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
环境检测的面试知识问题
环境检测的面试知识问题环境检测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监测和评估。
在环境检测领域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面试中,面试官常常会针对环境检测的相关问题提问,以评估求职者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环境检测的面试知识问题。
1. 什么是环境检测?环境检测是指通过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监测,用来评估环境质量、掌握环境变化情况以及预测环境的演化趋势的活动。
2. 环境检测的重要性是什么?环境检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中的污染物,并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环境检测可以监测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生态系统的异常情况,保护生态平衡。
•评估环境质量:环境检测可以评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水平,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环境变化:环境检测可以通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长期监测,预测环境的演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提供预警信息。
3. 环境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环境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实地采样与分析:收集环境样品,并通过实验室分析手段对样品中的各种物质进行检测。
•远程监测:利用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
•自动监测:利用自动化设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连续监测和记录。
•传感器监测:利用各种传感器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4. 环境检测中常见的污染物有哪些?环境检测中常见的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水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
•土壤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类物质等。
•噪声污染: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等。
5. 环境检测中常见的仪器设备有哪些?环境检测中常见的仪器设备包括:•气体分析仪:用于检测和测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浓度。
•水质分析仪:用于检测和测量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土壤分析仪:用于检测和测量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环检学习计划
环检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熟悉环境检测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
2.学习具备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环境检测和评价的相关工作。
3.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
4.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促进环保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二、学习内容1.环境监测与评价基础知识(1)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定义和概念(2)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原理和方法(3)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2.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1)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技术和方法(2)环境监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3)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3.环境监测与评价实践(1)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实习实践(2)环境监测与评价的项目实战(3)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案例分析4.环保政策法规(1)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2)环保政策和文件的研究(3)环保法规宣传和普及三、学习方法1.课堂学习(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倡思辨性学习(3)结合教材,理论联系实际2.实践操作(1)参与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2)参与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相关实践活动(3)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实地实践3.科研论文(1)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和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2)写作科研论文,提高学术水平(3)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4.社会实践(1)积极参与环保活动(2)参观环保企业、监测站等相关单位,了解实际工作(3)参与相关讲座和座谈,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和发展动态四、学习计划1.环境监测与评价基础知识:预计在两个学期内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对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完成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相应技术,提高操作技能。
3.环境监测与评价实践:结合学校的实习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参与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的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4.环保政策法规:每学期预留一定的时间,重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和发展动态。
环境监测管理知识点-检测报告的典型错误
检测报告的典型错误1 缺漏性问题分析检测报告缺漏性问题归纳起来分五类:图片缺漏、信息缺漏、标识缺漏、签名缺漏、不规范性缺漏。
1.1图片缺漏较常见的问题是样品外观检查后,有其试验后照片,而缺少其试验前照片。
仅要求检查样品试验后的外观时,报告是否必须附上其试验前的照片呢?很多检测报告都有检查试验后样品外观的要求,这本身就蕴含了将样品试验后与其试验前的外观进行比较查看、看其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
因此,试验前必须要检查样品外观,而检查结果在报告中的体现形式,便是照片或文字描述。
由于报告给出的结果只是试验后样品外观的描述,而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条件要求、试验过程等又不涉及试验前,样品接收时类似“收样时样品外观完好”这样的笼统描述也不能等同于样品试验前外观描述,所以通常整份报告并无试验前样品外观描述。
因此,试验前样品照片几乎是唯一能体现检查了试验前样品外观的证据,而且照片也比简单的描述更加客观可信。
样品经历试验后,若外观有变化,如生锈、长霉、破损等,则试验前照片就必不可少。
只有同时摆出样品试验后和试验前不同的外观照片对比,才能直接客观地证明样品是经历了某试验才导致的外观变化。
若样品外观无变化,其试验前照片则是试验前进行了外观检查的直接证明,若缺失此项,则说明试验体系运行和检测程序有问题。
这一问题之所以频繁出现,主要在于试验人员或报告编制人只关注到技术要求中外观检查是在试验后,而忽视了在外观检查中,试验后的样品有一个比较对象,即试验前的样品。
比较对象的缺失自然就导致报告的客观证据不足,信服力减弱,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大为降低。
综上所述,报告中必须同时附上试验前和试验后的样品照片以进行更直观的比对,这既是展示检查结果的一种客观证据,又是体现检测程序完整和体系运行无误的有力证明。
1.2信息缺漏1)漏掉必要信息例如:①报告无检测日期;②报告无检测结果;③报告中某测试表中“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空白未填。
认可准则都明确要求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日期、检测结果,且规定了当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记录环境条件,在测试表中都已设置了“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环境条件栏目,更应当填写。
环境检测方法及检出限
环境检测方法及检出限环境检测是指对特定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环境检测方法通常包括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三个阶段。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及时检测出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检测方法及其检出限。
一、采样方法采样是环境检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取代表性的样品,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常见的采样方法包括空气采样、水样采样和土壤样采样等。
其中,空气采样可以通过现场直接采样或者使用气溶胶采样器等设备进行采样。
水样采样可以通过使用自动采样器、溶解性有机物吸附剂等方式进行。
土壤样采样则需采用土壤钻探机等工具进行。
二、分析方法1.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一种基于生物反应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物质的生理或生化反应来判断污染物质的存在和浓度水平。
例如,使用细菌或酵母等生物体作为传感器,当其受到环境污染物质的影响时,会产生特定的生化反应,从而可通过测量这些反应来确定污染物质的浓度。
2.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差异来分离和定量分析污染物质的方法。
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仪等设备进行分析。
色谱分析法具有高分离效率、选择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质的分析。
3.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其化学组分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法包括质谱联用技术(如GC-MS、LC-MS)和高分辨质谱法(如FT-ICR-MS)。
质谱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等特点,可以用于分析复杂的环境样品。
三、检出限检出限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仪器或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污染物质的最低浓度。
通常,检出限与样品中的噪声水平有关,噪声越低,检出限就越低。
检出限的确定一般采用统计学方法,常见的检出限计算方法有信号噪声比法、标准差法和稳定噪声法等。
环境 检测 培训计划
环境检测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和意义环境检测是指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通过对环境的监测和测试,及时准确地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科学评价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检测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环节,对环保工作的开展和环境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环境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训对象1.环境监测站、监测点的管理人员;2.环保、环境管理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3.环保、环境监测从业人员。
三、培训内容1.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1)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2)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3)环境监测的基本技术2.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水质监测方法和技术(2)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3)土壤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4)噪声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5)环境辐射监测方法和技术3.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各类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2)环境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4.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录入(2)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5.环境监测标准和法规(1)环境监测的标准和规范(2)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6.环境监测质量控制(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四、培训方法本次培训以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和实际操作为主要培训方式,重点讲解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技术,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学员对环境监测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设置相关实践环节,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环境监测仪器,提高操作技能。
在培训结束后,还将组织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五天,具体时间和地点待定,根据参训人员的数量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六、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环境监测专家担任培训讲师,他们将在培训中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培训效果。
七、培训后的跟进本次培训结束后,我们将加强对学员的跟进工作,及时了解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并进行指导和辅导。
环境检测考试大纲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考试大纲(A类)1考核参数1.1工程室内环境空气中氡、甲醛、氨、苯、TVOC浓度;1.2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中氨、甲醛、苯、VOCs、TDI、氯乙烯单体、重金属含量,镭-226、钍232、钾-40比活度,内照射指数(I Ra),外照射指数(I r);1.3土壤中氡浓度,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比活度及内外照射指数,土壤表面氡析出率。
2理论知识要求2.1了解2.1.1镭-226、钍232、钾-40、氡、甲醛、氨、苯、TVOC 、VOCs、TDI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源、对人体危害及防治;2.1.2气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γ能谱法常用术语;2.1.3影响放射性检测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2.2熟悉2.2.1 TVOC 、VOCs、游离甲醛释放量、游离甲醛含量、氡浓度、土壤表面氡析出率、镭-226钍232钾-40的活度及比活度、内照射指数(I Ra)、外照射指数(I r)的定义或含义;2.2.2气相色谱仪、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γ能谱仪、PH计、甲醛测定仪、测氡仪(空气、土壤中)、大气采样器、热解吸仪、氢气发生器的检定/校准的主要参数、检定/校准周期;2.2.3大气采样器、热解吸仪、氢气发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2.4体积、质量、温度、压力、浓度、放射性活度单位及换算;2.2.5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基本知识。
2.3掌握2.3.1气体采样效率及最小采样量的计算方法,气体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体积的公式;2.3.2测氡仪(空气、土壤中)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3.3多孔萃取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3.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空气中氡、甲醛、氨、苯、TVOC浓度测定原理、浓度限量及其分类,污染物检测结果符合性判定;2.3.5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中氨、甲醛、VOCs、TDI、氯乙烯单体、放射性的测定原理;2.3.6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污染物指标限量及其分类,污染物检测结果符合性判定;2.3.7考核参数检测方法标准的结果计算、测量范围、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干扰及排除;2.3.8分光光度法2.3.8.1单光束、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3.8.2 朗伯-比尔定律;2.3.8.3测量中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光学因素、化学因素);2.3.8.4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
环境监测规范
环境监测规范一、概述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空气、水、土壤等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观测、记录、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
本文将从空气、水和土壤三个方面阐述环境监测规范。
二、空气监测规范1. 监测指标:空气监测应关注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同时,还应关注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等。
2. 监测方法:空气监测应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例如气象学站点的监测方法、微量分析方法等。
同时,应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频率:空气监测应按照事前制定的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频率。
在城市及工业区域,应每日进行连续监测;在其他区域,可以每周或每月进行监测。
4. 数据分析:空气监测数据应进行科学分析,计算出相应的指标和浓度值。
根据监测数据,可以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并进行相关措施的制定。
三、水质监测规范1. 监测指标:水质监测应关注主要的水质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同时,还应关注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等特殊的污染物。
2.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应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例如溶解氧、pH值、颜色比色法、原子荧光光度法等。
同时,应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频率:水质监测应按照事前制定的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频率。
对于重要的水源地和水体,应每日进行监测;对于其他地区,可以每周或每月进行监测。
4. 数据分析:水质监测数据应进行科学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和污染物的浓度值。
根据监测数据,可以评估水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
四、土壤监测规范1. 监测指标:土壤监测应关注主要的土壤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同时,还应关注土壤酸碱度、含水量等指标。
2. 监测方法:土壤监测应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如土壤离子色谱法、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土壤重金属测定法等。
同时,应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学中的环境监测技术知识点
化学中的环境监测技术知识点化学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准确监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并讨论其原理和应用。
一、气体监测技术在大气和室内环境中,各种气体污染物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气体监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电离检测器技术(GC-FID)以及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技术(GC-NPD)等。
其中,GC-M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气体污染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该技术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然后使用质谱仪进行检测和鉴定。
GC-FID技术主要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而GC-NPD技术则可用于检测含有氮、磷等元素的化合物。
二、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水质监测技术包括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
离子色谱法广泛应用于水中常见阳离子(如钠、钾、钙等)和阴离子(如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等)的分析。
该技术通过色谱柱分离混合物中的离子,并利用离子探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测定水中的金属元素,如铜、铅、锌等。
该技术利用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质监测技术,可用于检测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或荧光染料。
该技术通过激发样品中的化合物,然后测量其自发发射的荧光光谱,从而进行分析和定量。
三、土壤监测技术土壤监测是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土壤监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导率测量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可用于分析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如农药、挥发性有机物等。
该技术通过土壤样品的提取和分离,然后使用质谱仪进行检测和定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用于快速分析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如铜、锌、镉等。
该技术通过将土壤样品转化为离子状态,并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检测和定量。
电导率测量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土壤盐分监测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变化。
环境检测报告人员新人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环境检测报告人员新人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嘿,伙计们!欢迎来到环境检测报告人员的新人培训计划!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环境检测报告人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职业的基本情况。
环境检测报告人员,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检测环境、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的人员。
他们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等。
这个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保证了环境的优良,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生活空间。
所以,作为一名环境检测报告人员,我们的责任重大哦!接下来,我们将分为三个部分来学习这个职业的技能。
分别是:基础知识、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
1. 基础知识我们要掌握的是环境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这包括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影响等等。
我们还要了解一些环保法规和标准,以便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这里有一个小贴士:记得多看新闻哦,关注一下国内外的环境政策和动态,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人民服务。
2. 实际操作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际操作了。
这里我们主要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环境检测设备,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分析仪等等。
别小看这些设备,它们可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呢!通过熟练操作这些设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检测环境污染状况,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我们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
3. 团队协作我们要学会团队协作。
环境检测报告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人员共同参与,因此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我们要学会与同事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还要学会尊重他人,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成为一名优秀的环境检测报告人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实践。
希望在新人的培训计划中,大家能够充分吸收这些知识,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加油吧,伙计们!。
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第五版
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第五版
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
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行为。
第五版的环
境监测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介绍环境监测的定义、背景以及对
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2. 环境监测的分类,包括大气监测、水体监测、土壤监测等不
同类型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
3. 环境监测的指标和方法,介绍常见的环境监测指标,如
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及监测方法,如气象站、水质监
测站、土壤采样等。
4. 环境监测的技术和装备,包括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如气体分析仪、水质分析仪、遥感技术等。
5. 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处
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在环境保护决策中的应用。
6. 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监测、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
以上是第五版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环境监测的概念、分类、指标和方法、技术和装备、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检测大纲及重点内容
江苏自考环境工程大纲-环境分析与监测第1章绪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环境监测的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和特点。
3、熟练掌握:环境标准的概念。
重点内容:1、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2、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以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监视性监测(常规或例行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6、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为: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固废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7、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8、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分为: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9、单独作用: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10、相加作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的总和,称为污染物的相加作用。
11、相乘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用。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 采样面积(cm2)
2.2.4 结果判定
卫生手消毒:菌落计数≤10 cfu/cm2
外科手消毒:菌落计数≤5cfu/cm2
2.3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2.3.1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ml被检消 毒液,加入9ml复方中和剂中混匀。 使用中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剂应每月进行监测。
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2.1.4 结果判定
2.1.4.1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 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 cm2。
2.1.4.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 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 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医疗环境应强调通风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沉降法)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 地面0.8m-1.5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 露15min,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后盖上平皿及时送检。
采样方法
Ⅰ 类:层流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 类: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房等保护性隔病 区;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 析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
Ⅳ 类: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房。
环境检测小知识点总结
环境检测小知识点总结环境检测是指通过对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价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识别环境问题和可能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检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方法,进行不同环境因素的测定和分析。
下面将对环境检测的一些小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环境检测的意义环境检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的变化趋势和状况,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和健康防护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发现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及潜在危害,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可以评价环境治理效果和政策措施的实施,为环境改善和管理提供评估依据。
2. 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大气、水环境、土壤和地下水、噪声及振动、辐射等。
不同的环境监测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监测手段和方法。
3. 环境监测的指标环境监测的指标是根据不同环境因素的特点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的用来评价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参数和分析项目。
大气环境监测的指标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水环境监测的指标包括总磷、总氮、重金属、有机物等;土壤环境监测的指标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重金属含量等。
4. 环境监测的方法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监测是指在环境中直接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行观测和测量,如大气气体和颗粒物的现场监测、水质现场监测等;实验室分析是指采集环境样品后,进行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如水样、土壤样品等的实验室化学分析。
5. 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光谱技术、色谱技术、质谱技术、核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感知和检测,将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转换为信号的技术,如大气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色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检测的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样品中化合物的质量-电荷比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如质谱联用色谱技术(GC-MS)、质谱联用液相色谱技术(LC-MS)等;核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物质的放射性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如辐射环境监测。
室内环境检测方案知识讲解
室内环境检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根据《建筑施工手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05-2001);2、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编制。
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原因及适用范围1、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原因: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其中常见的污染物对身体危害较大,如甲醛、氨对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产生危害:氡、苯、TDI、TVOC等具有致癌性。
我国于2001年10月颁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05-2001)。
2、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适用范围:适用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无论是土建还是装修),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仓储性建筑工程、构筑物和有特殊化卫生要求的房间。
注:(1)、如该民用工程验收完交付使用后,非建筑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则不适用。
(2)、工业建筑工程配套的办公楼、宿舍楼、餐厅等也属于需要检测的范畴。
三、室内环境检测的分类1、按检测的性质分为二类:(1)、进场材料的抽检;(2)、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检测2、民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所用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进行进场材料的抽检。
3、工程验收阶段,必须在至少完工7天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
注:材料的抽检具体内容包括: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放射指标;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甲醛含量或甲醛释放量指标;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的TVOC和甲醛含量指标:溶剂型涂料、胶粘剂必须有TVOC、苯、TDI含量指标。
四、需要检测何种项目根据工程的不同阶段应检测不同的项目:不带室内装修的毛坯房可选择“三项指标”检测:包括氡、氨、甲醛。
其他的民用建筑则需要进行“五项指标”的检测:包括氡、氨、甲醛、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五、布点取样及验收有关规定(一)检测数量1、工程验收时,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数目不少于5%,并不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的,全数检测;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并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目减半,并不少于3间。
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
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绪论1. 环境监测的目的:1)评价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
3)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迁移转化情况。
4)研究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5)收集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出建议,为制订和修改环境标准提供数据。
2. 环境监测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3. 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同一污染源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点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可能相差很大,在环境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2)空间分布性: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物的性质有关,因此不同位置上的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两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值之间存在一界限4)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体系,因此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4. 单独作用: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污染物中某一组分对其发生危害,没有因为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5. 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相当于各种污染物毒害的总和,称为污染物的相加作用。
6. 相乘作用: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称为相乘作用。
7. 拮抗作用:混合污染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大部分或一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
8. 环境监测--为某种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间断或连续地,对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检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
1 加热采样管最好使用36V电压。禁止用电笔试高压电。手上有
二、急救
(一)溺水急救
01 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
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头顶向后,口向上方, 将口鼻露出水面,尽可 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 等待他人抢救,切记千 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 挣扎,这样反而容易使 人下沉。
02 发现有人溺水时,可将
救生圈、竹竿、木板等 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 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 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 水性不熟者不能冒然下 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 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 救。
进入现场(特别是建筑施工场地)须戴安全帽,以防物体堕落伤人;测量 污染源噪声时要注意现场周围环境,防止触电、碰伤、机械伤害等安全事 故发生,在测量高噪声源时,要配备防噪耳塞。测量交通噪声时要遵守交 通规则与秩序,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测量夜间噪声时,要做好生物性防护,配备口罩、橡胶手套、手电、棍棒、 消毒药品等物品,以防蛇、虫叮咬。
02
采样现场禁止吸烟、饮食、化妆,取生物样品时,动作要放缓慢,防止喷溅,一旦发生生物 安全问题,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03
在电动捕鱼采集生物样时必须特别小心,要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04
现场采样结束后,应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做好个人卫生,避免将有毒有害物质带进自己 的生活场所。
(六)土壤、固体废弃物采样安全
利用船只进行采样作业,船上至少要有二或二人以上采 样人员;使用的采样船只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通航 的水域采样时,采样船只要悬挂采样作业信号标记(信 号旗,晚上悬挂信号灯),要警惕正在航行的船泊急驶 、碰撞等造成的危险;采样人员在船上作业应始终穿上 救生衣。上岸时一定要等待船只停稳,并系好固定绳索 后人员与样品才能上岸。
环境检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
环境检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目录一、前言 (3)1.1 培训目的 (3)1.2 培训对象 (4)1.3 培训内容概述 (5)二、环境检测采样基本知识 (6)2.1 环境检测采样定义 (7)2.2 环境检测采样重要性 (8)2.3 环境检测采样原则 (9)2.4 环境检测采样方法 (10)三、采样设备与使用安全 (10)3.1 个人防护装备 (11)3.2 采样仪器设备 (12)3.3 使用安全操作 (14)3.4 设备维护保养 (15)四、采样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 (16)4.1 人身安全风险及预防措施 (17)4.2 设备安全风险及预防措施 (19)4.3 环境风险及预防措施 (20)4.4 应急处理方案 (21)五、采样现场管理 (22)5.1 现场卫生与消毒 (23)5.2 现场安全警示与提示 (24)5.3 现场取样记录与签字 (25)5.4 现场样品保存与运输 (26)六、采样后处理与废弃物处置 (27)6.1 样品处理原则 (28)6.2 废弃物分类与包装 (29)6.3 废弃物处置方法 (30)6.4 废弃物处置场选择与建设要求 (31)七、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 (33)7.1 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34)7.2 安全知识培训方式 (35)7.3 安全知识考核方式 (36)7.4 培训效果评估 (36)八、结语 (37)8.1 培训总结 (38)8.2 培训反馈与改进 (39)8.3 后续学习建议 (40)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环境监测作为发现和预防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样作为环境检测的第一步,其安全操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确保环境监测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采样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本次培训旨在加强环境检测采样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升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 环境监测的目的:1)评价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
3)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迁移转化情况。
4)研究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5)收集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出建议,为制订和修改环境标准提供数据。
2. 环境监测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3. 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同一污染源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点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可能相差很大,在环境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2)空间分布性: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物的性质有关,因此不同位置上的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两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值之间存在一界限4)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体系,因此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4. 单独作用: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污染物中某一组分对其发生危害,没有因为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5. 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相当于各种污染物毒害的总和,称为污染物的相加作用。
6. 相乘作用: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称为相乘作用。
7. 拮抗作用:混合污染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大部分或一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
8. 环境监测--为某种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间断或连续地,对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9. 环境要素:环境整体中,各自独立的,性质不同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10. 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11. 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分类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12. 按污染物的性质分类: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13. 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14. 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15. 环境标准的作用:1)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它是只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2)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境工作优劣的准绳3)是执法的依据:环境问题的诉讼、排污费的收取等的依据都是环境标准4)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准备手段和条件:通过实施可以促使企业对污染进行管理和治理,更新设备等。
总之,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16.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水和废水监测1. 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2. 水质监测的目的:1)对进入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2 环境监测3.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制订时的基础资料的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4. 对照断面设置目的:了解流入某一区域(监测段)前的水质状况,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
5. 设置方法:(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 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6. 断面数目:一个河段区域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
7. 控制断面设置目的:监测污染源对水质影响。
8. 设置方法:(主要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根据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河水流量和河道水力学特征确定,对特殊要求的地区,如水产资源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9. 断面数目:多个。
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10. 削减断面设置目的:了解经稀释扩散和自净后河流水质情况。
11. 设置方法: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以外的河段上12. 断面数目: 1个。
13. 背景断面设置目的:为了评价一个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而提供水环境的背景值14. 设置方法: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设在清洁河段上15. 断面数目:根据需要而设16. 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当水体水质稳定,或其组分在相当长的时间或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内变化不大时,瞬时水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17. 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
18. 综合水样是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19. 水样的运输:记录--贴好标签--运送--实验室。
20.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塞紧采样容器口 (2) 样瓶装(3) 冷藏、隔热、致冷剂(4) 防冻裂样品瓶21. 水样保存时注意的问题:(一)保存要求:不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变化;不损失组分;不玷污(不增加待测组分和干扰组分)(二)对容器的要求: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的材料,硼硅玻璃、石英、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
(三)保存时间要求:清洁水样-72h;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12h;运输时间24h以内。
空气和废气监测1. 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产生危害,对各种材料产生腐蚀损害.对人体健康的急性危害有喉头发炎,鼻、眼受刺激红肿,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疼;慢性危害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及生理机能障碍等。
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分为急性、慢性和不可见三种,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使作物产量显著降低甚至枯死。
空气污染能使某些物质发生质的变化造成损失,如SO2能腐蚀金属、光化学烟雾能使橡胶轮胎龟裂等2. 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化学建材和装饰材料中的油漆、胶合板内墙涂料等中含有的挥发性的有机物甲醛、苯等;大理石、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排放;烹饪、吸烟等等室内燃烧所产生的油、烟污染物;人密集且不通风的室内的CO2过高;空气中的霉菌、真菌、病毒等。
3. 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之间以及它们与大气正常组分之间的反应产生的新的污染物4. 空气污染采样点的布设方法:1).扇形布点法2).同心圆布点法3).网格布点法4).功能区布点法[P153,图示]5. 降水水样保存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降水中含有尘埃颗粒物、微生物等微粒,所以除测定pH值和电导率的降水样不过滤外,测定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的水样均需用孔径0.45μm的滤膜过滤。
2)降水中的化学组分含量一般都很低,易发生物理变化(如挥发、吸收空气中SO2等)、化学变化和生物作用,故采样后应尽快测定,如需要保存,一般不主张添加保存剂,而密封后放于冰箱中。
3 【复习】环境监测6. 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的目的:①检查污染源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要求②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运行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③为大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7. 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的要求:①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②对因生产过程而引起排放情况变化的污染源,应根据其变化的特点和周期进行系统监测③当测定工业锅炉烟尘浓度时,锅炉应在稳定的负荷下运转,不能低于额定负荷的85%。
对于手烧炉,测定时间不得少于两个加煤周期。
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产生危害,对各种材料产生腐蚀损害。
对人体健康的急性危害有喉头发炎,鼻、眼受刺激红肿,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疼;慢性危害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及生理机能障碍等。
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分为急性、慢性和不可见三种,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使作物产量显著降低甚至枯死。
空气污染能使某些物质发生质的变化造成损失,如SO2能腐蚀金属、光化学烟雾能使橡胶轮胎龟裂等。
8. 酸雨的危害:1)湖泊酸化。
2)酸雨使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例如铝)可被溶解进入水中毒害鱼类。
3)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
4)酸雨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干扰光合作用,影响其发育生长。
5)酸雨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及名胜古迹等。
固体废弃物监测1. 鉴别一种废物是否有害的可以用四点不良后果来定义:1 )引起或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2)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3 )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4)在处理、储存、运送、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
土壤质量监测1. 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1)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目的是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需要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3)通过土壤背景值的调查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情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预防提供依据。
3. 土壤质量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原则:1)合理的划分采样单元。
在进行土壤监测时往往面积比较大,需要划分成若干个采样单元,同时在不受污染源影响的地方选择对照采样单元,同一单元的差别要尽量减少2)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布点,优先布置在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应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和表层土被破坏的地方。
4. 采样点布设的方法: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放射状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图示P272]生物监测法: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