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机器人设计毕业
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
![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0e26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e.png)
本文旳设计为六足爬虫机器人,机器人以交流-直流开关电源作为动力源,单片机为控制元件,伺服电机为执行部件,机器人采用三足着地进行运动,通过单片机对伺服电机旳控制,机器人可以实现前进、后退等运动方式,三足着地运动方式保证了机器人可以平稳运行。
伺服电机具有力量大,扭矩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单片机产生20ms 旳PWM 波形,通过软件改写脉冲旳占空比,从而到达变化伺服电机角度旳目旳。
1 机器人运动分析1.1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方案比较方案一:六足爬虫式机器人旳每条腿都能单独完毕抬腿、前进、后退运动。
此方案旳特点:每条腿都能自由活动,每条腿都能单独进行二自由度旳运动。
每条腿旳灵活性好,更轻易进行仿生运动,六足爬虫机器人可以完毕除规定外旳诸多动作,运动旳视觉效果更好。
由于每条腿能单独完毕二自由度旳运动,因此每条腿上要安装两个舵机,舵机使用数量大,舵机旳安装难度加大,机械构造部分旳制作相对复杂,又由于每个舵机都要有单独旳信号控制,电路控制部分变得复杂了,控制程序也对应旳变得复杂。
方案二:六足爬虫式机器人采用三腿为一组旳运动模式,且同一侧旳前腿、后腿旳前后转动由同一侧旳中腿进行驱动。
采用三腿为一组(一侧旳前足、后足与另一侧旳中足为一组)旳运动方式,各条腿可以协调旳进行运动,机器人旳运动相对平稳。
此方案特点:相比上述方案,个腿可以协调运动,在满足运动规定旳状况下,舵机使用数量少,节省成本。
机器人运动平稳,控制、驱动部分都得到对应旳简化,控制简朴。
选择此方案,机器人还可进行横向运动。
两方案相比,选择方案二更合适。
1.2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状态分析1.2.1 机器人运动步态分析六足爬虫式机器人旳行走是以三条腿为一组进行旳,即一侧旳前、后足与另一侧旳中足为一组。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三角形支架构造,当这三条腿放在地面并向后蹬时,此外三条腿即抬起向前准备轮换。
这种行走方式使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相称稳定,任何时刻有三足着地,可以保持良好旳平衡,并可以随时随地停息下来,由于其重心总是落在三角支架之内。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新型六足机器人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新型六足机器人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5ea89c58fafab068dc0237.png)
目录1 引言1.1新型六足机器人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新型六足机器人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1.3课题研究内容 (2)2 机械结构与芯片简介2.1机器人机械结构 (3)2.2机器人运动原理 (3)2.3驱动装置选择 (5)2.4机器人实物图 (6)2.5硬件结构介绍 (7)2.6单片机芯片介绍 (8)2.7编码解码芯片介绍 (13)3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3.1上位机控制 (16)3.1.1 程序语言及串口通讯 (16)3.1.2 人机交互界面 (17)3.2 基于无线的智能控制 (19)3.2.1 无线发射模块 (19)3.2.2 无线接收模块 (23)4 结论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新型六足机器人1 引言1.1新型六足机器人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六足机器人是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研制开发的新型足式机器人。
新型机器人比传统的轮式机器人有更好的移动性,它采用类拟生物的爬行机构进行运动,自动化程度高,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
此外,足式机器人相比其它机器人具有更多的优点:它可以较易地跨过比较大的障碍(如沟、坎等),并且机器人足所具有的大量的自由度可以使机器人的运动更加灵活,对凹凸不平的地形的适应能力更强;足式机器人的立足点是离散的,跟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因而可以在可达到的地面上选择最优支撑点,即使在表面极度不规则的情况下,通过严格选择足的支撑点,也能够行走自如。
因此,足式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已成为机器人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由于六足机器人强大的运动能力,可以提供给运动学、仿生学和机械构造原理研究有力的工具[1]。
在研究昆虫运动方式、关节承力、稳定姿态调整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本机器人对设想的虫体姿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观察昆虫运动模式的优点,以及探究哪些现象能够运用到机械设计的实践中去。
这对于以上学科的研究和探索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作为教学器械,通过研究昆虫爬行时各脚的运动情况,用机械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作为仿生玩具及探险、搜救设备,还可以进入细小管道、地洞中勘察。
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
![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a490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4.png)
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引言六足爬虫机器人是一种多足机器人,通过模仿昆虫和节肢动物的运动方式,能够在不平坦的地形上移动。
本文将介绍六足爬虫机器人的设计概念、机械结构、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
设计概念六足爬虫机器人的设计概念是模仿昆虫的运动方式,并结合机器人技术,实现在复杂地形上的高效移动。
六足机器人的六条腿能够保持稳定的支撑面积,使机器人能够在不稳定的地面上保持平衡。
同时,六足爬虫机器人具有最小的接地面积,在狭窄的空间中也能自由运动。
机械结构六足爬虫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主要由六条腿、身体和连接部件组成。
每条腿由多个关节连接,使机器人能够具备多自由度的运动能力。
身体部分包括能够容纳电源、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空间。
连接部件起到连接腿和身体的作用,确保机器人的结构牢固。
机器人的材料选择需要兼顾强度和重量。
常用的材料包括轻质金属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机器人的外形应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
传感技术六足爬虫机器人的传感技术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获取地形信息,识别障碍物。
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机器人能够做出相应的决策,选择最优的路径。
力传感器可以测量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力,以克服地形的不平坦性。
力传感器还可以检测机器人是否受到外部碰撞,保护机器人和提供安全性。
惯性传感器用于测量机器人的加速度、角速度和姿态信息。
通过与其他传感器数据的融合,机器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姿态控制和运动轨迹规划。
控制系统六足爬虫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由硬件控制单元和软件控制算法组成。
硬件控制单元包括微处理器、驱动电路和通信模块。
微处理器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执行控制算法,并输出控制信号。
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机器人的电动关节。
通信模块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软件控制算法包括路径规划、动力学模型和运动控制。
路径规划算法根据环境信息和目标位置,生成机器人的移动路径。
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并优化运动参数。
红外遥控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_毕业设计
![红外遥控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_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e4203d0722192e4436f60b.png)
毕业设计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目录前言 (3)(一)、机器人的大脑 (3)(二)、机器人的眼睛耳朵 (3)(三)、机器人的腿——驱动器与驱动轮 (4)(四)、机器人的手臂——机械传动专制 (5)(五)、机器人的心脏——电池 (5)一、AT89S51单片机简介 (6)(一)、A T89S51主要功能列举如下: (6)(二)、A T89S51各引脚功能介绍: (6)二、控制系统电路图 (8)三、微型伺服马达原理与控制 (9)(一)、微型伺服马达内部结构 (9)(二)、微行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 (9)(三)、伺服马达的控制 (10)(四)、选用的伺服马达 (10)四、红外遥控 (11)(一)、红外遥控系统 (11)(二)、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11)(三)、红外接收模块 (12)(四)、红外解码程序设计 (12)五、控制程序 (13)六、六足爬虫机器人结构设计图 (17)前言今年年初,学校为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组建了机器人制作小组。
我积极参加,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比赛,也没有制作机器人的经验。
可以说我们什么都是从零开始,边学习边制作。
通过这半年多的制作过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最初,我们组建了机器人制作实验室。
到五金机电市场购买了必要的工具和一些制作材料。
然后开始制作实验机器人的身体——框架。
实验机器人的框架我们是使用轻型万能角钢制作的,这种角钢的两侧都有间隔均匀的孔槽,可以很方便的用螺栓进行连接。
用不同长度的角钢组合后,就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立方体和长方体及多边形。
机器人身体的框架就搭建好了。
在它的上面将装上:机器人的大脑——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的眼睛耳朵——传感器、机器人的腿——驱动轮、机器人的手臂——机械传动专制、机器人的心脏——电池……之所以使用轻型万能角钢,主要是因为是在制作试验机型,而轻型万能角钢安装拆卸方便和便于修改长度,调整设计。
六足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
![六足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ab7dd4ee06eff9aff80755.png)
目录插表清单 (III)插图清单 .................................................................................................................................................................... I V 第一章绪论 . (1)1.1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1.2机器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2)1.2.1机器人的定义 (2)1.2.2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2)1.3移动机器人概述 (3)1.4移动机器人分类 (3)1.5多足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5)1.6本设计的主要工作 (7)1.7本章小结 (7)第二章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结构分析及设计 (8)2.1“六足纲”昆虫的运动原理 (8)2.1.1步态的参数描述 (8)2.1.2三角步态运动原理 (9)2.2六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结构分析 (9)2.3本章小结 (10)第三章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分析和设计 (11)3.1六足步行机器人坐标定义 (11)3.2六足机器人的稳定性分析 (13)3.3.1 稳定性分析 (13)3.3.2稳定裕量计算 (13)3.4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直线运动步态设计 (15)3.4.1步态规划 (15)3.4.2步态动作分析 (15)3.5“三角步态”定点转弯步态设计 (18)3.6本章小结 (20)第四章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 (21)4.1功能分解 (21)4.2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2)4.2.1微处理器AT89S52简介 (22)4.2.2 舵机模块设计 (23)4.2.3 避障模块设计 (24)4.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6)4.3.1单个舵机控制方法 (27)4.3.2多舵机控制 (31)4.3.3六足仿生机器人全方位步态程序设计 (36)4.4软件的抗干扰及可靠性设计 (39)4.5本章小结 (40)第五章软硬件联调 (41)5.1K EIL C51开发系统基本知识 (41)5.2P ROTEUS 仿真软件基本知识 (41)5.2.1 Proteus介绍 (41)5.2.2 Proteus的仿真 (42)5.2.3 Proteus PCB (42)5.3调试结果 (42)5.2相关数值测试 (43)5.3本章小结 (44)第六章结束语 (45)6.1论文总结 (45)6.2论文写作的感想 (45)6.3本章小结 (45)参考文献 (46)致谢辞 (47)表 1-1机器人Fred Delcomyn的参数 (6)表 2-1 本设计机器人相关参数 (9)表 4-1 I/O引脚分配表 (23)表4-2 时基脉冲与舵机角度对应表 (24)表 4-2 探测障碍物的传感器与单片机引脚对应关系表 (25)表 4-3舵机与六足机器人足对应关系表 (36)表 4-4 舵机与单片机端口的对应关系表 (36)表 5-1 关系数值表 (44)图 1-1Fred Delcomyn六足仿生机器人 (6)图 1-2Gengh机器人 (6)图 1-3 DRROB系列高级机器人 (7)图 2-1 本设计的六足仿生机器人 (10)图 2-2机器人腿部实物 (10)图 3-1腿部组图简图 (11)图 3-2 机器人腿部坐标示意图 (12)图 3-3 腿部简图 (12)图 3-4步行机器人任一时刻姿态图 (13)图 3-5三角步态稳定图 (14)图 3-6 六足步态示意图 (15)图 3-7(A、B、C、D)定点转弯步态示意图 (16)图 4-1 基本功能框图 (21)图 4-2 PDIP封装图 (23)图 4-3微动开关示意图 (25)图 4-4 微动开关安装位置图 (25)图 4-5 硬件设计仿真图 (26)图 4-6 系统软件的总体流程 (27)图 4-7 舵盘的位置线性变化图 (28)图 4-8 舵机的控制脉冲图 (28)图 4-9 控制脉冲程序流程图 (29)图 4-10 8路信号舵机控制脉冲图 (31)图 4-11 12个舵机控制流程图 (33)图 4-12 舵机位置示意图 (36)图 4-13 直行程序流程图 (37)图 4-14 转弯程序流程图 (38)图 4-15 避障程序流程图 (39)图 5-1 硬件仿真结果图 (44)第一章绪论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六脚爬虫机器人步态算法和控制系统——阿童木
![六脚爬虫机器人步态算法和控制系统——阿童木](https://img.taocdn.com/s3/m/665956e90242a8956bece480.png)
毕业设计 [ 论文 ]题目:六脚爬虫机器人运动步态规划和控制系统搭建2011 年6 月9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六脚爬虫机器人运动步态规划和控制系统搭建1课题来源本课题是受深圳德普施公司委托,为其研发第二代六脚爬虫机器人。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器人无疑将成为未来世界的宠儿。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重复性和枯燥的任务,可以为人类服务,也可以到人类不能去的危险区域探索作业。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加大对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去开发多功能的,环境适应性强的新一代机器人。
目前,在地面上能独立行进完成相应功能的机器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由轮子驱动的轮行机器人,另一种是基于仿生学的步行机器人。
尽管轮行机器人在平坦地面上行进稳定,速度快,效率高;但其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对未知的复杂地形,其适应能力很差。
而步行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自然地形中较为容易的完成前进和探测。
所以针对军事侦察,危险区域作业,星球探测,矿山开采,教育娱乐等地面环境不确定性大的领域,步行机器人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更高的实用价值。
而在步行机器人中,多足机器人是最容易实现稳定行走的。
由于六足机器人相对类人和四足机器人具有控制系统简单、肢体冗余和行走平稳等优点,本课题我们选择制作一个模仿昆虫肢体结构和运动控制策略的六足机器人。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在昆虫身上进化出成百上千的感应器来感测环境信息。
本课题也试图在机器人身上安装各种传感器来感测外部环境,让机器人可以在未知的,复杂的环境中行走,完成一定的任务。
当然,试图实现昆虫所有感测功能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是模拟其一部分功能。
同时,为了增强机器人的实用性,我们提供了另外两种控制方法,即触摸屏控制和无线控制。
本课题作为机器人设计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对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步态策略进行研究,针对一个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本体设计新型的控制系统硬件,并尝试用触摸屏去显示机器人的状态和控制机器人的步态。
基于舵机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毕业论文
![基于舵机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74d1f36c175f0e7dd137de.png)
2.2 ATmega32控制器
ATmega32单片机是一个高性能、功耗低的AVR微处理器。ATmega32单片机共有4个端口,分别为PA、PB、PC、PD口。每一个端口拥有8个I/O接口。ATmega32微处理器含有3个定时和3个计数器,其中有1个16位的定时器和计数器和2个8位的定时器和计数器。还含有一个UART串口和8个10位的ADC模数转换。其余还有一些电源和地的接口等。ATmega32的外设非常丰富。ATmega32的微处理器有两种,一种是40脚的,另外一种是44脚的,原理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基于舵机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毕业论文
第1章 绪 论
1.1 六足机器人的发展和意义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各个行业中,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喜爱,同时对机器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今,机器人应用范围扩展广泛,在一些比较复杂和特殊的工作条件中,人们对机器人的功能和方式等,也提出特殊的要求,无论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也要完成特定任务。
本次在应用SolidWorks建模时,六足机器人的足部拐角比较难画,通过反复的咨询和修改才完成建模。
2.5 Altium Designer 电路设计软件
本次的设计也将USB接口技术融入到接口设计中。我们采用ATMEL公司的AVR系列单片机ATmega32通用USB的接口模块。这样的设计模块可以使各种嵌入式的微处理器添加USB接口,方便系统与主机的快速通信。
AVR单片机是现如今新的一代高速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微控较低等特点[4]。AVR单片机的I/O口线的驱动能力比较强,它片内的集成外设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AVR单片机的ISP下载,具有制作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等特点。
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30ce468bceb19e8b9f6bacc.png)
1、1990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出用于外星探测的六足步行机器人AMBLER[2],该机器人采用了新型的腿机构,由一个在水平面内运动的旋转杆和在垂直平面内作直线运动的伸展杆组成,两杆正交。该机器人由一台32位的处理机来规划系统运动路线、控制运动和监视系统的状态,所用传感器包括激光测距扫描仪、彩色摄像机、惯性基准装置和触觉传感器。总质量为3180kg,由于体积和质量太大,最终没被用于行星探测计划[7,17].
8、198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平行四边形和凸轮机构研制出一台八足螃蟹式步行机,主要用于海底探测作业,并做了越障、爬坡和通过沼泽地的试验。
9、198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张启先教授的指导下,孙汉旭博士进行了四足步行机的研究,试制成功一台四足步行机,并进行了步行实验[10];钱晋武博士研究地壁两用六足步行机器人,进行了步态和运动学方面的研究。
13、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的颜国正、徐小云等进行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研究,该步行机器人外形尺寸为:长30mm,宽40mm,高20mm,质量仅为6。3kg,步行速度为3mm/s.他们在分析六足昆虫运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连杆曲线图谱确定行走机构的尺寸,采用微型直流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和皮带传动机构,在步态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步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
As there are many joints in the bionic hexapod walking robot and the calculation of its walkingtrack and joints control unit are comparatively comp-licated,the kinemat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odelof bionic hexapod walking robot have been done by using solidworks andUG.Through simulation,theapplicability of designedtripod gaitarevalidated.
(完整版)六足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
![(完整版)六足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1829d5a1c7aa00b52acb87.png)
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说明书设计题目六足机器人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1现状分析 (4)1.2六足机器人的意义 (4)1.3课程设计的目的 (4)1.4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5)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机构简化 (6)2.2方案设计 (7)第三章.运动学计算3.1杆长分析……………………………………………………83.2杆长验证 (9)3.3位置分析……………………………………………………113.4速度分析……………………………………………………19第四章.动力学计算4.1电机转矩计算………………………………………………174.2杆件受力分析………………………………………………184.2电机选择………………………………………………19第五章.非标准件的尺寸确定及校核5.1轴的尺寸与校核……………………………………………205.2主动杆的尺寸与校核………………………………………235.3其他杆件的尺寸与校核……………………………………245.4其他零件尺寸确定……………………………………25第六章.标准件选择6.1轴承的选择与校核…………………………………………276.2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276.3螺栓的选择与部分承重螺栓的校核………………………276.4键的选择与校核…………………………………………29第七章.设计总结7.1课程设计过程………………………………………………317.2设计体会…………………………………………………32第八章.参考文献……………………………………………33第九章附录…………………………………………………341.1 现状分析所谓多足机器人,简而言之,就是步行机。
在崎岖路面上,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
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性:较好的机动性,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所以,这类机器人在军事运输、海底探测、矿山开采、星球探测、残疾人的轮椅、教育及娱乐等众多行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基于STM32仿生六足机器人_毕业设计
![基于STM32仿生六足机器人_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dfa136fc4ffe473368abd8.png)
基于STM32仿生六足机器人_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STM32仿生六足机器人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XXXXXXXXXXXXXXXX学号: XXXXXXXXXXX作者: XXX指导老师: XXX基于STM32仿生六足机器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XXXXXXXXXXXX专业作者 XXX 指导教师 XXX【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机器人在工业,军事,探测等各个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位置,机器人研究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仿生六足机器人涉及仿生学、机械学、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等众多学科,是机器人研究的一大分支。
仿生六足机器人模仿生物界爬行动物的肢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自适应能力,在军事运输、矿山开采、星球探测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本设计采用ARM内核结构(Cortex-M3)的STM32F103RBT6为主控芯片,通过内部定时器产生脉宽调制信号,以及使用74HC138进行分时复用来控制六足机器人的关节,即18个MG955舵机。
通过BMX-02蓝牙转串口模块连接手机和机器人,实现手机蓝牙遥控。
采用UN2003A电机驱动芯片驱动步进电机,并配合红外传感器使机器人实现智能避障。
由于该机器人拥有18自由度,肢体灵活,还可实现各种类似舞蹈的特殊动作。
【关键词】仿生六足机器人;STM32F103RBT6;舵机控制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1)1.2仿生六足机器人的现状 (1)1.3本设计系统结构 (2)1.4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2)2肢体结构和步态规划 (3)2.1肢体结构设计 (3)2.2步态规划 (3)2.2.1三角步态 (3)2.3本章小结 (4)3硬件设计介绍与系统各部分工作原理 (5)3.1主控芯片STM32F103RBT6简介 (5)3.2STM32F103RBT6最小系统电路 (5)3.2.1主芯片原理图 (5)3.2.2晶振电路 (6)3.2.3复位电路 (6)3.2.4下载电路 (7)3.3舵机原理与控制 (7)3.3.1舵机内部结构 (7)3.3.2舵机的工作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d1fd58ad02de80d4d840a6.png)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六足步行机器人学院(系):里仁学院年级专业:机械电子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步行机器人,简称步行机 ,是一种智能型机器人 , 它是涉及到生物科学 , 仿生学 , 机构学 , 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高科技 . 在崎岖路面上 ,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 .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以及较好的机动性 , 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 ,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所以 ,这类机器人在军事运输 , 海底探测 , 矿山开采 , 星球探测 , 残疾人的轮椅 , 教育及娱乐等众多行业 ,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机械电子》等期刊发布国内研究成果如下:闰尚彬,韩宝玲,罗庆生在文献[1]针对仿生六足步行机器人关节较多,其步态轨迹规划和关节控制量计算都较为复杂的现状,采用Solidworks软件与MSC.ADAMS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与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三角步态的适用性和所选择的三次样条曲线作为机器人足端点轨迹曲线方案的可行性.韩宝玲王秋丽罗庆生在文献[2]基于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机构学特性的研究,采用数值分析法求解了机器人步行足的足端工作空间,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计算了机器人的灵活度,从两方面综合衡量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并以六足步行机器人各腿节比例关系的确定为例,介绍了六足步行机器人结构优化的具体方案.苏军陈学东田文罡在文献[3]研究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行走步态,分析其静态稳定性;规划了典型直线行走步态和定点转弯步态,确定了直线行走步态最大跨步和定点转弯步态最大转角;进行了步态控制算法模拟仿真及实地步行实验。
王绍治郭伟于海涛李满天在文献[4]根据CPG双层网络的特点,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架构研究制了一种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其基于FPGA的星型总线,在保证通信速率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在单足控制器中嵌入双NIOS完成CPG网络解算和电机运动控制.郭少晶韩宝玲罗庆生在文献[5]针对采用电池供电的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其工作时间受限的情况,提出了将动态电源管理、实时任务调度和运动策略规划等方法,综合运用于其控制系统,且更为全面地考虑了机器人系统的能耗等级.这种方法对于降低机器人的系统能耗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其整体思路与技术途径可为降低其它类似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系统能耗, 陈甫臧希喆赵杰闫继宏在文献[6]从机械结构、运动模式和步态控制3个方面, 对六足步行机器人的仿生机制进行了分析. 提出一种灵活度评价函数, 基于该函数对六足机器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推导了步态模式与步行速度关系的数学表达; 构建了分布式局部规则网络, 可自适应地调整错乱的腿间相序,生成静态稳定的自由步态.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仿生机制的有效性。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https://img.taocdn.com/s3/m/97ee8eda28ea81c758f5787c.png)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两个电机驱动的六足式步行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运动机理与步态进行了分析,经样机实验,所设计的机器人可实现前进、后退、遇障转弯等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行走稳定的特点。
基于仿生学原理,应用连杆机构学中的Robert原理,设计出一连杆轨迹能较好地近似于机器人理想足部轨迹的四杆机构,选择足部运动曲线并在图谱上找到该曲线,以确定四杆机构的各个参数。
由参数和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就能确定足部的线速度和加速度。
并通过PRO/E软件,对用这一连杆机构作为腿部机构的六足机器人进行了前进和转弯步态建模,并对它进行了稳定裕量分析,包括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针对这种腿部结构设计了六足的行走方式,通过对12个步进电机的控制,采用三角步态,实现了六足机器人的直行功能。
仿真及试验证明,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维持六足机器人自身的平衡,并且对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六足机器人抬腿行走姿态及可行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行走步态;运动原理;稳定性;四杆机构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a six-legged walking robot propelled by two electromotors,and analyzed the robot's kinetic mechanism and walking style.Proved by the model test,the robot is capable of actions such as forwarding,backwarding and veering in the case of obstruction.The robot demonstrates such advantages as simple structure,comfortable control and stable performance of pacing.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ionics,this paper designs a four-linked mechanism using Robert principle,which can approximate the ideal trace of robot's leg ,choose the sport curve of the foot department, then check to find out that curve on the diagram, the old ability but locations can make sure four each parameters of the pole structure, can make sure the line speed and accelerations of the foot department from the exportation dint of the parameter and electric motor. Some simulations about the hexapod robot which uses the six-linked mechanism as its leg are made,and carried on the stability to it analysis, include the quiet mechanics analysis and dynamics analysis.A hexapod walking mod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is structure.By controlling 12 step motors straight walking function of the hexapod robot has been implemented with tripod gait movement.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show that this structure can keep the hexapod robot body's balance better,providing high reference value to research the advantage and feasibility of leg-raising walking gesture.Keyword: six foot robot; Tread the appearance of walk; The sport principle; Stability; Four pole organization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绪论. (1)1.1国内外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1)1.2机器人的主要研究问题 (3)1.3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5)1.4本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机械机构设计 (6)2.1机构分析 (6)2.2 设计方法 (12)2.3四连杆机构的设计 (13)2.4四个钣金零件设计 (28)2.5 躯体部分机构设计 (33)2.6 机构设计总结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附录一 (50)附录二 (61)1 绪论1.1国内外机器人的研究现状1.1.1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上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从机器人的角度来讲,21世纪将是一个自治机器人的世纪。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设开题报告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设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278400b52acfc789ebc9e5.png)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六足步行机器人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05级机电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09年3月3日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多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驱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 是模仿多足动物运动形式的特种机器人, 是一种足式移动机构。
所谓多足一般指四足及四足其以上, 常见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包括四足步行机器人、六足步行机器人、八足步行机器人等。
[4]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雷静桃等在文献[1]中对美国、日本等机器人研究大国及我国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对多足步行机器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静等在文献[10]中分析了国内外腿式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腿式机器人在机械结构、稳定性和控制算法方面的现有研究方法,给出了腿式机器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腿式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安丽桥等在文献[9]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两个电机驱动的六脚足式步行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运动机理与步态进行了分析,经样机实验,所设计的机器人可实现前进、后退、遇障转弯等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行走稳定的特点。
曾桂英等在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采用液压驱动的缩放式腿机构的结构设计, 并针对六足行走方式, 完成了液压驱动原理设计及PLC控制设计。
马东兴等在文献[11]中研究了一种背部带关节的新型四足机器人,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 /E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四足机器人虚拟样机,规划了四足机器人的步态,并且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该四足机器人进行了步态仿真,同时利用单个AT89C52单片机成功实现对四足机器人5个舵机的独立控制以及舵机的速度控制。
【优秀毕设】六脚柱状甲虫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优秀毕设】六脚柱状甲虫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321fdb26fff705cc170a1f.png)
三江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六脚柱状甲虫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高职院院(系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杨磊学号 G095152030 指导老师康杰职称助教
指导老师工作单位三江学院
起讫日期 2012年12月17日-2013年4月5日
摘要
机器人是上个世纪中叶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新技术的智能化产品,一般都有某种独特的功能,在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己经被广泛使用到生产等领域中。
本文设计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每个腿安装有水平和垂直方向运动的电机,共需要12个电机。
论文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给出详细的介绍,硬件部分主要设计单片机的控制系统,使用的是单片机是AT89S52芯片,外围电路增加了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串行通信电路。
软件部分主要是12路舵机控制信号的产生算法。
本文主要采用硬件定时软件计数的方法,用一个定时器控制12路PWM 信号。
同时还根据动物的行走方式,确定了六足机器人的行走步态。
并绘制流程图,编写控制程序,然后用Keil C51软件运行程序并仿真。
在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六足步行机器人;单片机控制系统;多路舵机;步态;AT89S52。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https://img.taocdn.com/s3/m/a7e03bc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b.png)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六足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文设计了一款六足机器人,以实现在复杂环境中搬运物品、搜救等任务。
以Arduino控制器为核心,通过编程实现六足机器人的行动规划及运动控制,并选用3D打印技术制作机器人外壳。
最终实现了基于Arduino控制下,六足机器人前进、转向、侧移等基本动作,并能够识别避障,完成指定路径寻路、越障等各种功能。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Arduino、3D打印、指定路径寻路、避障一、引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自动化领域,机器人不仅可以为生产自动化作出贡献,还可以在人类难以进入的危险、恶劣环境中,承担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六足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一种,在运动灵活性、环境适应能力、负载能力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duino控制器的六足机器人,并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外壳,以实现障碍物识别、路径规划以及运动控制等。
二、系统构成1、机械结构六足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主体结构分为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支架和电源模块。
机器人本体由六足支撑架和移动端构成,其中六足支撑架由PCB板和马达组成,移动端由六个齿轮、六个电机和三个支撑架组成。
机器人支架由两个方向支架和六个足底轮组成,支架旋转以达到转向的功能。
电源模块负责六个电机的电源供应。
2、控制器选用Arduino Mega 2560控制器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选用控制器的理由是其设计简单、易于编程且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3、传感器六足机器人内置超声波、红外、差分测量传感器等,以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
三、设计与实现1、机械结构设计根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将机器人分为三部分设计: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支架和电源模块。
机器人本体由六足支架和移动端构成,其中六足支撑架由PCB板和马达组成,移动端由六个齿轮、六个电机和三个支架组成。
机器人支架由两个方向支架和六个足底轮组成,支架旋转以达到转向的功能。
仿生六足机器人机构的设计设计说明书论文
![仿生六足机器人机构的设计设计说明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538b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8.png)
仿生六足机构的设计设计说明书论文仿生六足机构的设计设计说明书论文1.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和详细说明仿生六足机构的设计。
该旨在模拟昆虫的运动和行为,并具有良好的运动稳定性和适应性。
本文将涵盖的整体设计、机械结构设计、传感器布局、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的性能评估等方面。
2.的整体设计在本节中,将详细描述的整体设计。
包括的尺寸和重量限制、机械结构布局、传感器布置和控制系统要求等。
2.1 尺寸和重量限制的尺寸和重量限制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的总体尺寸和重量范围。
2.2 机械结构布局的机械结构布局是实现结构稳定和运动灵活性的关键。
本节将介绍的骨架设计、六足机构设计和连接机构设计。
2.2.1 骨架设计骨架设计是整体结构的基础。
根据的尺寸和重量限制,确定骨架材料和结构形式,保证的稳定性和强度。
2.2.2 六足机构设计六足机构是行走和运动的主要部件。
在本节中,将介绍六足机构的设计原理、关节设计和运动学分析。
2.2.3 连接机构设计连接机构设计是各个部件之间连接和传递力的重要环节。
根据的布局和运动需求,设计合适的连接机构,保证各部件的稳定性和运动性能。
2.3 传感器布置传感器布置是感知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关键。
本节将介绍传感器的种类、布置位置和工作原理,保证的感知性能。
2.4 控制系统要求控制系统是实现自主运动和行为的核心。
在本节中,将详细说明的控制系统要求,包括控制算法、实时性要求和通信方式等。
3.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实现运动和行为的基础。
本节将详细介绍的机械结构设计,包括骨架设计、关节设计和运动学分析等。
3.1 骨架设计根据前文中的骨架设计要求,进行骨架结构的具体设计。
确定骨架材料、尺寸和连接方式等。
3.2 关节设计关节设计是六足行走和运动的关键。
在本节中,将介绍关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确定关节的结构和参数。
3.3 运动学分析运动学分析是运动和姿态控制的重要环节。
本节将对的运动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并计算的运动空间和姿态范围。
六足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六足机器人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2188fc7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b.png)
六足机器人设计说明书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六足机器人的设计。
首先对六足机器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各部分元件、零件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设计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
本次设计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支撑腿升降装置、支撑腿摆动装置、支撑轮转动装置、主体钢结构。
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说明书的安装与维护。
目前,六足机器人正朝着适应复杂地形、应对恶劣天气、采集多元信号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各种特殊功能机器人。
在特种机器人设计方面,目前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在设计制造特种机器人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本次六足机器人设计代表了设计的一般过程, 难免存在各种纰漏、失误;权当一次难得的实践过程,希望对今后的选型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选型设计;主要部件;养护维修。
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a design of six legged robot. The first of the six legged robot is summarized; then analyzed the selection principle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each part of components, parts; the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se design criteria and abase type design; then check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selected. Finally, a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installationand maintenance manual.At present, six legged robot is moving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mplex terrain, bad weather, acquisition of multiple signals,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special function of the robot. The design of the six legged robot represents the general process of design, will inevitably exist various flaws, mistakes; when the right to a rare practiceprocess, want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design work in the future.Keyword: :Six legged robot; type selection design ; main parts; maintenance and repair.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目录 (2)一、绪论 (4)二、六足机器人设计概述 (6)2.1.六足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6)三、六足机器人的设计计算 (8)3.1 已知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8)3.2 计算步骤 (8)3.2.1 外形尺寸的确定: (8)3.3.2 主要阻力计算 (9)3.3.3 主要特种阻力计算 (10)3.3.4 附加特种阻力计算 (10)3.3.5 倾斜阻力计算 (11)3.4传动功率计算 (11)P)计算 (11)3.4.1 走行轮功率(A3.5 传动链张力计算 (12)3.6 传动链轮最大扭矩计算 (12)3.7 走行轮及轴 (13)3.7.1 走行轮的作用及类型 (13)3.7.2轴的作用及类型 (16)3.7.3轴与轮的配合结构 (21)3.8电机的选用 (32)3.9减速器的选用 (33)3.9.1 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33)3.10制动装置 (35)3.10.1制动装置的作用 (35)3.11 转向装置 (35)四、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 (37)结论 (38)致谢 (39)参考文献 (39)一、绪论六足机器人是连续运行的设备,在探测、抢险、侦查、负重等领域都有着闪光的表现。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https://img.taocdn.com/s3/m/2518e61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主要目的是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移动和执行任务。
采用了ROS系统进行编程,结合外部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控制机器人进行运动和动作控制。
在实验测试中,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几个简单任务。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ROS系统;任务执行【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s a hexapod robot which is designed to move and perform task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ROS system is used for programming and external sensors are combined to obtai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robot for motion and action control. In experimental testing, the robo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everal simple tasks.【Keywords】Hexapod robot; ROS system; task execution一、前言机器人技术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机器人能够通过编程和传感器技术来执行任务,不但可以减轻人的工作负担,而且可以在危险环境中取代人的工作。
本文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采用了ROS系统进行编程,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移动和执行任务。
机器人的有效载荷为5kg,机器人搭载了多个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陀螺仪等。
二、六足机器人的设计本文设计的六足机器人采用了六条悬架机构,能够使机器人在不平衡的地面上行走。
机器人的身体采用了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和抗摔性。
机器人的尺寸为50cm x 50cm x 20cm,机器人的有效载荷为5kg。
仿蚂蚁六足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
![仿蚂蚁六足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18a58851e79b896802267a.png)
仿蚂蚁六足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摘要:本文模仿蚂蚁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结构,建立了六足机器人单腿运动学模型,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0 引言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纲,其分布遍及地球上从沙漠到海洋,从两极到赤道的几乎所有角落。
具有六只腿的昆虫如此被大自然青睐,为人类模仿昆虫制作机器人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思想源泉。
姜树海等人[1]模仿甲虫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Daltorio[2]模仿蟑螂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Barfoot[3]模仿竹节虫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机器人腿的控制方法。
本文模拟六足纲昆虫蚂蚁的身体结构,设计了一种身体分为基节、股节和胫节的六足机器人结构。
1 机器人单腿的运动学模型及实物模型如图1所示为六足机器人单腿运动模型。
假设六足机器人腿的基节、股节和胫节的长度分别为l1、l2和l3。
三个关节的变换矩阵分别为式(1)、(2)和(3)。
基节坐标系与足端坐标系之间的总变换矩阵为式(4)。
机器人单腿的实物模型如图2所示。
A1=(1)A2=(2)A3=(3)TH=(4)式(4)中m=C1C23l3+C1C2l2+C1l1,n=S1C23l3+S1C2l2+S1l12 机器人基本参数如图3所示为本文设计的六足机器人的实物图。
该机器人的体长为680mm,体宽为200mm,前后相邻基节距离为290mm,基节长度为90mm,股节长度为90mm,胫节长度为230mm,自重为6.6kg。
3 实验效果与分析对自行研制的仿蚂蚁机器人进行前进、后退和转弯等功能测试。
其稳定的最大前进(后退)速度为74mm/s,最大转弯速度为22.5°/s,最大避障高度为260mm。
4 结语本文模仿蚂蚁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结构,建立了六足机器人单腿运动学模型,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1]姜树海,孙培,唐晶晶,等.仿生甲虫六足机器人结构设计与步态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6):115-120.[2]Kathyn A Daltorio, Timothy C.Witushynsky, GregoryD.Wile,et al. A body joint improves vertical to horizontal transitions of a wall-climbing bobot[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 Pasadena: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8:3046-3051.[3]T.D. Barfoot, E.J.P. Earon,G.M.T. D’Eleuterio. Experiments in learning distributed control for a hexapodrobot[J].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6,54:864-87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说明书设计题目六足机器人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1现状分析 (4)1.2六足机器人的意义 (4)1.3课程设计的目的 (4)1.4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5)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机构简化 (6)2.2方案设计 (7)第三章.运动学计算3.1杆长分析 (8)3.2杆长验证 (9)3.3位置分析 (11)3.4速度分析 (19)第四章.动力学计算4.1电机转矩计算 (17)4.2杆件受力分析 (18)4.2电机选择 (19)第五章.非标准件的尺寸确定及校核5.1轴的尺寸与校核 (20)5.2主动杆的尺寸与校核 (23)5.3其他杆件的尺寸与校核 (24)5.4其他零件尺寸确定 (25)第六章.标准件选择6.1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27)6.2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27)6.3螺栓的选择与部分承重螺栓的校核 (27)6.4键的选择与校核 (29)第七章.设计总结7.1课程设计过程 (31)7.2设计体会 (32)第八章.参考文献 (33)第九章附录 (34)1.1 现状分析所谓多足机器人,简而言之,就是步行机。
在崎岖路面上,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
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性:较好的机动性,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所以,这类机器人在军事运输、海底探测、矿山开采、星球探测、残疾人的轮椅、教育及娱乐等众多行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因此对于多足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1.2 六足机器人的意义六足机器人作为多足机器人里面的代表。
它具有多自由度,能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移动,可以适应复杂的路况,并联机器人通过多个支链联接动平台和定平台, 从而增加了运动学的复杂性,因此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课程设计是围绕具有空间三自由度的六足机器人展开的,它由上平台、下平台、3根主动杆、3根平行四边形从动支链、3个电动机、连接板等组成。
主动杆与平台通过转动副相连接,从动杆通过2个自由度的转动副与主动杆相连,3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从动支链保证了平台智能有三个方向的自由度。
1.3 课程设计的目的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中的机械设计部分,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基本目的是:1. 通过机械设计,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拓展。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通用机械零件部件、机械传动装置简单机械的设计原理和过程。
3. 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数据处理等。
1.4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 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定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 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 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 图面符合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 机构简化下图为此次课程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的装配图:图2-1:六足机器人装配图为了研究其在运动学及动力学方面的方便,需要将机构简化为平面机构,在机器人只是向上抬腿时,因为机器人的下底盘不会前后左右移动,只会沿着z轴方向上下移动,因此,在上升过程中,可将上底盘固定,在下脚连电机处加上一移动副和转动副,将机构转化为如下图所示的机构:图2-2:简化的平面机构图2.2 方案设计根据简化机构,我们制定如下设计方案:一:传动装置的方案设计:分析拟定传动系统方案,绘制机械系统运动简图。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计算传动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选择电动机。
三:传动零件的设计:确定传动零件的材料,主要参数及结构尺寸,包括轴的设计及校核,轴承及轴承组合设计,选择键联接和联轴器。
四:机器人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绘制机器人装配图和零件图,标注尺寸和配合。
五: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
3.1 杆长分析假设1l 无限长,那么在图中机构,若杆2l 绕A 点逆时针旋转,则滑块上升。
但此时,几乎不影响杆1l 与x 轴夹角b 的变化。
因此,可得如下结论:机构的抬腿高度此时完全由2l 的长度决定,但在实际过程中,不可能选择1l 为无限长,但当1l 长度远远大于2l 时,抬腿高度基本由2l 的长度确定,再考虑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预先确定杆长()h *2.51.5l 2~=。
abxyRrl l 12h图3-1 简化机构图第三章 运动学计算由上图可看出,步距基本上由杆长3l 和转角m 确定,假设m 的最大值为45m =度,则此时3003l 46cos30cos45l Δx ==。
而351l 2l l +=,因此大体上()21l 4.53l ~=。
大体上,可由此预先确定杆长。
根据要求。
抬腿高度为35mm ,步长为108mm 。
根据上述,可预先确定杆长7mm l 28=,177.12mm l 3=,圆整到188mm l 3=,这样262mm412180l 2l l 351=⨯+=+=。
3.2 杆长验证由图3-1所示:可得:()()2222221223R r y 2l R r y l l cosa -+-++-=Rr ytana 2-=3a a πa 21--=用matlab 编程模拟选的杆长是否可用,程序如下: %用杆长计算电机转角 l1=270; l2=87; r=36; R=90; g=33; b=r-R;y=250:0.1:285;a3=acos((l2*l2-l1*l1+y.*y+(r-R)^2)./(2*l2*sqrt(y.*y+(r-R)^2)));a2=atan(y./(R-r)); a=(pi-a2-a3)*180/pi plot(y,a)title('用杆长计算电机转角 a- -y'); xlabel('y,高度-抬腿高度'); ylabel('a,电机转角');设定杆2701=l ,872=l ,90=r ,36=R ,y 从mm 250变到mm 285。
由此运行出下图结果:图3-2 抬腿高度与电机转角图电机转角最大值:当mm y 285=时,32.6098 max =a ; 电机转角最小值:当mm y 250=时, 12.2981 min =a 。
这是上底盘不动,下底盘上升时,电机转角的变化范围。
当下底盘不动,上底盘上升时,电机的转角变化也应是0203.3 位置分析:根据电机转角与抬腿高度的关系,验证在此杆长下,下底盘中心的运动范围。
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3-3 结构示意图设r OB R OA ==,,则点i B 在坐标系Z Y X O '''-中位置矢量为)3,2,1(,634,0sin cos =-=⎥⎥⎥⎦⎤⎢⎢⎢⎣⎡=i i r r b i i i io πηηη, i A 点在坐标系XYZ O -中,位置矢量为)3,2,1(,634,0sin cos =-=⎥⎥⎥⎦⎤⎢⎢⎢⎣⎡=i i r r a i i i io πηηη,点i P 在坐标系XYZ O -中222(sin cos (sin sin cos i i io i i i R l p R l l θηθηθ+⎡⎤⎢⎥=+⎢⎥⎢⎥⎣⎦)),其中i θ为点i A 与Z 轴的夹角。
假设矢量'OO u u u u r 在XYZ O -坐标中=o C [],,Tx y z ,则矢量i OB u u u r 在XYZ O -坐标系cos sin i io i r x b r y z ηη+⎡⎤⎢⎥=+⎢⎥⎢⎥⎣⎦。
因为1i i i B P l =,22(sin )cos (sin )sin cos i i i i i i i R l r x B P R l r y l z θηθηθ+--⎡⎤⎢⎥=+--⎢⎥⎢⎥-⎣⎦u u u u r 2[][]22222221(sin )cos (sin )sin (cos )i i i i i i R l r x R l r y l z l θηθηθ+--++--+-= ①图3-4 支链矢量图其中31325B C PC l ==,123CC l =, 2221353544cos i il l l l l α=++ ②因为3P 点,2C 点投影在Y 轴上,所以333sin B x l α=,通过坐标变换得(其中Bi x ,Bi y ,分别为i B 点横纵坐标)1131cos 240sin 240sin B B x y l α︒-︒=,2232cos120sin120sin B B x y l α︒-︒=。
即3132331sin 21sin 22sin x y l x y l x l ααα⎧-+=⎪⎪⎪⎪--=⎨⎪=⎪⎪⎪⎩,则132333cos cos cos ααα⎧⎪=⎪⎪⎪=⎨⎪⎪⎪=⎪⎩③⎪⎪⎩⎪⎪⎨⎧-++=+-++=+--++=22352523213223525232122235252321144)3(424)3(424x l l l l l y x l l l l l y x l l l l l ④ 根据①②③式得位置反解:()[]⎪⎪⎭⎫ ⎝⎛---++-------+-+--=2222222222222222221113)(22arctan )432)3)(()(arcsin(yl x l r R l zl l z yl x l r R l z y x l y x r R r R l θ()[]⎪⎪⎭⎫ ⎝⎛-+-++-------+-+--=2222222222222222221223)(22arctan )432)3)(()(arcsin(yl x l r R l zl l z yl x l r R l z y x l y x r R r R l θ⎪⎪⎭⎫ ⎝⎛+-+++------+--=)(22arctan )4)(4)(2)(arcsin(22222222222222133y r R l z l l z y r R l z y x l y r R r R l θ 根据位置反解,我们得到了电机转角与步长之间的关系,我们用MATLAB 进行了仿真,其关系如图3-5所示:图3-5 步长与转角关系图放大之后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图3-6 步长放大图其程序见附录一。
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另一个程序对最大步长进行了检验,图形如下图3-7 角度与步长关系验证程序图3-8 角度与步长关系放大图同样,由图3-1可得y 与a 的关系如下: wt a =()22212)cos()sin(wt l R r l wt l y +--+= 其仿真图像如下图3-7所示图3-7 电机转角与抬腿高度图3.4 速度分析abxyRrl l 12v图3-8 速度分析图sin(wt)w)cos(wt))(l l +R -(r cos(wt)l +R -(r -l 1+cos(wt)w l =x 2222212电机转角与速度关系如下图所示图3-9 速度与转角关系图4.1电机转矩计算图4-1 受力分析图如图4-1所示,为力的分析图,可得电机转矩与电机转角之间的关系,以及L1杆上受力与电机转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