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4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第四章--功和能

大学物理第四章--功和能
a
a
l
xdx
2l
前已得出:
Af
mg(l a)2
2l
mg(l 2 a2 ) mg(l a)2 1 mv2
2l
2l
2
得v
g l
1
(l 2 a 2 ) (l a)2 2
§3 保守力的功与势能 一、 保守力
rB
B
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
B
第四章 功和能
§4.1 功 §4.2 动能定理 §4.3 保守力功与势能 §4.4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功和功率
一、恒力做功 直线运动
A=Fcos S
记作A F S F r
F
F

M
M
S
位移无限小时:
dA

F

dr
dA称为元功
功等于质点受的力和它的位移的点积(标积)
例1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求小
球的位置由A到B的过程中弹力对它所做的功。(在O处弹簧无 形变)
解:根据胡克定律 F F kx
W F dr

xB Fdx
xA
xB xA

kxdx

O

1 2
A
k xB2
B
xA2

1 2
k xA2
作用在质点
上.在该质点从坐标原点运动到(0,2R)位
置过程中,力
F
对它所作的功为多少?
y
b
b
A a F.dr a (Fxdx Fydy)
R
x O
例4 如图,水平桌面上有质点 m ,桌面的摩 擦系数为μ 求:两种情况下摩擦力作的功

大学物理第四章习题解

大学物理第四章习题解

第四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4–1 半径为20cm 的主动轮,通过皮带拖动半径为50cm 的被动轮转动,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主动轮从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度转动,在4s 内被动轮的角速度达到π/s 8,则主动轮在这段时间内转过了 圈。

解:被动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度为πm/s 45.0π8222=⨯==r ωv在4s 内主动轮的角速度为πrad/s 202.0π412111====r r v v ω主动轮的角速度为2011πrad/s 540π2==∆-=tωωα在4s 内主动轮转过圈数为20π520ππ2(π212π212121=⨯==αωN (圈)4–2绕定轴转动的飞轮均匀地减速,t =0时角速度为0ω=5rad/s ,t =20s 时角速度为08.0ωω=,则飞轮的角加速度α= ,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θ= 。

解:由于飞轮作匀变速转动,故飞轮的角加速度为20s /rad 05.020558.0-=-⨯=-=tωωα 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为rad 250100)05.0(21100521220=⨯-⨯+⨯=+=t t αωθ4–3 转动惯量是物体 量度,决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因素有 。

解:转动惯性大小,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

4–4 如图4-1,在轻杆的b 处与3b 处各系质量为2m 和m 的质点,可绕O 轴转动,则质点系的转动惯量为 。

解:由分离质点的转动惯量的定义得221i i i r m J ∆=∑=22)3(2b m mb +=211mb =4–5 一飞轮以600r/min 的转速旋转,转动惯量为·m 2,现加一恒定的制动力矩使飞轮在1s 内停止转动,则该恒定制动力矩的大小M =_________。

解:飞轮的角加速度为20s /rad 20160/π26000-=⨯-=-=tωωα制动力矩的大小为m N π50π)20(5.2⋅-=-⨯==αJ M负号表示力矩为阻力矩。

新标准大学物理4 课文原文及翻译

新标准大学物理4 课文原文及翻译

新标准大学物理4 课文原文及翻译第一节:牛顿第二定律原文:物体受力的大小跟它的加速度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与物体发生的摩擦力有关。

翻译:The magnitude of the force on an object is proportional to its acceleration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ts mass, and is related to the frictional force experienced by the object.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原文:一个系统内的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翻译:The total momentum of objects within a system remains constant when there is no external force acting on it.第三节:引力原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物体类型无关。

翻译:There is a gravitational force between any two object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forc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ass of the objects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objects.第四节:电荷与场原文: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电荷和电场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翻译:There is an interaction force between charges, and there is also a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ges and electric fields.第五节:电路原文:电路中的电流由正电荷向负电荷的流动方向定义。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机械振动4.1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振动,振幅A = 0.12m ,周期T = 2s .当t = 0时,物体的位移x = 0.06m ,且向x 轴正向运动.求:(1)此简谐振动的表达式;(2)t = T /4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3)物体从x = -0.06m ,向x 轴负方向运动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时间. [解答](1)设物体的简谐振动方程为x = A cos(ωt + φ),其中A = 0.12m ,角频率ω = 2π/T = π.当t = 0时,x = 0.06m ,所以cos φ = 0.5,因此φ = ±π/3. 物体的速度为v = d x /d t = -ωA sin(ωt + φ).当t = 0时,v = -ωA sin φ,由于v > 0,所以sin φ< 0,因此:φ = -π/3.简谐振动的表达式为:x = 0.12cos(πt – π/3).(2)当t = T /4时物体的位置为;x = 0.12cos(π/2 – π/3) = 0.12cosπ/6 = 0.104(m). 速度为;v = -πA sin(π/2 – π/3) = -0.12πsinπ/6 = -0.188(m·s -1).加速度为:a = d v /d t = -ω2A cos(ωt + φ)= -π2A cos(πt - π/3)= -0.12π2cosπ/6 = -1.03(m·s -2). (3)方法一:求时间差.当x = -0.06m 时,可得cos(πt 1 - π/3) = -0.5, 因此πt 1 - π/3 = ±2π/3.由于物体向x 轴负方向运动,即v < 0,所以sin(πt 1 - π/3) > 0,因此πt 1 - π/3 = 2π/3,得t 1 = 1s .当物体从x = -0.06m 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时,x = 0,v > 0,因此cos(πt 2 - π/3) = 0, 可得 πt 2 - π/3 = -π/2或3π/2等.由于t 2> 0,所以πt 2 - π/3 = 3π/2, 可得t 2 = 11/6 = 1.83(s).所需要的时间为:Δt = t 2 - t 1 = 0.83(s).方法二:反向运动.物体从x = -0.06m ,向x 轴负方向运动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时间就是它从x = 0.06m ,即从起点向x 轴正方向运动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时间.在平衡位置时,x = 0,v < 0,因此cos(πt - π/3) = 0,可得 πt - π/3 = π/2,解得t = 5/6 = 0.83(s).[注意]根据振动方程x = A cos(ωt + φ),当t = 0时,可得φ = ±arccos(x 0/A ),(-π<φ<= π), 初位相的取值由速度决定.由于v = d x /d t = -ωA sin(ωt + φ),当t = 0时,v = -ωA sin φ,当v > 0时,sin φ< 0,因此 φ = -arccos(x 0/A );当v < 0时,sin φ> 0,因此φ = arccos(x 0/A )π/3.可见:当速度大于零时,初位相取负值;当速度小于零时,初位相取正值.如果速度等于零,当初位置x 0 = A 时,φ = 0;当初位置x 0 = -A 时,φ = π.4.2已知一简谐振子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试由图求:(1)a ,b ,c ,d ,e 各点的位相,及到达这些状态的时刻t 各是多少?已知周期为T ; (2)振动表达式; (3)画出旋转矢量图. [解答]方法一:由位相求时间.(1)设曲线方程为x = A cos Φ,其中A 表示振幅,Φ = ωt + φ表示相位. 由于x a = A ,所以cos Φa = 1,因此Φa = 0.由于x b = A /2,所以cos Φb = 0.5,因此Φb = ±π/3;由于位相Φ随时间t 增加,b 点位相就应该大于a 点的位相,因此Φb = π/3.由于x c = 0,所以cos Φc = 0,又由于c 点位相大于b 位相,因此Φc = π/2.同理可得其他两点位相为:Φd = 2π/3,Φe = π.c 点和a 点的相位之差为π/2,时间之差为T /4,而b 点和a 点的相位之差为π/3,时间之差应该为T /6.因为b 点的位移值与O 时刻的位移值相同,所以到达a 点的时刻为t a = T /6. 到达b 点的时刻为t b = 2t a = T /3.图4.2到达c 点的时刻为t c = t a + T /4 = 5T /12. 到达d 点的时刻为t d = t c + T /12 = T /2. 到达e 点的时刻为t e = t a + T /2 = 2T /3.(2)设振动表达式为:x = A cos(ωt + φ),当t = 0时,x = A /2时,所以cos φ = 0.5,因此φ =±π/3; 由于零时刻的位相小于a 点的位相,所以φ = -π/3, 因此振动表达式为. 另外,在O 时刻的曲线上作一切线,由于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所以切线代表速度的方向;由于其斜率大于零,所以速度大于零,因此初位相取负值,从而可得运动方程.(3)如图旋转矢量图所示.方法二:由时间求位相.将曲线反方向延长与t 轴 相交于f 点,由于x f = 0,根据运动方程,可得所以:.显然f 点的速度大于零,所以取负值,解得t f = -T /12.从f 点到达a 点经过的时间为T /4,所以到达a 点的时刻为:t a = T /4 + t f = T /6, 其位相为:. 由图可以确定其他点的时刻,同理可得各点的位相.4.3 有一弹簧,当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伸长量为9.8×10-2m .若使物体上下振动,且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t = 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8.0×10-2m 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求运动方程;(2)t = 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并以0.60m·s -1速度向上运动,求运动方程. [解答]当物体平衡时,有:Mg – kx 0 = 0, 所以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 = Mg/x 0, 物体振动的圆频率为:s -1). 设物体的运动方程为:x = A cos(ωt + φ).(1)当t = 0时,x 0 = -8.0×10-2m ,v 0 = 0,因此振幅为:=8.0×10-2(m);由于初位移为x 0 = -A ,所以cos φ = -1,初位相为:φ = π. 运动方程为:x = 8.0×10-2cos(10t + π).(2)当t = 0时,x 0 = 0,v 0 = -0.60(m·s -1),因此振幅为:v 0/ω|=6.0×10-2(m);由于cos φ = 0,所以φ = π/2;运动方程为:x = 6.0×10-2cos(10t +π/2).4.4 质量为10×10-3kg 的小球与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按的规律作振动,式中t 以秒(s)计,x 以米(m)计.求: (1)振动的圆频率、周期、振幅、初位相; (2)振动的速度、加速度的最大值;(3)最大回复力、振动能量、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cos(2)3t x A T ππ=-cos(2)03t T ππ-=232f t Tπππ-=±203a a t T πΦπ=-=ω==0||A x ==A =20.1cos(8)3x t ππ=+(4)画出这振动的旋转矢量图,并在图上指明t 为1,2,10s 等各时刻的矢量位置. [解答](1)比较简谐振动的标准方程:x = A cos(ωt + φ),可知圆频率为:ω =8π,周期T = 2π/ω = 1/4 = 0.25(s),振幅A = 0.1(m),初位相φ = 2π/3.(2)速度的最大值为:v m = ωA = 0.8π = 2.51(m·s -1); 加速度的最大值为:a m = ω2A = 6.4π2 = 63.2(m·s -2). (3)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 = mω2,最大回复力为:f = kA = mω2A = 0.632(N); 振动能量为:E = kA 2/2 = mω2A 2/2 = 3.16×10-2(J), 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为:= kA 2/4 = mω2A 2/4 = 1.58×10-2(J). (4)如图所示,当t 为1,2,10s 等时刻时,旋转矢量的位置是相同的.4.5 两个质点平行于同一直线并排作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每当它们经过振幅一半的地方时相遇,而运动方向相反.求它们的位相差,并作旋转矢量图表示.[解答]设它们的振动方程为:x = A cos(ωt + φ), 当x = A /2时,可得位相为:ωt + φ = ±π/3.由于它们在相遇时反相,可取Φ1 = (ωt + φ)1 = -π/3,Φ2 = (ωt + φ)2 = π/3,它们的相差为:ΔΦ = Φ2 – Φ1 = 2π/3,或者:ΔΦ` = 2π –ΔΦ = 4π/3.矢量图如图所示.4.6一氢原子在分子中的振动可视为简谐振动.已知氢原子质量m = 1.68×10-27kg ,振动频率v = 1.0×1014Hz ,振幅A = 1.0×10-11m .试计算:(1)此氢原子的最大速度; (2)与此振动相联系的能量.[解答](1)氢原子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6.28×1014(rad·s -1), 最大速度为:v m = ωA = 6.28×103(m·s -1).(2)氢原子的能量为:= 3.32×10-20(J).4.7 如图所示,在一平板下装有弹簧,平板上放一质量为1.0kg 的重物,若使平板在竖直方向上作上下简谐振动,周期为0.50s ,振幅为2.0×10-2m ,求:(1)平板到最低点时,重物对平板的作用力;(2)若频率不变,则平板以多大的振幅振动时,重物跳离平板? (3)若振幅不变,则平板以多大的频率振动时,重物跳离平板? [解答](1)重物的圆频率为:ω = 2π/T = 4π,其最大加速度为:a m = ω2A ,合力为:F = ma m ,方向向上.重物受到板的向上支持力N 和向下的重力G ,所以F = N – G . 重物对平板的作用力方向向下,大小等于板的支持力: N = G + F = m (g +a m ) = m (g +ω2A ) = 12.96(N).(2)当物体的最大加速度向下时,板的支持为:N = m (g - ω2A ). 当重物跳离平板时,N = 0,频率不变时,振幅为:A = g/ω2 = 3.2×10-2(m).(3)振幅不变时,频率为:3.52(Hz).4.8 两轻弹簧与小球串连在一直线上,将两弹簧拉长后系在固定点A 和B 之间,整个系统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设两弹簧的原长分别为l 1和l 2,倔强系统分别为k 1和k 2,A和B 间距为L ,小球的质量为m .(1)试确定小球的平衡位置;k pE E =212m E mv=2ωνπ==(2)使小球沿弹簧长度方向作一微小位移后放手,小球将作振动,这一振动是否为简谐振动?振动周期为多少?[解答](1)这里不计小球的大小,不妨设L > l 1 + l 2,当小球平衡时,两弹簧分别拉长x 1和x 2,因此得方程:L = l 1 + x 1 + l 2 + x 2;小球受左右两边的弹簧的弹力分别向左和向右,大小相等,即k 1x 1 = k 2x 2. 将x 2 = x 1k 1/k 2代入第一个公式解得:.小球离A 点的距离为:.(2)以平衡位置为原点,取向右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当小球向右移动一个微小距离x 时,左边弹簧拉长为x 1 + x ,弹力大小为:f 1 = k 1(x 1 + x ), 方向向左;右边弹簧拉长为x 1 - x ,弹力大小为:f 2 = k 2(x 2 - x ), 方向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k 2(x 2 - x ) - k 1(x 1 + x ) = ma ,利用平衡条件得:,即小球做简谐振动.小球振动的圆频率为:.4.9如图所示,质量为10g 的子弹以速度v = 103m·s -1水平射入木块,并陷入木块中,使弹簧压缩而作简谐振动.设弹簧的倔强系数k = 8×103N·m -1,木块的质量为4.99kg ,不计桌面摩擦,试求:(1)振动的振幅;(2)振动方程.[解答](1)子弹射入木块时,由于时间很短,木块还来不及运动,弹簧没有被压缩,它们的动量守恒,即:mv = (m + M)v 0.解得子弹射入后的速度为:v 0 = mv/(m + M) = 2(m·s -1),这也是它们振动的初速度.子弹和木块压缩弹簧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可得:(m + M ) v02/2 = kA 2/2, 所以振幅为:10-2(m). (2)振动的圆频率为:= 40(rad·s -1).取木块静止的位置为原点、向右的方向为位移x 的正方向,振动方程可设为:x = A cos(ωt + φ).当t = 0时,x = 0,可得:φ = ±π/2;由于速度为正,所以取负的初位相,因此振动方程为:x = 5×10-2cos(40t - π/2).4.10如图所示,在倔强系数为k 的弹簧下,挂一质量为M 的托盘.质量为m 的物体由距盘底高h 处自由下落与盘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而使其作简谐振动,设两物体碰后瞬时为t = 0时刻,求振动方程.[解答]物体落下后、碰撞前的速度为:物体与托盘做完全非弹簧碰撞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它们的共同速度为,这也是它们振动的初速度.设振动方程为:x = A cos(ωt + φ),211212()k x L l l k k =--+211111212()k L l x l L l l k k =+=+--+2122d ()0d xm kk x t++=ω=22T πω==A v =ω=v =0m v v m M ==+图4.9 图4.10其中圆频率为:物体没有落下之前,托盘平衡时弹簧伸长为x 1,则:x 1 = Mg/k .物体与托盘磁盘之后,在新的平衡位置,弹簧伸长为x 2,则:x 2= (M + m )g/k . 取新的平衡位置为原点,取向下的方向为正,则它们振动的初位移为x 0 = x 1 - x 2 = -mg/k .因此振幅为:初位相为:4.11 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物体m 间用细绳相连,细绳跨于桌边定滑轮M 上,m 悬于细绳下端.已知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 = 50N·m -1,滑轮的转动惯量J = 0.02kg·m 2,半径R = 0.2m ,物体质量为m = 1.5kg ,取g = 10m·s -2.(1)试求这一系统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和绳的张力;(2)将物体m 用手托起0.15m ,再突然放手,任物体m 下落而整个系统进入振动状态.设绳子长度一定,绳子与滑轮间不打滑,滑轮轴承无摩擦,试证物体m 是做简谐振动; (3)确定物体m 的振动周期;(4)取物体m 的平衡位置为原点,OX 轴竖直向下,设振物体m 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写出振动方程.[解答](1)在平衡时,绳子的张力等于物体的重力T = G = mg = 15(N).这也是对弹簧的拉力,所以弹簧的伸长为:x 0 = mg/k = 0.3(m).(2)以物体平衡位置为原点,取向下的方向为正,当物体下落x 时,弹簧拉长为x 0 + x ,因此水平绳子的张力为:T 1 = k (x 0+ x ).设竖直绳子的张力为T 2,对定滑轮可列转动方程:T 2R – T 1R = Jβ, 其中β是角加速度,与线加速度的关系是:β = a/R .对于物体也可列方程:mg - T 2 = ma . 转动方程化为:T 2 – k (x 0 + x ) = aJ/R 2,与物体平动方程相加并利用平衡条件得:a (m + J/R 2) = –kx ,可得微分方程:,故物体做简谐振动. (3)简谐振动的圆频率为:s -1). 周期为:T 2 = 2π/ω = 1.26(s).(4)设物体振动方程为:x = A cos(ωt + φ),其中振幅为:A = 0.15(m). 当t = 0时,x = -0.15m ,v 0 = 0,可得:cos φ = -1,因此φ = π或-π, 所以振动方程为:x = 0.15cos(5t + π),或x = 0.15cos(5t - π).4.12一匀质细圆环质量为m ,半径为R ,绕通过环上一点而与环平面垂直的水平光滑轴在铅垂面内作小幅度摆动,求摆动的周期.[解答]通过质心垂直环面有一个轴,环绕此轴的转动惯量为:I c = mR 2.根据平行轴定理,环绕过O 点的平行轴的转动惯量为I = I c + mR 2 = 2mR 2.当环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力的力矩为:M = mgR sin θ, 方向与角度θ增加的方向相反.ω=A ==00arctan v x ϕω-==222d 0d /x kx t m J R +=+ω=根据转动定理得:Iβ = -M ,即,由于环做小幅度摆动,所以sin θ≈θ,可得微分方程:. 摆动的圆频率为:周期为:4.13 重量为P 的物体用两根弹簧竖直悬挂,如图所示,各弹簧的倔强系数标明在图上.试求在图示两种情况下,系统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固有频率.[解答](1)前面已经证明:当两根弹簧串联时,总倔强系数为k = k1k 2/(k 1 + k 2),因此固有频率为(2)前面还证明:当两根弹簧并联时,总倔强系数等于两个弹簧的倔强系数之和,因此固有频率为.4.14质量为0.25kg 的物体,在弹性力作用下作简谐振动,倔强系数k = 25N·m -1,如果开始振动时具有势能0.6J ,和动能0.2J ,求:(1)振幅;(2)位移多大时,动能恰等于势能?(3)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解答]物体的总能量为:E = E k + E p = 0.8(J).(1)根据能量公式E = kA2/2,得振幅为:.(2)当动能等于势能时,即E k = E p ,由于E = E k + E p ,可得:E = 2E p ,即,解得:= ±0.179(m). (3)再根据能量公式E = mv m2/2,得物体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为: 2.53(m·s -1).4.15 两个频率和振幅都相同的简谐振动的x-t 曲线如图所示,求: (1)两个简谐振动的位相差;(2)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振动的振动方程. [解答](1)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幅为:A = 5(cm), 周期为:T = 4(s),圆频率为:ω =2π/T = π/2,它们的振动方程分别为:x 1 = A cos ωt =5cosπt /2, x 2 = A sin ωt =5sinπt /2 =5cos(π/2 - πt /2)即x 2=5cos(πt /2 - π/2).位相差为:Δφ = φ2 - φ1 = -π/2. (2)由于x = x 1 + x 2 = 5cosπt /2 +5sinπt /2 = 5(cosπt /2·cosπ/4 +5sinπt /2·sinπ/4)/sinπ/4 合振动方程为:(cm).22d sin 0d I mgR tθθ+=22d 0d mgRt Iθθ+=ω=222T πω===2ωνπ===2ωνπ===A =2211222kA kx =⨯/2x =m v =cos()24x t ππ=- (b)图4.134.16 已知两个同方向简谐振动如下:,.(1)求它们的合成振动的振幅和初位相; (2)另有一同方向简谐振动x 3 = 0.07cos(10t +φ),问φ为何值时,x 1 + x 3的振幅为最大?φ为何值时,x 2 + x 3的振幅为最小?(3)用旋转矢量图示法表示(1)和(2)两种情况下的结果.x 以米计,t 以秒计.[解答](1)根据公式,合振动的振幅为:=8.92×10-2(m). 初位相为:= 68.22°.(2)要使x 1 + x 3的振幅最大,则:cos(φ– φ1) = 1,因此φ– φ1 = 0,所以:φ = φ1 = 0.6π. 要使x 2 + x 3的振幅最小,则 cos(φ– φ2) = -1,因此φ– φ2 = π,所以φ = π + φ2 = 1.2π.(3)如图所示.4.17质量为0.4kg 的质点同时参与互相垂直的两个振动:, .式中x 和y 以米(m)计,t 以秒(s)计.(1)求运动的轨道方程;(2)画出合成振动的轨迹;(3)求质点在任一位置所受的力.[解答](1)根据公式:,其中位相差为:Δφ = φ2 – φ1 = -π/2,130.05cos(10)5x t π=+210.06cos(10)5x t π=+A =11221122sin sin arctancos cos A A A A ϕϕϕϕϕ+=+0.08cos()36x t ππ=+0.06cos()33y t ππ=-2222212122cos sin x y xyA A A A ϕϕ+-∆=∆所以质点运动的轨道方程为:. (2)合振动的轨迹是椭圆.(3)两个振动的圆频率是相同的ω = π/3,质点在x 方向所受的力为,即F x = 0.035cos(πt /3 + π/6)(N).在y 方向所受的力为,即F y = 0.026cos(πt /3 - π/3)(N).用矢量表示就是,其大小为,与x 轴的夹角为θ = arctan(F y /F x ).4.18 将频率为384Hz 的标准音叉振动和一待测频率的音叉振动合成,测得拍频为3.0Hz ,在待测音叉的一端加上一小块物体,则拍频将减小,求待测音叉的固有频率.[解答]标准音叉的频率为v 0 = 384(Hz), 拍频为Δv = 3.0(Hz), 待测音叉的固有频率可能是v 1 = v 0 - Δv = 381(Hz), 也可能是v 2 = v 0 + Δv = 387(Hz).在待测音叉上加一小块物体时,相当于弹簧振子增加了质量,由于ω2 = k/m ,可知其频率将减小.如果待测音叉的固有频率v 1,加一小块物体后,其频率v`1将更低,与标准音叉的拍频将增加;实际上拍频是减小的,所以待测音叉的固有频率v 2,即387Hz .4.19示波器的电子束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电场作用.电子在两个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x = A cos ωt 和y = A cos(ωt +φ).求在φ = 0,φ = 30º,及φ = 90º这三种情况下,电子在荧光屏上的轨迹方程.[解答]根据公式,其中Δφ = φ2 – φ1 = -π/2,而φ1 = 0,φ2 = φ.(1)当Δφ = φ = 0时,可得,质点运动的轨道方程为y = x ,轨迹是一条直线.(2)当Δφ = φ = 30º时,可得质点的轨道方程, 即,轨迹是倾斜的椭圆.(3)当Δφ = φ = 90º时,可得, 即x 2 + y 2 = A 2,质点运动的轨迹为圆.4.20三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为,,.222210.080.06x y +=22d d x x x F ma m t==20.08cos()6m t πωω=-+22d d y y y F ma m t==20.06cos()3m t ωω=--πi+j x y F F F =F =2222212122cos sin x y xyA A A A ϕϕ+-∆=∆2222220x y xyA A A+-=222214x y A+=222/4x y A +=22221x y A A +=10.08cos(314)6x t π=+20.08cos(314)2x t π=+350.08cos(314)6x t π=+求:(1)合振动的圆频率、振幅、初相及振动表达式; (2)合振动由初始位置运动到所需最短时间(A 为合振动振幅). [解答]合振动的圆频率为:ω = 314 = 100π(rad·s -1). 设A 0 = 0.08,根据公式得:A x = A 1cos φ1 + A 2cos φ2 + A 3cos φ3 = 0,A y = A 1sin φ1 + A 2sin φ2 + A 3sin φ3 = 2A 0 = 0.16(m), 振幅为:,初位相为:φ = arctan(A y /A x ) = π/2.合振动的方程为:x = 0.16cos(100πt + π/2).(2)当时,可得:,解得:100πt + π/2 = π/4或7π/4.由于t > 0,所以只能取第二个解,可得所需最短时间为t = 0.0125s .x A =A =/2x =cos(100/2)2t ππ+。

大学物理四章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四章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四章知识点归纳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广泛的物理知识。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我们通常会学习四个主要章节: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

本文将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归纳总结这四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力学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等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在它上面,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5.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力学和热传导的学科,它与能量转化和热平衡有关。

热学主要包括温度、热传导、热容和热机等内容。

1.温度: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运动速度的度量。

2.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能从热源传递到冷源的过程。

3.热容:物体的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4.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电荷、电流和电磁波等内容。

1.库伦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

2.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3.安培定律: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5.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的学科,它涉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内容。

1.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它们的干涉会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光的衍射:光通过一个小孔或尺寸相近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3.光的偏振:只有在某个方向上振动的光称为偏振光。

4.杨氏实验:通过干涉的方法测量光的波长。

大学物理第四章题解

大学物理第四章题解

第四章 经典质点动力学4-1.已知质量为2kg 的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22(61)(341)r t i t t j =-+++(国际制单位),求证质点所受合力为恒力.证 对运动学方程求时间导数()d 1264d r v t i t j t==++ 22d d 126d d v r a i j t t ===+ 2(126)=2412(N)F ma i j i j ==⨯++可见质点所受合力为恒力.4-2.已知质量为1kg 的质点,在合力128(N)F t i j =+作用下运动.已知1t =s 时,质点位于2x =m 、0y =处,并以速率3m s 沿y 轴正向运动.求质点运动学方程.解 由mr F =,知12x t =,8y =.可得d 12d x t t = ,d 8d y t =积分 01d 12d xt x t t =⎰⎰ ,31d 8d y ty t =⎰⎰ 求出 266x t =- ,85y t =-再根据 2d (66)d x t t =- ,d (85)d y t t =-再积分 221d (66)d xt x t t =-⎰⎰ ,01d (85)d y ty t t =-⎰⎰ 质点运动学方程为 3266x t t =-+ ,2451y t t =-+4-3.跳水运动员沿竖直方向入水,刚入水时速率为0v ,以入水点为O 点,y 轴竖直向下,运动员入水后浮力与重力抵消,受水的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求入水后运动员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解 以运动员为质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d d yy v m kv t =- ,即2d d y y v k v t m =- 分离变量并积分 020d d y v t y v y v k t v m =-⎰⎰即可求出 011y k t v v m -= 也可以表示为 00y mv v m kv t=+4-4.跳水运动员由高处下落,设运动员入水后重力与浮力抵消,受水的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0.4k m =(m 为运动员质量).求运动员速率减为入水速率的110时,其入水深度(均为国际制单位).解 以入水点为O 点,y 轴竖直向下,以运动员为质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d 0.4d yy v m mv t =-做变量变换,得 2d d d 0.4d d d y y y y v v y v v y t y ==- 即 d 0.4d y y v v y=- 分离变量并积分 00100d 0.4d v y y v y v y v =-⎰⎰ 0010ln |0.4v y v v y =- 可知运动员速率减为入水速率的110时,其入水深度ln1004576(m)y ..==.4-5.质量为m 的小球系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之一端,可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滑动.绳的另一端穿过桌面上一小孔,握在一人手中使它以匀速率a 向下运动.设初始时绳是拉直的,小球与小孔的距离为R ,初速度在垂直于绳的方向上的分量为0v .试求小球运动和绳子的张力.解 小球m 视为质点,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以桌面小孔为坐标原点O ,建立极坐标系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N T ma F F mg F =++=在极坐标系中的投影方程为2()T m r r F θ-=- (1)(2)0m r r θθ+= (2)由题意可知 r a =- (3)由(3)式得0d d r tR r a t =-⎰⎰ 所以r R at =-,代入(2)式,得 ()20R at a θθ--= ,即 d ()2d R at a tθθ-= 初始时00R v θ=,即00v R θ=,把上式分离变量且积分 000d 2d d()2tt v R a t R at R at R at θθθ-==---⎰⎰⎰220ln 2ln ln ()R R at R v R R at θ-=-=- 所以 02d d ()v R t R at θθ==- 把上式分离变量且积分 0200d()d ()t v R R at a R at θθ-=--⎰⎰ 所以 0011()v R v t a R at R R atθ=-=-- 小球的运动学方程为r R at =-,0v t R atθ=-.由(1)式得 222220023()()[]()()T v R mv R F m r r mr m R at R at R at θθ=-==-=--4-6.已知质点所受合力为sin cos e tF t i t j k =++,求在0t =到2t π=时间内合力对质点的冲量.(国际制单位.)解 0t =到2t π=时间内合力对质点的冲量为 200d (sin cos e )d t t I F t t i t j k t π==++⎰⎰22000(sin d )(cos d )(d )t t t i t t j e t k πππ=++⎰⎰⎰ 222000(cos |)(sin |)(|)t t i t j e k πππ=-++2(e 1)i j k π=++-(国际制单位)4-7.用棒打击质量为0.5kg 、从西沿水平方向以速率20m 飞来的球,球落到棒的西面80m 处,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 ,打击时间为0.05s ,打击时可略去重力,取210m s g =.求:(1)棒对球的冲量;(2)棒给予球的平均冲力.解 建立坐标系Oxy ,Ox 轴沿水平方向自东向西,Oy 轴竖直向上.先讨论球被棒打击后的运动,球仅受重力,可知2012y y v t gt =- ,0y y v v gt =- 当0y v =时球达到最大高度m 20m y =.根据0010y v t =-求出0010y t .v =,代入202050y v t .t =-得到 22200020010005005y y y .v .v .v =-=因00y v >,略去020y v =-,可求出020m s y v =.进而求出2s t =.由于球沿Ox 方向作匀速率运动,到4s t =时向西运动了80m ,所以020m x v =. 在碰撞中根据动量定理 21I mv mv =- 由于120v i =-,2002020x y v v i v j i j =+=+,所以棒对球的冲量2010(N s)I i j =+⋅平均冲力 2010400200 (N)0.05I i j F i j t +===+∆4-8.从高出枰盘 4.9m h =处,将每个质量m 均为0.02kg 的橡皮泥块,以每秒100n =个的速率注入枰盘,橡皮泥块落入枰盘后均黏附在盘上.以开始注入时为0t =,求10s t =时枰的读数.解 橡皮泥块在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橡皮泥块落入枰盘的速率98(m v .=在橡皮泥块落入秤盘的过程中,对秤盘的平均冲力为(向上为正方向)21()100002[0(9.8)]196(N)F n mv mv ..=-=⨯⨯--=由于橡皮泥块由 4.9m h =处下落,由22119.8 4.922gt t =⨯⨯= 可知下落的时间1s t =.所以10s t =时枰盘内橡皮泥块受到的总重力g (10-1)1009002981764(N)F n mg ...==⨯⨯⨯=因此秤的读数为 g 1961764196(N)F F ..+=+=4-9.对例题4-4-2(见图),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1)质点对O 点角动量守恒;(2)质点对O '点角动量守恒;(3)质点对z 轴角动量守恒;(4)质点对x 轴角动量守恒.解 (1)摆锤所受合力指向O 点,摆锤所受合力对O 点力矩为零,所以质点对O 点角动量守恒.(2)合力对O'点力矩不为零,质点对O'点角动量不受恒.(3)质点所受合力的作用线过Oz 轴,对Oz 轴合力矩为零,所以质点对Oz 轴角动量守恒.(4)质点对O 点角动量守恒,所以质点对Ox 轴角动量守恒.4-10.在一直角坐标系Oxyz 中,一质点位于点(3m,4m,5m)处,并受一作用力7N 8N 9N F i i i =++,求:(1)力F 对O 点的力矩;(2)力F 对x 轴的力矩.解 345r i j k =++,所以(345)(789)484(N m)O M r F i j k i j k i j k =⨯=++⨯++=-+-⋅4N m x O M M i =⋅=-⋅4-11.在直角坐标系Oxyz 中,质点质量为2kg ,其速度1242(m s )v i j tk -=+-⋅,并已知0t =时位置矢量02(m)r i =.求:(1)质点对O 点的角动量;(2)质点对y 轴的角动量;(3)质点所受合力对O 点和y 轴的力矩.解 因为d d r v t=,d d r v t =,所以00d d r t r r v t =⎰⎰,即 00002(2d )(4d )(2d )t t tr r r i t i t j t t k -=-=+-⎰⎰⎰ 所以 2(22)4r t i tj t k =++- (1) 22[(22)4](242)O L r mv t i tj t k i j tk =⨯=⨯++-⨯+-22218(48)16(kg m s )t i t t j k -=-+++⋅⋅(2) 22148(kg m s )y O L L j t t -=⋅=+⋅⋅(3) d 16(88)(N m)d O O L M t i t j t==-++⋅ d 88(N m)d y y L M t t==+⋅4-12.设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试判断以下论述是否正确:(1)若质点动量守恒,则对z 轴角动量守恒;(2)若质点对z 轴角动量守恒,则动量守恒;(3)若质点对z 轴角动量守恒,则动量的大小保持不变;(4)若质点对z 轴角动量守恒,则质点不可能作直线运动.解 (1)正确.质点动量守恒,则质点所受合力为零,质点所受合力对Oz 轴力矩为零,所以对Oz 轴角动量守恒.(2)不对.比如,质点在Oxy 平面内、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对Oz 轴角动量守恒,但是动量并不守恒.(3)不对.比如例题4-5-2,质点在Oxy 平面内做椭圆运动,它所受的合力是有心力,始终指向O 点,所以对Oz 轴的角动量守恒,但是动量的大小不断变化.(4)不对.在Oxy 平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对Oz 轴角动量守恒.4-13.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cos x a t ω=,sin y b t ω=,a 、b 、ω均为常量.求:(1)质点对z 轴的角动量;(2)质点所受对z 轴的合力矩.解 (1)对运动学方程cos sin r a ti b tj ωω=+求时间导数,可得 d sin cos d r v a ti b t j t ωωωω==-+ 所以 (cos sin )(sin cos )O L r mv a ti b tj m a ti b t j ωωωωωω=⨯=+⨯-+22(cos sin )m ab t ab t k mab k ωωωωω=+=z O L L k abm ω=⋅=(2)因z L 为常量,由对Oz 的角动量定理,可知质点所受对Oz 轴的合力矩d 0d z z L M t==4-14.如图,刚性转动系统放在盛有液体的容器内,长为l 的细杆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垂直地固定于转轴z .小球受液体阻力与小球质量及系统转动角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即F km ω=,k 为比例常量.z 轴及细杆的质量及所受阻力均忽略不计,问:经过多长时间系统的角速度的大小变为初始值0ω的1e .解 由题意知z M lkm ω=-,2z L ml ω=,根据d d z z L M t=,得 2d d ml lkm tωω=- 分离变量并积分 d d k t lωω=-⎰⎰ ln k t C lω=-+ 由0t =时0ωω=定出积分常数,0ln C ω=,则 0e kt l ωω-=所以,当0e ωω=时l t k=.4-15.如图所示,小球m 系于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一端,绳经O 点穿入竖直小管.开始时小球绕管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每分钟转120转.由绳的A 端将绳拉入小管,拉绳后小球绕管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2R 的圆周运动.求:(1)拉绳以后小球每分钟之转数;(2)拉绳过程中小球对O 点角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解 (1)在拉绳过程中,因为小球所受重力与OA 轴平行、绳拉力与OA 轴相交,对OA 轴力矩均为零,所以在拉绳过程中小球对OA 轴角动量守恒02R mvmv R = 拉绳前,每秒转两转,022R v π⋅=.设拉绳后,每秒转n 转,22R n v π⋅=.把04v R π=和v n R π=代入角动量守恒方程,得 42R mn R m R R ππ=⋅ 即可求出拉绳后小球每秒转8n =转,即每分钟480转.(2)因为小球所受合力对O 点力矩不为零,所以小球对O 点角动量不守恒.4-16.试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2)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3)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4)运动质点如受摩擦力作用,则能量一定减小.答 均不正确.4-17.试证明2(3sin e )(N)x F x x i =++是保守力.质点在F 作用下由0x =运动到1m x =,试用两种方法计算力F 对质点做的功.解 由于2(3sin e )(N)x F x x i =++在位移d r 中所做元功2d (3sin )(d d d )x F r x x e i xi yj zk ⋅=++⋅++2(3sin e )d x x x x =++3d(cos e )xx x =-+可以表示为只与位置有关的标量函数3()cos e x U x x x =-+的微分,所以此力为保守力.方法一:质点沿Ox 轴由0x =运动到1x =,F 对质点所做的功为 120d (3sin e )d x W F r x x x =⋅=++⎰⎰310(cos e )|x x x =-+ 1cos1e 11=-++-1cos1e =-+ 方法二:因F 为保守力,引入势能3p (cos e )x E U C x x C =-+=--++,则p2p1()W E E =--1cos1e 11=-++-1cos1e =-+4-18.如图,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质点相连.弹簧处于自由伸张状态时,质点位于竖直面与半径为R 的半圆柱面的交界处B .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由B 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到光滑半圆柱面的顶点C ,到达C 点时质点速率为C v .求力F 对质点所做的功.解 在质点由B 到C 点的过程中,所受重力和弹簧弹性力为保守力,以B 点为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零点.质点受面的支撑力不做功,设力F 做功为F A .由质点的机械能定理k p k p ()()C C B B F E E E E A +-+=可得 22111[(R)](00)222F C A mv mgR k π=++-+ 2221128C mv mgR k R π=++4-19.接题4-18,质点到达C 点后,力F 被撤除,求质点运动到AB 之间的平衡位置时的速率.解 质点平衡时mg k l =∆,mg l k ∆=,即质点的平衡位置位于B 点下方mg k处. 在质点由C 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由于所受重力和弹簧弹性力为保守力,受面的支撑力不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以B 点为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零点,则()2222211112822C mv mgR k R mv mg l k l π++=-∆+∆ 22222122m g m g mv k k =-+222122m g mv k=- 即可求出质点运动到AB 之间的平衡位置时的速率2222121(2)4C k R mg v v gR m kπ=+++4-20.如题4-15图之装置.设小球质量0.5g m =,初态管外绳长12m l =,绳与竖直方向夹角130θ=,速度为1v .末态绳与竖直方向夹角260θ=,速度为2v .求:(1)1v 、2v ;(2)绳对小球所做的功.解 视小球为质点,受重力W 和绳的张力T F 如图.初态小球做水平圆周运动,合力T F W F =+指向圆轨道圆心,由牛顿第二定律2211111tg sin v v m m mg R l θθ== 所以 21111sin 1298238m s cos 23v l g ..θθ==⨯⨯= 设末态2l l =,小球做水平圆周运动,有22222tg sin v m mg l θθ= ,222222sin cos v l g θθ= 可知 22111212222122sin cos 1cos sin 33v l l v l l θθθθ== (1) 在由初态到末态的过程中,小球所受合力对竖直轴AB 的力矩为零,所以小球对轴AB 的角动量守恒111222sin sin mv l mv l θθ=所以 12222111sin 3sin v l l v l l θθ== (2) (1)(2)⨯得 313213v v = 可求出 13213343m s v v .==2(1)(2)得 313293l l = 13211()080m 93l l .== 由机械能定理,以O 点为势能零点,绳对小球所做的功为k p W E E =∆+∆2221121()(cos30cos60)2m v v mg l l =-+-000805J .=4-21.质量为0.2kg 的小球B 以弹性绳在光滑水平面上与固定点A 相连.弹性绳劲度系数为8N m ,其自由伸张长度为0.6m .小球初位置和速度0v 如图所示.当小球速率变为v 时,它与A 点距离最大且等于0.8m .求初态与末态之速率0v 和v .解 小球在水平面上仅受弹性绳弹性力,弹性力作用线过A ,所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对过A 的竖直轴角动量守恒;注意到小球与A 点距离最大时其速度与弹性绳垂直;则004sin3008.mv .mv =小球在水平面内仅受弹性绳弹性力,弹性力为保守力,因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弹性绳自由伸张时为弹性势能零点;则2220111(0806)222mv mv k ..=+- 所以 04v v = ,22016v v .-=联立求解上述二式即可求出0131m s v .=,033m s v .=.4-22.如图,在升降机内有一和升降机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相对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θ.当升降机以匀加速度a 沿竖直方向上升时,质量为m 的物体沿斜面下滑,试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求:(1)物体相对升降机的加速度;(2)物体对斜面的压力;(3)物体对地面的加速度.解 以升降机为非惯性参考系,建立与斜面固连的坐标系Oxy 如图.视物体为质点,受重力mg 、支承力N F 和惯性力I F ma =-,物体在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方程为()sin m g a mx θ+=()N cos 0F m g a θ-+=所以,物体相对升降机的加速度()sin a x i g a i θ'==+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N cos F F m g a j θ'=-=-+ 物体对地面的加速度sin cos ()sin sin cos a a a a i a j g a i g i a j θθθθθ'=+=-+++=+地4-23.如图,一理想定滑轮固定于升降机上,一不可伸长之轻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各悬挂一物体,物体质量为1m 和2m ,12m m ≠.升降机以加速度a 沿竖直方向下降时,试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求:两个物体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及绳内张力.解 以升降机为非惯性参考系,建立与升降机固连的坐标系Ox 如图.视二物体为质点,物体受重力、绳张力和惯性力I11F m a =-、I22F m a =-,在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方程为1T1111m g F m a m x --=2T2222m g F m a m x --=绳不可伸长 12x x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T1T2T F F F ==所以 12211212()()m m g m m a x x m m -+-=-=+ 绳内张力 12T 122()m m F g a m m =-+ 两个物体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1221122111212()()()2m m g m m a m m g m a a a x i ai i i m m m m -+--+=+=+=++ 1221211121212()()()2m m g m m a m m g m a a a x i ai i i m m m m -+--+=+=-=++ 4-24.如图所示有一绕竖直z 轴以角速度k ωω=作匀角速度定轴转动的光滑水平大转台.在距z 轴R 的A 处立一竖直杆,杆端有一长度为l 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绳末端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绳与竖直杆夹角θ保持不变时,以转台为参考系,求θ与ω的关系.解 以转台为非惯性参考系,视小球为质点,小球受重力mg ,绳的拉力T F ,惯性离心力It F ,2It (sin )F m R l ωθ=+.小球在非惯性系中受三个力平衡,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为2(sin )tan m R l mg ωθθ+=所以 12tan ()sin g R l θωθ=+ 4-25.接题4-24,有人试图从O 点以初速0v 沿台面抛出一小球,而使小球沿转台上的直线OA 运动,此人的目的能否达到?试在转台参考系中加以说明.解 以转台为非惯性参考系,小球相对于转台具有速度,所以小球除受重力、支持力和惯性离心力以外,还受科里奥利力作用.由于科里奥利力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小球不可能沿转台上的直线OA 运动.(第四章题解结束)。

大学物理学 第4版 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学 第4版 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学第4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1. 引言《大学物理学第4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是针对大学物理学教材的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手册。

本手册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辅助学习的工具,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并通过解答习题加强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

2. 内容概述本手册共包含以下内容:2.1. 学习辅导•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各个领域;•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推导方法;•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解题方法和思维导图。

2.2. 习题解答本手册收录了《大学物理学第4版》教材中的所有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和解题思路。

每个章节都包含了难度递增的习题,适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合适难度的习题进行练习。

3. 学习辅导3.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手册从力学开始,介绍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引力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还包括热学、电磁学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 数学知识和推导方法物理学与数学密切相关,本手册提供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推导方法的详细讲解。

包括向量运算、微积分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数学推导过程。

3.3. 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物理实验是理论知识应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手册介绍了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3.4. 解题方法和思维导图本手册提供了解题方法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解答物理学习题时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

通过这些方法和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

4. 习题解答本手册收录了《大学物理学第4版》教材中的所有习题,每个章节都根据习题的难度递增排列。

对于每个习题,手册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和解题思路,以帮助学生理解习题解答的方法和思想。

5. 使用指南本手册可作为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学第4版》教材时的辅助工具。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章节进行学习和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先阅读教材,再结合本手册的解答和解题思路进行习题练习。

大学物理课件第4章-功和能

大学物理课件第4章-功和能

如图,求船从离岸 x1处移到 x2 处的 过程中,力 F 对船所作的功.
F
解:判别F 是否为变力作功(大小不变,方
向变元),功属于dW变力作F功.建dx立坐F标,取dx元过co程sa
h
o x2
a
dx x x1 x
cosa x
x2 h2 x
dW F dx
x2 h2
功在数值上等于示功图
F
曲线下的面积。
3. 功率
0 x1
x2 x
dx
平均功率: P =ΔΔWt
瞬时功率:
P
= lim
Δt 0
Δ Δ
Wt =
dW dt
=
F
. dr
dt
= F .v
[ 例1 ] 有一单摆,用一水平力作用于m
使其极其缓慢上升。当θ 由 0 增大到 0 时,
求: 此力的功。
{
F T sinθ T cosθ mg
两边平方
v 2 v12
由动量守恒
2v1

v2

v 22
v
v1
v2
由机械能守 恒( 势能无变化)
v2

v12

v
2 2
v1 v2 0 两球速度总互相垂直
例8:已知半圆柱形光滑木凹槽,放在光滑桌面上,
如图,求质点下滑至最低点时给木块的压力.
解:
mv MV 0
•2.碰撞分类
正碰 斜碰
(从碰撞前后两球中心连线角度分类 )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一般非弹性碰撞
(从碰撞能量损失角度分类)
例7:在平面上两相同的球做完全弹性碰撞,其中一球开始时处于

大学物理第四章

大学物理第四章

解:利用功能原理:
A=DE
q
kF
m
Fl0tgq
=
1 2
k (l0 setq
- l0 )2

1 2
mv2
F
m
解得:
v=
2 m
Fl0tgq
-
1 m
k (l0 setq
-
l0
)2
[例13] 作业、p-55 功和能 自-20
一质量为m的球,从质量为M的圆弧
形槽中由A位置静止滑下,设圆弧形槽的半
径为R,(如图)。所有摩擦都略,试求:
+12 MV2
l
L
解得:
vr=
2(m +M) gR M
V= m
2gR M(m +M)
(2)小球到最低点B处时,槽滑行的距离。
∵ SFx = 0 ∴ DPx = 0
mvx = MVx
Am
m vxdt = M Vxdt
R
ml=ML
MB
l+L=R
L
=
mR m+M
lL
(3)小球在最低点B处时,槽对球的作用力;
1、动量: P
P = mv 2、第二定律:
F
=
dP dt
= ma
3、冲量: I
I
=
F t 2
t1
dt
4、动量原理
I = DP
5、力矩 M M = r × F
6、动量矩 L
L = r × P = r × mv
7、角动量原理:
t 2 t1
M dt
=
ω ω
2 1
J

= Jω 2

《大学物理》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大学物理》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加速度和力之间的精确关系是如何呢?
雪橇车加速 —— 队员对它施加了推力
力 —— 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4-4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它所获得的 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 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 定律。
2(x x0)
2(55m)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所需的合外力: F ma (1500kg)(7.0m / s2) 1.1104 N
负号表明这个力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注意:如果加速度不是严格的恒定的量,我们可以设定一个 “平均”加速度,据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平均”合力。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测量一个拉力的大小(或者强度)。
测量拉力的工具-弹簧秤。 力是一个矢量,遵循矢量加减法的规则和矢量图示法。 (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而矢量的长短与力的大小 成正比。) 力在不同方向上施加,具有不同的效果。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4-2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物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分析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 物体静止——合外力为零 重力 FG 竖直向下 桌子对它有一个向上的力,如图所示。 物体下面的桌子被挤压,由于桌子的 弹性,它要恢复原有形状需要向上推 举物体。这个由桌子施加的力通常称 作接触力,因为它发生在两个物体接 触的时候。 当接触力作用在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 时,又被叫做正压力(normal force) 在图中标记为 。 FN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
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当一个物
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那第二个 物体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力。)

大学物理第四章

大学物理第四章
返回 退出
二、平动和转动
1、平动 当刚体运动时,如果刚体内任何一条给定的直
线,在运动中始终保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运动叫 平动(translation)。
平动时,刚体内各质点在任一时 刻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内任何一个质点的运动,都可代表整个刚体的 运动,如质心。
可以用质点动力学的方法来处理刚体的平动问题。
如:车轮的滚动。
返回 退出
3、刚体的定轴转动 定轴转动时,刚体上各点都绕同一固定转轴作
不同半径的圆周运动。
在同一时间内,各点转过的圆弧长度不同,但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称为角位移,它可 以用来描述整个刚体的转动。
作定轴转动时,刚体内各点具 有相同的角量,包括角位移、角速 度和角加速度。但不同位置的质点 具有不同的线量,包括位移、速度 和加速度。
直角坐标系中,采用用 、 ,如图所示:
最后,刚体绕定轴转动时,需
要一个坐标来描述,选定参考方 z
向后,转动位置用表示。
p
总的说来,刚体共有6个自由
度,其中3个平动自由度,3个转 动自由度。
y
物体有几个自由度,它
o
的运动定律可归结为几个
独立的方程。
x
返回 退出
返回 退出
§4-2 力矩 转动惯量 定轴转动定律 一、力矩
v r
返回 退出
三、定轴转动定律
对刚体中任一质量元
mi
受外力 Fi 和内力 fi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ifi m ia i
采用自然坐标系,上式切向分量式为:
F isii n fisi i n m ia it m ir i
F ir isiin fir isiin m ir i2

大学物理第四课后习题及答案磁场

大学物理第四课后习题及答案磁场

习题题10.1:如图所示,两根长直导线互相平行地放置,导线内电流大小相等,均为I = 10 A,方向相同,如图所示,求图中M、N两点的磁感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图中r0 = 0.020 m)。

题10.2:已知地球北极地磁场磁感强度B的大小为6.0?10?5T。

如设想此地磁场是由地球赤道上一圆电流所激发的(如图所示),此电流有多大?流向如何?题10.3:如图所示,载流导线在平面内分布,电流为I,它在点O的磁感强度为多少?题10.4: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木球上绕有密集的细导线,线圈平面彼此平行,且以单层线圈覆盖住半个球面,设线圈的总匝数为N,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求球心O处的磁感强度。

题10.5:实验中常用所谓的亥姆霍兹线圈在局部区域内获得一近似均匀的磁场,其装置简图如图所示,一对完全相同、彼此平行的线圈,它们的半径均为R,通过的电流均为I,且两线圈中电流的流向相同,试证:当两线圈中心之间的距离d等于线圈的半径R时,在两线圈中心连线的中点附近区域,磁场可看成是均匀磁场。

(提示:如以两线圈中心为坐标原点O ,两线圈中心连线为x 轴,则中点附近的磁场可看成是均匀磁场的条件为x B d d = 0;0d d 22=xB )题10.6:如图所示,载流长直导线的电流为I ,试求通过矩形面积的磁通量。

题10.7:如图所示,在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有一半径为R 的半球面,B 与半球面轴线的夹角为α,求通过该半球面的磁通量。

题10.8:已知10 mm 2裸铜线允许通过50 A 电流而不会使导线过热。

电流在导线横截面上均匀分布。

求:(1)导线内、外磁感强度的分布;(2)导线表面的磁感强度。

题10.9:有一同轴电缆,其尺寸如图所示,两导体中的电流均为I ,但电流的流向相反,导体的磁性可不考虑。

试计算以下各处的磁感强度:(1)r <R 1;(2)R 1<r <R 2;(3)R 2<r <R 3;(4)r >R 3。

大学物理_4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大学物理_4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S
i
自由电荷
各向同性 线性介质


P 0r 1E


D 0r E E 介质方程
r 0 称介质的介电常数(电容率)
在 斯具 定有 理某出种发对解称出性D的情况下,可以首先由高

即 D E P q
说明:
1.电位移在闭合面上的通量只和闭合面内的自
第十五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Dielectric In Electrostatic Field)
§15.1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15.2 电介质的极化 §15.3 D的高斯定律 §15.4 电容器及其电容 §15.5 电容器的能量
§15.1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电介质的特点:无自由电荷,不导电。 电场中置入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时的影响
定义 C Q 单位:法拉 F
U
电容只与几何因素和介质有关 固有的容电本领
【例1】求真空中孤立导体球的电容
解:设球带电为 Q
导体球电势 U Q
4 0 R
导体球电容 C Q
U
4 0 R
问题
欲得到 1F的电容, 孤立导体球的半径R
由孤立导体球电容公式知
R

1
4 0

9109 m
R3
4π 0r 2
(r (r

R) R)
q2r2
we

0E2
2


32π2
q2
0
R
6
32π2 0 r 4
(r R) (r R)
静电能:We
V wedV
0
we
4πr
2dr

大学物理实验4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4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I0
mr(g r2 ) 2 1
(4-12)
式中 m、r 分别为砝码的质量、塔轮半径,β1 为转动惯量仪空载时不连接砝码所作匀减速转动的角加速度,
β2 为转动惯量仪空载时连接砝码所作匀加速转动的角加速度。
同理,转动惯量仪加载试件后,设此时系统总的转动惯量为 I1,则
I1
mr(g r4 ) 4 3
M mghsin
若 θ 很小时(<5)近似有
M mgh
(4-1)
根据转动定律,该复摆满足
M I 其中 I 为该物体转动惯量。由式(4-1)和式(4-2)可得
2
(4-2) (4-3)
其中 2 mgh 。此方程说明该复摆在小角度下作简谐振动,该复摆振动周期为 I
图 4-1 复摆
T 2 I mgh
线通过定滑轮和砝码相连(如图 4-2 所示)。设转动惯量仪空载时
的转动惯量为 I0,称为本底转动惯量。如果不给该系统加外力矩, 使该系统在某一个初角速度的启动下转动,此时系统只受摩擦力矩
的作用,根据转动定律则有:
图 4-2 转动惯量测量仪
M I01
(4-8)
式中 I0 为本底转动惯量,M 为摩擦力矩,负号是因 M 的方向与外力矩的方向相反,β1 为角加速度,计算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转动惯量仪本底的转动惯量 I0
绕线塔轮半径 r =
m
次数
m1 = β1 (rad/s2)
kg β2 (rsd/s2)
1
2
3 平均值
m2 = β1 (rad/s2)
kg β2 (rsd/s2)
m3= β1 (rad/s2)
kg β2 (rsd/s2)
I0
I0

大学物理第四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第四章习题解答

l
v v
O
以杆、摆锤和地球为整体,该系统在 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选择最低点 为重力势能零点。若刚好能完成一次
m/
A
m
/
v v 2
圆周运动,则系统在最高点的角速度 为0。
/ / 11 / 2 2 m gl 3m gl / 2 = + 2m / gl m l + m l ω0 + 23 2 2
解:有心力对地心的力矩为零, 有心力对地心的力矩为零, 卫星 m 对地心 o 角动量守恒
v 2 h2 r r 1
h1 m
mv1r1 = mv2 r2
卫星与地球系统机械能守恒: 1 2 GmM 1 2 GmM mv1 − = mv2 − 2 r1 2 r2
24
v1
r1 = R + h1 , r2 = R + h2
0
6
−t / τ
d ( − )]
t
τ
= ω 0 [t
−t / τ 6 + τe ]0
= 9[6 + 2(e −6 / 2 - e 0 )] = 36.9 rad
∆θ N= = 5.87 (圈) 2π
N ≠ ∆θ
6
4 − 9:一飞轮由一直径为30cm,厚度为2cm的圆盘和两个直径都为10cm ,长为8cm的共轴圆柱体组成,设飞轮的密度为7.8 ×103 kg / m 3,求飞轮 对轴的转动惯量。
有两个力作用在一个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 4-1 有两个力作用在一个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 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 (1)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 )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 对轴的 一定是零 它们对轴 合力矩一定是 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一定是零; 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 (2)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 )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 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是 合力矩可能 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是零; 合力为零时 (3)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 )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合力矩也一定是 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4)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力矩为 (4)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力矩为 它们的合力也一定是零 合力也一定是 零时,它们的合力也一定是零。 对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对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只有 是正确的 只有(1)是正确的 (B) (1)(2)正确,(3)(4)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C) (1)(2)(3)都正确,(4)错误 都正确, 错误 都正确

大学物理学(第4版)

大学物理学(第4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三慧(1929—2012),男,教授,终生献身于清华大学物理教学。著有《大学物理学》(1~3版)、《大 学基础物理学》(1~2版)、《Qniversity Fundanental Physics》、《大学物理简程》;英译有《物理学基 础》。任《大学物理》编委和《物理通报》编委。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大学物理学(第4版)》有学习辅导用书——《大学物理学(第4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教材特色
教材特色
该套教材的主题风格是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准确流畅地叙述物理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物理问题, 深刻地挖掘物理思想,宣扬物理精神,其中也不乏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该书在讲述物理过程时,追求逻辑的严密 性,但也不乏灵活通俗的讲解。
大学物理学(第4版)
201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5 教材特色
07 作者简介
目录
06 获得荣誉
基本信息
《大学物理学(第4版)》是由张三慧编著,安宇、阮东、李岩松修订,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12月1日出 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物 理教材,也可以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或其他读者自学的参考书。
安宇,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99年开始空化气泡发光现象以及声空化的研究。 阮东,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研究领域:数学物理、量子物理、核结构理论。 李岩松,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量子信息与原子核结构的研究。

大学物理 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 4-2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

大学物理 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 4-2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

} ⇒ω
} ⇒θ
2、 M = Jα
F = ma
}⇒
17
m反映质点的平动惯性,J 反映刚体的转动惯性。 反映质点的平动惯性, 反映刚体的转动惯性。 反映质点的平动惯性
三 转动惯量
J 的计算方法 质量离散分布
J = ∑ ∆m r
j
2 j j
J = ∑ ∆m r = (∆m )r + (∆m2 )r + L+ (∆mN )r
质量为m,长为L的细棒绕其一端的 的细棒绕其一端的J 质量为 ,长为 的细棒绕其一端的
1 2 J c = mL 12
O1
O1’
L2 1 2 J = J c + m( ) = mL 2 3
d=L/2
O2 O2’
20
竿 子 长 些 还 是 短 些 较 安 全 ?
飞轮的质量为什么 大都分布于外轮缘? 大都分布于外轮缘?
(3) )
1 2 对M: T2 r − T1r = J α = M r α : 2
4、运动学: 运动学:
rα = a
(4) )
26
解以上四个联立方程式, 解以上四个联立方程式 可得
1 T2 ' ≠ T 、
原因: 原因:
' 1
' (1)若:T2 ' = T T2 ' r −T ' r = Jα v 1 1 FN v 1 T 1 ⇒ J = mr2 = 0 ⇒m = 0 2 m
21
例1(补充例题):一个转动惯量为2.5 kg⋅m2 、 (补充例题) 一个转动惯量为 ⋅ 例题 直径为60cm 的飞轮,正以 的飞轮,正以130 rad⋅s−1 的角速度旋转。 直径为 ⋅ 的角速度旋转。 现用闸瓦将其制动, 现用闸瓦将其制动 如果闸瓦对飞轮的正压力为 500 N, 闸瓦与飞轮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50。求: 闸瓦与飞轮之间的摩擦系数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气体分子动理论
姓名 孟凡笛 学号 102520011 专业 机电一体化 教学点 同济本部
一、选择题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可以:
(A) 保持压强和温度不变同时减小体积; (B) 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同时增大压强; (C) 保持体积不变同时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 保持温度不变同时增大体积降低压强。

( C )
2.设某理想气体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μ,玻尔兹曼常数为k ,则该气体的分子总数可以表示为: (A)
μ
k PV (B) V PT
μ (C) kT PV (D) kV PT
( B )
3.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1) 、(2)、(4). (B ) (1) 、(2)、(3). (C ) (2) 、(3)、(4). (D ) (1) 、(3)、(4).
( B ) 4.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v f ,则速率在1v ~2v 区间内的分子平均速率为: (A )

2
1
d v v v )v (vf (B )⎰2
1
d v v v )v (vf v
(C )⎰
⎰21
2
1d d v v v v v )v (f v
)v (vf (D )

⎰∞0
d d 2
1
v
)v (f v
)v (vf v v
( A )
5.两容积不等的容器内分别盛有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氦气和氮气,如果它们的温度和压强相同,则两气体
(A)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必相同; (B) 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必相同;
(C) 单位体积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必相同; (D) 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内能必相同。

( A )
6.摩尔数相同的氢气和氦气,如果它们的温度相同,则两气体:
(A) 内能必相等;
(B) 分子的平均动能必相同; (C)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必相同; (D) 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必相同。

( C )
7.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比为1:2的氧气和氦气(均视为理想气体)相混合,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
(A) 1 : 2 (B) 5 : 3 (C) 5 : 6 (D) 10 : 3
( A ) 8. 体积恒定时,一定量理想气体的温度升高,其分子的: (A) 平均碰撞次数将增大 (B) 平均碰撞次数将减小 (C) 平均自由程将增大 (D) 平均自由程将减小
( C )
二、填充题
1.设氢气在27︒C 时,每立方厘米内的分子数为12
104.2⨯个,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下面给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几种微分形式,指出它们各表示什么过程。

(1)T R )M /M (V P d d mol = 表示 过程; (2)T R )M /M (P V d d mol = 表示 过程; (3)0d d =+P V V P 表示 过程。

3.容积为10升的容器中储有10克的氧气。

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1
2s m 600-⋅=v ,
则此气体的温度 =T ;压强=P 。

5.现有两条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1)和(2),如图所示。

若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同一种气体处于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
;若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同一种温度下氢气和
气的速率分布。

6.在室温27︒C 下,1mol 氢气和1mol
1g 氢气和1g
氧气的内能比为
7
kT i
2
RT i
2
RT i M m 2
8.氮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分子平均碰撞次数为1
3s 1031-
⨯.,分子平均自由程为cm 1066
-⨯,若温度不变,气压降为0.1atm
9. 1mol 氢气在︒0C 时体积为22.4L ,当温度升高到273︒C 时,它的体积增大到44.8L 。

则氢气在此过程中熵变为 。

三、计算题
1.一容器内储有温度为27︒C 、压强为1atm 的氧气。

试求: (1)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数; (2)氧气的密度;
(3)氧分子的质量; (4)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解:(1)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
31523
5
1092.2)4715.273(1038.110013.1--⨯=+⨯⨯⨯==m kT p n (2)氧气的密度35
/88.0)
4715.273(
31.810013.1032.0-=+⨯⨯⨯==m kg RT Mp ρ
(3)氧分子的质量kg RT Mpv m 88.0)
4715.273(31.81
10013.1032.05=+⨯⨯⨯⨯==
(4)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kT 2323107105.662)4715.273(1038.12
3
23--⨯=+⨯⨯⨯==
ε 2.16g 氧气(视为理想气体),温度为27C o
,试求: (1)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3) 气体的内能。

解:(1)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kT 2323103105.621)2715.273(1038.12
3
23--⨯=+⨯⨯⨯==
ε (2)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J kT kT i 2323105175.1035)2715.273(1038.12
5
252--⨯=+⨯⨯⨯== (3)气体的内能 J RT i M m E 808125.3117)2715.273(31.82
5
032.0016.020=+⨯⨯⨯=⋅=
3.体积为3
3
100.2m -⨯的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其内能为J 2
1075.6⨯。

(1)试求气体的压强;
(2)若分子总数为22
104.5⨯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气体的温度。

解:(1)气体的压强
Pa V E V
RT
RT i E V RT M m p 3
3
200
1013510
251075.62522
⨯=⨯⨯⨯⨯==⋅==- (2)气体的温度k nk P T 4.18115910
38.1104.51013523223
=⨯⨯⨯⨯==-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kT 18231075.34.1811591038.12
3
23--⨯=⨯⨯⨯==
ε 4. 在容积为30L 的容器内储有2
100.2-⨯Kg 的气体,其压强为4
10065.5⨯Pa 。

试求气体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平均速率以及方均根速率。

5.有N 个气体分子,其速率分布如图所示。

当02v v
(1)求常数a ;
(2)求速率在05.1v ~00.2v 之间的分子数; (3)求分子的平均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