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0babc56294dd88d1d26b03.png)
地科二班城市地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5)城市腹地:一般指与某城市地理位置接近,或与某城市具有密切经济联系而作为原材料、产品供应基地或重要销售市场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答:第一、经济水平发展的区别,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品要远远高于乡村,我国在五个统筹中就提到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人口素质的差异,城镇人口受教育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乡村;第三、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医院、学校等机构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第四、生活环境的差距,这个乡村要优于城市,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奔着乡村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去的。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https://img.taocdn.com/s3/m/7a2ee45410661ed9ad51f366.png)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一)聚落(settlement)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一个居民点。
——聚落是一种社会实体,是一个社区(community),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1.是一种社会实体聚落是人类出现后,特别是作为社区核心的具有稳定联系的人群出现以后才真正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是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和要素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具有集聚的特点它是人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一定区域人类活动的中心。
3.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4.具有一定的聚落景观(land-scape)聚落中有各种建筑物、活动场地、休息场地、生产用地等聚落空间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聚落景观。
5.具有一定等级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也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聚落体系:小自然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城市(city)—大都市(metropolis)—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城市群(conurbation)—城市带(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
聚落因其基本职能和结构特点不同,分为:①农村聚落:自然村——村庄——集镇(村镇、乡镇)——(一般建制镇—-县城)②城市聚落(城镇聚落):建制镇是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
(二)对城市(镇)的几点认识由于城市(镇)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并非易事,一般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必须基于4个基本前提:1.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城市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以Ⅱ、Ⅲ产业为主②规模上不同于乡村:集聚较多的人口、经济活动等③景观上不同于乡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大④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施⑤职能上区别于乡村: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城市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https://img.taocdn.com/s3/m/2909b010bb4cf7ec4bfed00a.png)
(2)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 (1)的地域,并且该地域的人口占该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 方”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如果该“地 方”没有包含满足条件(1)的地域,或 者即使满足条件(1)但该地域的人口不 足该“地方”的50%,则该“地方”全 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区之外;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 的社会经济联城乡划系分和越城市频地域繁,城乡之间的分 界也越模糊。
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 的功能地域概念。常用的是大都市区和 大都市带。
2、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以美国为例,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SMA (1949) (1980)
年
城镇人口的实城乡质划分内和城市涵地域——是居住在城市 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 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 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 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 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 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
2、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行政地域--指市政府管辖的城 市范围,是各国按城镇界定标准 确定的城镇地域。随着城市建制 的设立就明确划定。
城镇人口=UA城的乡划人分和口城市+地域>2500人的地方人口
UA(城市化地区)=>15000人的中心地方+
外围密集居住区(二者合计> 5万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划分条件:(以普查小区为 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个条件。看 课本P19 )
外围密集居住区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
地区,需满足以下条件:
功能地域
一般是以一日城乡为划分和周城市期地域的城市工作、居住、 教育、商业、娱乐、医疗等功能所波及 的范围。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https://img.taocdn.com/s3/m/a1b2efa179563c1ec5da71b1.png)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 乡村和城市
小村(hamlet)村庄 (Village)镇( town)城市(city)城 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大城市(metropolis)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间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 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特征而位于连片的建成区和 城市郊区,并且几乎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用 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 变地区。(R.J.Pryor, 1968)
4
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
5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界 线不复存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的一 块。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郊区化的结果,城市变成 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城市 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 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12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中心地方”(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它是城市化地区中 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 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 下条件: (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 000人(相 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 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地区主 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 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 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 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整理资料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bcb946f01dc281e53af078.png)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
1.城市的概念。
狭义:只有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地方才称为市(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地方成为镇(城镇)。
市和镇的总称为市镇。
广义:城市代表城镇居民合称。
(本书为广义)2.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城镇标准)。
①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一般聚集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不同于乡村。
③城镇具有许多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二节城市地域1.城市的三种不同概念。
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功能地域概念①行政地域:法律规定的,有大于实体地域,有小于实体地域。
②实体地域:城市建成区,可区分城乡。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③功能地域:城乡分界模糊后而建立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2.城市建成区,可区分城乡。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3.中心地:是城市化地区中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000人。
4.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划分问题①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包括一定的乡村地域。
②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或者城市的实体地域包括若干个城市行政地域。
5.城市功能地域的相关概念。
①.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临近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后确认为标准都市区(MSA),MSA由中心县和外围县组成。
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的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就业机会,人口集中)。
②大都市带:由许多个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https://img.taocdn.com/s3/m/4d30b2ced0d233d4b14e69ef.png)
2500 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委内瑞拉、泰国、关岛
3000 英国
5000
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韩国、土耳其、尼泊尔、沙特阿拉伯、约 旦、黎巴嫩、加纳、马里、马达加斯加、赞比亚、索马里、苏丹、喀麦隆、奥 地利、比利时
10000 塞内加尔、马来西亚、科威特、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
1000 加拿大、委内瑞拉、格林纳达、澳大利亚、新西兰
1400 汤加
1500 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
2000
肯尼亚、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扎伊尔、安哥拉、塞拉利昂、留尼旺、 阿根廷、古巴、玻利维亚、瓜德罗普、马提尼克、以色列、阿富汗、捷克和斯 洛伐克、卢森堡、法国、德国、希腊、南斯拉夫、所罗门群岛、荷兰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一、城市和城镇 •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市 城市=城(防御功能)+市(交易功能) 2、城镇
镇:“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宋代 之后,成为县治和农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
• 2000人以上的小镇建成区人口密度须超过每公顷75 人,至少有3个生活区住房占10%以上,镇上小部分 地区有供水排水系统,至少有2名医生和一家药店。 在此标准以下不属于城镇。
下限标 国家和地区 准(人)
100
乌干达
200
丹麦、瑞典、挪威、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
400
阿尔及利亚
500
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
20000 尼日利亚、毛里求斯
50000 日本
第二节 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https://img.taocdn.com/s3/m/13692550be23482fb4da4cb9.png)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二,增长型的非农产业。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 良好的立地条件与城市资金、技术的结合,使得各种中小 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非农产业)迅速发展,非农业 收入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增长率。
第三,过密型的人口空间。天赋的水土条件、良好 的种植业基础和增长型的非农产业,不仅形成了密集人口 空间(每平方公里高达1000多人),而且还带来了很强的 人口流动性。
19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 “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 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 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 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 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 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拿大学者麦基(T.G.McGee)对 于亚洲一些地区出现的一类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 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这类地区称之为“desakota”,在 印度尼西亚语中,“desa”指村庄,“kota”指城市。在这 样一类区域中,城乡各种要素相互渗透,统一运行,形成 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空间层面。 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新的空间系统是传统的城 乡二元空间结构的一种转换形式。因为传统意义的“乡村” 与“城市”都是相对封闭的空间概念,而这种“灰色区域” 则是在城乡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达到整合状态时所产生的 一种新的空间构造系统——城乡交融系统,或称之为“城 乡网络经济” 。
• 不同国家市镇的行政地域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 情况不一。
17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讲义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7e2804e14791711cd79174d.png)
城市:
❖
形态:城市是指一种景观,或一片经济空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性质和职能:城市是指第二、第三产业活动中心及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的人口的生活聚居地。
❖
区位:城市则是指沿河流、山麓、海岸或铁路、
公路沿线分布的一定区域的中心。
❖
特征: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地。
2、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地。
3、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人口
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有相当大的面积、相当高的人口密度,居住有各 种非农业专门人口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既是一片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 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还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 。
——巴顿则指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由住房 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运输市场等各种经济市场相互交织 形成的网络系统。
6、基础设施指标
菲律宾规定城市 必备“道路网、 6个以上商场或 娱乐场所和某些 公共设施如市政 大厅、教堂、公 共广场、学校和 医院等”。
7、其他标准
巴基斯坦规定“一个地区指定 为城市至少必须集中有5000居 民,住房连接成行或社会意识 得到很好发扬,拥有公共设施 如道路、街道、照明、自来水 和环境卫生等条件”。
瑞典只要在200人以上,房屋间距 通常不大于200m的建成区即为城 镇;加拿大1000人以上的设有建制 的市、镇、村以及1000人以上、人 口密度至少390人每平方千米的未 设建制的居民点为城镇。
3、非农业人口比重
印度以75%以上男性劳动力从事 非农业活动的居民点为城镇,荷 兰以 2 000人以上的市或人口不 到2 000人、但男子从业人口中 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不超过20% 的市为城镇。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ec8426dd3383c4ba4cd212.png)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2、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https://img.taocdn.com/s3/m/ad07e6370066f5335a8121f2.png)
定义城镇的标准——单一指标
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埃及、蒙古 城镇特征:智利、马耳他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伊朗、肯尼亚、 墨西哥、爱尔兰
定义城镇的标准——两个指标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 瑞典、加拿大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巴拿马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MSA , PMSA, CMSA 统称 MA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城 市化地区的MSA复合体,假如满足特别的标准, 要进一步定义出它们的组成部分“基本大都 市统计区”(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PMSA),包含有几个的大都市复 合体体则称为“结合大都市统计区” (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CMSA)
聚落系列
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型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城镇型居民点,非农业活动为主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1.产业构成:非农活动
2.人口规模:人口较多 3.景观:较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4.物质构成: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职能: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 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乡地域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 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 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入侵。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教案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b892426fff705cc170afb.png)
课程内容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分三部分,共十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十三章:城市问题教材:《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主要参考书:《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城市地理概论》于洪俊、宁越敏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等内容⏹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等内容⏹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相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等.第一章绪论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2019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2019](https://img.taocdn.com/s3/m/2199db5a43323968011c92df.png)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效区化的结果,城市变 成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 城市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 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 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2019/11/20
15
“中心地”(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是城市化地区中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 口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 足以下条件:
2019/11/20
22
纽约市
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同时大纽约也是世 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位 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 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滕岛区五个区。 在人口方面,纽约也是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重要城市,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86人,居住在8,274,527估计约有
2019/11/20
14
美国的“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 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居民点” (place)的全部人口组成。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 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 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 建成区的概念。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da17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0.png)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第二章城乡划分
![第二章城乡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ebefd0c108a1284ac850433b.png)
农业活动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非农活动
产业构 成 (非农) 非农
人口规模
密度指标
景观
物质构成
职能
价值观念
目前各国没有统一的定义城镇的标准, 目前各国没有统一的定义城镇的标准,各国根 据实际制定了不同标准: 据实际制定了不同标准: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埃 )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及规定省的首府和地区首府为城镇; 及规定省的首府和地区首府为城镇;蒙古的首都和 地区中心为城镇; 地区中心为城镇; (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智利规定有 )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 一定公共和市政服务设施的具有明显城镇特征的 人口中心为城镇。马耳他小岛国, 人口中心为城镇。马耳他小岛国,没有农业用地 的建成区即为城镇。 的建成区即为城镇。 (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 )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 如伊朗5000人以上的市、镇、村均为城镇;肯尼亚 人以上的市、 如伊朗 人以上的市 村均为城镇; 2000人以上居民点;墨西哥 人以上居民点; 人以上居民点 墨西哥2500人。 人
• 大都市区与大都市带
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 大都市区 :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 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 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 基本单元。 基本单元。 中心县+外围县 中心县 外围县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 大都市带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 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2、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
第二章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二章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https://img.taocdn.com/s3/m/c50a856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7b.png)
第11页,共42页。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
限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 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 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 概念。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 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局部组成 ,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城乡划分有多方面的意义,最根本的目的是用于城乡人口的划 分。而城乡人口构造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国情状况
我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主要原因是: 我国一直以市镇的行政界限作为城乡划分的根底,没有建立
城镇的实体地域概念。而我国市镇的行政管辖范围都大于其 景观上的实体范围,包括了相当一局部的乡村地域和农业人 口。
要真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划出一条有严格科学意义的界限绝非易事 。古代筑有城墙的城市,城圈以内尽管也常常有大片农田,但城墙 毕竟还可以作为城乡的明显界限。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界限不复存 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的一块。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郊区化的结果,城市变成了中 心城市和包括外围假设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城市到乡村 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织,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和乡村开场 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 000人(相当于每平 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它符合条件的地 域必须相连;假设不相连,那么与城市化地区主体之间的公路距离 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 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假设隔离局 部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域,那么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行政级别来确定(埃及:省和地区的首府为城镇 )
5、根据城镇的特征来确定(马耳他:没有农业用地的建
成区为城镇)
8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
下限标准(人)
国家和地区
100
乌干达
200
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等
400
阿尔巴尼亚等
500
Hale Waihona Puke 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000
加拿大、委内瑞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28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1986年,对设市标准也作了较大调整,规定非农业人口6 万人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 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虽不足此标准,但确有必要的地 方,也可设市。
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设市标准又作了调整,调整的要 点是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12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 “中心地方”(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它是城市化地区中 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 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 下条件: • (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 000人(相 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 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地区主 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 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 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13地 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
• 我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主要原因 是:
• 我国一直以市镇的行政界线作为城乡划分的基础,没有建立城 镇的实体地域概念。而我国市镇的行政管辖范围都大于其景观 上的实体范围,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乡村地域和农业人口。
32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 1、1955年的标准 • 城镇人口包括: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以及城镇型居 民区的人口。 • 当时市和镇的郊区较小,城镇人口中包含的农业人口只有15%左右。规定还是比较切 合实际的。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 (2)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1)的地域,并且该
地域的人口占该“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方 ”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如果该“地方’’没有包含满足 条件(1)的地域,或者即使满足条件(1)但该地域的人口不足 该“地方”的50%,则该“地方”全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区 之外; • (3)其它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英里1 000人的地域,如果 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标准的城市化地区中,而且面 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并人城市化地区;当城市化地区 边界上有锯齿形缺口,缺口两侧地域满足人口密度标准, 若缺口的开口端不超过1英里,深度至少2倍于开口端宽度 ,整个缺口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将缺口划人城市1化4 地区。
•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 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求 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15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 美国早在1910年就提出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的概念,1949年正式建立具体的统计标准用于国情 普查,命名为标准都市区(简称SMA),1959年改 称标准都市统计区(SMSA),一直沿用到1980年, 以后又改称都市统计区(MSA)。
1400
汤加等
1500
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等
2000
法国、德国、荷兰、阿富汗、阿根廷、南斯拉夫、古巴、埃塞俄比亚、 希腊、 以色列、捷克和斯洛伐克、加蓬等
2500
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泰国等
3000
英国等
5000
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比利 时、奥地利、黎巴嫩、加纳、马里等
• 大都市带即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形成的大区域或地域板块。
19
20
• 都市连绵区是若干个都市区沿 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 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是国 家的经济核心区。
21
城市群
• 法国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 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 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
印度
其他标准
7
世界主要国家对城市的界定
1、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来确定 *联合国人居中心规定:市(City)的人口数量最低标 准为20000人;镇(Town)的人口规模最低标准为200 0人。
2、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来确定(加拿大:人口密度 大于390人/平方公里为城镇)
3、根据人口规模和产业人员结构来确定(荷兰:男子农 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
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下图):
29
30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中国市、镇设置现状: 标准过低、多数市、镇并不是真正的市、
镇
设市、镇标准改革势在必行、酝酿中!
31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城乡划分有多方面的意义,最基本的目的是用于城乡 人口的划分。而城乡人口结构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国情 状况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 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 城市的实体地域。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 域概念。
• 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 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发展中的离心扩 散过程,以一日为周期的商业、教育、就业、娱乐 、医疗等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 区或城市化地区。
• 每一个MSA必须至少包括一个5万人以上的中心市或 者包括一个至少5万人的城市化地区,并满足都市区 的总人口至少10万人。一个MSA由中心县(Central county)和外围县(outlying county)两部分组成。
16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 都市区 • 大都市带 • 都市连绵区 • 城市群 • 都市圈 • 城镇密集区
•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间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
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特征而位于连片的建成区和
城市郊区,并且几乎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用
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
变地区。(R.J.Pryor, 1968)
4
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
5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均可以找到城乡之间的差异。
规定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则常住人口 2000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可以设置镇 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标准从宽。
27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1963年,国务院对上述标准做了较大修改。设 镇的标准提高到聚居人口3000以上,非农业人口70 %以上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85%以 上。设市的基本标准虽然没有变,但基于几年大跃进 期间城镇人口增加过猛,市镇建制增加过多,城市郊 区偏大的倾向,对设市标准从严掌握。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其他学者相应的概念:扩散大都市区(extended m etropolitan area, Ginsburg,1988)、分散的大都市( dispersed metropolis , Jamieson,1988)、都市连 绵区(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 周一星, 1988 )
10000
马来西亚、科威特、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等
20000
尼日利亚、毛里求斯
50000
日本
9
第二节 城市地域
• 一、城市的行政地域 • 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 理边界。 • 确定市、镇的行政管辖范围即城镇的行政地域主要是为了管理,这是容易理解的,只 是不同国家市镇的行政地域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情况不一。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界 线不复存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的一 块。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郊区化的结果,城市变成
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城市
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
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一、 乡村和城市
• 小村(hamlet)村庄 (Village)镇( town)城市(city) 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大城市(metropolis)
6
2、世界各国各地区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
标准
例子
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埃及、蒙古
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
智利、马耳他
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
伊朗、肯尼亚
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想结 瑞典、加拿大 合
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
巴拿马
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