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3、联系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际国内的发展变化,思考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国际背景:1、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咄咄逼人的态势做出针锋相对的斗争。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东方华约集团在军事上对峙。
3、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激烈竞争。
4、新中国恢复了国民经济,人民政权十分巩固,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新中国朝气蓬勃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
5、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民族解放潮流汹涌澎湃,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断崩溃。
西方支配东方的格局严重动摇。
总之从国际形势看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利的。
国内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系。
2、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得解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条件。
农村不实行合作化和集体化,新的剥削阶级又会重新产生。
小农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
3、新中国保护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同时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劳动者和资方的矛盾凸显,民族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也凸显,改造是必须的。
4、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启动,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配套的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已经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必然是走向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6、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等先进的中国领导人省时度势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问题,解决中国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
历史背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
•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 界历史进一步发展旳成果。 一方面,落后国 家跳跃性发展旳可能起源于文明旳相互借鉴和 效仿。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往旳不足, 使每个民族都在走着自己孤立旳发展道路。文 明旳发明在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旳,因而尽 管人们每天都在重新发明和发觉,但创新往往 是反复别人已经走过旳艰苦之路。
• 另一方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同两 极性旳世界分工亲密有关。两极性旳世界分工 也是世界历史旳产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 系发展旳直接成果。虽然资本主义旳发展使世 界日益走向整体化,但各个民族或国家旳发展 在整体化旳过程中往往体现出不平衡性。各民 族之间旳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种民族旳生产力、 分工和内部交往旳发展程度。
• 近当代中国历史发展旳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自 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旳 社会,民族灭亡旳危险促使许多有志之士向西 方谋求真理,幻想经过资本主义旳发展来富强 中国。但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旳发展刚刚开始 起步时,世界上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 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 具有了特殊主要旳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 竭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旳发展,以确保它旳投 资场合和对落后国家旳掠夺。
• 世界性旳交往和竞争,不但使文明旳成果得以 普遍交流,而且也使各个民族或国家能够在科 学技术、经济生产、甚至政治制度上,直接借 鉴已经有旳文明成果,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旳发 展方式。这么,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跳跃性 发展就成为历史旳一种常规和普遍旳现象。防 止反复和少走弯路正是后起国家能够不久赶上 和超出先进国家旳根本原因。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世界形势二十世纪50年代的世界形势是这样的: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危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局部战争演化为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初一革命的边缘,因此毛主席无可辩驳的说明中国只有选择社会主义而别无选择。
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现状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
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
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在建国初期,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后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战斗,最终选择了上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的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必然性。
第一,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就决定了它具有两面性。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这就使其具有了较强的革命性。
但是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引进外国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
这又使其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那么发展资本主义必然遭到巨大的挫折甚至失败。
第二,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了理论基础,确立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的纲领,表明了其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方向。
因为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最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那么他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必将使是中国求发展的最佳道路。
这也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尽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广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峙,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得政策,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
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恫吓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我们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援。
向苏联学习借鉴更为现实。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都将是必然。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评析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评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意识到了在中国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救命稻草。
因此,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想要使社会主义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就要了解中国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即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想要使中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正确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本文分别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背景、经济动因及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标签:中国;社会主义;必然性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背景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国已有近百的历史。
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及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是中国放弃资本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主要缘由。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人民政府出现在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导致了这种结果的产生,这种结果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凭着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意志、能力、理想与信念,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领导中国人民前进,并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
正如吉尔伯特·罗兹曼所说:“消除分裂并建立起强大而整齐划一的中央政府,这是一种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传统之中的民心所向”,“这种民心所向一旦变成现实,它就具备自身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1〕起初一些国内外人们怀疑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但在建国后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使他们不能不表示钦佩。
犹如学者詹于虹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用事实证明了‘打天下并不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
”〔2〕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其雷厉风行的“三反”运动,宣告其对党自身建设的重视,并表明党惩治腐败的决心。
种种事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经得起考验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它有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治国安邦的能力;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威望及其执政能力是分不开的。
中国为何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为何在50年代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要解释中国为什么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起,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生产关系先后建立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后是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础应该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但回顾历史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并不发达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呈现在我们面前,难道真的是历史性的错误吗?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在1945年-1949年四年国共内战期间,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选择了共产党呢?到底是哪些中国人选择了支持共产党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在1949年10月1日前的中国社会现状吧。
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
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
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
中国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大约占百分之八十,大约有3.6亿,是当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
农民的内部又有富农、地主一起共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十左右,大约三千六百万。
中农在中国农村人口中约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大约七千多万。
中国的贫农,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大约两亿五千万。
贫农是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的广大的农民群众,实际上是已经破产和将要破产的农民。
而当时两党的政策方针又有什么区别呢?国民党作为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当时的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这个在中国大陆现在很少报道,我也不知道。
17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17.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从而在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必要性: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重要的和唯一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技术来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建设强大的国防,才能彻底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二、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原料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无法有力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个体农户农业生产力十分低下,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不仅如此,在当时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可能性:第一、我们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国为什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个根本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释:不是某些人或某个党派的主观意愿,而是世界历史的文明借鉴和两极分工,才使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义无反顾地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形势与现状: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危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局部战争演化为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处于革命的边缘。
当时中国面对三条道路:封建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首先我国艰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所以一定要摒弃封建主义。
其次鉴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带有毛主席的个人想法,凡是资本主义的要坚决反对。
再次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十分认同的,而且当时苏联走社会主义路线成果显著,军事经济力量强大,因此中国无可辩驳的选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从而在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然性。
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就已经确定的奋斗目标。
基于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而当时中国之所以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着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得以确立并不断加强,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在经济上,国营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成为支持国家财政,稳定经济的主要力量,财政经济工作高度统一,在帝国主义对对我封锁的情况下,民族资本由于向外发展的渠道被阻断,更加重了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的依赖,这是我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三、国民经济恢复后,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但在实现工业化的工程中碰到的一些新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来解决。
由此可见,我党确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工业化的要求,加快工业化进程,能够集中全国力量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工业化建设。
四、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尽早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恫吓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苏联和其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给予我们国际上的援助和支持,帮助我国恢复经济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从发展情况上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国家却充满勃勃生机,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对我国具有重大榜样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恢复以后确立的社会主义道路,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及实现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面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必然选择,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米燕(外文学院12级英语系,201211101901)摘要: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文:(一)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历史发展看,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个国家、⼀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平同志指出:“⼈们提出这样⼀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泽东思想,⾛⾃⼰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命搞成功了。
”这⼀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战争以后,中国⾛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和解放,他们向西⽅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孙中⼭领导的⾟亥⾰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不通。
⼀⽅⾯,封建主义不愿意⾛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帝国主义势⼒不允许中国⾛资本主义道路。
⽑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如⽑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中国的⽬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一、历史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的过渡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不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要它不变,就要使事物停止不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因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共产党领导者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有系统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完全胜利,宪法总结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的经验,对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作出了一些明确、具体的规定。
因此,在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得到了全面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与此同时,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全面确立。
所以,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
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设: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里,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有到无”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自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足以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脱离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
2.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脱离群众,通过依靠光绪--一个没有实权的封建君主来进行改良,并幻想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同情和支持,这些因素决定了其不可能成功。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比起前几次运动,自然有它的进步性;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以及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辛亥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恰好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因为:一方面,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可见,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打倒压迫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推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中国人民自己作出的选择,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正确性
题目: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摘要: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经实践证明,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优越性,使得中国能一步步发展强大直至今天。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正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是基于当时国情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经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已确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而在此时,我国领导者在了解现实情况后,充分考虑了实施的可能性,选择在此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选择的原因有四点。
首先,我国当时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经比较强大,且发展较为迅速。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有80%是官僚资本,政府没收这些巨额资产,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还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为了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都产生了相互协作的内在要求。
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合作,也能提高产量。
实际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协的增产效果总体上更显著。
此外,建国之初,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络,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最后,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而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经实践证明,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优越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一、历史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的过渡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不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要它不变,就要使事物停止不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因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共产党领导者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有系统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完全胜利,宪法总结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的经验,对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作出了一些明确、具体的规定。
因此,在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得到了全面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与此同时,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全面确立。
所以,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
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设: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里,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有到无”的问题。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摘要: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期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其中有一定的必然性。
当时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危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局部战争演化为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处于革命的边缘,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内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并且对后代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字:20世纪社会主义必然意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落后国家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来源于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交往的局限性,使每个民族都在走着自己孤立的发展道路。
文明的创造在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因而尽管人们每天都在重新发明和发现,但创新往往是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艰辛之路。
世界性的交往和竞争,不但使文明的成果得以普遍交流,而且也使各个民族或国家可以在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甚至政治制度上,直接借鉴已有的文明成果,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方式。
这样,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跳跃性发展就成为历史的一个常规和普遍的现象。
避免重复和少走弯路正是后起国家能够很快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同两极性的世界分工密切相关。
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也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发展的直接结果。
虽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日益走向整体化,但各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在整体化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平衡性。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对落后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从而造成了世界性的两极分化,使落后国家依附于先进国家,使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
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为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必要性。
由于在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落后国家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富强自己,这就促使它们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发展自己。
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时历史发展的必然
时代背景 政治上 经济上
时代背景 国内:20世纪50年代,国共战争进入到最 后阶段,国民党军队和政权步步溃败,国 民党颓势显见,解放军秋风扫落叶,从北 往南扫下,从西南往西北挺近;各反动力 量加紧屠杀和销毁证据,时刻准备破坏即 将要回归人民的财产;各帝国主义强化对 中共的敌对,多方阻挠新中国成立;很多 中间力量开始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文 化、资金上都给予很大帮助。
时代背景
国际: 冷战开始,北约、华约形成,社会主义浪潮在全世 界兴起,东西方形成对立,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独立浪潮。
政治上
通过“三反”、“五反”,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 化。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结束无产阶级的领导,社会主义倾 向日益明显;土改后,农民更加拥护共产党,工农联盟出 现了非常好的局面,党在实践中已形成了工人阶级的领导 地位,具备了进行重大社会变革的阶级基础。
经济上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努力,国民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和 初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对工商业进行初步改造,国营经济 已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为我们党有计划的开展 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准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同时,随着工 业国家化目标的提出,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已经难以满足 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城市私营企业的生产效益普遍比 国营企业差,生产难以为继。当时只有通过技术和生产关 系的变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工农业生 产的发展。
浅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浅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摘要:20世纪对人类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了对世界瓜分的狂潮。
纵观中国近代史以来,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情况,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重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力量也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适合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帮助中国重新崛起。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正文:(一)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发展史中国步入近代以来,一直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经济政治都不能独立,从鸦片战争之后,就不断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中国的近代来看,中国从1840年国门被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华民族的命运陷入低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自强,洋务自强是建立在中国万事皆西人之上,唯独制器不行。
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革方式,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科学发展,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个时候,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提出中国不是器物层面不如人,是制度方面不如人,戊戌变法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但戊戌变法倾向的是君主立宪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曾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的孙中山意识到,封建制度是救不了中国的,必须用革命推翻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统治。
此后,民主、革命深入人心,人民都希望这一番新的气象能给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带来一丝生机。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改造既不是毛泽东 的“心血来潮”,也不是“靠行政命令”实现的。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决定。毛泽 东在改造前反复讲,不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 绝不轻易谈改造。 第二,农民和手工业者虽然存在着走个体经济和集体 经济的两种积极性,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着过高估 计群众合作化积极性的问题,但当时人民跟共产党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已占主导地位。过渡时期总路 线经过全民公开讨论,得到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普 遍赞成,最后用宪法加以确立,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 同心愿。
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因此,可以认为,在几亿人口的中 国实现社会主义转变,尽管行政因 素不可缺少,但这种因素一旦为亿 万人民所接受,它就是一次群众性 的历史驱动力,而不能说是某位领 袖或某个政党的意志强加的。
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问题
毋庸讳言,三大改造确如党的十一届六 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评,存在着“要求 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 于简单划一”等缺陷。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具有中国特色。
(2)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1)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具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具有中国特色
如何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农业 国,实现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 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没有教条地 照搬马列经典和机械地抄袭苏联模式, 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 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实现中国革命两步 走的结合点,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完成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Fra bibliotek政治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
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
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
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
”二、正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
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上述认识,还是十分传统的,是不全面的、肤浅的。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对其优越性必将会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正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基于以下前提:1、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因此,对其优越性的理解我们不可能是“先知先觉”,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2、衡量和比较哪一个社会制度优越,决不能离开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片面地从现有的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而应当主要看它是不是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
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远远无法比拟的。
虽然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各自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不同所造成的,决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是由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所决定的。
3、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
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几十年的历史。
所以,相比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目前还不完善,还不充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我们不能拿拥有几百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来比拟和衡量只有几十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
4、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从来不会是历史的瞬间,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
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要基于上述前提,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乃至挫折就会有客观、公正地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及其优越性就不会产生信仰危机。
三、正视伟大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
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
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
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
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
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
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
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
”这就是一代伟人向世人昭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我们说,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利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在一段时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实践。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坚持全面改革和开放的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历时70年,跨越两个百年、两个千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