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说课(汽化和液化)课件
蒸发过程缓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 行,而沸腾需要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汽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变 大,体积膨胀。
汽化的应用
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晾 衣服、吹风筒等。
汽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冷 却设备、蒸馏等。
汽化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如研 究物质的蒸气压、测定沸点等。
VS
详细描述
液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工业领域, 液化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液态化学品、液化 天然气等。在医疗领域,液态氧、液态氮 等液化气体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医疗设备 。在日常生活中,液化技术也随处可见, 例如空调制冷系统、气瓶中的液化气体等 。
04
汽化和液化的比较
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
相同点
汽化和液化都是物质状态的变化 ,都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案例
汽化
冷却系统、蒸汽机、喷漆、电镀等。
液化
液化石油气、液氧、液氮等。
05
课程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回顾
01
02
03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 气态的过程,液化则是指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 程。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汽化的条件是温度升高和 压力降低,液化的条件是 温度降低和压力升高。
不同点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 程,表现为物质不断蒸发;液化 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表现为物质冷凝成液体。
汽化和液化的相互转化
汽化
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度加 快,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从液体表 面逸出的过程。
液化
当气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运动速 度减慢,部分气体分子重新聚集形成 液体。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位于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课题为《汽化和液化》,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有学生实验,所以按两课时来完成,同时内容又比较连续所以我的处理是将两节课一起上用“大课”一次完成。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部分,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难易规律,我将教学过程调整为:先学习“蒸发”后探究“沸腾”。
本章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章节又是重点部分,说它是重点原因有二:首先它经常作为考试的内容,另一方面本章的物理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这么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和自然现象;(3)、知道液体沸腾的规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4)、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自然现象和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学生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物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条件;(3)、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
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八年级物理的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的相变过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和应用。
二、知识点一:汽化1. 汽化的概念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物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液体逐渐变为气体。
2.汽化的原理汽化的原理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分子在液体内不断运动,当分子的动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引力被克服,分子能够逃离液体表面进入气相,形成气体。
3. 汽化的条件汽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汽化速度越快;压力越低,汽化速度越快。
4. 汽化的应用汽化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煮水时水会沸腾,水中的液态水分子转变为气态水蒸气分子;洗衣机的烘干功能利用热量使湿衣服中的水分汽化等。
三、知识点二:液化1.液化的概念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液体。
2.液化的原理液化的原理也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当气体受冷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3.液化的条件液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温度越低,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小,液化速度越快;压力越高,液化速度越快。
4.液化的应用液化也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我们使用的汽车的空调系统中,通过压缩机使气体液化,然后通过放出压力使其重新变为气体,实现空调的制冷效果。
四、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加热器和一瓶水。
将水加热器加热,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你们能看到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这就是汽化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关闭加热器,让水温慢慢降低,你们会发现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滴,这就是液化的过程。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条件和应用。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汽化和液化是化学领域关于物质相变的重要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次说课将对《汽化和液化》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认识与之相关的物质的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相变现象,理解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的讲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气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让学生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热水会变成水蒸气?为什么沸水放在冰箱里会变成液态?”2. 知识讲解:a. 首先对汽化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回忆溶解的概念,指出汽化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需要供热时发生。
通过示意图解释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加,逐渐克服分子间引力,最终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
b. 接着对液化进行讲解。
液体分子由高温高能态转变为低温低能态,需要释放热量时发生。
通过示意图解释,液态分子之间引力增强,使得分子逐渐减少动能,聚集在一起形成液滴。
c.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是什么意思,并解释液体分子蒸发和凝结的动态平衡。
3. 示范实验:通过进行溶质和溶剂加热实验,观察溶质溶解时溶液中水分子扩散到空气或空心硫酸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回答:“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汽化和液化?”并总结出发生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地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 示范实验:通过实验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汽化”说课稿【说教材】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物理中的热学部分,它是本章第一节《温度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的继续,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实验探究及操作能力。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说学情】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他们刚接触物理不久,好动脑但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3、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
而且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法基本上已能接受,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究方法。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除了以上书籍,学生还可以上网查找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学生可以关注一些与物理科学相关的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阅读上面的科普文章和资讯,了解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
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物理科学讲座、竞赛等活动,与其他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物理奥秘》:一本介绍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科普读物,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现象,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蒸发和沸腾的机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例如,当我们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3. 两种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a. 烧水时,水温逐渐升高,最终达到沸点,此时水开始沸腾。
b. 夏天,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照射下逐渐蒸发。
两种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c. 冬天,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窗户玻璃凝结成水滴。
《汽化与液化》 说课稿
《汽化与液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汽化与液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汽化与液化》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物态变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和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及特点。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于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后续学习比热容、内能等知识都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液化的方法等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汽化和液化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水的蒸发、烧开水时水的沸腾、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出汗”等。
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了解液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教学难点(1)对沸腾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实验设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汽化和液化的现象,探究其特点和规律。
(2)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理念,渗透科学 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设 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要充 分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同时要充分利 用多媒体媒介来展现生活中的实例,突出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能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 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讨论: 秋天同学们下水洗澡时,上岸时觉得冷,而在水中反而不冷,说
明什么?该过程发生在液体表面还是内部? 夏天狗,牛等动物的嘴巴张开并伸出舌头,有何用?人运动时,出
大量的汗有何用?(生活走向物理)
(2)让同学们猜煮饭时,是上面的先熟还是下面的先熟?学生很少有 这种生活经验,老师帮助解释。再结合我校用蒸气煮饭烧开水,天 要下雨时特别闷热等例子来帮助学生来知道液化放热。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 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 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 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说教学策略
本节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 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形式,通过观察、 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教师的引 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及生活中物理学道 理的思想情感。
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 装在钢瓶里的呢? 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 法。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 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 等。)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师: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2.沸腾学生总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让学生对比沸腾特点得出: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现猜想,后实验验证——强调控制变量法)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三、汽化和液化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
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六、教学流程: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
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
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
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说课稿
1.汽化的定义、分类(蒸发和沸腾)及特点;
2.液化的定义、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及特点;
3.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4.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其分类和特点;
2.掌握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热量变化的原因;
3.学会运用所学的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热学基础。然而,他们在学习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障碍:
1.对汽化和液化的本质区别理解不清,容易混淆蒸发和沸腾的概念;
2.对液化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认识不足,难以理解压缩体积对液化的影响;
3.对热量变化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认识不够,难以将热量与汽化和液化过程联系起来。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气压计等,用于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现象;
3.利用动画或视频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现象的奇妙,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结合实验数据和实例,分析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材分析1.1 课程背景九年级物理下册主要涉及物理学中的热学内容,其中《汽化和液化》是其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此节课主要介绍了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的现象和规律。
1.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现象和规律;•掌握液化和汽化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相变过程中的变化;•能够利用实验方法验证相变过程中的实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液化和汽化现象;•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2 教学难点•理解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4.1 教学内容1.相变的概念及分类2.液化的条件和反应规律3.汽化的条件和反应规律4.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5.相变规律的实验验证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相变现象,如水的沸腾、融化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第二步:概念讲解•介绍相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整理出相变的分类。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液化和汽化的概念及条件。
第三步:规律解释•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液化和汽化反应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相变规律的关系。
第四步:能量转化•讲解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包括潜热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原理。
•运用示意图和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和原理。
第五步:实验验证•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相变规律,如液化面或汽化面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形成实验结论。
第六步: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际生活中的其他相变现象,如冷凝、凝固等,拓展学生对相变现象的理解。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
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1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动手,但能力不强。
他们刚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内容。
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与生活联系紧密。
与内能热量、分子运动论的学习也有联系;研究方法是很多探究的模式;能解释很多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热现象。
所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区别物质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知道汽化与液化及对应的吸放热。
知道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
进一步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物理中常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3、重点、难点与关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2)难点:有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的数学知识决定)(3)关键:做好水的沸腾实验。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打火机、平底烧瓶、水槽、玻璃导管、停表、课件。
四、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连堂上,用实验导入,创设情景,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晒衣、晒农作物来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做好沸腾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事实说出沸腾的特点;通过身边事例导出液化放热,汽化吸热;信息浏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
第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是最重要的,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探究之一。
它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
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
一是使学生了解部分液体的沸点;二是使学生能用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同时进行,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直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
电教器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
教学器材: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计时工具。
第二.说学法
1,设计理念:
⑴、“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神奇的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腾现象及规律”。
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八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2,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
运用了讨论法、数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实验操作法、自主合作
交流探讨法
第三.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第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按“设问置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用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运用创新”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请同学们又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从热水中取出后变瘪了,引导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和自然现象(在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在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中汽化现象的实例。
初步了解出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蒸发和沸腾。
《二》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1、由实验设计情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初步解释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吗?学生讨论发言。
适时引导设凝、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提问、质疑的科学态度)
2.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对水沸腾现象和特征进行猜想;(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说明实验方案,酒精灯加热烧杯中适量的水,温度计测水温,沸腾时观察,探究现象。
3.进行实验。
一人计时,一人记录,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巡视。
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水温度接近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上。
4.分析与论证。
请学生汇报各阶段观察到的现象,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图并展示。
①老师:适时提问,,对照记录表格内容及曲线图加以层层深入得出规律。
⑴、沸腾前液面是什么形状,沸腾时液面情况如何?说明沸腾这种现象是剧烈还是平和?⑵、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如何?说明沸腾在那些部位发生?由1、2、总结得出沸腾定义。
⑶、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分别如何变化?由3、总结沸腾的特征。
⑷、沸腾时有一定确定的温度规定为什么?⑸、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是否继续进行?说明是一个什么过程?⑹、由以上你能总结出沸腾发生的条件吗?②展示课件:指导学生看“小数据”。
老师:为什么我们测出水的沸点与书上的不同呢?(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数据、及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交流、分析论证的能力,反映物理规律。
)5.整理器材,课后写出实验报告。
《三》课堂教学小结与延伸
请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小题
2、《配套练习册》第三节内容
3、布置课后探究“纸锅烧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0页讨论为什么能用纸锅烧水?)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疑惑,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所在)
第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对自己设计的这堂课的思考,联系我的教学经验,这堂课可能会在这两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对汽化的其中一种方式沸腾理解了,但因练习量不够会存在暂时无法解释生活中相应现象的问题,这需要在后面的课中进一步巩固。
在这节科学探究实验课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绝非偶然。
另外,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实在是十分必要。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本人水平有限,希望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