练(总分:30分)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4分)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分)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分)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分)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分)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7分)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分)二、《赤壁赋》情景式默写训练(总分:20分)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机相接的句子是:“,”。
2、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4、《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
”5、《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
6、《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为吾所用的句子是:“,,,。
”7、《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两句是:“,。
”《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特。
一个“异”统领全部景色的特点。
B、“衡阳雁去无留意“,从侧面写出了边塞的环境恶劣——秋天一到,衡阳的燕子就飞走了,毫无留恋之情。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大。
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回:“何为其然也?”客回:“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万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哥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子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付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②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课件练 新人教版必修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兰亭集序》
旁边 (1)列坐其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乐趣 (2)足以极视听之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在 (3)信 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 (3)七月既望 .
农历每月十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希望,远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冯虚 御风 .
名词,太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过去 (4)向 之所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赤壁赋》 越过 (5)凌 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浩浩乎如冯虚御 风: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练习
《游褒禅山记》课时练习题1、 下列加点的字注首全对的一项是( )A 、褒禅(ch 贫) 咎其欲出者(ji i) 昏惑(hu o) 深父(f i) 8音谬(mi u) 瑰怪(gu 1) 窈然(y OD )道观(gu dn) _G 庐冢(cheng)今言“华(hua) ”如“华(hu a)实”之“华(hua) ”者以无物以相(xi mg)好游者(h ao)有碑仆道(pu) 卒葬之(z (i)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8既其出,则或咎 其欲出者(责怪)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G 其孰能讥之乎(他们)其皆出于此乎(大概)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你的)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 )A.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B. 褒之庐冢也C. 则或笠其欲出者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A. 有碑仆道B. 其文餐灭C. 盖音谬也D. 何可胜道也哉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有穴笥然 而又不随以怠. 何可胜道也哉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5、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C 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D 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 6、 下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 屋舍俨然独其为文犹可识, 7、 A. B.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 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曰“花山”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不正确的一项是 仆:倒 跌倒 漫:淹 盖:大概胜:胜利C 火尚足以明也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9、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⑥/⑩B. ①②⑨/③/⑤⑧/⑩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D.①②⑨⑩/③⑤/⑧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选出每组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 、 火尚足以明.也C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遂与之俱出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乃歌夫“长铁归来”者也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 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13、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人之观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8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 G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 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斟酌损益1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功盖天下B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G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5、选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一、夯基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坟冢.(zhǒng)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舍.己为人(shě)B.禅.院(chán)封禅.(shàn)褒.衣博带(bāo)无物以相.之(xiàng)C.谬.误(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便.宜从事(biàn)D。
讣.告(fù)仆.道(pū)长吁.短叹(xū)风尘仆.仆(pú)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常在于险远..D.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此余之所得也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当其欣于所遇D.而今安在哉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文言字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知不可乎骤得:屡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曾”和“不”连用译为“连 (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称、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其文漫灭:模糊、磨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游褒禅山记》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表分数,十分之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数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古义:不平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动词,面对、迎 _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 未尝不临 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临 动词,从高处往低处看 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高临 . 副词,将要 _______________ 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考试化练习(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考试化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或许②何可胜道也哉胜:尽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④其文漫灭漫:潦草不清⑤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⑦有怠而欲出者怠:怠慢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⑦D.③⑤⑥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火尚足以明也4、对下列文化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梵语音译,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和豪华的民间住宅。
B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C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其中韩、柳是唐朝人。
D“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
5、选出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
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C“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D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7、对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B于是余有叹(叹息、哀叹)焉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C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何可胜(尽)道也哉D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十一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3分)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游褒禅山记》习题精编(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习题精编(附答案)【跟踪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王安石生封荆国公,故世称之为"王荆公",又因卒谥"文",故又称为王文公。
C.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排行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就含有籍贯、姓氏、官名和字。
D.古人之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
2. 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何可胜道也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独其为文犹可识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其文漫灭今由与求也,相夫子3. 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① 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 其熟能讥之乎④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⑤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⑥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⑦ 云霏霏其承宇⑧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A.①②⑤⑧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⑦D.④⑥⑦⑧4.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三句是:①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② 于是余有叹焉③ 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④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⑥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⑦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⑦二. 填空题:5. 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①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音______义________②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音______义________③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音______义________④ 则或咎其欲出者音______义________⑤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音______义________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和在句中的含义: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③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窕然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⑤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⑥不出,火且尽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⑧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活用为_______,含义_______⑩尽吾志而不能至者 ______活用为______,含义_______【提高试题】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文言知识归类(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后附答案)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ɡ)何可胜.道(shēnɡ)B.盖音谬.也(miù)窈.然(yǎo)C.安上纯父.(fù)无物以相.之(xiànɡ)D.咎.其欲出者(jīu)瑰.怪(ɡuī)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距其院东五里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此所以学者..,来而记之者已少..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7.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B. ①②⑨/③/⑤⑧/⑩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D. ①②⑨⑩/③⑤/⑧◆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高考复习虚词练习——课内文言文 - 因
文言文虚词——因
洞居僧寮右偏,因.石势为楼
2.活水源记(明)刘基
3.游褒禅山记(北宋)王安石
4.赤壁赋(北宋)苏轼
5.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6.原毁(唐)韩愈
7.师说(唐)韩愈
8.阿房宫赋(节选)(唐)杜牧
9.滕王阁序(节选)(唐)王勃
10.兰亭集序(魏晋)王羲之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1.归去来兮辞(魏晋)陶渊明
12.陈情表(晋)李密
13.鸿门宴(西汉)司马迁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4.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因.而贾利之。
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15.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6.察传《吕氏春秋》
17.五蠹《韩非子》
- 1 -
文言文阅读——因
论世之事,.为之备。
因.释其耒而守株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18.非攻《墨子》
19.逍遥游(节选)庄子
20.劝学荀子
21.齐桓晋文之事(节选)《孟子》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2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因.之以饥馑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精英部限时练1.9(时间90分钟分数:11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 99 分)1.下列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归园田居》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明了作者具有不迎合世俗、喜欢田园生活的本性。
B.“守拙归园田”中的“拙”即“拙朴”,含有“原始本质”的意思,即作者坚守的节操。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出远处村庄隐约可见、乡里炊烟轻柔缓慢飘升的画面。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无尘杂”是说居住环境干净,“虚室”说家境贫寒。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归园田居》A.诗歌的开头八句,概括叙述了自己弃官归园田居的缘由。
B.诗歌的中间八句,具体描述了草屋炊烟等田园生活内容。
C.诗歌的最后四句,赞美和总结田园生活,否定官场生活。
D.全诗是在寻找心灵归宿,田园生活是逃避官场无奈选择。
3.下列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归园田居》A.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田园生活和官场生活的对比,在对比中表明作者情感态度。
B.诗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的情感倾向并不明朗,却显得形象生动、贴近生活。
C.诗人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构成了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D.平白如话的语言中有丰富的意趣,使全诗具有了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完美统一的特点。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同“缭”,连接,盘绕 B.而卒.莫消长也终究,最终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表判断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顺流而东.也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侣鱼虾而友.麋鹿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赤壁赋》A.苏子愀然是因为自感人生短暂,知己难觅。
B.客举曹操之例,意在表明英雄人物和业绩不能永久的悲伤。
C.客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达作了铺垫。
D.苏子借用江水、清风、明月,阐明了事物都有变和不变的二重性。
7.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8.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侣.鱼虾而友.麋鹿D. 哀.吾生之须臾9.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10.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A. 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 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 慨叹人生无常。
D. 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11.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 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 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 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12.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赤壁赋三四段》A. 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 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 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 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4.“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15.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游褒禅山记》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能:不到,不及。
C.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光亮。
D.常在于险远..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17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文: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极致之景就更少了。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我也后悔那时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译文: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禊事也修:这里是做的意思。
B.此地有崇.山峻岭崇:崇高。
C.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来。
D.所以游目骋.怀骋:放开,敞开。
19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喝一杯酒,唱一首歌,也足可以畅叙优雅的情怀。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真的令人快乐。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等到他们(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因:随着 B.暂得于己暂:一时C.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D.况修短随化修:美好2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不能喻之于怀B.①当其欣于所遇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C.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俯察品类之盛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痛”的观点的一组是()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③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2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兰亭集序》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
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小题。
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所谓揽纳,也称包揽,就是兜揽代纳赋税。
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
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财。
到明代中期,又出现另一种揽纳。
与封建政权相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用“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多收少缴,以谋取厚利。
揽纳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却屡禁不绝。
明初的赋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实物为本,无论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收实物为主。
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纳草料。
上供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副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
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
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陆续设立了众多仓场。
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征收到入库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
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
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衙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其运作形态而言。
明代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自己就从事揽纳。
各种包揽,危害极大。
往往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担。
永乐十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贳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膏血。
”揽纳到手后,揽纳者又常常拖延不予上纳,解纳者被累不堪。
隆庆六年,神宗在诏书中指出:“各处解纳钱粮到京,内外管收人员掯索使用,多于原额,以致上纳挂欠。
及在京势豪,在外积棍,包揽诓骗久之。
贻害小民,苦累正户。
”自宋代以来,揽纳一直被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明朝也有众多比较严厉的处罚条例,但终明之世,揽纳一直风行不衰。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一大原因。
勋戚、宦官等权势人物染指揽纳,即使事发,也往往曲法宽贷。
如天顺年间,宁阳侯陈懋纵子侄揽纳事发,英宗念其“积有劳且老疾,姑宥之”。
另外,制度性弊端是又一大原因。
从解运过程看,远距离运输实物,不但耗费巨大,而且面临诸多风险。
如解运白粮到京,途中要交纳船税,要支付牵挽、转搬费用,或被人偷盗,或日久蚕食,或因雨湿烂等,到京时大概十去三四了。
即便解纳到京,到各衙门办理手续,乡野百姓人地生疏,经常受恐吓勒索;钱粮物料入仓,又往往“小脚库秤索求不已”,诸多留难,使上纳难以顺利完成。
(摘编自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以解京钱粮物料为中心》),有删改)2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中期,两种揽纳形式并存,一种是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一种是直接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