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历史必考点

2014年高考历史必考点

2014高考历史考点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42个高频考点一、中国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高考历年真题考点

高考历年真题考点
2015课标全国卷Ⅱ·24
4分
选择题
儒家思想主张
2014课标全国卷Ⅱ·25
4分
选择题
秦以后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考点2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批判的儒家思想
2014课标全国卷Ⅰ·25
4分
选择题
唐代儒学和佛教、道教地位
2014课标全国卷Ⅰ·26
4分
选择题
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
2013课标全国卷Ⅰ·25
4分
选择题
宋代儒学的变化
4分
选择题
清末废科举办新式学校
2011课标全国卷·40
4分
选择题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历程
2010课标全国卷·31
4分
选择题
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生源
考带2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4课标全国卷Ⅱ·29
4分
选择题
三民主义的影响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
考点
课标试题
分值
题型
考关键词
命题分析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考点
课标试题
分值
题型
考点关键词
命题分析
考点1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5课标全国卷Ⅱ·29
4分
选择题
维新思想
思想解放是高考关注的重要内容,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迁移运用、归纳、推理能力。
2014课标全国卷Ⅰ·29
4分
选择题
维新变法,废除八股取士
2012课标全国卷·41
2012课标全国卷·27
4分
选择题
王阳明心学思想
2011课标全国卷·26
4分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精选文档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精选文档

综合考查
2019年(40题)近代中国与世界文化科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热) (25分,全国Ⅱ卷)
近年历史学科命题趋势
1、与教材的知识联系紧密,紧扣教材 , 回归教材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 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的, 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 远离课堂;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了明 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 脱离课本”走向“回归课本”。
2、加强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 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只要有可 比点或者相似点,尽可能发散思维引导 学生进行联系,形成联系的习惯,强化 对知识点产生联系的敏感性。(2019 年全国Ⅰ卷(41题)汉、唐行政区划的 演变及经济重心的南移。2019年全国 Ⅱ卷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君 主专制与英国代议制的比较。
命题的基本方法
广泛收集,有效改编(试题的来源) 注重教材,梯度设计(试题的逻辑) 立足考点,力戒陈旧(问题的设计) 创设情境,材料多样(材料的形式) 讲求覆盖,兼顾冷热(知识的分布) 及时编制,纠错练习
讲评的基本原则 注意及时性 突出针对性 强调层次性
“三讲”与 “三不讲” “三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 ——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 ——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 的点拨)。 “三不讲”——过易的问题(通过看书、做题能解决) ——过偏的问题(超越教学深度的问题) ——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
3、注重史观的考查,在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理解历史的变化,强调对历史阶段特 征的掌握。
如全国Ⅰ卷29题:考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典型作用。第25题 考查了古代儒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如选修题第45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在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的进 程中对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认识。所以,选修题目 的答题也必须是在总体通史和文明史观的掌握基础上 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全国Ⅱ卷29、33、34考查近代化史观,35、40 、41涉及全球化史观,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和培 养的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和价值观、人生观、 世界观的培养。

2020届高考必修三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2020届高考必修三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3.关于宋明理学,高考经常通过新材料展现一个人的思想或者主张,考查其思想或主张的历史影响和历史贡献,解题时需要从思想的发展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与思想发展的现实意义综合分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卷Ⅰ)24.秦汉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君权神授”)
(卷Ⅱ)25.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卷Ⅲ)24.汉字的起源演变
(3)文学成就
(卷Ⅱ)27.明清小说(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卷Ⅱ)28.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卷Ⅲ)27.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明清昆曲的流行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经典力学
(卷Ⅰ)28.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 (哥白尼的日心说)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卷Ⅰ)41.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4)相对论和量子论
(卷Ⅱ)40.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5)现代信息技术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维新思想
(卷Ⅰ)2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
(卷Ⅱ)28.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
(卷Ⅰ)40.宋应星、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
1.本单元高考命题的主干知识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牛顿的经典力学、蒸汽机和电力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试题考查的重点不是科学理论自身的内容,而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角度有对科学自身的影响、对近现代人们思想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命题者往往进行小切口、大跨度、贯通综合等的考查,与中世纪科技相比考查近代西方科学的特点;结合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中国古代科技比较考查中西方科技的不同特点,进而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 2014-2018年全国卷1历史真题纵向规律分析报告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 2014-2018年全国卷1历史真题纵向规律分析报告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14--18年全国卷1历史真题纵向分析一、选择题纵向分析(24---35)(一)知识点分布二、非选择题纵向分析(一)必做题分析1、综合对比分析题(非选择题第一道题)(二)选做题分析2、设问类型——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高考试题解读(一)(一)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1.(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受封对象与周王之间的关系来分析.A.从材料可知,分封出去的都是皇室宗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西周分封制刚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据点制度,也就是说派遣一部分周王室的政治力量到地方上去封邦建国,然后逐渐与当地人民进行融合,取得对地方的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必然就加强了周部落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B.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以德治国.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选项表述是错误的.D.材料主要体现的,西周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侧重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传承关系,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真正从根本上保证贵族世袭特权的制度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故选A.]2.(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全国卷47个高频考点

全国卷47个高频考点

全国卷47个高频考点
1. 政治与生活
2. 社会问题与解决
3. 科学技术与环境
4. 文化与教育
5. 历史与文化传承
6. 经济与社会发展
7. 互联网与信息时代
8. 健康与生活方式
9. 青少年成长与教育
10. 社会事件与突发情况
11. 传统与现代价值观
12.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13. 自然与人类相互关系
14. 乡村建设与农村发展
15. 少数民族与民族团结
16. 空间与地理知识
17. 伦理道德与社会规范
18.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19. 社会阶层与社会差距
20.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
21. 核能与可再生能源
2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23. 教育公平与教育机会
24.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成长
25. 健康教育与生活习惯
26. 交通与运输发展
27. 法律与法治
28. 教育与就业
29.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30. 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
31. 农业与农村发展
32.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33. 教育与科技创新
34. 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
35. 文学艺术与审美教育
36. 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8.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
39. 网络文化与网络素养
40.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41. 次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
42. 海洋资源与海洋保护
4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疫情防控
44. 少年儿童保护与权益保障
45. 空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46.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47.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发展。

2015-2019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2015-2019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高频考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鸦片战争与近代经济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28]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政治·29]北洋军阀分裂割据
[文化·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政治·29]甲午中日战争
[经济·33]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贫富差距加大
[思想·42]近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34]英国工业革命因素
[经济·42]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经济·34]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社会主义道路;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调整,多极化因素
[经济·34]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政治经济·34]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政治改革·45]唐太宗谱牒改革
[政治•24]西周分封制
[政治•25]西汉中央集权加强
[政治•25]唐藩镇割据[政治•27]明朝贡贸易
[政治改革•45]汉武帝年号改革
[政治•24]西周嫡长子继承制;[政治•25]汉武帝中央集权
小农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经济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014-2018年全国卷一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整理:惠阳中山中学王春强)
◆中国古代史(选择4道,24-27题)
高频考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古代制度:中央地方监察选官制度
[政治·25] 中央制度
(外戚干政)
[政治•27]地方制度(巡抚)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经济晚清政府主动开设商埠
民主严复的民智思想
人物蔡元培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陕甘宁边区政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经济洋务运动与开平煤矿的兴办
文化晚清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
文化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抗日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经济洋务运动与福州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欧洲联合与多极化趋势
经济至年经济危机与胡佛反危机措施
经济斯大林模式
经济新经济政策
战争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斯大林模式
文化爱因斯坦相对论
战争二战后战犯审判《纽伦堡原则》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企业
经济欧洲一体化与欧元发行
战争二战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
文化民国初年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经济洋务运动与世纪年代的矿业政策
改革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
Ⅲ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晚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经济世纪年代上海婚礼习俗的中西融合
政治渡江战役时期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政治经济文化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与社会转型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甲午战争期间中日舆论宣传的对比
政治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经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英国早期殖民扩张
文化启蒙思想与民族思想
文化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哥白尼日心说

中国古代史近几年高考全国一卷常考考点及分值分布概览

中国古代史近几年高考全国一卷常考考点及分值分布概览

中国古代史近几年高考全国一卷常考考点及分值分布概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高考全国一卷中国古代史近几年常考考点及分值分布概览一、重要及貌似常考的考点1、儒家思想2013年:4分或19分——选择题第25题(从周孔之道到孔孟之道)。

选做题第48题15分(韩愈复兴儒学)。

2014年:20分或30分——选择题第25(唐代三任CEO没动儒学一根指头)、26题(人性是善还是恶);第40题12分(宋应星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选做题第45题7分(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选做题第48题3分(包拯弹劾官员)2015年:25分——第40题25分(汉、唐、宋明直至近代儒学的发展)。

2016年:4分——选择题第24题(《论语》居然不在“五经”之列)。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013年:16分——选择题第24题(秦国与其他国家墓葬区别);第41题12分(东汉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比较)。

2014年:4分或19分——选择题第24题(皇帝自诩为天子而官员、百姓崇拜自己的祖先)。

选做题45题(西汉、东汉、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第48题(包拯弹劾官员)。

2015年:4分——选择题第25题(汉代外戚干政)。

2016年:8分或23分——选择题第26(宋太祖不开心)、27题(明太祖折腾地方)。

选做题第45题(唐代谱牒改革);选做题第48题(唐代名将高仙芝)。

3、经济史2013年:10分——第40题第一小题(中国古代对海洋的利用)。

2014年:4分——选择题第27题(清朝海禁)。

2015年:12分或27分——选择题第24(战国农业)、26(东南沿海经济发展)、27题(经济重心南移);选做题第45题(唐代币制改革)。

2016年:29分——选择题第25题(汉代画像砖);第40题(明清人地矛盾)。

二、中国古代史在历史试卷中所占分值(基于选做题选择第45题或第48题)2013年:49分2014年:43分2015年:56分2016年:56分1。

2014—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一历史真题纵向规律分析

2014—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一历史真题纵向规律分析
变化说明类
题干直问类
作用(影响类
背景类
原因类
解释类
2014
5
2
1
2
2
2015
4
21Leabharlann 2212016
2
1
2
3
2
1
1
2017
2
1
4
1
3
1
2018
5
2
3
1
1
规律总结
选择题设问方式多样化,直接设问的类型逐步减少。反映类,由此可知类设问方式在高考选择题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越来月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设问方式的变化看,高考选择题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小题数
年份
小题数
2014
2
2015
3
2016
2
2017
2
2018
3
规律分析
题干设问数量由少到多,并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设问数量的变化,说明对学生的综合对比分析能力要求更强。
设问类型
年份
比较类
背景类
原因类
内容类
作用影响意义类
评价类
2014
2
1
1
2015
2
1
1
2016
1
1
1
1
2017
1
1
1
2018
1
2
5年1考
罗斯福新政
2015-34
5年1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2016-34
5年1考
欧元
2014-35
5年1考
世界银行
2015-35

2014—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逐题突破总结

2014—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逐题突破总结

知识落点:
①要理解不同时期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特别是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 ②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相关问题。 ③注重正向价值引领(和24题中国一样): 2、6—11、13 和用词3、8
第33题: 高频考点: ①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 纪中期, 1765—1840(1870)
第28题:
高频考点:①鸦片战争后洋货滞销。1、3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2、7、13 ③洋务派及洋务运动:4、8、9
④甲午战争的影响:7、10、11
⑤“近代化”:11、12 知识落点:①“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
用)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
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 处已经告诉。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
选择题逐题突破总结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必须强化知识记忆; 必须强化书写过程;
落实比讲过更重要;
规范比做过更重要。
必须强化限时训练;
必须强化规范答题。
第24题: 高频考点:①商周的思想:1、7、12 ②分封制宗法制:2、8 ③汉字:6、10
④春秋战国:商业9 小农经济3、13
儒家4、5 墨家11 知识落点:①选正向价值引领项 4、7、8、11、12 ②反映出、说明了……表明了等字眼, 都是要回答本质规律特点
知识落点:
①落实好新经济政策特别是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点,理解农业集体化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服务于工业化的需要。
理清俄国政治的发展历程: 15世纪 —1861年:沙皇专制; 1861年农奴制
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仍坚持沙皇专制; 1917 年二月革命推翻沙 皇专制,十月革命后建立苏维埃政治体制,1922—1991苏联。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 况 1、从模块内容分布角度:
结论:
(1)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 (2)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而且侧重出大题。 (3)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12年出现三大 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
2、从通史体系内容角度(必修):
结论: (1)从通史体系看,中国史和世界史几乎是 各占一半。 (2)中国史中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多,主要以选 择为主,但也有大题出现(如2011年高考);现 代史分值比例较小;近代史也主要以选择为主。 (3)世界史所占分值较大,且主要以大题为主 。
2014届高考备考复习建议
1、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并对主 要知识点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还要拓 展学生的认知深度。
这项工作可以分配到复习的各个阶段:如 第一阶段复习按照现行教材专题式体例,通过 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考点串讲和练习讲评、阶 段测试,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 步做到基础知识的细化和深化,第二阶段进行 通史意识下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拓展,帮助学生 查漏补缺,通过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对主干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高频考点分布情况
模块 考点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 度 考查内容及分值 2009年(25题)宗法制(4分) 2010年(24题)分封制(4分) 2011年(24题)西周对秦统一的影响(4分)2013年(24题)分 封制瓦解 (4分)(全国 Ⅰ卷)2013年(24题)史学常识(司 马迁著《史记》(4分,全国Ⅱ卷) 2008年(25题)治理地方的关键(4分) 2008年(26题)吏治 腐败(宋设通判)(4分) 2010年(25题)郡县制(4分) 2011年(40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25分)2012年(24题) 十三州刺史(4分)2012年(28题)清代内阁(政治制度僵化) 2012年(29题)梁启超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4分)2013 年(41题)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12分,部分,全国Ⅰ卷) 2013年(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君主专制与英国代 议制的比较(12分,部分,全国Ⅱ卷) 考点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治制度 2009年(29题) 罗马法(4分)2012年(34题)《十二铜表法 》(4分)2013年(26题)雅典城邦政治特点 (4分,全国Ⅰ卷 ) 2013年(32题)雅典民主政治(4分,全国Ⅱ卷) 2009年(30题)《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2010年(29题) 1782年英美关系(漫画)(4分)2013年(27题)光荣革命(4 分,全国Ⅰ卷)2013年(33题、34题)没、德代议制(8分,全 国Ⅱ卷) 2013年(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君主专制 与英国代议制的比较(12分,部分,全国Ⅱ卷)

2014-2018年历史高考真题梳理及规律

2014-2018年历史高考真题梳理及规律

2014-2017年历史高考真题梳理及规律撰写:李洁雄题号年份真题范畴·考点预测分析其他视角24 2014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中古史·先秦、秦汉·政治b阶段:先秦导入,落脚秦汉领域:政治—经济-思文-?重视先秦与秦汉关系。

预测:秦汉政治,可控视角。

(2015全国文综II〃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016•全国丙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017·全国II卷24)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017·III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015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中古史·战国·经济·唯物史观a2016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14---18年全国卷1历史真题纵向规律分析报告

14---18年全国卷1历史真题纵向规律分析报告

14---18年全国卷1历史真题纵向规律分析报告14--18年全国卷1历史真题纵向分析1、选择题纵向分析(24---35)(一)知识点分布中国古代史(24---27)所属教材知识点试题分布近五年高考出现频率必修一宗法制2014-24 5年1考分封制2017-24 5年1考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5-25;2017-25;2018-25;2016-25 5年4考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2016-26;2016-27 5年2考必修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2015-24 5年1考明清以前商业经济2015-26;2018-26;2015-27 5年3考明清经济2014-27;2017-27;2018-27 5年3考必修三宋明理学2014-26 5年1考儒家思想2016-24;2014-25 5年2考墨子2018-24 5年1考史学理论2017年-26 5年1考规律总结综合上述分析可知:14-18年全国卷1的历史真题选择题部分,24--27以中国古代史考查为主,古代史的相关主干知识均有涉及。

从列表来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清以前的商业发展,明清经为重点考查的对象。

从教材体例方面来看,侧重于必修一,必修二其次,最后必修三,但整体差别不大,所占比例基本平衡。

中国近代史(28-30)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2018-28;2016-29 5年2考军阀混战2015-29 5年1考抗日战争2015-30;2016-30;2017-30 5年3考解放战争2018-30 5年1考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014-28;2015-28;2016-28 5年3考洋务运动2017-28 5年1考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2014-30 5年1考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2014-29;2017-29;2018-29 5年3考规律总结从分析看,近代史的主干知识基本都有涉及,其中抗日战争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常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27]地方制度(巡抚)
[政治·26]宋代监察制度
[政治改革·45]唐太宗谱牒改革
[政治•24]西周分封制
[政治•25]西汉中央集权加强
[政治•25]唐藩镇割据[政治•27]明朝贡贸易
[政治改革•45]汉武帝年号改革
小农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经济
[经济·27]清代对外贸易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经济·27]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改革·45唐代币制改革
[经济·25]小农经济(汉代田庄)
[经济·40]明清人口膨胀
[经济·27]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冲击等级秩序
[经济·26]北宋民营手工业发展井盐
儒家思想
古代科技
[文化·25]唐代儒道佛冲突
[文化·26]宋明理学
[文化·24]汉代儒学
[政治·35]联合国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文化·26]隋唐战争(史学理论)
[文化·24]百家争鸣墨子
古代综合
[文化•40]宋应星与中国古代科技
[文化·40]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唐代儒学复兴、宋代理学
[经济·40]明清人口膨胀与近代人口压力
[经济思想·42]明清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政治·41]地方治理:宋到明清乡约制度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4道,28-31题)
高频考点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鸦片战争与近代经济
[经济·28]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抵抗外资经济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28]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经济·31] 一五计划工业化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文化·41]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文化·40]牛顿经典力学
[经济·33]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贫富差距加大
[思想·42]近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开辟与殖民扩张
两条道路;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34]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企业
[经济·34]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政治经济·34]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政治经济·33]共产主义者同盟
全球化多极化区域集团化侧重欧洲一体化和不结盟运动
[经济·35]欧洲一体化与欧元发行
[政治经济·35]新兴独立国家与多极化(世界银行)
[政治经济·34] 新兴独立国家与多极化(区域集团)
[经济·35]马歇尔计划与欧洲一体化
[政治·35]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增强
英美法德制度侧重英美制度
[政治·33]美国《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
[政治·33]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权力
[政治·33]英国君主立宪制 [政治·41]评析近代西方“制度构想与实践”
[政治·41]民族主义:法国大革命
[政治·41]民族主义:法国大革命
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与近现代物理学
[经济·41]两次工业革命
2014-2018年全国卷一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整理:惠阳中山中学王春强)
◆中国古代史(选择4道,24-27题)
高频考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
古代制度:中央地方监察选官制度
[政治·24]分封制与周礼
[政治改革·45]汉代和魏晋时期法律改革
[政治·25] 中央制度(外戚干政)
[政治·30]抗日战争
[政治·30]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政策[政治·41]民族主义对比:国民革命
[政治·28]甲午战争舆论宣传
[政治·30]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
建国初期经济与改革开放
[经济·31]一五计划与粮食计划供应制度
[经济·31]一五计划
[经济·31]十年探索
[经济·31]1990改革深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
[经济改革·45]改革开放:80年代工资改革
[经济·31] 一五计划工业化
[政治·41]村民自治
◆世界史(选择4道,32-35题)
高频考点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古代希腊
[政治·32]雅典民主
[政治·32]罗马法
[政治·32]罗马法
[思想·32]人文精神
[思想·32]人文精神
[政治·29]戊戌变法废八股
[经济·30]近代中国电影发展
[政治·29]北洋军阀分裂割据
[文化·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政治·29]甲午中日战争
[思想·29]留日学生区域分布
[政治·29]五四运动对共产党成立准备条件
[政治·41]清末地方自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重点抗日战争
[政治·41]抗日战争
[政治·30]国民政府持久抗日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