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学基础教案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一讲社会体育概论
1.备教材,详尽了解该节课所涉及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制作课件、教案。
2.备学情,提前从该班级辅导员处了解该班级学生的学识程度、基础以及普通话掌握水平,学风状况,班级纪律等。
3.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合该节课知识讲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学习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社会体育设施可分为公共体育设施、单位体育设施和商业体育设施三大类型。
社会体育的特点:
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闲暇性与自主性;多样性与灵活性;公益性与社会性;时代性与永恒性;民族性与世界性。
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结构
我国现行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组织机构包括体育行政部门、群众组织、体育社会团体和基层体育组织,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组织系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举例法
多媒体教学法
课程思政
知识点:社会体育的概念以及国家社会对体育的重视。
思政元素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改革,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同学们在课余学习以及生活中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课后总结
本节课为2022级休闲体育1班第一节课程,总体来讲学生课堂参与较为积极,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学效果较好,只是网课原因,个别学生由于网络问题中途出现掉出课堂问题,课后也进行了处理。
教学难点
通过对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和机构的学习深入分析造成社会体育整体特点的原因。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学情分析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第一次课,教师进行自我介绍,给予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知识的信心。
社会体育学导论教学教案
社会体育学导论教学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社会体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体育学的发展和研究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知识,理解社会体育的意义和影响,并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社会体育研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体育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2. 掌握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社会体育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 理解社会体育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并能够评估社会体育政策和实践的效果;4. 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社会体育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社会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社会体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3. 社会体育的意义和影响;4. 社会体育政策和实践;5. 社会体育问题的研究和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 讨论: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促进思维碰撞;3. 实践: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和实践深入研究和思考。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等;2. 课堂测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测试;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社会体育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4.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选用1. 主教材:《社会体育学导论》;2. 辅助教材:《社会体育学案例分析》、《体育与社会》等。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王五. 社会体育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2. 李四. 社会体育学理论与实践.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5.3. 小明, 赵六. 体育与社会: 互动与关切. 人民出版社, 2018.以上为《社会体育学导论教学教案》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体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社会学教案
Athletics sociology 体育社会学教案教师:刘*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授课周数:18周授课时数:36学时授课次数:18次授课年级:社会体育专业2008级授课班级:07、08班授课地点:四教507室体育社会学教案讲授内容绪言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百科》认为:“体育社会学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会行为、关系和作用。
包括系统内的和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日本学者菅原礼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观点研究体育事实及体育有关的问题,力图使体育合理化的科学。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科学。
从某种角度或侧重观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观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二、性质: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
因为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
同时又是体育的基础学科。
因为它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然而,体育社会学毕竟不是社会学和科学的简单重叠,它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群。
研究和揭示利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身体、心理和运动水平及社会影响关系的规律。
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
体育法学、美学等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也是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等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领域明显不同。
三、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于每个人。
初中体育教学入门教案
以下是一个适合初学者的初中体育教学教案,主要围绕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展开。
教案名称:初中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教学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体育的重要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营养等。
2. 基本运动技能:跑步、跳远、投掷、篮球、足球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益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经历。
二、体育知识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营养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基本运动技能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跑步、跳远、投掷等基本运动技能,讲解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团队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比赛,如接力跑、拔河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2. 学生积极参与,互相鼓励,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跑步、跳远、投掷等基本运动技能,教师点评。
二、篮球教学(10分钟)1. 教师示范篮球基本动作,如运球、传球、投篮等,讲解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三、足球教学(10分钟)1. 教师示范足球基本动作,如带球、传球、射门等,讲解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团队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和足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2. 学生积极参与,互相鼓励,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四章 社会体育产业
第四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社会体育产业学时分配:3学时、实践1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体育产业的结构,理解社会体育产业概念,了解我国社会体育市场概况,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调查某市、区社会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现状(上交调查报告:目的、范围、时间、地点、过程、结论)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社会体育产业授课时数:理论课3学时实践1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与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实践(调查报告)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产业的结构,理解社会体育产业概念,了解我国社会体育市场概况,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调查某市、区社会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现状(上交调查报告:目的、范围、时间、地点、过程、结论)教学重点:社会体育产业概念、社会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学难点:社会体育市场经营与开发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产业、体育产业与社会体育产业一、产业的概念产业是由国民经济中具有同一性质,承担一定社会经济功能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活动单元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社会影响的组织结构体系。
构成产业的三个规定性:1、产业构成的规模规定性。
一个企业单位不一定构成产业,多个企业单位也不一定构成产业。
构成产业的企业数量、产出量等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2、产业构成的职业化规定性。
产业形成时,在社会各行业中,已经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产业活动的职业人员;3、产业构成的社会功能规定性。
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一定角色,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二、产业的形成产业形成是指某些生产活动或某些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育和集合,逐步成型进而构成产业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它包括产业萌芽和产业形成两个阶段。
产业萌芽和产业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产业的形成:1、该产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2、专门化的从业人员,即有专门的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并且形成群体;3、该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承担着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功能;4、有专门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并由此而形成具有特性的产品。
(完整版)5社会体育导论教学教案
第一讲:绪论、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体育需求的因素:劳动构成的知识分子化、余暇工作时间普遍延长、文明病的蔓延、人口构成的老龄化。
体育观念的变化:政府的体育行为、重视场地建设、设立体育节、体育市场迅速扩大。
(二)我国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课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竞技体坛的节节后退是不是体育界的失误?绝对不是,而是社会心里压力下的政府行为。
30多年来,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减少对体育的总投入,但对业余体协的补贴在逐年减少。
群众体育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把我国群众体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投资形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体育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体育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体育场馆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此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三)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过去的体育理论从未涉及到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体育人口、社区体育、康复体育、残疾体育等,因此必须对这一领域给于理论支持才能推动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
现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加强和重视对大众体育的研究,多次国际体育运动生物学科报告会,主题多是讨论或涉及大众体育。
欧洲共同体议会举行的讲座多是关于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的身体能力。
世界大众体育大会已经举行多届。
为了让我国在社会体育方面具有更多的国际共同语言,非常有必要加强社会体育领域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四)培养体育人才赋予的任务一直以来,我国体育院系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培养师资,过去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培养社会体育方面的人才,而近十余年来,由于社会体育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工作开始受到关注。
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研究对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范畴。
体育社会学教案
二、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一)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是一门建立较晚的学科。
长期以来各体育院校不开设这门课程。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体育科学体系的重建也推动了体育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
(二)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8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创体育社会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先是由一批中老年学者林启武、轲犁、蔡俊伍、牛兴华、顾渊彦等人积极倡导,并译介了国外的学科发展情况,一批中青年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国内外的各种体育现象(三)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一)1989年起,先后有5本《体育社会学》教材和专著问世,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1987年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先后二次召开体育社会学的学术研讨会,就学科建设、研究方法、队伍组织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994年中国社会学会在福州成立了体育社会学分委员会。
自80年代以来,体育社会学在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体育改革、体育娱乐理论、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社区和区域性体育、体育群体、体育社会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1997年,亚洲体育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较广泛的国际交流,在此期间,中国学者熊斗寅、刘德佩、卢元镇、吕树庭等人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以及欧洲讲学,向国外介绍了中国体育社会学的进展受到了外国同行的重视。
第三节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自80年代以来,体育社会学在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体育改革、体育娱乐理论、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社区和区域性体育、体育群体、体育社会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一、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六七十年代后,随着体育从主要是学校的教育活动转向社会,成为一项大规模的社会文化活动,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评价它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
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在学校体育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阐发,体育社会学则从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现代化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是国内外体育社会学界热衷阐发的一个主题。
初中体育常识教案
初中体育常识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2.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3.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 运动营养与健康5. 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提高体育素养。
2. 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认识运动对身体发育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能力,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4. 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营养与健康,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5. 让学生熟悉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提高体育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育基础知识、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与健康、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与健康、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
2.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体育基础知识:讲解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目的和意义、体育对人体的好处等。
2.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介绍运动对身体的各个系统的影响,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
3.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4. 运动营养与健康:介绍运动营养的基本知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搭配饮食。
5. 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讲解一些常见的体育比赛规则,如篮球、足球、田径等,以及裁判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部分(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如何科学饮食等。
2.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正确的方法,纠正错误的观念。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运动营养和运动损伤方面的资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大学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社会体育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3. 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
2. 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多媒体展示社会体育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社会体育?它与竞技体育有什么区别?二、讲授新课1. 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社会体育的定义:以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大众为参与对象的一种体育活动。
- 社会体育的特征:普及性、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公益性。
2. 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以狩猎、耕作为主的劳动活动。
- 近现代社会:体育活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健身、休闲、娱乐等。
- 现代社会:社会体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3. 社会体育的重要意义- 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际交往。
- 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国家体育水平。
三、课堂讨论1.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
2. 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对社会体育的理解。
2. 提问: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二、讲授新课1. 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表现- 全民健身运动: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全民参与体育锻炼。
- 社区体育: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 学校体育:以学校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 企事业单位体育:以提高员工身心健康为目标,开展体育活动。
2. 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国民体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大学社区体育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大学社区体育课程课程名称:大学社区体育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45分钟年级: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2. 各种体育运动的锻炼方法3. 运动安全常识教学资源:1. 体育场地和设施2. 体育器材3. 教学课件和资料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课堂常规:整队集合,点名报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讲解和示范:教师讲解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示范各种体育运动的锻炼方法。
2.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练习,如跑步、跳绳、投篮、踢足球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如接力赛跑、篮球比赛等。
三、提高部分(10分钟)1. 讲解和示范:教师讲解运动安全常识,示范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
2.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运动安全练习,如正确的跑步姿势、跳绳方法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如安全接力赛跑、跳绳比赛等。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放松活动:学生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轻松跳绳等。
3. 回收器材:学生帮助教师回收器材,整理场地。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运动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
新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体育社会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它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育社会问题及不同的体育形态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主要包括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体育社会学的性质、对象与领域;体育运动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体育的社会控制;体育社会化;体育群体;体育与生活方式;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宗教;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并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现代体育特征进行分析。
本课程的重点体育与社会结构;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宗教;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课程编码: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 本科学时学分: 36学时 2学分 编写单位: 铜仁学院体育系 编 写 人: 宁丽娟 审 定 人: 王萍 编写时间: 2012 年6月本课程的难点体育与社会结构;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体育与文化;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教学,将静止的结构通过动画显示,系统地连贯地反映社会体育的各种现象,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此外,充分开发社会体育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体育实践,并聘请校外体育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现场教学演示,多渠道拓展学生的实践学习。
5、考核方式本科目是考试课按照学院有关规定,凡缺课(旷课、因事、因病)达1/3课时者,不得参加该科考试。
社会体育学基础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节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概况四、国外大众体育简介
教学目标
社会体育的产生于发展
教学重点
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
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五阶段
(一)创业阶段(1949-1957)
(二)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抓好硬件、软件建设是发展社会体育的一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基础工程,是优化社会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硬件:指体育场、馆、游泳池等各种体育设施的建设,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志。
软件:指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各种法规制度。在多年社会体育工作的基础上,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体育的法规制度。
五、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一)管理途径
社会体育的主要管理对象:职业人群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等
社会体育的管理形态:职工体育、城市社区体育、农村体育、俱乐部体育、家庭体育等
(二)体育途径
强身健体的途径:统称身体锻炼,包括现代体育的方法和中国传统的健身养生方法。
休闲娱乐的途径:包括休闲体育、身体娱乐、社交体育、自然体育、极限运动等
12、国外大众体育的经验教训。
13、社会体育的发展战略研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二)对社会体育学科发展的期望
我们希望能在现有社会体育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提高,建立起社会体育学科群。
我们希望这门课程能成为体院本、专科学生和部分研究生的必修课程,社会体育专业能成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系的主干专业。
3、影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各种社会学因素。
《社会体育》绪论教案
[授课时数:1课时]绪论一、建立《社会体育》的社会实践和理论需求任何一种理论、一门学科的出现,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是人类某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
《社会体育》也是这样,它有着深厚的、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兴起的大众体育热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体育出现的深刻变化,以及"以人为本"观念的全面确立,为《社会体育》的建立提供了极其良好的社会条件。
(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引起了人口构成的老龄化、劳动构成的知识分子化、膳食构成的高营养化和消费结构的社会服务化,以及疾病构成的文明病化,使大众体育迅速崛起。
大众体育与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和向正规化方向发展的学校体育,呈三足鼎立之势,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特点:平民化、普及化和科学化等。
(二)我国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把我国群众体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投资形式,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
但我国开展群众体育的经济条件还相当薄弱,开展群众体育的思想认识正在逐步转变和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体育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体育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大有改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全民健身运动正在为现代化的建设者塑造着强壮的体魄;体育场馆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已经逐步形成;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在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我国的群众体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中国群众体育是当今世界大众体育的组成部分。
体育社会学教案
体育社会学教案(一)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二)体育社会学的概念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三、体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四、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一)学科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二)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三)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至今)五、中国体育社会学最新发展(一)体育社会学功能的研究(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三)关于休闲娱乐的研究(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六、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课时:2课时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社会现象 2、教学重点: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3、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4、教学过程:第一节:体育社会现象的概述一、社会现象概述二、体验社会现象概述第二节: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一、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二、体验社会现象的复杂化第三节: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一、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命题一(一)体育服从社会大系统,并为社会大系统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二)体育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三)体育内部各领域也必须实现协调发展二、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命题二(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体育文化的地位不断攀升(二)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文化交流(三)要实现体育文化的双向交流(四)当代中国体育将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发展三、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命题三(一)体育是社会的缩影(二)体育是社会的焦点(三)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弊端也会像瘟疫一样在体育中蔓延(四)体育对社会的折射是能动的四、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命题四 (一)体育观念的与时俱进 (二)体育功效的与时俱进 (三)体育方法的与时俱进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课时:2课时 1、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体育中的分层、流动与控制 2、教学重点: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 3、教学难点: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4、教学过程:第一节: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一、社会分层概述(一)社会分层含义(二)社会分层标准二、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一)社会分层与体育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二)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现象第二节: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一、社会流动理论二、体育社会流动方式(一)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二)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三)体育的职业流动第三节: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一、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一)合法性控制(正式控制或硬控制)(二)合理性控制(非正式控制或软控制)二、体育的社会控制作用(一)减少人类的攻击性行为(二)充当人类社会的安全阀(三)对国际争端的缓解作用(四)对社会犯罪的抑制作用三、体育社会控制的机构(一)体育的行政机构(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三)体育的社会团体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课时:4课时1、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体育运动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2、教学重点:体育运动与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互动3、教学难点: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的互动及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教学过程:第一节:体育运动与经济的互动一、体育运动必须适应生产方式(一)生产力变革引起生产方式变化和劳动结构的变化(二)生产力变革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在身体部位和性质上都发生变化二、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运动的制约三、经济结构变革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一)所有制结构转变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二)产业结构调整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四、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二)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三)体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二节:体育运动与政治的互动一、体育与国内政治(一)政治的需要制约体育的目的和性质(二)政治制度规定着体育制度的类型(三)政治思想意识制约体育的价值观念(四)体育可以提高国家的地位,表现国家的软实力(五)体育能够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二、体育运动与国际政治(一)体育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增进国家友谊(二)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特殊的外交场合和手段三、政治家与体育运动(一)政治家对体育运动的推动作用(二)政治家运用体育运动展示活力和亲民形象(三)政治家的爱好可对某个体育活动项目产生重要影响四、体育对政治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体育的大型节事活动为一些政治家制造事端创造了条件(二)过分的政治介入毒害了体育的机体(三)过度的政治干预加大了体育的经济代价和政治资本(四)体育运动也会沦为强权政治的工具第三节:人口结构中的体育运动一、人口数量与体育运动(一)现代人口的骤增(二)人口数量的控制(三)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二、人口质量与体育运动(一)人口质量的评价(二)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三)人口的健康水平对体育的影响三、人口分布与体育运动(一)人口分布的一般概述(二)人口分布与体育的关系四、人口结构与体育运动(一)人口的性别结构(二)人口的年龄结构(三)人口的结构与体育的关系第四节: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体育运动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一)个性的概念(二)体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三)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体育因素(四)体育中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方法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一)素质(二)素质教育三、身体素质教育与体育素质教育(一)身体素质的概念(二)身体素质教育被忽视的原因(三)忽视身体教育的后果(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提高体育教育地位的契机(五)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第五节:体育运动一科学技术的互动一、科学技术作用于体育的机制(一)科学技术对体育器物层次上的作用(二)科学对体育制度层次上的作用(三)科学作用于体育的价值观念层次二、体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一)体育实践是检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二)体育科学是重要的科学门类之一(三)运动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三、科学技术作用于体育的社会条件(一)功能与结构(二)政策第六节:大众传媒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一、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正面影响(一)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二)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三)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活动的传播加快,社会覆盖面积加大(四)大众传播媒介为体育树立形象(五)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体育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六)体育活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吸引社会注意力(七)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二、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一)大众传播媒介推崇锦标主义(二)大众传播媒介使部分观众远离体育参与(三)体育传播中的性别歧视(四)体育传播对体育暴力的追逐影响社会安定(五)体育传播商业化对体育比赛的反客为主第四章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课时:2课时1、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社会中的体育文化2、教学重点:对体育文化的理解3、教学难点: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4、教学过程:第一节:文化的一般概述一、文化的概念二、文化的结构第二节:文化的要素与特性一、文化的要素(一)语言与符号(二)规范(三)价值观二、文化的特征(一)文化的多样性(二)文化的统一性(三)文化的共有性(四)文化的发展性三、中国文化的特征(一)统一性(二)连续性(三)非宗教性(人文精神)(四)泛道德性(五)中庸和平(六)乡土情谊第三节:体育文化概述一、体育文化的概念二、体育文化的形态(一)现代育文化形态(二)前体育文化形态(三)过渡期体育文化形态三、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第四节: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一、作为社会文化的体育运动二、体育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一)体育文化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肢体的健全完善过程和超生物经验的传递交流过程(二)体育文化的产生是一种社会需要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社会教育体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的基本知识,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及意义2. 社会体育项目介绍及基本技能3.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2. 社会体育知识讲解3. 社会体育项目技能教学4.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5. 总结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3. 实践法4. 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的基本知识,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及意义2. 社会体育项目介绍及基本技能3.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体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体育的意义。
(2)提问:你们平时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2. 社会体育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及意义,强调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2)举例说明社会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3. 社会体育项目技能教学(1)以篮球为例,讲解篮球的基本技能,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学,分组练习。
4.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1)讲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如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体育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2. 演示法:示范篮球的基本技能。
3. 实践法:分组练习篮球技能。
4. 案例分析法:通过篮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二讲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上节课学习了解了我国社会体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管理体制与结构,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具体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体育活动到底有哪些呢?
这些运动项目或者体育活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社会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的特点和内容。
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关于具体的社会体育活动的总体内容和特点。
3.推进新课
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
我国社会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三大类:
①健身体育;
②健美体育;
③娱乐体育。
1健身体育
体育健身体育亦称体育锻炼,它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2健美体育
健美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塑造体形,形成优美的姿势和动作,从而达到人体日臻完美的一种综合性体育活动。
第二讲
授课时间:2022年10月8日1.2节
授课题目
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了解具体社会体育活动的整体特点和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图片、教师讲解和举例子等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纷杂知识的学习能力。
素质目标:在了解我国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之后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社会民情和总体体育环境。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具体到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社会体育活动的总体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进行总结记忆。
三、简单介绍下节课将学内容,宣布下课。
学情分析:
本课程针对学生为2022级高职一年级新生,该阶段学生对高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处于适应阶段,所以需要让学生快速的适应高职知识体系及教学方法,在此之中学习本节课知识。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审核签字
3娱乐体育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运动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运动一、教学背景大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掌握一些基础的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和说出几种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和动作,如:站姿、跳跃、踏步等。
3. 情感目标提高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意识,锻炼幼儿的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并且详细说明每种运动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2. 运动示范教师现场进行相关运动技能的示范,由于幼儿们的身体活动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每次示范的时间要控制在5-8分钟以内,不超过10分钟。
3. 协同运动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协同运动,如:游戏跑、小跳板等。
这种方式更容易使幼儿兴趣高涨,也可以提高幼儿们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4. 创造性运动创造性运动是幼儿认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练习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组合,让幼儿感受运动的乐趣。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通过游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采用示范、模仿、协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结束后,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幼儿在运动中的注意力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得出教学效果评估。
此外,也可以和家长进行反馈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运动意识和习惯。
六、教学点拨1. 身体状况预检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进行幼儿的身体状况预检查,以确定幼儿是否适合参与此次体育活动。
2. 适度控制运动强度幼儿的运动能力和体质较弱,需要适度控制运动强度。
一旦幼儿出现疲劳和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
3. 安全教育运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他们如何正确规范地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自己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1课时
本学期第 2 课时
本学期第 3 课时
本学期第 4 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 5 课时
本学期第 6 课时
本学期第7 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8 课时
叮叮小文库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9 课时
本学期第12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13 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10 课时
叮叮小文库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 本学期第1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