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美学的表现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道美学的表现法则

一、神定气朗

中国茶道认为茶道即人道。茶道美首先是人美。中国茶艺以艺示道,在茶艺中首先要表现的正是茶人的形体美、仪态美、神韵美和

心灵美。其中最突出的是表现茶人神定气朗的神韵美。茶人们在长

期的、经常性的茶艺修习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调身、

调息、调心、调食、调睡眠,来修炼自己。

调身:要求茶人在茶事活动中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要端正,腰身项颈都要挺直,筋脉肌肉要放松,目光要祥和,表情要自信,举止要从容,待人要谦和。茶艺表演是人与人之间的

情感交流,表演者的神情举止是他的内心情感和内在素质的表露,

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应严格要求。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适,做到不粗、不喘、不急促、不紊乱。

调心:要去除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事无关的事)、不浮(不浮躁不安)、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达到虚静空灵,闲适安详。

调食:注意饮食适度、适时,吃有吃相,不失饥,也不过饱。

调睡眠:做到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表现为目定意闲、神玄气朗、举止从容、超脱豁达、风采秀逸。

二、对称与不均齐

对称与不均齐相结合。“对称”是人类认识较早,也较普遍重视的形式美法则。从物质形体上看,对称是指以一条线为中轴,中轴

线的两侧均等。对称具有比较安静、稳定性强等美学特性,而且可

以衬托出中心位置。

不均齐是日本茶道所崇尚的美学法则,用禅语可解释为无法,即没有规律。日本茶道界认为正圆、正方以及一切对称的形体都缺乏

美感,只有不均齐的东西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中国茶艺强调对称美,但不排斥不均齐美。相反,中国茶人认为,从对称美中可以表现出大自然的规律,而从不均齐美中,人们可以

发挥更多的美学联想,这两种美学法则结合使用,可以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例如,在茶室中选用千年古树树根做成的,保持树根自

然形态的茶桌,茶桌桌面上的年轮构成天章云锦般妙不可言的图案,茶桌的形状和桌面的图案都是不均齐美。而在茶桌上摆放着精巧的

茶杯和茶壶则表现出对称美。茶桌上几何形状的花瓶是对称美,而

花瓶中错落有致的插花又是不均齐美。这些对称美与不均齐美的结

合使用,使得茶室中的美引人遐想,变化无穷,又有中心,不会显

得过分零乱。对称照应,体现协调统一的整体美;阴阳动静,成为共

艺变化的节奏美,调和对比,多样统一,茶道中的辩证思想包罗万象,俯拾皆是。

三、照应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

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应”原本是响应、共鸣的意思。后来中国古典美学把“应”也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则,通常称之为“呼应”或“照应”。“照应”所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协调、统一的功能。即通过照应可以把分散的美的各个要素,有机地

整合为一个整体美。例如在茶艺中插花、挂画、楹联与整体环境的

照应;背景音乐、解说词与表演动作的照应;茶艺程序编排的前后照

应等。照应应用得当,有利于形成多姿多彩但又不显得紊乱的整体美。

四、反复

反复这一美学表现的基本法则也是源于《周易》。《周易》中的卦象即由“阴爻”和“阳爻”这两个基本元素构成。阴爻和阳爻的

反复出现构成了六十四卦,而这六十四卦的卦象本身就体现了一种

反复美。

如乾、坤、震、巽、坎、离、良、兑等。从审美角度看,反复的整体性强,给人整齐一律的美感。面对结构精美的艺术品,一个完

整的审美感受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反复观察,反复体验。

每一次总有新发现,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反复的巧妙应用还可以深化主题,给人层层递进的美感。

茶艺表演时在背景音乐、图案装饰、程序编排、茶艺动作、文字解说等方面合理地应用反复,不仅不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乏味,相反可增进茶艺的整体美感和节奏感。

五、节奏

节奏作为一个美学的表现法则源于宇宙的运动变化以及生命的成长发育。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节奏”是贯通了中国人的生活、

人格、社会制度、艺术境界和文化意识的基本象征。这显然是对民

族心灵和命运的想象,从而赋予“节奏”一项特殊的使命,即表现

中国艺术境界和文化意识的最后根据。音乐家用长短音交替和强弱

音的反复来创造节奏。书法家、画家用线条和形象排列组织的动势

去表现节奏。

在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讲解、动作都应当富有节奏感。例如,茶人们通过阴阳、刚柔、动静、开合、往来、盈虚、顺逆、轻重、

浓淡、快慢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以及连续、间断、反复等的变化来

表现动作的节奏。用语音语调的高低、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

表达讲解的节奏。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调色彩便形成的律。韵律更能给人以情趣,更能打动人心,满足人的精神享受。中国茶艺特别注重韵律,认为者,美之极,并通过气韵生动来充分展示茶道的内在美和

茶艺的艺术美。

六、简素

《周易系辞》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老庄美学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陆羽在《茶经》中也强调:“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的美才是至美,这便是儒家美学认为的“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中国自古就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中国人“有无形胜有形”的审美情结,精简素洁不仅符合茶道之本,也符合大多数

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美的追求。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嗜茶善画,他画的竹子枝枝挺拔,风格朗秀,简索无杂,极具神韵,被后人视为一绝。冗繁削尽留清瘦即是郑板桥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简

素美的深刻体会。

中国茶艺特别强调简素美。简在中国茶艺中表现为不摆设多余的陈设,不佩带多余的饰品,不做多余的动作,不讲多余的话。素表

现为不浓妆艳抹,不镂金错彩,而足清丽脱俗,朴素儒雅,淡然无极。

七、调和与对比

这是反映事物矛盾的两种状态。

调和是求同,对比是存异。调和是把两个接近的东西相并列、相联系在茶艺表演中调和与对比的应用不仅限于色彩,而且还表现于

声音、质地、形象等多方面。在根雕茶桌上放置一个竹制茶盘,木

与竹是质地上的调和;在竹茶盘中摆放着一把粗犷古朴的紫砂壶并配

有几个精细的白瓷茶杯。壶与杯以及壶与茶盘之间都是质地和形象

的对比。如果没有调和,则一切都显得杂乱刺眼。相反,如果没有

对比,则一切又显得枯燥单调缺少活力,所以,调和与对比都是中

国茶艺美学表现形式中不可缺少的技巧。

八、清雅幽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