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典型例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例题+习题

第1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典型例题例1.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它相对的棱(3组,每组4条)的长度相等,那么长方体的棱长和等于长、宽、高的4倍.解:(8+6+4)×4=18×4=72(厘米)答:它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例2.用一根4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每条边应该是多少厘米?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它的12条棱长都相等,把48厘米平均分成12份,每份就是一条棱的长度.解:48÷12=4(厘米)答:这个框架的每条边应该是4厘米.例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分析:题目要求至少要多少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拼成的棱长应尽量小,所以应该考虑棱长为2的立方体,体积是8立方厘米,所以要8个.解:2×2×2=8(个)答: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例4.将下面的硬纸板按照虚线折成一个立方体,哪个面与哪个面相对?分析: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带有标号的面7与10,面8与11,面9与12是相对的面.例5.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面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出每个对面上的数字是几?分析:正方体有6个面,每一个面有一个相对的面,而与其余四个面相邻.解题时我们如果抓住这一特征,确定某一个面与哪四个面相邻,于是就不难判断出这一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几了.即排除包括自己在内的五个数字,剩下的就是与某一面相对的面上数字了.先以“3”为例:从上面左图可以看出,“3”面与“2”面、“1”面相邻;从中图可以看出.“3”面又与“4”面、“5”面相邻.这就是说,“3”面与“1”面、“2”面、“4”面和“5”面这四个面相邻.那么,就可以很快知道,“3”面与“6”面相对.再来看“1”面:从上面左图可看出,“1”面与“2”面“3”面相邻;从右图可看出,“1”面又与“6”面“4”面相邻,这就是说,与“1”相邻的四个面,是“2”面、“3”面、“4”面和“6”面,那么,与“1”面相对的面就只能是“5”面了.最后看“4”面:从上面中图可以看出,“4”面与“3”面、“5”面相邻;从右图可以看出,“4”面又与“1”面“6”面相邻.这就是说,与“4”面相邻的四个面,是“1”面、“3”面、“5”面和“6”面,于是可知,与“4”面相对是面是“2”面.所以题目的结论是:这个正方体上相对的面,分别是“1”面和“5”面、“2”面和“4”面、“3”面和“6”面.解:这个正方体上相对的面,分别是“1”面和“5”面、“2”面和“4”面、“3”面和“6”面.习题精选一、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叫做(),它们的面积().3.长方体的12条棱,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12条棱可以分成()组.4.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面积都().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分米,宽是1.2分米,高是1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分米.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其中长是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厘米.8.把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二、判断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2.长方体的6个面不可能有正方形.()3.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5.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6.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厘米.()三、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形状不是长方体的是()①火柴盒②红砖③茶杯④木箱2.长方体的12条棱中,高有()条.①4②6③8④123.下列三个图形中,能拼成正方体的是()4.把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相等的长方体,增加的两个面的总面积是()平方分米.①18②9③36④以上答案都不对参考答案一、填空.1.6 长方形 22.相对面相等3.4 34.6 正方形相等5.72厘米6.14.87.38.16二、判断题.1.√ 2.× 3.√4.√ 5.√ 6.×三、选择题.1.③2.①3.①和③4.①2例1.一种有盖的长方体铁皮盒,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做25个这样的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不计接口面积)分析: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先求出一个盒子需要的铁皮数量,然后就可以求出25个这样的盒子需要的铁皮数量.解:(8×5+8×3+5×3)×2×25=158×25=3950(平方厘米)=0.395(平方米)答:至少需要0.395平方米的铁皮.例2.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45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高是多少厘米?分析:题目中给出这个长方体底面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说明这个长方体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其余4个面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只要我们求出一个长方形面的面积,再用面积除以底面的边长,就算出了长方体的高了.这也是利用长方体的特征,逆解题目.解:456-4×4×2=424(平方厘米)424÷4=106(平方厘米)106÷4=26.5(厘米)答:它的高是26.5厘米.例3.一个教室长8米,宽6米,高3.5米,要粉刷教室的墙壁和天花板.门窗和黑板的面积是22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粉刷这个教室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分析:求需要涂料多少千克,必须先求出实际粉刷的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去掉门窗、黑板和地面的面积就是实际粉刷的面积.解:(1)粉刷的面积为:(8×6+8×3.5+6×3.5)×2-8×6-22=(48+28+21)×2-48-22=97×2-48-22=194-48-22=124(平方米)(2)需要涂料的重量为:0.25×124=31(千克)答:粉刷这个教室共需要涂料31千克.例4.将一个长12厘米,宽9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两个长方体表面积的总和最多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少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切割长方体一次,原来的表面积增加两个面的面积,要使切开后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的总和最多(少),必须使横截面的面积最大(小).解:(12×9+12×5+9×5)×2+12×9×2=(108+60+45)×2+216=213×2+216=642(平方厘米)(12×9+12×5+9×5)×2+9×5×2=(108+60+45)×2+90=213×2+90=516(平方厘米)答:两个长方体表面积的总和最多是642平方厘米,最少是516平方厘米.例5.一个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96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分析:因为正方体的12根棱长都相等,所以可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96÷12=8(厘米).又由于正方体有相等的6个面,每个都是正方形.解:8×8×6=384(平方厘米)答: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84平方厘米.例6.做两个同样的正方体纸盒,一个有盖一个无盖,有盖纸盒用的纸板是无盖纸盒的多少倍?分析:有盖纸盒的表面积是它的一个面面积的6倍,无盖纸盒的表面积是它的一个面面积的5倍,而两个同样的正方体纸盒的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有盖纸盒用的纸板是无盖纸盒的6÷5=1.2倍.解:6÷5=1.2答:有盖纸盒用的纸板是无盖纸盒的1.2倍.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1)下图上、下每个面的长()厘米,宽()厘米,面积是();(2)前、后每个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3)左、右每个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4)它的表面积是().2.(1)下图中上面的面积是(),前面的面积是(),右面的面积是();(2)计算它的表面积的算式是().二、计算题求下面各长方体的表面积:1.长6米,宽3米,高2米.2.长8分米,宽4.5分米,高2分米.3.长和宽都是6厘米,高3.4厘米.三、应用题1.做一个长方体的纸箱,长0.8米,宽0.6米,高0.4米.做这个纸箱至少需要纸板多少平方米?2.一个正方体的木箱,棱长5分米,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漆多少克?合多少千克?3.一个长方体的铁皮盒,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8厘米.做这个铁皮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参考答案一、1.(1)下图上、下每个面的长( 9 )厘米,宽( 3 )厘米,面积是(27平方厘米);(2)前、后每个面的长是( 9 )厘米,宽是( 4 )厘米,面积是(36平方厘米);(3)左、右每个面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3 )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4)它的表面积是:9×3+9×4+4×3)×2=150(平方厘米).2.(1)下图中上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前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右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2)计算它的表面积的算式是:6×6×2+6×8×4=264(平方分米).二、1.(6×3+6×2+3×2)×2=72(平方米)2.(8×4.5+8×2+4.5×2)×2=122(平方分米)3.6×6×2+6×3.4×4=153.6(平方厘米)三、1.(0.8×0.6+0.8×0.4+0.6×0.4)×2=2.08(平方米)答:至少需要纸板2.08平方米.2.5×5×6=150(平方分米)答:涂漆的面积是150平方分米.8×150=1200(克)=1.2(千克)答:要用漆1200克,合1.2千克.3.(25×20+25×8+20×8)×2=1720(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720平方厘米铁皮.3典型例题例1.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一个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钢件,这个钢件长多少分米?分析:把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钢件,形状改变了,但是体积没有改变,即正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已知长方体的宽和高,用体积除以宽,要再除以高,就可以求出长.解:6×6×6÷3÷2=216÷3÷2=36(分米)答:这个钢件的长是36分米.例2.一个正方体的铁皮油箱,从里面量得棱长为6分米,里面装满汽油.如果把这箱汽油全部倒入一个长10分米、宽8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铁皮油箱中,那么,油面离箱口还有多少分米?分析:根据题意,可先求得正方体铁皮油箱的汽油体积为:6×6×6=216(立方分米)而长方体油箱底面积是10×8=80(平方分米),所以,汽油在长方体铁皮油箱里的高度是216÷80=2.7(分米).因此,油面离油箱口的高度就是:5-2.7=2.3(分米)答:油面离油箱口还有2.3分米.例3.一段方钢长3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为0.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1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那么这段方钢有多重?分析:题目中的长度单位不统一,为计算的方便,可都化成以分米为单位来进行计算.解:3米=30分米0.4×0.4×30=4.8(立方分米)7.8×4.8=37.44(千克)答:这段方钢的重量是37.44千克.例4.有沙土12立方米,要铺在长5米,宽4米的房间里,可以铺多厚?分析:此题要把12立方米的沙土铺在房间里,也就是铺成一个长5米、宽4米、厚米的长方体,我们就可以用方程法求出所求问题了.这题是一道利用体积计算公式逆解的题.遇到此类题用方程法解即可.解:设可铺米厚.4×5×=12=0.6答:可以铺0.6米厚.例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长6厘米,长是宽的1.2倍,宽比高少0.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分析:这道题要求的是长方体的体积,求体积就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宽、高.此题只直接给出了长,宽和高是间接给出的,因此应先用求一倍量的方法求出宽,再根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题型算出高,最后用公式V=abh算出体积就可以了.解:6÷1.2=5(厘米)5+0.5=5.5(厘米)6×5×5.5=165(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65平方厘米.例6.在长为12厘米、宽为10厘米、8厘米深的玻璃缸中放入一石块并没入水中,这时水面上升2厘米.石块的体积是多少?分析:把石块浸没在装水的长方体玻璃缸中,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从而使水的体积增大,它的具体表现就是水面上升,不管石块的形状如何,只要求出增加的体积就可以了(即石块的体积).解:12×10×2=240(立方厘米)答:石块的体积是240立方厘米.例7.把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宽和高都是4厘米的长方体铁条,能锻造出多长?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和要锻造的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只不过形状不一样,这类题叫等积变形题.只要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了.解:6×6×6÷4÷4=13.5(厘米)答:能锻造13.5厘米长.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2.计量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3.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4.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1)一本数学解题题典封面的周长是80(),面积是375(),体积是1125().(2)一块橡皮的体积是6(),一只卫生保健箱的体积是30(),一堆钢材的体积是4().二、判断题1.一块长方体木料,长6分米,宽4分米,厚3分米.容积是72升.()2.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1000毫升.()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8倍.()4.一个长方体的木箱,它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大.()5.一只杯子能装水1升,杯子的容积就是1立方分米.()三、计算题看图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2.3.四、应用题1.一个长方体木箱,长7分米,宽4分米,高3.5分米.这个木箱的体积是多少?2.一块方砖的厚是5厘米,长和宽都是30厘米.求这块方砖的体积.3.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0.8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五、提高题1.下图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这个拼摆而成的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至少再摆上几个小正方体后就可以拼摆成一个正方体?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长5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向容器中倒入30升水,再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20厘米,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参考答案一、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3.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1)一本数学解题题典封面的周长是80(厘米),面积是375(平方厘米),体积是1125(立方厘米).(2)一块橡皮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一只卫生保健箱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一堆钢材的体积是4(立方米).二、1.一块长方体木料,长6分米,宽4分米,厚3分米.容积是72升.(× )2.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1000毫升.(×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8倍.(√ )4.一个长方体的木箱,它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大.(× )5.一只杯子能装水1升,杯子的容积就是1立方分米.(√ )三、1.48×5=240(立方厘米)2.0.36×0.6=0.216(立方米)3.9×8=72(立方分米)四、1.7×4×3.8=98(立方分米)答:这个木箱的体积是98立方分米.2.30×30×5=4500(立方厘米)答:这块方砖的体积是4500立方厘米.3.0.8×0.8×0.8=0.512(立方米)答:这块石料的体积是512立方分米.五、1.(1×1)×48=48(平方厘米)(1×1×1)×18=18(立方厘米)3×3=9(个)答:表面积是48平方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至少再摆上9个小正方体就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2.5×4×[2-30÷(5×4)] =10(立方分米)或5×4×2-30=10(立方分米)答:石头的体积是10立方分米.2-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典型例题例1.一个长方体沙坑的长是8米,宽是4.2米,深是0.6米,每立方米沙土重1.75吨,填平这个沙坑共要用沙土多少吨?分析:已知每立方米沙土重1.75吨,求共要用沙土多少吨,必须先求出共要沙土多少立方米,即先求出沙坑的容积.解: 1.75×(8×4.2×0.6)=1.75×20.16=35.28(吨)答:共要沙土35.28吨.例2.长方体货仓1个,长50米,宽30米,高5米,这个货仓可以容纳8立方米的正方体货箱多少个?分析:已知正方体货箱的体积是8立方米,可以知道正方体货箱的棱长为2米.货仓的长是50米,所以一排可以摆放50÷2=25个,宽是30米,可以摆放30÷2=15排,高是5米,可以摆放5÷2=2层 (1)米,所以一共可以摆放25×15×2=750个.(如图)解:50÷2=25(个)30÷2=15(排)5÷2=2层……1米25×15×2=750(个)答:可以容纳8立方米的正方体货箱750个.说明:如果此题先计算长方体货仓的体积(50×30×5=7500立方米),然后再除以立方体的体积8立方米(7500÷8=937.5个)是不对的.因为货仓的高是5米,立方体的棱长2米,只能摆放2层,上面的1米实际上是空的,没有摆放货箱.例3.一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铁箱,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正好得到一个边长是60厘米的正方形.(1)这只铁箱的容积是多少升?(2)如果铁箱内装半箱水,求与水接触的面的面积.分析:(1)根据侧面展开后是一个边长为60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得出长方形的底面(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高也是60厘米.由底面(正方形)的周长可以求出底面的面积.从而求出容积.(2)与水接触的面的面积是原长方体的侧面积的一半加上一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底面积上面已经求出.解:(1)×60=225×60=13500(立方厘米)=13.5(升)(2)60×60÷2+=1800+225=2025(平方厘米)答:这只铁箱的容积是13.5升,如果装半箱水,与水接触的面积是2.25平方厘米.例4.有一个空的长方体容器和一个水深24厘米的长方体容器,将容器的水倒一部分到,使两容器水的高度相同,这时两容器相同的水深为几厘米?分析1:容器的底面积是40×30,容器的底面积是30×20,40×30÷(30×20)=2,即的底面积是的底面积的2倍,中的水倒一部分到使、两容器水的高度相同,所以这个水深为24÷(2+1)=8厘米.解法1:24÷[40×30÷(30×20)+1 ]=24÷3=8(厘米)分析2:设这个相同的水深为厘米,则中倒出的水深为(24-)厘米,倒出的水为30×20×(24-)立方厘米,这些水就全部在中,中的水有40×30×立方厘米,故可得方程.解法2:设这个相同的水深为厘米.40×30×=30×20×(24-)24-=40×30×÷(30×20)24-=23=24=8答:这个相同的水深是8厘米.例5.一个正方体木头,棱长是6厘米,在6个面的中央各挖一个长、宽、高都是2厘米的洞孔,这时它的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分析:表面积等于正方体表面积加上6个洞孔的4个面的面积;体积等于正方体的体积减去6个洞孔的体积.解:表面积为:6×6×6+2×2×4×6=216+96=312(平方厘米)体积为:6×6×6-2×2×2×6=216-48=168(立方厘米)答:表面积为312平方厘米,体积为168立方厘米.例6.有一块宽为22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四角上剪去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后(如图一),将它焊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图二),已知这个盒子的体积是2160立方厘米,求原来这块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已知盒子的体积是2160立方厘米,高为5厘米,这个盒子的底面积就可以求出,而这个盒子的底面长方形的宽为22-5×2=12(厘米),所以这底面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解:长方体盒子的长为:2160÷5÷(22-5×2)=432÷12=36(厘米)铁皮的面积为:(36+5×2)×22=46×22=1012(平方厘米)答:原来这块铁皮的面积是1012平方厘米.习题精选一一、填空.1、40立方米=()立方分米4立方分米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0立方分米=()立方米0.85升=()毫升210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0.3升=()毫升=()立方厘米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12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长是5厘米,高是3厘米,宽是()厘米.4、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0.2平方米,高是8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5、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6、正方体的棱长缩小3倍,它的体积就缩小()倍.7、一个长方体框架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做这个框架共要()厘米铁丝,是求长方体(),在表面贴上塑料板,共要()塑料板是求(),在里面能盛()升水是求(),这个盒子有()立方米是求().8、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六个面种最大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二、判断.1、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3、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4、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容积.()5、如果一个长方体能锯成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那么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底面积的4倍.()三、选择.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体积扩大()倍.①2 ②4 ③6 ④8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1.5米,宽和厚都是2分米,把它锯成4段,表面积最少增加()平方分米.①8 ②16 ③24 ④32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倍.①2 ②4 ③6 ④84、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比,().①正方体体积大②长方体体积大③相等5、将一个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①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②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③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6、一个菜窖能容纳6立方米白菜,这个菜窖的()是6立方米.①体积②容积③表面积参考答案一、填空.1、40000; 4.005; 850; 2100、2.1; 300、3002、13、24、16005、276、277、72、棱长和、208、表面积、0.192、容积、0.192、体积8、48、24、88、48二、判断.1、×2、√3、×4、×5、×三、选择.1、④2、③3、④4、①5、①6、②二一、填表.二、计算下图的体积(单位:分米).三、应用题.1、一块水泥砖长8厘米,宽6厘米,厚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6分米,已知每立方分米木重0.4千克,这个木块重多少千克?3、把一块棱长是2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长方体钢材长多少厘米?参考答案一、填表.二、计算下图的体积.(单位:分米)1、8×4×5=160(立方分米)2、3×3×7=63(立方分米)3、2.5×2.5×2.5=15.625(立方分米)三、应用题.1、8×6×4=192(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92立方厘米.2、6×6×6=216(立方分米)0.4×216=86.4(千克)答:这个木块重86.4千克.3、20×20×20÷16=8000÷16=500(厘米)答:钢材长500厘米.。
【典型习题系列】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典型习题系列之期中专项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原卷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中专项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原卷版)1.饲养金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金鱼正常的生长。
为了保持水的清洁,李晶晶家每隔三个月会换一次水。
张晶家的鱼缸是一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里面装满了水。
如果把水倒入一个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体塑料盆里,水深会是多少分米呢?(鱼缸及塑料盆的厚度忽略不计)2.某装饰公司订购800根方木,每根方木的横截面都是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长都是4米,这些木料一共有多少方?(1方=1立方米)3.蓄水池在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的山区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伯伯家挖了一个长8米,宽6米,深2米的蓄水池。
(1)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给这个蓄水池四周和底部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这个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立方米?4.在一个长10米,宽6米,高2.5米的水池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根长3米,宽2米,高5米的石柱立着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5.学校要粉刷新教室。
已知教室的长是9米,宽是7米,高是3米,门窗的面积是12.6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18元粉刷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钱?6.一个棱长为30cm的正方体容器里装了一半的水,将一个铁块投入容器中,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3cm,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7.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36cm,宽2dm,高15cm,里面的水高5cm。
现在改变放置的方法,里面的水最高会是多少cm?8.用铁丝焊接一个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铁丝多少厘米?如果改成焊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9.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空心钢管,掏空部分的长方体的长为10cm,宽为7cm。
如果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空心钢管一共重多少千克?10.一个长方体礼品盒(如图),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5厘米,打结处长25厘米,捆扎这个礼品盒至少需要准备一根多长的丝带?11.有一堆360立方米的沙石,把它铺在15米宽的公路上,铺10厘米厚,可以铺多少米?12.把一个容积是84dm3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再将水倒入一个长6dm,宽4dm 的长方体水箱内(厚度忽略不计),水深是多少分米?13.李叔叔用玻璃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它的长是100cm,宽是45cm,高是50cm。
【典型习题系列】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典型习题系列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部分(原卷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部分(原卷版)编者的话:《2021-2022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部分。
本部分内容考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棱长和公式的应用,考点和题型都比较简单,建议作为本章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七个考点,欢迎使用。
【考点一】长方体的认识。
【方法点拨】1.长方体的特征:注意: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典型例题】1.长方体的每个面一般都是( ),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
【对应练习1】长方体有( )个面。
长方体有( )条棱。
长方体有( )个顶点。
【对应练习2】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 )。
【对应练习3】长方体有________个面,相对的面________;有________条棱,相对的棱________;有________个顶点。
【考点二】正方体的认识。
【方法点拨】1.正方体的特征:(1)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典型例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典型例题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的面面积相等,( )的棱长度相等。
【对应练习1】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________,它是特殊的________。
中考数学 第29课时《正方形》复习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数学第29课时《正方形》复习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数学第29课时《正方形》复习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数学第29课时《正方形》复习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正方形一、基础知识梳理(课前完成)1.(一)定义:(1)正方形的定义:的平行四边形叫正方形。
(2)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
2。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的性质:正方形的常用判定方法: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四条边都__;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②_____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②对角线相等的________是正方形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_______是正方形.3。
正方形的对称性与面积:①正方形是______对称图形,又是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S=4。
完成下表结论: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有关,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则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其中点四边形是 ;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则其中点四边形是 .二、基础诊断题1.顺次连接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 . 矩形B . 正方形C . 菱形D . 直角梯形2. 如图,菱形ABCD 中,60B ∠=,4AB =,则以AC 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 的周长为( ) A .14 B .15 C .16 D .173.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4,E 是BC 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为 .三、中 考 导 航深圳市2014年—2016年中考分式考点分布一览表 中考年份选择题(占分)填空题(占分)解答题(占分)备 注2014年中考 2015年中考 2016年中考 合计占分(%)四、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将正方形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A 的坐标为(1,),则点C 的坐标为( )BAD F E60(第2题图)第3题A.(﹣,1)B.(﹣1,)C.(,1) D.(﹣,﹣1)分析: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OAD=∠COE,再利用“角角边”证明△AOD和△O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E=AD,CE=OD,然后根据点C在第二象限写出坐标即可.解:如图,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OC,∠AOC=90°,∴∠COE+∠AOD=90°,又∵∠OAD+∠AOD=90°,∴∠OAD=∠COE,在△AOD和△OCE中,,∴△AOD≌△OCE(AAS),∴OE=AD=,CE=OD=1,∵点C在第二象限,∴点C的坐标为(﹣,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例题3、(2014•宜宾)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A.n B.n﹣1 C.()n﹣1 D.()n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面积的,已知两个正方形可得到一个阴影部分,则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即为(n ﹣1)个阴影部分的和.解答:解:由题意可得一个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即是×4=1, 5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1×4,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1×(n﹣1)=n ﹣1.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求得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基础达标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14•兰州)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 .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 . 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 .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度后得到正方形'''D C AB ,边''C B 与DC 交于点O ,则四边形OD AB '的周长..是( ) A .22 B .3 C .2 D .21 3.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长为2,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 A . 8B . 4C . 8D . 62题图O C 'B 'D 'DC3题4题图 5题图4 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AE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交EF于G,下列结论:①BE=DF,②∠DAF=15°,③AC垂直平分EF,④BE+DF=EF,⑤S△CEF=2S△AB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A.2 B.3 C.4 D.5(二)、填空题5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连接AC.BD,CE平分∠ACD交BD于点E,则DE= .6。
小学数学13种典型例题

小学数学13种典型例题正方体展开图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当沿着某棱将正方体剪开,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很显然,正方体的展开图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无限的,事实上,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有且只有11种,11种展开图形又可以分为4种类型:01 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02 231型中间一行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03 222型中间两个面,只有1种基本图形。
04 33型中间没有面,两行只能有一个正方形相连,只有1种基本图形。
02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口诀】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
03鸡兔同笼问题【口诀】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
例:鸡免同笼,有头36 ,有脚120,求鸡兔数。
求兔时,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120-36X2)/(4-2)=24求鸡时,假设全是兔,则鸡数 =(4X36-120)/(4-2)=1204浓度问题(1)加水稀释【口诀】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便是加糖量。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10%?加水先求糖,原来含糖为:20X15%=3(千克)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2)加糖浓化【口诀】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求出便解题。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20%?加糖先求水,原来含水为:20X(1-15%)=17(千克)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05路程问题(1)相遇问题【口诀】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典型例题:轴对称

《轴对称》典型例题例1指出下列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例2 指出下列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并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正方形;(2)长方形;(3)圆;(4)平行四边形.例3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例4 指出下边哪组图形是轴对称的,并指出对称轴.(1)任意两个半径相等的圆;(2)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3)长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长方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4)两个全等的三角形.(1)(2)(3)(4)(5)(6)(7)(8)例5找出下面的轴对称图形,并说出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例6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一个内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C)有一个内角是︒120的三角形30,另一个内角为︒(D)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例7观察中(1)~(5),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例8请分别画出下图中3个图形的对称轴.例9如图,(1)正三角形,(2)正四边形,(3)正五边形,(4)正六边形,(5)正八边形,(6)正九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数一数它们的对称轴的条数.观察后分析:正多边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有什么关系根据你的分析结果回答,正十边形,正十六边形,正二十九边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正五十边形呢正一百边形呢参考答案例1分析: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概念.解:轴对称图形是(2)(3)(4)(6)(7)(8)例2 分析: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该图的两部分沿这条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解:(1)、(2)、(3)都是轴对称图形,(4)不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的对称轴是两条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和正方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长方形的对称轴是两条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圆的对称轴是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说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例3分析:依据定义可以画出,但可能是多条.解:如图例4 分析: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关键是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这两个图形沿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解:(1)和(2)每组的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的.(3)和(4)每组的两个图形不是轴对称的.(1)的对称轴是连结两个圆心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的对称轴就是原正方形分成两三角形时的这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说明:对称轴是直线而非线段.例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别轴对称图形的能力.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来认真识别.但要注意.图(9)(10)这两个图也有“对称”性,但它们没有对称轴.不能把它们误认为是轴对称图形.解:根据图形可知:(1)是轴对称图形,它有3条对称轴;(2)是轴对称图形,它有5条对称轴;(3)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4)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对称轴;(5)是轴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6)不是轴对称图形;(7)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对称轴;(8)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对称轴;(9)(10)虽然有“对称”性,但都不是轴对称图形.例6 分析:在(A)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为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 而(B)和(C)中的两个三角形同样也是等腰三角形,所以也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D)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不相等,不是等腰三角形,所以(D)不是轴对称图形.解:选(D)说明:在三角形中,只有等腰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形就一定不是轴对称图形.例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可以利用轴对称的概念加以判断,但不能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相混淆.解: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每一组中都有两个图形.可以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两个图形能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每幅图中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可以有一条或许多条对称轴.(1)~(5)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一般来说只有一条对称轴.例8分析:找对称轴从不同角度观察,全面分析.解:(1)有6条对称轴;(2)有5条对称轴;(3)有6条对称轴.画图略.例9分析:正多边形并不都是轴对称图形.但是,是轴对称图形的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与其边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仔细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解:正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就有6条对称轴,正八边形有8条对称轴,正九边形有9条对称轴.正多边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n之间的关系是:边数是n,对称轴的条数是n条.所以正十边形有10条对称轴,正十六边形有16条对称轴,正二十九边形就有29条对称轴,正五十边形就有50条对称轴,正一百边形就有100条对称轴.。
九年级- 正方形知识点典型例题及练习

正方形一、正方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即: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45;(3)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在两条对角线交点上;对称轴有四条;(4)正方形内任意一点P 到四个顶点的长也满足下列关系: 2222PD PB PC PA +=+二、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殊四边的中点四边形:ABCDP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归纳: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原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度和位置关系例题分析例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例2 如图1-3-1,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256,点E 在AD 上,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EC ⊥FC ,∆CEF 的面积是200,则BF 的长是 .例 3 已知E 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AEB S ∆=0.1999,则CED S ∆= .例4 如图1-3-2,正方形ABCD 的边长AB=20,F 为AD 上的一点,连接CF ,作CE ⊥CF 交AB 的延长线于E ,作DG ⊥CF 交CF 于G ,若BE=15,则DG 的长为 .例5 如图1-3-3,正方形ABCD 中,E ,F 为BC ,CD 上的点,且∠EAF=45°,求证EF=BE+DF .1-3-11-3-21-3-3例6 如图1-3-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为AD ,BC 上的两个点,且BF=DE=1,从EF 的中点O 作EF 的垂直平分线,交CD 于G ,则OG = .例7 如图1-3-5,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E ,F ,G ,H 分别在正方形的四条边上,已知EF//GH ,EF=GH ,(1)若AE=AH=13a ,求四边形EFGH 的周长和面积;(2)求四边形EFGH 的周长的最小值.例8 如图1-3-6,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ECD=∠EDC=15°,则AEB ∠= .90.DEC D DE A DE A AD AEB ∆︒''∆∆∠分析:利用旋转将以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得到,再将以为轴对称即可得出度数1-3-41-3-61-3-51-3-81.在正方形ABCD 内有点P ,使∆PAB 、 ∆PBC 、∆PCD 、∆PDA 都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具有这样性质的点是 个2.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F 是AD 的中点,E 点在AB 边上,且AE:EB=1:3,那么EFC S ∆= .3.一张边长为6的长方形纸片,按图1-3-7加以折叠,使得一角顶点落在对边上,则折痕长为 .4.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0.31ABP S ∆=,则DCP S ∆= .5.边长为10的正方形,把边长增加同样的长度后,所得面积是625,则边长增加了 .6.如图1-3-8将正方形内接于等腰Rt ABC ∆,如果按照图甲的放法,可求得该正方形的面积是441,如果按照图乙的放法,那么只能放边长为 的正方形1-3-77.如图1-3-9,在面积为1的正方形ABCD 内取一点P ,使PBC ∆为等边三角形,求∆BPD 的面积.8.如图1-3-10,正方形OPQR 内接于∆ABC .已知∆AOR 、∆BOP 和∆CRQ 的面积分别是1、3和1.试求正方形OPQR 的面积.9.如图1-3-11,已知正方形AC 、BD 相交于点O ,BE 平分∠OBA ,CF ⊥BE 与F ,交OB 于G ,求证OE=OG.10.如图1-3-12,点P 在正方形ABCD 内,若PA:PB:PC=1:2:3,求∠APB 的度数.1-3-91-3-101-3-111-3-1211.如图1-3-13,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作直线l ,过,A C 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若1AE =,3CF =,则AB 的长度为 .练习12(中,折叠与正方形的性质)如图1-3-14,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 ,使AD 落在BD 上,点A 恰好与BD 上的点F 重合。
初中数学正方形压轴题题型大全

初中数学里,正方形相关的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了面积、周长、对角线、图形的性质等等。
掌握好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初中数学中与正方形相关的压轴题题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正方形的性质1.定义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有四条边,四个角均为直角,且四条边均相等。
2.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 = 边长× 边长,即S=a^2。
3.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为:周长= 4 × 边长,即C=4a。
4.对角线性质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平分。
二、正方形的应用题1.求面积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cm,求其面积。
解: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面积= 5cm × 5cm = 25cm²。
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
2.求周长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4dm,求其边长。
解: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可知,周长= 4 × 边长,即24dm = 4 × 边长,解得边长为6dm。
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分米。
3.求对角线长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m,求其面积。
解:根据对角线分割正方形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面积公式求得面积。
三、正方形的相关性质1.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边长的√2倍。
2.正方形的边长、对角线和面积的关系。
3.正方形与菱形的关系。
四、解题方法1.结合图形进行解题。
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公式进行计算。
3.将问题转化为方程,从而求解。
五、典型例题分析1.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6cm,求其面积和周长。
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求其边长和周长。
3.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且它们的面积分别为36平方米和24平方米,求正方形的边长。
六、学习方法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熟练掌握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3.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完整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典型例题

一、表面积1.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的玻璃鱼缸,棱长为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2.教室长为9米,宽为6米,高为3米,用涂料粉刷四壁和天花板,扣除门窗面积20平方米,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体育馆外形为长方体,长是177米,宽是177米,高为30米,他四周的总面积是多少?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用一根48厘米的铁丝扎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为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把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锯成3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5、把3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多少?6、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桶,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高是0.5分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7、某商店制作的广告箱是长方体,长1.5米,宽1.2米,高2。
5米,如果在它的四周贴一圈广告纸,贴广告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8、学校要粉刷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黑板的面积是11。
5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3。
5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9、一个长为10米,宽为3米,高为6米的教室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它的右侧面的周长是多少?10、某型号洗衣机,底面长10分米,宽5分米,高12分米,要给这个洗衣机做个布罩,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11、一个正方体,它的一个面的周长是60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12、把四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排成一排后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一、高的变化引起表面积的变化。
1、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减少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厘米就成了一个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减少56平方厘米。
正方形(基础)基础的知识点讲解+练习

正方形(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与正方形的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要点梳理】【高清课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知识要点】要点一、正方形的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要点诠释: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还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要点二、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1.边——四边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①相等,②互相垂直平分,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要点诠释: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其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正方形的性质1、(2015•扬州校级一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上.下列结论:①CE=CF;②∠AEB=75°;③BE+DF=EF;④S正方形=2+.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BCDA.1B.2C.3D.4【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的全等的知识可以判断①的正误;根据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判断②的正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可以判断③的正误,利用解三角形求正方形的面积等知识可以判断④的正误.【答案与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AEF是等边三角形,∴AE=AF,在Rt△ABE和Rt△ADF中,,∴Rt△ABE≌Rt△ADF(HL),∴BE=DF,∵BC=DC,∴BC﹣BE=CD﹣DF,∴CE=CF,∴①说法正确;∵CE=CF,∴△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F=45°,∵∠AEF=60°,∴∠AEB=75°,∴②说法正确;如图,连接AC,交EF于G点,∴AC⊥EF,且AC平分EF,∵∠CAF≠∠DAF,∴DF≠FG,∴BE+DF≠EF,∴③说法错误;∵EF=2,∴CE=CF=,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在Rt△ADF中,a2+(a﹣)2=4,解得a=,则a2=2+,∴S正方形ABCD=2+,④说法正确,∴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以及辅助线的正确作法,此题难度不大,但是有一点麻烦.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如图,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的点,F是CD边上一点,且CE=CF,连接DE,BF.求证:DE=BF.【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DC ,∠BCD=90° ∵E 为BC 延长线上的点, ∴∠DCE=90°, ∴∠BCD=∠DCE . 在△BCF 和△DCE 中,B C D C B C F D C E C F C E =⎧⎪∠=∠⎨⎪=⎩, ∴△BCF≌△DCE(SAS ), ∴BF=DE .【高清课堂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例1】 【变式2】(2015•咸宁模拟)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 ,AC ,BE 相交于点F ,则∠BFC 为( )A .75°B .60°C .55°D .45° 【答案】B ;提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AD=90°,AB=AD ,∠BAF=45°, ∵△ADE 是等边三角形, ∴∠DAE=60°,AD=AE ,∴∠BAE=90°+60°=150°,AB=AE , ∴∠ABE=∠AEB=(180°﹣150°)=15°, ∴∠BFC=∠BAF+∠ABE=45°+15°=60°; 故选:B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G ,点E 、F 分别在AG 上,连接BE 、DF ,∠1=∠2,∠3=∠4.(1)证明:△ABE≌△DAF;(2)若∠AGB=30°,求EF的长.【思路点拨】要证明△ABE≌△DAF,已知∠1=∠2,∠3=∠4,只要证一条边对应相等即可.要求EF的长,需要求出AF和AE的长.【答案与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1=∠2,∠3=∠4,∴△DAF≌△ABE.(2)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GB=30°,∴AD∥BC,∴∠1=∠AGB=30°,∵∠1+∠4=∠DAB=90°,∵∠3=∠4,∴∠1+∠3=90°,∴∠AFD=180°-(∠1+∠3)=90°,∴DF⊥AG,∴DF=11 2A D=∴A F∵△ABE≌△DAF,∴AE=DF=1,1【总结升华】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到边和角相等,是有关四边形中证边角相等的最常用的方法.而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为证明三角形全等提供了条件.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2BC,分别以AB,BC为边做正方形ABEF 和正方形BCMN连接FN,EC.求证:FN=EC.【答案】证明:在正方形ABEF中和正方形BCMN中,AB=BE=EF,BC=BN,∠FEN=∠EBC=90°,1∵AB=2BC,即BC=BN=A B21∴BN=B E,即N为BE的中点,2∴EN=NB=BC,∴△FNE≌△ECB,∴FN=EC.要点三、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除定义外,判定思路有两条:或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即矩形);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类型二、正方形的判定3、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AC、∠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且DE ⊥BC于点E,DF⊥AC于点F,那么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吗?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解:是正方形,理由如下:作DG⊥AB于点G.∵ AD平分∠BAC,DF⊥AC,DG⊥AB,∴ DF=DG.同理可得:DG=DE.∴ DF=DE.∵ DF⊥AC,DE⊥BC,∠C=90°,∴四边形CEDF是矩形.∵ DF=DE.∴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总结升华】(1)本题运用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来判定正方形.(2)证明正方形的方法还可以直接通过证四条边相等加一个直角或四个角都是直角来证明正方形.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OC,OD平分∠AOC交AC于点D,OF平分∠COB,CF⊥OF于点F.(1)求证:四边形CDOF是矩形;(2)当∠AOC多少度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OD平分∠AOC,OF平分∠COB(已知),∴∠AOC=2∠COD,∠CO B=2∠COF,∵∠AOC+∠BOC=180°,∴2∠COD+2∠COF=180°,∴∠COD+∠COF=90°,∴∠DOF=90°;∵OA=OC,OD平分∠AOC(已知),∴OD⊥AC,AD=D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CDO=90°,∵CF⊥OF,∴∠CFO=90°∴四边形CDOF是矩形;(2)当∠AOC=90°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AOC=90°,AD=DC,∴OD=DC;又由(1)知四边形CDOF是矩形,则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因此,当∠AOC=90°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要点四、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或者可表示为:要点五、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要点诠释:新四边形由原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而成. (1)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新四边形是矩形. (2)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新四边形是菱形.(3)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则新四边形是正方形.类型三、正方形综合应用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边长为a (a 为大于0的常数)的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P ,顶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都不包含原点O),顶点C 、D 都在第一象限.(1)当∠BAO =45°时,求点P 的坐标;(2)求证:无论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怎样运动,点P 都在∠AOB 的平分线上;【答案与解析】解:(1)当∠BAO =45°时,∠PAO =90°,在Rt △AOB 中,OA =2AB =2a ,在Rt △APB 中,PA =2AB =2a .∴ 点P 的坐标为,22⎛⎫⎪ ⎪⎝⎭. (2)如图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则有∠PMA =∠PNB =∠NPM =∠BPA =90°,∵∠BPN +∠BPM =∠APM +∠BPM =90° ∴∠APM =∠BPN ,又PA =PB , ∴ △PAM ≌△PBN , ∴ PM =PN ,又∵ PN ⊥ON ,PM ⊥OM于是,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总结升华】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A.1条 B.2条 C.3条 D.4条2. (2015•漳州一模)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四条边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相等3.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 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c m.A.6B.8C.16D.不能确定4.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梯形5.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M为边AD的中点,延长MD至点E,使ME=MC,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点G在边CD上,则DG的长为()A1- B.3-116.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4个 B.6个 C.8个 D.10个二.填空题7.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其对角线长为______,若正方形ACEF的边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则正方形ACEF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8.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不增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9. 如图,将边长为2c m的正方形ABCD沿其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 B C''',若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12c m,则它移动的距离A A'等于____c m.10. 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E、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11. 如图.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互相重合,按住其中一个不动,将另一个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45°,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______.12.(2015•长春)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若△ABE的面积为8,CE=3,则线段BE的长为.三.解答题1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M、N分别在AB、BC、AD边上,CE=MN,∠MCE=35°,求∠ANM的度数.14.(2015•铁力市二模)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BC于点E;PF⊥CD于点F,连接EF,给出下列五个结论:①AP=EF;②AP⊥EF;③∠PFE=∠BAP;④PD=EC;⑤PB2+PD2=2PA2,正确的有几个?.15.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EFCG,EF 交AD于H,求DH的长.【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正方形的对称轴是两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称轴共4条.2.【答案】D;【解析】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因此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相等;故选:D.3.【答案】B;【解析】阴影部分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4.【答案】A;5.【答案】D;【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M即ME的长,有DM=DE,所以可以求出DE1,进而得到DG的长.6.【答案】C ;二.填空题7.,2∶1 ;【解析】正方形ACEF 与正方形ABCD 1.8.【答案】AC =BD 或AB⊥BC;【解析】∵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四边形ABCD 是菱形∴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AC =BD 或AB⊥BC .9.【答案】1;【解析】移动距离为B C x '=,重叠部分面积为CE ×1B C '=,所以()21x x -=,得()210x -=,所以1x =.10.【答案】1;【解析】由题可知△DEO≌△BFO,阴影面积就等于三角形BOC 面积.11.1-;【解析】1D E D C ''==,重叠部分面积为)121112⨯⨯⨯=.12.【答案】5;【解析】解:过E 作EM ⊥AB 于M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BC=CD=AB ,∴EM=AD ,BM=CE ,∵△ABE 的面积为8, ∴×AB ×EM=8,解得:EM=4,即AD=DC=BC=AB=4,∵CE=3,由勾股定理得:BE===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13.【解析】解:作NF⊥BC 于F .∵ABCD 是正方形,∴CD =BC =FN则在Rt △BEC 和Rt △F MN 中,∠B=∠NFM=90°,C E M N B C F N=⎧⎨=⎩ ∴Rt △BEC≌Rt △FMN∴∠MNF=∠MCE=35°∴∠ANM=90°-∠MNF=55°14.【解析】解:①正确,连接PC ,可得PC=EF ,PC=PA ,∴AP=EF ;②正确;延长AP ,交EF 于点N ,则∠EPN=∠BAP=∠PCE=∠PFE ,可得AP ⊥EF ; ③正确;∠PFE=∠PCE=∠BAP ;④错误,PD=PF=CE ;⑤正确,PB 2+PD 2=2PA 2.所以正确的有3个:①②③.15.【解析】解:如图,连接CH ,∵正方形AB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BCF=30°,则∠DCF=60°,在Rt△CDH 和Rt△CFH 中,C H C H CD C F=⎧⎨=⎩ ∴Rt△C DH ≌Rt△CF H , ∴∠DCH=∠FCH=12∠DCF=30°,在Rt △CDH 中,DH =x ,CH =2x ,CD 3=,∴DH知识赠送以下资料英语万能作文(模板型)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one of which is that....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____________。
1.3.7 正方形的判定

小结
•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正方形
矩形
菱形
菱形
矩形
1.3正方形的判定
知识回顾
• 1.正方形的定义
• 2.正方形的性质
动手操作
(1)用直尺和圆规作正方形; (2)把长方形的纸片通过折纸,剪 出一个正方形纸片.
说说你作图和剪纸的理由.
正方形的判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
平行四边形
正
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矩形
矩形
方
形
菱形
菱形
正方形
菱形
矩形
,B,C,D,的面积是9, 若正方形A
则AB=______.
拓展延伸2:
• 若点E、F、G、H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各 边上,且AE=BF=CG=DH,则四边形是正 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延伸3:
•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和CEFG,点K在 BC上,延长CD到H使DH=CE=BK. • 求证:四边形AKFH是正方形.
H A D
G B K C
F E
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 平分∠ACB,DE⊥AC,DF⊥BC,垂足分 别为E、F,试说明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
A E D
C
F
B
练习:
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 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 F. • (1)求证:DE=DF; • (2)只添加一个条件: ,使四边 形EDFA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5、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cm,M在DC 上且DM=2cm,N是AC上一动点,则 DN+MN的最小值是多少?
6、正方形ABCD,M是CD上的中点,E是CD 上的一点,且∠BAE=2∠DAM. 求证:AE=BC+CE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例题+习题

长⽅体和正⽅体知识点+例题+习题第1节长⽅体和正⽅体的认识典型例题例1.⼀个长⽅体长8厘⽶,宽6厘⽶,⾼4厘⽶,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分析:根据长⽅体的特征,它相对的棱(3组,每组4条)的长度相等,那么长⽅体的棱长和等于长、宽、⾼的4倍.解:(8+6+4)×4=18×4=72(厘⽶)答:它的棱长总和是72厘⽶.例2.⽤⼀根48厘⽶的铁丝焊接成⼀个最⼤的正⽅体框架,这个框架的每条边应该是多少厘⽶?分析:根据正⽅体的特征,它的12条棱长都相等,把48厘⽶平均分成12份,每份就是⼀条棱的长度.解:48÷12=4(厘⽶)答:这个框架的每条边应该是4厘⽶.例3.⽤棱长1厘⽶的⼩正⽅体摆成稍⼤⼀些的正⽅体,⾄少需要多少个⼩正⽅体?分析:题⽬要求⾄少要多少个棱长为1厘⽶的⼩正⽅体,那么拼成的棱长应尽量⼩,所以应该考虑棱长为2的⽴⽅体,体积是8⽴⽅厘⽶,所以要8个.解:2×2×2=8(个)答:⾄少需要8个⼩正⽅体.例4.将下⾯的硬纸板按照虚线折成⼀个⽴⽅体,哪个⾯与哪个⾯相对?分析: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带有标号的⾯7与10,⾯8与11,⾯9与12是相对的⾯.例5.⼀个正⽅体的六个⾯上,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出每个对⾯上的数字是⼏?分析:正⽅体有6个⾯,每⼀个⾯有⼀个相对的⾯,⽽与其余四个⾯相邻.解题时我们如果抓住这⼀特征,确定某⼀个⾯与哪四个⾯相邻,于是就不难判断出这⼀⾯相对的⾯上的数字是⼏了.即排除包括⾃⼰在内的五个数字,剩下的就是与某⼀⾯相对的⾯上数字了.先以“3”为例:从上⾯左图可以看出,“3”⾯与“2”⾯、“1”⾯相邻;从中图可以看出.“3”⾯⼜与“4”⾯、“5”⾯相邻.这就是说,“3”⾯与“1”⾯、“2”⾯、“4”⾯和“5”⾯这四个⾯相邻.那么,就可以很快知道,“3”⾯与“6”⾯相对.再来看“1”⾯:从上⾯左图可看出,“1”⾯与“2”⾯“3”⾯相邻;从右图可看出,“1”⾯⼜与“6”⾯“4”⾯相邻,这就是说,与“1”相邻的四个⾯,是“2”⾯、“3”⾯、“4”⾯和“6”⾯,那么,与“1”⾯相对的⾯就只能是“5”⾯了.最后看“4”⾯:从上⾯中图可以看出,“4”⾯与“3”⾯、“5”⾯相邻;从右图可以看出,“4”⾯⼜与“1”⾯“6”⾯相邻.这就是说,与“4”⾯相邻的四个⾯,是“1”⾯、“3”⾯、“5”⾯和“6”⾯,于是可知,与“4”⾯相对是⾯是“2”⾯.所以题⽬的结论是:这个正⽅体上相对的⾯,分别是“1”⾯和“5”⾯、“2”⾯和“4”⾯、“3”⾯和“6”⾯.解:这个正⽅体上相对的⾯,分别是“1”⾯和“5”⾯、“2”⾯和“4”⾯、“3”⾯和“6”⾯.习题精选⼀、填空.1.长⽅体有()个⾯,它们⼀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是正⽅形.2.长⽅体的上⾯和下⾯、前⾯和后⾯、左⾯和右⾯都叫做(),它们的⾯积().3.长⽅体的12条棱,每相对的()条棱算作⼀组,12条棱可以分成()组.4.正⽅体有()个⾯,每个⾯都是()形,⾯积都().5.⼀个正⽅体的棱长是6厘⽶,它的棱长总和是().6.⼀个长⽅体的长是1.5分⽶,宽是1.2分⽶,⾼是1分⽶,它的棱长和是()分⽶.7.⼀个长⽅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其中长是10厘⽶,宽是7厘⽶,⾼是()厘⽶.8.把两个棱长1厘⽶的正⽅体拼成⼀个长⽅体,这个长⽅体的棱长总和是()厘⽶.⼆、判断题.1.长⽅体和正⽅体都有6个⾯,12条棱,8个顶点.()2.长⽅体的6个⾯不可能有正⽅形.()3.长⽅体的12条棱中,长、宽、⾼各有4条.()4.正⽅体不仅相对的⾯的⾯积相等,⽽且所有相邻的⾯的⾯积也都相等.()5.长⽅体(不包括正⽅体)除了相对的⾯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相等.()6.⼀个长⽅体长12厘⽶,宽8厘⽶,⾼7厘⽶,把它切成⼀个尽可能⼤的正⽅体,这个正⽅体的棱长是8厘⽶.()三、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形状不是长⽅体的是()①⽕柴盒②红砖③茶杯④⽊箱2.长⽅体的12条棱中,⾼有()条.①4②6③8④123.下列三个图形中,能拼成正⽅体的是()4.把⼀个棱长3分⽶的正⽅体切成两个相等的长⽅体,增加的两个⾯的总⾯积是()平⽅分⽶.①18②9③36④以上答案都不对参考答案⼀、填空.1.6 长⽅形 22.相对⾯相等3.4 34.6 正⽅形相等5.72厘⽶6.14.87.38.16⼆、判断题.1.√ 2.× 3.√4.√ 5.√ 6.×三、选择题.1.③2.①3.①和③4.①第2节长⽅体和正⽅体的表⾯积例1.⼀种有盖的长⽅体铁⽪盒,长8厘⽶,宽5厘⽶,⾼3厘⽶.做25个这样的盒⼦⾄少需要多少平⽅⽶铁⽪?(不计接⼝⾯积)分析:根据长⽅体表⾯积的计算⽅法,先求出⼀个盒⼦需要的铁⽪数量,然后就可以求出25个这样的盒⼦需要的铁⽪数量.解:(8×5+8×3+5×3)×2×25=158×25=3950(平⽅厘⽶)=0.395(平⽅⽶)答:⾄少需要0.395平⽅⽶的铁⽪.例2.⼀个长⽅体,表⾯积是456平⽅厘⽶,它的底⾯是⼀个边长为4厘⽶的正⽅形,它的⾼是多少厘⽶?分析:题⽬中给出这个长⽅体底⾯是⼀个边长为4厘⽶的正⽅形,说明这个长⽅体是有两个相对的⾯是正⽅形的,其余4个⾯是⾯积相等的长⽅形,只要我们求出⼀个长⽅形⾯的⾯积,再⽤⾯积除以底⾯的边长,就算出了长⽅体的⾼了.这也是利⽤长⽅体的特征,逆解题⽬.解:456-4×4×2=424(平⽅厘⽶)424÷4=106(平⽅厘⽶)106÷4=26.5(厘⽶)答:它的⾼是26.5厘⽶.例3.⼀个教室长8⽶,宽6⽶,⾼3.5⽶,要粉刷教室的墙壁和天花板.门窗和⿊板的⾯积是22平⽅⽶,平均每平⽅⽶⽤涂料0.25千克,粉刷这个教室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分析:求需要涂料多少千克,必须先求出实际粉刷的⾯积.长⽅体的表⾯积去掉门窗、⿊板和地⾯的⾯积就是实际粉刷的⾯积.解:(1)粉刷的⾯积为:(8×6+8×3.5+6×3.5)×2-8×6-22=(48+28+21)×2-48-22=97×2-48-22=194-48-22=124(平⽅⽶)(2)需要涂料的重量为:0.25×124=31(千克)答:粉刷这个教室共需要涂料31千克.例4.将⼀个长12厘⽶,宽9厘⽶,⾼5厘⽶的长⽅体,切成两个长⽅体,两个长⽅体表⾯积的总和最多是多少平⽅厘⽶?最少是多少平⽅厘⽶?分析:切割长⽅体⼀次,原来的表⾯积增加两个⾯的⾯积,要使切开后的两个长⽅体表⾯积的总和最多(少),必须使横截⾯的⾯积最⼤(⼩).解:(12×9+12×5+9×5)×2+12×9×2=(108+60+45)×2+216=213×2+216=642(平⽅厘⽶)(12×9+12×5+9×5)×2+9×5×2=(108+60+45)×2+90=213×2+90=516(平⽅厘⽶)答:两个长⽅体表⾯积的总和最多是642平⽅厘⽶,最少是516平⽅厘⽶.例5.⼀个正⽅体,棱长的总和是96厘⽶.这个正⽅体的表⾯积是多少?分析:因为正⽅体的12根棱长都相等,所以可知,这个正⽅体的棱长是96÷12=8(厘⽶).⼜由于正⽅体有相等的6个⾯,每个都是正⽅形.解:8×8×6=384(平⽅厘⽶)答:这个正⽅体的表⾯积是384平⽅厘⽶.例6.做两个同样的正⽅体纸盒,⼀个有盖⼀个⽆盖,有盖纸盒⽤的纸板是⽆盖纸盒的多少倍?分析:有盖纸盒的表⾯积是它的⼀个⾯⾯积的6倍,⽆盖纸盒的表⾯积是它的⼀个⾯⾯积的5倍,⽽两个同样的正⽅体纸盒的⾯的⾯积是相等的,所以有盖纸盒⽤的纸板是⽆盖纸盒的6÷5=1.2倍.解:6÷5=1.2答:有盖纸盒⽤的纸板是⽆盖纸盒的1.2倍.习题精选⼀、填空题1.(1)下图上、下每个⾯的长()厘⽶,宽()厘⽶,⾯积是();(2)前、后每个⾯的长是()厘⽶,宽是()厘⽶,⾯积是();(3)左、右每个⾯的长是()厘⽶,宽是()厘⽶,⾯积是().(4)它的表⾯积是().2.(1)下图中上⾯的⾯积是(),前⾯的⾯积是(),右⾯的⾯积是();(2)计算它的表⾯积的算式是().⼆、计算题求下⾯各长⽅体的表⾯积:1.长6⽶,宽3⽶,⾼2⽶.2.长8分⽶,宽4.5分⽶,⾼2分⽶.3.长和宽都是6厘⽶,⾼3.4厘⽶.三、应⽤题1.做⼀个长⽅体的纸箱,长0.8⽶,宽0.6⽶,⾼0.4⽶.做这个纸箱⾄少需要纸板多少平⽅⽶?2.⼀个正⽅体的⽊箱,棱长5分⽶,在它的表⾯涂漆,涂漆的⾯积是多少?如果每平⽅分⽶⽤漆8克,涂这个⽊箱要⽤漆多少克?合多少千克?3.⼀个长⽅体的铁⽪盒,长25厘⽶,宽20厘⽶,⾼8厘⽶.做这个铁⽪盒⾄少要⽤多少平⽅厘⽶铁⽪?参考答案⼀、1.(1)下图上、下每个⾯的长( 9 )厘⽶,宽( 3 )厘⽶,⾯积是(27平⽅厘⽶);(2)前、后每个⾯的长是( 9 )厘⽶,宽是( 4 )厘⽶,⾯积是(36平⽅厘⽶);(3)左、右每个⾯的长是( 4 )厘⽶,宽是( 3 )厘⽶,⾯积是(12平⽅厘⽶).(4)它的表⾯积是:9×3+9×4+4×3)×2=150(平⽅厘⽶).2.(1)下图中上⾯的⾯积是(36平⽅分⽶),前⾯的⾯积是(48平⽅分⽶),右⾯的⾯积是(48平⽅分⽶);(2)计算它的表⾯积的算式是:6×6×2+6×8×4=264(平⽅分⽶).⼆、1.(6×3+6×2+3×2)×2=72(平⽅⽶)2.(8×4.5+8×2+4.5×2)×2=122(平⽅分⽶)3.6×6×2+6×3.4×4=153.6(平⽅厘⽶)三、1.(0.8×0.6+0.8×0.4+0.6×0.4)×2=2.08(平⽅⽶)答:⾄少需要纸板2.08平⽅⽶.2.5×5×6=150(平⽅分⽶)答:涂漆的⾯积是150平⽅分⽶.8×150=1200(克)=1.2(千克)答:要⽤漆1200克,合1.2千克.3.(25×20+25×8+20×8)×2=1720(平⽅厘⽶)答:⾄少要⽤1720平⽅厘⽶铁⽪.第3节长⽅体和正⽅体的体积(⼀)典型例题例1.把⼀个棱长6分⽶的正⽅体钢坯,锻造成⼀个宽3分⽶,⾼2分⽶的长⽅体钢件,这个钢件长多少分⽶?分析:把正⽅体钢坯锻造成长⽅体钢件,形状改变了,但是体积没有改变,即正⽅体的体积和长⽅体的体积相等.已知长⽅体的宽和⾼,⽤体积除以宽,要再除以⾼,就可以求出长.解:6×6×6÷3÷2=216÷3÷2=36(分⽶)答:这个钢件的长是36分⽶.例2.⼀个正⽅体的铁⽪油箱,从⾥⾯量得棱长为6分⽶,⾥⾯装满汽油.如果把这箱汽油全部倒⼊⼀个长10分⽶、宽8分⽶、⾼5分⽶的长⽅体铁⽪油箱中,那么,油⾯离箱⼝还有多少分⽶?分析:根据题意,可先求得正⽅体铁⽪油箱的汽油体积为:6×6×6=216(⽴⽅分⽶)⽽长⽅体油箱底⾯积是10×8=80(平⽅分⽶),所以,汽油在长⽅体铁⽪油箱⾥的⾼度是216÷80=2.7(分⽶).因此,油⾯离油箱⼝的⾼度就是:5-2.7=2.3(分⽶)答:油⾯离油箱⼝还有2.3分⽶.例3.⼀段⽅钢长3⽶,横截⾯是⼀个边长为0.4分⽶的正⽅形.如果1⽴⽅分⽶的钢重7.8千克,那么这段⽅钢有多重?分析:题⽬中的长度单位不统⼀,为计算的⽅便,可都化成以分⽶为单位来进⾏计算.解:3⽶=30分⽶0.4×0.4×30=4.8(⽴⽅分⽶)7.8×4.8=37.44(千克)答:这段⽅钢的重量是37.44千克.例4.有沙⼟12⽴⽅⽶,要铺在长5⽶,宽4⽶的房间⾥,可以铺多厚?分析:此题要把12⽴⽅⽶的沙⼟铺在房间⾥,也就是铺成⼀个长5⽶、宽4⽶、厚⽶的长⽅体,我们就可以⽤⽅程法求出所求问题了.这题是⼀道利⽤体积计算公式逆解的题.遇到此类题⽤⽅程法解即可.解:设可铺⽶厚.4×5×=12=0.6答:可以铺0.6⽶厚.例5.⼀个长⽅体的底⾯长6厘⽶,长是宽的1.2倍,宽⽐⾼少0.5厘⽶,这个长⽅体的体积是多少⽴⽅厘⽶?分析:这道题要求的是长⽅体的体积,求体积就必须知道长⽅形的长、宽、⾼.此题只直接给出了长,宽和⾼是间接给出的,因此应先⽤求⼀倍量的⽅法求出宽,再根据“求⽐⼀个数多⼏的数是多少”的题型算出⾼,最后⽤公式V=abh算出体积就可以了.解:6÷1.2=5(厘⽶)5+0.5=5.5(厘⽶)6×5×5.5=165(平⽅厘⽶)答:这个长⽅体的体积是165平⽅厘⽶.例6.在长为12厘⽶、宽为10厘⽶、8厘⽶深的玻璃缸中放⼊⼀⽯块并没⼊⽔中,这时⽔⾯上升2厘⽶.⽯块的体积是多少?分析:把⽯块浸没在装⽔的长⽅体玻璃缸中,⽯块占有⼀定的空间,从⽽使⽔的体积增⼤,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上升,不管⽯块的形状如何,只要求出增加的体积就可以了(即⽯块的体积).解:12×10×2=240(⽴⽅厘⽶)答:⽯块的体积是240⽴⽅厘⽶.例7.把棱长6厘⽶的正⽅体铁块锻造成宽和⾼都是4厘⽶的长⽅体铁条,能锻造出多长?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棱长6厘⽶的正⽅体和要锻造的长⽅体的体积相等,只不过形状不⼀样,这类题叫等积变形题.只要求出正⽅体的体积就是长⽅体的体积了.解:6×6×6÷4÷4=13.5(厘⽶)答:能锻造13.5厘⽶长.习题精选⼀、填空题1.物体所占空间的⼤⼩叫做物体的().2.计量体积要⽤()单位,常⽤的体积单位有()()和().3.棱长1厘⽶的正⽅体体积是(),棱长1分⽶的正⽅体体积是(),棱长1⽶的正⽅体体积是().4.长⽅体的体积=(),正⽅体的体积=().5.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1)⼀本数学解题题典封⾯的周长是80(),⾯积是375(),体积是1125().(2)⼀块橡⽪的体积是6(),⼀只卫⽣保健箱的体积是30(),⼀堆钢材的体积是4().⼆、判断题1.⼀块长⽅体⽊料,长6分⽶,宽4分⽶,厚3分⽶.容积是72升.()2.⼀个游泳池的容积是1000毫升.()3.⼀个正⽅体的棱长扩⼤2倍,体积就扩⼤8倍.()4.⼀个长⽅体的⽊箱,它的体积和容积⼀样⼤.()5.⼀只杯⼦能装⽔1升,杯⼦的容积就是1⽴⽅分⽶.()三、计算题看图计算下⾯长⽅体和正⽅体的体积.1.2.3.四、应⽤题1.⼀个长⽅体⽊箱,长7分⽶,宽4分⽶,⾼3.5分⽶.这个⽊箱的体积是多少?2.⼀块⽅砖的厚是5厘⽶,长和宽都是30厘⽶.求这块⽅砖的体积.3.⼀块正⽅体⽯料,棱长是0.8⽶.这块⽯料的体积是多少⽴⽅分⽶?五、提⾼题1.下图是由棱长为1厘⽶的⼩正⽅体拼摆⽽成的.这个拼摆⽽成的形体的表⾯积是多少平⽅厘⽶?体积是多少⽴⽅厘⽶?⾄少再摆上⼏个⼩正⽅体后就可以拼摆成⼀个正⽅体?2.⼀个长⽅体玻璃容器,长5分⽶,宽4分⽶,⾼6分⽶,向容器中倒⼊30升⽔,再把⼀块⽯头放⼊⽔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深20厘⽶,⽯头的体积是多少⽴⽅分⽶?参考答案⼀、1.物体所占空间的⼤⼩叫做物体的(体积).2.计量体积要⽤(体积)单位,常⽤的体积单位有(⽴⽅厘⽶)(⽴⽅分⽶)和(⽴⽅⽶).3.棱长1厘⽶的正⽅体体积是(1⽴⽅厘⽶),棱长1分⽶的正⽅体体积是(1⽴⽅分⽶),棱长1⽶的正⽅体体积是(1⽴⽅⽶).4.长⽅体的体积=(长×宽×⾼),正⽅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5.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1)⼀本数学解题题典封⾯的周长是80(厘⽶),⾯积是375(平⽅厘⽶),体积是1125(⽴⽅厘⽶).(2)⼀块橡⽪的体积是6(⽴⽅厘⽶),⼀只卫⽣保健箱的体积是30(⽴⽅分⽶),⼀堆钢材的体积是4(⽴⽅⽶).⼆、1.⼀块长⽅体⽊料,长6分⽶,宽4分⽶,厚3分⽶.容积是72升.(× )2.⼀个游泳池的容积是1000毫升.(× )3.⼀个正⽅体的棱长扩⼤2倍,体积就扩⼤8倍.(√ )4.⼀个长⽅体的⽊箱,它的体积和容积⼀样⼤.(× )5.⼀只杯⼦能装⽔1升,杯⼦的容积就是1⽴⽅分⽶.(√ )三、1.48×5=240(⽴⽅厘⽶)2.0.36×0.6=0.216(⽴⽅⽶)3.9×8=72(⽴⽅分⽶)四、1.7×4×3.8=98(⽴⽅分⽶)答:这个⽊箱的体积是98⽴⽅分⽶.2.30×30×5=4500(⽴⽅厘⽶)答:这块⽅砖的体积是4500⽴⽅厘⽶.3.0.8×0.8×0.8=0.512(⽴⽅⽶)答:这块⽯料的体积是512⽴⽅分⽶.五、1.(1×1)×48=48(平⽅厘⽶)(1×1×1)×18=18(⽴⽅厘⽶)答:表⾯积是48平⽅厘⽶,体积是18⽴⽅厘⽶,⾄少再摆上9个⼩正⽅体就可以拼成⼀个正⽅体.2.5×4×[2-30÷(5×4)] =10(⽴⽅分⽶)或5×4×2-30=10(⽴⽅分⽶)答:⽯头的体积是10⽴⽅分⽶.2-3长⽅体和正⽅体的体积(⼆)典型例题例1.⼀个长⽅体沙坑的长是8⽶,宽是4.2⽶,深是0.6⽶,每⽴⽅⽶沙⼟重1.75吨,填平这个沙坑共要⽤沙⼟多少吨?分析:已知每⽴⽅⽶沙⼟重1.75吨,求共要⽤沙⼟多少吨,必须先求出共要沙⼟多少⽴⽅⽶,即先求出沙坑的容积.解: 1.75×(8×4.2×0.6)=1.75×20.16=35.28(吨)答:共要沙⼟35.28吨.例2.长⽅体货仓1个,长50⽶,宽30⽶,⾼5⽶,这个货仓可以容纳8⽴⽅⽶的正⽅体货箱多少个?分析:已知正⽅体货箱的体积是8⽴⽅⽶,可以知道正⽅体货箱的棱长为2⽶.货仓的长是50⽶,所以⼀排可以摆放50÷2=25个,宽是30⽶,可以摆放30÷2=15排,⾼是5⽶,可以摆放5÷2=2层 (1)⽶,所以⼀共可以摆放25×15×2=750个.(如图)解:50÷2=25(个)30÷2=15(排)5÷2=2层……1⽶25×15×2=750(个)答:可以容纳8⽴⽅⽶的正⽅体货箱750个.说明:如果此题先计算长⽅体货仓的体积(50×30×5=7500⽴⽅⽶),然后再除以⽴⽅体的体积8⽴⽅⽶(7500÷8=937.5个)是不对的.因为货仓的⾼是5⽶,⽴⽅体的棱长2⽶,只能摆放2层,上⾯的1⽶实际上是空的,没有摆放货箱.例3.⼀只底⾯是正⽅形的长⽅体铁箱,如果把它的侧⾯展开,正好得到⼀个边长是60厘⽶的正⽅形.(1)这只铁箱的容积是多少升?(2)如果铁箱内装半箱⽔,求与⽔接触的⾯的⾯积.分析:(1)根据侧⾯展开后是⼀个边长为60厘⽶的正⽅形,可以得出长⽅形的底⾯(正⽅形)的周长是60厘⽶,⾼也是60厘⽶.由底⾯(正⽅形)的周长可以求出底⾯的⾯积.从⽽求出容积.(2)与⽔接触的⾯的⾯积是原长⽅体的侧⾯积的⼀半加上⼀个底⾯积.⽽侧⾯积是边长60厘⽶的正⽅形的⾯积,底⾯积上⾯已经求出.解:(1)×60=225×60=13500(⽴⽅厘⽶)(2)60×60÷2+=1800+225=2025(平⽅厘⽶)答:这只铁箱的容积是13.5升,如果装半箱⽔,与⽔接触的⾯积是2.25平⽅厘⽶.例4.有⼀个空的长⽅体容器和⼀个⽔深24厘⽶的长⽅体容器,将容器的⽔倒⼀部分到,使两容器⽔的⾼度相同,这时两容器相同的⽔深为⼏厘⽶?分析1:容器的底⾯积是40×30,容器的底⾯积是30×20,40×30÷(30×20)=2,即的底⾯积是的底⾯积的2倍,中的⽔倒⼀部分到使、两容器⽔的⾼度相同,所以这个⽔深为24÷(2+1)=8厘⽶.解法1:24÷[40×30÷(30×20)+1 ]=24÷3=8(厘⽶)分析2:设这个相同的⽔深为厘⽶,则中倒出的⽔深为(24-)厘⽶,倒出的⽔为30×20×(24-)⽴⽅厘⽶,这些⽔就全部在中,中的⽔有40×30×⽴⽅厘⽶,故可得⽅程.解法2:设这个相同的⽔深为厘⽶.40×30×=30×20×(24-)24-=40×30×÷(30×20)24-=23=24=8答:这个相同的⽔深是8厘⽶.例5.⼀个正⽅体⽊头,棱长是6厘⽶,在6个⾯的中央各挖⼀个长、宽、⾼都是2厘⽶的洞孔,这时它的表⾯积、体积各是多少?分析:表⾯积等于正⽅体表⾯积加上6个洞孔的4个⾯的⾯积;体积等于正⽅体的体积减去6个洞孔的体积.解:表⾯积为:6×6×6+2×2×4×6=216+96=312(平⽅厘⽶)体积为:6×6×6-2×2×2×6=216-48=168(⽴⽅厘⽶)答:表⾯积为312平⽅厘⽶,体积为168⽴⽅厘⽶.例6.有⼀块宽为22厘⽶的长⽅形铁⽪,在四⾓上剪去边长为5厘⽶的正⽅形后(如图⼀),将它焊成⼀个⽆盖的长⽅体盒⼦(如图⼆),已知这个盒⼦的体积是2160⽴⽅厘⽶,求原来这块铁⽪的⾯积是多少平⽅厘⽶?分析:已知盒⼦的体积是2160⽴⽅厘⽶,⾼为5厘⽶,这个盒⼦的底⾯积就可以求出,⽽这个盒⼦的底⾯长⽅形的宽为22-5×2=12(厘⽶),所以这底⾯长⽅形的长也可以求出.解:长⽅体盒⼦的长为:2160÷5÷(22-5×2)=432÷12=36(厘⽶)铁⽪的⾯积为:(36+5×2)×22=46×22=1012(平⽅厘⽶)答:原来这块铁⽪的⾯积是1012平⽅厘⽶.习题精选⼀⼀、填空.1、40⽴⽅⽶=()⽴⽅分⽶4⽴⽅分⽶5⽴⽅厘⽶=()⽴⽅分⽶30⽴⽅分⽶=()⽴⽅⽶0.85升=()毫升2100毫升=()⽴⽅厘⽶=()⽴⽅分⽶0.3升=()毫升=()⽴⽅厘⽶2、⼀个正⽅体的棱长和是12分⽶,它的体积是()⽴⽅分⽶.3、⼀个长⽅体的体积是30⽴⽅厘⽶,长是5厘⽶,⾼是3厘⽶,宽是()厘⽶.4、⼀个长⽅体的底⾯积是0.2平⽅⽶,⾼是8分⽶,它的体积是()⽴⽅分⽶.5、表⾯积是54平⽅厘⽶的正⽅体,它的体积是()⽴⽅厘⽶.6、正⽅体的棱长缩⼩3倍,它的体积就缩⼩()倍.7、⼀个长⽅体框架长8厘⽶,宽6厘⽶,⾼4厘⽶,做这个框架共要()厘⽶铁丝,是求长⽅体(),在表⾯贴上塑料板,共要()塑料板是求(),在⾥⾯能盛()升⽔是求(),这个盒⼦有()⽴⽅⽶是求().8、长⽅体的长是6厘⽶,宽是4厘⽶,⾼是2厘⽶,它的棱长总和是()厘⽶,六个⾯种最⼤的⾯积是()平⽅厘⽶,表⾯积是()平⽅厘⽶,体积是()⽴⽅厘⽶.⼆、判断.1、体积单位⽐⾯积单位⼤,⾯积单位⽐长度单位⼤.()2、正⽅体和长⽅体的体积都可以⽤底⾯积乘⾼来进⾏计算.()3、表⾯积相等的两个长⽅体,它们的体积⼀定相等.()4、长⽅体的体积就是长⽅体的容积.()5、如果⼀个长⽅体能锯成四个完全⼀样的正⽅体,那么长⽅体前⾯的⾯积是底⾯积的4倍.()三、选择.1、正⽅体的棱长扩⼤2倍,则体积扩⼤()倍.①2 ②4 ③6 ④82、⼀根长⽅体⽊料,长1.5⽶,宽和厚都是2分⽶,把它锯成4段,表⾯积最少增加()平⽅分⽶.①8 ②16 ③24 ④323、⼀个长⽅体的长、宽、⾼都扩⼤2倍,它的体积扩⼤()倍.①2 ②4 ③6 ④84、表⾯积相等的长⽅体和正⽅体的体积相⽐,().①正⽅体体积⼤②长⽅体体积⼤③相等5、将⼀个正⽅体钢坯锻造成长⽅体,正⽅体和长⽅体().①体积相等,表⾯积不相等②体积和表⾯积都不相等.③表⾯积相等,体积不相等.6、⼀个菜窖能容纳6⽴⽅⽶⽩菜,这个菜窖的()是6⽴⽅⽶.①体积②容积③表⾯积参考答案⼀、填空.1、40000; 4.005; 850; 2100、2.1; 300、3002、13、24、16005、276、277、72、棱长和、208、表⾯积、0.192、容积、0.192、体积8、48、24、88、48⼆、判断.1、×2、√3、×4、×5、×三、选择.1、④2、③3、④4、①5、①6、②⼆⼀、填表.⼆、计算下图的体积(单位:分⽶).三、应⽤题.1、⼀块⽔泥砖长8厘⽶,宽6厘⽶,厚4厘⽶,它的体积是多少⽴⽅厘⽶?2、⼀个正⽅体⽊块,棱长6分⽶,已知每⽴⽅分⽶⽊重0.4千克,这个⽊块重多少千克?3、把⼀块棱长是20厘⽶的正⽅体钢坯,锻造成底⾯积是16平⽅厘⽶的长⽅体钢材,长⽅体钢材长多少厘⽶?参考答案⼀、填表.⼆、计算下图的体积.(单位:分⽶)1、8×4×5=160(⽴⽅分⽶)2、3×3×7=63(⽴⽅分⽶)3、2.5×2.5×2.5=15.625(⽴⽅分⽶)三、应⽤题.1、8×6×4=192(⽴⽅厘⽶)答:它的体积是192⽴⽅厘⽶.2、6×6×6=216(⽴⽅分⽶)0.4×216=86.4(千克)答:这个⽊块重86.4千克.3、20×20×20÷16=8000÷16=500(厘⽶)答:钢材长500厘⽶.。
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中复习提高篇十大篇目(原卷版)苏教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中复习提高篇:十大篇目(原卷版)编者的话:《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专项练习、分层试卷三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分层试卷部分是根据试题难度和掌握水平,主要分为基础卷、提高卷、拓展卷三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点广泛,分层明显,适应性广。
本专题是期中复习提高篇。
本部分内容是期中前四个单元的提高部分,该部分内容根据篇目进行分类,每个篇目下又包含多个常考考题,考点和题型难度较大,题目综合性较强,考题划分较多,建议作为期中复习提高内容,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选择性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十个篇目,欢迎使用。
【篇目一】平行四边形面积三大问题篇。
【方法点拨】问题一:等底等高规律问题。
等底等高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问题二: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变化规律问题。
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变化关系与积的变化规律相同,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问题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拉伸问题。
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典型例题1】等底等高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32cm,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cm2。
【对应练习】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0dm,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dm2。
【典型例题2】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变化规律。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分米,如果它的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底不变,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为10分米,高为4分米,如果底不变,高增加2分米,那么面积增加( )平方分米;若高不变,底增加2分米,则面积增加( )平方分米。
正方形经典例题与答案

典型例题一例01.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取点E ,使CE CD =,过E 点作AC EF ⊥交AD 于F.求证:DF EF AE ==.证明 连结CF .在正方形ABCD 中,︒=∠=∠90DAB D ,AC 平分DAB ∠.∵︒=∠=∠45CAB DAC ,又∵ AC EF ⊥,∴︒=∠=∠45AFE DAC .∴ EF AE =在CEF Rt ∆与CDF Rt ∆中,CF CF CD CE ==,∴)(HL CDF Rt CEF Rt ∆≅∆∴DF EF =∴DF EF AE ==.说明: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易错点是忽视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是证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和连CF 证CEF CDF ∆≅∆.典型例题二例02.如图,已知:在ABC ∆中,︒=∠90ACB ,CD 是ACB ∠的平分线,AC DE //交BC 于E ,BC DF //交AC 于F .求证: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分析: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有这样几种方法:①按照定义证明,②先证明它是菱形,再证它有一个角等于︒90. ③先证明它是矩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本题中,因有一个角︒=∠90ACB ,且有两对平行线段,我们不妨采用第三种证明方法. 那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容易证出DF DE =.证明:∵BC DF AC DE //,//(已知)∴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90ACB (已知),∴ 四边形CEDF 是矩形(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90,//,//ACB BC DF AC DE (已知),∴ ︒=∠=∠90DFC DEC又∵ CD 是ACB ∠的平分线(已知),∴ DF DE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说明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所以在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时,由它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来完成.典型例题三例03.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上一点,BF 平分CBE ∠交CD 于F .求证:AE CF BE +=.证法1 延长DC 至N ,使AE CN =,连结BN ,则CBN ABE ∆≅∆.∴ BN BE CBN ABE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B CD //∴ ABF NFB ∠=∠.∵ CBF NBC NBF EBF ABE ABF ∠+∠=∠∠+∠=∠,,FBC EBF ∠=∠,∴NFB NBF ∠=∠∴ CF CN NF BN +==∴ CF AE BE +=证法2 如图,延长DA 到G ,使CF AG =,连结BG ,则BCF BAG ∆≅∆.∴ CF AG CFB G CBF ABG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AD //∴CFB ABF ∠=∠∵CBF EBF ∠=∠,∴EBF ABG ∠=∠∴ABE EBF ABE ABG ∠+∠=∠+∠,即ABF EBG ∠=∠∴EBG G ∠=∠∴ CF AE AG EA EG EB +=+==说明 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关键典型例题四例04.如图,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的中点,F 是DC 上的一点,且CD DF 41=. 求证:BE EF ⊥.分析:因为AB CD DF 4141==,AB AE DE 21==,所以若设a DF =,则EF 、BE 都可以用含有a 的代数式表示. 由此,我们想到,为了证明BE EF ⊥,即为了证明︒=∠90BEF ,不妨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为此,连结BF ,则只需证明222EF BE BF +=就可以了.证明:连结BF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DA CD BC AB ===,︒=∠=∠=∠=∠90D C ABC A因为AD DE AE CD DF 21,41===,∴若设a DF =,则a AB a DE AE 4,2===,在RtABE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22220)2()4(a a a AE AB BE =+=+=在EDF Rt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2225)2(a a a DF ED EF =+=+=在BCF Rt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22225)4()4(a a a a CF BC BF =-+=+=∴ 有222225a EF BE BF =+=∴ BFE ∆是直角三角形,且︒=∠90BEF ,即EF BE ⊥.说明 由正方形的特殊性,它不仅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还有菱形的性质,在给出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时,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典型例题五例0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延长AD 至E ,使AD DE =,再延长DE 至F ,使BD DF =. 连结BF 交CE ,CD 于P ,Q .求证:PQ PD =.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BC AD //,︒=∠=∠45BDC DBC ,CD BC =.∵DF BD =,∴︒=∠=∠=∠5.2212F∵AD DE =, ∴BC DE //∴四边形BDEC 是平行四边形.∴BD CE //∴︒=∠=∠=∠5.22124,︒=∠=∠453BDC .∴ CD BC CP ==. ∴︒=∠-︒=∠5.67)3180(21CDP ∴︒=∠+∠=∠5.6734PQD ,∴PQD CDP ∠=∠ ∴ PQ PD =说明:本题综合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易错点是习惯地用角的代换企图证明PQD CDP ∠=∠,这样做显然无法证出.解题关键是求出︒=∠=∠5.67PQD CDP .典型例题六例06.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上的点,若有EF CF AE =+. 求:EDF ∠的度数.分析:在给出的条件中,EF CF AE =+这一条件比较分散. 我们不妨把AE 和CF 平移到同一直线上.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CD AD =,所以我们延长BC 到G ,使AE CG =,则可以知道CGD ADE ∆≅∆,∵ CDG ADE ∠=∠. 又可以证得DGF DEF ∆≅∆,∴可知ADE FDC CDG FDC FDG EDF ∠+∠=∠+∠=∠=∠,因此可求得EDF ∠的度数.解答:延长BC 到G ,使AE CG =,连结DG .∵ 正方形ABCD ,∴ CD AD DGC A ADC =︒=∠=∠=∠,90又∵GC AE =∴)(SAS CGD Rt AED Rt ∆≅∆∴DG DE CDG ADE =∠=∠,∵ EF FG CF CG CF AE ==+=+,∴ )(SSS GFD EFD ∆≅∆∴ ADE FDC CDG FDC FDG EDF ∠+∠=∠+∠=∠=∠.又∵ ︒=∠+∠+∠90ADE FDC EDF∴ ︒=∠=∠4521ADC EDF 典型例题七例0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等于cm 12,点P 在BC 上,cm BP 5=,AP EF ⊥且与AB 、CD 分别交于E 、F 两点.求:EF 的长.分析:为了求EF 的长,需要把EF 与已知条件联系起来,因此想到构造一个以EF 为边的三角形,所以作BC EG //,则易证EGF ABP ∆≅∆,从而可求cm AP EF 1351222=+==.解答:过E 点作BC EG //交CD 于G ,∴ ︒=∠=∠90C FGE ,︒=∠=∠90B AEG∵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90C B ,BC AB =∴ 四边形BCGE 是矩形.∴AB BC EG ==∵ ︒=∠90AEG ,AP EF ⊥,∴ ︒=∠+∠=∠+∠90AEF PAB FEG AEF ,∴FEG PAB ∠=∠.∴ )(ASA EGF ABP ∆≅∆∴ cm BP AB AP EF 135122222=+=+==典型例题八例08.(河北省,1997)命题: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AC 上一点,过点A 作EB AG ⊥,垂足为G ,AG 交BD 于点F ,则OF OE =.证明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O BO AOF BOE =︒=∠=∠,90. ∴又∵EB AG ⊥,∴329031∠+∠=︒=∠+∠∴21∠+∠ ∴ AOF BOE ∆≅∆∴OF OE =问题 对上述命题,若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EB AG ⊥,交EB 的延长线于点G ,AG 的延长线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其他条件不变,则结论“OF OE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答:结论OF OE =仍成立. 证明如下:∵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OF BOE ,AO BO =∵EB AG ⊥,∴OAG OFA OAG OEB ∠+∠=︒=∠+∠90.∴OFA OEB ∠=∠∴AOF BOE ∆≅∆∴OF OE =说明:本题是一个阅读理解题,解题关键是要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探索并解决新问题.。
四年级奥数第18讲 方阵问题

第18讲方阵问题一、知识概要1、方阵可以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2、方阵的基本特点是:方阵中,里一层总比外一层的一边少2个物体,里一层物体的个数一定比上一层物体总个数少8个.3、实心方阵中,物体个数=最外层的一边个数×最外层一边的个数;(每边数—1)×4=每层数;每层数÷4+1=每边数4、空心方阵中物体的个数=(最外层一边个数—层数)×层数×4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二、典型例题1、有一个正方形的稻田,四个角上都放1个稻草人,如果每边放5个,四边共放多少个稻草人?2、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1棵树,一共栽了28棵树,那么每边栽多少棵?3、同学们排成一个两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8人,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4、把若干个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12个棋子,求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个棋子?5、同学们在军训时排成了一个由204人组成的三层空心方阵,求最外面一层每边有多少人?6、某小学举行运动会,同学们排成正方形队列参加团体操表演.如果在这个正方形队列中减少一行一列,则要减少15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有多少同学?7、在儿童公园的一次菊花展上,用120盆菊花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盆花?8、一个中空方阵的队列,最外层每边18人,最内层每边10人.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9、用64枚棋子摆成一个两层中空方阵,如果想在外面再增加一层,问需要增加多少枚棋子?10、学校组织一次团体操表演,把男生排列成一个实心方阵,又在这个实心方阵四周站一排女生.女生有72人参加表演,男生有多少人?三、针对练习1、在正方形的广场四周装彩灯,四个角上都装一盏,每边装25盏,问这个广场一共需装彩灯多少盏?2、小强用棋子排成了一个每边11枚的中空方阵,共2层,求这个方阵共用多少枚棋子?3、小刚在用棋子摆好的实心阵上又填了17枚棋子,使它的横竖各增加一排,成了大一点的实心方阵,求原来实心方阵有多少枚棋子?4、解放军进行排队表演,组成一个外层有48人,内层有16人的多层中空方阵,这个方阵有几层?一共有多少人?5、有一个用圆片摆成的两层中空方阵,外层每边有16个圆片,如果把内层的圆片取出来,在外层再摆一层,变成一个新的中空方阵,应再增加多少圆片?6、用棋子摆成方阵,恰好每边24粒的实心方阵,若改为3层的空心方阵,它的最外层每边应改放多少粒?7、有学生若干名,排成中实的方阵则多2人,若在这正方阵纵横两个方向个增加一行还缺五人,问有学生多少人?8、仪仗队员组成两个实心方阵,甲方阵每边12人,后来两队合在一起排成一个中空方阵的丙方阵,丙方阵最外层一边人数比乙方阵最外层一边人数多4人,又原来甲方阵的人正好填满丙方阵空心.求原乙方阵每边的人数(指最外层一边人数).9、运动员入场式要求排成一个9行9列的正方形方阵,如果去掉2行2列,要减少多少运动员?10、有杨树和柳树以隔株相间的种法,种成7行7列的方阵,问这个方阵最外一层有杨树和柳树各多少棵?方阵中共有杨树,柳树各多少棵?11、三年级(1)班的学生参加体操表演,排成队形正好是由每7个人为一边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一个正六边形,求正六边形一周共有多少名学生?三(1)班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12、某班抽出一些学生参加节日活动表演,想排成一个正方形方阵,结果多出7人;如果每行每列增加一个再排,却少了4人,问共抽出学生多少人?13、在第五届运动会上,红星小学组成了一个大型方块队,方块队最外层每边30人,共有10层,中间5层的位置由20个同学抬着这次运动会的会徽,问这个方块队共有多少同学组成?方阵问题(二)1、运动员入场式要求排成一个9行9列的正方形方阵,如果去掉2行2列,要减少多少运动员?2、解放军进行排队表演,组成一个外层有48人,内层有16人的多层中空方阵,这个方阵有几层?一共有多少人?3、五年级学生分成两队参加学校广播操比赛,他们排成甲乙两个方阵,其中甲方阵每边的人数等于8,如果两队合并,可以另排成一个空心的丙方阵,丙方阵每边的人数比乙方阵每边的人数多4人,甲方阵的人数正好填满丙方阵的空心五年级参加广播操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4、有杨树和柳树以隔株相间的种法,种成7行7列的方阵,问这个方阵最外一层有杨树和柳树各多少棵?方阵中共有杨树,柳树各多少棵?5、三年级(1)班的学生参加体操表演,排成队形正好是由每7个人为一边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一个正六边形,求正六边形一周共有多少名学生?三(1)班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6、现有松树和柏树以隔株相间的种法,种成9行9列的方阵,问这个方阵最外层有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方阵中共有松树柏树各多少棵?7、某班抽出一些学生参加节日活动表演,想排成一个正方形方阵,结果多出7人;如果每行每列增加一个再排,却少了4人,问共抽出学生多少人?8、将棋子排成正方形,甲、乙两人自其外周起,轮流取一周,结果甲比乙多得24粒,问棋子总数有多少粒?9、在第五届运动会上,红星小学组成了一个大型方块队,方块队最外层每边30人,共有10层,中间5层的位置由20个同学抬着这次运动会的会徽,问这个方块队共有多少同学组成?10、用棋子摆成方阵,恰好每边24粒的实心方阵,若改为3层的空心方阵,它的最外层每边应改放多少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BG+∠2=∠AEC+∠1=90°.
•
∴∠EOB=∠EAB=90°∴EC⊥BG.
•
点评 若把例题中,∠BAC为锐角改为钝角,
•
其余条件不变,上述两结论仍能成吗?
•
如果成立试证明之
•
例3 如图4.6-4,以△ABC的边AB,AC为
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
• AH⊥BC,交EG于M,垂足为H,
•
∴∠BME=45°.
•
∴∠AME=135°.
•
又CF平分∠DCG.
•
∴∠ECF=135°.
•
∴∠AME=∠ECF.
•
又∵AE⊥EF,
•
∴∠FEC+∠AEB=90°.
•
又∵∠BAE+∠AEB=90°.
•
∴∠FEC=∠BAE.
•
∴△AME≌△ECF.
•
∴AE=EF.
•
例5 (2001年江苏扬州中考题)
• AE=AB,∠EAB=∠GAC=90°.
• ∴∠EAG+∠BAC=180°.
• ∴∠KEA=∠BAC.
• ∵AH⊥BC.
• ∴∠BAH+∠ABC=90°.
• 又∵∠EAK+∠BAH=90°.
• ∴∠EAK=∠ABC.
• 又∵AB=AE,
• ∴△KEA≌△ABC.
• ∴EK=AC,又AC=AG.
• ∴EK=AG.
• AB=BC,∠BAG=∠C=90°.
∴△GAB≌△FCB.
•
∴∠GBA=∠FBC.
•
∠G=∠BFC.
•
又∵AB∥CD.
•
∴∠BFC=∠ABF=∠EBA
+∠EBF.
•
又∵BF平分∠EBC,
•
∴∠EBF=∠FBC.
•
∴∠GBA=∠EBF.
∴∠G=∠BFC=∠EBA+∠EBF
•
=∠EBA+∠GBA
•
=∠EBG.
•
• 证明 (1)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
AE=AB,AC=AG,
•
∠EAB=∠GAC=90°,
• ∴∠EAB+∠BAC=∠GAC+∠BAC.
•
即∠EAC=∠BAG,
•
∴△EAC≌△BAG.
•
∴EC=BG.
•
(2)由(1)知:△EAC≌△BAG,
•
∴∠AEC=∠ABG.
•
又∵∠1=∠2,
如图4.6-7,已知P点是正方形
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DC,
PF⊥BC,E,F分别是垂足,求证:
AP=EF.
•
证明 连结AC交BD于O,
• 连结PC.
•
在正方形ABCD中,
•
BD⊥AC,BD平分AC.
•
∴PA=PC.
• 又∵PE⊥CD,PF⊥BC, ∠DCB=90°.
•
∴四边形PFCE是矩形.
• 例4 如图4.6-6,已知E为正方形 ABCD的边BC的中点,EF⊥AE, CF平分∠DCG,求证:AE=EF.
解析 可取AB中点M, 连结ME,证△AME≌△ECF
•
• 证明 取AB中点M,连结ME
•
在正方形ABCD中,
•
AB=BC,∠B=∠DCB=90°.•ຫໍສະໝຸດ 又E为BC中点,•
∴AM=BM=BE=EC.
• ∴四边形EAGK是平行四边形.
•
∴EM=MG.
证法二 分别过E,G作AM的垂 线,垂足为P、Q,
在正方形GACF中, AG=AC,∠GAC=90°. ∴∠GAQ+∠CAH=90°. 又AH⊥BC. ∴∠CAH+∠ACH=90°. ∴∠GAQ=∠ACH. 又∠GQA=∠AHC=90°. ∴△GQA≌△AHC. ∴GQ=AH. 同理可证:EP=AH. ∴EP=GQ. 又∵∠PME=∠GMQ. ∠EPM=∠GQM=Rt∠. ∴△EPM≌△GQM. ∴EM=MG.
• ∴BE=GE=AG+AE=CF+AE
• • 例2 如图4.6-3,已知锐角△ABC中,以AB,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结CE、 BG,交点为O,求证:(1)EC=BG;(2)EC⊥BG.
解析 易证△EAC≌△BAG, 可得EC=BG,∠AEC=∠ABG, 于是可证∠EOB=∠EAB
• 求证:EM=MG.
解析 (思路一)过E作AG的平行线交AM延长线于连 接KG,证明四边形KEAG是平行四边形行即可.
• (思路二)可证E,G到AM的距离相等即可
•
证法一 如图4.6-4
•
过E作EK∥AG,交AM的延长线于K,
连结GK.
•
∴∠KEA+∠EAG=180°.
• 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
∴EF=PC.
•
∴PA=EF.
考点 正方形性质,矩形性质和判定
•
例6 (2001年江苏泰州中考题)如
图4.6-8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
过O点作OE⊥OF,分别交AB,BC于E,F,若
AE=4,CF=3,则EF等于[ ]
•
A.7 B.5 C.4 D.3
解 易证△AOE≌△BOF, △EOB≌△FOC.
∴AE=BF,BE=FC. ∴EF2=BE2+BF2=32+42. ∴EF=5. 故选B.
考点 正方形性质,全等的 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请背诵本章的概 念,性质,判定 定理,上课检查
• 例1 如图4.6-2,已知正方形ABCD 中,E为AD上一点,BF平分∠EBC交DC 于F,求证:BE=AE+CF.
• • 解. 析 证AE+CF=BE,可以把
AE与CF相接,证其与BE相等
• 证明 延长EA到G,使AG=CF, 连结BG.
•
在正方形ABCD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