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山大学《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合集下载

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10分,计50分)1.简述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基本内容。

答:“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存在的原因的著名学说。

(1)前提亚里士多德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

不仅要说明实体是什么,而且要说明实体为什么是实体。

因此他提出“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以说明实体产生的原因。

(2)内容①质料作为实体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实体,但作为最基本的实体必然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即质料和形式都是实体。

形式相比于质料更是实体,因为是形式把没有确定形状的质料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有定形的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是形式。

②形式与质料是相对的。

对于低一级的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

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高一级事物不仅构成低一级事物的形式,而且也是推动或吸引低一级事物向自己发展和上升的动力和目的。

这个序列的最下端就是没有任何形式的“纯质料”,它相当于“非存在”;序列的最顶端是不再构成质料的“纯形式”或“形式的形式”。

这个“纯形式”是一切事物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推动一切事物向其发展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它自身不动而推动万物,因此是“不动的推动者”,又称为“神”。

③形式和质料的结合方式,亚里士多德诉之于目的论。

自然本身同人工物一样,也含有目的因。

在由自然产生的事物中,这目的就表现为质料对形式的追求、趋向,但不是质料主动追求,而是形式给质料赋形,使自己在质料中实现出来。

因此对于自然产生的东西,形式就是目的,质料是被动的可能性,形式是主动的现实性。

形式不是抽象僵化的形式,而是能动的活动。

(3)关系①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

②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三者合一。

“四因”就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这两个最基本的原因。

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和被决定的因素。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历年考试题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历年考试题

简析(50):启蒙运动,唯理论,经院哲学,“存在即被感知”,《精神现象学》论述(60):1,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2,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

结合你对康德思想的了解,谈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与评价。

原著分析(40)具体要求:1,论述作者论证要点2,评论作者的思想3,简要说明作者思想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影响。

简析(60):启蒙运动的精神,唯名论,唯理论,绝对精神(黑格尔),苏格拉底辩证法,实体(亚里士多德)分析(90):以下文字出自现代德国哲人之手,试结合欧洲哲学史的演化过程,单单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评价。

简述(70):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安瑟伦本体论证明与康德的批判,洛克两种性质学说,休谟的怀疑哲学,黑格尔:“理性的狡计”说,胡塞尔意向理论论述(80):1,以笛卡尔为例,阐发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

2,试论述康德的实践理性论。

简答(60):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曲,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世纪信仰与理性关系说举要,启蒙运动的主题。

论述(90):1,试评述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论问题上的分歧2,试评述康德的宗教哲学3,试评述西方哲学中的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理论一、简答题(80分,每小题16分)1、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观2、列举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几个主题3、洛克两种性质说4、列举西方哲学史中的几种身心观5、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二、论述题(70分,每小题35分)1、比较休谟与康德对因果性问题处理的不同进路及各自理据。

2、针对康德的“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观,席勒(schi11er)曾撰诗嘲讽:“我愿意为朋友效劳,可惜我凭爱好而为之,因此我经常感到懊恼,因为我并非是有德者;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得试着轻视他们,然后怀着厌恶去做义务命你做的事。

”试结合康德相关思想,就席勒的嘲讽作一回应。

(NEW)中山大学哲学系《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中山大学哲学系《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5年中山大学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2013年中山大学624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中山大学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2013年中山大学624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山大学624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任选10题,每题8分,共80分)1.与命与仁答: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谈及“利”、“命”、“仁”三者的关系,集中表达了他的思想结构,即不太谈及“利”,而认可“命”与“仁”。

对“命”的认可是指在人之外的主宰力量,是盲目的、客观的和必然的,人人都要遵守。

承认“命”并不意味着消极等待、放弃努力,还要遵守仁道,主要表现为对人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2.齐物论答:《齐物论》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齐物”是指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和道理,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庄子认为的“齐物”是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表面上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而“齐论”是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

“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齐物论》的主旨。

3.贵无论答:“贵无论”是魏晋玄学的观点。

魏晋时期以“无”为天地之本。“贵无”语出裴頠《崇有论》:“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王弼等人提出“以无为本”,遂为名士们广为谈论和传播,贵无之说风靡一时。贵无论的基本论点是把“无”当作世界的根本,当作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诠释了老子、道家“无形无象”的观点。

4.四法界答:“四法界”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华严宗的观点。

2014一2018年广东中山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4一2018年广东中山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4一2018年广东中山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广东中山大学西方哲学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奥古斯丁光照说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来源2、人为自然立法3、谈谈你对培根“新工具”的理解4、费希特的知识论三条原理二、论述题1.谈谈希腊启蒙思想和近代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这基础上谈谈它们的区别?2.谈谈“先验的/超验的在中世纪和近代哲学的不同内涵、用法?三、文献分析1、亚里斯多德的一段话,谈到苏格拉底的共相论以及柏拉图的理念论,重点是回答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及其共相观点。

2.给出黑格尔评论笛卡尔的一段话,他(笛卡尔)确立自我意识为基点,从头做起,就答笛卡尔是如何确立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的。

2016年广东中山大学中西哲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1、道法自然2、白虎通义3、以无为本4、道统和泰州学派二、哲理阐述:选了郭象的玄冥独化,张载的闻见之知和德性所知,庄子的秋水(齐物论答题点),还有朱子的格物致知。

三、论述题1、孔子的仁学思想2、二程关于“天理”二字是自家体贴出来的。

西方哲学史:一、简答题1、亚里士多德的幸福2、司各脱的”此性“3、费希特的知识学4、黑格尔的辩证法5、”启蒙“的理解二、论述题:巴门尼德的存在以及其哲学史影响,奥古斯丁”我可错故我在“和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阐述、对比、联系。

三、选文论述题:1、莱布尼茨”有纹路的大理石“(答题点是柏和亚以及洛克代表的经验论和莱布尼茨代表的唯理论的关系、源流);2、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里面的知性论和他对柏拉图的那段评述2018年广东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皮罗的“悬搁判断”?2.康德的“先验唯心论”是什么意思?3.原子论者的流射说与约定论有什么矛盾?4.谈谈你对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理解。

5.如何理解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二、论述题1.谈谈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2.结合哲学史说说你对黑格尔绝对知识所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的理解。

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08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6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7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8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9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中山大学科目代码:科目名称:考试时间:二00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手;考试并题811!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神与在答愚(E上,中国哲学史专业试题:誓在试炒舐上的不得分!清用:苣、剧色显水董嵯偎珠链炸答. 1月20日下午:答由写请岛号,不她息.一、释词(每题S分,共50分)1、无为2、尚同3、中和4、谶纬5、得意忘象6、阿赖耶识7、太虚即气8、慎独9、三世说】队俱分进化论二、辨析(分析下面各段话的思想内容及其学派归属"每题I。

分.共40分)】、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力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至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么世或谓罔两持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聪?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无主,而物各自造。

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3、城墓兴哀宗插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税至沧溟•水,筝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太,支离事业竟浮沆■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R今.4、理也者.情之不走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施于我.能受之乎?凡宥所责于人,反躬而附思之,人以此说于我,能尽之乎?以我紫之人,则理明.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餐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三、枪述〈每题3。

中山大学哲学史考研试题分析

中山大学哲学史考研试题分析

哲学大问题首要是:哲学家一、康德1.先先天综合判断【2003、2004、2007】2.请对下列叙述做出自己的分析评述:康德哲学中所谓以理性为基础的绝对命令不能作为中国人的道德原则,因为中国文化与康德所代表的德国文化不同,中国的道德观念主要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

【2003】3.康德说,有两件事物……。

结合你对康德思想的了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

【2005】4.试论述康德实践理性观。

【2008】5.安瑟伦本体论证明与康德批判。

【2008】6.康德宗教哲学。

【2009】7.比较休谟与康德对因果性问题处理的不同进路及各自理据。

【2010】8.针对康德“定言令式”观,席勒曾撰诗嘲讽:“我愿意为朋友效劳,可惜我凭爱好为之,因此我常常感到懊恼,因为我并非是有德者;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得试着轻视他们,然后怀着厌恶去做义务命令你做的事。

”试结合康德相关思想,就席勒的嘲讽作一回应。

【2010】二、笛卡尔1.我思故我在。

【2003、2004】2.“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那完全是错误的,人在娘胎里就存在了,但胎儿不会思维,就算会思维,思维能力也是微不足道的,这说明,存在先于思维。

”【2007】3.以笛卡尔为例,阐发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

【2008】三、休谟1.黑格尔《哲学演讲录》中说“休谟接受了洛克的经验原则,而把它进一步贯彻到底,休谟抛弃了各种思想规定的客观性,抛弃了它们自在自为的存在。

”结合你对洛克与休谟哲学的了解,试对黑格尔的这一看法加以评述。

【2004】2.休谟的怀疑哲学。

【2005、2008】3.比较休谟与康德对因果性问题的处理的不同进路及各自理据。

【2010】四、亚里士多德1.范畴【2003】2.四因说。

【2004、2007】3.是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2005】4.实体。

【2006】5.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2008】6.亚里士多德四因说。

【2009】7.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观。

【2010】8.亚里士多德是如何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专业考研(博学考研网复习精编)第四章 亚里斯多德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专业考研(博学考研网复习精编)第四章 亚里斯多德

第四章亚里斯多德一、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生卒年代约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

亚里斯多德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其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逻辑学及演绎推理1、亚里斯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这样的范畴大概存在九种(量、质、处所、时间、状态、所有、活动以及遭受),这些范畴充当谓词修饰主词即实体。

2、亚里斯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

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科学,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

但是,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对实验科学确实毫无用处。

因为实验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到形式证明。

希腊和中古时代的科学界在亚里斯多德的权威下,运用演绎法把许多错误的权威说成是绝对正确的,并用欺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许多错误的推论。

三、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的两层含义(1)从科学位置上讲是“物理学之后”的科学。

(2)从内涵上将,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

在它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知识“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

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可以理解为“超越物理学”即超越经验的靠思辨把握的神圣的领域。

2、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实体”的含义:(亚里斯多德的实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存在的确认)(1)“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

也就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赖其他东西存在的。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专业考研(博学考研网复习精编)第一章 苏格拉底的前辈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专业考研(博学考研网复习精编)第一章 苏格拉底的前辈

《西方哲学史》第一部分古希腊哲学第一章苏格拉底的前辈一、希腊哲学的特点(1)朴素直观性只能用感性表现去表达抽象。

(2)经验主义只能由经验出发通过经验去说明经验。

(3)宇宙论自然哲学希腊人把宇宙、自然、城邦、国家和人看作是同制同构的。

二、本原(1)万物生灭变化,它从那里来毁灭后再回到那里去,是永恒不变的。

(2)从泰勒斯开始指万物的根源或基础常被翻译成为“始基”,既是根源又是基础。

(3)在希腊人看来真正原始古老的开端就是万物的主宰,这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1、泰勒斯与水本原(1)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奠基人。

(2)第一次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的哲学问题,并持水本原说,强调万物之本来面目和运动变化的原因与力量就是水。

其之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于泰勒斯观察到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而水是湿本性的来源。

另外,泰勒斯得出这一结论,还可能受古代埃及人关于深造宇宙的神话影响。

(3)泰勒斯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试图从千变万化的自然万物概括它们统一的本原,摆脱了传统宗教的束缚,表现了哲学思想最本质的特质。

在此意义上,泰勒斯也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2、阿那克西曼德与“不确定的无限制者”(1)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米利都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阿那克西曼德在其老师泰勒斯的观点之上,为了保证万物性质转化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提出“不确定的无限制者(the indeterminate boundless)”本原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不确定的无限制者”(无限的、不确定的)。

(3)“不确定的无限制者”没有任何规定性,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其中包含了无尽的彼此对立的属性,经过分化才形成各自的特性,而万物之灭亡也就划归于“不确定的无限制者”。

(4)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万物按时间的秩序,为他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受到惩罚并相互补偿,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

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2015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5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5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简答题(五道题中任选四道题回答)1.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

答:“人是万物的尺度”由普罗泰戈拉提出,是哲学上影响深远的著名命题。

(1)概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指事物是对每个人所呈现的样子,事物是每个人所感知的样子。

(2)内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主要是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一类人。

普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

(3)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2.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答:“流溢说”是古希腊晚期哲学家普罗提诺哲学的重要概念,用以说明“一”生万物的方式。

(1)概念“流溢说”是指“一”不动地产生其他本体的生成过程。

从肯定方面讲,“一”是绝对的同一体,是单纯而单一的神本身和善本身,是存在物的最高原则和终极原因,是完满自足的源泉。

“一”因完满而流溢,因流溢而产生一切。

(2)内容①“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在的活动,“一”是完满自足的。

②“一”由于自身充盈,自然要溢出,但流溢无损于自身的完满。

“一”的生成是完善的本性所在,自满自足、产生外物又无损于自身。

a.“一”先流溢出“理智”。

“理智”是“一”唯一的直接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b.“理智”能够流溢,流出的影像是“灵魂”。

灵魂是能动的、不朽的,可以轮回,可以流溢。

c.灵魂的流溢物是可感世界。

可感事物有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

形式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理念形式的影像,质料本身是独立存在、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漆黑的混沌。

(3)评价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改造,将分有、摹仿变成流溢,把柏拉图的客观理念理智化、理性思辨神秘化,创立以神秘主义为本质特征的新柏拉图主义。

《中山大学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2013-2018年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625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2013-2018年考研真题》

目录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3)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4)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5)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6)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7)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8)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8)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科目代码:625科目名称: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一、释名(任选10题,每题8分,共80分)1、与命与仁2、齐物论3、贵无论4、四法界5、慧能6、知行合一7、大同书8、理想国9、四因说10、我思故我在11、社会契约论12、四假象说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2、简述朱熹的“性即理”论和王阳明的“心即理”论。

3、简述托马斯对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

4、如何理解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三、论述(任选1题,25分)1、比较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

2、分析评价柏拉图的理念论。

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科目代码:625科目名称: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一、释名(任选10题,每题8分,共80分)l、孔子的正名说2、庄子的心斋说3、老子的反者道之动4、格义5、一心二门6、性具善恶7、六经注我8、心即理9、柏拉图的洞穴说10、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11、莱布尼兹的“前定和谐”说12、尼采的“上帝已死”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老庄哲学关于知识与体道的关系。

中外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外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外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中外哲学史考研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笛卡尔D. 亚里士多德答案:C2. 儒家思想中,“仁”的概念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3. 庄子的“齐物论”主张的是什么?A. 万物皆有灵B. 万物一体,是非相对C. 无为而治D. 人性本善答案:B4.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火B. 水C. 土D. 气答案:A5. 下列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A. 黑格尔B. 尼采C. 康德D. 海德格尔答案:D6. 佛教中的“四圣谛”指的是什么?A. 苦、集、灭、道B. 信、愿、行、证C. 空、假、中、观D. 地、水、火、风答案:A7. 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其中“物自体”指的是?A. 可以被感知的事物B. 事物的外在表象C. 事物的本质D. 无法被认识的事物答案:D8. 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性恶论”?A. 孔子B. 荀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B9.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存在”是指?A. 物质存在B. 精神存在C. 时间性的存在D. 空间性的存在答案:C10.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中,他认为宇宙中只有一种实体,这种实体是?A. 上帝B. 自然C. 灵魂D. 物质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老子的“道”与“德”的关系。

答案: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道”与“德”的概念。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终极原则,是一种超越的存在,无形无象,无为而治。

而“德”则是“道”在个体或事物中的体现,是个体遵循“道”的原则所表现出的品质或力量。

老子认为,圣人应当顺应“道”的自然法则,内化其“德”,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2. 解释康德的“先验”与“经验”的区别。

[全]中山大学《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全]中山大学《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中山大学《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1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崇拜观念,把自然的运行和人的命运全部归之于神的主宰。

(2)神人同性同性①奥林匹斯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

②神以及神与人共同生下的英雄具有人的一切恶行,行为受灼热而不可遏制的感情与意志的支配。

③神随心所欲地支配着自然,诸神争斗的结局决定了社会进程和人的命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没有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在世界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神的情欲和意志。

(3)迷狂的宗教精神希腊神话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的无度的推崇,激发出迷狂亢进的宗教追求。

代表:崇拜酒神的奥尔弗斯教派。

(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希腊神话的世界生成图式对后来的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图式以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为基础,用人类的生殖力比拟自然的生成,它只是安排了自然物的时间次序,并没有表达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活动秩序和变化原因。

2希腊哲学的背景和环境(1)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2)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物之中。

3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1)“自然”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2)“本原”本义是“太初”。

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基质”或“原则”。

(3)“宇宙”①含义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②“本原”和“宇宙”的联系宇宙是本原(最初状态)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基质或原则)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

(4)神认为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

虽然有时自然被等同为神,但这不是神话里与人同形同性的神,而是统摄世界的最高抽象原则。

2023年中山大学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研初试试题真题

2023年中山大学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研初试试题真题

2023年中山大学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研初试试题真题业务课名称: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简答(10*4)1.亚里士多德的质形论2.安尔的“理性服从信仰”思想3.培根的四假相说4.奥古斯丁的恶的原因二、论述(25*2)1.柏拉图的美诺悖论及其回应2.休谎怀疑因果关系及其怀疑论三、材料分析(30*2)1.阅读以下材料,评述其中观点。

不能设想一个单纯的实体可以用什么方式自然地产生。

因为它是不能通过组合形成的。

因此可以说,单子是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失的,这就是说,它们只能通过创造而产生、通过毁灭而消失,至于复合物则是通过部分而产生成消失的。

也没有办法解释一个单子怎样能由某个别的创造物在它的内部造成变化或改变,因为在单子里面不能移动任何东西,也不能设想其中可以激起、引导、增加或减少任何内部运动,这在复合物中是可以的,那里有部分之间的变换。

单子并没有可供某物出入的窗户。

偶性不能脱离实体,不能漂泊在实体以外,象过去经院学者们的"感性形相"那样。

因此不论实体或偶性都不能从外面进入一个单子。

然而,单子一定具有某种性质,否则它们就根本不是存在的东西了。

单纯的实体之间如果没有性质上的差别,那就没有办法察知事物中的任何变化,因为复合物中的东西只能来自单纯的组成部分,而单子没有性质就会彼此区别不开来,因为它们之间本来没有量的差别。

因此,既然假定了”充实",每个地点在运动中与它原有的东西等价的东西,事物的一个状态就无法与另一状态分清了。

而且,每一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

因为自然界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不可能在其中找出一种内在的、基于固有本质的差别来。

2.伦理学范式的比较。

(具体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外国哲学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1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
(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
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崇拜观念,把自然的运行和人的命运全部归之于神的主宰。

(2)神人同性同性
①奥林匹斯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

②神以及神与人共同生下的英雄具有人的一切恶行,行为受灼热而不可遏制的感情与意志的支配。

③神随心所欲地支配着自然,诸神争斗的结局决定了社会进程和人的命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没有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在世界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神的情欲和意志。

(3)迷狂的宗教精神
希腊神话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的无度的推崇,激发出迷狂亢进的宗教追求。

代表:崇拜酒神的奥尔弗斯教派。

(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
希腊神话的世界生成图式对后来的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图式以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为基础,用人类的生殖力比拟自然的生成,它只是安排了自然物的时间次序,并没有表达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活动秩序和变化原因。

2希腊哲学的背景和环境
(1)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2)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物之中。

3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
(1)“自然”
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2)“本原”
本义是“太初”。

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基质”或“原则”。

(3)“宇宙”
①含义
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②“本原”和“宇宙”的联系
宇宙是本原(最初状态)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基质或原则)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

(4)神
认为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

虽然有时自然被等同为神,但这不是神话里与人同形同性的神,而是统摄世界的最高抽象原则。

并且,作为本原的自然是运动变化的自因,就是说,世界依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武汉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武汉大学2015年研]
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

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

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

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

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

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

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为“思想助产术”。

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

3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武汉大学2015年研]
答: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是斯宾诺莎在认识论方面的基本观点。

他在《知性改进论》和《伦理学》中将知识归结为“意见或想象”“理性知识”“直观知识”(即真观念),认为真观念能够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至于陷入错误,并将其作为推论知识确立的出发点、前提和基础。

斯宾诺莎认为哲学原则和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直观的认识活动获得的,人们凭借天赋的认识能力(直观和推理)在心中建立起一个真观念,作为天赋工具,作为认识的原始起点,逐渐形成作品,再制造新的工具,实现知识的进步。

4唯名论[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

围绕“共相”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分为
实在论和唯名论。

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

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

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5实体[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实体是指神或自然。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

实力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

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

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6感性[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力,是最起码的认识能力。

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

感性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①用来接受的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②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知觉、印象、感觉等。

康德认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一切外部现象最终都要纳入到内部来感知,时间是感知一切内外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

7百科全书派[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百科全书派是指在18世纪参与由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全称《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编纂工作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狄德罗是反宗教迷信、树立理性的思想领袖,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影响着当时法国每个有教养人士的基本信念。

他们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贡献掀起启蒙运动的高潮。

然而,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家们的哲学观点各不相同,他们并不属于某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

8人是万物的尺度[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是指对每个感知者而言,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

命题中的“人”主要是指单个的人,也可指某类的人。

普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

但他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

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