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目录624

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8号更新
8.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
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指定标准
9.食品添加剂碳酸钾
GB 25588-2010食品添加剂碳酸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0.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8.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
GB 1888-2014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
卫生部公告2014年第07号更新
69.食品添加剂酒石酸氢钾
GB 25556-2010食品添加剂酒石酸氢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0.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
GB 25591-2010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0.食品添加剂新红
GB 14888.1-2010食品添加剂新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1.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
GB 14888.2-2010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2.食品添加剂诱惑红
GB 17511.1-200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
93.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
GB 17511.2-2008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
54.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
GB 22558-2008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
55.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
GB 16313-1996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
56.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
GB 14756-2010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57.食品添加剂山梨酸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七、发酵豆制品(04.04.02)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七、发酵豆制品(04.04.02)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l-苹果酸质量标准

l-苹果酸质量标准
苹果酸是一种有机酸,也被称为苹果酸或2-羟基丁二酸。
它是
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具有酸味和抗氧化性质,常用于食品和饮
料工业中。
关于苹果酸的质量标准,通常是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
法规和标准来制定和执行的。
在美国,苹果酸的质量标准通常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
根据FDA的规定,苹果酸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法典》(Food Chemicals Codex,FCC)中的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苹果酸的
纯度、杂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另外,苹果酸作为食
品添加剂还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法》(Food Additives Amendment)中的相关规定,确保其在食品中的使用安全。
在欧盟,苹果酸的质量标准由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盟
委员会制定和监管。
根据欧盟的规定,苹果酸必须符合《食品添加
剂法规》(Regulation on Food Additives)中的要求,包括纯度、残留溶剂限量、重金属残留限量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苹果酸作为
食品添加剂还必须通过EFSA的评估,确保其对人体健康安全。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地区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有针对苹果
酸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通常由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或标准化
组织制定和监管。
总的来说,苹果酸的质量标准通常涉及到其纯度、杂质含量、重金属残留、微生物限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其安全
有效地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
水果罐头2(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水果罐头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果罐头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水果(或速冻水果)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浓缩果汁,添加食品添加剂:柠檬酸、柠檬酸钠、L-苹果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钠、乳酸钙(或氯化钙)、胭脂红、诱惑红(仅限于装饰性果蔬)、赤藓红(仅限于装饰性果蔬)、日落黄(仅限于装饰性果蔬)、柠檬黄(仅限于装饰性果蔬)、亮蓝(仅限于装饰性果蔬)、β-胡萝卜素、天然胡萝卜素、三氯蔗糖、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甜蜜素、纽甜、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瓜尔胶、果胶、海藻酸钠、槐豆胶、黄原胶、卡拉胶、结冷胶、明胶、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DL-苹果酸、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数种,经清洗、去皮去核或去蒂叶、预煮(或不预煮)(或速冻水果解冻)、配料、装罐、密封、杀菌、冷却而制成的水果罐头。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1886.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钙GB1886.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1886.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GB188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1886.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1886.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钙GB1886.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1886.1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卡拉胶GB1886.2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GB1886.2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GB1886.2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1886.2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GB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1886.2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48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4789.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480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480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4806.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锡的测定GB5009.1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62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678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明胶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88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GB89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生产卫生规范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1078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T14251镀锡薄钢板圆形罐头容器技术条件GB147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52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糖GB173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1751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赤藓红GB/T20882果葡糖浆GB255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255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果胶GB255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结冷胶GB255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3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GB284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瓜尔胶GB299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GB299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GB29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GB299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槐豆胶(刺槐豆胶)GB316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然胡萝卜素QB/T1499爪式旋开盖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分类3.1产品按用途不同分为普通水果罐头和装饰性水果罐头两类。
L-苹果酸gb13737-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3737-92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Food additive L-Malic acid━━━━━━━━━━━━━━━━━━━━━━━━━━━━━━━━━━━━━━━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以酶工程法、发酵法制得的L-苹果酸。
该产品主要用作食品的酸度调节剂。
化学名称L-羟基丁二酸分子式:C4H6O5结构式:HO—CH—COOH|CH2—COOH相对分子质量:134.09(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 引用标准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 613 化学试剂比旋光度测定通用方法GB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 6682 实验室用水规格GB 8450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GB 8451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GB 9728 化学试剂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GB 9729 化学试剂氯化物测定通用方法GB 9741 化学试剂灼烧残渣测定通用方法3 技术要求3.1 外观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有特殊的酸味。
3.2 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钾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指标━━━━━━━━━━━━━━━━━━╋━━━━━━━━━━━━━━━━含量(以C4H6O5计),%≥┃99.0━━━━━━━━━━━━━━━━━━╋━━━━━━━━━━━━━━━━20 ┃比旋光度〔α〕, °┃-1.6~-2.6D ┃━━━━━━━━━━━━━━━━━━╋━━━━━━━━━━━━━━━━硫酸盐(以SO4计),%≤┃0.03━━━━━━━━━━━━━━━━━━╋━━━━━━━━━━━━━━━━氯化物(以Cl计),%≤┃ 0.005━━━━━━━━━━━━━━━━━━╋━━━━━━━━━━━━━━━━砷(以As计),%≤┃ 0.000 2━━━━━━━━━━━━━━━━━━╋━━━━━━━━━━━━━━━━重金属(以Pb计),% ≤┃ 0.002━━━━━━━━━━━━━━━━━━╋━━━━━━━━━━━━━━━━灼烧残渣,% ≤┃0.10━━━━━━━━━━━━━━━━━━╋━━━━━━━━━━━━━━━━易氧化物┃合格━━━━━━━━━━━━━━━━━━╋━━━━━━━━━━━━━━━━澄清度┃合格━━━━━━━━━━━━━━━━━━┻━━━━━━━━━━━━━━━━4 试验方法除特殊注明外,试验中所用的试剂为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应符合GB 6682中三级水规格;试验所需分析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以及所用试剂及制品分别按GB 601 GB 602、GB603规定配制。
L-苹果酸成品质量标准

一、目的:
二、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的L-苹果酸成品的检验及质量控制。
三、职责:
1、品质部:检验员严格按本质量标准检验,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标准,QA按本标准放行前审核;
2、生产部:严格按本质量标准实施生产。
四、内容:
【批准文号】湘食药辅准字F20080019
【代码】CF055
【规格】25kg/桶(内袋: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500g/瓶(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类别】药用辅料,pH调节剂和抗氧化剂等。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有效期】两年
【注意事项】N/A
五、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P684
六、相关文件:
EK/SMP-QC0005 取样管理规程
EK/SOP-QC3057 L-苹果酸成品检验操作规程EK/SOP-QC305701 L-苹果酸成品检验原始记录七、相关记录:
N/A
八、变更记录及原因:。
l-苹果酸质量标准

l-苹果酸质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l-苹果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有机酸,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确保产品质量,制定并执行l-苹果酸的质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l-苹果酸的纯度标准。
l-苹果酸的纯度是指其中所含的l-苹果酸的含量占总质量的比例。
一般来说,食品级的l-苹果酸纯度要求在98%以上,医药级的l-苹果酸纯度要求在99%以上。
较高的纯度可以保证l-苹果酸的效果和安全性。
关于l-苹果酸的外观标准。
l-苹果酸的外观主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
l-苹果酸应呈白色结晶粉末状,无明显异色、异物,无明显气味。
外观标准是判断l-苹果酸质量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于l-苹果酸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标准。
l-苹果酸中不能含有铅、汞、砷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长期食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l-苹果酸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关于l-苹果酸的微生物指标标准。
l-苹果酸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所以微生物指标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l-苹果酸应符合相关的微生物指标标准,如总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l-苹果酸的制备过程和储存条件是否达标,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关于l-苹果酸的其他物理化学指标。
l-苹果酸还应符合一些其他物理化学指标,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PH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影响l-苹果酸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二篇示例:l-苹果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调味和保鲜作用。
它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软饮料、果汁饮料、果冻、糖果等。
l-苹果酸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l-苹果酸的质量标准。
l-苹果酸的纯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家标准规定l-苹果酸的纯度需达到99%以上。
高纯度的l-苹果酸能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存效果,也能降低对其他添加剂的使用量,有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一、所有豆类制品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g/kg)备注CNS号INS号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0.05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0.05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0.05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0.05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硫酸钙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膨松剂,稳定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铝的残留量≤100mg/kg(干样品,以铝计)06.004;06.005 522;523氯化钙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8.002 509氯化镁稳定剂和凝固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8.003 511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乳化剂 1.6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10.024 493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乳化剂 1.6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10.008 495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乳化剂 1.6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10.003 491山梨醇酐叁硬脂酸酯(司盘65)乳化剂 1.6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10.004 492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10.005 494谷氨酰胺转氨酶稳定剂和凝固剂0.25 18.013 二氧化硅抗结剂0.025 复配消泡剂用山梨糖醇及山梨糖醇液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甜味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膨松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丙酸及其钠盐、钙盐防腐剂 2.5 以丙酸计17.029;17.006;17.005280;281;282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六、熟制豆类添加剂名称 功能最大使用量(g/kg ) 备注 CNS 号 INS 号可得然胶稳定剂,凝固剂,增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薪草提取物 稳定剂, 凝固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CNS 号 INS 号 双乙酸钠防腐剂1.0.17.013262ⅱ添加剂名称 功能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 号 INS 号 山梨酸及其钾盐防腐剂,抗氧化剂,稳定剂1.0.以山梨酸计17.003;17.004 200;202双乙酸钠 防腐剂 1.0.17.013262ⅱ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 号INS 号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 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0.2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 号 INS 号 亮蓝及其铝色淀 着色剂 0.025 以亮蓝计 08.007 133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着色剂 0.1 以柠檬黄计 08.005 102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着色剂 0.1 以日落黄计 08.006 110 诱惑红及其铝色淀 着色剂 0.1 以诱惑红计08.012 129 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着色剂0.508.009 141ⅱ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甜味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膨松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9.005;19.022965(ⅰ);965(ⅱ) 糖精钠甜味剂,增味剂1.0. 以糖精计 19.001954环乙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环已基氨基磺酸钙 甜味剂1.0.以环乙基氨基磺酸计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剂、增稠剂 2.5 10.010 472e 添加剂名称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 备注 CNS 号 INS 号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防腐剂 0.3 以脱氢乙酸计 17.009(ⅰ)17.009(ⅱ) 265;266 硫酸亚铁(仅限臭豆腐)其他0.15g/L以FeSO400.022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序号 助剂中文名称 助剂英文名称 1 氨水(包括液氨) ammonia2 甘油(又名丙三醇)glycerine(glycerol)3 丙酮 acetone4 丙烷propane5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mono-and diglycerides of fatty acids6 氮气 nitrogen7 二氧化硅 silicon dioxide8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9 硅藻土 diatomaceous earth 10 过氧化氢 hydrogen peroxide 11 活性炭 activatedcarbon 12 磷脂 phospholipid 13 硫酸钙 calciumsulfate 14 硫酸镁 magnesiumsulfate 15 硫酸钠 sodiumsulfate 16 氯化铵 ammonium chloride 17 氯化钙 calciumchloride 18 氯化钾 potassium chloride19 柠檬酸 citric acid 20氢气hydrogen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 备注CNS 号INS 号红曲米,红曲红着色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环乙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环乙基氨基磺酸钙甜味剂0.65以环乙基氨基磺酸计三氯蔗糖甜味剂 1.019.016955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 号 INS 号 山梨酸及其钾盐 防腐剂,抗氧化剂,稳定剂1.0 以山梨酸计 17.003;17.004200;202 糖精钠甜味剂,增味剂1.0以糖精计19.00195421 氢氧化钙 calcium hydroxide 22 氢氧化钾 potassium hydroxide 23 氢氧化钠 sodium hydroxide 24 乳酸 lactic acid 25 硅酸镁 magnesium silicate26 碳酸钙 calcium carbonate(light,heavy )27 碳酸钾 potassium carbonate28 碳酸镁 magnesium carbonate(light,heavy)29 碳酸钠 sodium carbonate30 碳酸氢钾 potassium hydrogen carbonate 31 碳酸氢钠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32 纤维素 cellulose 33 盐酸 hydrochloric acid 34 氧化钙 calcium oxide35 氧化镁 magnesium oxide(heavy,light)36 乙醇ethanol 37 冰乙酸(又名冰醋酸)acetic acid38植物活性碳vegetable carbon(activated)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序号 添加剂名称 CNS 号 英文名称INS 号 功能 1 5'-呈味 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 12.004 disodium 5'-ribonucleotide635 增味剂 2 5'-肌苷酸二钠 12.003 isodium5'-inosinat 631 增味剂 3 5'-鸟苷酸二钠12.002isodium5'-guanylat627 增味剂 4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04.004;D-isoascorbicacid(erythorbica315,316抗氧化剂序号 助剂中文名称适用范围功能 1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 发酵工艺、大豆蛋白加工工艺 消泡剂 2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豆制品工艺(最大使用量0.3g/kg,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消泡剂、脱模剂3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吐温4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吐温6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吐温80)植物蛋白饮料(最大使用量为2.0g/kg) 分散剂、提取溶剂、消泡剂4 矿物油 豆制品的加工工艺 消泡剂、脱模剂、防粘剂、润滑剂5 蔗糖脂肪酸酯 制糖工艺、豆制品加工工艺 消泡剂 6正己烷提取工艺、大豆蛋白加工工艺提取溶剂04.018 cid),sodiumD-isoascorbate5 DL-苹果酸钠01.309 DL-disodium malate ——酸度调节剂6 L-苹果酸01.104 L-malicacid ——酸度调节剂7 DL-苹果酸01.309 DL-malicacid ——酸度调节剂8 α-环状糊精18.011 alpha-cyclodextrin 457 稳定剂、增稠剂9 γ-环状糊精18.012 gamma-cyclodextrin 458 稳定剂、增稠剂10 阿拉伯胶20.008 arabicgum 414 增稠剂11 半乳甘露聚糖00.014 alactomannan ——其他12 冰乙酸(又名冰醋酸)01.107 acetic acid 260 酸度调节剂13 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 01.112 ——酸度调节剂14 赤藓糖醇a19.018 erythritol ——甜味剂15 醋酸酯淀粉20.039 tarchacetate 1420 增稠剂16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10.006mono-anddiglycerides offattyacids471 乳化剂17 改性大豆磷脂10.019 modified soybean phospholipid ——乳化剂18 柑橘黄08.143 orange yellow ——着色剂19 甘油(又名丙三醇)15.014 lycerine(glycerol)422 水分保持剂、乳化剂20 高粱红08.115 sorghum red ——着色剂21 谷氨酸钠12.001 monosodium glutamate 621 增味剂22 瓜尔胶20.025 guar gum 412 增稠剂23 果胶20.006 pectins 440 增稠剂24 海藻酸钾(又名褐藻酸钾)20.005 potassium alginate 402 增稠剂25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20.004 sodium alginate 401 增稠剂26 槐豆胶(又名刺槐豆胶)20.023 carob beangum 410 增稠剂27 黄原胶(又名汉生胶) 20.009 xanthan gum 415 增稠剂28 甲基纤维素20.043 methyl cellulose 461 增稠剂29 结冷胶20.027 gellan gum 418 增稠剂30 聚丙烯酸钠20.036 sodiumpolyacrylate ——增稠剂31 卡拉胶20.007 carrageenan 407 增稠剂32 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 04.014 ascorbic acid 300 抗氧化剂33 抗坏血酸钠04.015 sodium ascorbate 301 抗氧化剂34 抗坏血酸钙04.009 calcium ascorbate 302 抗氧化剂35 酪蛋白酸钠(又名酪朊酸钠)10.002 sodium caseinate ——乳化剂36 磷酸酯双淀粉20.034 distarch phosphate 1412 增稠剂37 磷脂04.010 phospholipid 322 抗氧化剂、乳化剂38 氯化钾00.008 potassium chloride 508 其他39 罗汉果甜苷19.015 o-han-kuoextract ——甜味剂40 酶解大豆磷脂10.040 enzymatically decomposed ——乳化剂soybean phospholipid41 明胶20.002 gelatin ——增稠剂42 木糖醇19.007 xylitol 967 甜味剂43 柠檬酸01.101 citric acid 330 酸度调节剂44 柠檬酸钾01.304 tripotassium citrate 332ii 酸度调节剂45 柠檬酸钠01.303 trisodium citrate 331ⅲ酸度调节剂46 柠檬酸一钠01.306 sodium dihydrogen citrate 331i 酸度调节剂47 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10.032 citric and fatty acid esters ofglycerol472c 乳化剂48 葡萄糖酸-δ-内酯18.007 gluconodelta-lactone 575 稳定和凝固剂49 葡萄糖酸钠01.312 sodium gluconate 576 酸度调节剂50 羟丙基淀粉20.014 hydroxypropyl starch 1440 增稠剂、膨松剂、乳化剂、稳定剂51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20.016 hydroxypropyl distarchphosphate1442 增稠剂5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20.028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464 增稠剂53 琼脂20.001 agar 406 增稠剂54 乳酸01.102 lactic acid 270 酸度调节剂55 乳酸钾15.011 potassium lactate 326 水分保持剂56 乳酸钠15.012 sodium lactate 325水分保持剂、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膨松剂、增稠剂、稳定剂57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10.031 lactic and fatty acid esters ofglycerol472b 乳化剂58 乳糖醇(4-β-D 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19.014 actitol 966 甜味剂59 酸处理淀粉20.032 acidtreated starch 1401 增稠剂60 羧甲基纤维素钠20.003 sodium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466 增稠剂61 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13.006calcium carbonate(light andheavy)170i 膨松剂、面粉处理剂62 碳酸钾01.301 potassium carbonate 501i 酸度调节剂63 碳酸钠01.302 sodium carbonate 500i 酸度调节剂64 碳酸氢铵06.002 ammonium hydrogencarbonate 503ii 膨松剂65 碳酸氢钾01.307 potassium hydrogencarbonate 501ii 酸度调节剂66 碳酸氢钠06.001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500ii 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67 天然胡萝卜素08.147 natural carotene ——着色剂68 甜菜红08.101 beet red 162 着色剂69 微晶纤维素02.005 microcrystallin cellulose 460i 抗结剂、增稠剂、稳定剂70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0.030 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 1450 乳化剂71 氧化淀粉20.030 oxidized starch 1404 增稠剂72 氧化羟丙基淀粉20.033 oxidized hydroxypropylstarch73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10.027 acetylated mono- and 472a 乳化剂酯diglyceride (acetic and fattyacid esters of glycerol74 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20.015 acetylated distarch phosphate 1414 增稠剂75 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20.031 acetylated distarch adipate 1422 增稠剂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原序号名称5 L(+)酒石酸6 纽甜7 β-胡萝卜素8 β-环状糊精28 酒石酸67 阿斯巴甜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苹果酸规定

苹果酸规定苹果酸规定主要是针对食品行业中苹果酸的使用进行规范,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苹果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酸味剂和酸化剂,常见于饮料、果汁、食品调味品等。
下面是一份针对苹果酸使用的规定:一、苹果酸的纯度要求1. 苹果酸的纯度不低于99%。
2. 不得混有其他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
二、苹果酸的外观要求1. 苹果酸应为白色结晶粉末状,无色斑、杂质等。
2. 不得有异味和异色。
三、苹果酸的理化指标1. pH值:苹果酸溶液pH值应在2.0-3.5之间。
2. 水溶性:苹果酸应在20℃下完全溶解于水中。
四、苹果酸的微生物指标1. 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个/克。
2. 霉菌和酵母菌不得超过10个/克。
3. 没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五、苹果酸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 苹果酸的添加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使用限量。
2. 添加苹果酸的食品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超过对应食品类别的最大添加量。
六、苹果酸的储存和包装要求1. 苹果酸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中,远离火源和有害气体。
2. 避免阳光直射,防潮、防尘。
3. 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级包装材料。
七、苹果酸的标签要求1. 标签上应标明产品的名称、纯度、生产日期、批号、储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等。
2. 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也应标明在标签上。
以上是对苹果酸使用的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在使用和销售苹果酸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品质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苹果酸的抽检和监督,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市场的秩序。
虽然苹果酸对人体基本无毒,但滥用和不合格的使用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各相关方应共同关注苹果酸的使用和管理,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酶工程法、发酵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L-羟基丁二酸2.2 分子式C4H6O52.3 结构式2.4 相对分子质量134.0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附录A检验方法A.1 警示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
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A.2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和GB/T 603的规定制备。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A.3.1 试剂和材料A.3.1.1 氨水溶液:2+3。
A.3.1.2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0 g/L。
A.3.1.3 亚硝酸钠溶液:200 g/L。
A.3.1.4 氢氧化钠溶液:40 g/L。
A.3.2 鉴别方法A.3.2.1 苹果酸氨盐呈色试验称取0.5 g试样,精确至0.01 g,置于50 mL试管中,加入10 mL水溶解。
用氨水溶液中和至中性,加入1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
加入5 mL亚硝酸钠溶液,再置于水浴加热3 min 后,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试验溶液应立即呈红色。
A.3.2.2 旋光特性试验试验方法同A.5,试样水溶液应呈左旋特性。
A.4 L-苹果酸(C4H6O5)含量的测定A.4.1 方法提要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水溶液,根据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计算以C4H6O5计的总酸含量为L-苹果酸含量。
A.4.2 试剂和材料A.4.2.1 无二氧化碳的水。
L-苹果酸97-67-6

https:// 3/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无数据资料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镜,继续冲洗。
RS
Hazard symbol(s) Xi
R-phrase(s)
R38
S-phrase(s)
S26;S36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4H6O5 分子量 - 134.09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无数据资料 如果误服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14.5 环境危害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无数据资料
Powered by TCPDF ()
https:// 4/4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 粉末
颜色 : 白色
https:// 2/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食品中己二酸、富马酸等酸度调节剂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己二酸、富马酸等酸度调节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酒石酸、乳酸、L-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富马酸和己二酸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胶基糖果、饼干、糕点、果冻、水果罐头等食品中7种酸度调节剂的测定。
2 原理试样直接用水稀释或用乙醇溶液提取后,经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 甲醇(CH3OH):色谱纯。
3.1.2无水乙醇(CH3CH2OH)。
3.1.3磷酸(H3PO4):色谱纯。
3.1.4氢氧化钠(NaOH)。
3.1.5聚酰胺粉:柱层析用,100目~200目。
3.1.6强阴离子固相萃取柱(SAX):1 000 mg,6 mL。
使用前依次用5 mL甲醇、5 mL水活化。
3.2 试剂配制3.2.1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称取4 g氢氧化钠,加水至1 000 mL,溶解,混匀。
3.2.2乙醇溶液(20+80):量取乙醇20 mL,加水80 mL,混匀。
3.2.3 乙醇溶液(40+60):量取乙醇40 mL,加水60 mL,混匀。
3.2.4 甲醇溶液(5+95):量取甲醇5 mL,加水95 mL,混匀。
3.2.5 磷酸-甲醇溶液(2%):量取磷酸2 mL,加甲醇至100 mL,混匀。
3.2.6 磷酸溶液(0.1%):量取磷酸0.1 mL,加水至100 mL,混匀。
3.3 标准品3.3.1 乳酸标准品(C3H6O3),纯度≥99%。
3.3.2 酒石酸标准品(C4H6O6),纯度≥99%。
3.3.3 L-苹果酸标准品(C4H6O5),纯度≥99%。
3.3.4 柠檬酸标准品(C6H8N7),纯度≥98%。
3.3.5 丁二酸标准品(C4H6N4),纯度≥99%。
l-苹果酸质量标准

l-苹果酸质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l-苹果酸,英文名为l-Malic aci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酸,常见于水果和植物中。
l-苹果酸是苹果和其他水果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
在食品工业中,l-苹果酸被广泛用于调味剂、酸味剂、抗氧化剂和蓄电剂等方面。
为了确保l-苹果酸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以规范l-苹果酸的生产和使用。
一、l-苹果酸的生产l-苹果酸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发酵两种方式生产。
化学合成主要采用马来酸和乳酸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制得l-苹果酸。
而生物发酵则是通过细菌或真菌发酵产生l-苹果酸,这种方法更环保和可持续,受到越来越多生产商的青睐。
1.外观:l-苹果酸应为无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明显杂质。
2.纯度:l-苹果酸的纯度应在99.0%以上,水分含量应在2.0%以下。
3.重金属:l-苹果酸中不得检出铅、镉、汞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4.微生物指标:l-苹果酸中不得含有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
5.残留溶剂:l-苹果酸不得使用禁用的有机溶剂进行生产,且不得检出有机溶剂残留。
6.其他有害物质:l-苹果酸中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等。
1.食品工业:l-苹果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酸味剂、酸度调节剂和防腐剂等,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和保质期。
2.医药工业:l-苹果酸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被用于医药工业中制备药品或保健品。
3.化妆品工业:l-苹果酸被广泛添加在化妆品中,具有保湿、抗氧化和美白等功效,能够改善肌肤质地。
l-苹果酸虽然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过量摄入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长期大量食用l-苹果酸可能会引发食道炎、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应注意适量食用。
第二篇示例:l-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医疗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医学和农业领域。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5年第9号――关于发布《食品安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5年第9号――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15)等4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
【法规类别】国家标准管理
【发文字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5年第9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11.13
【实施日期】2016.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
(2015年第9号)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15)等47项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15)等4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GB 188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亚硫酸钠GB 1886.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糖精钠GB 1886.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米GB 1886.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可可壳色GB 1886.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粱红GB 1886.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 1886.4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GB 1886.60-2015 食品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酶工程法、发酵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L-羟基丁二酸
2.2 分子式
C4H6O5
2.3 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134.0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附录A
检验方法
A.1 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
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和GB/T 603的规定制备。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氨水溶液:2+3。
A.3.1.2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0 g/L。
A.3.1.3 亚硝酸钠溶液:200 g/L。
A.3.1.4 氢氧化钠溶液:40 g/L。
A.3.2 鉴别方法
A.3.2.1 苹果酸氨盐呈色试验
称取0.5 g试样,精确至0.01 g,置于50 mL试管中,加入10 mL水溶解。
用氨水溶液中和至中性,加入1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
加入5 mL亚硝酸钠溶液,再置于水浴加热3 min 后,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试验溶液应立即呈红色。
A.3.2.2 旋光特性试验
试验方法同A.5,试样水溶液应呈左旋特性。
A.4 L-苹果酸(C4H6O5)含量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水溶液,根据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计算以C4H6O5计的总酸含量为L-苹果酸含量。
A.4.2 试剂和材料
A.4.2.1 无二氧化碳的水。
A.4.2.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 mol/L。
A.4.2.3 酚酞指示液:10 g/L。
A.4.3 分析步骤
A.4.3.1 称取2.0 g试样,精确至0.000 2 g,加20 mL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2 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保持30 s不褪色为终点。
A.4.3.2 在测定的同时,按与测定相同的步骤,对不加试样而使用相同数量的试剂溶液做空白试验。
A.4.4 结果计算
L -苹果酸(C 4H 6O 5)的质量分数w 1,按公式(A.1)计算:
%10010001
11⨯⨯⨯-=m M c V V w ………………………………………(A.1)
式中:
V 1——试样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0——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0——换算因子;
c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 ——苹果酸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 (2
1
C 4H 6O 5)=67.04)]; m 1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
A.5 比旋光度的测定
A.5.1 称取4.25 g 试样,精确至0.001 g ,加入20 mL 水溶解,移至5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比旋光度αm (20℃,D)数值以“ ( º)·dm 2· kg -1”表示,按公式(A.2)计算:
…………………………………………………(A.2)
式中:
α —— 测得的旋光角,单位为度(°); l —— 旋光管的长度,单位为分米(dm );
ρa ——溶液中有效组分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A.5.2 其他按GB/T 613的规定进行。
A.6 灼烧残渣的测定
称取2.5 g 试样,精确至0.001 g 。
其他按GB/T 9741的规定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 %。
A.7 澄清度 A.7.1 方法提要
将试样溶于水,与标准比浊溶液进行比较。
A.7.2 试剂和材料 A.7.2.1 硝酸溶液:1+2。
A.7.2.2 糊精溶液:20 g/L 。
A.7.2.3 硝酸银溶液:20 g/L 。
()a
l D
C m
ρα=︒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