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制度和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制度和流程介绍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指导制度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护理的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流程术前1. 预手术评估: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基本生命体征、疾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
评估结果将指导接下来的护理措施。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术前禁食、洗净身体,并穿戴手术衣物。
同时,护士需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台等。
3. 心理护理:护士需向患者提供积极心理支持,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感。
手术中1. 严密观察: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协助手术:护士应根据医生要求协助手术操作,包括递刀、吸引、固定等。
同时,护士需保持手术室的整洁和无菌环境。
3. 术后记录:护士需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手术时间、用药情况、手术操作等,以备后续参考。
术后1. 恢复监护:患者出手术室后需要进入恢复室,由护士进行监护和观察,确保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2. 术后护理:护士需对患者进行伤口护理、给药、疼痛评估等,并关注患者的饮食、排尿等生理活动。
3. 家庭指导:护士需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禁忌、活动限制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上即为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制度和流程的基本内容,通过严格遵守这一流程,可以提升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和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手术是一项严肃的医疗过程,需要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的主要内容。
一、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1.术前准备管理制度: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术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及注意事项等。
此外,还要进行患者和术前准备的文书工作。
2.术中管理制度:术中是手术最关键的时期,需要严格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在手术室内,应按照手术规范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洗手、术前置换手术服等。
同时,还应进行手术床的准备和术中用具的准备。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手术器械的无菌使用,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术中还需要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并协助医生处理手术中的特殊情况。
3.术后护理管理制度: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得到良好的术后护理。
在患者清醒后,要进行术后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伤口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术后还需要进行辅助检查、给药、饮食、翻身等常规护理工作,并进行术后康复指导。
二、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流程1.术前流程(1)术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心理状况等。
(2)术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过程、风险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3)术前文书工作:完成术前文书工作,如手术同意书、术前检查单等。
2.术中流程(1)术中准备: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术前洗手、术前置换手术服等准备工作。
准备好手术床和术中用具。
(2)手术操作: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注意手术器械的无菌使用。
(3)术中记录: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用药量等。
(4)处理特殊情况:协助医生处理手术中的特殊情况,如大出血、心电图异常等。
3.术后流程(1)术后评估:患者清醒后进行术后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伤口状况等。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是指在患者手术期间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规范手术护理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防止操作失误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下面是一个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示例。
一、护理手术前准备工作1.患者准备:(1)提前通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告知住院前需要进行的检查和准备工作;(2)确保患者按规定的时间停止进食,饮水,避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准备:(1)手术室内需保持清洁整齐,工作台、护士站等工作区域应清洁整齐,物品摆放有序;(2)手术器械设备要按时进行消毒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3)手术室内应有足够的动力和光照设备,以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
二、护理手术中的注意事项1.患者安全:(1)确认患者身份,避免手术患者混淆;(2)核对手术室、手术器械和药品,确保其与患者手术信息一致;(3)保持患者隐私,确保手术过程的机密性和尊重患者的权益;2.消毒措施:(1)手术前要做好手卫生,彻底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等;(2)手术器械要进行无菌处理,依照消毒程序进行消毒操作;(3)手术器械和药品要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禁止过期使用。
3.手术安全:(1)手术麻醉前要核实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过敏史,确保手术安全;(2)操作人员要做好手术室内的标准防护,如戴手套、眼镜等,避免手术创伤和感染的发生;(3)手术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手术过程中因麻醉药物蒸发引起意外事故。
三、术后护理措施1.观察记录:(1)术后患者应安静休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入护理记录;(2)观察术后伤口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疼痛管理:(1)术后患者如有疼痛需求,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合理的镇痛措施;(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疼痛管理方式,如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
3.术后护理指导:(1)术后患者要遵守医嘱,保持伤口清洁,注意伤口干燥,避免感染;(2)术后患者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3)术后患者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复查和治疗。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管理制度为切实保障手术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手术管理,根据卫生部、浙江省卫生厅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管理制度。
围手术管理:即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的管理。
一.术前管理: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
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2.手术前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指征、手术风险、麻醉风险、可能的并发症、其他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高值耗材的选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计划内需要分次手术的,在术前均要充分说明,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对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的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5. 手术医师术前应做好风险评估,必要时应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不良情况,使患者能在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
6.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
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7.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围手术期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管理,包括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的护理。
该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供安全、高效和质量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2. 手术前护理管理2.1 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记录相关信息。
- 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血液检测、心电图和X光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2 术前禁食与排空- 患者在手术前一定时间内禁食,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 术前禁食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进行确定,并严格执行。
- 患者应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肠道排空,以预防手术期间的意外情况。
2.3 皮肤准备- 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进行患者的皮肤消毒和清洁,以降低感染风险。
-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皮肤处理。
3. 手术期间护理管理3.1 麻醉监护- 麻醉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并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 在手术期间,麻醉师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2 手术器械和药物使用- 手术器械和药物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消毒要求。
- 医护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和药物,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3 手术场环境和消毒控制-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和卫生,以减少感染风险。
-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包括手术台、手术器械和手术室表面等。
4. 手术后护理管理4.1 术后观察和监测- 手术后,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在首次观察中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和出血情况。
- 护士应记录患者的观察结果,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
4.2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护士应制定合适的疼痛管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一、引言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到出院恢复的整个过程。
为了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的内容,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二、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1. 术前安全管理(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
2. 术中安全管理(1)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通知单和手术医生要求,提前做好手术间及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等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3)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术后安全管理(1)术后患者应送至恢复室进行观察,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回病房。
(2)病房护士应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疼痛管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并做好记录。
(3)术后定期进行床旁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制度(1)手术科室、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确保手术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2. 设备管理制度(1)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制定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规范使用。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规定和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一、术前准备
1、按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
2、术前教育:做好患者的心里卫生教育,术前各项准备配合、手术相关的术前指导.
3、术前准备:做好术前肠道、呼吸道、口腔及手术区皮肤准备,遵医嘱应用药物
4、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手术室“术前访视制度”.
5、病区护士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二、术中护理
手术室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手术中使用的器械、手术后患者的一般情况等进行观察并记录.
三、手术患者交接程序
1、术前交接:病区护士和手术室护士根据查对制度相关要求进行认真核对,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
2、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及手术医师共同进行安全核查,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签字.
3、术后交接:
1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术后患者转运,运转人员与病区护士共同核对患者所有信息,并在“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上签名.
2即刻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并做好交接.
四、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2、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做好基础护理.
3、给予病人包括术后饮食、导管的注意事项、伤口的管理方法、药物知识等健康指导.
围术期术前处理流程图
围手术期术中处理流程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饮食康复指导做好专科护理记录,严格床边交接班。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一、术前1.及时准确执行术前医嘱,如术前血、尿、大小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心、肺功能检查。
2.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建立而对现实、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恢复。
3.准备: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
患者应剪指(趾)甲、洗澡,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常规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
4.道准备: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以排出粪便;术前12h禁食,4~6h禁水。
5.药物过敏试验。
6.休息:术前保证良好的睡眠。
7.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8.准备:按要求为患者放置胃管、导尿,患者应取下假牙、眼镜、手表、发卡、耳环、项链等饰物。
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9.后用品准备:备好麻醉床、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负压吸引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二、术后1.患者。
2.正确体位:全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术后平卧6h;颈、胸、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头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脊柱手术后患者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
3.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直至平稳。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4)准确记录出入量。
(5)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保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4.并发症护理:(1)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
(2)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日,患者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3)吻合口漏:表现为术后一周左右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或持续性胀痛,发热,腹膜刺激征(+),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遵医嘱用药,争取最佳疗效。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提高病人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本医院全部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管理。
第二章术前护理管理第三条术前护理包含术前安全检查、病人心理护理和准备手术环境。
第四条术前安全检查包含对病人身体情形的评估、相关检查的完成和手术风险的评估。
第五条病人心理护理包含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与沟通,解释手术风险和操作过程,并供应必需的心理支持和劝慰。
第六条准备手术环境包含手术室的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术前消毒。
第七条全部相关的护理记录应当完整、准确、规范地填写,并保证机密性和可追溯性。
第三章术中护理管理第八条术中护理包含病人定位、手术器械和药品的供应、术中监测和病人安全保障。
第九条病人定位应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并采用正确的体位和固定装置。
第十条手术器械和药品的供应应依照手术要求及时准确供应,并确保器械无菌无损。
第十一条术中监测包含病人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和手术进展的监测,确保病人安全。
第十二条术中要确保手术室的干净,保持环境乾净和安静,严禁吸烟和噪音干扰。
第十三条术中护士要随时与手术医师沟通,搭配医师要求,及时供应所需物品和技术支持。
第十四条在手术中显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刻报告医师,并依照流程和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手术室内的一切手术废弃物应依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理。
第四章术后护理管理第十六条术后护理包含术后恢复室护理和术后病房护理。
第十七条术后恢复室护理应做到术后紧密察看、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和疼痛评估,确保病人安全和舒适。
第十八条术后病房护理应依据病人术后情况,进行妥当的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和并发症防备。
第十九条术后病房护理还需进行病人功能磨练引导、饮食与营养引导和心理支持等工作。
第五章管理追责第二十条执行本制度的过程中,如有违反,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追责。
第二十一条管理人员需定期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改进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为了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医院通常会建立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篇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论文,包括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护理流程以及护士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职责。
一、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是医院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其目的是管理和规范手术病人的护理工作,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尽量避免手术的并发症。
制度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手术病人的入院、手术前检查、准备和卫生保洁标准手术病人要求进行各种体检和检查,如全面的生命体征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液检查等。
准备工作中要求对病人进行禁食禁水、清洁外科部位等。
在卫生保洁方面,要求进行消毒灭菌,以制造无菌手术场。
2、手术病人护理前的评估和围手术期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要进行病人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评估开展应包括病人的身体情况、合并症或其他慢性疾病,病人对手术的了解情况、接受手术的状态以及预期的手术时间。
在评估的基础上,设置围手术期的护理计划。
3、术中的护理术中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保证手术场的无菌、病人的外周性管路畅通、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持病人的体温正常。
4、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疼痛控制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给予药物管理、物理治疗、按摩、放松等方法进行。
医院应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5、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在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中,还需规定各种不同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对应的处理方法。
二、围手术期护理流程围手术期护理流程是针对特定病人在围手术期中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包括以下步骤:1、入院评估和患者教育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历史问诊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并向病人进行手术前的教育。
2、手术前检查和准备进行各种体检和检查,如全面的生命体征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液检查等。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引言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综合的护理管理,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和恢复健康。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患者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建立1.护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为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护理质量管理:包括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的各种操作、监测和评估,确保护理操作科学、标准、规范。
(2)护理安全管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安全时间-out、手术创面质量评估等,确保手术安全。
(3)感染控制管理:包括手术室环境卫生管理、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用品和设备的消毒和灭菌,确保手术过程无感染。
(4)危急重症护理管理: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可能出现的危急重症情况,建立相应的护理操作和流程,提高抢救和处理能力。
3.制度的建立和实施(1)明确责任:明确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包括手术护士长、手术室主任、围手术期感染防控科室和质控科室等。
(2)规划和培训:制定相关护理培训计划和培训资料,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和掌握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3)监测和评估:建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检查、考核和评价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操作质量和手术安全管理水平。
三、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流程1.患者入院前护理管理流程(1)护理接诊和沟通:护士按照规定的护理标准和程序对患者进行接诊,了解其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除其紧张和恐惧。
(2)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等。
(3)护理准备:a.术前床位准备:保证手术床位的清洁和卫生,并准备必要的手术用品和设备。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得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得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得目得及可能发生得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得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得饮食与术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得发生。
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得休息环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得改变。
10、讲解相关得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族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得术前具名与手术室护士得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严重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调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丈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晚间22时后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1、术日晨辅佐患者调换洁净得衣服,取下义齿、腕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给家族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得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得照顾护士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与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谨防差错事故。
术后护理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与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得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术前安全管理1、术前准备:病房护士按医嘱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指导患者饮食、呼吸功能、肢体功能、体位、床上排泄的训练,并进行心理疏导。
做好身份标识,配合医师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2、术前访视:除急诊手术外,手术室护士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流程等,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并根据访视情况制定手术护理计划,遇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3、术前患者交接: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进行患者身份核查,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4、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室根据手术类别,准备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处于安全使用状态。
5、人员准备: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安全。
6、手术间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间合适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度。
(二)术中安全管理1、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
2、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流程,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预防医院感染。
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规范粘贴于手术清点单。
4、认真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技术规范,正确安置患者的麻醉、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认真核对术中使用药物、血液制品,防止用药、输血错误。
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完整书写护理记录。
(三)术后安全管理1、手术器械:分类放入回收转运容器,填写交接单,由专人与供应室清点交接,按照规范清洗、消毒、灭菌后发放给手术室。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为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确保术中患者安全及术后康复,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规范和制度。
一、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一)术前安全管理规范1、手术医生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针、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择期手术通知单须于手术前一天上午10∶0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手术通知单术前30分钟送至手术室,并标明“急”字,以利于手术室合理安排手术。
2、病房护士应做好皮肤准备:备皮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避免损伤皮肤。
3、胃肠道准备:①禁食禁饮: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
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改流食。
②灌肠: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1%~0.2%肥皂水灌肠一次或使用开赛露,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
③放置胃管或肠管,一般在术日晨放置。
④排便练习。
4、呼吸道准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
5、根据医嘱留置尿管。
6、指导、帮助病人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
7、术前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等。
8、准备术中特殊用药、X-线光片等,与手术室护士认真进行交、接。
9、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到病房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及安全告知等,并填写护理访视记录。
特殊情况报告护士长。
10、手术室护士根据普通、特殊手术要求准备、检查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保证其安全、适用状态。
11、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配合医师、麻师三方进行核查,准确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12、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的护士认真填写《病区与手术室病人交接登记本》,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3、护士长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合理安排手术间。
依据手术专科、风险性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护士。
(二)术中安全管理规范1、手术护士配合医师、麻师三方进行术中病人核查,准确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表》和《手术清点单》。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面就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详细讨论。
一、手术前的护理管理1.尽早进行患者评估。
针对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史和手术相关因素等进行评估,确定手术前的护理计划。
2.定期进行术前准备与检查。
包括化验、心电图、胸片等相关检查,旨在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发现手术风险。
3.通知患者手术前的禁食禁水时间,并告知术后饮食和活动限制。
4.交代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清洁手术患者切口周围皮肤,安装静脉通道,准备物品和设备。
5.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虑,提供安慰和鼓励。
二、手术中的护理管理1.和手术室人员合作,准备好术前所需物品。
2.尽早执行手术室进/出室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室清洁和无菌状态。
3.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监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保证手术室温度适宜,使用保温毯等维持患者体温,减少术中的热失控等问题。
5.观察手术并发症。
如过敏反应、大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6.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包括递取手术器械、药品并记录使用情况等。
三、手术后的护理管理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恢复。
定期记录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观察术后镇痛措施的效果。
2.观察术后伤口情况。
检查术后伤口引流情况,观察伤口是否渗液,红肿感染等情况,并做好伤口的处理。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管理患者的各类引流管。
如胃管、尿管、引流管等的管理和护理,保证管道的通畅和引流的正常。
5.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包括提供适当的康复运动、教育术后护理知识等,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四、其他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翻身、换位制度。
避免手术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减少术后压疮的发生率。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一、手术前准备充分做好各种手术前准备:消除病人恐惧心理手术科室护士按标准准备手术野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遵医嘱进行术前治疗术前一日访视病人了解病情及手术方案恰当准备手术器材手术室护士做好手术配合准备进一步消除病人恐惧心理手术前到病房迎接病人二、手术中管理1.严格术中器械、物品管理:配合器械师手术医师手术室配合安排好配合流程巡回护士清点纱布、器械和各种物品如数————报告医师手术完毕:发现纱布器械和各种物品缺少时—报告护士长、主管护士处理2.严格标本收送制度1)手术切除标本必须送病检器械师2)标本不能混装标本3)术中快速送检标本巡回护士处理手术室护士病理科医师实行双签名4)标本不得由工人和家属收送5)术后标本处理器械师交分装固定标签手术医师手术室标本室标本手术室指定护士24小时--送--病理科(不得由工人或家属代送) (查对、双签名)6)手术标本不准带出手术室3.严格术后观察制度1)主管医师:根据手术、病情制定监护计划主管护士: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或严密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值班护士主管护士2)做好术后交接班生命体征、留置管道、输液情况、出入量责任护士床边、交班本或主管护士向值班护士交班3)重视术后专科护理主管护士根据专科特点做好各种专科护理责任护士保持引流管通畅,按规定及时更换引流装置准确计数各种引流量值班护士按医嘱严格、准确、及时执行各种治疗4)重视内科合并症的护理责任护士、主管护士要做好有内科合并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争取让病人平稳度过术后关。
5)坚持出院告知制度用药指导责任护士主管护士出院指导。
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
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面护理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
一、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包括收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定手术方案并告知患者。
2.术前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风险和预期效果,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期和护理事项。
3.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饮、净化肠胃等清洁操作,并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导尿、配合手术部位的准备工作等。
二、手术中护理1.术前准备: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手术部位、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等工作。
2.术中护理: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零食、血糖等生理平衡。
3.术中应对: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的异常情况,如过度出血、心电图异常等,协调手术室内外的配合工作。
三、术后护理1.手术室过渡:将患者从手术室转入恢复室,进行术后监护,包括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监护。
2.术后观察: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系统等,定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3.术后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四、术后并发症预防1.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袜子、按摩、抬高大腿等措施,帮助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2.预防感染:保持手术伤口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并维护导尿管,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3.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早给予术后患者活动锻炼,防止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4.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定期更换导管,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并做好皮肤护理。
五、术后康复1.康复评估: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和自理能力。
2.康复护理:通过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护理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3.康复宣教: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饮食、生活方式、药物使用等。
六、术后出院规划1.出院评估: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社会家庭条件,评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生活。
2.出院宣教: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出院后的饮食、药物使用、定期随访等事项,并交代急救措施。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3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____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一、术前准备
1、按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
2、术前教育:做好患者的心里卫生教育,术前各项准备配合、手术相关的术前指导。
3、术前准备:做好术前肠道、呼吸道、口腔及手术区皮肤准备,遵医嘱应用药物
4、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手术室“术前访视制度”。
5、病区护士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二、术中护理
手术室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手术中使用的器械、手术后患者的一般情况等进行观察并记录。
三、手术患者交接程序
1、术前交接:病区护士和手术室护士根据查对制度相关要求进行认真核对,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
2、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及手术医师共同进行安全核查,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签字。
3、术后交接:
(1)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术后患者转运,运转人员与病区护士共同核对患者所有信息,并在“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上签名。
(2)即刻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并做好交接。
四、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2、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做好基础护理。
3、给予病人包括术后饮食、导管的注意事项、伤口的管理方法、药物知识等健康指导。
围术期术前处理流程图
围手术期术中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术后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